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事业单位结余的会计核算
事业单位结余分配的会计核算
事业单位结余转入“结余分配”科目后,须进行结余的分配。被限定用途的结余,应按限定用途转入相应的基金账户。未被限定用途的结余转入事业基金。
事业单位实现的结余应按规定对其进行分配。结余的分配涉及到国家、单位、个人等各方面的利益,必须按照国家的法规、制度规定办理。
《事业单位财务规则》规定,事业单位专项结余不参与结余分配。事业单位的结余扣除专项结余后,要按下列程序分配:
一是按规定交纳所得税。
二是上缴上级款。
三是按核定比例提取职工福利基金。
四是转作事业基金。
“结余分配”科目核算事业单位当年结余分配的情况和结果。贷方登记结余转入数,借方登记结余分配数,本科目贷方余额为未分配结余,借方余额为未弥补差额。经年终转账后,“结余分配”科目无余额。
“结余分配”科目一般应设置以下明细科目:应交所得税、应缴上级款、提取职工福利基金、提取事业基金、未分配结余——事业结余、未分配结余——经营结余。
结余转入时:
借:事业结余
经营结余
贷:结余分配—未分配结余—事业结余
结余分配—未分配结余—经营结余
分配时,会计分录如下:
(1)交纳所得税:根据税法规定,属应纳税所得,按规定的税率计算缴纳应交所得税。
计提时,
借:结余分配—应交所得税
贷: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
解交时,
借: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
贷:银行存款
(2)上缴上级款:实行结余上缴办法的单位,所得税后结余按核定的比例或数额计算上缴上级款项。
借:结余分配—应缴上级款
贷:其他应付款—应缴上级款
(3)提取职工福利基金:按财政部门核定的比例提取职工福利基金。
借:结余分配—提取职工福利基金
贷:专用基金—职工福利基金
(4)转作事业基金:
在事业单位的资金运动过程中,事业基金起的是“蓄水池”的作用,用来调节年度之间的收支平衡,因此,按提取职工福利基金后的余额全部转作事业基金。如果收入大于支出,则继续转增事业基金,如果支出大于收入,则用以前年度的事业基金弥补其差额。在确定年初预算时,如支出安排出现缺门,也可以直接安排一部分事业基金用于弥补差额。
经上述三项分配后结余全额转作事业基金的一般基金。
借:结余分配—提取事业基金
贷:事业基金—一般基金
如单位当年“事业结余”出现红字即负结余,则“结余分配”科目出现借方余额,经批准后可用事业基金弥补。
借:事业基金—一般基金
贷:结余分配—未分配结余—事业结余
㈡ 事业单位年末结转会计分录
事业单位年底结转分录有:1.将经营结余和事业结余转入结余分配,借:经营结余,事业结余;贷:结余分配;(2)计算应缴纳的所得税,借:结余分配—应交所得税,贷:应交税金;(3)计算应提取的专用基金:借:结余分配-提取专用基金,贷:专用基金。(4)将未分配结余转入"事业基金-一般基金":借:结余分配,贷:事业基金-一般基金。事业结余=(财政补助收入+上级补助收入+附属单位交款+事业收入+其他收入)—(拨出经费+事业支出+上缴上级支出+非经营业务负担的销售税金+对附属单位补助)经营结余=经营收入-(经营支出+经营业务负担的销售税金)
(1)将经营结余和事业结余转入“结余分配”:借:事业结余经营结余贷:结余分配
(2)计算应交纳的所得税:借:结余分配—应交所得税贷:应交税金
(3)计算应提取的专用基金:借:结余分配—提取专用基金贷:专用基金
(4)将未分配结余转入“事业基金—一般基金”:借:结余分配贷:事业基金—一般基金
业结余=(财政补助收入+上级补助收入+附属单位交款+事业收入+其他收入)—(拨出经费+事业支出+上缴上级支出+非经营业务负担的销售税金+对附属单位补助)
经营结余=经营收入-(经营支出+经营业务负担的销售税金)
(1)将经营结余和事业结余转入“结余分配”:
借:事业结余
经营结余
贷:结余分配
(2)计算应交纳的所得税:
借:结余分配—应交所得税
贷:应交税金
(3)计算应提取的专用基金:
借:结余分配—提取专用基金
贷:专用基金
(4)将未分配结余转入“事业基金—一般基金”:
借:结余分配
贷:事业基金—一般基金
㈢ 事业单位结转结余的分录
(一)期末账务处理:
1.基本支出的账务处理:
(1)财政补助非专项资金收入结转
借:财政补助收入―基本支出
贷:财政补助结转―基本支出结转
(2)财政补助非专项资金支出结转
借:财政补助结转―基本支出结转
贷:事业支出―基本支出(财政补助支出)
2.项目支出的账务处理:
(1)财政补助专项资金收入结转
借:财政补助收入―项目支出
贷:财政补助结转―项目支出结转
(2)财政补助专项资金支出结转
借:财政补助结转―项目支出结转
贷:事业支出―项目支出(财政补助支出)
(二)年末账务处理:
1.“财政补助结转―基本支出结转”余额是财政补助收入中的基本支出补助收支形成的,一般都会结转下年继续使用,所以无需进行额外的账务处理。
2.“财政补助结转―项目支出结转”余额是财政补助收入中的项目支出补助收支形成的,应根据资金性质分析处理,符合财政补助结余性质的应转入财政补助结余,需上缴财政补助结转资金或注销财政补助结转额度的,按规定上缴或注销额度。
(1)符合财政补助结余性质的
借:财政补助结转―项目支出结转
贷:财政补助结余
(2)按规定需要上缴或核销结余资金的
借:财政补助结余
贷:财政应返还额度(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银行存款)
(3)按规定上缴或核销结转资金或额度的
借:财政补助结转―项目支出结转
贷:财政应返还额度(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银行存款)
㈣ 事业单位的结余超支部分挂在应收款里,具体会计分录怎么做,那年终结算的时候怎么搞
事业单位结余超支部分不能挂应收款,非财政补助结余超支在“事业基金”借方反映,财政补助结余超支在“财政补助结余”借方反映。年终按照《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财会[2012]22)规定程序结转:先收入、支出转入结余,即分别转入事业结余、财政补助结转、经营结余;再对非财政结余进行分配;最后分配后转入事业基金、财政补助结转转入财政补助结余。简单过程即:
1、非财政补助收支——事业结余、经营结余——非财政补助结余分配——事业基金;(经营结余超支不结转)
2、财政补助收支——财政补助结转——财政补助结余
详细过程看看《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财会[2012]22)“会计科目使用说明”中的事业结余、经营结余、非财政补助结余分配、财政补助结转、事业基金、财政补助结余。
㈤ 事业结余余额为借方怎么做会计处理分录怎么做
结转事业结余:
借:结余分配
贷:事业结余
结转结余分配:
借:事业基金
贷:结余分配
㈥ 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下,每月结转如何做分录
按最新制度规定期末结转到非财政补助结余分配,年末再转到事业基金。每月结转到“事业结余”,年底“事业结余”结转到“事业基金”。
2012年,财政部印发了新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新制度将原期末按年结转,变为按期结转,进一步规范了事业单位账务处理,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益,促进了事业单位健康发展。
《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是财政部1997年,为了让国内的国有事业单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根据《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试行)制定的会计制度,从而进一步规范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加强会计管理,促进社会各项事业健康、有序发展。该制度自1998年1月1日起执行。财政部1988年发布的《事业行政单位预算会计制度》同时废止。
为了进一步规范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和《事业单位财务规则》,财政部对《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财预字﹝1997﹞288号)进行了修订。自2013年1月1日起施行。1997年7月17日财政部印发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财预字﹝1997﹞288号)同时废止。
事业单位各项收入与支出相抵后的余额。事业单位净资产会计要素内容之一。事业单位的结余是指事业单位年度财务收入与支出相抵后的余额,由于事业单位实行“核定收支,定额或者定项补助、超支不补、结余留用”的预算管理办法,其收支统一管理、统一核算,因此是“大结余”的概念。
事业结余是事业单位各项非经营业务收入与支出相抵后的余额,即财政补助收入、上级补助收入、事业收入、附属单位缴款和其他收入之和减去拨出经费、事业支出、上缴上级支出、销售税金(非经营业务)、对附属单位补助、结转自筹基金建等支出后的余额;
经营结余是指事业单位经营收支相抵后的余额,即事业单位经营收入减经营支出、销售税金等支出后的余额。
㈦ 事业单位年终剩余资金会计科目怎么做第二年怎么支出
事业单位年终处理程序是:先将收支转入“事业结余”或“经营结余”,然后将结余进行“结余分配”计算“应交所得税”、“提取专用基金”,再将未分配转入“事业基金”的“一般基金”和“投资基金 事业基金
1.本科目核算事业单位拥有的非限定用途的净资产,主要包括滚存结余资金等。
本科目应按核算的业务内容下设"一般基金"和"投资基金"两个明细科目。"一般基金"主要用以核算滚存结余资金;"投资基金"用以核算对外投资部分的基金。
2.年终,单位应将当期未分配结余转入本科目,借记"结余分配"科目,贷记本科目(一般基金)。
对于项目已经完成的拨人专款结余,按规定留归本单位使用的,转入本科目核算,借记"拨人专款"科目,贷记本科目(一般基金)。
3.用固定资产对外投资时,应按评估价或合同、协议确定的价值,借记"对外投资"科目,贷记本科目(投资基金);同时按固定资产账面原价,借记"固定基金"科目,贷记"固定资产"科目。
4.用材料、无形资产对外投资,按"对外投资"科目的有关规定处理。
专用基金
1.本科目核算事业单位按规定提取、设置的布专门用途的资金的收入、支出及结存情况。
2.事业单位专用基金的种类主要包括;职工福利基金、医疗基金、修购基金、住房基金等。
3.提取医疗基金时,借记"事业支出——社会保障费"、"经营支出——社会保障费"等科目,贷记"专用基金——医疗基金"科目。
提取修购基金时,借记"事业支出——修缮费、设备购置费"或"经营支出——修缮费、设备购置费"科目,贷记"专用基金——修购基金"科目;清理报废固定资产残值变价收入转入时,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本科目;支付清理报废固定资产所发生的清理费用时,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
年终,事业单位按规定比例从当年结余计提职工福利基金时,借记"结余分配——职工福利基金"等科目,贷记本科目。
事业单位收到各项住房基金收入(不包括个人缴纳的住房公积金)时,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专用基金——住房基金"科目。对于个人住房公积金缴存情况,单位应设置铺助账进行登记并核算其缴纳、使用及余存情况。
4.使用专用基金时,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有关科目。
5.期末,本科目贷方余额为单位专用基金结存数。
6.本科目应按专用基金种类设明细账。
事业结余
1.本科目核算事业单位在一定期间除经营收支外各项收支相抵后的余额(不含实行预算外资金结余上缴办法的预算外资金结余)。
2.期末,计算结余时,应将"财政补助收入"、"上级补助收入"、"附属单位缴款"、"事业收入"、"其他收入"等科目余额转入本科目,借记"财政补助收入"、"上级补助收入"、"附属单位缴款"、"事业收入"及"其他收入"科目,贷记本科目;将"拨出经费"、"事业支出"、"上缴上级支出"、"销售税金(非经营业务)"、‘对附属单位补助"、"结转自筹基建"等科目余额转入本科目,借记本科目,贷记"拨出经费"、"事业支出"、"上缴上级支出"、"销售税金"、"对附属单位补助"、"结转自筹基建"等科目。
3.本科目贷方余额为当期实现的结余。
4.年度终了,单位应将当年实现的结余全数转入"结余分配"科目,结转后,本科目无余额。
经营结余
1.本科目核算事业单位在一定期间各项经营收入与支出相抵后的余额。
2.期末计算经营结余时,应将"经营收入"科目余额转入本科目,借记"经营收入"科目,贷记本科目;将"经营支出"、"销售税金"等科目余额转入本科目,倍记本科目,贷记"经营支出"、"销售税金"科目。
3.本科目贷方余额为实现的经营结余,如为借方余额,则为经营亏损。
4年度终了,单位应将实现的经营结余全数转入"结余分配"科目,结转后本科目无余额。如为亏损则不结转。
结余分配
1. 本科目核算事业单位当年结余分配的情况和结果。
2.本科目一般应设置"应交所得税"、"提取专用基金"等明细科目。
有所得税缴纳业务的单位计算出应交纳的所得税,借记本科目(应交所得税),贷记"应交税金"科目。
单位计算出应提取的专用基金,借记本科目(提取专用基金),贷记"专用基金"科目。
3.年终,应将当年事业结余和经营结余全数转入本科目,借记"事业结余"、"经营结余"科目,贷记本科目。
4.本科目贷方余额,为未分配结余。
5.分配后,单位应将当年未分配给余,全数转入"事业基金——一般基金"科目,借记本科目,贷记"事业基金——一般基金"科目。结转后,本科目应无余额。
6.单位年终结账后发生以前年度会计事项的调整或变更,涉及到以前年度结余的,凡国家有规定的,从其规定;没有规定的,应直接通过"事业基金"科目进行核算,并在会计报表上加以注明。
㈧ 事业单位帐年终结转具体怎么操作
事业结余=(财政补助收入+上级补助收入+附属单位交款+事业收入+其他收入)—(拨出经费+事业支出+上缴上级支出+非经营业务负担的销售税金+对附属单位补助)经营结余=经营收入-(经营支出+经营业务负担的销售税金)。
1、将经营结余和事业结余转入“结余分配”:借:事业结余经营结余贷:结余分配。
2、计算应交纳的所得税:借:结余分配—应交所得税贷:应交税金。
3、计算应提取的专用基金:借:结余分配—提取专用基金贷:专用基金。
4、将未分配结余转入“事业基金—一般基金”:借:结余分配贷:事业基金—一般基金。
(8)事业结余会计怎么做扩展阅读
事业单位开展专业业务活动及其辅助活动取得的收入作为事业收入核算。如果广义理解,财政拨款收入也属于事业收入呢。这就是事业单位取得的财政补助收入在政府支出经济分类中被列为对事业单位的补贴的原因之一。
事业收入的明细核算要求和上级补助收入类似,但是收入渠道分了两种,有的实行了收支两条线,需要上交财政再返还;简单的就直接收到了单位。
将事业收入本期发生额中的非项目资金收入结转入事业结余,借记事业收入科目下各非项目资金收入明细科目,贷记事业结余。
对于事业单位开展非独立核算经营活动发生的收入和支出,是像财政补助收支一样匹配核算的。对多数事业单位,开展的是公益服务活动,不应该有经营收支。有经营收支的,应该逐步推向市场划分为企业,执行企业会计制度。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结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