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明朝哪位士大夫开创了中国航天事业
陶成道又名万户,世界航天梦想第一人。一天万户坐在椅子上并绑上47枚火箭,手拿两个大风筝,梦想着飞天梦。可不幸的是一阵爆炸后万户随着一股浓烟“升天”了。
❷ 明代官员万户开创了什么的先河
华夏儿女探天飞天的先河
❸ 中国第一位飞天的宇航员是谁
中国第一个牺牲的宇航员是元末时期的陶成道。
张陆:
张陆,男,中国第二批航天员之一,曾为空军歼(强)击机飞行员。
中国航天的发展历程:
1956年10月8日,钱学森受命组建的中国第一个火箭与导弹研究机构成立。1956年也被认为是中国导弹梦、航天梦的元年。
1970年,中国用第一枚运载火箭“长征一号”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送入太空,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用自制火箭发射国产卫星的国家。
1975年,中国发射了一颗返回式人造卫星,第一次实现人造卫星“收放自如”。
1981年,中国用一枚运载火箭发射了三颗科学实验卫星,成为第四个独立掌握“一箭多星”发射技术的国家。
1999年,中国第一艘无人试验飞船“神舟一号”成功发射,随后“神州二号”“神州三号”“神州四号”陆续顺利发射升空。
2003年,航天员杨利伟穿越大气层,不远万里为浩瀚星空增添了一抹中国红,标志着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将人类送上太空的国家。
2007年,嫦娥奔月再也不是幻想,“嫦娥一号”用相机掀开了月球表面神秘的面纱。
2008年,“神州七号”搭载三名航天员,完成中国航天员首次空间出舱活动。
2010年,“嫦娥二号”获得更高精度的月球表面三维影像,探测月球物质成分、月壤特性、地月与近月空间环境,刷新中国航天新高度。
2012年,“神州九号”与“天宫一号”实现载人“太空之吻”。
2013年,“嫦娥三号”成为中国第一个月球软着陆的无人登月探测器。
2016年,经中央批准、国务院批复,自2016年起,将每年4月24日设立为“中国航天日”。
2018年,“嫦娥四号”带着“玉兔二号”来到了月球背面,开启月球探测新旅程,为人类首次揭开月球背面的神秘面纱。
2019年,新一代固体运载火箭“长征十一号”首次完成海上发射,填补了中国运载火箭海上发射的空白,标志着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海射技术的国家。
2020年7月,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发射升空,迈出了中国自主开展行星探测的第一步。
2020年11月,“长征五号”成功将“嫦娥五号”送入地月转移轨道,开启中国首次地外天体采样返回之旅。
2021年6月16日上午,在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举行了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行任务新闻发布会,发布会上公布,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瞄准北京时间明天9时22分发射,飞行乘组由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和汤洪波组成,聂海胜担任指令长,备份航天员为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
2021年6月17日,搭载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二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
2021年10月14日,经空间站阶段飞行任务总指挥部研究决定, 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3名航天员将执行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行任务,由翟志刚担任指令长。
2021年10月16日0时23分,搭载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三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按照预定时间精准点火发射,约582秒后,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顺利将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3名航天员送入太空,飞行乘组状态良好,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2022年4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现场医监医保人员确认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身体状态良好,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2022年5月10日,搭载天舟四号货运飞船的长征七号遥五运载火箭,在我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发射。
宇航员落地后坐轮椅的原因:
首先,宇航员在太空环境中会长期处于失重的状态,在返回地球后会难以适应,所以在离开返回舱之后,为了让宇航员有适应重力的过程,必须坐上轮椅。其次,宇航员穿着的航天服质量非常重,大约有50多斤,在刚回到地球时就贸然站起来是非常危险的,若是因站立不稳而导致摔倒或骨折,那是非常得不偿失的。最后,由于长期处于失重的环境中,宇航员的身体也发生了变化,包括心血管功能、肌肉萎缩和骨骼退化。
宇航员要求已婚已生育的原因:
因为是为了他们的后代考虑,因为太空中有很强的辐射,会对他们生殖器官造成影响。 而且对宇航员的筛选除了必须已婚,还要身体素质好,聪明机智,反应灵活,可以说是要求很高很严格。一但离开地球,大空中有大量的紫外线,以及其他物质会对人的身体产生一定的危害,所以必须要结过婚女性,生过小孩的,这样是为了避免宇航员因为辐射不能生育,或者对后代产生不利的影响,生出畸形儿之类。
❹ 万户是人类飞天第一人吗
是的
万户,明朝士大夫,是世界上第一个试图利用火箭飞天的人。
火箭是现代发射人造卫星和宇宙飞船的运载工具,是我们祖先首先发明的。起始,只是用于过年过节放烟火时使用,到13世纪,人们把火箭用作战争武器,以后传入欧洲。
第一个想到利用火箭飞天的人是聪明的中国人——明朝的万户。14世纪末期,明朝的士大夫万户把47个自制的火箭绑在椅子上,自己坐在椅子上,双手举着大风筝。设想利用火箭的推力,飞上天空,然后利用风筝平稳着陆。不幸火箭爆炸,万户也为此献出了生命。
目前,只有火箭才能把人送上太空。以此为标准,最早的载人航天应是约600年前的万户飞天。西方学者考证,万户是“世界上第一个想利用火箭飞行的人。”
万户的想法现在看来很可笑,然而在那个时代却是富有创造性的,他的基本方法和勇敢精神受到人们的肯定和敬仰。他既考虑到上升的工具也考虑到安全下落的降落伞——风筝,这都是前所未有的。为纪念万户,月球上的一座环形山以这位古代的中国人命名。
有人说,中国人的“载人飞船研究”,其实从600多年前便开始了。而在人类第一个宇航员加加林上天41年之后,这一伟大的进程,终于回到了人类登天的“祖国”——中国。“神舟”号,是为了完成万户没有实现的古老梦想。
据《文明》杂志介绍,美国火箭学家赫伯特·S·基姆(Herbert·S·Zim)在1945年出版的《火箭和喷气发动机》(Rockets and Jets)一书中提到,“约当14世纪之末,有一位中国的官吏叫万户,他在一把座椅的背后,装上47枚当时可能买到的最大火箭。他把自己捆绑在椅子的前边,两只手各拿一个大风筝。然后叫他的仆人同时点燃47枚大火箭,其目的是想借火箭向前推进的力量,加上风筝上升的力量飞向前方。”
基姆在书中并没有提到“万户飞天”一事的来源。国内清华大学教授刘仙洲首先将其翻译为中文,后来“万户飞天”的故事以各种形式被广泛引用。在前苏联、德国、英国等国的火箭专家的一些着作中,也提到了这件事。在20世纪70年代的一次国际天文联合会上,月球上一座环形山被命名为“万户”,以纪念“第一个试图利用火箭作飞行的人”。
第一个想到利用火箭飞行的人——万户飞天垂青史
南方网讯 火箭是现代发射人造卫星和宇宙飞船的运载工具,是我们祖先首先发明的。起始,只是用于过年过节放烟火时使用,到13世纪,人们把火箭用作战争武器,以后传入欧洲。
第一个想到利用火箭飞天的人是聪明的中国人——明朝的万户。14世纪末期,明朝的士大夫万户把47个自制的火箭绑在椅子上,自己坐在椅子上,双手举着大风筝。设想利用火箭的推力,飞上天空,然后利用风筝平稳着陆。不幸火箭爆炸,万户也为此献出了生命。
目前,只有火箭才能把人送上太空。以此为标准,最早的载人航天应是约600年前的万户飞天。西方学者考证,万户是“世界上第一个想利用火箭飞行的人。”
万户的想法现在看来很可笑,然而在那个时代却是富有创造性的,他的基本方法和勇敢精神受到人们的肯定和敬仰。他既考虑到上升的工具也考虑到安全下落的降落伞——风筝,这都是前所未有的。为纪念万户,月球上的一座环形山以这位古代的中国人命名。
有人说,中国人的“载人飞船研究”,其实从600多年前便开始了。而在人类第一个宇航员加加林上天41年之后,这一伟大的进程,终于回到了人类登天的“祖国”——中国。“神舟”号,是为了完成万户没有实现的古老梦想。
据《文明》杂志介绍,美国火箭学家赫伯特·S·基姆(Herbert·S·Zim)在1945年出版的《火箭和喷气发动机》(Rockets and Jets)一书中提到,“约当14世纪之末,有一位中国的官吏叫万户,他在一把座椅的背后,装上47枚当时可能买到的最大火箭。他把自己捆绑在椅子的前边,两只手各拿一个大风筝。然后叫他的仆人同时点燃47枚大火箭,其目的是想借火箭向前推进的力量,加上风筝上升的力量飞向前方。”
基姆在书中并没有提到“万户飞天”一事的来源。国内清华大学教授刘仙洲首先将其翻译为中文,后来“万户飞天”的故事以各种形式被广泛引用。在前苏联、德国、英国等国的火箭专家的一些着作中,也提到了这件事。在20世纪70年代的一次国际天文联合会上,月球上一座环形山被命名为“万户”,以纪念“第一个试图利用火箭作飞行的人”。
关于万户飞天,其中还有一些不为多数人所知的故事。
据说万户原是木匠,喜好钻研技巧,从军之后,改进过不少刀枪车船,在同瓦剌的战事中屡建奇功,受到班背大将的青睐,要他在兵器局供职,两人相交甚厚。班背性情耿直,从不趋炎附势,因而得罪右中郎李广太等一班*臣,被革去一切职务,并幽禁在拒马河上游的深山鬼谷中。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第四个儿子朱棣,想继位当皇帝。他一方面网罗党羽,扩充兵力;另一方面搜罗各种技艺,献给朱元璋,讨其喜欢。李广太投燕王所好,知道万户是与班背共同造飞鸟的,对其软硬兼施,想利用他来为皇上造飞龙。万户表面上同意造飞龙,想趁机营救班背,同时完成造飞鸟的宿愿。
万户去鬼谷与班背会合,但是晚了一步,原来班背已被瓦剌军所害,是李广太暗中给瓦剌军报的信。好在班背见势不好,令随从带着他的《火箭书》冲了出去。万户决心造出飞鸟,以实现班背的遗愿。他仔细阅读了班背的《火箭书》,造出了各种各样的火箭,然后画出飞鸟的图型,众匠人按图制造飞鸟。试飞时,飞鸟放在山头上,万户拿起风筝坐在鸟背上。先点燃鸟尾引线,火箭喷火,飞鸟离开山头向前飞去。接着两脚喷火,飞鸟冲向半空。不久,火光消失,飞鸟翻滚着摔在山脚之下……(编辑 阮志峰)
以下转自动驾驶仪收获的秋天 之14
钱学森给年轻人讲了他的导师王士倬曾经给他讲过的“万虎的故事”。
故事发生在公元十五世纪的中国。
那是明朝宪宗皇帝成化十九年。有一位富有人家的子弟叫万虎。他熟读诗书,但不去投考。因为他不爱官位,爱科学。他最感兴趣的,是中国古人发明的火药和火箭。想利用这两种具有巨大推力的东西,将人送上蓝天,去亲眼观察高空的景象。为此,他做了充分的准备。
这一天,他手持两个大风筝,坐在一辆捆绑着四十七支火箭的蛇形飞车上。然后,他命令他的仆人点燃第一排火箭。
只见一位仆人手举火把,来到万户的面前,心情非常沉痛地说道:“主人,我心里好怕。”
万户问道:“怕什么?”
那仆人说:“倘若飞天不成,主人的性命怕是难保。”
万户仰天大笑,说道:“飞天,乃是我中华千年之夙愿。今天,我纵然粉身碎骨,血溅天疆,也要为后世闯出一条探天的道路来。你等不必害怕,快来点火!”
仆人们只好服从万虎的命令,举起了熊熊燃烧的火把。
只听“轰!”的一声巨响,飞车周围浓烟滚滚,烈焰翻腾。顷刻间,飞车已经离开地面,徐徐升向半空。
正当地面的人群发出欢呼的时候,第二排火箭自行点燃了。突然,横空一声爆响。只见蓝天上万虎乘坐的飞车变成了一团火,万虎从燃烧着的飞车上跌落下来,手中还紧紧握着两支着了火的巨大风筝,摔在万家山上。
钱学森讲到这里停了一下。有一个青年人问道:“后来呢?”
“后来?”钱学森神情惋惜地说道,“万虎长眠在鲜花盛开的万家山。当然,他进行的飞天事业停止了。明朝以后,特别是到了近代,我国的科技事业日趋落后,以至倍受列强的欺凌。但是,万虎开创的飞天事业,得到了世界的公认。美国一位叫詹姆斯·麦克唐纳的火箭专家,称中国的万虎为青年火箭专家,是人类第一位进行载人火箭飞行尝试的先驱。他研制的蛇形飞车,也是人类有史以来了不起的发明。”
“实际上,早在明代我国便发明了二级火箭。多级火箭为我国首创,是人类火箭技术方面的重大突破,是现代多级火箭的先河。”
参考资料:网络
❺ 中国第一个飞上天的人是陶成道他有什么事迹
据说,在元朝末年,有一个叫做陶成道的人,是一个“发明家”,他自幼熟读诗书,但是却不好功名,特别喜欢钻研一些稀奇古怪的东西。他用自己的发明为朱元璋夺天下立下了汗马功劳,因此朱元璋授予他“万户”以做封赏。
陶成道是第一位想要征服蓝天的英雄,他虽然失败了,但是他的事迹却激励了无数的热爱科学的年轻人。他是所有人公认的“航天史上第一人”。他的事迹是得到了公认的,国内外所有的人都认可了他创始人这一身份。
❻ 万户飞天讲的是一个什么典故
万户飞天
求助编辑网络名片
万户飞天万户飞天是一个典故,讲述的是一个名叫万户为中国明朝的一个官员,他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坐在绑了很多火箭的椅子上,手里拿着风筝,想飞向天去,结果摔的粉身碎骨。 主要说明古代人民想飞天的希望。
目录
故事内容传闻:
评价Wan Hoo
费奥多西耶夫和西亚列夫
W·麦克斯韦尔
威利·李
国际天文联合会
考证
简介
钱学森讲“万户飞天”故事内容 传闻:
评价 Wan Hoo
费奥多西耶夫和西亚列夫
W·麦克斯韦尔
威利·李
国际天文联合会
考证
简介
钱学森讲“万户飞天”
展开 编辑本段故事内容
引鉴: 美国火箭学家赫伯特·S·基姆(Herbert·S·Zim)在1945年出版的《火箭和喷气发动机》(Rockets and Jets)一书中提到,“约当14世纪之末,有一位中国的官吏官职为万户,但其姓名没有明文记载,因此后人也把他叫做万户了,他在一把座椅的背后,装上47枚当时能买到的最大火箭。他把自己捆绑在椅子的前边,两只手各拿一个大风筝。然后叫他的仆人同时点燃47枚大火箭,其目的是想借火箭向前推进的力量,加上风筝上升的力量飞向前方。他的目标是月亮……” 故事 关于明朝人万户的故事,我国古代的文献资料虽然记述不多,但当时的场景在600多年后的今天看来,仍是那样的惊心动魄、令人叹服。 据记载,万户是明朝初期人,原来是一个木匠。由于他喜欢钻研技巧,尤其是对技术发明方面特别痴迷,所以从军后改进过不少当时军队里的刀枪车船。 万户的本领是在明王朝同瓦剌的战事中被发现的。同样对兵器制造很有研究的明朝大将军班背认为,正是因为万户对武器的改良才使得战争取得根本胜利,所以奏请朝廷让万户到兵器局供职。当时中国的四大发明之火药、火箭已经在军事上初露锋芒,所以万户的前途本该是一片光明的。 但可惜的是,和万户相交甚好的班背将军性情耿直,从不趋炎附势。因得罪右中郎李广太等奸臣而被革职,并幽禁在拒马河上游的深山鬼谷中。 为了从深山里营救出好友班背将军,聪明的万户决定造一只“飞鸟”。但由于其他因素,将军被政敌杀害,救人的计划落空。失去了知己的万户这个时候厌恶了官场和人世间的生活,于是他开始谋划着逃离是非官场和人间,决定到月球上去生活。 在那个人类对自然界认识受到很大局限的特殊时代,木匠出身的万户甚至做出了一份很详尽的科学理论计算报告,他认为按照当时的火箭技术,再加之风筝原理的帮助,他一定能在一个时间段内飞到月亮上去。在这个理想主义者的思维世界里,月亮上是没有人心险恶的…… 为了实现自己的意愿,同时也是为了实现将军班背的遗愿,万户开始潜心研究将军遗留下来的《火箭书》,并用自己的知识给予完善。他仔细阅读了班背的《火箭书》,造出了各种各样的火箭,然后画出飞鸟的图形,众匠人按图制造出了飞鸟…… 万户,人类第一个“飞天”人 文献说,在一个月明如盘的夜晚,万户带着人来到一座高山上。他们将一只形同巨鸟的“飞鸟”放在山头上,“鸟头”正对着明月……万户拿起风筝坐在鸟背上的驾驶座位——椅子上。他自己先点燃鸟尾引线,一瞬间,火箭尾部喷火、“飞鸟”离开山头向前冲去。接着万户的两只脚下也喷出火焰,“飞鸟”随即又冲向半空。 后来,人们在远处的山脚下发现了万户的尸体和“飞鸟”的残骸……这个故事后来被记载为“万户飞天”。万户被认为是人类的航天鼻祖。
传闻:
基姆在书中并没有提到“万户飞天”一事的来源。因此,这还是一个没有完全核实的故事。尽管有这么多的可靠基础,但在国内,至今还没有找到有关“万户飞天”的有关资料。诚然,史科考证的难度很大。封建制度把许多民间的技术创造,划归“三教九流”之列,难以用书面文字形式流传。前面介绍的古代火箭发明这样重大的技术创造,很可能只是因为它牵涉到了皇帝的活动,才在正史中占有25个字的位置。但有关火箭技术本身仍一字未提。
编辑本段评价
万户是世界上第一个利用火箭向太空搏击的英雄。他的努力虽然失败了,但他借助火箭推力升空的创想是世界上第一个,因此他被世界公认为“真正的航天始祖”,为了纪念这位世界航天始祖,世界科学家将月球上的一座环形火山命名为“万户山”。 月球万户坑
Wan Hoo
这位美国火箭学家把Wan Hoo评价为“试图利用火箭作为交通工具的第一人”。
费奥多西耶夫和西亚列夫
苏联两位火箭学家费奥多西耶夫和西亚列夫也在他们的《火箭技术导论》中,说中国人不仅是火箭的发明者,而且也是“首先企图利用固体燃料火箭将人载到空中去的幻想者”。
W·麦克斯韦尔
英国火箭专家W·麦克斯韦尔说“Wan Hoo的事迹是早期火箭史中一件有趣的重大事件”。
威利·李
德国火箭学家威利·李在他1958年出版的一本书中也说到,在公元1500年左右,Wan Hoo在“发明并试验一种火箭飞行器时,颇为壮观地自我牺牲了”。
国际天文联合会
20世纪70年代,国际天文联合会将月球背面一座环形山命名为“Wan Hoo”。
编辑本段考证
综上所述,这是一个举世公认的事实,但遗憾的是,迄今在国内没有找到直接的第一批中文转述者,将“Wan Hoo”翻译为“万户”,并以为是官阶名称。14世纪末应是明朝初年,但明朝并无此官阶,因而有人认为应译为“王虎”或“万虎”。不过,如何翻译并不重要。既然开始译为“万户”,现在又被广泛地接受,根据约定俗成原则,应维持“万户”的译名为好。更重要的是,应努力在考证史实上下功夫。 为了推测万户飞天的可能细节,中国航天科普作家李龙臣先生曾与人合作,根据明朝初年的社会政治和火箭技术状况,撰写了一个曲折动人的《万户飞天》的科学故事,发表在《航天》杂志1986年第三期上,很受读者欢迎。
编辑本段简介
火箭是现代发射人造卫星和宇宙飞船的运载工具,是我们祖先首先发明的。起始,只是用于过年过节放烟火时使用,到13世纪,人们把火箭用作战争武器,以后传入欧洲。 第一个想到利用火箭飞天的人是聪明的中国人——明朝的万户。14世纪末期,明朝的士大夫万户把47个自制的火箭绑在椅子上,自己坐在椅子上,双手举着大风筝。设想利用火箭的推力,飞上天空,然后利用风筝平稳着陆。不幸火箭爆炸,万户也为此献出了生命。 目前,只有火箭才能把人送上太空。以此为标准,最早的载人航天应是约600年前的万户飞天。西方学者考证,万户是“世界上第一个想利用火箭飞行的人。”为整个人类向未知世界探索的进程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编辑本段钱学森讲“万户飞天”
钱学森给年轻人讲了他的导师王士倬曾经给他讲过的“万户的故事”。 故事发生在公元十五世纪的中国。 那是明朝宪宗皇帝成化十九年。有一位富有人家的子弟叫万户。他熟读诗书,但不去投考。因为他不爱官位,爱科学。他最感兴趣的,是中国古人发明的火药和火箭。想利用这两种具有巨大推力的东西,将人送上蓝天,去亲眼观察高空的景象。为此,他做了充分的准备。 这一天,他手持两个大风筝,坐在一辆捆绑着四十七支火箭的蛇形飞车上。然后,他命令他的仆人点燃第一排火箭。 万户飞天
只见一位仆人手举火把,来到万户的面前,心情非常沉痛地说道:“主人,我心里好怕。” 万户问道:“怕什么?” 那仆人说:“倘若飞天不成,主人的性命怕是难保。” 万户仰天大笑,说道:“飞天,乃是我中华千年之夙愿。今天,我纵然粉身碎骨,血溅天疆,也要为后世闯出一条探天的道路来。你等不必害怕,快来点火!” 仆人们只好服从万户的命令,举起了熊熊燃烧的火把。 只听“轰!”的一声巨响,飞车周围浓烟滚滚,烈焰翻腾。顷刻间,飞车已经离开地面,徐徐升向半空。 正当地面的人群发出欢呼的时候,第二排火箭自行点燃了。突然,横空一声爆响。只见蓝天上万户乘坐的飞车变成了一团火,万户从燃烧着的飞车上跌落下来,手中还紧紧握着两支着了火的巨大风筝,摔在万家山上。 钱学森讲到这里停了一下。有一个青年人问道:“后来呢?” “后来?”钱学森神情惋惜地说道,“万户长眠在鲜花盛开的万家山。当然,他进行的飞天事业停止了。明朝以后,特别是到了近代,我国的科技事业日趋落后,以至倍受列强的欺凌。但是,万户开创的飞天事业,得到了世界的公认。美国一位叫詹姆斯·麦克唐纳的火箭专家,称中国的万户为青年火箭专家,是人类第一位进行载人火箭飞行尝试的先驱。他研制的蛇形飞车,也是人类有史以来了不起的发明。” “实际上,早在明代我国便发明了二级火箭。多级火箭为我国首创,是人类火箭技术方面的重大突破,是现代多级火箭的先河。”
❼ 飞天中国历史是谁第一个想到
万户飞天的记载里面也写着他想利用风筝着陆,足见风筝的价值。第一个想到利用火箭飞天的人是聪明的中国人——明朝的万户。14世纪末期,明朝的士大夫万户把47个自制的火箭绑在椅子上,自己坐在椅子上,双手举着大风筝。设想利用火箭的推力,飞上天空,然后利用风筝平稳着陆。不幸火箭爆炸,万户也为此献出了生命。
近代,最着名的当属冯如,他最后坠机身亡,英勇献身,可歌可泣。
之后值得大书特书一笔的是抗战中中国空军的勇敢表现,不过与你的要求可能差距比较大。不过用于煽情很合适,因为抗战前期中国空军由于飞机性能差,被日本人打得很惨,牺牲了很多飞行员,地面上的军民也深受日军轰炸之苦,比如着名的重庆惨案。
之后就是解放后的航空、航天工业的发展了,先是地对地导弹,然后是东方红卫星,长征系列火箭进入世界商用发射市场,最终是载人航天。在航空工业上,先是仿制米格15(歼5),米格19(歼6),米格21(歼7),后来自主研制了强五、歼八;引进苏27仿制歼11,最后到国产歼10达到国际3代半水平。
经过多年努力,冯如终于在1909年9月,即世界第一架飞机问世不到6年的时间内,完成了中国人自己设计、自己制造的第一架飞机,从而挤身于早期世界航空之林。
❽ 中国明代的官员谁是世界上历史上第一个试验场火箭上天的人
万户是第一个火箭上天的人。
元末,陶成道以火器神技艺助还是吴王的朱元璋开天下,朱元璋以元制授他万户官。明初,陶成道第一个想到利用火箭飞天的人,被称为“世界航天第一人”。
晚年,陶成道把47个自制的火箭绑在椅子上,自己坐在上面,双手举着2只大风筝,然后叫人点火发射。设想利用火箭的推力,加上风筝的力量飞起。不幸火箭爆炸,万户也为此献出了生命。
为纪念万户,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将月球上的一座环形山以这位古代的中国人命名。
❾ 求古代万户登月的故事
我要遗憾的告诉你,万户并没有登上月球,万户只是发明了一种土制火箭,并在火箭试飞的过程中付出了生命。
他出身于木匠,曾在大将军班背手下效力,供职于兵器制造局。他做事勤勉,爱动脑筋,对各种兵器制造技术进行过深入的钻研,深得班背的喜爱。后来,班背因得罪朝廷权贵而被害,临死前,将一本关于火箭制造技术的书籍留给了万户。根据这本书,万户造出了各种各样的火箭。在制造火箭的过程中,万户萌发了试图利用火箭进行一次飞天探险试验的念头。他设想,火箭可以产生推力,风筝可以飘在空中,如果人坐在椅子上,手持风筝,椅子下面绑上火箭,点燃火箭后,人就可以借助于火箭的推力和风筝的升力飞上天空。
万户为了将自己的设想变成现实,进行了精心的准备。等到一切准备就绪后,他就开始了飞天试验。试飞的地点选择在一座山顶上。那天来了不少人。万户坐在一张椅子上,让人把自己捆牢。他双手各持一个大风筝,准备妥当后,叫人点燃了座椅下捆绑着的当时推力最大的47支火箭。随着火箭的烈焰喷射,万户连人带椅离开山顶向前冲去……正当人们惊愕之时,47支火箭硝烟未尽,推力已失,万户连同椅子一起,翻滚着摔到了山下。
万户的试验最终以失败告终,他为此也付出了宝贵的生命。然而,作为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载人航天的伟大实践者,他所创造的采用捆绑式来解决大推力的设计思想无疑给后人留下了有益的启示。
美国火箭学家赫伯特·基姆在1945年出版的《火箭与喷气发动机》一书中,曾详细地描述了万户飞天的探险活动。此外,在苏联、德国、英国等有关火箭专家的着作中都曾提到此事。
❿ 中国第一个自己动手研究火箭并亲自乘坐的人是谁
万户
万户,明朝士大夫,是世界上第一个试图利用火箭飞天的人,结果虽然失败,但勇气可嘉。
如果是问现代中国第一个自己动手研究火箭并亲自乘坐的人是谁,恐怕还没有,因为迄今中国只有杨利伟,费俊龙,聂海胜,翟志刚,刘伯明 ,景海鹏 ,还有美国的华裔宇航员焦立中坐过火箭并去过太空,他们都没有研制火箭的实力和智慧。
万户资料:
火箭是现代发射人造卫星和宇宙飞船的运载工具,是我们祖先首先发明的。起始,只是用于过年过节放烟火时使用,到13世纪,人们把火箭用作战争武器,以后传入欧洲。
第一个想到利用火箭飞天的人是聪明的中国人——明朝的万户。14世纪末期,明朝的士大夫万户把47个自制的火箭绑在椅子上,自己坐在椅子上,双手举着大风筝。设想利用火箭的推力,飞上天空,然后利用风筝平稳着陆。不幸火箭爆炸,万户也为此献出了生命。
目前,只有火箭才能把人送上太空。以此为标准,最早的载人航天应是约600年前的万户飞天。西方学者考证,万户是“世界上第一个想利用火箭飞行的人。”
万户的想法现在看来很可笑,然而在那个时代却是富有创造性的,他的基本方法和勇敢精神受到人们的肯定和敬仰。他既考虑到上升的工具也考虑到安全下落的降落伞——风筝,这都是前所未有的。为纪念万户,月球上的一座环形山以这位古代的中国人命名。
有人说,中国人的“载人飞船研究”,其实从600多年前便开始了。而在人类第一个宇航员加加林上天41年之后,这一伟大的进程,终于回到了人类登天的“祖国”——中国。“神舟”号,是为了完成万户没有实现的古老梦想。
据《文明》杂志介绍,美国火箭学家赫伯特·S·基姆(Herbert·S·Zim)在1945年出版的《火箭和喷气发动机》(Rockets and Jets)一书中提到,“约当14世纪之末,有一位中国的官吏叫万户,他在一把座椅的背后,装上47枚当时可能买到的最大火箭。他把自己捆绑在椅子的前边,两只手各拿一个大风筝。然后叫他的仆人同时点燃47枚大火箭,其目的是想借火箭向前推进的力量,加上风筝上升的力量飞向前方。”
基姆在书中并没有提到“万户飞天”一事的来源。国内清华大学教授刘仙洲首先将其翻译为中文,后来“万户飞天”的故事以各种形式被广泛引用。在前苏联、德国、英国等国的火箭专家的一些着作中,也提到了这件事。在20世纪70年代的一次国际天文联合会上,月球上一座环形山被命名为“万户”,以纪念“第一个试图利用火箭作飞行的人”。
第一个想到利用火箭飞行的人——万户飞天垂青史
南方网讯 火箭是现代发射人造卫星和宇宙飞船的运载工具,是我们祖先首先发明的。起始,只是用于过年过节放烟火时使用,到13世纪,人们把火箭用作战争武器,以后传入欧洲。
第一个想到利用火箭飞天的人是聪明的中国人——明朝的万户。14世纪末期,明朝的士大夫万户把47个自制的火箭绑在椅子上,自己坐在椅子上,双手举着大风筝。设想利用火箭的推力,飞上天空,然后利用风筝平稳着陆。不幸火箭爆炸,万户也为此献出了生命。
目前,只有火箭才能把人送上太空。以此为标准,最早的载人航天应是约600年前的万户飞天。西方学者考证,万户是“世界上第一个想利用火箭飞行的人。”
万户的想法现在看来很可笑,然而在那个时代却是富有创造性的,他的基本方法和勇敢精神受到人们的肯定和敬仰。他既考虑到上升的工具也考虑到安全下落的降落伞——风筝,这都是前所未有的。为纪念万户,月球上的一座环形山以这位古代的中国人命名。
有人说,中国人的“载人飞船研究”,其实从600多年前便开始了。而在人类第一个宇航员加加林上天41年之后,这一伟大的进程,终于回到了人类登天的“祖国”——中国。“神舟”号,是为了完成万户没有实现的古老梦想。
据《文明》杂志介绍,美国火箭学家赫伯特·S·基姆(Herbert·S·Zim)在1945年出版的《火箭和喷气发动机》(Rockets and Jets)一书中提到,“约当14世纪之末,有一位中国的官吏叫万户,他在一把座椅的背后,装上47枚当时可能买到的最大火箭。他把自己捆绑在椅子的前边,两只手各拿一个大风筝。然后叫他的仆人同时点燃47枚大火箭,其目的是想借火箭向前推进的力量,加上风筝上升的力量飞向前方。”
基姆在书中并没有提到“万户飞天”一事的来源。国内清华大学教授刘仙洲首先将其翻译为中文,后来“万户飞天”的故事以各种形式被广泛引用。在前苏联、德国、英国等国的火箭专家的一些着作中,也提到了这件事。在20世纪70年代的一次国际天文联合会上,月球上一座环形山被命名为“万户”,以纪念“第一个试图利用火箭作飞行的人”。
关于万户飞天,其中还有一些不为多数人所知的故事。
据说万户原是木匠,喜好钻研技巧,从军之后,改进过不少刀枪车船,在同瓦剌的战事中屡建奇功,受到班背大将的青睐,要他在兵器局供职,两人相交甚厚。班背性情耿直,从不趋炎附势,因而得罪右中郎李广太等一班*臣,被革去一切职务,并幽禁在拒马河上游的深山鬼谷中。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第四个儿子朱棣,想继位当皇帝。他一方面网罗党羽,扩充兵力;另一方面搜罗各种技艺,献给朱元璋,讨其喜欢。李广太投燕王所好,知道万户是与班背共同造飞鸟的,对其软硬兼施,想利用他来为皇上造飞龙。万户表面上同意造飞龙,想趁机营救班背,同时完成造飞鸟的宿愿。
万户去鬼谷与班背会合,但是晚了一步,原来班背已被瓦剌军所害,是李广太暗中给瓦剌军报的信。好在班背见势不好,令随从带着他的《火箭书》冲了出去。万户决心造出飞鸟,以实现班背的遗愿。他仔细阅读了班背的《火箭书》,造出了各种各样的火箭,然后画出飞鸟的图型,众匠人按图制造飞鸟。试飞时,飞鸟放在山头上,万户拿起风筝坐在鸟背上。先点燃鸟尾引线,火箭喷火,飞鸟离开山头向前飞去。接着两脚喷火,飞鸟冲向半空。不久,火光消失,飞鸟翻滚着摔在山脚之下……(编辑 阮志峰)
以下转自动驾驶仪收获的秋天 之14
钱学森给年轻人讲了他的导师王士倬曾经给他讲过的“万虎的故事”。
故事发生在公元十五世纪的中国。
那是明朝宪宗皇帝成化十九年。有一位富有人家的子弟叫万虎。他熟读诗书,但不去投考。因为他不爱官位,爱科学。他最感兴趣的,是中国古人发明的火药和火箭。想利用这两种具有巨大推力的东西,将人送上蓝天,去亲眼观察高空的景象。为此,他做了充分的准备。
这一天,他手持两个大风筝,坐在一辆捆绑着四十七支火箭的蛇形飞车上。然后,他命令他的仆人点燃第一排火箭。
只见一位仆人手举火把,来到万户的面前,心情非常沉痛地说道:“主人,我心里好怕。”
万户问道:“怕什么?”
那仆人说:“倘若飞天不成,主人的性命怕是难保。”
万户仰天大笑,说道:“飞天,乃是我中华千年之夙愿。今天,我纵然粉身碎骨,血溅天疆,也要为后世闯出一条探天的道路来。你等不必害怕,快来点火!”
仆人们只好服从万虎的命令,举起了熊熊燃烧的火把。
只听“轰!”的一声巨响,飞车周围浓烟滚滚,烈焰翻腾。顷刻间,飞车已经离开地面,徐徐升向半空。
正当地面的人群发出欢呼的时候,第二排火箭自行点燃了。突然,横空一声爆响。只见蓝天上万虎乘坐的飞车变成了一团火,万虎从燃烧着的飞车上跌落下来,手中还紧紧握着两支着了火的巨大风筝,摔在万家山上。
钱学森讲到这里停了一下。有一个青年人问道:“后来呢?”
“后来?”钱学森神情惋惜地说道,“万虎长眠在鲜花盛开的万家山。当然,他进行的飞天事业停止了。明朝以后,特别是到了近代,我国的科技事业日趋落后,以至倍受列强的欺凌。但是,万虎开创的飞天事业,得到了世界的公认。美国一位叫詹姆斯·麦克唐纳的火箭专家,称中国的万虎为青年火箭专家,是人类第一位进行载人火箭飞行尝试的先驱。他研制的蛇形飞车,也是人类有史以来了不起的发明。”
“实际上,早在明代我国便发明了二级火箭。多级火箭为我国首创,是人类火箭技术方面的重大突破,是现代多级火箭的先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