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事业单位要想辞职的话,一般要走哪些程序
事业单位职员正常离职,一般不存在不能辞职的情况,可以按照程序在3个月内完成手续。如果是相关机关或签署《竞业协议》的单位,就有相关脱推规定或不能从事相关行业的竞争协定规定。要严格遵守相关规定,在有限的时限内继续遵守保密或竞业协定,不得损害任何国家利益行为。如果部门不遵守规定,无故妨碍劳动者正常辞职,可以直接向人事主管部门提出申请,并在规定时间内办理相关手续。
合同对辞职有限制要求的条款内容或服务期间有限制要求的,按合同处理。强行辞职的话,根据合同要求经济赔偿,不能在规定的期限内参加同一类型的招募考试。也就是说,在3~5年内不能参加公务员和事业单位的招聘。公费师范生、免费医科生等也要按照合同规定赔偿已经享受的经济金额和利息。个人辞职后,如果在职业计划中不包括公务员或事业人员,不准备自主选择职业或自主创业,则不理会这些规定,只是按照正常程序向单位人事管理部门或分管领导层提交辞职报告,在规定的时间内向人事部门提交辞职要求,填写相关资料和表格,走自己该走的程序,如果遭到人为阻挠。
Ⅱ 事业单位辞职手续办理流程
法律分析:事业单位编制人员:首先是在编职工向所在单位或主管部门提出辞职书面申请;所在单位或主管部门收到辞职书面申请后,一般应在三个月内,给予书面批复,对批复同意的发给辞职者本人辞职证明书。事业单位在编职工与所在单位订有聘用合同的人员:其辞职按照聘用合同的有关规定办理。辞职经批复同意后,辞职其本人协助用人单位办理档案托管、社保等相应的人事手续。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三十七条 劳动者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在试用期内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第三十八条 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一)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提供劳动保护或者劳动条件的;(二)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三)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四)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损害劳动者权益的;(五)因本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规定的情形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六)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的其他情形。用人单位以暴力、威胁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强迫劳动者劳动的,或者用人单位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危及劳动者人身安全的,劳动者可以立即解除劳动合同,不需事先告知用人单位。
Ⅲ 事业单位正式员工的辞职程序
1、首先是在编职工向所在单位或主管部门提出辞职书面申请;
2、所在单位或主管部门收到辞职书面申请后,一般应在三个月内,给予书面批复,对批复同意的发给辞职者本人辞职证明书。
3、事业单位在编职工与所在单位订有聘用合同的人员,其辞职按照聘用合同的有关规定办理。
4、辞职经批复同意后,辞职其本人协助用人单位办理档案托管、社保等相应的人事手续。
辞职注意事项
1、辞职时间
第三十七条规定,劳动者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可以。当然,如果双方协商,公司同意您不提前30天通知的除外。
2、试用期的离职时间
劳动合同法规定,需提前3日通知。辞职者需注意:试用期内提前3日通知,法律未要求一定使用书面形式,但从举证角度考虑,建议您不要偷懒,同样使用书面形式通知。
Ⅳ 事业单位辞职流程
1、符合条件的事业单位员工,辞职必须按人事管理权限,向所在单位或主管部门提出书面申请。
2、所在单位或主管部门从收到辞职申请起,除规定的情况外,应在三个月内,予以办理辞职手续并发给辞职证明书。
3、与所在单位订有聘用合同的人员,其辞职按聘用合同的规定办理。聘用合同没有明确规定的,在三个月内,予以办理辞职手续并发给辞职证明书。
4、下列情况之一的人员,其辞职必须经过批准。
(一)国家和省、市(地区)重点科研项目的主要负责人和业务骨干,辞职后对工作可能造成损失的;
(二)在边远地区工作的;
(三)从事特殊行业、特殊工种的;
(四)在规定的保密期内的;
(五)经司法或行政机关决定或批准,正在接受审查、尚未结案的;
(六)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它情况。
5、所在单位或主管部门与辞职申请人之间发生争议时,可向当地政府人事部门人才流动争议仲裁机构申请调解或仲裁。
6、辞职人员的人事档案,有关单位应按国家关于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的规定,进行移交、接转和管理。
Ⅳ 事业单位辞职流程
事业单位辞职流程,具体如下:
1、符合条件的事业单位员工,辞职必须按人事管理权限,向所在单位或主管部门提出书面申请;
2、所在单位或主管部门从收到辞职申请起,除规定的情况外,应在三个月内,予以办理辞职手续并发给辞职证明书;
3、与所在单位订有聘用合同的人员,其辞职按聘用合同的规定办理。聘用合同没有明确规定的,在三个月内,予以办理辞职手续并发给辞职证明书。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第三十八条
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一)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提供劳动保护或者劳动条件的;
(二)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
(三)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的;
(四)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损害劳动者权益的;
(五)因本法第二十六条 第一款规定的情形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
(六)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的其他情形。
用人单位以暴力、威胁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强迫劳动者劳动的,或者用人单位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危及劳动者人身安全的,劳动者可以立即解除劳动合同,不需事先告知用人单位。
Ⅵ 事业编制辞职流程
法律分析: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在编职工应提前三十日先向所在单位或主管部门提出辞职书面申请,所在单位或主管部门收到辞职书面申请后,一般应在三个月内,给予办理辞职手续并发给辞职证明书。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第三十六条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第三十七条 劳动者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在试用期内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全民所有制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辞职暂行规定》
第四条 辞职必须按人事管理权限,向所在单位或主管部门提出书面申请。
第五条 所在单位或主管部门从收到辞职申请起,除本规定第六条、第七条规定的情况外,应在三个月内,予以办理辞职手续并发给辞职证明书。
第六条 与所在单位订有聘用合同的人员,其辞职按聘用合同的规定办理。聘用合同没有明确规定的,可按本规定的第五条或第七条办理。
Ⅶ 事业单位辞职流程是什么
事业单位在编人员辞职后,单位应办理档案转移手续,辞职人员凭相关手续去当地人才市场或其他档案管理机构开具“调档函”,凭“调档函”去原单位转调档案到人才流动服务机构管理。
《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暂行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所称流动人员人事档案是指:
(一)辞职或被辞退的机关工作人员、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人事档案;
第四条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机构为县以上(含县)党委组织部门和政府人事行政部门所属的人才流动服务机构(以下简称人才流动服务机构),其他任何单位不得擅自管理流动人员人事档案;严禁个人保管他人人事档案。
第五条跨地区流动的流动人员人事档案,可由其户籍所在地的人才流动服务机构管理,也可由其现工作单位所在地的人才流动服务机构管理。
第六条尚未建立人才流动服务机构的地区,流动人员人事档案仍由原人事档案管理单位管理。
(7)事业单位离职要经历哪些步骤扩展阅读:
事业单位人员辞职争议很多,一般是事业单位员工提出辞职而单位不同意,员工单方离职,单位留置人事档案。我国现实条件下员工没有人事档案,其可选择的工作范围受到很大限制,无法进入国际大企业工作,找不到理想的工作,无法办理社会保险事宜,也无法办理出国的相关手续,员工非常苦恼。此类人事档案与员工分离的现象非常之多以致也成为社会问题。
我国事业单位人员分为与单位签订劳动合同员工和未与单位签订劳动合同员工两部分,其中与单位签订劳动合同的员工与单位的劳动关系适用《劳动法》,其辞职条件、辞职程序和辞职纠纷的解决均适用《劳动法》及调整劳动关系的行政法规。目前,大部分事业单位人员,比如学校的教师、科研院所的研究人员不与单位签订劳动合同,这部分人员与单位的关系就不适用《劳动法》,其辞职适用国家相关人事管理法规。
Ⅷ 事业单位合同工辞职流程
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是不需要用人单位批准的,只需要提前需要通知即可,具体情况为:1、正常履行的劳动合同,劳动者只需要提前30天提交书面辞职申请即可,不需要获得用人单位的批准。2、试用期的劳动合同,作为劳动都只需要的前3天提交书面辞职申请即可,不需要获得用人单位的批准。操作步骤:1、提交辞职申请2、要求办理离职交接手续3、结算离职工资4、取得离职证明及相关手续没有签订劳动合同可以不写辞职信就离职。公司不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是违法行为,可以随时离职,不需要提前通知,单位应当为你办理离职手续,包括开具离职证明、办理户口和档案的迁转等。另外可以要求单位支付双倍工资,最高为11个月。证据方面能够证明劳动关系即可,比如工资条,打卡记录、工装、工作往来信息、同事证言等。个人提出离职分三种情况:1、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合同法》38条的情况,劳动者书面提出解除劳动关系后可以立即走人不需要用人单位的批准,并可以要求支付剩余的工资及经济补偿金每工作1年支付1个月工资及办理离职手续等2、依据《劳动合同法》37条,你提前30天提出的书面离职,不需要用人单位批准就可以离职。其中,试用期提前3天书面提出用人单位有义务结清工资办理离职手续。3、没有提前30天提出离职,用人单位也不存在《劳动合同法》38条的情况,你直接提交辞职信就走人,这个时候就是你违法了,给用人单位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招聘你产生的费用,用人单位可以要求你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