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为科学献身的科学家有谁
科学家如下:
1、钱学森
钱学森生于上海,祖籍浙江省杭州市临安。世界着名科学家,空气动力学家,中国载人航天奠基人,中国科学院及中国工程院院士,由于钱学森回国效力,中国导弹、原子弹的发射向前推进了至少20年。
2、李四光
李四光,字仲拱,原名李仲揆,湖北黄冈人,蒙古族,地质学家、教育家、音乐家、社会活动家,中国地质力学的创立者、中国现代地球科学和地质工作的主要领导人和奠基人之一。
简介:
科学家(scientist),是指对自然、生命、环境、现象及其性质进行重现与认识、探索与实践,并作出突出贡献、具有杰出成就的科学工作者。
如:英国物理学家牛顿、波兰化学家玛丽·居里、美籍物理学家爱因斯坦、中国空气动力学家钱学森。
㈡ 有哪些科学家们为了科学研究奉献了他们的一生的事例
1、马克斯·普朗克
量子力学的重要创始人之一,普朗克在1900年提出了“量子化”的概念。像这样以某种最小单位作跳跃式增减的,就称这个物理量是量子化的。
㈢ 有哪些科学家为科学而献身的故事 15字左右
1、邓稼先
对中国核科学事业做出了伟大贡献,被称为“两弹元勋”。为了我国研究原子弹,在一次实验失败的时候,冒着被辐射的危险,只做了简单的防护措施,然后亲自抱起原子弹的部分碎片,使得我们得到了宝贵的数据。
但是一个星期后,他的身体就出现了多种癌细胞,最后很快失去了宝贵的生命。
2、布鲁诺
意大利思想家、自然科学家、哲学家和文学家。他勇敢地捍卫和发展了哥白尼的太阳中心说,他到处热情宣传唯物主义和无神论思想,把哥白尼的学说传遍了整个欧洲。他成为反教会、反经院哲学最坚决、最勇敢的战士。
1600年2月6日,宗教裁判所判处布鲁诺火刑,布鲁诺以轻蔑的态度听完判决书后,正义凛然地说:“你们对我宣读判词,比我听判词还要感到恐惧”。最后,52岁的布鲁诺在熊熊烈火中英勇就义。
他死后,教会甚至害怕人们抢走这位伟大思想家的骨灰来纪念他,匆匆忙忙把他的骨灰连同泥土一起抛洒在台伯河中。
3、居里夫人
1934年,着作《放射性》(两卷)写成,1935年年出版。约里奥居里夫妇在居里夫人指导下,发现人工放射性。1934年6月,住进上萨瓦省桑塞罗谟疗养院。7月4日,以恶性贫血症(由镭引起)逝世于疗养院。
托贝医生写下了这样的报告:“他所得的疾病是一种发展迅速、伴有发烧的继发性贫血。骨髓没有造血反应,可能是因为长期积累的辐射量造成的伤害。”闻此噩耗,她最喜欢的一个学生乔治·福尼埃写到:“我们失去了一切。”
4、塞尔维特
西班牙医生,文艺复兴时代的自然科学家,肺循环的发现者。1553年,他秘密出版了《基督教的复兴》(Christianism Restitutes)一书,在此书中,他用一元论的观点,并阐述了上述有关肺循环的看法。
他的书,被天主教徒与基督教徒视为异端邪说,宗教裁判所对他进行缉捕并判处火刑。他拒绝放弃自己的观点,于1553年在日内瓦被烧死在火刑柱上。他的所有着作也同他一起上了火刑场,通通被烧毁。
5、林俊德
林俊德是我国着名的爆炸力学与核试验工程专家,一生都在为祖国的爆破事业而奋斗。
2012年解放军总医院的检查结果证实林俊德罹患胆管癌晚期,但是他拒绝接受手术。病情突然恶化的林俊德被送入重症监护室。醒来后,得悉生命留给自己的时间只能以日来计数后,他坚决要求搬出无法工作的重症监护室,转回普通病房。
转回普通病房的林俊德出现完全肠梗阻,肚子充满胀气和腹水,心率每分钟达130次。医生建议做肠梗阻手术,林俊德再一次拒绝了。感到坐在病床上无法工作的林俊德,要求把办公桌搬进病房。
林俊德已极度虚弱,胀气和腹水使膈肌上抬,导致呼吸困难,林俊德先后9次向家人和医护人员提出要下床工作。病危的林俊德,在众人的搀抬下,向数步之外的办公桌,2小时后,已近昏迷的林俊德被抬回了病床。最终,林俊德离开人世。
㈣ 有哪些科学家为科学献身,他的事迹呢
1、邓稼先
对中国核科学事业做出了伟大贡献,被称为“两弹元勋”。为了我国研究原子弹,在一次实验失败的时候,冒着被辐射的危险,只做了简单的防护措施,然后亲自抱起原子弹的部分碎片,使得我们得到了宝贵的数据。
但是一个星期后,他的身体就出现了多种癌细胞,最后很快失去了宝贵的生命。
㈤ 奉献的人物事迹有哪些
奉献的人物事迹:
1、詹天佑为国不计名与利:近代科学先驱、着名工程师詹天佑,在国内一无资本、二无技术、三无人才的艰难局面面前,满怀爱国热情,受命修建京张铁路。他以忘我的吃苦精神,走遍了北京至张家口之间的山山岭岭,只用了500万元、4年时间就修成了外国人计划需资900万元、需时7年才能修完的京张铁路。
前来参观的外国专家无不震惊和赞叹。当时,美国有所大学为表彰詹天佑的成就,决定授予他工科博士学位,并请他参加仪式。可是,詹天佑正担负着另一条铁路的设计任务,因而毅然谢绝了邀请。他这种为国家不为个人功名的精神,赢得了国内外的称赞。
㈥ 为科学献身的科学家有哪些
为科学献身的科学家有:
居里夫人
路易斯·斯洛汀
托马斯.米基利
布鲁诺
博格丹诺夫
伊丽莎白·福列希曼·阿夏姆
薛定谔
帕里·托马斯
汉弗莱·戴维
李林塔尔
居里 皮埃尔
让·弗朗索瓦·德罗齐耶
卡尔·威尔海姆·舍勒
李四光
㈦ 有哪些科学家,为了科学事业奉献了自己的一生
科学家为科学事业奉献自己的一生,这个好像是科学家本来的,但是不是所有的科学家都做得到,这一点爱因斯坦真的说是为科学事业风险,医生他虽然也有自己的家庭,但是他的一生之中都是处在科学的研究里面,虽然他的后半生研究的那个大统一场理论好像没有什么特别大的质的突破。
当然还有很多其他的伟大的物理学家,因为这些物理学家存在,才有了现在的物理学课本,才有了人们所熟知的物理学,有了人们现代科学的发展物理学是科学,但是科学发展到一定程度是可以转化为科技的,这个就对人们的现实生产生活造成很大的影响吧,比如说原子弹核电站这些如果没有爱因斯坦的相应理论的话,都不会出现。
㈧ 为科学事业而贡献生命的科学家有哪些要牺牲的
为了科学事业呕心沥血的科学大家们为了科学研究牺牲了个人的休息时间,牺牲了与家人团聚的时间,牺牲了为父母尽孝的时间,牺牲了陪伴妻子,孩子成长生活的时间,牺牲了国外舒适的生活环境,优厚的物质待遇,等等。科学大家们牺牲的不仅仅是自己更多的是朋友,亲人。舍小家为国家,令人敬佩。
(1)居里夫人
先后获得诺贝尔物理奖和化学奖的居里夫人,是一位法国籍波兰科学家。她研究放射性现象,发现了一系列新元素,包括镭和钋。几十年来,居里夫人由于长期从事放射性物质的研究工作,加上恶劣的实验环境和对身体保护的不够严格,时常受到放射性元素的侵袭,使她的血液渐渐受到了破坏,患上白血病。她还患有肺病、眼病、胆病、肾病,甚至患过神经错乱症。在居里夫人看来,科学研究要比她本身的健康更重要。她曾为了能参加世界物理学大会,请求医生延期施行肾脏手术;她曾带病回国参加镭研究所的开幕典礼。她曾忍受着眼睛失明的恐惧,顽强地进行科学研究。直到她生命的最后一息,由于恶性贫血、高烧不退,躺在床上的时候,仍然要求她的女儿向她报告实验室里的工作情况,替她校对她写的《放射性》着作。居里夫人1934年7月4日不治而亡,她把她的一生完全献给了她所挚爱的科学事业。
(2)路易斯·斯洛汀
路易斯·斯洛汀出生于加拿大的斯洛汀,是加拿大的物理家和化学家。1936年,他获得物理化学博士学位后,作为一个研究助理参加了一个研究项目的工作,主要帮助设计一个回旋加速器。1942年,他应邀参加了美国的曼哈顿计划(研制世界上第一颗核弹)。1946年5月21日,在试验中,他不小心将一块半球状的铍掉落到另外一块之上,并迅速引发了临界反应(球体的核心是钚)。与他处于同一间实验室的科学家们目睹了空气电离所发出的“蓝色光辉”并感到一阵“热浪”袭来。斯洛汀迅速地做出了反应,然后冲出了实验室。他急忙住进医院,但无济于事,他还是在9天之后死去。在意外发生的那一刻,斯洛汀所遭受的辐射相当于距原子弹爆炸中心4800英尺处的辐射量。在这次意外之后,洛斯阿拉莫斯实验室马上停止了所有的手动装配工作。
(3)托马斯.米基利
托马斯.米基利是一位美国化学家,发明了加铅汽油和氯氟烃。虽然在世时也得到了很多赞誉,但真正使米基利成名的是由于他的发明他被称为“地球历史上对大气影响最大的个体生物”以及“历史上杀戮最多的个体”。他后来染上了脊髓灰质炎和铅中毒瘫痪在床。为此,他发明了一套绳索滑轮系统以便于起床。后来在他55岁的时候,被滑轮绳索缠住,窒息而死。他的滑轮发明和含铅汽油都促成了他的死亡,称得上自己“玩”死的典型。
(4)博格丹诺夫
博格丹诺夫是俄国医师、哲学家、经济学家、科幻小说作家,同时也是一位革命家。在1904年—1906年,他出版了三册的哲学论文:经验批评主义。在1909年 ,他出版了一本尖刻的评书,题为唯物主义和经验批评主义。从1913年到1922年 ,他沉浸在一个漫长的哲学论文的写作中——组织形态学,包括世界组织科学预期的许多基本理念、系统的分析、控制论的探讨。在1918年,波丹诺夫成为莫斯科大学的经济学教授,担任新建立的社会主义社会科学院的主任。在1924年,他开始进行输血法的试验,很可能是为了寻求保持年轻的方法,他在自己身上做了11次输血试验,声称他已经减缓了秃顶的速度并且视力也有了明显提高。很不幸的是,在当时,输血法还是一项相当年轻的科学,博格丹诺夫在输血的时候也并没有测试血液的质量或者献血者的健康状况。在1928年,博格丹诺夫接受了被疟原虫和结核杆菌感染的血液,因此不久之后便死去。
(5)伊丽莎白·福列希曼·阿夏姆
伊丽莎白·福列希曼·阿夏姆在母亲死后不久,便嫁给了医生伍尔夫。伍尔夫对威廉·伦琴的新发现X光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的妻子伊丽莎白对X光也很感兴趣。伊丽莎白辞掉了她的图书管理员的工作后开始从事电子科学的研究。她买来了一台X光机,放置在她丈夫的办公室里——这也是旧金山的第一台X光机。伊丽莎白花费了大量的时间操作X光机。她不但没有采取任何保护措施,甚至有时候直接把X光对准自己。不幸的是她并没有意识到长期暴露在X光下的后果。1905年,伊丽莎白死于严重的癌症,癌细胞已经扩展到了全身。
(6)帕里·托马斯
帕里·托马斯是一个威尔士赛车手和工程师,他一直梦想着打破马尔柯姆·坎贝尔创下的速度纪录,于是他开始尝试造一部汽车来实现自己的梦想。最终汽车造了出来,他给汽车取名芭布斯,这辆汽车托马斯做了很多改进,他将连接轮子和发动机的链子露在汽车的外面。1926年4月27日,帕里·托马斯打破了马尔柯姆·坎贝尔创下的速度纪录,在第二天他又把速度提高到了每小时170千米。这个纪录到第二年又被马尔柯姆·坎贝尔打破。帕里·托马斯在重新夺回纪录时车链突然断开,其中一部分击中了他自己,致使他当场死亡。
(7) 汉弗莱·戴维
汉弗莱·戴维是美国化学家,1778年12月17日出生在美国一个贫穷的家庭里。他的父亲早逝,母亲靠父亲生前的一个小小的农庄,无法养活5个孩子,于是卖掉农庄,全家搬到彭赞斯,在母亲的养父汤金的帮助下生活。汉弗莱·戴维一生在化学上最大的贡献就是开辟了用电解法制取金属元素的新途径:也就是用伏打电池来研究电的化学效应,电解了以前不能分解的苛性碱,制得了钾和钠,后来又制得了钡、镁、钙、锶等碱土金属。之后他用强还原性的钾制取了硼;对气体,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发现了有麻醉性、刺激性的“笑气”氧化亚氮,这种物质对科学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他用实验证明了氯是一种化学元素,提出酸中不可缺少的元素是氢,而不是氧,修正了拉瓦锡的“酸里必须含氧”的观点,他发明了煤矿安全灯,造福于矿下工作者。当他深入化学领域时,他有一个习惯,吸入各种气体。这个坏习惯,直接导致他发现麻醉性能的一氧化二氮。但不幸的是,这相同的习惯,导致他几乎自杀在许多场合,这期间一个三氯化氮爆炸使他永久损坏了眼睛。频繁中毒最终留给他一个无效的20年生命。 (8)李林塔尔
李林塔尔为德国工程师和滑翔飞行家,世界航空先驱者之一。他最早设计和制造出实用的滑翔机,人称“滑翔机之父”。很多国家的报纸和杂志都刊登过李林塔尔的滑翔照片,他使人类长期以来发明一种飞翔工具的梦想成真。但探索总是要付出代价的,1896年4月9日,李林塔尔操纵他的滑翔机时遇一股强劲的风,滑翔机失速栽向地面,滑翔机摔毁了,李林塔尔也受了致命的重伤——脊椎断裂,第二天死亡。在弥留之际,他对弟弟古斯塔夫说:“总是要有人牺牲的。”
(9)卡尔·威尔海姆·舍勒
卡尔·威尔海姆·舍勒是瑞典着名化学家,氧气的发现人之一,同时对氯化氢、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二氧化氮等多种气体都有深入的研究。例如:氧(虽然约瑟夫·普莱斯利在他之前发表了这一发现)、钼、钨、锰和氯。他也发现了一种与巴氏消毒法很相似的消毒方法。舍勒1775年当选为瑞典科学院成员,他的工作给人类带来巨大的利益,他一生尽瘁于化学事业,他认为化学“这种尊贵的学问,乃是奋斗的目标”。舍勒有一个奇怪的习惯,他会亲自“品尝”一下他所发现的化学元素。令人庆幸的是他没有死于氰化氢中毒。可他不会总有这么好的运气:从他死亡的症状来看,他似乎死于汞中毒。舍勒逝世后,瑞典人们十分怀念他,在他150和200周年诞辰时,人们给他举行了隆重的纪念会,这种会议也成了化学家们进行学术交流的场所。舍勒的遗作,大部分都整理出版了。在科平城和斯得哥尔摩都为他建立了纪念塑像,他的墓地前立有一块朴素的方形墓碑,碑上的浮雕是一位健美男子,高擎着一把燃烧的火炬。 (10)让·弗朗索瓦·德罗齐耶
让·弗朗索瓦·德罗齐耶是法国的物理和化学老师。1781年12月11日,他在巴黎的马莱季开设了一家博物馆。1783年,他目睹了世界上一次热气球飞行,这次经历使他燃起了飞行的热望。1783年9月19日,他曾用羊、鸡和鸭子做过飞行试验。在试验成功之后让·弗朗索瓦进行了他第一次载人热气球飞行,他乘热气球飞到了海拔3000英尺的高空中。让·弗朗索瓦没有停滞不前,而是计划了一次穿越英吉利海峡的飞行,但不幸的是,这成为了他最后的一次飞行。当热气球上升到海拔1500米的高空时,气球开始漏气并快速坠落,最终导致了让·弗朗索瓦的死亡。在他死后的第八天,他的未婚妻也死了,很可能是自杀。
㈨ 为科学献身的科学家有哪些
1、居里夫人
因为对放射性元素的研究,居里夫人还曾经两次荣获诺贝尔奖,不过最终本人却因为长期接触放射性物质,而患病去世,包括一直到今天为止,居里夫人生前留下来的笔记本上,还携带着大量的放射性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