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事业部管理模式的建立事业管理部模式的优点
当企业发展到集团公司或企业集团的时候,原来“牧羊式管理”的方式已经无法满足企业管理的要求,分权管理势在必行。因此,许多企业选择西方事业部管理模式。事业部管理模式是以利润责任为中心、各事业部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事业部之间的经济往来遵循市场交换原则,总部只负责投资管理、资产管理以及对事业部负责人的考核和任用等,其他管理权限全部下放给事业部。这种管理模式旨在加大事业部的反应速度,激活事业部的积极性。但是,西方事业部模式移植到中国后常常会出现异化现象。
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其一,企业人际关系越来越复杂,导致企业运行效率低、内耗大,优秀人才匮乏而庸人大行其道;
其二,各种帮派和利益集团盛行,权力人物利用手中的权力大肆谋取个人利益。如果企业利润丰厚或者行业竞争不太激烈,那么丰厚的利润就可以掩盖上述所有问题,有些企业可能还会呈现一定程度的增长态势。但是,当行业处于完全竞争状态,产品利润越来越薄的时候,例如中国的家电行业,微薄的利润已经不能弥补上述弊端所带来的损耗,此时企业就会逐步衰竭。这种衰竭很难通过更换几个人或发布几个管理制度就可以逆转。
② 成立事业部是好事儿吗
当然是了
事业部制能使得每一个事业部都有着自己的产品和市场,能够针对市场情况迅速的作出反应,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和固定性。
各个事业部之间存在着有利于企业发展的竞争,使得企业发展能够全面均衡。
③ 超事业部制组织结构的产生背景
70年代中期,出现了事业部制的变种----超事业部制. 其原因在于随着大企业的迅速扩张,事业部越来越多, 以通用电气公司(GE)而言.自50年代初期共分20个事业部,到1967年便膨胀到50多个,这使得组织的协调成本加大;而美国70年代的经济停滞,更 加剧了企业的困难.于是从1971年开始,通用电器在最高领导和事业部之间设立了5个“超事业部”(执行部),统辖协调所属事业部活动,由副总经理负责; 事业部日常事务决策,向执行部报告,以加强协调。1978年1月这种体制正式确立,其后一些大企业也相继采用类似结构,它反映了70年代大企业的集权倾 向。
④ 事业部制的优缺点。什么样的公司可以实行事业部制。
事业部制的主要优点:活自主的适应市场、权力下放、发展储备干部、自主经营,责任明确。
1、每个事业部都有自己的产品和市场,能够规划其未来发展,也能灵活自主的适应市场出现的新情况迅速作出反应,所以,这种组织结构既有高度的稳定性,又有良好的适应性有比较、有竞争。
2、权力下放,有利于最高领导层摆脱日常行政事务和直接管理具体经营工作的繁杂事务,而成为坚强有力的决策机构,同时又能使各事业部发挥经营管理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提高企业的整体效益。
3、事业部经理虽然只是负责领导一个比所属企业小的多的单位,但是,由于事业部自成系统,独立经营,相当于一个完整的企业,所以,他能经受企业高层管理者面临的各种考验。显然,这有利于培养全面管理人才,为企业的未来发展储备干部。
4、事业部作为利润中心,既便于建立衡量事业部及其经理工作效率的标准,进行严格的考核,易于评价每种产品对公司总利润的贡献大小,用以指导企业发展的战略决策。
5、按产品划分事业部,便于组织专业化生产,形成经济规模,采用专用设备,并能使个人的技术和专业知识在生产和销售领域得到最大限度地发挥,因而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企业经济效益。
6、各事业部门之间可以有比较、有竞争。由此而增强企业活力,促进企业的全面发展。
7、各事业部自主经营,责任明确,使得目标管理和自我控制能有效的进行,在这样的条件下,高层领导的管理幅度便可以适当扩大。
事业部制的主要缺点:容易滋长本位主义、费用开支大、管理工作要求较高。
1、由于各事业部利益的独立性,容易滋长本位主义。
2、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费用开支。
3、对公司总部的管理工作要求较高,否则容易发生失控。
事业部制结构主要适用于产业多元化、品种多样化、各有独立的市场,而且市场环境变化较快的大型企业。事业部制最早是由美国通用汽车公司总裁斯隆于1924年提出的,故有“斯隆模型”之称,也叫“联邦分权化”,是一种高度(层)集权下的分权管理体制。
它适用于规模庞大,品种繁多,技术复杂的大型企业,是国外较大的联合公司所采用的一种组织形式,近几年我国一些大型企业集团或公司也引进了这种组织结构形式。
(4)为什么事业部是越来越多企业选择扩展阅读:
事业部制企业的组织架构:在组织架构上,事业部与企业总部之间的关系是管控、监督与自运营的关系。事业部制的企业体现为以事业部为利润中心,以事业部为虚拟公司的组织结构,并在此基础上实现集中管控与分散经营,管理协同与业务“外包”的内部关系。
事业部制企业的组织结构有总部与事业部之分,而事业部又分为经营型事业部和支持型事业部。总部是企业的制度、决策、管控、协调中心,包括财务与人事,经营型事业部是事业部制核心部分,它是企业的利润中心、业务中心,支持型事业部往往是总部职能的延伸,是企业的服务中心,但不少企业并不设立支持型的事业部。
⑤ 事业部组织结构适用什么样的企业
事业部制组织机构适用于产品品类多、地区分布广、业务范围大的较大型企业集团。
事业部制是总公司下面按产品、地区、业务范围划分事业部分公司。事业部分公司自主经营,独立核算。其特征是:决策权并不完全集中于公司最高管理层,而是分权给事业部,有利于它们统一管理、独立核算;公司最高管理层摆脱了日常事务,集中精力进行重大决策的研究;公司的适应性强;适于规模大,产品种类多,经营范围广,分地区经营,技术上,生产上可以相互独立进行的企业。
⑥ 事业部的优势
1、 事业部作为利润中心,既便于建立衡量事业部及其经理工作效率的标准,进行严格的考核,也使得企业高层领导易于评价每种产品对公司总利润的贡献大小,用以指导企业发展的战略决策。
2、 按产品划分事业部,便于组织专业化生产,形成经济规模,采用专用设备,并能使个人的技术和专业知识在生产和销售领域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因而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企业经济效益。
3、 各事业部之间可以有比较、有竞争。由此而增强企业活力,促进企业的发展。
4、 各事业部自主经营,责任明确,使得目标管理和自我控制能有效的进行,在这样的条件下,高层领导的管理幅度便可以适当扩大。
⑦ 简述事业部制组织结构的优势
事业部制组织结构的优势有以下几点,当然,有优势就也有自己的缺点。
1、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众所周知知道许多企业都开设了事业部,其实,所谓的事业部就类似于一个小的企业,事业部制的组织结构是在公司下设立若干按产品或市场划分的事业部。不同的业务部门分别处理日常的生产经营活动。每个事业部类似于一个小企业,采用职能型组织结构。
2、事业部组织结构是有着很多的优点的,其中就可包括了,可以让高层管理人员摆脱日常行政事务,从而专注于公司的战略方针。同时事业部可根据实际情况主动适时调整产销,灵活运作,协调事业部范围内的产、销、研,从而提升公司的营业额,并且可以按照产品性质或市场划分业务单元部门,这样是有利于生产专业化和合作,和有利于培养企业的综合管理人才,有利于增强事业部领导的责任心,发挥其搞好本单位生产经营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促使各事业部开拓市场,调整产品结构,增强市场适应能力,提高企业经济效益。责权利划分比较明确,能较好地调动经营管理人员的积极性;责权利划分比较明确,能较好地调动经营管理人员的积极性;
3、接下来说的是事业部制组织结构的缺点了,事业部制组织结构在各事业部职能部门相同,造成相关的机构重复、浪费了各种资源,同时这需要了更多的管理人员,增加管理的行政成本, 每个业务单元都容易出现独立或竞争,从而导致损害整个公司的利益。各事业部之间协调困难,易出现本位主义,忽视企业整体利益等。
拓展资料:
事业部企业总部控制事业部,类似于集团公司对以下子公司的控制。 但是,事业部是企业的内部组织。 与集团公司及其子公司为独立法人不同,集团公司通过股权协议、公司章程和公司治理等方式对其子公司进行控制。
⑧ 什么是事业部制事业部制的特点是什么适用于哪类企业
事业部制是一种常见的组织结构形式,最早起源、应用于通用。事业部制结构又称分公司制结构。
事业部制的主要特点:
1、专业化管理部门
按企业的产出将业务活动组合起来,成立专业化的生产经营管理部门,即事业部。如产品品种较多,每种产品都能形成各自市场的大企业,可按产品设置若干事业部,凡与该产品有关的设计、生产、技术、销售、服务等业务活动,均组织在这个产品事业部之中,由该事业部总管;在销售地区广、工厂分散的情况下,企业可按地区划分事业部;如果顾客类型和市场不同,还可按顾客(市场)成立事业部。这样,每个事业部都有自己的产品或服务的生产经营全过程,为企业贡献出一份利润。
2、政策与经营不同
在纵向关系上,按照“集中政策,分散经营”的原则,处理企业高层领导与事业部之间的关系。实行事业部制之间的关系。实行事业部制,企业最高领导层要摆脱日常的行政事务,集中力量研究和制定企业发展的各种经营战略和经营方针,而把最大限度的管理权限下放到各事业部,使他们能够依据企业的经营目标、政策和制度,完全自主经营,充分发挥各自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通用汽车公司当初按照斯隆模型改组后,各事业部出售的汽车在公司规定的价格幅度内,除此之外,事业部是完全自治的。
3、利润独立核算
在横向关系方面,各事业部均为利润中心,实行独立核算。这就是说,实行事业部制,则意味着把市场机制引入到企业内部,各事业部间的经济往来将遵循等价交换原则,结成商品货币关系。
4、职能制结构组织
企业高层和事业部内部,仍然按照职能制结构进行组织设计。从企业高层组织来说,为了实现集中控制下的分权,提高整个企业管理工作的经济性,要根据具体情况设置一些职能部门,如资金供应和管理、科研、法律咨询、公共关系、物资采购等部门。从事业部来说,为了经营自己的事业,也要建立管理机构。因事业部规模小,产品单一,故一般采用职能制结构。由此可见,事业部制与职能制结构相比,主要区别在于其企业最高层领导下的格第一级部门,是按照事业部分设还是按照职能部分设。
事业部制结构主要 适用于产业多元化、品种多样化、各有独立的市场,而且市场环境变化较快的大型企业。
⑨ 为什么事业部结构是公司多元化扩张的优选结构
看华彩咨询白万纲总裁关于两个案例的解释就应该明白了
案例一:西门子 确立以久的德国事业部体制
西门子公司于1874年成立,它在德国电气工业史上发挥着核心作用,并成为德国工业最具声望的品牌。其早期历史与德国工业的发展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西门子公司是多国多分部管理最初的代表之一。
战后该公司经历了两次重大的结构变化,两次的目的都是为了加强分权化和运营的灵活性,同时保持利用和发展组织协调的能力。第一次结构变化发生在1966年—1969年,起初组建了6个事业部,后来增加到了7个。公司组建了5个总部只能部门,分别是计划/组织、财务、人事、R&D和分配。这一结构实行到1989年,由于规模的扩张以及电气和电子市场的快速变化,西门子与1989年采纳了一种修正结构,即引入更小、更为专业化的“事业部”。值得注意的是,和许多其他组织(如奔驰)不同的是,这种事业部大多数不具有独立的法律地位。
案例二:英国钢铁公司:从职能组织到多分部专业化
英国钢铁公司成立于1967年,由14个国有化钢铁生产商组成。在此之前的几十年内,公司尝试过多种组织形式——按地区或者按产品构造,但为了争和其凌乱的业务,一直在加强中央的控制。到1983年,英国钢铁公司拥有了“事业部”,但权力仍牢固地保留在总部,贸易、购买和工业关系职能都是集中化的。在事业部缺乏对投入或产出政策控制的情况下,英国钢铁公司实际是以职能模式组织的。1988年,公司进行了私有化,因而转向一种更注重盈利的组织形式。1990年该公司收购了英国主要的钢铁批发商Walker Group,随之组成了批发事业部。1992年英国钢铁公司发动了名为“组织、深度变革、风格的重组。该计划旨在大幅度地消减总部职能和成本,并将管理责任分散到12个业务单位。其中关键的一条是业务领导不再在董事会任职,而是向相对独立得执委会成员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