‘壹’ 事业单位编制外人员招聘是什么意思
编制外招聘是指招聘单位不给予被招聘人员编制。
“编外人员”在政治、经济上的待遇都不及正式员工,属于单位里的“二等公民”。一些“编外人员”即使比“正式员工”干得更好,也享受不到正式员工的相同待遇,这种体制背离了“同工同酬”、“多劳多得”等用工法则。
在管理上,“编外人员”则是“防范对象,所以他们总有一种“低人一等”的感觉,这种客观上的身份歧视,与公平公正的现代理念相去甚远。
(1)事业单位怎么外聘人员扩展阅读:
编外人员问题解决方案:
1、逐步取消事业单位人员编制管理制度。
这是一个制度性的改革方案。这需要解放思想,改变传统思维模式,对事业单位的财政供养体制从以“养人为主”逐步变为以“养事为主”,人员规模不与“编制”挂钩,而与“事业”挂钩。
当然,这一方案改变巨大,需要从全局进行统筹考虑。
2、改变传统编制管理方式,建立动态化的人员编制管理机制。
这是一个在现有管理体制下的调整改革方案。这一方案要求编制主管部门抛弃原有僵化简单的编制管理手段,充分考虑不同行业特点。
不同地区面积及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层级服务人口等多种因素,将其进行综合分析评估,并引进当代先进的数量统计模型和技术,综合科学地确定人员编制需求总量。
并建立常态化的动态调节机制,适时调整和优化事业单位人力资源分布,使人员编制管理有利于而不是阻碍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促进社会公共事业发展。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编外人员
‘贰’ 在机关事业单位中,如何使用能力出众的编外临时合同人员
编外人员现在在很多单位干着比正式在编职工还多还重的工作,很多都是主力军了。对于工作优秀的编外人员,提高其待遇,让其享受与在编人员同等的待遇,做到同工同酬,激励编外人员能够全力投入到工作之中。同时在管理中,完善考核,做到能者上,弱者下。做到让每一个人都能真正干事。
最后,不管编外人员表现得再好再能干,领导有多器重,也最多只能给一些荣誉予以鼓励,比如年度考核给予优秀,想要直接转正是没有可能的,因为现在要求“逢进必考”。另外,编外人员中很大一部分还是在混日子,而真正有能力的那一部分人员,在呆了一段时候后最终是会选择辞职离开的。
‘叁’ 事业单位编外人员好进吗需要什么程序
编外人员通过面试
体检就可以进了
有关系的话也只是走走过场
到单位实习三到六个月签合同
但只是编外合同工
想转正的话很难
除非你表现非常突出
领导很喜欢你
熬个三五年单位有可能给你转正
另外就是找关系了
如果你能让单位的一把手点头
那就没什么问题了
只有一把手才有人事权
如果有关系可以去试试
没关系还不如去外面打拼
希望对你有帮助!
‘肆’ 机关,事业单位的那么多编外聘用人员怎样解决
实行聘用制的事业单位可以和编外聘用人员建立两种关系,一种是签订聘用合同,建立聘用关系。另一种是签订劳动合同,建立劳动合同关系。
建立聘用关系的,不属于劳动争议的范畴,不受劳动法律法规的调整。简单的说就是领导想让你走就让你走,不受任何法律制约。当然,你也可以自己辞职,不受任何法律制约。
建立劳动关系的,则属于劳动争议的范畴,受劳动法律法规的调整。和单位签订合同,就是合同里的待遇。合同到期重新考虑签还是不签。
所以,外聘人员与事业单位之间的争议,因签订合同的不同,而导致性质的不同。
《劳动合同法》第96条规定: “事业单位与实行聘用制的工作人员订立、履行、变更、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未作规定的,依照本法有关规定执行。”
(4)事业单位怎么外聘人员扩展阅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规定,14种情形下用人单位可以与劳动者解除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这14种情形是:
(一)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的;
(二)劳动者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
(三)劳动者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
(四)劳动者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的;
(五)劳动者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对完成本单位的工作任务造成严重影响,或者经用人单位提出,拒不改正的;
(六)劳动者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用人单位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的;
(七)劳动者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
(八)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
(九)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的;
(十)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经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未能就变更劳动合同内容达成协议的;
(十一)用人单位依照企业破产法规定进行重整的;
(十二)用人单位生产经营发生严重困难的;
(十三)企业转产、重大技术革新或者经营方式调整,经变更劳动合同后,仍需裁减人员的;
(十四)用人单位违法解除或终止合同支付赔偿金后不再支付经济补偿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规定,用人单位违反劳动合同法的规定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依照劳动合同法第87条的规定支付了赔偿金的,不再支付经济补偿。赔偿金的计算年限自用工之日起计算。
参考资料网络——《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
‘伍’ 事业单位外聘是怎么回事
现在事业单位的编制都很紧。。。你说的这种情况 是人事代理。。。。不入正式编制。。。。你是属于社会人而不是单位人。。。。只要合同到期单位可以续签也可以不续签~~~
‘陆’ 事业单位编外人员好进吗需要什么程序
《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共10章44条,自2014年7月1日起施行。根据《条例》事业单位新聘用工作人员,应当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但是,国家政策性安置、按照人事管理权限由上级任命、涉密岗位等人员除外。
《条例》规定,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按照下列程序进行:
(一)制定公开招聘方案;
(二)公布招聘岗位、资格条件等招聘信息;
(三)审查应聘人员资格条件;
(四)考试、考察;
(五)体检;
(六)公示拟聘人员名单;
(七)订立聘用合同,办理聘用手续。
(6)事业单位怎么外聘人员扩展阅读:
人社部将全面规范聘用管理,出台聘用合同国家标准,研究提出妥善解决编外用人问题的政策意见。
一是深入贯彻落实《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出台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奖励规定、申诉办案规则以及处分规定的政策解释,配合研究出台行业处分规定,研究完善竞聘上岗规定和考核规定。
二是全面规范聘用管理,出台聘用合同国家标准,研究提出妥善解决编外用人问题的政策意见。进一步规范完善公开招聘制度,完成全国整治事业单位公开招聘突出问题专项行动督查工作。
出台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回避规定、违纪违规行为处理办法。做好分类公开招聘考试试点工作。继续完善岗位设置管理工作。完成“吃空饷”问题治理工作。
‘柒’ 事业单位外聘人员有没有可能转正进入编制
答案如下:
事业单位外聘人员是有可能转正进入编制的。事业单位改革后,很多人都关心编制的这个问题。那什么是编制呢?事业单位企业编制通常有两种情况,一是该单位除了有事业人员的编制外,还有的人员按企业用工对待,不占事业编制,他们属于工勤人员(也有事业编制的工勤人员)。二是单位除了事业编制外,另办有企业性质的单位,隶属于这个事业单位,该企业性质单位的人员当然身份是企业员工。既然单位员工有编制,那肯定也有一部分没有编制的,这就是我们说的编外人员。那编外人员如何才能转正呢?
所以,改革后,虽然事业单位编制进行了削减,编外人员想转正的话,还是需要参加招录考试才可以转正的。
(7)事业单位怎么外聘人员扩展阅读:
事业单位
事业单位(Public Institution)是指由政府利用国有资产设立的,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活动的社会服务组织。事业单位接受政府领导,是表现形式为组织或机构的法人实体。
事业单位一般是国家设置的带有一定的公益性质的机构,但不属于政府机构,与公务员是不同的。一般情况下国家会对这些事业单位予以财政补助,分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差额拨款事业单位,还有一种是自主事业单位,是国家不拨款的事业单位。
事业单位的明显特征为中心、会、所、站、大队等字词结尾,例如会计核算中心、卫生监督所、司法所、银保监会、质监站、安全生产监察大队等,二级局也为事业单位。事业单位分为参公事业单位以及普通事业单位。普通事业单位分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差额拨款事业单位、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参公改革之后的事业单位在省公务员招考中招考,普通事业单位在事业单位招考中招考。
(资料来源:网络:事业单位)
‘捌’ 事业单位外聘人员有何程序
各单位要严格按照规定,认真履行竞争择优的聘任工作程序。依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人社部<关于在事业单位试行人员聘用制度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2]35号)规定,事业单位人员聘任的基本程序包括:
1、公布空缺岗位及其职责、聘任条件、工资待遇等事项;
2、应聘人员申请应聘;
3、聘任工作组织对应聘人员的资格、条件进行初审;
4、聘用工作组织对通过初审的应聘人员进行考试或者考核,根据结果择优提出拟聘人员名单;
5、聘用单位负责人员集体讨论决定受聘人员;
6、聘任单位法人代表人或者其委托的人与受聘人员签订聘用合同。
‘玖’ 事业单位人聘和外聘,是什么意思
编制外人员就是合同工,俗称临时工。
事业单位主要指医院和学校。
所有公务员都有编制,大部分医生和老师有编制;80年代以前的工人也有编制,现在的国企领导都是政府指派,也有编制。
‘拾’ 事业单位可以外聘财务人员吗 要详细的相关说明或者依据
可以。但问题在于工资经费怎么办?主管会计单位、二级会计单位和基层会计单位三级会计人员在编,可以领报经费,但“报销单位”外聘人员,无经费。
根据国家颁布的财预字[1997]288号《事业单位会计制度》,
三、国有事业单位的会计组织系统分为主管会计单位、二级会计单位和基层会计单位三级。向同级财政部门领报经费,并发生预算管理关系,下面有所属会计单位的,为主管会计单位;向主管会计单位或上级单位领报经费,并发生预算管理关系,下面有所属会计单位的,为二级会计单位;向上级单位领报经费,并发生预算管理关系,下面没有所属会计单位的,为基层会计单位。
以上三级会计单位实行独立会计核算,负责组织管理本部门、本单位的全部会计工作。不具备独立核算条件的,实行单据报账制度,作为“报销单位”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