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在职的人为什么养老金那么高
最近,有一些网友提出,为什么我们每天辛苦上班,有时还要加班加点,但一个月的工资只有4000,而一些退休老人领取的养老金却往往高达6000-7000,在岗职工的工资要比待在家里的老人还要低,这样是否公平呢?
对此,有专家认为,年轻人的工资比老人的养老金低并不奇怪。
比如,一些年轻人刚刚大学毕业参加工作,没有什么工作经验,尚在学习过程中,工资待遇不如退休老人也很正常,要知道,能拿六七千元养老金的老人,肯定在职时的工资就不低,所缴纳的社保标准也较高,还有可能缴纳过企业年金,所以,他们在退休时的养老金高一些就不难理解了。
其实,有些老人养老金要比多数年轻人工资高,除了以上原因,还有以下几个因素:
第一,职工的工资与老人的养老金完全是两个体系,没有什么可比性。
老人所领取的养老金主要是社保部门发放的,是根据老人当年在工作岗位时缴纳社保标准的高低和年限,来决定养老金的多少。
第二,拿凤尾比鸡头。
通常一线城市的老人拿到6-7000元养老金的人相对多一些,如果你拿二三线城市的在岗职工的3-4000元工资与之相比,那当然就会低很多。所以,经济发达地区的老人退休金肯定要比经济相对落后地区在岗职工的薪水要高一些也是很正常的。
第三,目前养老金高的群体毕竟是少数,这群人大部分是机关事业单位的退休人员。
而在职收入比较低的群体有:餐厅服务员、保洁员、门卫、小型工厂工人和收入不稳定的灵活就业人员。其实大部分的小年轻只要自己工作稍微努力或者好好创业,自己的收入肯定能轻轻松松超过退休老人,甚至实现月入过万或者几万。
作为年轻人,正是奋斗的时候,这个时候不去和同龄人比而和退休老人进行比较,这确实太过于看低自己了。
与其和退休老人比较、与其怨天尤人,还不如自己好好努力奋斗,增加自己的收入,多缴社保。那么在自己退休时养老金才会高一些。晚年生活才能更有保障。
❷ 为何机关事业单位的养老金那么高养老金过高是否应当取消上涨呢
毕竟是一个特别好的单位,而且每个月其实挣的钱不是特别多,会分出来一些交养老金。不应该取消上涨。
❸ 为什么事业单位退休金比企业高
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养老金福利管理水平具有较高的主要原因是养老金福利的计算和分配方式方法与企业内部员工可以完全不同。据了解,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的养老金直接与他们的职称、职级以及各地退休补贴的具体标准有关。事业单位可以领取的养老金数量主要按照工龄计算,10年工资的60%,10年到20年的70%,20年到30年的80%,30年到35年的85%,35年以上的90%,加上对公职人员的补贴和福利。
拓展资料:
养老金(pension)也称退休金、退休费,是一种最主要的社会养老保险待遇。即国家有关文件规定:在劳动者年老或丧失劳动能力后,根据他们对社会所作的贡献和所具备的享受养老保险资格或退休条件,按月或一次性以货币形式支付的保险待遇,是造福社会的需要,主要用于保障职工退休后的基本生活需要。
养老金本着国家、集体、个人共同积累的原则积累、运作。当人们年富力强时,所创造财富的一部分被投资于养老金计划,以保证老有所养。
从2005年开始至2015年,尽管中国政府连续第11年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水平,但由于受养老金水平差异较大、货币贬值和物价上涨影响,社会各界并不“领情”,相反,却是对养老金替代率连年下降的不满和质疑。
养老金占工资比例连降九年,已跌破国际警戒线。 截至2020年8月,全中国31个省份均已落地实施养老金调整工作。2020年养老金平均涨幅为5%,各地都对一些特殊群体落实了倾斜政策。
2021年4月,人社部、财政部印发《关于2021年调整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的通知》,总体调整水平为2020年退休人员月人均基本养老金的4.5%。
2015年6月29日,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和财政部联合发布了《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管理办法》,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意见反馈截止时间为2015年7月13日。伴随着养老改革的扎实推进,参保人数持续增加,基金规模不断扩大,养老基金投资管理办法应时出台。8月23日,中国政府网公布了由国务院近日正式颁布实施的《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管理办法》。
这是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发展史上的一项大事和重大突破,标志着数以万亿元计的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有望成为中国资本市场上的新力量。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建立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中央调剂制度的通知》,自2018年7月1日起实施。
❹ 事业单位退休金6000元算是什么水平
在事业单位退休金6000元,算是中等水平吧!
大家好,我是社保专家思之想之,事业单位退休金6000元算什么水平呢?
众所周知,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的养老金水平是要高于企业退休人员的。
目前按照人社部公布的数据推算,现在企业退休人员人均养老金是接近3000元。
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平均养老金虽然没有公布平均数值,但是按照替代率来计算,如果按照事业单位退休人员80%的替代率,企业退休人员40%的替代率,那么事退人员的养老金平均水平大约是企业退休人员的两倍左右。
所以目前事退人员的养老金平均应该是在5000元左右。
因此,6000的养老金水平在事业单位人群当中应该是属于中等左右的水平。
因为在事退人员当中,养老金超过8000元,乃至一万元的人都大有人在。
在事业单位人员当中,教师的养老金水平比较高的,七八千的人不在少数。
当然也是要看地区的,现在北京的人均养老金水平比较高的地方,6000的养老金可能就属于中下水平了。
为什么事退人员的养老金比较高呢?
这是由于养老金双轨制的原因造成的,在2014年10月1号之前,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不用自己缴费,养老金是全额由财政来支付的。
从2014年10月1号之后,他们也要自己缴费了,结束了免缴费享受养老金的日子。
由此在事退人员中诞生了三类人,老人中人和新人。
目前由于中人的养老金补发政策还没有出台,所以中人领取的还是预发养老金,是暂时性的少一些。
而且对于事退人员,他们现在的养老金待遇包括两部分,一是基本养老金,二是职业年金。
职业年金是在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后建立的,相当于第二份养老金,跟企业职工参加的企业年金一样,也是一种补充性的养老保险。
与企业年金是自愿建立不一样,职业年金是强制参加的,所以他们在退休后会领取两笔养老金。
事业单位退休金6000元也算是中上等的水平了,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也能够让一家人的生活过的比较好了。
1、退休金6000元算是中上等水平了在事业单位退休,能够拿到6000元,这个样的收入也算是中上等的收入水平了。虽然事业单位退休人员中,有拿到七八千,一万以上的,但是基本上都是少数人,而大部分可能也就是四五千的退休金水平,因此,整体上来说,退休金6000元算是中上等的收入水平了。
比如,认识一个大学的正教授,退休以后退休金也就是5500元左右,还有一位是专科学校的老师,退休以后,退休金也就是4800多元。
因此,整体上来说,退休金6000元,在事业单位中,也应该算是中上等的水平了。
2、比企业退休人员平均水平也高了不少现在来说,事业单位退休金还是比企退人员要高一些。现在全国企业退休人员平均退休金大概也就是3000元多点,但是事业单位平均退休金还是要高一些。
一般来说,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的退休金都在四五千元的样子,而且还有一些高的能够达到一万以上,因此,整体上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养老金会更高一些。
可以看出来,事业单位退休金6000元,比全国企退人员平均工资3000元多点,还是高了不少。
因此,整体上来看,事业单位6000元退休金也算是中上等的收入水平了
3、退休金6000元也能够过上比较好的生活了从现在生活费用来说,退休金6000元也能过上比较好的退休生活了。退休金6000元,一年下来就是7.2万元。
退休以后,有自己的房子,如果自己经常做饭吃的话,不仅 健康 营养,而且也比较省钱,一般来说,这样自己做饭吃,可能一家人一个月3000元生活费用就足够了。
这样每年出去生活费以外,还能够剩下来3.6万元,可以一年出去在国内 旅游 几趟,也可以发展一下个人业余爱好,这样的生活可以说也是比较好的。
因此,退休金6000元也能够过上比较好的生活了。
4、结论事业单位6000元退休金,也算是中上等的水平了,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如果自己做饭吃,那么也能够卫生营养,也能让一家人的生活过的比较好了。
#理财大赛第三季#
事业单位工资主要由岗位工资、薪级工资、津补贴、绩效工资组成。那么事业单位退休金6000元算是什么水平?
让我们先来看一下6000元在事业单位职工当中是什么水平?6000元在事业单位职工中算是比较高的工资,一般来说,管理岗位七级也就6000元,专业技术岗位中级九级也差不多有6000元,工勤岗技师差不多每月有6000元。无论是管理七级岗位工资,还是专技中级九级岗位工资在事业单位所处的位置都是中等水平,工勤技师岗位工资则是中等偏上的水平。
2014年10月之前退休的事业单位人员退休费按照本人退休前岗位工资和薪级工资按照一定比例发放,其中工作满35年的,按照90%发放,工作满30年不满35年的,按85%发放,工作年限满20年不满30年的,按80%发放。2014年10月之后退休的事业单位人员养老金由基础养老金、过度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职业年金组成,这类人员养老金主要与所在省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平均缴费工资指数、缴费年限、视同缴费年限、退休年龄、个人账户养老金有关。
举个例子,邻居王大爷,某省直事业单位正处退休,退休已经有10年,属于事业单位退休的”老人“,每月到手退休金大概6800元。邻居张叔,某省直事业单位正科退休,今年刚刚退休,属于事业单位退休的”中人“,单位给核算的养老金每月大概5300元。邻居李叔,某省企业退休,退休已经有好几年,建筑工人,每月到手养老金大概4000元。
通过上面例子可以看出,事业单位退休金6000元至少是管理六级,也就是副处岗位上退休的干部,这个档次属于比较高的退休工资了。
综上所述,事业单位退休金6000元在事业单位退休人员中属于中高水平了,甚至超过很多在职职工的工资。在中部城市,自己不仅可以过上宽裕的养老生活,同时还可以补贴一点家用,属于让人比较羡慕的一类人。
事业单位退休金6000元,算是高水平。
问:如何才能每天收到这样的社保知识?
2019年全国的企业平均养老金是2747元。因此,事业单位退休金6000元对比企业平均养老金来说是高水平的。
人社部没有公布机关事业单位平均退休金,但是退休金,绝对比企业单位平均养老金要高。
为什么事业养老金会更高1、退休金计发办法不同
双轨制之前,机关事业单位的退休金计发办法是参照两个因素,
一个是以 退休前一个月的工资作为计发基数;
另一个是 按工作年限分档,10年以下、20年、30年、35年。
但分档存在弊端,如果在一个十年段,21年和29年没有区别,31年和34年没有区别,对于工作年限长的工作人员来说真的很不公平。
而双轨制终结后,这种计发办法被更为公平的计发办法所替代,按照退休人员的 缴费年限和缴费的工资来计发。
缴费年限越长的,待遇越高,缴费水平越高,待遇也越高。
并且,计发公式细化到每一年甚至每个月的缴费,充分体现了一个工作人员整个职业生涯的劳动贡献。
2、强制建立职业年金
改革中,强制建立职业年金。
职业年金也就是补充养老保险,由职工和单位缴费组成,缴纳金额全部归个人所有。
但该金额要待达到国家规定的退休条件并依法办理退休手续后,再按月领取出来,或是可用于一次性购买商业养老保险产品,依据保险契约领取待遇。
3、养老金调整
改革之前,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的退休金都是随在职职工涨工资相应增长,而在职职工的工资上涨,并不是年年长,好几年才涨那么一次。
双轨制之后,不管在职职工工资是否涨,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和企业退休人员同步调整养老金,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调整截止到2019年已实现15年连涨。
因此,双轨制终结之后,不但退休金计发更为公平,而且领取的退休金金额也会更高。
大家好,我是保叔,更多社保问题,私信找保叔,保叔免费给大家解答。
事业单位退休金是如何计算的?拿6000元算是怎样的水平?
很多人实际上对机关事业单位的养老金比较迷茫,只知道其养老金水平比较高,但是却并不明白它是怎样计算的。让我们来说一下。
退休待遇老办法2014年10月机关事业单位实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以前,我们使用的是用了几十年的退休待遇计算办法。那个时候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的养老待遇还叫做退休费或者退休金。
退休费分为基本退休费和退休生活补贴。 基本退休费 的标准是按照退休时本人基本工资(包括薪级工资和岗位工资),乘以本人退休工龄确定的一定比例。一般来说,20年到30年发放80%,30年以上工龄发放85%,35年以上发放90%。相应比例可以根据独生子女父母和获取的表彰奖励情况做一定提升,但提升最高不超过100%。
退休生活补贴 数额是根据当地的经济 社会 发展情况,根据岗位级别确定的补贴标准。各地差异比较大,但是相同岗位补贴的标准是一样的。
实际上,当时大家的基本工资普遍差距不大,10%的比例能有200元就不错了。这种情况下工龄20年和工龄40年,只要是同一级别退休的人员,养老金差距是不大的。这一计算方法,实际上带有过去一定的大锅饭思想。顺便再说一句,实施养老保险制度以前的企业退休职工的退休费也是这样的计算方式。
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
2014年10月,国家实施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制定了机关事业单位退休待遇计算新办法。新办法主要包括基本养老金和职业年金两部分待遇,基本养老金又包括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过渡性养老金三部分待遇。
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 计算方式,跟企业职工的计算方式完全一致,主要跟缴费年限、缴费基数、当地社平工资等因素有关。缴费年限将在养老金待遇方面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过渡性养老金 ,主要是针对2014年10月之前的视同缴费年限计算养老金待遇的。其视同缴费指数主要跟本人的岗位级别、薪级级数、当地的退休生活补贴标准等因素相关。延续了受级别因素影响的待遇模式。
职业年金 是一种补充养老保险机制,类似于企业年金制度。可以用来购买商业养老保险,也可以按月领取。不过领取完毕以后,就是用完了。
一般来讲,如果是副高级职称2019年前后退休,40多年工龄的话,基本养老金至少也能领取100%~150%的社平工资,再加上个人账户养老金和职业年金部分。新办法退休待遇的养老金水平很容易达到六七千元,甚至更高。
不过,为了保障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的养老金待遇过渡,国家还是制定了十年过渡期。过渡期内,以老办法退休待遇为基础保底部分,每年加发一定比例的新办法比老办法高出部分。老办法退休待遇,为了保障公平性,还会按照国家公布的工资增长率每年进行调整。如果后期晋升了职称,退休生活补贴也会调整。
2018年人力资源和 社会 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离退休人员共有11798万人,支出养老保险基金44645亿元。人社部第四季度新闻发布会公布信息显示,2019年企业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总收入37830亿元,总支出34631亿元。即使养老保险基金待遇支出不变,机关事业单位的养老金待遇支出也能达到1万亿元。2018年末参加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的职工总数是5419万人,如果其中退休人员有1500万人的话,人均享受的基本养老金待遇也能达到5555元。如果再加上不确定的职业年金待遇,差不多6000元就比平均水平高一些。
所以,事业单位退休人员每月6000元的养老金应该能超越60%~70%的同类型退休人员吧。
行政和事业编制6000元退休金,在我们这儿算是中高位的退休金。
不谈怎么计算,这个大家没必要懂,懂了也没用。只看实例。
事业单位退休金计算,不是全国统一,各地有高有低,计算也好复杂。即使是同样身份、同样编制、同样工龄,你也算不出你的退休金是多少。
这和十几年前不一样,那时只要是大家一年工作,一样的级别和工资额相同,退休金就是一样的。
现在要考虑你的所在区域、行业、职称、职级、工龄、在事业和企业时间比例、缴额高低等等,设置得让工资专家都头痛,好在软件设置好了,人社部门一输入条件,电脑程序基本都能自动算出来。
坐标苏北县城,按近几年退休事业单位几位熟人亲人举例。
1、一事业编同事:中层干部,高级工程师,退休时工龄38年,2018年退休,算退休中人,有一半企业工作经历,在岗时工资8000多元,退休时4400多元,中人待遇未到位,现加上房补约5300左右。
2、一机关退休的家人:副科级待遇,中级职称,2017年退休,退休中人,退休时工龄37年,在岗时应发工资8000多元,刚才退休时3800元,2020年落实中人待遇,加上房补约6000元。
3、一机关退休同学:正科级待遇,无职称,2019年退休,退休时工龄42年,退休中人,在省直属单位工作,有3年军人经历,在职时工资10000左右,由于临退调为省属,按市待遇,退休工资加房补8000元左右。
4、一事业编普通职工,女,50岁退休,工龄30年,无职称,退休中人,2018年退休,在岗工资4600元,退休金加房补为3600元。
5、一退休老同事:单位工勤人员,事业编制,2012年退休,算退休老人,初级职称,在职时工资2000左右,工龄36年,享受独生子女待遇,退休时工资1780元,目前经过多次调整,约3600元左右。
我还有四位亲人在国企退休,两名在银行退休,一名在电信退休,一名自由职业退休。
一名银行中层干部,有军人和其它企业经历,工龄41年,地方退休金约5000多元,行业自补2000多元,现7500元左右。其妻子是银行职工,退休金约5000元左右。
一名是电信职工,曾担任中层干部,军人经历,工龄42年,退休时不含年金,约4700多元,年金每年不到两万元一次性发放。
一名曾是国企职工,下岗多年,自谋职业,按最低资费交社保,2019年退休,工龄31年,退休金2100元。
从以上来看,事业单位退休金,事业单位普通职工退休金并不高,主要是在岗时职称高,职级高、省直属的人,退休金才会高,普通职工都在5000元以下,有的也就3000元。高级职称和副科级待遇以上人员才会5000元以上,一般省市直属单位又比县级单位退休的高1000元以上。
据我所知,事业单位工资是按照专业技术职称等级计算的。事业单位退休金6000元应该是正高级职称吧?以我为例:本人1977年3月参加工作,2019年10月退休,教龄42年8个月,退休金3981.5元(预发)。听经办人说,我属于中人,按照文件规定,依据本人2014年9月份工资(4655元)标准计算现在的退休金。无论2014年9月以后职称有怎样的变化,工资提高多少,都跟你现在退休金无关。本人是最早的中师生,后来进修中文大专学历。2004年晋升中级职称,2018年晋升高级职称。退休前一个月工资6383.23元(高级职称工资正在套改中,暂时还没套进去)。其余退休金待后补发,全额大慨在4000多吧!说实在的,我也有点搞不懂,工作时间那么长,职称也不低,怎么退休金只有那么点儿?
应该是中等偏高水平。
为什么呢?
第一、退休地不同,退休金的标准高低也不同。我们国家地大物博,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各经济条件存不同、人们的收入不相同,不但是事业单位人员,其他单位人员的退休金都会不相同的。总体来说,事业单位退休金有6000元,如果是在北上广深等大城市和东部省份的话,平均来说应该属于中等水平; 可如果是在三四线城市和中西部地区的话,平均来说应该属于很高的水平。
第二、所在的单位不同,退休金的标准高低也自然不同。一般来说,学校、科研单位、医院、新闻媒体等行业的从业人员在职时的收入比其他单位的从业人员收入要更高,所以退休后的养老金标准自然也会更高。
第三、退休前评聘的职称不同,退休后的养老金水平也不同。在事业单位中,有管理岗位、技术岗位、工勤岗位三种不同的岗位编制。在这三种岗位中,除了担任科级领导职务以上的管理岗位人员外,技术岗位中有中级职称以上的人员收入普遍会更高,特别是有副高以上技术职称的人员收入更高。在技术岗位中,凡是拥有副高以上技术职称的人员,由于在职时收入高,就目前来讲,退休后的养老金水平普遍都可以在6000元以上。
由此可见,在事业单位的退休人员中,退休金有6000元算是什么水平不能一概而论,要根据不同的退休地、不同的单位、不同的岗位等因素来看待。但总体来说,事业单位退休后的养老金有6000元,就目前全国总体的养老金平均水平来说,应该算是中等偏高水平。
事业单位退休金能拿到每月6000元标准,已经算是非常可以的了。在经济发达地区,当然这个不算高,但在一般地区而言,这个退休工资是绝大多数人都拿不到的。退休后,不扣社保费用,拿的是全工资,或者退休前应发工资的80%、85%、90%等。因而这个工资水平,也就是事业单位中级职称到头或者是副高职称的在岗人员工资。管理人员在岗时工资要达到这个水平,管理七级不行,也就是正科级不行,差不多是处级吧。公务员要拿到这个水平,也需要正科级以上,副处级差不多,或者是四级调研员的水平。
退休金里面没有了奖金,也没有了岗位补贴、绩效奖励等,在中西部偏远地区,这些基本上和个人工资时而扣发的社保费用几乎相抵消的,在经济发达地区,这部分可能就要大于个人工资中抵扣的社保费用,有的甚至是几倍。因而退休金6000元,在基层,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已经算是很高的退休工资了,比如在基层县级,有2%——5%的事业人员,看能不能拿到这个水平的工资,而且还必须是专业技术人员才行,而且职称要达到高级职称才有可能。县级事业单位管理人员最高是正科级,也就是管理七级,退休工资根本达不到这个水平。
高级职称人员,在岗时工资过万,退休金也不过就是6000元、7000元的标准。这是因为退休工资中,扣除了政府特殊津贴,以及在岗时的绩效、奖金,还要按80%、85%、90%计算。公务员或者事业管理人员,退休工资要想达到这个水平,必须是 县处级退休人员,才有这个可能。当然经济发达地区,或者一二线城市、省会城市更容易一些,退休金也可能更高一些。
事业单位退休金6000元算是什么水平,这要看是在哪个省市、哪个地区。目前全国事业单位(包括公务员)的工资和退休金尚未统一,其政策的执行标准仍然由各省市具体确定。
事业单位现在实行的是以职称为主的岗位加薪级工资制,以及在此基础上的退休养老金制度。以山东潍坊地区为例,每月6000元的退休金,应当属于中级职称岗位退休人员、工龄在35年左右。即:教师系列中的一级教师、经济系列中的中级经济师、政工系列中的中级政工师等。
高级职称的退休人员,如高级教师(副高)、高级经济师、高级政工师等,退休金当在8000元开外。正高职称人员,如正高级教师,对不起,本人还没有接触过、不敢妄言,估计退休金当在万元上下。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所说的当地退休金6000元或8000元,是包含了职业年金和地方性住房补贴部分的。如果扣除这两部分,单纯的基本养老金部分,当在5500元和7500元上。
其中在2014年9目30日之前退体的人员,是没有职业年金的。因为职业年金是在2014年10月1日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制度并轨之后、新设立的养老金补充机制,初衷是避免出现养老金并轨后低于并轨前的情况。
事业单位6000元的退休金,拿来跟公务员相比,已经与正科级干部的退休金拉平,别忘了,公务员熬个正科级(科局长、乡镇一把手)可能要付出大半生的努力!再如,地方国有企业职工的退休金,也是远远达不到6000元的,不要只盯着他们在职时的奖金和福利待遇。
从各地网友透露的信息看,6000元的退休金,在全国基本处于中等以上水平。由于受各地自然基础条件所限,经济发展和财政状况还不够均衡,退休金还不可能达到一致,6000元以下退休金的地区还有不少,要正确看待,不能盲目攀比。增加退休金的根本途经,只能是发展经济、增加收入、壮大地方财力。
(注:“退休金”已在并轨后改称“养老金”,为尊重提问,回答中未予纠正。)
❺ 为什么事业编制退休金很多
为什么事业编制退休金很高,这就是很多的老百姓所不服气的一个方面了,因为事业方面的人才,他们在工作期间工资就高,工作清闲,待遇很好。比企业的职工要好很多,退休以后又退休金很高,这让很多的企业工人无法理解
❻ 为什么有些机关事业单位的退休员工工资比企业退休的员工工资多
一.机关事业退休员工养老金比企业退休员工多的认知与结论,是完全正确的。
从总体上评估,不是“有些”退休员工,而是大多数机关事业单位退休员工的养老金,相比企业退休员工的养老金要多。诚然,企业退休员工中养老金较多的也不乏其人,但那是少数大中型国企,或茏断行业的高管或少数白领员工,但他们在全国企退员工中的占比,应该极低。
在全国亿万企退员工中,真正打折压低缴费的中小微民营企业退休员工占比应该很低,多数尚未退休。这说明在存量企退员工中的国企退休员工占比,是很高的。这就告诉我们一个既定的客观事实:目前公认的所谓退休养老金差距矛盾,实际上就是国企退休员工,与机关事业退休员工的待遇差距问题。
上述分析与解读所得出的结论,与本题目的认知是完全一致的,应该是客观公正可信的。那些把存量退休人员养老金普遍偏低的原因,归结为压低基数、打折缴费的说法,是完全不正确的解读,似有转移焦点与混淆视听之嫌。
二.机关事业退休员工养老金,相比企业退休员工多的政策原因分析。
综合考察梳理企业与机关事业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以来的 社会 实践,我们总结归纳造成目前机关事业退休员工,相比企业退休员工养老金多的原因如下。
1.双轨制政策并行运作是主导因素。这是造成机关事业退休员工,比企退员工养老金高的根本性政策原因。这种较大差距矛盾是由新、老计发办法本身存在的替代率水平差异所造成的。
2.平均工资水平差距是重要原因。机关事业退休员工的养老金,比企业退休员工多的原因,在于平均工资水平明显偏高所致。这也是所谓的多缴多得养老金的重要原因之所在。
3.计发办法存在差异是基本原因。养老并轨改革不仅应该实现并达到基本制度与模式框架上的统一,而且应在核心的计发办法上实现统一。视同年限缴费指数的推陈出新,以及强力普及职业年金,让制度并轨的预期目标遥不可及了。
提问者提出这样的问题时没有经过大量充分的调查,就这样笼统武断地发出这样的提问,有失偏颇,不是所有机关事业单位的人退休工资比企业工人高的!
本人是个公务员退休的,说公务员名义好听,但拿到手的退休工资要比我所在地的安庆某国有大型企业的工人,每个月到手的退休金要少2700多元钱!这就是事实!
要说我的工龄也有46周年了,职务、级别也不比这个国有大型企业的同级别的人低,本人入伍后一直在条件最艰苦的西藏边防部队,既出国打过仗也参加过西南(北)的剿匪平叛,但一说出待遇问题,上级领导总是说是"公务员是没有这些待遇的",对此,我也认了。
对公务员的工资待遇高一说,我并不反对,但要看在什么地方!例如北上广等一线城市的不可否认是高;我所在的城市只是个三、四线的小城市,能比吗?天壤之别呀!有可比性吗?再说北京、上海和河南省和我省的六安市等几个地方男性退休人员满65周岁、女性满60周岁有享受高龄补贴,我们有吗?
一般在网络媒体上提出问题一定要经过广泛深入调查后,要客观公正事实求是地提出来,不然凭借着自己的想当然乱讲,很容易引起很多涉及到自身利益关系的人反感,不要人为地造成不必要的误会为好。
楼主你好,为什么有些机关事业单位的人群,退休工资待遇比企业单位退休工资待遇要高呢。其实这个问题是有目共睹的,一般情况下从企业单位里退休,他获得养老金的替代率大约是40%~60%左右。但如果说是机关事业单位人员退休,那么获得养老金的替代率大约是可以达到70%~90%。二者之间是有明显的差距。
再加上本身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可能自己的工资收入相对于企业单位来说要更加的稳定一些,那么这样的话也就意味着更加高一些,所以说退休以后所获得退休金的待遇本质上来讲也是比较高的,但实际上在现实操作中,由于机关事业单位在交纳基本养老保险的过程中,严格的按照本人的收入来进行交纳,同时机关事业单位人员还建立了年金制度。
那么这两方面,都有助于提高自己养老金的待遇,反观企业单位这边,由于企业单位为了降低自己的用工成本,那么很多企业都是为选择最低的缴费标准,来给自己的员工缴纳相应的社保待遇,而且在交纳社保待遇的过程中还没有建立年金制度,所以说这样一来的话,那么退休以后获得养老金的待遇,水平自然会比较偏低。这就是为什么企业单位和事业单位之间退休金待遇有所差距。
感谢阅读,请加我的关注。
企业职工退休金低的主要原因是,个人账户余额原来没有计算利息,比如1987年社保交费月2元左右,由于没有计算利息,导致个人账户余额无法与通货膨胀同步,社保基数的逐年递增是与通货膨胀同步的,可个人账户余额确没有与通货膨胀同步,导致早期交费的企业职工还不如没交费的事业编制人员(事业编制没交费视为交费年限)大家都知道补交社保时是按照上一年度的社保基数补交断档社保,不按照实际年份缴纳?为什么设定这种标准呢?原因就是社保基数增加实际是和通货膨胀相关,1987年的2元钱和如今的300元是同样的价值,可退休金计算公式,是个人账户余额 139,这就使早期交费的企业职工吃亏了,如果是按照上一年度社保交费基数 交费年限,那企业职工退休金就和事业编制退休人员差距小了,42年工龄的企业职工个人账户余额还不足10万元钱的太多了,如果按照上一年度交费基数乘以交费年限,那42年工龄个人账户余额可就几十万了。退休金也就和事业编制差不那么多了。
为什么有些机关事业单位的退休员工工资比企业退休的员工资多?
就目前来讲,虽然养老金并轨后,企业职工和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参加的都是城镇职工养老保险,而且缴费方式、计算公式也都一样,可两者之间的退休金确实是存在不小的差距。
其实,这种差距的存在是有客观原因的。
第一、两者之间的缴费基数不同。机关事业单位的养老保险缴费基数都是统一按照本人所在地上年度的 社会 平均工资为缴费基数,一般都在100%以上。而大多数的中小企业、民营企业由于经济效益不太好,或者是为了节约生产成本,都是按照最低档位的缴费基数来为职工缴费。根据养老保险缴费基数越高,领取的养老金就越多的原则,企业职工从缴费开始就巳经决定了将来退休时的养老金要比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的低。
第二、个人账户养老金和过渡性养老金的差别。企业单位早在二十多年前就巳经实行了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他们的个人账户养老金计算是按照实际缴费年限、缴费基数、缴费工资来计算的,你缴了多少就是多少。而机关事业单位是从2014年10月1日才开始缴纳养老保险金。为了不使他们退休时的养老金待遇吃亏,国家不但把他们并轨前的工作年限算作视同缴费年限,还另外增加了一笔过渡性养老金作为补偿。
在计算养老金时又都按照社平工资的100%以上的缴费指数来计算视同缴费年限。而且还釆取并轨前的老办法和并轨后的新办法两种计算退休金的办法来计算养老金。如果用老办法计算的退休待遇比新办法计算的待遇更高时,就按照老办法计算的退休待遇发放; 如果用新办法计算的退休待遇比用老办法计算的退休待遇更高时,在发放老办法计算出来的待遇的基础上,再对高出部分的待遇用10年过渡期的调节比例,以每一年10%的比例与老办法的待遇加起来发放。由于机关事业单位的缴费基数比来就比企业职工的高,现在又把视同缴费年限与实际缴费年限合起来计算养老金,他们每个人的个人账户养老金和过渡性养老金都要比企业职工多不少,最后拿到手的养老金自然要比企业退休职工高不少了。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由于缴费基数、个人账户养老金、过渡性养老金等方面拉开的差距,机关事业单位退休员工的退休金自然要比不少企业退休员工的退休金多不少啰。而且这种现象要一直等到2024釆年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中人10年过渡期结束以后才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拿得多一点,是因为有国家的大政方针,比如我昨天到帐的今年增加的退休工资是1596.84元。记得,有三项收入是企业所没有的,1,离退休人员生活补贴及书报费前久到帐3750元。1680元,不知道何钱?有人说是前段时候的疫情补贴,不是人人都有,2,多年前的改革性补贴,这是机关事业单位才有的。最重要的事情说三遍,企业退休的人归社保局发养老金,我是事业,主管局找过社保中心要求将退休的干部发的退休金转到社保,但人家拒绝了说你们管你们的。所以,我们的退休工资,离退休人员生活补贴,一直仍然由文化和 旅游 局发放!由财政拨款。
企业与机关事业单位相比,职工退休养老金差距太大了,其中的原因非常简单。
首先 ,退休制度改革,我国首先是在企业实行的,废除了退休养老金按工龄和岗级拿退休工资的计算办法。改革前无论企业还是机关事业单位,都是根据职工退休前的工资为基数,再乘以系数进行计算,比如三十年以上工龄系数就是0.85,三十五年以上工龄系数就是0.9。企业退休制度改革后 ,是以工龄长短,缴费高低,以及上年度当地的 社会 平均工资水平等三个方面综合计算退休养老金。
企业退休改革从1992年就开始实行了,但是机关事业单位退休制度改革却是二十多年以后的事了,无形中造成了双轨制,导致机关事业单位长期不用缴纳养老保险 却可以享受高额的养老金。这二十多年恰是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的时期,机关事业单位的工资虽然比不上个别垄断性的大型国企,但是比那些无数的中小企业强很多。水涨船高,再加上退休制度一直不变,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的养老金就比较高了,慢慢地就与企业退休人员拉大了距离。
第二,长期以来,某一个地区在岗的机关事业单位的工资结构和工资体系基本一致,且一直可以分享改革开放带来的红利,但是企业可就花样太多了,有效益非常好的垄断性央企国企,有效益一般的大型地方企业,还有一直在市场中苦苦挣扎的中小企业,更有成千上万关停并转的各类企业。
这些企业为职工缴纳的养老保险就更奇里古怪,有的交的很高,有的按所在地区的平均水平交,有的按最低水平缴纳,在前些年甚至有的工厂连职工的养老保险都欠交。这么多企业平均下来,退休职工的平均养老金水平怎么可能高?
第三,企业退休养老金制度改革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也经历了许多坎坎坷坷,是是非非,但所有一切都是企业职工在默默承受。比如,改革初期制度不完善,有些企业根本就没有给职工缴纳养老保险,过了许多年后职工才发现自己没有养老金账户,损失难以挽回。
比如,对于企业,有的地区是省级养老金统筹,但有的地区是市级养老金统筹,二者的差距是比较大的。都是中部地区,河南和安徽就是市级统筹,但山西就是省级统筹 ,这就是太原市企业退休职工养老金水平远低于合肥市和郑州市退休职工的主要原因。
第四,企业面临巨大的市场竞争,职工的压力也非常大,企业改革已经是家常便饭,职工下岗转岗也司空见惯了。反观进了机关事业单位就如同进了保险箱,端了金饭碗,二者真的难以相比。一个下岗职工连交养老保险都困难 ,拿什么谈退休养老金的高低 ?
好在国家也看到了这些,也在侧重照顾企业退休职工,机关事业单位职工也开始缴纳养老保险,无奈的是,企业退休职工太多,所以照顾也是有限的,大家应该理解国家的难处。
产生题目所说结果的原因,主要还是由于过去实行的养老制度双轨制。其实,过去我们的养老制度分分合合,也是经历了很大变化的。
1951年 ,国家公布并实施《劳动保险条例》,对于部分企业建立了劳动保险制度,相应的养老金有劳动保险基金承担。劳动保险基金有工会部门管理。
1957年, 我国《关于工人职员退休处理的暂行规定》公布并实施,标志着我国真正建立了退休制度。相应退休制度,主要是根据工龄发放退休前工资的一定比例。实际上还有一定的生活补贴,这个就不是国家统一的了。
1969年 ,国有企业停止计提劳动保险基金,也代表着劳动保险制度的终止。所有的养老、医疗、工伤、生育等待遇都改由国营企业的行政方负担。这样不管是国家机关事业单位职工还是企业退休人员,都是有单位或者国家来养老。
毕竟当时是“大锅饭”时代,大家的退休待遇差别非常小。
1978年 ,国务院公布并实施了《关于工人退休退职的暂行办法》和《关于安置老弱病残干部的暂行办法》,进一步明确了有关退休制度,也明确有关退休待遇的标准仍然是退休前工资的一定比例。
1991年 ,我国全面推动企业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不过最初的待遇机制仍然保持1978年的标准。
1995年, 国家进一步建立了统筹账户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养老保险机制,相应的养老待遇开始向多缴多得、长缴多得转变。大家退休办理的基础养老金是20%的社平工资,非常平等。另外一部分待遇是个人账户养老金,当时的划入比例是11%,计发月份是120个月。但是由于经济快速发展,个人账户记账利率很低,相对贬值非常快。参加工作较早的老人可以计发过渡性养老金。
2005年, 为了增强养老保险多缴多得和长缴多得的激励机制,国家又改革了养老保险制度的计算办法,才形成现在的养老机制。对于建立统筹账户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养老保险制度以前有参保缴费年限,或者视同缴费年限的人员,仍然计算过渡性养老金。
2014年10月 ,机关事业单位才实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之前仍然使用的是1978年的计算办法。改革以后,2014年10月之前的缴费年限会计算过渡性养老金。过渡性养老金的计算模式跟企业退休人员类似。但是时间是不一样的。
以上就是 有关制度的差异 ,但企业和机关事业都实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以后,大家的养老金计算方式是统一的了,也就实现了并轨。
即使是养老保险制度 并轨以后 ,也不代表大家的养老金待遇会一致。随着过渡性养老金的逐渐减少,现在的养老金机制是多缴多得、长缴多得的机制。缴费基数越高缴费年限越长,养老金待遇才越高。
所以,未来养老保险制度的平等,只是计算方式上的平等,而不是养老金上的绝对平等。
机关事业单位养老金,计算办法自2014年10月1日起与企业职工并轨,养老金暂按2014年9月30日预发,具体金额尚未到位,高低尚未揭牌。预计仍会高于企退,最最不公平的,是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仍享受所谓的精神文明奖和啥子安全奖,金额高达数万元,仅此一项就达到或超过企退人员的年养老金的总额。意思不是说机关事业单位人员不该享受,而是应该一视同仁。
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是资金来源不同。世界上各个国家军公教人员和企业人员待遇都有差别,前者由政府财政供养,工作相对稳定,他们在职时都按职级、职称付给薪酬,退休后也按级别付给养老金;而企业系多劳多得,自负盈亏,效益好时收入就高,交的养老保险金也高;效益差的养老保险金交得低,所以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与机关事业单位人员比起来,有高有低,并非人人都低。
二是部分企退人员心态不端正,总觉得自己比农民高一等,想和军公教人员平起平坐,所以感觉自己退休金低了。如果和农民比一比,就会增加满足感了。
三是机关事业单位入职门槛高,人才培养成本大,家庭投入多。工作岗位责任大,要求高,退休后的待遇因此也有区别。
四是有些企业人员当初按最低标准和最短年限交养老保险,退休后却要求得到较高养老金,梦想天上掉馅饼,这当然是不可能的啦!
❼ 事业编退休金比行政编退休金高吗为什么
这完全是误会。整体来说,事业分类退职金比行政编辑低。
像这样,完全误解了事业分类养老金比行政养老金高。整体来说,由于事业单位的人员在职时的工资水平低于公务员,所以退休后的养老金水平低于公务员。
❽ 为什么机关事业单位退休的父母养老金会比年轻人高呢
第一,职场竞争更加激烈,年轻人初入职场获得高薪难度大。
从子女的角度来说,作为年轻人,面临的是越来越激烈的职场竞争。随着大学扩招,学历的贬值,大学本科生现在遍地都是,年轻人要想在第一份工作就拿到高薪的难度在增加,尤其是对于学历一般、能力一般的年轻人来说。文中案例的年轻人,工作四年,月收入还不足3000元,这实在是太低了,说明其职场竞争力不够强。
第二,父母退休金更为稳定。
从收入的增长来看,退休金的增长更为稳定,2022年已经是连续18年上调了,虽然2022年养老金涨幅有所调低,但也有4%。
试想一下,初入职场的年轻人的工资能每年都连续上涨吗?这是很难的。所以,初入职场的年轻人,比自己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的父母养老金低,也不难理解。
是该庆幸还是被嘲笑?
年轻人自己的收入被父母养老金倒挂,是应该感到庆幸的。因为这说明你的父母退休收入比较高,退休生活更有保障,而父母不缺钱,对子女来说也可以减轻赡养负担,甚至老人还会拿钱支持子女。而且,对于单身子女来说,养老金高的父母对于子女找对象也是一个加分项。所以,父母养老金高,对于父母、子女和家庭来说,都是一件幸事。
当然,对于子女来说,自己的收入不如父母养老金高,如果没有啃老的话,也不应该被嘲笑。只是还需要更加努力,继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收入,毕竟工作4年收入还没超过3000元,而且还满足现状,那就是不思进取了,这是不可取的。
❾ 为什么事业编退休金比行政编退休金高
这完全是种误解,总体而言事业编退休金要比行政编人员更低。
养老保险制度并轨后,虽然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参加的都是同一种社保,养老金的计算公式、计算方法,甚至享受的住房公积金、职业年金都一样,但由于行政单位的工资构成,从业人员晋升方式、福利待遇等诸多不同,在同等条件下,事业单位编制人员的工资待遇明显要比行政单位人员的更低。
比如: 行政单位人员有第13个月的工资,事业单位编制人员没有;又比如,行政单位人员有车补,事业单位人员没有;还比如,公务员有岗位津贴,事业单位人员大多数都没有。由于享受的各种待遇不同,在同一个地区,工作年限、文凭、职级相同的情况下,行政编制公务员每年的收入至少比事业单位职工多2~3万元。
大家知道,养老保险是根据本人的工资总额来确定缴费基数、缴费标准的。同样的参保人,工资水平高,那么养老保险的缴费自然就更多,而缴费多退休时每个月领取的基本养老金肯定就会更多。
那么,为什么题主会提出事业编退休后,每个月退休金比同级别行政编公务员的退休金金高出2000元这样的疑问呢?这其实就是一个误会。为什么这样说呢?
报社作为事业单位,许多人都是专业技术人员。专业技术人员享受的是技术职称工资。而宣传部作为行政单位,享受的是行政编制工资。在同等条件下,职称工资要比行政工资更高。比如,中级职称人员的工资,比公务员正科领导的工资要高一些;副高职称人员的工资,比副县处级领导的工资要高一些。那些拥有副高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人员,他们在职时的月工资在8、9千元甚至1万多元,比宣传部那些普通科员的工资要高出3.4千元。由于养老保险的缴费是以本人的月工资总额为基数来确定缴费标准的,工资高的养老保险缴得多,退休时的养老金自然更多。高级职称人员退休后的养老金比一般的公务员高2000元也属正常。可问题是一个单位有高级职称的毕竟为数不多。而且,事业单位中那些工勤岗位和管理岗位的人员由于工资水平不高,退休后的养老金大部分都比行政单位的普通科员要低。
由此可见,题主说的事业编退休金比行政编退休金高完全是一种误解,从总体上来看,事业单位人员由于在职时的工资水平比公务员更低,退休后的养老金水平普遍要比公务员更低。
体制内人员,退休金与在职工资息息相关。同一地区,行政级别和资历、工龄等一致的话,公务员无论是在职还是退休,工资均高于事业单位管理岗人员。但部分事业单位走职称,有些地方还允许管理岗人员兼职技术岗(既有行政职务,又可聘任专业技术岗,套职称工资)。所以,两者退休金的比较不可一概而论。
如果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干部(不享受职称工资)退休前都是副科级的话,公务员退休金要高于事业干部。但事业干部退休前套中高级职称工资的话,即使是中级(相当于正科级工资),退休金也会高于公务员一部分;正副高级职称(对应行政级别正副县处级)的话,退休金远高于公务员。
而这,也就是在仕途上难以进步的事业干部竭力走职称的原因。
这是个假命题。现实是,绝大多数事业编退休待遇比行政编即公务员低。
2014年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并轨后,无论公务员还是事业编都和企业员工一样需要缴纳养老保险,因此机关事业单位人员退休特别是在2025年以后退休的人员,其退休待遇很大一部分取决于在职时的工资基数以及由此产生的养老保险、职业年金缴纳额度。在这方面,由于公务员日常的工资待遇普遍要高于事业编,特别是在年终绩效奖这一块,公务员因为有这项福利而事业编普遍没有,直接拉开了彼此之间的工资基数差,事业编缴纳的养老保险和职业年金待遇因此要低于公务员,影响了其退休后的待遇。
以本地为例,同样是副处级领导职务,事业编退休后拿到手的待遇基本上在4700元到5000元之间,而公务员则可以到5300-5600元,两者退休后的待遇差距最高可达千元待遇。
这还是全额拨款性质事业编,因为其工资待遇由财政负担与公务员尚且差距不大,如果是差额拨款性质财政只负担部分,其余由单位自筹,这意味差额拨款性质事业编有很大概率可能因为单位经营不善而造成退休待遇减少,相对于稳定领取退休金的公务员,差距只有增大而不会减小。
比如公立医院医生、高校教师、部分科研院所的技术人员,因为其日常到手的工资待遇远远高于公务员,因此缴纳的养老保险和职业年金也普遍较高,其退休待遇相对来说也比较可观。以大学教师为例,本地高校的教授或副教授退休金普遍都在七八千以上,而同级的公务员哪怕是正处级领导职务最多也不过七千多元,由此可见一些效益较好的事业单位员工待遇。
不过这毕竟是事业编中的极少数,其余绝大多数不论在职还是退休待遇都不如公务员。这是体制内的共识。
事业编人员主要含专业技术人员,他们职称跟行政人员级别不是确切对应的。比如专业技术人员的副高级,说是相当于副县处工资待遇,但是人家分七级、六级、五级,其五级对应副处最高档、正处中间档、副厅最低档。而且行政人员比专业人员多出数额都很大的车补、餐补、下乡补、通讯补等项。
出题目前喝的不少吧?
首先,同等资历条件下,谁跟你说事业编比行政编高的!你知道的是个案,也就是资历不对等,事业编是副高以上退休,行政是科级以下退休,那就事业的那个高!不要以偏盖全!
事业编制也有厅局级,行政编制也有老科员!
这个你没说具体,应该看缴社保的年限,还有一年和一年退休基数是不一样的,你应该看缴纳金额和年限,而不应该单纯比事业编和行政编,有的国企正式工退休一月能领六千 你怎么说?按你说他也不是事业编也不是行政编 我是国企 我们单位同一年退休的老职工退休金能隔出一千的,所以看问题你的客观分析,不能单纯说编制。
❿ 为什么有的人养老金那么高
有些老人养老金要比多数年轻人工资高,除了以上原因,还有以下几个因素:
第一,职工的工资与老人的养老金完全是两个体系,没有什么可比性。
老人所领取的养老金主要是社保部门发放的,是根据老人当年在工作岗位时缴纳社保标准的高低和年限,来决定养老金的多少。
第二,拿凤尾比鸡头。
通常一线城市的老人拿到6-7000元养老金的人相对多一些,如果你拿二三线城市的在岗职工的3-4000元工资与之相比,那当然就会低很多。所以,经济发达地区的老人退休金肯定要比经济相对落后地区在岗职工的薪水要高一些也是很正常的。
第三,目前养老金高的群体毕竟是少数,这群人大部分是机关事业单位的退休人员。
而在职收入比较低的群体有:餐厅服务员、保洁员、门卫、小型工厂工人和收入不稳定的灵活就业人员。
其实大部分的小年轻只要自己工作稍微努力或者好好创业,自己的收入肯定能轻轻松松超过退休老人,甚至实现月入过万或者几万。
作为年轻人,正是奋斗的时候,这个时候不去和同龄人比而和退休老人进行比较,这确实太过于看低自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