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婚后事业 > 参与核事业有多少人

参与核事业有多少人

发布时间:2022-11-03 14:39:18

A. 中国两弹元勋都有哪些人

邓稼先、钱三强、赵九章、钱学森、孙家栋程开甲、氢弹之父—于敏先生等23人。

钱三强,1913年10月16日生于浙江湖州,中国原子能科学事业的创始人,中国"两弹一星"元勋,中国科学院院士。1992年6月28日,在北京病逝,终年79岁。

邓稼先(1924—1986),中国科学院院士,着名核物理学家,中国核武器研制工作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为中国核武器、原子武器的研发做出了重要贡献。邓稼先在一次实验中,受到核辐射,身患直肠癌,于1986年7月29日因大出血在北京不幸逝世,终年62岁。

任新民(1915年12月05日-),航天技术与液体火箭发动机技术专家,中国导弹与航天技术的重要开拓者之一。是两弹一星元勋之一、"中国航天四老"之一。

赵九章(1907.10.15-1968.10.26),东方红1号卫星总设计师 ,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中科院院士,着名大气科学家、地球物理学家和空间物理学家,中国动力气象学的创始人,为中国人造卫星事业作出杰出的贡献。

陈芳允(1916.4.3-2000.4.29 ),无线电电子学家,中国卫星测量、控制技术的奠基人之一,"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和国防科技大学教授。

郭永怀(1909.4.4-1968.12.5),着名力学家、应用数学家、空气动力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近代力学事业的奠基人之一。1999年被授予"两弹一星荣誉勋章",是该群体中唯一一位获得"烈士"称号的科学家。

杨嘉墀(1919.7.16-2006.6.11),航天技术和自动控制专家,仪器仪表与自动化专家,自动检测学的奠基者,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

王淦昌(1907.5.28-1998.12.10),核物理学家、中国核科学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之一、中国科学院院士、"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1929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1933年获柏林大学博士学位。

1964年,他独立地提出了用激光打靶实现核聚变的设想,是世界激光惯性约束核聚变理论和研究的创始人之一。王淦昌参与了我国原子弹、氢弹原理突破及核武器研制的试验研究和组织领导,是中国核武器研制的主要奠基人之一。

周光召(1929.05.15-),科学家、世界公认的赝矢量流部分守恒定理的奠基人之一、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

彭桓武(1915年10月6日-2007年2月28日),物理学家。1935年毕业于清华大学。1940年获英国爱丁堡大学哲学博士学位。

1948年当选为爱尔兰皇家科学院院士。对中国原子能科学事业做了许多开创性的工作。对中国第一代原子弹和氢弹的研究和理论设计作出了重要贡献。

程开甲(1918年8月3日-),是中国核武器研究的开创者之一,在核武器的研制和试验中作出突出贡献。开创、规划领导了抗辐射加固技术新领域研究。是中国定向能高功率微波研究新领域的开创者之一。

姚桐斌 (1922.9.3-1968.6.8), 中共党员,冶金学和航天材料专家中国导弹与航天材料、工艺技术研究所的主要创建者之一,两弹一星元勋。

朱光亚(1924.12.25~2011.2.26),中国核科学事业的主要开拓者之一,参与组织领导中国原子弹、氢弹的研制及历次核试验,为中国核武器事业的创建与发展做出重大贡献。

吉林大学物理学创始人之一,"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入选"感动中国2011年度人物",被誉为"中国工程科学界支柱性的科学家"、"中国科技众帅之帅"。

钱骥(1917.12.27-1983.08.18),是中国第一颗卫星东方红一号方案的总体负责人,并为返回型卫星的研制做了大量技术和组织领导工作。获"两弹一星功勋奖章,是中国空间技术的开拓者之一。

陈能宽(1923.4.28--2016.5.27 ),着名金属物理学家,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中国核武器事业的奠基人之一,“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

吴自良(1917年—2008年),材料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50年代他研究苏联汽车用钢40X的代用品,以锰、钼代铬成功,对我国合金钢体系的建立起了推动作用;

60 年代领导研制成功分离铀同位素用的甲种分离膜,为原子能工业和国防现代化作出了重要贡献。

黄纬禄(1916.12.18-2011.11.23),我国着名的火箭与导弹控制技术专家和航天事业的奠基人之一,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有"巨浪之父"、"东风-21之父"之称。

中国"航天四老"之一。他成功的领导中国第一发固体潜地战略导弹的研制。为中国固体战略导弹研制提供了理论依据,探索出中国固体火箭的研制规律,填补了中国导弹与航天技术的空白。

屠守锷(1917年12月5日-2012年12月15日),火箭总体设计专家。1940年毕业于清华大学航空系。1943年获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航空系硕士学位。

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是中国"航天四老"之一。先后担任东风二号和东风三号导弹副总设计师、洲际战略导弹总设计师、长征二号火箭总设计师、长征二号捆绑式运载火箭技术总顾问。

王希季(1921年7月26-),中国卫星与返回技术专家,中国早期从事火箭及航天器的研制和组织者之一。中国第一枚液体燃料探空火箭、气象火箭、生物火箭和高空试验火箭的技术负责人;

提出中国第一颗卫星运载火箭"长征一号"的技术方案,并主持该型运载火箭初样阶段的研制;主持核试验取样系列火箭的研制。

王大珩(héng)(1915.2.26─2011.7.21),1936年清华大学物理系毕业,"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中国光学之父",应用光学家,中国光学事业奠基人之一,中国科协副主席,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

主持制成了中国第一台激光器,第一台大型光测装备和许多国防光学工程仪器。

于敏(1926年8月16日-),中国“氢弹之父”,核物理学家,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在中国氢弹原理突破中解决了一系列基础问题,提出了从原理到构形基本完整的设想,起了关键作用。

此后长期领导核武器理论研究、设计,解决了大量理论问题。对中国核武器进一步发展到国际先进水平作出了重要贡献。

钱学森(1911.12.11-2009.10.31),世界着名科学家,空气动力学家,中国载人航天奠基人,中国科学院及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中国自动化控制之父”和“火箭之王”。

在火箭与航天领域提出了若干概念,主持完成了“喷气和火箭技术的建立”规划,将中国航天系统工程的实践提炼成航天系统工程理论。由于钱学森回国效力,中国导弹、原子弹的发射向前推进了至少20年。

孙家栋(1929年4月-),中科院院士、探月工程总设计师。中国人造卫星技术和深空探测技术的开创者之一,为中国突破卫星基本技术、卫星返回技术、地球静止轨道卫星发射和定点技术、导航卫星组网技术和深空探测基本技术作出了重大贡献。

23位“两弹一星”元勋中,江苏和浙江籍人各6人,安徽3人,湖北和湖南各2人,云南、辽宁、河北、山东各1人。钱三强、屠守锷同为浙江省湖州市人,程开甲和杨嘉墀同为江苏省吴江县人。

B. 我国为研制核武器做出巨大贡献的4位杰出人物是哪四位

分别是邓稼先、钱学森、彭桓武、王淦昌。

C. 在中国研究原子弹的科学家有哪些人

1、钱三强

钱三强(1913-1992)浙江省湖州市人,男,中共党员,核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1936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后赴法国巴黎大学居里实验室和法兰西学院原子核化学实验室从事原子核物理研究工作,获博士学位,1946年荣获法国科学院亨利德巴微物理学奖金。

1948年回国,历任清华大学物理系教授,北平研究院原子能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所(后改为原子能所)所长、计划局局长、副秘书长,二机部副部长、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物理学会理事长、中国核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科学院特邀顾问。于1992年逝世。

D. 两弹一星元勋都有哪些人各自事迹

贤集网新闻频道机械工业
​两弹一星元勋包括哪些人?有什么贡献?谁的贡献最大?
莫言殇 发布时间:2020-12-31 16:24:07
提起“核武器”、“两弹一星元勋”,大家最先想到的是谁?钱学森还是邓稼先?亦或者其他人,总之,不管你想到哪个人,他们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时代英雄,是他们用自己的毕生所学,研究出重大武器,供给军人守卫国家,保护我们这些老百姓平安、顺遂。今天贤集网小编就来和大家说说两弹一星元勋包括哪些人?他们有哪些贡献?谁的贡献最大?下面一起来听听看吧!



两弹一星元勋包括哪些人?

他们分别是于敏、王大珩、王希季、朱光亚、孙家栋、任新民、吴自良、陈芳允、陈能宽、杨嘉墀、周光召、钱学森、屠守锷、黄纬禄、程开甲、彭桓武、王淦昌、邓稼先、赵九章、姚桐斌、钱骥、钱三强、郭永怀。

两弹一星元勋有什么贡献?

23位两弹一星元勋做出的贡献分别如下:

1.核弹之父———钱三强,原子能事业的领军人物,他解决了核武器中的关键技术重水型反应堆,回旋加速器等技术,此外,中子物理和氢弹研制理论也有突出贡献。钱三强打开了核反应的大门。

2.两弹之父———邓稼先,杨振宁的挚友,设计原子弹、氢弹并使其爆破成功,完成氢弹研制和试验工作。他是中国核武器理论的奠基者,是原子弹,氢弹成功的关键人物之一。

3.核物理专家———王淦昌,核武器实验工作开拓者,惯性约束聚变,指导参与原子弹,氢弹研制,指导进行地下核试验。提出用激光打靶实行核聚变设想。他还是出色的教育家,是邓稼先、李政道的老师。他在探测中微子、反西格玛负超子、惯性约束聚变,都是世界级的贡献。

4.氢弹之父———于敏,本土培育的两弹元勋,他是半路出家,由理论物理转为氢弹研究。解决了热核物理一系统关键性问题,使氢弹原理取得突破,使我国仅用2年零8个月完成了原子弹到氢弹。他提出于敏构造,要优于美国的T-U构造,使我国成为世界上唯一持有氢弹的国家,他被誉为“氢弹之父”。他在邓稼先的基础上,使我国的氢弹技术有了质的飞跃。



5.中国核司令———程开甲,在钱三强指导下,他的核试验方案设计非常成功,他参与了几乎所有的核试验,包括原子弹、氢弹、导弹结合、地下核试验、竖井试验……。成功解决了原子弹内爆机理关键问题,他建立内耗热力学理论,在核爆炸及效应理论,爆炸测试等进行了系统研究。他是核试

E. 参加中国第一枚核导弹建设的人有多少名

是由我国当时顶尖的科学家共同作业完成的,其中功劳最大的是钱学森。

中国在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基础工业有了一定的发展,即着手准备研制原子弹。1959年开始起步时,国民经济发生严重困难。

1959年6月,苏联政府撕毁中苏在1957年10月签订的关于国防新技术协定,随后撤走专家,中国决心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来实现这一任务。

中国首次试验的原子弹取"596"为代号,就是以此激励中国军民大力协同做好这项工作。

1964年10月16日,首次原子弹试验成功。

经过两年多,1966年12月28日,小当量的氢弹原理试验成功;半年之后,于1967年6月17日成功地进行了百万吨级的氢弹空投试验。

中国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方针,在世界上以最快的速度完成了核武器这两个发展阶段的任务。

(5)参与核事业有多少人扩展阅读

1964年10月16日,下午3时整,中国自行研制的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50年代中期,为了抵御帝国主义的武力威胁,打破他们的核讹诈、核垄断,尽快增强国防实力,保卫和平,党中央和毛主席果断做出了自力更生研制“两弹一星”的战略决策。1956年,在中央制定的发展我国科学技术的十二年远景规划中,原子能研究被列为第一项重要任务。

创建初期的中国的核工业,曾得到过苏联的少量技术援助。但是1959年6月,苏联背信弃义,拒绝向我国提供有关资料,不久又单方面撕毁合同,撤走专家。

1960年7月,在北戴河会议上,毛泽东发出号召:自己动手,从头做起,准备用8年时间,拿出自己的原子弹。

在中共中央的领导下,在全国有关地区和部门的大力协助下,大批的科技人员参加到核工业建设和核武器研制的攻关中。他们隐姓埋名,把健康、青春、甚至生命,都献给了祖国。

筹备初期,物理学家钱学森找到科学家邓稼先,说:中国要放一个“爆竹”,要你来做这个“爆竹”。当晚,邓稼先通宵不眠,既兴奋又感到责任重大。他对夫人说:从今以后我的生命就交给了这个工作。家中的事和两个孩子我是不能管了。在邓稼先为中国的国防事业而拼搏的时候,连他的岳父许德珩都不知道女婿到底在干什么。

1964年10月16号,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中国人民靠自己的力量终于掌握了核技术。恰好在这一天,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在人民大会堂接见参加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创作和演出的全体人员,当人们得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的消息时,全场沸腾了。

同一天,中国政府郑重宣布,中国掌握核武器,完全是为了防御,为了保卫中国人民免受核威胁。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中国都不会首先使用核武器。

人民永远不会忘记,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给所有中华儿女带来的巨大鼓舞。第一颗原子弹研制过程中体现出的那种精神力量,也永远成为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

参考资料:人民网-1964年10月16日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F. 两弹一星元勋都有哪些人各自事迹

两弹一星元勋是指当年研制核弹、导弹和人造卫星做出突出贡献的23位国宝级科学家。历史将永远记住他们,他们分别是:
王淦昌(1907.05.28~1998.12.10)生于江苏常熟,核物理学家,中国惯性约束核聚变研究的奠基者。是中国核武器研制的主要科学技术领导人之一。
赵九章(1907.10.15~1968.10.26)生于河南开封,地球物理学家和气象学家。是中国地球物理和空间物 理的开拓者,人造卫星事业的倡导者、组织者和奠基人之一。
郭永怀(1909.04.04~1968.12.05)空气动力学家,生于山东省荣成县。他是中国大陆力学事业的奠基人之一,在力学、应用数学和航空事业方面有突出贡献。
钱学森(1911.12.11~ 2009.10.31)浙江杭州人,汉族,1959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博士学位,被誉为“中国导弹之父”,“中国火箭之父”,“导弹之王”,2007年被评为感动中国年度人物。
钱三强(1913.10.16~1992.06.28)原子核物理学家,中国原子能事业的主要奠基人和组织领导者之一,浙江湖州人,在研究铀核三裂变中取得了突破性成果 [3] 。
王大珩(1915.02.26~2011.7.21)光学专家,江苏吴县人。中国光学界的主要学术奠基人、开拓者和组织领 导者。开拓和推动了中国国防光学工程事业。
彭桓武(1915.10.06~2007.02.28)理论物理学家,生于吉林长春。在英国爱丁堡大学获博士学位。曾参与并领导了中国的原子弹、氢弹的研制计划。
任新民(1915.12.05~2017.02.12)航天技术和火箭发动机专家,安徽宁国人,中国导弹与航天事业开创人之一,曾任卫星工程总设计师。
陈芳允(1916.04.03~2000.04.29)无线电电子学家,浙江黄岩人。1964年至1965年,提出方案并参与研制出原子弹爆炸测试仪器,并为人造卫星上天作出了贡献。
黄纬禄(1916.12.18~ 2011.11.23)安徽省芜湖人,自动控制和导弹技术专家,中国导弹与航天技术的主要开拓者之一。曾任中国液体战略导弹控制系统的总设计师。
屠守锷(1917.12.05~2012.12.15)浙江湖州人,火箭技术和结构强度专家。曾任地空导弹型号的副总设计师,远程洲际导弹和长征二号运载火箭的总设计师。
吴自良(1917.12.25~2008.05.24)材料学家,生于浙江浦江县。1948年获美国卡内基理工大学理学博士学位。在分离铀235同位素方面作出突出贡献。
钱骥(1917.12.27~1983.08.18)江苏金坛人。地球物理与空间物理学家、气象学家、航天专家。是中国人造卫星事业的先驱和奠基人。
程开甲(1918.08.03~ 2018.11.17)江苏吴江人,核武器技术专家。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研制的开拓者之一、核武器试验事业的创始人之一,核试验总体技术的设计者。
杨嘉墀(1919.07~2006.06.11)江苏省吴江县人,中国航天科技专家和自动控制专家、自动检测学的奠 基者。领导和参加了卫星总体及自动控制系统研制。
王希季(1921~ )卫星和卫星返回技术专家,生于昆明。在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学院获硕士学位。任航天工业部总工程师,返回式卫星总设计师。
姚桐斌(1922.09.03~1968.06.08)江苏省无锡人,导弹和航天材料与工艺技术专家,中国导弹与航天材料、工艺技术研究所的主要创建者、领导者。
陈能宽(1923~2016.05.27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家,生于湖南慈利县。1960年以后从事原子弹、氢弹及核武器的发展研制。
邓稼先(1924.06.25~1986.07.29)安徽怀宁人,理论物理学家,核物理学家。在原子弹、氢弹研究中,领导了爆轰物理、流体力学、状态方程、中子输运等基础理论研究。
朱光亚(1924.12.25~ 2011.02.26)核物理学家,湖北武汉人。1957年后从事核反应堆的研究工作。1994年中国工程院成立,朱光亚出任工程院首任院长。
于敏(1926.08.16~2019.01.16)核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1960年底开始从事核武器理论研究,在氢弹原理突破中解决了热核武器物理中一系列关键问题。2015年被评为感动中国年度人物。
孙家栋(1929~ )辽宁复县人,长期领导中国人造卫星事业,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上世纪60年代,孙家栋受命为卫星计划技术总负责人,2017年被评为感动中国年度人物。
周光召(1929.05.15~ )湖南长沙人,理论物理、粒子物理学家。上世纪60年代初开始核武器的理论研究工作,曾任中国科学院院长。

G. 两弹一星元勋都有哪些人各自事迹

一. 两弹一星元勋共有23人,分别是:王淦昌,赵九章,郭永怀,钱学森,钱三强,王大珩,彭桓武,任新民,陈芳允,黄纬禄,屠守锷,吴自良,钱骥,程开甲,杨嘉墀,王希季,姚桐斌,陈能宽,邓稼先,朱光亚,于敏,孙家栋,周光召。

二. 23位元勋的事迹:

1.于敏 核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1960年底开始从事核武器理论研究,在氢弹原理突破中解决了热核武器物理中一系列关键问题。2015年被评为感动中国年度人物。

2.王大珩 光学专家。中国光学界的主要学术奠基人、开拓者和组织领 导者。开拓和推动了中国国防光学工程事业。

3.王希季 卫星和卫星返回技术专家。在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学院获硕士学位。任航天工业部总工程师,返回式卫星总设计师。

4.朱光亚 核物理学家。1957年后从事核反应堆的研究工作。1994年中国工程院成立,朱光亚出任工程院首任院长。

5.孙家栋 长期领导中国人造卫星事业,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上世纪60年代,孙家栋受命为卫星计划技术总负责人。

6.任新民 航天技术和火箭发动机专家。中国导弹与航天事业开创人之一,曾任卫星工程总设计师。

7.吴自良 材料学家。1948年获美国卡内基理工大学理学博士学位。在分离铀235同位素方面作出突出贡献。

8.陈芳允 无线电电子学家。1964年至1965年,提出方案并参与研制出原子弹爆炸测试仪器,并为人造卫星上天作出了贡献。

9.陈能宽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家。1960年以后从事原子弹、氢弹及核武器的发展研制。

10.杨嘉墀 中国航天科技专家和自动控制专家、自动检测学的奠基者。领导和参加了卫星总体及自动控制系统研制。

11.周光召 理论物理、粒子物理学家。上世纪60年代初开始核武器的理论研究工作,曾任中国科学院院长。

12.钱学森 1959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博士学位,中将军衔,被誉为“中国导弹之父”,“中国火箭之父”,“导弹之王”,2007年被评为感动中国年度人物。

13.屠守锷 火箭技术和结构强度专家。曾任地空导弹型号的副总设计师,远程洲际导弹和长征二号运载火箭的总设计师。

14.黄纬禄 自动控制和导弹技术专家,中国导弹与航天技术的主要开拓者之一。曾任中国液体战略导弹控制系统的总设计师。

15.程开甲 核武器技术专家。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研制的开拓者之一、核武器试验事业的创始人之一,核试验总体技术的设计者。

16.彭桓武 理论物理学家。在英国爱丁堡大学获博士学位。曾参与并领导了中国的原子弹、氢弹的研制计划。

17.王淦昌 核物理学家。中国惯性约束核聚变研究的奠基者。是中国核武器研制的主要科学技术领导人之一。

18.邓稼先 理论物理学家,核物理学家。在原子弹、氢弹研究中,领导了爆轰物理、流体力学、状态方程、中子输运等基础理论研究。

19.赵九章 地球物理学家和气象学家。是中国地球物理和空间物 理的开拓者,人造卫星事业的倡导者、组织者和奠基人之一。

20.姚桐斌 导弹和航天材料与工艺技术专家,中国导弹与航天材料、工艺技术研究所的主要创建者、领导者。

21.钱骥 地球物理与空间物理学家、气象学家、航天专家。是中国人造卫星事业的先驱和奠基人。

22.钱三强 原子核物理学家,中国原子能事业的主要奠基人和组织领导者之一,在研究铀核三裂变中取得了突破性成果。

23.郭永怀 空气动力学家。他是中国大陆力学事业的奠基人之一,在力学、应用数学和航空事业方面有卓越贡献。

(7)参与核事业有多少人扩展阅读

两弹一星,是对核弹、导弹和人造卫星的简称。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最初几十年科技实力发展的标志性事件,两弹一星也时常被用来泛指中国近代在科技、军事等领域独立自主、团结协作、创业发展的成果。两弹一星年代中国在导弹、人造卫星、遥感与制控等方面的成就,也为以后中国航天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基础。

事实上,两弹一星最初指的是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卫星;后来随着氢弹、中子弹等的相继诞生,前一“弹”逐渐演变为核武器的合称即核弹。

H. 两弹一星有哪几个人

23位“两弹一星”科学家(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的基本情况:

王淦昌(1907年5月28日~1998年12月10日):核物理学家,中国惯性约束核聚变研究的奠基者。是中国核武器研制的主要科学技术领导人之一。

赵九章(1907年10月15日~1968年10月26日):浙江吴兴人,地球物理学家和气象学家。是中国地球物理和空间物 理的开拓者,人造卫星事业的倡导者、组织者和奠基人之一。

郭永怀(1909年4月4日~1968.12月5日):空气动力学家,生于山东省荣成县。他是中国大陆力学事业的奠基人之一,在力学、应用数学和航空事业方面有卓越贡献

钱学森(1911年12月11日~ 2009年10月31日):浙江杭州人,汉族,1959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博士学位,中将军衔,被誉为“中国导弹之父”,“中国火箭之父”,“导弹之王”,2007年被评为感动中国年度人物。

钱三强(1913年10月16日~1992年6月28日):原子核物理学家,中国原子能事业的主要奠基人和组织领导者之一,浙江湖州人,在研究铀核三裂变中取得了突破性成果。

王大珩(1915年2月26日~2011年7月21日):光学专家,生于江苏吴县。中国光学界的主要学术奠基人、开拓者和组织领 导者。开拓和推动了中国国防光学工程事业。

彭桓武(1915年10月6日~2007年2月28日):理论物理学家,生于吉林长春。在英国爱丁堡大学获博士学位。曾参与并领导了中国的原子弹、氢弹的研制计划。

任新民(1915年12月5日~2017年2月12日):航天技术和火箭发动机专家,安徽宁国人,中国导弹与航天事业开创人之一,曾任卫星工程总设计师。

陈芳允(1916年4月3日~2000年4月29日):无线电电子学家,浙江黄岩人。1964年至1965年,提出方案并参与研制出原子弹爆炸测试仪器,并为人造卫星上天作出了贡献。

黄纬禄(1916年12月18日~ 2011年11月23日):安徽省芜湖人,自动控制和导弹技术专家,中国导弹与航天技术的主要开拓者之一。曾任中国液体战略导弹控制系统的总设计师。

屠守锷(1917年12月5日~2012年12月15日):浙江湖州人,火箭技术和结构强度专家。曾任地空导弹型号的副总设计师,远程洲际导弹和长征二号运载火箭的总设计师。

吴自良(1917年12月25日~2008年5月24日):材料学家,生于浙江浦江县。1948年获美国卡内基理工大学理学博士学位。在分离铀235同位素方面作出突出贡献。

钱骥(1917年12月27日~1983年8月28日):江苏金坛人。地球物理与空间物理学家、气象学家、航天专家。是中国人造卫星事业的先驱和奠基人。

程开甲(1918年8月3日~ ):江苏吴江人,核武器技术专家。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研制的开拓者之一、核武器试验事业的创始人之一,核试验总体技术的设计者。

杨嘉墀(1919年7月~2006年6月11日):江苏省吴江县人,中国航天科技专家和自动控制专家、自动检测学的奠 基者。领导和参加了卫星总体及自动控制系统研制。

王希季(1921年~ ):卫星和卫星返回技术专家,生于昆明,白族。在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学院获硕士学位。任航天工业部总工程师,返回式卫星总设计师。

姚桐斌(1922年9月3日~1968年6月8日):江苏省无锡人,导弹和航天材料与工艺技术专家,中国导弹与航天材料、工艺技术研究所的主要创建者、领导者。

陈能宽(1923年~2016年5月27日):材料科学与工程专家,生于湖南慈利县。1960年以后从事原子弹、氢弹及核武器的发展研制。

邓稼先(1924年6月25日~1986年7月29日):安徽怀宁人,理论物理学家,核物理学家。在原子弹、氢弹研究中,领导了爆轰物理、流体力学、状态方程、中子输运等基础理论研究。

朱光亚(1924年12月25日~ 2011年2月27日):核物理学家,湖北武汉人。1957年后从事核反应堆的研究工作。1994年中国工程院成立,朱光亚出任工程院首任院长。

于敏(1926年8月16日~ ):核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1960年底开始从事核武器理论研究,在氢弹原理突破中解决了热核武器物理中一系列关键问题。2015年被评为感动中国年度人物。

孙家栋(1929年~ ):辽宁复县人,长期领导中国人造卫星事业,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上世纪60年代,孙家栋受命为卫星计划技术总负责人。

周光召(1929年5月15日~ ):湖南长沙人,理论物理、粒子物理学家。上世纪60年代初开始核武器的理论研究工作,曾任中国科学院院长。

I. 参与中国核武器氢弹研制的主要人物是谁

邓稼先、钱三强、 彭桓武、程开甲、王淦昌等人。

1、邓稼先。

九三学社社员,中国科学院院士,着名核物理学家,中国核武器研制工作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为中国核武器、原子武器的研发做出了重要贡献。

2、钱三强。

在苏联政府停止对中国的技术"援助"后,一方面迅速选调一批优秀核科技专家去二机部,直接负责原子弹研制中各个环节的攻坚任务,一方面会同中国科学院有关领导人,组织联合攻关。

3、王淦昌。

参与了中国原子弹、氢弹原理突破及核武器研制的试验研究和组织领导,是中国核武器研制的主要奠基人之一。曾荣获两项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等奖项。

4、彭桓武。

领导并参加原子弹、氢弹的原理突破和战略核武器的理论研究、设计工作.在中子物理、辐射流体力学、凝聚态物理、爆轰物理等多种学科领域取得了对实践有重要指导意义的一系列理论成果,并为中国核事业培养了一批优秀人才。

5、程开甲。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研制的开拓者之一,中国核武器试验事业的创始人之一。在国内第一个计算出原子弹爆炸的弹心温度和压力,其内爆机理研究解决了原子弹的关键问题,为原子弹爆炸威力、弹体结构设计提供了重要依据。

阅读全文

与参与核事业有多少人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国地摊经济如何重启 浏览:961
美女在深圳开沙县小吃生意怎么样 浏览:32
宝宝揉哪个部位最健康 浏览:717
龙泉事业单位什么时候出成绩 浏览:265
教师职工14天健康表怎么设计 浏览:952
事业瓶颈如何得到好友支持 浏览:395
事业单位文秘专技岗有什么 浏览:888
心理健康联盟什么意思 浏览:181
以前很辛苦现在幸福用什么形容 浏览:826
父系社会母系社会哪个更幸福 浏览:188
美女说你好我也好怎么回答 浏览:36
看美女的隐私倍位什么样 浏览:162
香港着名故事有哪些 浏览:24
事业单位工作抑郁症怎么办 浏览:850
故事作文梗概300字有哪些 浏览:207
经济学考研哪个辅导机构比较好 浏览:211
遇到事业疲劳期怎么办 浏览:236
沙滩美女配什么音乐 浏览:799
396经济类联考有什么专业 浏览:478
计生所和卫生健康所哪个好 浏览:6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