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30年工龄事业单位技术类中级职称可以自动晋级吗乡镇事业单位技术类中级职称满30年工龄可以自动晋级吗
咨询记录 · 回答于2021-09-27
㈡ 事业单位管理岗职员怎么晋升等级要满足什么条件
事业单位管理岗职员怎么晋升等级?要满足什么条件?
3.所谓晋升方式,就是达到要求后是直接晋升,还是论功行赏。如果你符合条件后可以直接升职,升职难度相对较低。比如9级岗位达到一定工作年限,考核没有问题,就可以直接获得晋升8级的机会,所以晋升难度相对较小。如果晋升还是参照以前的制度,合格的人择优竞争,需要考察推荐等程序,所以晋升相对困难。从公务员的平行职级来看,估计合格直接晋升的概率比较小,应该都是择优晋升。
㈢ 事业单位管理岗等级晋升制度
"县以下事业单位管理岗位职员等级晋升制度试点已经开展
早在2016年7月1日人社部印发的《关于加强基层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中提出建立县乡事业单位管理岗位职员等级晋升制度,2018年7月6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开展县以下事业单位管理岗位职员等级晋升制度试点工作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要在县以下事业单位试行管理岗位职员等级制度,在保持现有事业单位管理人员岗位等级设置和晋升制度不变的基础上,改造现有职员等级,建立主要体现德才素质、个人资历、工作实绩的职员等级晋升制度,拓展基层事业单位管理人员职业发展空间。
在2018年11月,人社部在支持海南人社事业改革的相关通知中,也明确了要指导海南建立事业单位管理岗位职员晋升制度。因此接下来就等这一制度试点成熟后,在全国的推广实施了,曙光已经可以看到,管理岗人员只需要再耐心等待。
宁夏在对全省进行摸底后,在部分地区先行退出了试点政策,并公布了等级晋升条件,以下是银川某单位管理岗晋升条件:
1、现聘管理岗位九级职员满6年以上,且聘期内须有一个年度考核为优秀,可晋升非领导职责八级职员;
2、现聘管理岗位八级职员满6年以上,且聘期内须有一个年度考核为优秀,可晋升非领导职责七级职员;
3、新招聘的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聘用在管理岗位上满1年后,考核合格,可不受职数限制分别晋升非领导职责八级职员、七级职员;
4、 现聘管理岗位七级职员满13年,工龄满25年且聘期内须有三个年度考核为优秀,可晋升非领导职责六级职员;
5、 现聘管理岗位六级职员满13年,工龄满30年且聘期内须有三个年度考核为优秀,可晋升非领导职责五级职员。
6、乡镇所属事业单位晋升非领导职责七级、八级职员的任职年限,以在乡镇事业单位管理岗位工作年限为准计算。
事业单位岗位中的管理岗受限于单位级别等因素,晋升渠道比较狭窄,因此关于事业单位管理岗位的改革,特别是试行职级并行制度的话题,一直都是讨论的热点问题,特别是在新公务员法出台,明确全国公务员在今年6月1日起试行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后,改革的呼声甚嚣尘上,事业人员希望也能沾沾光,这个政策目前只适合参公管理人员。"
㈣ 事业单位工勤人员如何和领导谈资格升级
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勤人员的岗位晋级和岗位聘用,各地都有相应的管理办法和制度,存在地区差异,但基本条件大致相仿。
一、岗位基本情况
机关事业单位工勤人员岗位等级分技术工和普通工两种。技术工设一到五级,分别对应高级技师、技师、高级工、中级工和初级工,技术工必须取得国家职业技术资格才能聘任到岗。普通工岗位只设岗位,不设等级。
二、岗位晋升要求
1、基本条件
遵纪守法,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品德,身体健康,具有岗位所需的专业知识或技能条件。这是岗位晋升的基本要求。
2、考核情况
要求任现职以来,年度考核必须达到合格以上等次,部分地区有优秀要求,具体以当地人社部门要求为准。
3、任职要求
①晋升一级工勤技能岗位,要求工龄满30年以上,并在二级岗位上任满5年,并取得高级技师职业技术资格;
②晋升二级工勤技能岗位,要求工龄满25年以上,并在三级岗位上任满5年,并取得技师职业技术资格;
③晋升三级工勤技能岗位,要求工龄满20年以上,并在四级岗位上任满5年,并取得高级工职业技术资格;
④晋升四级工勤技能岗位,要求工龄满10年以上,并在五级岗位上任满5年,并取得中级工职业技术资格;
⑤晋升五级工勤技能岗位,学徒学习期满和工人见习、试用期满,并取得初级工职业技术资格,即可直接聘用到五级岗位。
三、岗位破格条件
工勤岗位人员符合条件,可以不受各等级岗位工作年限和岗位数额限制,直接破格晋级。比如获得中华技能大奖、全国技能能手、国务院或省级特殊津贴、省级技能大奖或技能能手称号、省级科技进步奖或技术成果奖、省级劳动模范或五一劳动奖章等,都可以按照相应的条件晋升技能等级和岗位。
在岗位上年度考核获得优秀的,也可以放宽晋级或聘用的任职年限或工作年限要求。比如连续2年获得优秀等次,允许参加岗位晋级或竞聘时,工作年限放宽1年;连续3年获优秀等次的,允许竞聘时工作年限放宽2年,等等。类似的条件和标准各地有区别,一切以当地人社部门的规范文件为准。
㈤ 事业单位管理岗位晋升需要工龄吗
需要,例如九级职员晋升八级职员的途径:
1、本科毕业直接到事业单位管理岗位上,工龄满10年的。
2、专科毕业工龄满20年,并在管理岗位上工作满5年的。
3、高中毕业工龄满30年,并在管理岗位上工作满5年的。以上三年情况都要参加人事部门统一组织的培训、并通过相应考试。
事业单位分三大类:管理岗、专技岗、工勤岗。
管理岗分为1-10级,分别对应公务员的相应级别。比如:事业编管理岗9级职员对应科员,8级职员对于副科。
目前的晋升制度是岗位和职员相匹配。比如:乡镇一般事业管理岗只是普通职员9级,除非他能晋升为管理副科级别,也就是副科级别,才能晋级为职员8级。
实行职员制后,事业编管理岗就会和公务员类似,即使自己是事业编科员级别,也就是职员9级。当在9职员级别工作一定年限后,就可以晋升为8级职员并享受待遇。
管理岗设置的等级为管理八级、七级、六级、五级非领导职员岗位(九级是默认),因为是县级以下试点实施,暂时最高为5级。
㈥ 事业单位30年工龄能享受正科待遇吗
事业单位分为专业技术岗位和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从高到低分为13级,其中专业技术8至10级为中级,其中8、9级相当于享受正科级工资待遇;10级相当于享受副科级工资待遇。管理岗位从高到低分为10级,其中管理7级为正科级,管理8级为副科级。
2、管理岗位的晋升方面。
事业单位管理岗位的晋升也是根据机构编制和岗位设置规定的职数进行晋升的。如果你是县级直属的事业单位,要晋升到正科级或副科级,须经同级党委组织部门进行考察后才能任用。也没有按工龄计算享受待遇的说法。
不论你是走专业技术岗位或者是管理岗位,都没有按照工龄享受待遇的问题。
㈦ 事业单位编制职级如何晋升
1.干满一定的工作年限。事业单位管理岗位要想晋级,必须要干满一定的工作年限。比如从10级晋级为9级,必须要把试用期通过后才能转。比如要从9级转为8级,就要有三年的在编工龄等。这些规定在相关的法律法规中都写得很明显。假如你的工作年限不够,就无法晋级。
2.所在单位有对应的职数。事业单位管理岗位要想晋级,还需要所在单位有对应的职数,一般9级10级,每个单位是没有数量限制的,但是从8级开始就受到单位的职数限制了,单位的级别越低,相应的职数就越少,要想往上走即使工作年限到了,但是没有对应的职数,也是不能晋级的。
3.年度考核的结果。事业单位管理岗位要想晋级,有时也跟单位的年度考核结果挂钩。一般在单位年度考核为优秀的,比其他考核结果晋级的可能性要大一些。假如能够每年都被考核为优秀,只要你的硬性条件满足了,你的晋级机会都比别人大得多。
4.自身学历水平。事业单位管理岗位要想晋级,也跟自身的学历水平有关。文凭越高,在入职定级的时候要占很大的优势。比如一般的事业单位对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的晋级上都不会受本单位职数的限制,转正后就可以定级为8级、7级。起步就比本科生或专科生要高得多。
5.参加身份转任考试。事业单位管理岗位要想晋级,也可以去参加身份转任考试。按照事业单位干部的管理规定,7级以上的干部要想升为6级以上的干部,就必须要参加组织部门组织的考试了,只有通过了考试,才能成功升级,要是没有通过考试,基本也就晋级无望了。
㈧ 事业单位的管理岗位怎么晋级比如七级职员如何晋升到六级职员
工作到一定年限,经过考核合格可晋升。
现聘管理岗位八级职员满6年以上,且聘期内须有一个年度考核为优秀,可晋升非领导职责七级职员;
新招聘的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聘用在管理岗位上满1年后,考核合格,可不受职数限制分别晋升非领导职责八级职员、七级职员;
现聘管理岗位七级职员满13年,工龄满25年且聘期内须有三个年度考核为优秀,可晋升非领导职责六级职员;
现聘管理岗位六级职员满13年,工龄满30年且聘期内须有三个年度考核为优秀,可晋升非领导职责五级职员。
乡镇所属事业单位晋升非领导职责七级、八级职员的任职年限,以在乡镇事业单位管理岗位工作年限为准计算。
㈨ 事业职级晋升新政策
法律分析:1、允许现聘管理岗位九级职员满六年以上,而且聘期内须有一个年度考核为优秀,可晋升非领导职责八级职员;2、允许现聘管理岗位八级职员满六年以上,且聘期内须有一个年度考核为优秀,可晋升非领导职责七级职员;3、允许新招聘的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聘用在管理岗位上满一年后,考核合格,可不受职数限制分别晋升非领导职责八级职员、七级职员;4、允许现聘管理岗位七级职员满十三年,工龄满二十五年且聘期内须有三个年度考核为优秀,可晋升非领导职责六级职员;5、允许现聘管理岗位六级职员满十三年,工龄满三十年且聘期内须有三个年度考核为优秀,可晋升非领导职责五级职员。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第三条 订立劳动合同,应当遵循合法、公平、平等自愿、协商一致、诚实信用的原则。依法订立的劳动合同具有约束力,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应当履行劳动合同约定的义务。
第十条 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已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用工前订立劳动合同的,劳动关系自用工之日起建立。
第三十六条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解除劳动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