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婚后事业 > 乡村如何做好社会民生事业

乡村如何做好社会民生事业

发布时间:2022-02-17 22:51:31

1. 如何做好民生工作

改善民生,关注民生,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已成为当前各级党委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服务人民群众,建设民生档案,是档案部门服务和谐社会建设的最佳切入点和顺时应势之举。那么,如何才能做好民生档案工作,更好地改善民生服务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做起:1.建立协调有序、运转有效的民生档案监管机制。民生档案是在涉及人民生计各项管理活动中产生的历史记录,是维护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原始凭证,是众多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从事社会管理和内部管理活动的产物。国家档案局要求全国各级档案部门要把做好民生档案工作作为档案部门贯彻十八大精神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战略举措来抓,自觉将民生档案工作纳入工作范畴,积极探索民生档案管理和利用的最佳方式和有效途径,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但民生档案面广量大,涉及到社会方方面面,如何做到各部门各司其职,协调配合,真正将民生档案收齐、管好、有效利用,是摆在各级档案部门面前的一项新任务。笔者认为,在建设民生档案工作中,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要发挥组织领导和指挥协调作用。民生档案的形成领域非常广泛,内容非常丰富,较重要的有房产档案、村建档案、信访档案、就业档案、公证档案、新型

2. 如何做好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工作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担负着实现城乡一体化和促进居村农民市民化的重大使命,然而,它当前的建设方向并不明确,正在实施的建设行动也颇受争议。本文以城乡一体化为视角,分析了我国农村社区建设的制度失误和滕尼斯式社区的“天堂”特性,认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既要去城乡“二元化”、去“天堂”社区的“天真性”,又要留住传统农村社区的温馨,并且还要与城市社区对接,使生活在新型农村社区的居民能分享到与城市市民等值的公共服务,并过上与城市市民一样的社会生活。 一、问题提出:农村社区建设的路径选择与价值旨趣 当下中国农村,村改社区的步伐明显加快,不仅城市郊区农村因城市空间拓展被改制为社区,一些远郊农村甚至边远农村也在加快村改社区的速度,江苏、山东等省有近一半的社区为“村改居”社区。这些脱胎于农村村庄的新型社区,正如有论者说的,①其中不少是把村委会牌子换成居委会牌子的“换牌”社区,社区的公共服务和管理、居民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等与行政村没有什么差别。如此,针对广大农村地区正在推行的村改社区项目或工程,学界出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一种观点认为,地方政府之所以在新农村建设和城镇化建设中热衷于村改社区,其动机在于寻土地财政这个“经济租”;另一种观点则相反,认为村改社区的方向没有问题,改制是必要的,且迟早要发生,这是消除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城乡一体化社会管理的内在需要。 改革开放以来,地方政府主要按照“改造”或“治理”的逻辑方式进行农村社区建设。首先,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中村和城市郊区农村的社会问题凸显,于是政府加大了对这些农村的改造力度,努力使其尽快融入城市社会。综观近年来有关城中村和郊区农村的改造或建设政策,我们不难发现,政府的主要企图不是建设,而是通过征地、拆迁、补偿、安置等措施,使这些地方脱胎换骨,直至被城市同化。其次,以自然村或行政村为管理单位,在村民自治制度基础上进行自治型农村社区建设。这类农村社区建设主要针对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农村社会施行的村民自治制度不足而进行的,是村庄自觉开展的社区建设活动,如一些地方农村成立了“红白理事会”、志愿者协会、卫生环境监督站、公益事业服务站、社会互助救济站、问题活动联络站、民间纠纷调解站等,以便于更好地发展农村社区的公益事业、调节农村社区的社会关系、丰富农村社区的服务生活。 以上两种社区建设对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的社区建设不具有借鉴意义:自2006年新农村建设以来,我国农村社区建设就成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不少农村,尤其是经济发达地区农村加快了社区建设速度,如江苏、浙江、山东、河北、重庆等省市都开展了以农民向城镇或集聚社区集中为主要内容的社区建设。虽然有一些学者对农民转移或集中型社区建设提出了质疑,甚至要求中央政府“叫停”地方政府这类建设行为,②但更多学者对这一实践予以肯定,认为农民集中促使了工业化程度高的村落农民向城镇或聚集区集中的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它符合城乡一体化引导农民到城镇或中心社区居住的趋势要求,“体现了对农村‘就地城镇化’的积极回应和对‘村民自治’体制局限性的超越,具有真正的现代色彩,是我们可以预测的未来农村社区建设的理想模式,也是当前中部地区新农村社区建设应该重点推介的模式。”③ 我国城市化已经升级为城乡一体化,农村社区建设不能仿照城市社区的建设逻辑,冀望把农村社区建成为类似于城市的社区,也不能承继城乡二元分化时期的“村治”逻辑,把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等同于社区治理。由于城乡一体化是城市化发展的“顶级阶段”,农村社区建设必须强调“城乡社会的有机融合和整合”,④体现城乡一体化的建设取向,这既是农村社区建设的价值旨趣,更是农村社区建设的逻辑皈依。 二、追溯失误:农村社区建设的演进与制度安排 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在现代化进程中都改造了传统共同体,所不同的是,有的国家先发展工业、建设城市,然后再吸引乡村人口到城镇聚集;而另一些国家则采取强制措施,迫使农村共同体的人们离开土地到城市工作,并使其在城市永久性居住。我国近代对乡村共同体的改造力度不断加大,尤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家权力全面介入乡村共同体的改造,村庄与社会步入同构状态。起初,国家权力通过互助组、初级合作社、高级合作社的形式组织农民经济合作,企图改造村庄农民的个体性、自私性,使其成为社会主义劳动者。在此基础上,国家权力又在农村建立了“政经不分”、“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组织,直接从事农村“工、农、兵、商、学”等各项事业。尽管人民公社时期的村庄共同体表现为生产大队和生产队,但农民的居住、生产、生活的空间并没有发生多大变化,生产队这个最基础的管理单位仍为村庄共同体的生产单位和核算单位,血缘共同体或家族共同体并没有因国家权力介入而瓦解:它仍是一个熟人共同体,其社会资本如信任资本、关系资本等并没有减少;人民公社的“生活集体化、组织军事化、行动战斗化”的管理模式只是让村庄原生态共同体转变为生产集体化、生活集中化的共同体;国家实施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使农民事务日益颓废,最严重的是农村社区的生产生活设施损坏严重,有的已失去其基本功能。好在这种状态持续时间不长,国家权力安排的村民自治制度为村庄管理提供了新的渠道。至此,农村不再是组织化、行政化的集体组织,而又回归为人们共同居住、共同生活、共同交往,且具有明确认同感和归属感的社会生活共同体。 从表面上看,此时的农村社会共同体已经“去行政化”、“去集体化”,好像是拟单位制的队、社重新回到社区,并且与城市社区相似。但其实不然,国家权力对农村基层的放权让利没有赋予农村社会共同体与城市社区同样的发展权利,农村社区仍延续着二元固化结构前行。其一,国家行政权力上收至乡镇,村民获得了更多的自治权,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建设农村社区,但除少数经济发达的农村社区外,大多数农村社区“难做无米之炊”,普遍缺乏建设资金;其二,“三提五统”取消后,农民的经济负担大大减轻,但政府并没有像对待城市社区那样承担起建设农村社区的责任,村庄必需的公共产品只得求助于“一事一议”方式解决;其三,国家发展公共事业的重点没有真正转移到农村,农村居住环境及其配套设施与城市社区的差距不仅没有缩小,反而在一些地区继续扩大。 综合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造成农村社区建设落后及其公共服务水平低的制度诱因。城乡二元不平等的制度安排一直影响并制约着农村社区建设:在合作化、人民公社时期,由于国家与社会处于同构状态,农村社区建设和发展必须听从国家制度的歧视性安排,不仅得不到国家的建设资金,反而还要从物质、资金上支持城市建设;改革开放后,虽然农村经济获得了长足发展,但国家在农村社区建设上仍延续城乡二元制度安排,取多予少,农村的公共设施建设、公共服务供给停滞不前,不少地方甚至出现了倒退,这种状况直至新农村建设开展后才有所转变。就此而言,国家的城乡二元化制度安排严重阻碍了农村社区建设,农村新型社区建设首先要在制度上“去二元化”。唯有制度安排做到城乡一体化,才能更有效地推动农村社区建设。 三、新型农村社区:温馨的“天堂” 1887年,滕尼斯在他的成名作《共同体与社会——纯粹社会学的基本概念》中首次提出共同即社区的概念,认为社区就是由具有共同价值观念的同质人口所组成的关系亲密、守望相助、富有人情味的“共同体”,人们在这个“共同体”中“与同伙一起,从出生之时起,就休戚与共,同甘共苦。”⑦自此,后人在有关共同体的诠释中通常把滕尼斯描述的“共同体”喻为“天堂”:它是一个“温馨圈子”,“在这一‘温馨圈子’内,人们不必证明任何东西,而且无论做了什么,都可以期待人们的同情与帮助”;⑧人们互相依靠对方,“如果我们跌倒了,其他人会帮助我们重新站立起来”。⑨相对于滕尼斯的“社会”而言,滕尼斯的“天堂”共同体看似十分完美,“是一个‘温馨’的地方,一个温暖而又舒适的场所。”⑩当今中国农村正在大力推进“村改居”和社区建设,其目标是要建构一个新型的社会生活共同体,不过,这个共同体肯定不是滕尼斯的天堂社区。对此,早有学者研究指出,滕尼斯社区已经瓦解且一去不复返。代表性观点有两个:一是德鲁克的,他认为滕尼斯所看到的共同体,在工业社会和知识社会中“全都消失了”; 瑏瑡二是鲍曼的,他认为滕尼斯的天堂社区是建立在“单纯天真”基础上的,“一旦单纯天真失去了,原来的幸福也就不可挽回地失去了”,即“共同体一旦‘解体’,它就不能像凤凰涅槃一样被再次整合为一体”。 瑏瑢尽管德鲁克和鲍曼看待滕尼斯社区的视角不一样,一个把它的消亡归因于社会发展,认为社会发展将使“新兴社会体”代替“传统共同体”,另一个把它的消亡视为共同体“天真和原始”的失去,并且认为“再多的汗水,也永远不会重新打开那扇通往共同体的天真、原始的同一与安宁的大门”, 瑏琐但他们都认为滕尼斯社区是“天堂”,且已经不存在。 既然滕尼斯社区在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中已经瓦解且“一去不复返”,那么,处于工业化发展中后期的我国农村社区建设是不能找回“天堂社区”。 之所以如是说,不仅在于滕尼斯社区的那份“天真”、“原始”无法找回,更主要的原因在于它并非是让人羡慕的“天堂”:生活在滕尼斯社区中的人们尽管过着无忧无虑、自得其乐的生活,但这个共同体是封闭保守、循规蹈矩、清贫无欲的,一旦遇到利益的诱惑或“开化”,将在顷刻间分崩离析,并且再也无法修复。在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今天,我们需要辨证地看待滕尼斯社区,不要因为它是“天堂”,就一定要在农村共同体改制中构建一个类似滕尼斯社区的“天堂”;也不要全盘否定滕尼斯社区,毕竟它蕴涵诸多合乎人性需求的、难以割舍的、令人向往的“天堂”因素。 鉴于此,今天的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虽然不可能找回滕尼斯社区的“天真”,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要在社区改制或建设中抛弃“天堂”社区的“温馨”。城乡一体化对农村社区建设的影响是广泛的、深刻的,以单个大型的家庭或氏族为主体型构村落共同体必然要被多异族的新兴社会体所取代,传统的人际关系也必然要被工业时代和后工业时代的人际关系所取代,血缘关系纽带功能将逐渐式微。尽管如此,但新型农村社区毕竟起源于传统共同体,它们有着共同的根基,如其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还将继续持久地影响新型农村社区。这正如滕尼斯强调的:“即使这种原初的共同存在、共同生活以及共同工作的状态已被改变,它依然保留并能更新其精神的形式、政治的形式以及其合作的功能。” 然而可惜的是,我国一些村改社区,包括城中村社区和市郊社区,在其建设过程中,虽然改善了居民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但新型社区的高层住宅和防盗系统已经不便于居民串门聊天,不便于居民开展互帮互助活动,尤其是社区内“公共空间越来越少,一些幸存的公共空间的功能也弱化了”,社区正在向城市“陌生化”社区演变, 瑏瑦居民间的关系渐趋生疏、冷漠。对这一在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中引发的次生现象,社区建设者必须给予足够重视。诚然,城乡一体化战略是赋予了我们改造传统农村社区和建设新型农村社区的使命,但我们不能片面地追求农民集中居住,惟改造和建设是从,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必须守住“天堂”社区那份温馨。 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挑战与取向 (一)面临挑战 从近年来农村社区建设的实践看,我国农村社区建设面临诸多挑战。一是国家权力改造了传统的农村社区,原有牢固的血缘关系和亲缘关系网络被打破,沾亲带故的温情关系让位于组织化、单位化、制度化的业缘关系,农村社区共同体的凝聚力大大削弱;二是尽管改革开放后农村社区不乏政治精英、经济精英、知识精英,但这些精英对社区的整合能力不及昔日族长——精英们为赢得社区控制权展开的博弈,不仅影响、削弱了精英们自身力量的发挥,而且还致使农村社区难以形成持久影响力、全心全意为村民服务的权威中心;三是村民的利益表达“碎片化”、“原子化”,村民更多的是以个人身份解决面临的问题,“即使是在多人面临类似问题时也很少出现一个有效的组织框架来解决此类问题”;四是市场经济发展激发了村民的“私性”,随之而来的是居民之间的信任程度降低、互动频数减少、关系网络疏远、活动空间缩小,农村社区变得越来越“陌生”。更严重的是,由于在比较利益驱使下,离乡进城的农村人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村庄日渐空心化或半空心化,留守妇女、留守儿童和留守老人很难进行有效的社区建设行动。 由此观之,眼下农村社区建设必须处理能不能建设的问题。从国家政策安排看,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工业支持农业、城市反哺农村”和“把公共事业建设重心转移到农村”等系列政策,以及国家增加农村民生工程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加大家电下乡力度、提高农村居民医疗和养老保障水平、增加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等系列强农惠农举措,为建设好农村社区提供了有力支持。从实践过程看,尽管中国农村社区总体上仍较落后,城乡差距大,尤其是西部山区农村,基础教育、医疗卫生、饮水安全、社会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务非常缺乏,农村社区建设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经济发达地区的农村社区建设成功经验已经证明,按照城乡一体化理念建设高水平农村社区是完全可能的。 (二)新型农村社区的建设取向 在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大中城市郊区的农村社区和经济发达地区的农村,如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湾的农村社区建设速度快,整体发展水平高,有的甚至超过部分城市社区。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可以超越城市社区建设经验,也不意味着可以在农村建设城市社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必须兼顾新农村建设和城乡一体化发展两个方面,遵循自身的发展取向。 1、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要符合村情。 农村社区与城市社区不同,主要有:(1)城市社区成员来自不同的工作单位、不同的职业,人员结构复杂,加上日常交流少,难有共同的社区认同;而农村社区居民多数来自同一个或临近几个行政村,大家相互认识、彼此熟悉,风俗习惯和生活方式也基本相同,容易达成文化认同。(2)城市社区成员的生活、工作背景大相径庭,阶层差距大,难形成共同的意志表达,更缺乏团结一致的集体行动;而农村社区成员有共同的生活经历,加上在同一地域劳动、生活中结成的深厚情谊和真诚信任,有助于形成社区凝聚力。(3)城市社区与生产单位是分离的,社区仅是社会生活场所,其经济功能微乎其微;而农村社区与农田相邻,成员的经济行为多发生在农业生产经营上,即使一些居民已经不再从事农业劳动,但他们的亲戚、朋友多是农业劳动者。(4)城市社区有党委(党支部)、居委会、物业管理委员会、业主管理委员会、社区公共服务中心及各式各类民间组织;而农村社区的组织结构比城市简单,尤其是改制不久的农村社区,仍延续行政村的组织建制,大多数事务都由社区党组织、居委会来承担。既然农村社区具有与城市社区不同的特点,那么,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就要立足于乡村熟人社会的传统美德和良好惯习,尽可能多地在社区建设中守住熟人社会的“脉脉温情”,不能让“城市病”感染了农村新型社区。 2、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要对接城市社区。 一方面,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要超越传统农村建设方式,强调与城市社区对接。传统农村建设是农村集体组织主持实施的,主要依靠农村社会成员出资、出力进行,其档次、规模、水平都没有与城市社区对接或并轨。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则要突破乡村藩篱束缚,从节约建设成本和提高公共服务水平的角度整合分散、凌乱的村庄,即不仅要把农村建设成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更要“借鉴城市社区的公共服务理念和机制,以社区为公共平台,整合各类服务资源,推进社区公共服务事业,让居住在农村同一区域内的所有社会成员得到平等、良好的公共服务。”另一方面,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要防止复制城市社区建设样式。城市社区公共设施齐全,公共服务供给水平高,这些无疑是农村社区建设的主要参照物,但城乡一体化并非城乡一样化,也不是要消灭农村,建设要立足于农村发展趋势,其目标是建设更有活力、更有魅力、更有吸引力、更适宜居住的美好家园。这个家园的形体特征可能没有城市社区“高贵”、“妖娆”,但内在美毫不逊色于城市社区,即新型农村社区里的居民既能享有城市居民等值的公共服务,又能拥有城市社区居民冀望但又很难在城市社区得到乡土生活。 3、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要着力培育居村市民。 “农村社区建设者在构建以农民为主体的新型农村社会生活共同体,能否充分认识农民对农村社区建设的认知、意愿和公共需求,事关农村社区建设能否顺利推进”。 瑏莹社区与行政村不一样,自治机构、居民集中程度、公共设施、公共服务、组织机构、生产和生活方式有较大的区别,居民的身份也不同。因此,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要在加强居住区的道路、水电、路灯等公共设施建设和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建设的基础上,要着力培育新型居民,即居村市民。 居村市民是相对于城市市民而言的,指居村乡村城镇社区和农民集中(中心)社区的居民。居村市民既不同于农民,也不同于城市市民。首先,居住在农村社区里的居民不再是农民,即使有一部分人仍从事农业劳动,但他们最终将要分化为非农职业者和职业农民,与城市市民一样,都是居民;其次,虽然当前居住在农村社区里居民与城市社区居民仍有区别,一个居住在城市,一个居住在农村城镇或集中居住区,享有的公共服务范围、水平也不尽完全相同,但随着城乡一体化程度的提高,他们间的差距势必越来越小,甚至相反。

3. 农村社会事业方面怎么写

农村社会事业写作的总体思路是:要围绕以习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中央1号文件精神,落实全国农业农村厅局长会议精神和部党组决策部署。

围绕补上全面小康“三农”短板重点任务,着眼“抓落实、强重点、促协调”,全面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统筹推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改善,积极探索乡风文明建设新方式,为加快实现乡村振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出积极贡献。

(3)乡村如何做好社会民生事业扩展阅读:

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方向

1、加强农村社会事业政策研究。聚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农村社会事业短板,围绕农村教育、医疗、养老等农村民生热点问题,组织开展专题调研,及时提出政策建议。凝聚社会力量,充分发挥农村社会事业专家咨询委员会智库平台作用。

2、加强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状况评价。探索建立农村社会事业指标体系,完善农村社会事业统计数据,推进基础数据库建设。开展主要核心指标年度分析评价。

3、推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与发改部门对接,推动实施农村人居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整县推进项目,组织项目实施监管和考核评估工作。

4. 如何做好农村群众工作

农村群众工作是一项政治性、思想性、政策性很强的工作,既是一门学问,又是一门艺术。做好新形势下的农村群众工作,关键要从解决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问题入手,认真研究新时期农村工作的新变化、新特点,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创新农村群众工作的新机制、新方法,切实增强农村群众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1、做群众工作要有“本钱”。基层干部在政策法规的学习上要做到先人一步、先入为主,不注重给自己经常“充电”,争当“学习型“干部,就很容易落后群众,做工作时就很容易陷入被动。 2、做群众工作要有“感情”。群众利益无小事,基层干部既要深入群众,又要贴近群众,既要教育群众,又要服务群众,想方设法帮助群众解决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民生问题,坚决纠正侵害群众利益的行为,真正做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办群众之所需要,以真情赢得群众的信任、支持和拥护,不断增强农村群众工作的感召力和亲和力。 3、做群众工作要讲“规矩”。“无规矩不成方圆”。基层干部要做好群众工作,就要严格落实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的各项制度规定,坚持依法办事、民主决策,充分尊重和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4、做群众工作要有“新招”。一是做群众工作的面要宽。特别是在调处农村矛盾纠纷、维护农村稳定工作中,基层干部要认真掌握群众思想动态,深入了解社情民意,按照分类指导的原则,有针对性地做好农村党员和村民代表、一般群众、落选或离职干部及个别重点人物等四类人群的工作,不断扩大农村群众工作的覆盖面。二是做群众工作的方法要活。一方面,要善于用群众听得懂的语言、信得过的方式与群众进行交流沟通,多倾听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多同群众进行换位思考,积极主动地为群众排忧解难、解疑释惑。另一方面,要善于引导群众在广泛参与中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增强民主法制观念,塑造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三是做群众工作的手段要多。

5. 怎样抓好农村社会稳定,工作

当前农村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我们基层组织、基层干部都要针对农村工作出现的一系列变化,尽快转变职能,转变角色,在思想观念、工作重点、方式方法等方面加大创新力度。 (一)尽快转变思想观念。多年来的这一做法使乡村干部的思维方式和思维方法都定格在如何完成征收任务上。农业税取消后,乡村干部一下子从原来高度紧张的款项征收环境中进入闲暇无事的工作状态,大多数干部都有一种失落感甚至不适应,这个时候广大农村干部必须迅速转变观念。要充分认识到,我国现在总体上已经到了工业反哺农业,以工促农的发展阶段,取消农业税是适应市场经济规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农村经济;有利于改善干群关系,缓解社会矛盾。要调整工作思路,把工作重心转变到强化服务、促进发展上来。我们这次调查时,群众要求最多的是基层干部要搞好农村公益事业建设。因此我们乡村干部必须把为群众服务当作天职,从当前群众最迫切的需求上找准工作的突破口,动足脑子,想尽办法,做好文章,在积极引导农民致富奔小康、大力发展乡村集体经济、组织兴建农村公益事业上有新的作为。 (二)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抓住当前国家加大对农业、农村投入的有利时机,着力促进政府职能的转型,由以完成经济任务为主转移到加快经济发展与构建和谐社会两大主题上来。一是重点培植本级骨干财源。从吃“农业饭”、吃“补贴饭”中走出来,建立乡镇自主型和自给型财政,逐步走出财政困境,提高工作的保障能力。要跳出单纯靠农业求发展的圈子,拓宽发展思路,明确主攻方向,把财源建设的重点转移到二、三产业上来,积极构建以工业经济为主导的多元化财源体系。二是履行好基础设施建设的职能。要大力加强农田水利、乡村道路等基础建设,增强农业抗灾能力,改善农村生产条件。要包装整合小城镇建设资源,提升小城镇建设功能。三是履行好引导生产发展的职能。积极引导中介组织和村组干部、农村经纪人及时为农民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尤其要充分利用各种载体,广泛传播科技知识,有针对性地举办农民培训班,建立一批科技示范基地和科技示范户,带动农民学科技、用科技,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农民致富能力。四是履行好管理公共事业的职能。乡镇政府不仅要担负一方经济发展的重任,而且还要担负地方事业发展重要职责,负有对教育、文化、卫生、社会福利、环境保护等公共事业的服务管理职能。五是履行好维护社会稳定的职能。加强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做好群众信访工作,预防和打击违法犯罪,营造安全、文明、和谐的社会环境。 (三)努力创新工作方式方法。一是管理方式从“直接型”向“间接型”转变。在传统体制下,乡镇政府管理方式大多是属于直接管理。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型,要转变到通过加强宏观调控、规范市场、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上来,对那些可以由市场、企业和民间办好的事情,政府部门则坚决“退位”,不再具体包办事务性活动。二是工作方式由简单的行政命令向用市场办法引导、服务、示范转变。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学会用市场经济的办法开展工作,通过抓龙头、抓中介、抓大户来引导、服务、示范,发展农业,活跃农村,致富农民。三是日常管理由“为民作主”向“让民作主”转变。农业税的取消,惠农政策的实施,使农村党群干群关系有了很大的改善,但要从根本上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构建和谐农村,必须进一步理顺乡镇与村组的关系,全面落实村民自治,变“为民作主”为“让民作主”。不论大事小事,只要属于村民自治范畴,乡镇都要“指导、支持、帮助”群众通过规范的方式和程序,民主决策,自主办理,更多地运用法律、经济和教育管理的手段,在尊重村民自主权和村委会相对独立性的基础上实现对村组的有效管理。 (四)切实加大对乡镇的扶持力度。当前,乡镇正处于转型关键期,在乡镇自身努力的同时,上级部门也要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一是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应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在现有财政体制基础上逐步进行调整,进一步加大对乡镇的转移支付力度,解决当前乡镇的财政困难。二是化解乡村债务。在锁定债务,分清债务性质的基础上,上级组织应出台具体的相关政策,逐步化解乡村两级债务。三是加大倾斜力度。上级部门要在资金、项目上加强对乡镇的倾斜和扶持力度,尤其是农业基础设施、农业科技推广和农村教育、卫生、文化等方面,多为农村加快发展做一些打基础、管长远的工作。四是转变管理方式。适应当前农村工作的新形势,建立起一套科学的工作考核机制,在管理上适合农村的实际,使工作的针对性和操作性更强。 (五)不断提高干部综合素质。提高乡村干部素质是实现乡镇政府职能转变的基础和前提,要把它作为当前干部管理的首要任务来抓。一是提高思想素质。结合即将在乡镇开展的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活动,进一步加强对广大乡村干部的思想教育,使他们作风正、经济清、办事公,真正做到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二是提高政策水平。引导乡村干部认真学习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领会其精神实质。在宣传落实过程中不走样,同时又能结合本地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三是增强开拓意识。当前农村的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要引导广大干部抓住机遇,带领群众干一番事业。如果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终日碌碌无为,无所事事,自然得不到群众的信任和拥护。四是善于做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农村工作非常具体。乡村干部要学会做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只有思想工作做细了,道理讲明了,政策法规宣传到位了,群众与干部之间的思想沟通了,农村工作才能化解农村矛盾,打动农村改革和发展

6. 新形势下乡镇财政所如何做好服务民生工作

乡镇财政作为国家财政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乡镇政府履行各项社会政治经济职能的财力基础。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财政改革的深入推进,特别是农村税费改革后,乡镇财政职能发生了很大变化。新时期,乡镇财政何去何从?已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当前,乡镇财政的主要任务是:确保基层政权组织的正常运转;强化区域公共事业发展;支持农村社会保障事业和公益事业发展;有重点、有选择地扶持农村产业化建设,支持地方经济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下面就新时期如何做好乡镇财政工作谈谈我的几点思考:一、新时期建立和发展乡镇财政的客观必然性 财政是一个历史范畴,是随着国家的产生而产生的。乡镇财政作为我国财政体系中最基层的一级财政,它的产生和发展是与乡镇政权的建立和发展联系在一起的。 (一)乡镇财权是满足农村社会公共需要必不可少的一级政权组织。 (二)建立乡镇财政,是乡镇财权有效提供农村社会公共需要的客观要求。 (三)建立乡镇一级政权,客观上要求建立乡镇一级财政。(四)建立乡镇财政,是强化财政职能,提高乡镇政权运行质量的客观要求。总之,无论是从理论上讲,还是从我国历史经验及世界各国的实践经验来看,我们都必须要十分重视和全面加强农村基层政权(乡镇政权)和农村基层财政(乡镇财政)建设,这是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在政权体系建设和财政体系建设方面所作出的必然选择。任何忽视和削弱农村基层政权建设和基层财政建设的思想和行为,在实践中都将产生消极影响和严重后果。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保进我国农村社会经济协调、健康和快速发展,才能实现农村社会的长治久安,才能逐步消除城乡差别、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奋斗目标。因此,可以说重视和加强乡镇政权和乡镇财政建设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的应有之义。 二、新时期乡镇财政职能的定位 就目前乡镇财政而言,一方面,随着农村税费改革和财政管理制度改革的深入,原有的农业两税征收和教育、卫生经费管理的职能逐步弱化,而另一方面,随着国家对“三农”投入力度的加大,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直接面向农村的转移支付资金及各种财政补贴的具体落实和管理责任就理所当然地落到了乡镇财政的肩上,如农村税费改革专项转移支付资金、粮食直补、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农村低保、家电、汽车下乡补贴等。这就要求对乡镇财政职能必须重新定位。就本人理解,目前,乡镇财政的职能有以下几点:
一是提供基本财力的职能。乡镇政权作为国家在农村一级的基层政权组织,承担着繁荣经济,发展农村文教卫生、水利、道路、通讯等社会公共事业,提供社会公共服务和维护辖区社会治安等多方面的责任。乡镇财政作为乡镇财力分配的职能部门,就要积极提供基本的财力保障,参与到乡镇经济和社会事务管理的方方面面,去组织收入、监管支出,做好农村公益事业发展、干部职工工资发放等基础工作。
二是服务经济发展的职能。在全面推进农村小康社会建设的历史进程中,乡镇财政的职能作用将更为显着。(1)从生产上讲,乡镇财政除了要管好用好上级安排的各项支农资金外,还要运用财政政策,引导、支持、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实施农村经济均衡、协调和可持续发展(2)从分配上讲,要在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减轻农民负担大政方针的基础上,做好农民收入分配的调节工作,建立健全防止农民负担反弹的监督制约机制,保护农民的利益,促进农民增收。(3)从市场流通上讲,要建立和完善各类农产品市场,稳定农业生产发展,巩固农业基础地位。(4)从消费上讲,要改善农村居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5)要协调各个方面的工作,而这些都要求乡镇财政充分行使职能,在培育和健全农村市场经济体系,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发挥重要作用。三是组织财政收入的职能。当前随着乡镇经济的快速发展,财政支出的项目和规模越来越大,组织收入工作就显得相当重要,尤其体现在“协税护税”上。乡镇财政部门必须要加强与辖区国税、地税部门的联系,主动支持配合征收,确保及时足额完成财政收入任务,财源建设规划,注重培植发展壮大区域财源建设项目,建立辖区重点税源企业台帐。乡镇财政部门适当时候可利用各种媒体,广泛开展宣传活动,严格程序,依法征收,要认真开展税源调查,逐村逐户摸清税源底数,建立征收台帐,引导纳税申报,主动纳税。要积极开展清缴欠税活动,努力做到应收尽收。
四是财政资金管理的职能。目前,乡镇财政虽然直接组织的收入规模减少,但需要管理的支出规模在增大,如财政支农资金、扶贫开发资金、工赈资金、救灾资金、农村社保资金以及农村税费改革专项转移支付资金和农村集体资金等都需要乡镇财政具体实施管理。因此,资金管理的任务在加大。只有管好、用好财政资金,才能发挥资金使用的应有作用。
三、新时期强化乡镇财政职能的措施
新时期强化乡镇财政职能,应坚持科学的发展观,从合理划分乡镇事权入手,理顺县乡财政体制,明确乡镇财权,充分调动乡镇政府发展经济、增收节支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全面加强农村财源建设,促进农村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健全乡镇财政职能,规范农村分配秩序,理顺农村分配关系,促进乡镇财政工作稳步推进。努力把乡镇财政真正建设成制度健全、管理科学、体制规范、职能强化、服务一流的一级财政。
1、统一思想认识。目前,社会各方面对乡镇财政职能的认识是不尽一致的,在财政系统内部认识也不完全统一。有的人认为乡镇财政现在直接征收的农业特产税、农业税已经取消,乡镇财政无事可干,没有什么职能,在推进乡镇机构改革中应压缩精减财政编制和人员,甚至提出撤销乡镇财政所。由于认识上存在盲点和误区,对乡镇财政干部队伍的稳定和工作开展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有些地方已经出现了管理松散,人心不稳,工作消极,等待观望等现象,弱化了乡镇财政职能。因此,要巩固提高乡镇财政的地位,强化乡镇财政的职能,做好新时期乡镇财政工作,就必须解决认识问题。对于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财政职能,要从农村经济发展的整体,从政府职能的转变,从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从政府、企业、个人之间的联系等来理解和认识乡镇财政的职能。要加大财政宣传力度,使各级财政部门和社会各方面对新形势下乡镇财政的地位、职位和作用能够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从而为乡镇财政职能强化和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2、明确工作任务。随着形势的发展变化,乡镇财政被赋予了新的任务。乡镇财政机构要善于把握工作的新特点和新任务,积极转变观念,主动“找米下锅”,及时调整工作思路,明确工作任务,实现工作重心转移。要跳出财政看财政,把视野放眼于日常收支活动之外,看到乡镇财政在日常收支的背后所发挥的重大政治经济作用,在推进政府职能转变中,发挥好财政的职能作用,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当前,乡镇财政的主要任务是:确保基层政权组织的正常运转;强化区域公共事业发展;落实党和政府的各项强农惠农政策,监督各项强农惠农资金及时落实到位,支持农村社会保障事业和公益事业发展;促进“协税护税”工作的开展,服务好税源经济的快速发展;有重点、有选择地扶持农村产业化建设,支持地方经济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3、夯实工作职责。农村税费改革以后,乡镇财政并不是没有工作可做,相反,需要做的工作很多,任务十分繁重。根据省财政厅明确的乡镇财政10大工作职能,其主要工作职责有:一是发展农村经济,建设乡镇财源,培植新的财政收入增长点;二是支持公共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基础设施条件;三是征收管理契税、耕地占用税,并协助税务部门做好乡镇辖区地方工商税征收工作;四是负责乡镇财权、事权范围内的财政支出的管理工作,实施乡镇会计集中核算、收支两条线和财政财务基础管理工作等;五是农村社会保障资金(养老、医疗、低保等)的筹集与管理;六是负责以“一卡通”形式向农民发放粮食直补、退耕还林、救灾救济等惠农补贴资金;七是负责指导村级资金的“村财乡管”工作,配合做好农民负担监管工作;八是负责各类专项资金的管理工作,确保扶贫、天然林保护、农村道路建设、以工代赈、支农等资金专款专用及应有效益的发挥;九是负责对乡镇国有资产的购置、登记、处置进行管理,确保乡镇国有资产安全和保值增值;十是负责完成同级政府和上级财政部门交办的其它大量的财政事务。
4、加强队伍建设。乡镇财政机构队伍的健全稳定是巩固乡镇财政地位,行使乡镇财政职能的载体和先决条件。当前,首先要保持乡镇财政机构和干部队伍的稳定。积极消除财政系统内部一些干部认识上的偏差所造成的工作消极、思想动荡等现象。引导和教育乡镇财政干部围绕新时期财政工作的目标任务,安心岗位,踏实工作,争作贡献。其次,要按照新形势下财政工作的发展要求,加强乡镇财政干部培训,努力建设一支“学习型、服务型、落实型”的干部队伍,不断提高干部的财政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第三,要加强乡镇财政干部管理,建立严格的人事管理和工作考核制度。制止随意调整财政人员及其工作岗位,保证乡镇财政队伍应有的力量和工作运转职能的完整。
5、搭建服务平台。对全区乡镇财政所按照 “六个统一”的要求,即统一规划设计、统一形象标志、统一色调格局、统一岗位设置、统一服务功能、统一硬件配制,建立财政所国库集中收付中心,并统一将财政所工作职能、办事流程、岗位分工职责制作上墙,在中心放置报刊杂志、座椅、茶水及服务手册,打造一个方便、人性化的服务平台。

7. 如何做好农村基层工作

善于学习、找准定位、打好群众基础等。

1、善于学习,很多村级干部的政治理论水平比较低,而且业务知识明显不够用,在遇到一些需要现场解决的实际性问题时,可能会觉得难度系数很大,难以胜任这样的工作。所以,作为一名村级干部首要先把自己的学习搞好,努力提升自己,这样才能够更好的服务于村民,服务于国家。

2、找准定位,俗话所得好,在其位就要谋其政,作为一名村级干部要懂得自身的岗位职责所在,要履行好自己的职责,找准自己的定位,担负自己的责任。比如说村级干部就应该做到落实政策、对上做好信息传达、对下做好群众服务工作。当然,还要注意搞好自身的队伍建设,不落后于人。

3、打好群众基础,村级干部要做好“穿针引线”的作用,就要先在群众中树立自己的正气形象,亲民印象,主动跟群众靠拢,了解群众的想法和愿望以及他们所遇到的困难,并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帮助他们。当你愿意与群众交心,真心为他们办实事的时候,他们也很乐于接纳你的存在的。

政策修订

2018年11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会议认为,修订《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是坚持和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全面领导、提高党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质量的重要举措,对于打赢脱贫攻坚战、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019年1月10日消息,近日,中共中央印发了《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认真遵照执行。通知指出,1999年2月中共中央印发的《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对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加强和改进党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夯实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发挥了重要作用。

随着农村改革发展和形势任务的变化,该条例已经不能完全适应新的要求和实践需要,党中央决定予以修订。

8. 如何发展社会事业与民生

社会福利制度改革的目的,是克服传统福利制度的内在缺陷,矫正职业福利的异化,使社会福利能够适应发展变化了的现实社会,并沿着体系规范、水平较高、社会化实施、多层次发展的道路实现自我良性发展。
1、在体系建设目标方面, 新型的社会福利制度应当符合社会成员的群体需求,福利事业的发展规律并具有中国特色,从传统模式下的板块状、封闭式和奇特的混合结构转变为融洽式、开放式、关系清晰、结构合理的完整体系。它应当以社区服务为基础,以各种社会化福利(包括残疾人福利、老年人福利、儿童福利、妇女福利、住房福利、教育福利、社会津贴等)为主体,以职业福利为补充。与传统福利体系相比较,新型体系将产生如下变化:一是三个层次取代了层次不分;二是摒弃了传统福利项目设置不规范,考虑了福利项目的分工与内在规律性,并适应了群体对象的需求,如将教育福利纳入新的社会福利体系,将职业福利界定为由企业或用人单位自主开办,以及设置老年人福利、儿童福利、妇女福利等项目以适应老年人、儿童、妇女等社会群体对社会福利的需求,等等,从而体现了福利项目设置的规范性。三是使福利项目的地位由主次颠倒走向合理,即职业福利项目被严格界定为由企业或用人单位自主开办,社会成员将主要依靠社会化的7 大福利项目和社区化的社区服务来获取社会福利保障,将来是由国家和社会而不再是由企业或用人单位来承担向社会成员提供福利的责任。四是项目体系由不完整走向完整,三个层次及所属若干具体项目共同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制度中的一个完整的社会福利子系统。因此,社会福利体系结构的创新并走向规范、定型,是其最终走向健康发展的基本依据,使社会福利制度能够从整体上加以推进并得到协调发展。
2、在保障目标方面, 社会福利应当以不断改善和提高社会成员的生活质量为追求目标。换言之,社会福利在发展中要与社会救助、社会保险等社会保障子系统相区别,它提供的不是社会成员的生存保障,也不是基本的生活水平保障,而是侧重于满足社会成员较高水平或较高层次的社会保障需求,包括服务需求和精神文化方面的需求等;与此相适应,社会福利事业就不能只是无偿提供,也应包括有偿服务或低收费服务,当然,有偿与收费不能以赢利为目的。
3、在实施方式方面,社会福利应当社会化。 一是各种社会福利设施应当走出板块状的自我封闭,对整个社会开放,并采取社会化的手段来发展社会福利事业;二是福利机构应当社会化,即社会福利既不能由官方包办,也不能由企业或用人单位包办,而是必须通过广泛的社会公共组织或社团机构来具体实施,因此,应当逐步缩小官办福利和职业福利的规模,通过加快各种社会公共组织(或社团机构)的建设及其规范化管理、运作来使其承担起实施各种社会福利事务的主要职责。福利机构的公共化、非官方化应当成为中国社会福利事业实施方式的发展方向。
4、在服务水平结构方面,社会福利应当实现多层次化。 即应当根据社会成员的不同需求和不同的生活水平,实现社会福利水平结构的多层次化,以便满足不同层次的社会成员对社会福利的多方面的、多层次的需求;同时给家庭、社区留有余地,以充分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如目前一些有退休金保障即经济承受能力的老年人即使有进福利院的欲望,也往往因政府现有福利院的条件较差而止步。这就需要改变传统观念,根据老年人的需要和经济承受能力等来建设有差别的福利设施,否则,官办福利院就永远只能是无依无靠、无生活来源的孤寡老人福利院而非真正社会化意义上的福利院,这是中国的现实国情所决定的。
在建设新型社会福利制度进程中,中国社会福利制度的某些传统特色,如物质保障与服务保障相结合、国家教授与群众互助相结合、救助生活与发展生产相结合、发展社会福利与巩固家庭保障相结合等,仍然应当得到体现。

9. 农村干部如何做好群众工作

随着我国人均GPD突破3000美元,我国社会发展进入了“黄金机遇期和矛盾凸显期”的关键阶段,利益关系更加复杂,形势变化日趋多样。总的来看,利益关系的新变化是朝着良性互动的方向发展,但利益矛盾时有发生,不断涌现。目前,利益矛盾虽处于可控范围,但已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和谐社会的建设和人民的根本利益。新形势下如何维护好、实现好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如何让广大百姓拥护、支持政府的各项决定,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是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都应该深入研究和思考的问题。
当前,我们的群众工作主要存在三点问题:
一是认识上不足,重视度不够、积极性不高。一些党组织或者党员干部不重视民意、民情的收集,把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当做“过去式”对待,不愿意深入群众做宣传,不愿意深入基层搞调研,使得党员干部和群众沟通脱节,交流不足,导致互不信任、互不理解。
二是群众利益诉求渠道存在不畅通的问题。市场经济带来的社会多样性使得个人在利益诉求上呈现出急功近利的显着特点。当群众在权利没有得到保障、权益没有得到维护的情况下寻求政府保护而得不到的响应,又无从申诉的话,就可能导致民众利益诉求走向暴力表达,发生群体性事件。
三是缺乏群众易于接受、喜闻乐见的工作方法。在下基层走访做工作的过程中会遇到不同性别、年龄、学历的各类群众,而墨守成规的工作方法不但不能和群众有效的沟通交流,还会使群众产生反感厌恶情绪,认为是摆官腔、说官话,导致干群关系趋于紧张。
当前,群众理性的表达利益要求,是做好群众工作的重中之重,是维护群众合法利益和及时解决群众合理诉求的根本保障。因此,我们可以把以下几个方面作为群众工作的切入点:
1、以诚心、热心、耐心、关心为本,善于倾听。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要经常深入基层,和群众打成一片,认真听取群众意见,鼓励群众说真话、说实话,体会群众的真情实感,掌握群众的关注点和利益点。通过多来往、多走动,形成良好的互动氛围,及时了解群众的思想变化情况,发现问题于萌芽状态。
2、以“实事办好、好事办实”的工作态度,运用好各种工具、平台。作为服务型政府,要始终本着“察民情、顺民意、解民忧”的理念,要以良好的服务态度,高效、便捷的办事风格,及时为群众排忧解难。利用好接待活动室、窗口平台等硬件设施,发挥好远程教育、短信平台把群众工作做深做细,树立政府公信力和权威性。
3、建立健全民情渠道畅通体制,保障群众利益诉求的表达。引导群众的利益诉求合理合法的表达关键在于“渠道”,而“渠道”存在的关键在于畅通。政府的每个机构既是政策、方针的宣传、执行者,也是民情、民意的收集、传达者,保证渠道的畅通不仅为科学决策提供真实的民情意见,对缓和党群、干群之间的矛盾,增进理解与互信具有不可比拟的作用。

做群众工作重点和难点
群众工作是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也是我们党的最大危险。我们必须把人民群众“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的标准。要做好群众工作,就要必须把握群众工作的重点和难点。
1、要察民情。群众工作的本质是密切党群干群关系。这就要求镇村干部必须上群众的门、见群众的面、听群众的声,身子沉得下,问题才摸得上。深入村社,了解掌握社情民意。当基层干部,就要有“扎根基层心向党,服务农村勤为民”的志向。村干部要有民情记事本,开会、下乡、入户必须要带包、带笔、带日记。
2、要重民生。做好群众工作,关键是要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为民办事的问题上要尽其所能,有所作为。首先要解决一个态度问题,民生是大计,百姓无小事。镇村干部要做到“在大与小面前,群众的事最大;在急与缓面前,群众的事最急”。其次要解决低保医保、劳动就业、基础设施、社会治安、环境卫生、安全生产等具体问题。三是要解决实事办好的问题,做到干部不出事,群众要满意,上级要认可。
3、要解难题。社会矛盾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基本力量。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大量的人民内部矛盾,通过群众工作是可以化解的。相反,不做群众工作,矛盾就可能激化。一是要做好大排查。“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矛盾不可怕,可怕的是大意。一个地方不发生矛盾、不出现问题是不可能的。第二,要做好大接访。信访工作是送上门来的群众工作,是最直接、最现实的群众工作。信访的问题也是一个信任的问题。群众向我们反映问题是寄希望于我们解决问题,就要耐心听他们的诉求,那怕是心里的倾诉。党委、政府要求全镇所有干部把来访人员当“家人”,把群众来信当“家信”,把群众反映的事当“家事”,努力做到真正了解、真诚贴近、真心服务,切实解决群众的实际困难和合理诉求。第三,要做好大调解。调解是群众工作的传统,是社会和谐基础。
4、要找症结。由于思想观念的变化,社会阶层的变化,利益诉求的变化,群众工作确实比以往要难做多了。干部说群众不听话,群众讲干部不像话。这主要是缺乏沟通、缺乏理解、缺乏信任。一是一些群众利益诉求过高,表达方式过激,有的还把怨气发泄到基层干部头上。第二是镇村干部掌握解决问题的资源太少,对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束手无策,很难为群众办成“实事”,群众从镇村干部手中得不到“实惠”,就很难认同我们。镇村干部在做群众工作上感到无奈、无法、无助。三是强行的征地拆迁有损害群众利益的倾向,强制的计划生育有伤害群众感情的现象,强硬的党员干部有损害群众心目中的形象…….等等这些都无形增加了做群众工作的难度。四是有的基层干部个体素质不高,工作能力不强,对群众漠不关心,不愿意听群众的声音,不愿意和群众交朋友。还有的方法简单,作风粗暴,缺乏耐心,群众意见多、情绪大,影响了干群关系,影响了做群众工作效果。我认为:不管有理的还是无理的,总会找到一条解决问题的办法,总有一天会解决这一个问题。

10. 结合生活实际,请论述怎样发展社会事业和改善民生

A.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人为本,实现人民的愿望,把改善民生,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B. 加大政府财政对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社会事业等有关民生方面的投入,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建立和健全社会福利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切实改善民生,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

C. 就业是民生之本,解决就业问题是有关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重大问题,也是改善民生的重大问题。要积极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发展以现代服务业为重点的第三产业,使之成为吸纳就业人口的主导力量。

D. 要深入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加强对经济宏观调控,稳定物价;通过调整税收政策,缩小贫富差距,促进社会公平,积极解决涉及人民群众切实利益的问

阅读全文

与乡村如何做好社会民生事业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渝北区事业编制单位有哪些 浏览:135
寓言故事叶公好龙是个什么样的人 浏览:658
美女的排尿部长什么样 浏览:754
女主如何找到幸福 浏览:829
兔子和鼠配婚姻如何 浏览:749
肥西幸福园是什么建的 浏览:205
九江沙河经济开发区是哪个区 浏览:308
涉外经济学院每届招生多少 浏览:79
言情都市爱情剧有哪些 浏览:583
健康管理师新手上路怎么学 浏览:119
怎么画幸福的底线 浏览:79
男人怎么拍美女的图片 浏览:944
哪个省的美女多男人少 浏览:504
幸福里如何增加收客 浏览:605
兖州哪里有看婚姻的 浏览:378
四年级编故事作文怎么写 浏览:218
到底什么是真正的爱情 浏览:772
怎么拥有健康的身体 浏览:641
经济之声用什么语言翻译 浏览:85
辽宁为什么那么多美女 浏览: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