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高校教师真的会取消编制吗那已经有编制的怎么办呢
高校教师取消编制和使用基本已成定局 《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方案》明确规定,县级以上高校和公立医院取消编制和使用,保留事业单位属性 也就是说,虽然高校仍然是事业单位,但它们不再利用编制和实施就业制度管理,从而增强高校人才的流动性,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提高人才竞争意识,促进产业升级
高校的人才使用和薪酬管理有很大的自主权,可以根据招聘人员的素质和工作要求来确定,体现出能更努力的人和更努力的人得到更多,打破“大锅饭”,促进专业技术人员之间的良性竞争,使高校的人才使用和管理符合市场要求,使高校有更大的自主权,从而促进高等教育的全面改革、创新和发展。
‘贰’ 国家的事业单位改革,大专院校的教师编制,改革之后会怎么样我想请懂的人说仔细点。
事业单位改革是针对事业单位主要业务开展情况来划分,和编制没有直接关系。楼主提到教师类编制也是比较宽泛,因为教育类的事业单位根据业务活动情况,经费渠道也是不一样的,开展活动情况也有区别:如果按一楼所说是财政核拨、业务开展情况良好的单位,基本上给予保留或是整合,在编人员继续享受原事业单位待遇。如果是差补或自收自支的单位,届时是很可能会推向市场的。
‘叁’ 事业单位改革后编制怎么办
目前事业单位改革根据事业单位性质不同,主要将事业单位划分为行政类、公益类和生产经营类三大类。
行政类事业单位将其职能划转到相应的政府机构,这一类型的事业单位逐渐撤销。生产经营类事业单位直接改制为企业,自收自支,自负盈亏。公益类事业单位又按照其职能分为公益一类和公益二类:承担公共卫生、公共文化、基本医疗、科研服务、义务教育等基本公益类的单位划分为公益一类,由政府保障其运行;高等教育、非盈利性公共医疗等划分为公益二类,这类事业单位同样也会逐渐改制,由社会购买服务代替事业单位职能,今后会慢慢消失。
改革后,编制怎么办?
按照事业单位分类改革要求,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将逐步改为行政机关或参公;承担生产经营职能的,将逐步转为企业;承担公益服务功能的,将转为公益类事业单位,突出公益服务职能,弱化事业单位属性。所有改革将在2020年年底前全部完成。改革后,其人员编制将分成三种类型:
1、过渡为公务员或参公身份。承担行政执法职能的事业单位转为行政机关或参公单位后,其原来行使行政职能的在编人员,将统一通过过渡考试的方式,整体转为公务员或参公身份。其余人员将被分流到其他事业单位或保留到现单位(已剥离行政职能)继续从事公益服务职能。
2、继续保持事业编制。公益一类和大部分公益二类的事业单位在编人员,将保持现状,继续保留事业编制。
3、取消编制转为企业人员。部分公益二类事业单位,如县级以上公立医院和高校,将逐步取消事业编制脱离体制,实行合同化管理。其余承担生产经营任务的事业单位,主要以自收自支的为主,将全部转为企业,人员编制除部分分流到其他事业单位外,其余人员将全部取消编制,推向市场。
;‘肆’ 事业单位合并后,有职称的人员应该如何安置
限制比较大,建议单位合并或者调整前,根据自己职称种类,调整到相应的事业单位,才能不影响职称晋升和工资待遇。
1、不受影响的情况: 合并后,单位性质与原单位性质、专业类别相似,所评职称在新单位可以使用,并且可以继续晋升,这时,其职称不受任何影响,正常晋升,正常享受工资待遇。例如教育行业中的学校合并,医疗单位职能合并导致的机构合并,建设单位相互整合,农业技术单位相互整合等。
2、不能保留的情况: 合并后,新单位虽然是事业单位,但执行的是参照公务员管理的职级工资,并非专业技术职称工资。这样,之前的职称和与之配套的工资待遇,都会作废。例如基层教师调整到县直事业单位等。如果行业相近,还可以保留职称待遇,但晋升没有了单位和指标,比如教师调整到党校、技术培训中心等任职。
3、需要转型的情况: 合并后,新单位虽然也执行专业技术职称工资,但行业资质不同,职称评定性质不能,不能通用,这种情况,同样不能保留职称,晋升也没有机构和指标,但由于同样执行专业技术职称工资,其原来取得的工资待遇可以保留,只是没有了晋升机会,可以通过重新获得新职称类型,重新评定来解决。
4、岗位聘用制管理: 管理岗位可以有专业技术领导,职称评聘不受影响,和专业技术人员一样;专业技术岗位同样存在职称类别必须相同,或者可以使用的情况;工勤人员可以在工勤技术类别晋升的同时,考取专业技术职称,评聘到专业技术岗位任职。
题主的问题方向比较偏。事业单位合并属于事业单位改革的一个重要举措,有没有职称对于人员安排没有任何影响,按照事业单位改革的原则是“编随事走、人随编走”,对于人员安排有影响的是编制,如果题主没有编制那么即使是高级职称也很大可能会下岗,而如果是带编制又有职称的话,就要看题主到时候在合并后的事业单位是否有合适的岗位聘用了,如果没有就会有可能降低职称聘用,比如高级职称的降为中级职称,中级职称的降为初级职称。当然,理论上是事业单位改革前后职称聘用的等级是不变的。
初步想法希望对题主有帮助。
其实题主需要知道的一个问题是,职称是需要聘用的,如果不聘用,就没有然后了。所以了事业单位合并以后是否会带职称过去,其实说到底就是新单位会不会继续聘用你的问题。这个就要看新单位了,绝大部分事业单位的职称是有数量限制的。
有些单位可以,有些单位不可以的!具体哪些可以,哪些不可以,网络一下就知道啦;我是小白,过来学习的,还请各位同学们赐教啦!
‘伍’ 事业单位改革对教师的影响
教师的工资不能高于或者低于当地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并且乡村教师、班主任和一线教师都可以优先享受补贴福利。
事业单位改革主要会在编制、医务人员方面进行优化,具体如下:
首先是编制的变化,本次改革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精简机构以及事业单位的职能,精简和弱化的部分主要是市场可以代替的职能,在分类改革中,自收自支单位确定取消编制,有32类事业编制也会取消编制,取消编制的群体会以合同制代替。
其次是医务人员会涨薪,公立医院会逐步取消编制,取消编制是为了打破限制,对工资制进行改革,建立起动态的调整机制,会将利润作为人员的奖励,通过良性竞争来提高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事业单位改革对教师的影响
‘陆’ 2020事业编改革会影响教师编制吗
事业单位改革,教师是地位最稳固的,不但不会受影响,反而还会加强。当然,高校教师因为取消编制除外。本轮事业单位改革,事业单位普遍精简,小的撤,职能相近的并,职责相关的合,很多单位都会受影响。特别是自收自支的生产经营类事业单位,明确要转企,取消编制,受到冲击最大。部分效益较好的公益二类事业单位,由于其主体职能是收费或经营,也将被剥离公益职能,转为企业,这些单位相对来说变动较大。
与之相反,教师的地位却非常稳固。无论是中小学还是幼儿园教师,由于都是基础性教育,都属于国家重点保障对象。2018年1月中央发布《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还专门提到,要求确保教师的工资水平基本高于或不低于当地公务员的工资水平。也就是说,教师将成为特殊的“公务员”,无论是收入还是地位,不仅不会受改革影响而降低,反而还会提升。对教师而言,这无疑是个福音。
当然,高校教师是个例外。目前,部分地区已在试点取消高校教师编制,保留高校事业属性。高校教师因此也成为一个因改革而被剥离体制的教师人群。这种剥离会起到什么效果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的是,高教教师的收入其实并不会受影响。从这个角度来看,本轮机构改革,和教师几乎没有关系。
‘柒’ 教师取消事业编,正式执行!铁饭碗时代,再见了!
正式动手!多地单位开始动手
2020年起,铁饭碗逐渐被打碎
早在2011年4月初,就由中央统一部署确定了一张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时间表,共涉及到超过126万个机构,4000余万人。
其中提出,到2015年,我国将在清理规范基础上完成事业单位分类;到2020年,我国将形成新的事业单位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转眼之间,现在就已经到了2020年,那么实际的“铁饭碗”撤销的如何了呢?
近期,就有不少地区的单位真的开始动手了!
7月3日,山东淄博市政府官网发布消息:淄博市水利勘测设计院、淄博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淄博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淄博市工程咨询院4家事业单位转为企业。
2020年4月30日,浙江丽水市莲都区完成全部22家局级事业单位“三定”规定,142家股级事业单位机构编制规定印发,提前一个月完成省委部署的改革任务。
在2019年7月底,辽宁省人大常委会审议相关工作报告也提到,该省省直事业单位转企改制撤销59家事业单位,收回人员编制1345名。
而在此前,辽宁已经撤销事业人员编制1.6万个。
其实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事业单位改革成企业是一直都有在推进的,而根据财政部最新的指导文件意思,从2020年起,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将在年底前全部实现。
也就是说,取消事业编制,编制工变合同工已成定局。“铁饭碗”宣告打破。
编制工变合同工,32种事业打破铁饭碗;
对于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事业单位,2020年前将全部转企改制;
转制单位注销事业单位法人,核销事业编制;
在职职工也会转为签订劳动合同,而不再是原有的事业单位聘用合同!
到目前为止,进度快的如辽宁等省市,已经完成改革,撤销事业人员编制1.6万个。部分省市在2019年底前完成,其余的将在2020年底前兑现。
‘捌’ 教师事业编制人员,可以调入政府事业编制吗
1、教师是事业编制,事业编内是可以调任的,但也不是想调就调,要看原单位是否同意,调入单位是否接纳。
2、公务员凡进必考,事业单位编制不能直接转为公务员编制,也即是说教师编制如果想进入政府从事行政工作的话,需要通过公务员考试。
3、在编教师拥有的编制为事业编,即在编老师为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非在编教师即为临聘人员或者称作合同工。
教师做为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入职后按照相关规定,签订合同期一般为五年(实际操作中,一般只签订一次合同)并按照相关规定,享受事业单位工作待遇,但我们说的合同工一般指临聘人员。非在编老师,一般称作代课老师。
(8)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后教师怎么改扩展阅读:
编制分类
一、参照公务员法管理事业单位
使用事业编制,但须参加公务员考试;如设区市的城管
二、全额拨款事业单位
又叫全额财政拨款事业编制,多为一些公益性事业单位,如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学校等。
三、差额拨款事业单位
由财政进行差额拨款,待遇和收入在一定程度上挂钩,如医院和部分景点等。
四、自收自支事业单位
实际上与企业差不多,待遇和经营状况息息相关,多为一些服务型事业单位,如设计院等。
‘玖’ 十九大后中小学教师编制怎样改革
最近,铺天盖地的教师取消编制的消息,很多人担心,难道被称为“铁饭碗”的教师也要不稳定了吗?那还有必要考吗?我仔细的查阅了一下相关新闻,这样说的依据主要有两个:
1、事业单位深化改革方案
在事业单位改革的下一个五年计划中,确实有提及要取消教师编制,但是一定要看清楚,说的是高校教师而非中小学教师,其实高校教师实行聘用制是比较合理的,也利于人才的流动,目前没有涉及到中小学教师的编制改革。
2、山东1.3万中小学取消行政级别
这是取消教师事业单位编制消息的主要来源,山东省1.3万多所中小学取消行政级别,建立校长职级制度,明确了要推进中小学校长行政化和职级制改革。行政级别就是指行政单位的级别,此前中小学校长是有行政级别的,取消行政级别,确实也就意味着取消事业单位编制,山东省进行改革,采取校长职级制度,也就是说将之前的职务管理向职业管理转变,确实对校长的素质要求会更高一些,也使校长有了危机感,进而提升自己的管理能力、科研能力以及对学校的经营能力。
现在我国事业单位正处于改革期,新进行招聘的事业单位员工都是采取聘用制,签订聘用合同,而已在编职工也是正在向聘用制转变,所以,其实事业单位编制改为聘用制是迟早的事,早晚都会进行改革的。其实这样的改革也是有好处的。
首先,我们要明白,虽然改为聘用制,但是工资待遇不会改变,另外,仍旧是与劳务派遣的临时工有非常大的区别,这一点不需要担心。
其次,改为聘用制之后,也利于优秀教师的流动,现在中国的教育资源普遍倾向于公立学校,导致学区房现象十分严重,如果改为聘用制,加上私立学校的工资要比公立学校高一些,也会促使一些优秀教师流动到私立学校,这样均衡教育资源。
最后,不管编制怎样改变,教育事业仍旧是我国最重要的事业,这一点是不会改变的,所以教师行业的热度也不会下降。
‘拾’ 教师或将全面取消编制改为聘用制,到底是好是坏
区域均衡问题如何解决?基层教师如何保证?是聘用制好还是“县管校聘”好?
个人认为,取消教师编制,对一二线城市,甚至城镇影响不大,对名校、中心学校影响不大,甚至反过来说可能还有好的作用,其它地区的优秀教师争相往环境、资源更好的学校集中。可是,相反,对于基层、边缘、教学质量不那么有名的学校,失血会非常严重,单向流动的通道会越敞越大,城市、名校的虹吸效应会越来越明显。
教师编制的最大作用在于稳定,进一个人难,出一个人也难,想调动更难,使得很多关系不够硬的优秀教师很难在编制内往更好的学校调动,看在编制的份上,只能无奈继续原地教书。但一旦取消编制,这批好教师立马闪人,哪里工资高哪里去,优秀教师好走,孩子受制于户籍,学区,可没那么容易走,到时候必然是虹吸效应,越好的学校,师资配备只会越来越强,而没钱的,他们的孩子将会在学识水平彻底于精英阶层的孩子隔绝。这个太可怕了,它不属于拼爹,它属于自身能力的绝对碾压,而且你没有任何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