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婚后事业 > 什么是海洋事业

什么是海洋事业

发布时间:2022-11-20 06:25:54

① 我国海洋政策是什么

我国的海洋事业目前发展势头良好;确立了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目标,构建了海洋政策法规体系,海洋资源开发能力持续增强,海洋产业体系越来越健全,海洋科学技术取得重大突破,海洋生态文明管理体系也在逐步的建立,海洋权益维护能力增强。
日益完善的海洋政策,对海洋事业的发展发挥了重要的引领作用,对于发展也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2019年4月 海军成立70周年,提出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它包括共同的海洋安全,共同海洋福祉,共同海洋生态文明和共处,海上互联互通等等。

② 什么是海洋渔业服务业

机构名称:滕州市水产服务中心
机构类型:事业法人
行业类型:渔业服务业
确认日期:2009-11-05
经营范围:搞好全市渔业生产管理和服务,促进渔业健康、快速发展。全市渔业行政管理、渔业技术、物资服务。

详细信息

机构名称:滕州市水产技术指导站
机构类型:事业法人
行业类型:渔业服务业
确认日期:2009-11-05
经营范围:指导推广水产技术,促进渔业发展。

详细信息

机构名称:日照顺源水产育苗有限公司
机构类型:企业法人
行业类型:渔业服务业
确认日期:2009-11-03
经营范围:水产品育苗、销售(以上范围需经许可的,凭有效许可证经营)。

详细信息

机构名称:日照经济开发区海源养殖育苗场
机构类型:个体
行业类型:渔业服务业
确认日期:2009-10-30
经营范围:水产品养殖。育苗销售。

详细信息

机构名称:寿光市迎宾养殖旅游专业合作社
机构类型:企业非法人
行业类型:渔业服务业
确认日期:2009-09-07
经营范围:组织海水养殖区的旅游观光;为成员提供专业管理、技术指导和业务培训服务

详细信息

机构名称:日照市岚山区渔业技术推广站
机构类型:事业法人
行业类型:渔业服务业
确认日期:2009-08-26
经营范围:参与制定渔业技术推广计划并组织实施,组织渔业技术的专业培训,提供渔业技术、信息服务,对确定推广的渔业技术进行试验、示范,指导下级渔业技术推广机构、群众性科技组织和渔民技术人员的渔业技术推广活动。

详细信息

机构名称:东营市水产养殖服务中心
机构类型:事业法人
行业类型:渔业服务业
确认日期:2009-08-24
经营范围:提供有良种苗与先进技术,促进水产养殖发展。海水产品种苗繁育 水产养殖技术试验、示范、推广 海水养殖疫病防治技术推广

详细信息

机构名称:日照经济开发区鑫启育苗厂
机构类型:企业非法人
行业类型:渔业服务业
确认日期:2009-08-14
经营范围:垂钓、淡水鱼苗养育。(以上范围需许可的凭经营许可证经营)

详细信息

机构名称:日照市海水育苗场
机构类型:企业法人
行业类型:渔业服务业
确认日期:2009-08-11
经营范围:海水育苗;水产品养殖、销售(以上范围需经许可的,凭有效许可证经营)。

详细信息

机构名称:莱州大东水产有限公司
机构类型:企业法人
行业类型:渔业服务业
确认日期:2009-07-21
经营范围:水产品的养殖(我国稀有的珍贵优良品种的养殖除外),并销售公司上述所列自产产品(以上业务需经审批、许可生产经营的,未获批准前不得开展经营活动)。

详细信息

机构名称:邹平县渔业技术指导站
机构类型:事业法人
行业类型:渔业服务业
确认日期:2009-07-21
经营范围:推广水产技术,促进渔业发展。水产技术推广管理;水产技术推广体系指导;水产技术引进与试验示范;水产技术培训;水产职业技能鉴定;水产病害防治;增殖放流;渔业环境管理;鱼药鱼料质量检测;渔业技术服务。

详细信息

机构名称:邹平县瀛宝娃娃鱼养殖有限公司
机构类型:企业法人
行业类型:渔业服务业
确认日期:2009-07-15
经营范围:大鲵驯养繁殖、水产品养殖及加工销售。

详细信息

机构名称:鱼台县依水养鱼专业合作社
机构类型:其它机构
行业类型:渔业服务业
确认日期:2009-07-08
经营范围:淡水商品鱼的养殖、销售,养鱼技术、提供渔业信息;组织采购本社成员所需的养鱼饲料(以上涉及许可经营的项目必须凭许可证或批准文件经营)。

详细信息

机构名称:临沭县渔业技术推广站
机构类型:事业非法人
行业类型:渔业服务业
确认日期:2009-07-02
经营范围:推广水产技术,促进渔业发展,为渔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监管保障;负责水产新技术、新成果引果与试验示范、技术培训服务等。

详细信息

机构名称:东营市海洋与水产研究所
机构类型:事业非法人
行业类型:渔业服务业
确认日期:2009-07-02
经营范围:负责全市海洋与水产领域重大课题研究的组织技术攻关;负责全市水产病害的研究;负责全市新品种、新技术、新工艺的引进、示范、试验和推广应用;负责全市海洋与水产资源的调查、开发、利用研究;承担全市海洋与水产科

③ 海洋事业有哪些比如晒盐还有啥

海洋事业有很多啊,比如:捕捞鱼业、海洋石油钻探、海洋气候研究等

④ 你还知道大海对人类有什么贡献

**①教育教学角度:
油气资源和海水资源是海洋行业性战略资源。我国近海含油气盆地石油资源量约240亿吨,天然气资源量14万亿立方米。东海和南海还有天然气水合物资源。海洋能源理论蕴藏量6.3亿千瓦。在国际海底区域拥有多金属结核资源 5 亿多吨。预计到21世纪中叶,海洋油气资源开发在油气行业中将占据更重要的地位。海水资源是一种无限资源,海盐资源也是一种永续开发的资源,本世纪中叶前后,海水将成为举足轻重的水资源来源之一。
②研究角度:
资源与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生产力的飞跃发展、社会的文明进步、国家的繁荣富强,都与资源环境条件息息相关。资源的安全是国家的安全,资源的危机是民族的危机。海洋占地球表面的71%,是各国分别占有和世界共有的。世界海洋中有2.5亿平方千米公海和国际海底区域,其中有丰富的共有海洋资源。海洋是富饶而未充分开发的资源宝库。随着陆地战略资源的日益短缺,沿海各国不断加大向海洋索取资源的力度和强度,重视对海洋“蓝色国土”的开发利用和保护。海洋资源开发已经对世界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据联合国秘书长报告的资料,目前世界国民经济总量为23万亿美元,其中海洋经济约1万亿美元,占4%以上。全球陆地为人类提供的生态价值12万亿美元,海洋提供的生态价值21万亿美元。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沿海国家,国土跨越热带、亚热带和温带,东南濒临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岸线漫长,港湾众多,海域辽阔。广袤的海洋蕴藏着极其丰富的海洋资源。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我们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为保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的实现,报告在总体战略部署中专门提出了一项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实施海洋开发”的具体要求。党的十六大报告是指导我国未来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海洋开发列入其中,即意味着开发海洋已经列入党的议事日程,列入了国家的发展战略。这是海洋事业大发展的历史性机遇,是启动建设海洋强国战略的最好时机。

为使我国最终成为世界海洋强国、跻身于发达国家之列,必须有一个贯彻始终的海洋资源开发保护战略。海洋资源既有各国的国土资源、又有世界共有资源,海洋资源战略研究涉及的区域应包括近300万平方千米的我国主权和管辖海域(内水、领海、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也包括2.5亿平方千米国际海底区域和公海。我们应该以资源为主体、以资源与经济的关系为中心,对与海洋资源开发保护相关的人口、环境、科技、管理问题,进行整体思考,做出准确的发展定位和战略选择,使海洋成为战略性食物资源、矿产资源、水资源和金属资源基地,成为我国融入全球经济体系的物流通道和生存发展空间。

⑤ 十五十六世纪西方殖民者的海洋事业主要方式是什么

西方殖民者主要方式就是开疆拓土,变成自己殖民地,另外开放这些国家的通商口岸,开放贸易。

⑥ 事业单位有哪些单位

以下是关于:事业单位有哪些单位?哪些局?岗位类别有哪些?的相关信息

事业单位是指受国家行政机关领导,没有生产收入、所需经费由公共财政支出、不实行经济核算、主要提供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活动非物质生产和劳务服务的社会公共组织,事业单位接受政府领导,是表现形式为组织或机构的法人实体。

与企业单位相比,事业单位有以下特征:一是不以盈利为目的;二是财政及其他单位拨入的资金主要不以经济利益的获取为回报。

事业单位是以政府职能、公益服务为主要宗旨的一些公益性单位、非公益性职能部门等。它参与社会事务管理,履行管理和服务职能,宗旨是为社会服务,主要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活动。

以上是关于:2020日照事业单位招聘:事业单位有哪些单位_岗位类别有哪些?内容,希望对备考的小伙伴有帮助。

网页链接

⑦ 什么是中国海洋的事业拜托各位了 3Q

前言 海洋覆盖了地球表面的71%,是全球生命支持系统的一个基本组成部分,也是资源的宝库,环境的重要调节器。人类社会的发展必然会越来越多地依赖海洋。 即将到来的二十一世纪是人类开发利用海洋的新世纪。维护《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确定的国际海洋法律原则,维护海洋健康,保护海洋环境,确保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海上安全,已成为人类共同遵守的准则和共同担负的使命。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沿海大国。中国高度重视海洋的开发和保护,把发展海洋事业作为国家发展战略,加强海洋综合管理,不断完善海洋法律制度,积极发展海洋科学技术和教育。中国积极参与联合国系统的海洋事务,推进国家间和地区性海洋领域的合作,并认真履行自己承担的义务,为全球海洋开发和保护事业作出了积极贡献。 1998年是联合国确定的国际海洋年,中国政府愿借此机会介绍中国海洋事业的发展情况。 一、海洋可持续发展战略 中国有12亿多人口,陆地自然资源人均占有量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根据中国有关方面的统计:中国有960万平方公里的陆地国土,居世界第三位,但人均占有陆地面积仅有0.008平方公里,远低于世界人均0.3平方公里的水平;全国近年来年平均淡水资源总量为28000亿立方米,居世界第六位,但人均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中国陆地矿产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占有量不到世界人均量的一半。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沿海大国,国民经济要持续发展,必须把海洋的开发和保护作为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 中国拥有大陆岸线18000多公里,以及面积在500平方米以上的海岛5000多个,岛屿岸线14000多公里;按照《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规定,中国还对广阔的大陆架和专属经济区行使主权权利和管辖权;中国的海域处在中、低纬度地带,自然环境和资源条件比较优越。中国海域海洋生物物种繁多,已鉴定的达20278种。中国海域已经开发的渔场面积达81.8万平方海里。中国有浅海、滩涂总面积约1333万公顷,按现有的科学水平,可进行人工养殖的水面有260万公顷,已经开发利用的有93.8万公顷。中国海域有30多个沉积盆地,面积近70万平方公里,石油资源量约250亿吨,天然气资源量约8.4万亿立方米。中国沿海共有160多处海湾和几百公里深水岸线,许多岸段适合建设港口,发展海洋运输业。沿海地区共有1500多处旅游娱乐景观资源,适合发展海洋旅游业。中国海域还有丰富的海水资源和海洋可再生能源。 1996年中国制定的《中国海洋21世纪议程》,提出了中国海洋事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其基本思路是:有效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合理开发利用海洋资源,切实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实现海洋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利用和海洋事业的协调发展。中国在海洋事业发展中遵循以下基本政策和原则: ——维护国际海洋新秩序和国家海洋权益。1992年2月,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领海及毗连区法》。这是中国海洋领域的一项重要法律制度,为行使领海主权和毗连区管制权,维护国家安全和海洋权益提供了法律依据。为维护新的国际海洋法律制度和国家海洋权益,全国人大常委会于1996年5月批准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并郑重声明:按照《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享有200海里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的主权权利和管辖权;中国将与海岸相向或相邻的国家,通过协商,在国际法基础上,按照公平原则划定各自海洋管辖权界限;中国对《中华人民共和国领海及毗连区法》所列各群岛及岛屿拥有主权。对于中国同邻国在海洋事务方面存在的争议问题,中国政府着眼于和平与发展的大局,主张通过友好协商解决,一时解决不了的,可以搁置争议,加强合作,共同开发。 ——统筹规划海洋的开发和整治。加强海岸带的综合开发和管理,合理开发保护近海,积极参与国际海底和大洋的开发利用;沿海陆地区域和海洋区域一体化开发,逐步形成临海经济带和海洋经济区,推动沿海地区的进一步繁荣和发展。 ——合理利用海洋资源,促进海洋产业协调发展。实行开发与保护并重的方针,确保海洋资源可持续利用;综合开发利用海洋资源;不断发现新资源,利用新技术,形成和发展海洋新产业,推动海洋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海洋资源开发和海洋环境保护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制定海洋开发和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发展规划,按照预防为主、防治结合,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加强海洋环境监测、监视和执法管理;重点加强陆源污染物管理,实行污染物总量控制制度,防止海洋环境退化。 ——加强海洋科学技术研究与开发。重视基础研究,组织海洋关键技术攻关,发展海洋高技术,不断提高海洋开发和海洋服务领域的技术水平;加快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应用,不断缩小地区间海洋开发技术水平的梯度差;健全高等院校的海洋专业,加强职业教育,培育多层次的海洋科技人才,同时也加强公众海洋知识传播。 ——建立海洋综合管理制度。不断完善海洋功能区划和规划,加强海洋开发和保护以及海域使用的科学管理;积极进行海岸带综合管理试验,逐步建立海岸带综合管理制度。 ——积极参与海洋领域的国际合作。认真履行《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的义务,积极参与国际海洋事务,推动国际和地区性海洋事务的合作与交流,促进全球海洋事业的繁荣和发展。 二、合理开发利用海洋资源 依据海洋资源的承载能力,中国采取综合开发利用海洋资源的政策,以促进海洋产业的协调发展。近年来,中国不断改造海洋捕捞业、运输业和海水制盐业等传统产业;大力发展海洋增养殖业、油气业、旅游业和医药业等新兴产业;积极勘探新的可开发海洋资源,促进深海采矿、海水综合利用、海洋能发电等潜在海洋产业的形成和发展。1997年,中国的海洋渔业、海盐和盐化工业以及海洋运输业、造船业、油气业和旅游业等主要海洋产业的总产值达3000多亿元,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积极推动力量。 中国有悠久的海洋渔业发展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中国渔业的发展,坚持“加速发展养殖,养护和合理利用近海资源,积极扩大远洋渔业,狠抓加工流通,强化法制管理”的方针。八十年代中期以来,中国的海水养殖业迅速发展,养殖的种类增多,区域扩大。海水养殖产量从1987年的192.6万吨增加到1997年的791万吨,占海洋渔业产量的比重从27%上升到36%。根据海洋渔业资源的实际情况,中国积极调整海洋捕捞结构,养护和合理利用近海渔业资源,积极开发新资源、新渔场,使捕捞业不断适应资源结构的变化。1997年,中国海洋捕捞总产量1385.4万吨。中国发展远洋渔业和国际渔业合作,本着严格遵守有关国际海洋法,并充分注意保护生态环境,在平等互利、合理开发可利用资源、不损害别国利益的原则基础上,积极开展同有关国家和地区的渔业合作,共同发展渔业经济。八十年代以来,中国与3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渔业合作关系。 中国重视海洋渔业资源的保护工作,采取了各种养护渔业资源的措施,以保障海洋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中国先后建立了各种禁渔期、禁渔区、保护区和休渔制度,取缔有害渔具渔法,限制网目尺寸和幼鱼比例。中国早在1979年就开始实行了捕捞许可证制度,限制捕捞强度的盲目增长,并从1987年开始实行渔船马力控制指标政策。从1995年起,中国实行新的伏季休渔制度,每年的7月至8月,在北纬27度以北海域全面休渔,取得了明显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从今年起,中国伏季休渔的范围扩大到北纬26度,休渔时间延长至3个月。中国重视渔业资源的增殖工作,多年来一直坚持对虾和其他品种的增殖放流,取得了积极成果。 中国自六十年代开始进行海洋油气资源的自营勘探开发,八十年代开始吸引外国资金和技术,进行合作勘探开发。中国的海洋石油天然气开发实行油气并重,向气倾斜,自营勘探开发与对外合作相结合,上下游一体化的政策,并取得了重大进展。到1997年底,中国已与18个国家和地区的67个石油公司签定了131项合同和协议,引进资金近60亿美元;发现含油气构造100多个,找到石油地质储量17亿吨,天然气3500亿立方米;已有20个油气田投入开发,形成了海洋石油天然气产业。1997年,中国海洋石油产量超过1629万吨,天然气产量为40亿立方米。 中国制定了深水深用、合理利用岸线资源的政策,一切深水岸线优先用于港口建设,积极发展海洋运输业。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海洋运输业的发展取得了很大成绩。到1997年底,中国民用船舶已发展到32万艘,近5000万载重吨,其中从事外贸运输的船队达2300多万载重吨。中国的港口建设和海洋运输依据建设水运主通道、港口主枢纽和水运支持保障系统的规划设想,以集装箱、煤炭、石油、矿石、粮食等大宗货物专业化泊位建设为重点,配套建设后方集疏运通路,加快装运卸系统建设,建设干线与支线衔接、装卸配套技术先进的集装箱运输系统,同时强化老港口技术改造,提高吞吐能力和效率。目前,中国共有年吞吐量1000万吨以上的海港15个。1997年,沿海主要海港货物吞吐总量达9.05亿吨。近年来,中国沿海造船业呈高速发展态势,1997年造船总吨位居世界第三。 中国的海洋旅游业采取依托沿海城市,突出海洋特色,分区分片建设的政策。近年来,沿海地区开发建设了300多处海洋和海岛旅游娱乐区,兴建了各具特色的旅游娱乐设施,使海洋旅游业成为迅速发展的新兴海洋产业。1997年,中国海洋旅游共接待境外游客超过1000万人次。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利用海水制盐的国家之一。目前,海水资源开发采取以盐为主、盐化结合,积极发展海水综合利用的方针,形成了盐业、盐化工业,以及海水直接利用和海水淡化等新兴产业。中国有盐田面积43万公顷,1997年生产原盐2928.1万吨。中国的盐化工业产品主要有氯化钾、溴素、无水硝、氯化镁等,其中氯化钾、溴素等总产量超过50万吨。天津、大连、青岛、烟台、秦皇岛等沿海城市,都在扩大直接利用海水作为工业冷却水和大生活用水,这对于缓解中国淡水资源严重短缺的状况意义重大。 中国政府把大洋矿产资源勘探开发列为国家长远发展项目给予专项投资,成立了负责协调、管理中国在国际海底区域进行勘探开发活动的专门机构。中国是国际海底区域第五大投资国,并在国际海底区域获得了7.5万平方公里的专属勘探开发区。今后,中国将一如既往地积极参与国际海底的管理和开发活动,发展勘探开发新技术,为全人类和平利用国际海底资源作出应有的贡献。 三、保护和保全海洋环境 中国十分重视海洋环境保护工作,逐步建立了海洋环境保护机构和海洋环境保护法规体系,社会各界保护海洋的意识和法制观念不断增强,海洋环境保护事业不断取得新进展。由于海洋环境保护工作不断加强,在沿海地区国民经济快速增长,入海污染物急剧增加的情况下,污染严重恶化的势头得到缓解,局部海区的环境质量得到改善,并使大面积海域水质基本保持在良好的状态。 1982年,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这是中国保护海洋环境的基本法律,对防止因海岸工程建设、海洋石油勘探开发、船舶航行、废物倾倒、陆源污染物排入而损害海洋环境等作了法律规定。中国政府还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止船舶污染海域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石油勘探开发环境保护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倾废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止拆船污染环境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止陆源污染物污染损害海洋环境管理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止海岸工程建设项目污染损害海洋环境管理条例》,以及10余项政府各部门制定的海洋环境保护规章和保护标准等,形成了海洋环境保护法律体系。国家有关部门还制定了海洋环境保护规划和计划,以及湿地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等专业计划,建立了全海域海洋监测网和近岸海域环境监测网。 近年来,中国逐步建立了海洋环境保护管理体制。国家环境保护部门主管全国海洋环境保护工作;国家海洋管理部门负责组织海洋环境的调查、监测、监视,开展科学研究,并主管防止海洋石油勘探开发和海洋倾废污染损害的环境保护工作;国家港务监督机构负责船舶排污的监督和调查处理,以及港区水域的监视,并主管防止船舶污染损害的环境保护工作;国家渔政渔港监督机构负责渔港船舶排污的监督和渔业港区水域的监视;军队环境保护部门负责军用船舶排污的监督和军港水域的监视;沿海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部门主管防止海岸工程和陆源污染物污染损害的环境保护工作等等。这一分工合作的管理体制,对确保海洋环境保护法律的实施及有效保护海洋环境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国的海洋污染管理贯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在做好海洋生物资源保护和海上污染防治的同时,把防治陆源性污染作为海洋环保的重点。在控制陆源污染方面建立了一系列制度,加强重点排污口的监测、监视和管理。大中城市不断调整工业布局,加强技术改造,开展三废综合利用,对污染严重的企业限期治理或关、停、并、转、迁,还建设了一批污水处理厂,控制新污染源,减少了陆源污染物入海量。为防止船舶和港口污染海洋,各类船舶均按规定装备了油水分离装置,编制了《船上油污应急计划》。港口普遍建设了含油污水接收处理设施和应急器材,每年处理船舶含油污水370万吨,回收废油4.2万吨。为了防止海上石油开发对海洋环境的污染,采油平台全部配备了含油污水处理装置,钻井船舶全部配备了机舱油水分离装置,各油田都配备了围油栏、化学消油剂,以及溢油回收船。海上油田还制定了《海洋石油勘探开发溢油应急计划》。 作为《1972年防止倾倒废物及其他物质污染海洋的公约》(伦敦倾废公约)的缔约国,中国重视执行该公约的规定,并不断加强对海洋倾废的管理。到目前为止,中国已建立了34个三类疏浚物倾倒区,4个空中放油区,签发倾倒许可证近2000份。同时,大力加强倾倒区的环境质量监测工作。中国严格禁止在海上处置一切放射性物质,逐步停止海上倾倒工业废物,并禁止有毒废物海上焚烧。 为了保护渔业水域的生态环境,中国政府制定了《渔业水质标准》,有关部门还制定了《贝类生产环境卫生监督管理规定》等规章制度,并采取了一系列管理措施,加强对海洋鱼、虾类产卵场、索饵场、越冬场、洄游通道、养殖场的生态环境保护。国家和沿海地区建立了多级渔业环境保护机构,全国建立了15个省级以上海洋渔业环境监测站,重点渔业水域建立了一批海洋生物保护区。1995年,中国政府有关部门制定《海洋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贯彻养护为主、适度开发、持续发展的方针,对各类海洋自然保护区划分为核心区、缓冲区和试验区,加强海洋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目前,已建立各种类型海洋自然保护区59个,总面积1.29万平方公里,其中包括海湾保护区、海岛保护区、河口海岸保护区、珊瑚礁保护区、红树林保护区、海岸泻湖保护区、海洋自然历史遗址保护区、海草床保护区和湿地保护区等。 中国是世界上海洋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影响中国沿海的风暴潮、海浪、海冰、地震海啸、海岸侵蚀、台风和海雾,以及赤潮生物灾害等海洋灾害,在各类自然灾害总经济损失中约占10%。经过几十年的努力,中国已初步建成了由近海到远海、多部门合作的海洋环境及灾害观测网络和预报、警报系统,开展了主要海洋灾害分析、预警报和评估业务,建设了海上搜救中心和沿岸防灾准备应急系统,形成了海洋减灾体系。 随着沿海地区经济的迅速发展、人口的逐步增加和海洋开发规模的不断扩大,中国海洋环境保护和减灾工作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为了保护和保全海洋环境,中国制定了《全国海洋环保“九五”(1996—2000年)计划和2010年长远规划》,继续贯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谁污染谁治理,强化环境管理三大政策,并采取以下主要措施保护海洋环境: ——加强污染源控制,制定入海河流全流域水质目标,建立重点海域排污总量控制制度,确定主要污染物排海指标,严格限制超过规定数量的排放; ——加强海洋污染调查、监测和管理,完善污染监测网,健全卫星、船舶、岸站立体监视和执法体系; ——逐步建立排污收费制度,鼓励社会各方面发展海洋环保技术和产业; ——加强海洋监测和灾害预警系统建设,建设观测网、数据采集与通讯网、预警和服务网,以及资料质量控制系统,等等。

⑧ 什么是海洋经济

海洋经济,一般包括为开发海洋资源和依赖海洋空间而进行的生产活动,以及直接或间接开发海洋资源及空间的相关产业活动,由这样一些产业活动形成的经济集合均被视为现代海洋经济范畴。主要包括海洋渔业、海洋交通运输业、海洋船舶工业、海盐业、海洋油气业、滨海旅游业等。

2003年5月,国务院发布的《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纲要》给出定义:海洋经济是开发利用海洋的各类产业及相关经济活动的总和。

2020年5月,《2019年中国海洋经济统计公报》显示,2019年中国海洋生产总值超过8.9万亿元。

相关说明

海洋经济是指开发、利用和保护海洋的各类产业活动,以及与之相关联活动的总和。它主要包括为开发海洋资源和依赖海洋空间而进行的生产活动,以及直接或间接为开发海洋资源及空间的相关服务性产业活动,如海洋渔业、海洋交通运输业、海洋船舶工业、海盐业、海洋油气业、滨海旅游业等,它们都属于现代海洋经济的范畴。

中国海洋经济区域布局基本形成,区域海洋经济发展规模不断扩大。环渤海、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地区三大海洋中心经济区发展迅速,2009年三大海洋经济区海洋生产总值之和约占全国海洋生产总值的88%。

沿海各综合经济区发挥各自区域比较优势,由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深圳经济特区、海峡西岸经济区、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和辽宁沿海经济带构成的沿海经济区域布局已经基本形成,海洋产业已经成为中国沿海地区经济新的增长点。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海洋经济 (经济术语)

⑨ 造船业属于海洋事业吗

造船业理论上是海洋事业的基础,造船业是一个国家工业和科技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运输工业的类别。一个国家要开展海洋事业,没有强盛的造船业是不行的,当令世界上的强国、超级大国都拥有或曾经拥有过及其发达的造船业。你可以说造船业是海洋事业的一部分。

⑩ 什么是海洋事业单位

什么是海洋事业单位?
海洋事业单位是负责海洋环境监测、海洋环境保护及资源开发的事业单位。
海洋事业单位的类型?
海洋管理事业单位
海洋保护事业单位
其他海洋事业单位

阅读全文

与什么是海洋事业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美女呢真漂亮北京话怎么说 浏览:501
爱情的神明有哪些 浏览:529
烟台幸福八村赶海主要抓什么 浏览:755
农村居民健康卡丢了怎么办 浏览:627
男虎与女羊人婚姻怎么样 浏览:965
橙子先生什么是幸福 浏览:891
为什么我会遇见错误的爱情 浏览:528
如何清除健康平板某些记录 浏览:641
为什么健康码里不显示14天行程 浏览:589
抗日的英雄有哪些故事 浏览:914
健康人肠道含气量是多少 浏览:301
塞班有哪些经济酒店 浏览:242
帮别人查看健康码怎么看 浏览:105
为什么网红美女很少 浏览:647
狮子座对爱情是什么样的 浏览:396
事业编怎么搞事业 浏览:770
街拍美女的微博有什么用 浏览:92
男生爱情里怎么成熟 浏览:618
什么叫幸福模样 浏览:304
鸡和羊的爱情如何 浏览: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