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婚后事业 > 事业单位县级环保局怎么改革

事业单位县级环保局怎么改革

发布时间:2022-11-20 07:31:33

❶ 机构改革中,县环境保护局下属的事业单位:某某分局人员该怎么办

环境监察行政执法人员应当参公

❷ 事业单位改革实行以后全国环保局信息中心将如何改革划为哪一类呢请教达人!

,《山西省人民政府机构改革方案》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正式公布实施。改革后,省政府机构设置总数47个。其中,办公厅和组成部门25个,直属特设机构1个,直属机构15个,部门管理机构6个。改革在今年上半年完成。《方案》主要内容:一是组建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以省经委为基础,将经委承担的工业管理方面的职责,无线电管理的职责,信息产业的职责划入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将国防工办、中小企业局由省政府直属机构改为部门管理机构,由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管理。中小企业局承担的农产品加工及质量监督管理等职责划入省农业厅。不再保留省经委、信息产业局。二是组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不再保留省人事厅、劳动和社会保障厅。三是组建环境保护厅。不再保留省环保局。四是组建煤炭工业厅。以煤炭工业局为基础,将煤炭工业局的职责、省经委等有关部门涉及煤炭工业的职责整合划入煤炭工业厅。不再保留省煤炭工业局。五是组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在建设厅的基础上,将指导城市客运以外的职责划入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不再保留省建设厅。六是组建交通运输厅。将交通厅的职责、建设厅的指导城市客运的职责整合划入交通运输厅。不再保留交通厅。七是调整理顺食品药品监管体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调整为卫生厅的部门管理机构,实行分级管理,不再实行省以下垂直管理体制。八是清理规范地方自定机构、议事协调机构。省政府参事室、金融办改为省政府办公厅内设机构;扶贫办由议事协调机构的办事机构改为农业厅部门管理机构;畜牧局改为农业厅的内设机构。同时,对法制、安全生产、人防、外事、广电、机关事务等机构进行职能整合、机构调整规范。法制办由省政府办公厅的部门管理机构,改为省政府直属机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不再与山西煤矿安全监察局合署办公,仍为省政府直属机构;人防办由议事协调机构的办事机构,改为省政府直属机构;外事办公室(挂侨务办公室牌子)更名为外事侨务办公室;广播电视局更名为广播电影电视局,将文化厅的电影管理职能划入广播电影电视局;省政府机关事务管理局作为直属机构,确定为正厅级建制。

❸ 我是河北阜平县环保局监察大队的事业编制人员 这次事业单位改革 我们的去向会如何

一、环保监察机构主要承担行政执法职能,属于行政类事业单位。

二、因其职责任务的特殊性,此机构一般参照公务员管理。具体何时参公,视本省实施公务员法领导小组工作效率而定。

三、参照管理的公务员,与普通公务员,在待遇、地位、使用安排上无差别。你如具备参照管理公务员身份,则不必考公务员。

四、按照此次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相关政策,环保监察机构今后的改革方向是并入环保局机关。倘能如此,你们的待遇、地位只升不降。但何时能改革到位,目前不可揣测。

❹ 谁知道事业单位改革环保局会纳入哪一块是行政还是事业如果是行政身份和编制改变吗

属于行政单位,身份与编制将其行政职能划归行政机构或转为行政机构。

依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指导意见》第八条规定:划分现有事业单位类别。在清理规范基础上,按照社会功能将现有事业单位划分为承担行政职能、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和从事公益服务三个类别。

对承担行政职能的,逐步将其行政职能划归行政机构或转为行政机构;对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逐步将其转为企业;对从事公益服务的,继续将其保留在事业单位序列、强化其公益属性。今后,不再批准设立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和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事业单位。

(4)事业单位县级环保局怎么改革扩展阅读:

事业单位改革的相关要求规定:

1、实行政事分开,理顺政府与事业单位的关系。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快职能转变,创新管理方式,减少对事业单位的微观管理和直接管理,强化制定政策法规、行业规划、标准规范和监督指导等职责,进一步落实事业单位法人自主权。

2、对面向社会提供公益服务的事业单位,积极探索管办分离的有效实现形式,逐步取消行政级别。对不同类型事业单位实行不同的机构编制管理,科学制定机构编制标准,合理控制总量,着力优化结构,建立动态调整机制,强化监督管理。

3、面向社会提供公益服务的事业单位,探索建立理事会、董事会、管委会等多种形式的治理结构,健全决策、执行和监督机制,提高运行效率,确保公益目标实现。不宜建立法人治理结构的事业单位,要继续完善现行管理模式。

❺ 事业单位改革环保局是不是转行政

每个地方并不是完全一样的,
我知道的情况。
很多地方的环保局已经改革成为行政单位了。因为环保局的职能是监督管理,具备公务员单位的设置,但一般情况个人编制不会由事业转为行政。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

❻ 事业单位改革步骤

事业单位改革会安装分类属性不同进行,自主事业、差额拨款类的会陆续进入改革的步伐。


事业单位按拨款方式划分为三大类,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差额拨款事业单位、自主事业单位。

❼ 50分!请问县级环境监察执法大队(参照公务员法管理)以后的改革方向是什么,本次事业单位改革涉及吗

县级环境监察执法大队本身就是事业单位,楼主的编制就是事业编制,不用那么紧张——就像三好学生也还是学生,不会因为有奖状就成老师一样。因为各地情况不一而足,但是由于监察执法大队本身就具备行政执法权力,按国家颁布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指导意见》意见“对承担行政职能的,逐步将其行政职能划归行政机构或转为行政机构”,转为行政的可能性更大一些,不过楼主要事先准届时可能还是要上岗考试。因为具体是由当地机构编制部门所定,相关案例并不具备决定您单位归属。

❽ 环保省级以下垂直管理政策解读,环保局垂直后人员编制有何变化

不是所有环保人员均垂直管理,根据国家政策,是环境监测监察人员省以下垂直管理,至于编制,先上报目录现有编制,再根据实际情况而定,目前还没有明确说法。
省以下环保机构将实行垂直管理,深度解读核心内容:
地方党委和政府对本地区生态环境负总责。
省级环保部门对全省环境保护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
县级环保部门强化现场环境执法,现有环境保护许可等职能上交市级环保部门,在市级环保部门授权范围内承担部分环境保护许可具体工作。
管发展必须管环保,管生产必须管环保,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实现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内在统一、相互促进。
市级环保局实行以省级环保厅(局)为主的双重管理,仍为市级政府工作部门。省级环保厅(局)党组负责提名市级环保局局长、副局长。
县级环保局调整为市级环保局的派出分局,由市级环保局直接管理,领导班子成员由市级环保局任免。
试点省份将市县两级环保部门的环境监察职能上收,由省级环保部门统一行使,通过向市或跨市县区域派驻等形式实施环境监察。
本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所辖各市县生态环境质量监测、调查评价和考核工作由省级环保部门统一负责。现有市级环境监测机构调整为省级环保部门驻市环境监测机构,由省级环保部门直接管理,人员和工作经费由省级承担;领导班子成员由省级环保厅(局)任免。
现有县级环境监测机构主要职能调整为执法监测,随县级环保局一并上收到市级。
将环境执法机构列入政府行政执法部门序列,配备调查取证、移动执法等装备,统一环境执法人员着装,保障一线环境执法用车。
目前仍为事业机构、使用事业编制的市县两级环保局,要结合体制改革和事业单位分类改革,逐步转为行政机构,使用行政编制。
鼓励市级党委和政府在全市域范围内按照生态环境系统完整性实施统筹管理,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环评、统一监测、统一执法,整合设置跨市辖区的环境执法和环境监测机构。
改革后,县级环保部门继续按国家规定执行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试点期间,环保部门开展正常工作所需的基本支出和相应的工作经费原则上由原渠道解决,核定划转基数后随机构调整划转。人员待遇按属地化原则处理。
试点省份改革实施方案须经环境保护部、中央编办备案同意后方可组织实施。
试点省份力争在2017年6月底前完成试点工作。
未纳入试点的省份力争在2018年6月底前完成省以下环境保护管理体制调整工作。
确保“十三五”时期全面完成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改革任务,到2020年全国省以下环保部门按照新制度高效运行。

❾ 如何通过垂管改革提升基层环保治理能力

如何通过垂管改革提升基层环保治理能力?

通过省以下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改革(以下简称垂改),可以实现省级环保部门职能职责的提升,这一点大家有广泛共识,河北和重庆也在这方面作了较好的表率。
调研发现,一些基层环保职工还对垂改有顾虑,担心削弱了基层力量。笔者认为,当前需要正确理解《关于省以下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的改革路径和系统安排,尽快将思想统一到党中央和国务院决策部署上来。在此就这一问题谈几个认识。
不能将多年来环保系统欠账问题,寄希望于国家一个文件一揽子全部解决。这不符合垂改的定位,也非垂改所能承担的“重任”。因此,必须正确理解和合理引导改革预期。
改革后区县环保基层力量基本保持稳定,调整的只是财政供养和机构隶属关系,不会出现“抽空”区县环保力量这一地方最担心的问题。
要优先通过落实党委政府主体责任、实施环境保护责任清单等改革要求来实现系统减负。在编制机构资源不会大增的客观条件下,着力形成齐抓共管环保工作格局,这是对基层治理能力的最大加强。
1 认识垂改的一个基本定位
垂直管理制度改革的着眼点重在调整机构隶属关系、理顺条块责任关系、摆脱地方不当干预,其核心还是如何处理保护与发展关系,让抓发展的人同时抓好保护工作。这是垂改的基本定位,也是评判的主要标准。
编制不足和人员不够这一问题具有长期性,也不是环保部门独有,这只是垂改要解决的第四个突出问题(规范和加强环保机构队伍建设)的一部分。不能将多年来环保系统欠账问题,寄希望于国家一个文件一揽子全部解决。这不符合垂改的定位,也非垂改所能承担的“重任”。因此,必须正确理解和合理引导改革预期。
全省行政编制不突破,这是我国现阶段不可逾越的政策红线。各省份在改革过程中要在不突破本省所有部门的机构限额和编制总额的原则下,积极争取将其他部门机构限额和编制额度调剂给环保部门。
目前,环保管理的边界范围尚未稳定成型,加之国家明确要求上级部门不得干预地方编制管理,因此,当前很难固化形成一个全国性的环保机构编制标准。我国不同地区环保部门编制人数差异较大,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各地自主能动性。空间在地方,机遇也在地方。
2 把握《意见》设计的一个初衷
《意见》研究编制之初,对区县基层进行了大量的调研,对地方的关切一直是《意见》编制的一个基本出发点,并着力在改革路径优化上做出了安排。改革后区县环保基层力量基本保持稳定,调整的只是财政供养和机构隶属关系,不会出现“抽空”区县环保力量这一地方最担心的问题。各地要理解垂改设计的这一初衷,并在实施过程中抓好落实。
垂改路径核心在于环境监察与环境执法分开、环境质量监测和环境执法监测分开。省级上收环境监察职能并以机构和体制实现“督政”的常态化、机制化,上收质量监测以确保对市县考核的数据客观公正。该收的收,可收可不收的尽可能留下。这样改革的最大好处就是可以使垂改对区县环保部门人力资源的影响最小。
从《意见》来看,区县级环境监测站主要职能调整为执法监测,区县一级的环境监察执法大队剥离督政职能后主要强化污染源的监管执法。只是财政供养关系从区县级财政保障调整为市级财政,只有少量人员经过规范程序招录为省级环保部门新的监察人员或者驻市监测中心技术人员,区县的环保系统队伍力量基本还留在属地。
这种改革方式能充分发挥条块两个方面的积极性,既解决了垂管后县级党委和政府最担心的“没有眼睛”“缺胳膊少腿”、运转困难等实际问题,有利于地方党委和政府履责,有利于保持总体稳定;又不会把县级约10万人的环境监测执法机构中大量存在的超编混编混岗等矛盾集中于垂改,确保改革有序推进。
还应该注意把握的是,区县超编混编混岗问题不是本次垂改重点。原来的工作人员,不管是编制内还是编制外的,其原预算基数将平移整体划转至市财政,市县两级人员编制管理的差异可以逐步消化处理。改革后的新体系里编制内和编制外可以各就各位,各司其职,各尽所能,保持新老环境保护体制平稳有序过渡。
从实践来看也是如此。河北省改革设计方案合理区分了环境质量监测和执法监测之间的数量配置,上收到省级、从事质量监测的监测人员约为市县两级监测队伍的10%左右,只调整了少量环境监察编制和人员。重庆属于市级和区县级两级管理,不采取上收区县级环境监测机构人员的做法,通过市级生态环境监测中心编制翻番的方式来承担全市域环境质量监测评价考核的职能。总体来看,通过垂改,两省市都根据职能调整情况增加了相应编制,市县级改革上收到省级编制很少,对基层环保系统影响很小。
3 改革要优先做好一个减法
横向来看,区县环保局8人~10人的环保局配置,在我国区县政府部门大致属于中等规模。我国环保系统发展基础弱、编制基数少,但困难最主要不在于人太少而在于事太多。特别是近年来任务膨胀较快,机制体制不顺,使编制人员不足的不利影响相对比较突出。
这需要厘清职能边界。不该管的事情不要管,能交由市场管的做好事中事后监管,应该其他部门管的要移交给其他部门。要优先通过落实党委政府主体责任、实施环境保护责任清单等改革要求来实现系统减负。在编制机构资源不会大增的客观条件下,着力形成齐抓共管环保工作格局,这是对基层治理能力的最大加强。
《意见》对此做了系统安排。《意见》贯穿始终要求权责明确,改革要有利于调动地方党委和政府及其相关部门的积极性,要强化履职尽责,建立健全职责明晰、分工合理的环境保护责任体系,协调处理好环保部门统一监督管理与属地主体责任、相关部门分工负责的关系,提升生态环境治理能力。
特别要指出的是,《意见》与其他系统垂直管理差别最大的一点在于,将改革的首要任务确定为强化地方党委和政府及其相关部门的环境保护责任。《意见》要求,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对生态环境负总责,主要领导担任生态环境保护议事协调机制的负责人,强化跨部门、跨地区的统筹安排和任务部署,按照“管生产必须管环保、管发展必须管环保”的原则,落实地方党委和政府及其相关部门的环境保护责任清单要求,并辅以权威高效的新型环境监察体系对市县环境履责情况加强监督检查,形成任务明确、责任明确、监督有力的制度链条,把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机制化、体制化、常态化。
搞好环境保护,不能只靠环保部门。调研发现,地方对清晰明确的环境保护责任清单期望较大,认为增加一些编制还不如增加一些部门与环保系统分工负责、协同联动效果好,可能也更容易实现。充分发挥地方党委和政府主要领导的积极性是搞好环境保护工作的主要制度法宝,形成各部门权责明确、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远远胜于环保系统增编增人。这是《意见》解决环保系统长期以来小马拉大车问题的主要出发点,要把不正确的、负载过大过重的大车变成与小马职责职能相匹配的小车。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环保系统要换一种打法,要在减负的同时转型。改革后,环保系统要显着增强统筹协调、重大问题谋划、综合决策能力,强化任务部署安排、过程跟踪分析、工作成效评估。要做好环境质量改善方案的参谋者、任务部署落实情况过程的评价者、工业污染源排放的监管执法者、环境履职情况的监督监察者。干不好、干不了、没有法律授权的,应该由更有监管手段、更有源头政策防控效率的其他部门承担。当然,这一过程是长期的,有可能还会局部反复,但这是环境治理体系建立健全的正确方向。
4 改革要重点做好一个加法
垂改解决了一些长期制约治理能力的瓶颈,强化了人员素质、技术手段、机制政策后,也会出现很好的增量效果,产生明显不同的工作效能。各地要用好用活改革红利、做好改革加法实现强基固本。
《意见》对环境执法机构性质、统一穿着制式服装、配备一线环境执法用车等长期性瓶颈问题做出了明确规定,这对于提升监管效能将会发挥良好的推动作用。《意见》要求赋予环境执法机构完整的环境执法权,可以使违法案件的查处更独立、更及时、更有效。
《意见》提出目前仍为事业机构、使用事业编制的市县两级环保局,要结合体制改革和事业单位分类改革,逐步转为行政机构,使用行政编制;要结合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和综合行政执法改革,规范设置环境执法机构;要设置专兼职乡镇(街道)环保机构和专兼职环保人员。这些领域都是提升基层治理能力的瓶颈领域,需要切实贯彻落实好《意见》精神,不断夯实基础。
《意见》要求尽快出台环保监测监察执法等方面的规范性文件。其中,环境监测机构标准化文件正在积极推动过程中,环境监管业务用房建设标准等进展工作较为顺利,这些都为强化基层能力提供了较好的帮助。
《意见》还特别强调了环保大数据平台、测管协同等建设。利用新的机制、新的手段,实现互联互通、实时共享、成果共用,实现监测力量与监管执法有效联动、快速响应,实现环境治理效率的提升。
5 改革要努力做好一个乘法
长期以来,我国实行的是省市县三级环境管理体制。这导致省市县三级环保部门机构设置、人员配置基本相同。一些区县环保局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力量分散、效能不高,不同层级对同一污染源监管职责不明确。改革后,预期省市县三级环保事权将发生明显变化。通过盘活现有资源、分级厘清事权,可以实现结构性优化的乘法效益,使纵向有序、横向协调,有效提高公共管理效率。
按照《意见》,改革后省级环保部门将侧重宏观管理,负责生态环境质量的监测、评价和考核工作,市县政府环保履责情况的监督监察,以及各地市环保局领导班子的任免;市级环保部门将强化综合统筹,对全市域环境保护工作按照生态系统完整性实施统一领导,对改善环境质量出谋划策、安排部署、跟踪检查,统一管理各区县环保分局;县级环保分局侧重执行,侧重现场环境执法。这样一来,省市县三级环保部门配置可以有差异,人员配置上可以结构优化,不用对同一污染源重复执法,不用对下级环保部门工作复核检验。
《意见》要求在全省范围内统一规划建设环境监测网络,整合设置市辖区的环境监测机构。这样可以整合做强新的市级监测力量,重点污染源监督性监测和监管重心下移,并按照跨区域跨领域实施环境管理, 进而提升效率。
要特别注意市局对县局实现派出管理后机制体制的变化。若将区县环保局作为市局的一个部门来看待,改革要强化市县两级的整合。按照减少层次、整合队伍、提高效率的原则,合理配置执法力量,市级重点查案,区县执法重点进行现场检查,这样能错位呼应。过去市县两级管理不可避免的重复执法、效能不高的问题,在垂直管理县级分局体制下应该能得到较好解决。
6 力争保障职工利益
《意见》关注基层职工切身利益,对人员待遇和干部上升空间等问题做了很好的机制设计,在各地改革实施中有望得到有效改善。
改革调整隶属关系和财政供养后,如何保障改革后工资待遇?第一种情况,若部分区县工资高于市直,从区县环保系统预算基数转移到市级基数中内套的工资部分,可以在一定时期维持不变,使改革对个人影响最小并逐步消化。第二种情况,若区县工资低于市直,区县财政按照原工资平移基数,可由市财政拉平补足市县差额部分。
垂改可以实现干部的专业化培养和整体素质提高,但往往也存在干部局限于系统内流动、通道狭窄、成长空间小等问题。《意见》从顶层设计相应做了针对性的制度安排:
第一,坚持市级环保局作为市级政府工作部门的性质不变,在确保省级环保厅(局)提名权的同时,充分发挥市级党委和政府对市环保局领导班子任免的发言权,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市级环保局干部还可以在块上任职、有进有出。
第二,县级环保局领导班子往往存在科级的天花板,垂改后可以在市级环保局科级部门岗位上轮岗使用,优秀者可以提拔为处级非领导职务和市级环保局领导班子成员。
第三,一些省份改革实施方案要求省级环保厅局统筹管理环保系统非领导职数。若落实到位,全省环保系统厅级、处级、科级非领导职数统筹使用、打通使用,将使环保系统非领导职数增加,有利于拓展环保系统干部职工晋升空间。
第四,《意见》明确规定,市级环境监测机构主要负责人任市级环保局党组成员,同时考虑到市级环境监测机构直接归省级环保部门管理这一因素,环境监测机构规格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普遍提升。一些省份改革方案也对环境执法机构主要负责人任同级环保局党组成员做了地方规定。
第五,注意统筹环保干部的交流使用,在强化环境保护议事协调机制、加强环保部门与其他部门协作共享、落实党委和政府主体责任等方面为环保干部交流使用留有可能。
第六,强调县级环保部门实施垂改后,尽管隶属关系调整为市直,但仍然享受职务与职级并行的政策。

阅读全文

与事业单位县级环保局怎么改革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美女呢真漂亮北京话怎么说 浏览:501
爱情的神明有哪些 浏览:529
烟台幸福八村赶海主要抓什么 浏览:755
农村居民健康卡丢了怎么办 浏览:627
男虎与女羊人婚姻怎么样 浏览:965
橙子先生什么是幸福 浏览:891
为什么我会遇见错误的爱情 浏览:528
如何清除健康平板某些记录 浏览:641
为什么健康码里不显示14天行程 浏览:589
抗日的英雄有哪些故事 浏览:914
健康人肠道含气量是多少 浏览:301
塞班有哪些经济酒店 浏览:242
帮别人查看健康码怎么看 浏览:105
为什么网红美女很少 浏览:647
狮子座对爱情是什么样的 浏览:396
事业编怎么搞事业 浏览:770
街拍美女的微博有什么用 浏览:92
男生爱情里怎么成熟 浏览:618
什么叫幸福模样 浏览:304
鸡和羊的爱情如何 浏览: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