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婚后事业 > 洋务事业包括哪些方面

洋务事业包括哪些方面

发布时间:2022-09-25 18:59:13

‘壹’ 洋务运动的内容有哪些

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有如下几点:
第一、创办近代军事工业,洋务运动前期(19世纪60、70年代)以“自强”为旗号,采用西方先进技术,创办近代军事工业,在介绍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和福州船政局时,要明确它们各自具有“开端”、“最大的近代军事工业”和“当时远东第一大造船厂” 的特点。近代军事工业的产生,不但搬来了西方的枪炮、轮船、弹丸,而且使外国机器制器之器(机器)也由此运入中国,中国社会因之出现了若干大规模机器生产的场所。这一类企业,经费由政府调拨,生产不计成本,内无利润积累,外无市场联系,缺乏发展的动力。它采用封建衙门式的管理,因此,其生产不是价值规律制约下的商品生产。从生产关系来说,它是历史上官办封建工业的继续。同时,技术上受外国资本主义国家的制约。

第二、创办民用工业。洋务派在后期(l9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打出“求富”旗号,兴办民用工业。这些企业的建立,一方面是为了适应各军工企业燃料、材料的需要,一方面是为了获取利润,即“求富”。同时,洋务派举办军用工业以来,屡患经费不足,连年内外战争,又闹得民穷财尽。他们也意识到“求强”没有经济实力是不行的。当时外商在华企业的高额利润和买办的暴富,又给他们以很大刺激,“分洋商之利”也是举办民用企业的动机。此外,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也为其提供了一定的社会条件。因此,他们在“求强” 的同时,着手兴办以“求富” 为目的的民用工业。这些企业涉及采矿、冶炼、纺织等工矿业和航运等交通运输业。其中,李鸿章在上海开办的轮船招商局是中国第一家轮船公司,是洋务派兴办的第一个民用工业。轮船招商局长期使用官款,发展迅速,所获利润大都落入李鸿章私囊。民间有“宰相合肥天下瘦” 的说法。

第三、筹划海防。1874年日本出兵侵略台湾,清朝朝野上下基本一致地认识到建立海军的必要性和迫切性。19世纪70年代中期起,中国开始正规筹建海军的活动。到80年代中期,近代海军初步建成,它包括北洋、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其中规模最大的是北洋海军。洋务派筹建海军的目的和作用,与他们创办军事工业一样,具有两重性,一方面担负着维护清王朝封建统治秩序,镇压国内一切反抗势力的使命,另一方面又负有抵抗外侮的责任。

第四、创办新式学堂,中国旧时代的教育场所主要是私塾和书院。直到洋务运动兴起以前,在中国还没有近代新式学校出现。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洋务派为适应中外交涉和开展洋务运动的需要,开始创办新式学堂。1862年成立的京师同文馆是洋务派创办的第一所新式学堂。它以培养外语翻译和外交人才为宗旨。此后,洋务派在各地相继开办了一些科技学堂和军事学堂。这些近代学堂的出现,是文化教育领域中前所未有的事物,它们培养了一批翻译、军事和科技人才,在沟通近代中西文化交流和学习西方近代科技方面,打开了窗口。

为了培养人才,洋务派还有计划地向西方国家派遣留学生。这些留学生不但学到了外国语言文字和近代自然科学、军事技术以及某些社会科学知识,而且得以了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情况。他们中的不少人,在以后的政治、军事、外交和经济文化活动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如严复、詹天佑等。

‘贰’ 洋务运动包括哪些内容

内容:
一,以“自强”为名,兴办军事工业并围绕军事工业开办其他企业,建立新式武器装备的陆海军,是其主要内容。
二,在“求富”的口号下,从70年代起采取官办、官督商办和官商合办等方式,开办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天津电报局、唐山胥各庄铁路、上海机器织布局、兰州织呢局等民用企业。与此同时,洋务派还开始筹划海防,在1884年初步建立起南洋、北洋和福建海军。在洋务派控制了海军衙门以后,又进一步扩建北洋舰队,修建旅顺船坞和威海卫军港。

‘叁’ 洋务派兴办的洋务事业有哪几个方面

洋务派兴办的洋务事业主要集中在工业和教育两方面。

工业方面在洋务派初期主要兴办军用工业,比如江南制造总局、安庆内军械所、福州船政局等一系列军工实业,后期又兴办了一些民用实业。

教育方面主要创办了京师同文馆以及一系列的近代化小学和中学。

(3)洋务事业包括哪些方面扩展阅读

洋务运动是近代史中一段十分复杂的历史。这个时期,中国社会已经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新与旧、侵略与反侵略、斗争与投降、失败与胜利、前进与倒退,都交织在一起。这是一个社会发展上的过渡时期,在经济上,它诞生了资本主义因素,诞生了资产阶级和发展了无产阶级。

在政治上,它准备了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演出维新的新剧;在思想上,它冲破了封建思想体系的牢笼,提出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洋务思想。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史向前发展的量变阶段。

1840年的鸦片战争,震撼了中华帝国,列强的坚船利炮、冲开了清政府闭关自守的大门,中国面临着数千年来从未有过的强大敌人的挑战,沉睡的中国里, 有少数知识分子开始觉醒,在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和思想文化的共识下聚集起来,不同出身、不同地位的人物,形成了一股强大的政治势力——洋务派。

他们从事研究了解西方情势,并提出模仿西法“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呼声。英法联军,更激起朝野若干士大夫的觉醒,开始具体的推动“师夷长技”以雪耻图强大规模 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兴办近代化军事工业,他们在中央以奕欣、桂良、文祥等为代表,在地方有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等大吏,引发了一场长达三十年的洋务运动。

这次运动对中国政治、思想、军事、外交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肆’ 洋务派举办的洋务事业主要有哪些方面

洋务派兴办的洋务事业主要集中在工业和教育两方面。

洋务运动并没有使中国富裕强大起来。更重要的是,洋务派培养的一批近代人才,学习了西方先进的资产阶级思想,而且把这些思想进一步在中国传播,这不仅冲击了传统的封建思想,而且为以后中国资产阶级的活动,如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在光绪帝朝组织进行的维新变法,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奠定了思想基础,而中国的资产阶级最后是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因此可以说,洋务派培养的这批人才实际是清王朝的掘墓者。

(4)洋务事业包括哪些方面扩展阅读:

在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洋务运动也随之破产。洋务运动发生在中国近代社会新旧交替的特殊历史阶段中,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洋务派的主观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而不是把中国引向资本主义。它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但在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化企业。洋务运动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伍’ 洋务派兴办的洋务事业主要有

洋务派兴办的洋务事业主要集中在工业和教育两方面。工业方面在洋务派初期主要兴办军用工业,比如江南制造总局、安庆内军械所、福州船政局等一系列军工实业,后期又兴办了一些民用实业。教育方面主要创办了京师同文馆以及一系列的近代化小学和中学。

洋务运动兴办的洋务事业具体有哪些

1、兴办近代企业

洋务派首先兴办的是军用工业,后来在创办军事工业中遇到资金奇缺,原料和燃料供应不足,以及交通运输落后等困难,需要加以解决,因此兴办了一些民用企业。

2、建立新式海陆军

建成福建水师、广东水师、南洋水师和北洋水师。其中北洋水师是清政府的海军主力,这支舰队一直归李鸿章管辖。

19世纪60年代,京师和天津、上海、广州、福州等地的军队纷纷改用洋枪、洋炮,聘用外国教练。李鸿章的淮军、左宗棠的湘军也是用洋枪装备的军队。

3、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

兴办近代工业、训练新军,需要懂得西方先进技术的专业人才。为此,洋务派创办了新式学堂。主要有三种,一为翻译学堂,如京师同文馆,主要培养翻译人才;一为工艺学堂,培养电报、铁路、矿务、西医等专门人才;一为军事学堂,如船政学堂等,培养新式海军人才。

在创办新式学堂的同时,还先后派遣赴美幼童及官费赴欧留学生200多人。

洋务派兴办洋务事业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洋务派兴办洋务事业的指导思想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洋务运动的最根本的指导思想是“自强”、“求富”。其分类思想就是“师夷制夷”、“中体西用”八个字。前四个字“师夷制夷”表明洋务运动与外国资本主义侵略者的关系,即学习西方的长技用以抵制西方的侵略。后四个字“ 中体西用” ,表明洋务运动与本国封建主义传统文化的关系,表明中学与西学各自在洋务运动中的地位,即以中学为主体,西学为辅用。“师夷制夷”、“ 中体西用”,也是洋务运动中洋务派处理中西民族国家关系及中西文化交流的基本原则。

‘陆’ 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有哪三方面,每个方面各举两个例子

在洋务运动初期,洋务派以“自强”为口号,通过引进大机器生产技术,在各省成立了新的军事工业,以加强军事力量。如安庆内军械所(安徽安庆,曾国藩)、天津机器制造局(天津,崇厚)、江南制造总局(上海,李鸿章)、汉阳兵工厂(湖北汉阳,张之洞)、金陵机器制造局(南京,李鸿章)、福州船政局(福州,左宗棠、沈葆桢)和西安机器局(西安,左宗棠)等。但由于生产管理方式是官僚主义旧式管理,加上产品仅供政府使用,不计成本,使得这些军事工业的产品大多没有利润,因而很少有再继续投资扩大生产的。

由于前期的军事工业耗费了大量银饷却没有明显成效,并且军事工业所需的原料也出现短缺,洋务派决定以“求富”为口号,再发展一批民用工业以筹集资金,这批民用工业的产品很多是以市场为导向,具有近代资本主义工业的特点。这些民用工业的产品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资本主义国家的商品输出。

洋务派在全国修建了30余所近代新式学校,用来培养科学、军事、翻译人才,包括着名的在1862年建立于北京的翻译机构同文馆,还有培养翻译人才的广方言馆等。清朝在1872年至1875年间每年向美国派遣30名幼童留学,他们大多成为日后中国的重要人物。其中着名的如民国内阁总理唐绍仪与铁路专家詹天佑。担任副监督的容闳负责选召近代第一批中国留学生。

洋务派在1879年于天津和大沽之间铺设中国第一条电报线路。其后于1881年开设电报总局,并铺设由上海至天津的电报线路。1874年,钦差大臣沈葆桢在率兵奔赴台湾参战时感到修建现代通讯事业的急迫性,但奏报被守旧官僚否决。1874年,李鸿章在天津至大沽间修建电线,效果良好。1880年,他便提议修建天津至上海的陆路电线,经费由北洋军饷垫付,并按照轮船招商局的体制招股集资。同年修建电报总局与电报学堂。委派盛宣怀为总办,郑观应与谢家福为会办。1881年,该线建成。

‘柒’ 简述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与洋务派的洋务事业。

洋务运动的最根本的指导思想是自强、求富。其分类思想就是师夷制夷、中体西用。

师夷制夷表明洋务运动与外国资本主义侵略者的关系,即学习西方的长技用以抵制西方的侵略。

中体西用表明洋务运动与本国封建主义传统文化的关系,表明中学与西学各自在洋务运动中的地位,即以中学为主体,西学为辅用。

洋务事业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新式企业

1861年,曾国藩在安徽怀宁建立了安庆内军械所。

1865年,李鸿章在上海建立了江南制造总局。1872年在上海建立了轮船招商局。1876年在河北滦县建立了开平矿务局。1878年在上海建立了机器织布局。1880年在天津建立了电报总局。

1866年,左宗棠在福州建立了福州船政局。1878-1880年在兰州建立了兰州织呢局。

1890年,张之洞在武汉建立了汉阳铁厂。1892年在武汉建立了湖北织布官局。

2、开创报刊

19世纪70年代到甲午中日战争前,国人自办了约20种近代报刊。除福州、厦门各地外,其余主要在上海、香港、广州和汉口。

洋务运动时期主要报刊有《申报》和《万国公报》,两者均为该时期创刊。其他报纸有:1873年4月创刊的《西国近事汇编》、王韬主持的《循环日报》等。

3、新式学堂

1862年,恭亲王爱新觉罗·奕欣和文祥首次创办京师同文馆,开创了中国近代化教育的篇章。

4、选派留学生

洋务时期的留学教育较有影响的主要有两次:幼童留美和福建船政学堂学生留欧,即1872-1875年清政府向美国派遣了四期共120名幼童赴美留学;1877-1897年先后派出四批福建船政学堂的学生赴欧留学。

5、翻译书籍

京师同文馆、上海广方言馆以及江南制造局的译书馆,是当时翻译西方的中心。译书经历了由单纯的西方科技着作和书籍,向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等着作并重,甚至后者略占上风的过程。

6、架设电报

电报主要是为了商业经济发展上的需要。另外,在西北、东北、西南以及朝鲜所设约占总量 30%的官线,也同商局电线一样,在军事和经济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7、修建铁路

光绪七年(1881年)建成从唐山到胥各庄全长22里,用于捡煤的铁路,但不许用火车头,而用驴子和马拖着车厢在铁路上走。

(7)洋务事业包括哪些方面扩展阅读

洋务运动的历史影响

1、对近代军事的影响

清军队战斗力有所提高,对外国的侵略势力有一定的抵抗力,延缓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进程。洋务运动的军事自强,使中国军队以近代新式武器装备投入反对日本侵略的甲午战争。开始了中国军队的近代化进程。

2、对近代经济的影响

在洋务派的倡导下,许多达官显贵以兴办洋务为荣,深深的动摇了从商鞅变法开始的,中国几千年文明中“重农轻商”的概念,促使中国近代经济、资本主义的发展,使资本主义经济成分在社会经济中明显增长,对中国近代企业、民族资本主义的诞生、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3、对近代政治的影响

洋务运动的创办者自身的封建性和腐朽性导致了洋务运动的失败,而洋务运动的失败使中国近代化过程中其他的有志之士看到了洋务运动的缺陷,刺激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4、对近代文化的影响

洋务运动打破了古老的科举制度,培养了一批不同于传统的近代科技知识分子,一定程度上打通了社会文化风气,为后面科举制的废除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为洋务事业培养了一大批具有西学知识的新式人才,一方面也对中国的教育近代化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为中国社会迈向近代化准备了最初始的文化条件。

‘捌’ 洋务派举办的洋务事业可归纳哪三个方面

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洋务派举办的洋务事业归纳起来有三方面:

1、兴办近代企业

兴办军用工业以自强,兴办民用企业以求福。(江南制造总局是国内最大兵工厂)

2、建立新式海陆军

有福建、广东、南洋、北洋水师。李鸿章管辖的北洋军师是海军主力。

3、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

新式学堂主要有三种:翻译学堂、工艺学堂、军事学堂。

(8)洋务事业包括哪些方面扩展阅读:

背景:19世纪60年代,为了挽救清政府的统治危机,封建统治阶级中的部分成员如奕、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主张引进、仿造西方的武器装备和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创设近代企业,兴办洋务。这些官员被称为“洋务派”。

洋务派提出“自强”“求富”的主张,通过所掌握的国家权力集中力量优先发展军事工业,同时也试图“稍分洋商之利”。

发展若干民用企业,在客观上对中国的早期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起了某些促进作用。但是,洋务派兴办洋务新政,主要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并不是要使中国朝着独立的资本主义方向发展。

阅读全文

与洋务事业包括哪些方面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庆余年有什么美女 浏览:809
万科美女在哪里 浏览:250
房产视频为什么要挂幸福里app 浏览:670
二十四节气写了哪些故事 浏览:785
美女写字时头发怎么画 浏览:890
吉大数量经济招多少 浏览:66
交警大队的事业编是什么编制 浏览:582
塔罗看事业用什么牌阵 浏览:411
旅行经济能带动什么 浏览:894
国内哪个省盛产美女 浏览:720
男女对现在婚姻怎么看 浏览:409
企鹅婚姻制度是什么样的 浏览:575
天蝎女跟着哪个星座男会幸福 浏览:106
鼠和牛爱情怎么样 浏览:454
婚姻夹杂背叛怎么挽留 浏览:474
惠州教育局事业编制考什么 浏览:828
爱国爱家有关故事有哪些 浏览:689
女生说我爱情不靠谱怎么回答 浏览:567
无证婚姻起诉状怎么写 浏览:142
车管所事业编是什么岗位 浏览: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