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我国近几年来在教育事业上有什么成就
一、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十一五”规划目标基本全面实现
(一)义务教育普及与巩固水平保持高位,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实现
2005年以来,义务教育普及与巩固水平保持高位,全国小学净入学率一直保持在99%以上,超过了发达国家96%的平均水平。 2010年,全国初中毛入学率达到100.1%,初中三年巩固率达到94%,分别比2005年提高5.1个百分点和1.02个百分点,教育事业“十一五” 规划提出的义务教育普及与巩固目标基本实现。
“十一五”期间,党中央、国务院着力建设和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2006年起全面免除西部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2008年秋季,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全部免除,这标志着我国免费九年义务教育已全面实现。
(二)学前教育普及取得突破性进展,规划目标如期实现
2010年,我国学前教育规模达到2976.7万人,比2005年增加797.6万人,增长36.6%;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56.6%,比2005年大幅提高了15.2个百分点,“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55%以上”的“十一五”规划目标如期实现。
(三)高中阶段教育规模不断发展,体系结构趋于合理
2010年,我国高中阶段教育在校生规模为4670万人,比2005年增加639.6万人,增长15.9%;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82.5%,比2005年提高29.8个百分点。中等职业教育招生868.1万人,占高中阶段教育招生总数的51.9%,比2005年提高8.2个百分点。教育事业“十一五”规划提出的“高中阶段教育普及程度明显提高,在校生规模达到4510万人,毛入学率达到80%左右,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规模基本相当”的目标已全面实现。
(四)高等教育规模突破3000万人,普及水平有较大幅度提高
2010年,各种形式的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达到3105万人,比2005年增加805万人,增长35%,超出规划目标105万人。其中,普通本专科在校生规模为2232万人,比2005年增长42.9%;研究生在学人数为154万人,同比增长56.9%;成人本专科在校生为536万人,同比增长22.9%。2010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26.5%,比2005年提高5.5个百分点,比规划目标高出1.5个百分点。从2007年起,教育部、财政部联合启动“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着力推进高等教育内涵发展。
(五)成人教育与培训蓬勃发展,终身学习蔚然成风
2010年,高等教育培训注册学生263.7万人次,比2005年增加108.7万人次,增长70.2%;中等教育培训注册学生 5291.9万人次,比2005年增加8.1万人次,增长0.2%。2010年,全国资格证书培训注册学生493.6万人次,比2005年增加44.5万人次;全国岗位证书培训注册学生561.4万人次,比2005年增加45.0万人次。中、高等教育培训的发展为终身教育提供了更广泛的渠道,对促进人的终身学习、全面建设学习型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六)办学体制改革逐步深化,非义务教育阶段的民办教育快速发展
“十一五”期间,我国民办教育健康有序发展,为满足全社会多样化教育需求发挥了积极作用。2010年,全国各级各类民办学校超过 11.8万所(不含教育机构),比2005年增加近4.2万所;各级各类民办教育在校生为3393万人,比2005年增长67.6%。非义务教育阶段民办教育规模快速增长,占同级教育比例继续提高。
2010年,全国民办高校总数达到676所(含独立学院323所),民办普通本专科在校生466.5万人,是2005年的2.2倍,占全国普通本专科在校生总数的20.9%,比2005年提高了8.6个百分点。
2010年,我国高中阶段教育民办学校为5622所,民办高中阶段教育在校生达到537.1万人,比2005年增加156.1万人,占全国高中阶段[1]在校生的12.7%,比2005年提高2.5个百分点。
2010年,全国有民办幼儿园10.2万所,民办学前教育在园(班)幼儿为1399.5万人,比2005年增加731.4万人,增长1.1倍,占在园(班)幼儿总数的47.0%,比2005年提高16.3个百分点。
二、教育投入力度加大,基础能力建设不断加强
(一)教育经费投入力度不断加大,保障水平逐步提高
1.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力度不断增强
2009年,全国教育经费总投入16502.7亿元,比2005年几近翻番。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达12231.1亿元,比2005年增长了1.4倍;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达3.59%,同比提高0.80个百分点。
2.各级教育投入水平不断提升,为教育事业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2009年,全国普通小学、普通初中、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普通高校生均预算内事业费分别为3358元、4332元、3758元、4263元、8542元,分别是2005年的2.5倍、2.9倍、1.9倍、1.9倍和1.6倍。
3.教育经费投入结构不断优化,义务教育全面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
“十一五”期间,我国义务教育被全面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义务教育预算内拨款2009年达6357.6亿元,比2005年增长了151.4%,占义务教育经费总投入的87.7%,同比提高了16.6个百分点。
4.关注弱势群体,帮困助学体系不断完善
“十一五”期间,各级教育帮困助学体系不断完善,以国家奖学金、助学金制度和以风险补偿金为核心的高等教育国家助学贷款新机制已经形成,每年300多亿元的资助资金覆盖全国2000多所高校的500万名大学生。
从2009年秋季学期起,对中等职业学校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涉农专业学生免除学费。2010年秋季学期起,免学费政策扩大到城市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从2010年秋季学期起,中央和地方财政共同安排资金设立普通高中国家助学金,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二)教师队伍层次结构不断优化,为促进教育内涵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1.基础教育教师学历基本达到国家法定标准
“十一五”期间,小学、初中教师学历合格率一直保在98%以上,基本达到《教师法》规定的最低标准。2010年,全国普通高中专任教师中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教师达94.8%,基本达到《教师法》规定的标准。
2.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比例实现较快增长
2010年,地方高职高专院校双师型教师占专任教师比例达33.3%,比2005年提高了12.2个百分点。全国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比例为21.4%,比2005年提高9个百分点。
3.普通高校专任教师的学历层次不断提高
2010年,普通高校研究生学位教师比例为57.1%,比2005年提高16.8个百分点;其中,普通本科院校为67.8%,同比提高20.5个百分点;高职高专院校为32.3%,同比提高15.3个百分点,均大大超过《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试行)》合格标准。
4.高层次人才建设取得新进展
“十一五”期间,高校新增中国科学院院士36人、中国工程院院士33人,分别占增选数的56.25%和40.74%。
2010年,全国高校有中科院院士310人、工程院院士278人,分别占全国总数的43.72%和37.02%;高校有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首席专家357人,占全国总数的67%。
截至2010年,面向海内外遴选支持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讲座教授1804人,培育支持高水平创新团队391个,培养支持5643名新世纪优秀人才;培养了十余万名青年骨干教师。
(三)教育信息化建设成效显着,带动了教育现代化发展
“十一五”期间,教育信息化得到了快速发展,初步建成了国家基础教育资源库、高等优质教育课程资源库和国家职业教育资源库;建成了世界最大规模的纯IPv6互联网(中国下一代互联网示范工程CNGI-CERNET2主干网);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与中国教育卫星宽带传输网(CEBSat)运行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
中央和地方政府通过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初步构建了一个惠及1亿多农村中小学生的远程教育网络,着力缩小东西部之间、城乡之间的教育数字鸿沟。
各级各类学校现代教育装备水平明显提高。2010年,77%的高中、46%初中均已建网,普通高校每4.6名、中等职业学校每7.6名、普通高中每9名、普通初中每16名、普通小学每24名学生就拥有1台教学用计算机。
三、人才培养和科研成绩突出,人力资源水平明显提高
(一)培养了大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
“十一五”期间,高校和中等职业学校为社会累计输送了5486万名毕业生,极大地改变了劳动者队伍的素质结构。其中研究生累计毕业 166.7万人,年均增长15.1%;普通本专科累计毕业2443.7万人,年均增长13.4%;中等职业教育累计毕业生2875.6万人,年均增长 9.5%。
(二)国民受教育程度大幅度提升
2009年,我国具有高等教育文化程度人数达到9830万人,位居世界第二;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9.5年,其中受过高等教育的比例为9.9%;新增劳动力人均受教育年限超过12.4年,高出世界平均水平,相当于高中三年级以上水平。
(三)高等学校科技创新和社会服务能力不断增强
1.加强高校创新基地平台的建设与管理
目前依托高校建立的国家重点实验室有137个,占总数的62%;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共583个;依托高校建立的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有102个,占总数的30.5%;依托高校建立的国家工程实验室共有27个,占总数的29.7%。
2.强化竞争前培育,加强高水平海外合作
“十一五”期间我部共资助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和重大项目1877项,投入经费超过2亿元。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资助课题数由6000多项增加到11011项。2006年-2008年期间分批共设立了126个创新引智基地,17个培育基地,累计投入经费11.8亿元。
3.高校科技竞争力稳步增强,取得一批标志性创新成果
“十一五”期间,高校承担了30%左右的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06-2010年,高校作为第一承担单位承担973计划项目232 项,占总数的56.7%;承担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118项,占总数的49.4%;承担863计划课题4376项,经费75亿,占总数的30%;承担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1055项,经费46亿元,占总数的20%;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40523项,占总数的81.05%,重点项目1272项,占总数的66.88%。
“十一五”期间,全国高校累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102项,技术发明奖151项,科技进步奖711项。2010年的国家三大奖项中,高校获奖比例均超70%。高校授权专利数累计达115489件,年均增长40.1%。
四、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迈上新台阶
(一)留学生教育事业快速发展
“十一五”期间,我国出国留学和来华留学生人数迅猛增长。2010年度各类出国留学人员总数为28.5万人,比2005年增长140.2%;各类留学回国人员总数为13.5万人,比 2005年增长285.4%。截至2010年底,以留学生身份出国,在外的人员有127.32万人。2010年,来华留学生人数为26.5万人,比 2005年增加12.4万人,其中接受学历教育的外国留学生占40.5%,同比提高了8.7个百分点。
(二)国际合作与交流不断推进,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稳步增加
目前,我国与世界上188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教育合作与交流关系,设立了18个双边教育高层工作磋商机制,构建了若干双边及区域性教育合作与交流平台。签署并尚在执行的教育合作协议达154个,正在实施的政府间教育合作项目共有77项。与36个国家和地区签订了学历学位互认协议。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40多个重要国际组织建立了教育合作与交流关系,开展了大量的项目合作。
中外合作办学与高等学校境外办学稳步发展。目前,国内经审批机关依法批准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共1200多个。截至2010年12月,全国23所高等学校举办境外办学项目达到56个。
(三)汉语国际推广取得新突破,教育对外援助成效显着
截至2010年底,我国已经在96个国家(地区)设立了322所孔子学院和369个孔子课堂;“汉语桥”大学生比赛已举办九届,中学生比赛已举办三届,为弘扬中华语言文化,促进各国人民之间的友谊发挥了巨大作用。
目前,我国建立了10个教育援外基地,在10所高校成立非洲研究中心,实施了“非洲高等教育国别研究工程”并开始选派涉非专业研究生赴非留学深造。
❷ 教育产业项目有哪些
一、职业培训
现在的就业竞争日趋激烈,职业考试也越来越多,除了公务员、教师、银行相关的用人单位、医护人员、工程师、会计师等职业考试外,越来越多的冷门职业考试进入人们的视野,比如中式面点师职业考试、营养配餐员职业考试、心理咨询师职业考试等,待业青年及有再就业需求的人对职业培训的需求空前旺盛。
二、艺术培训
随着人们经济水平的提高,家长对孩子的才艺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家长希望孩子能有艺术方面的表现优势,无论是琴棋书画,还是歌舞。培养孩子对艺术的兴趣,不仅能为未来考学、就业多一种选择,还能增加孩子的精神追求。
三、外语培训
在当今世界交流日益紧密的趋势下,外语培训的需求非常旺盛,全国多数城市出现了幼儿园开设英语和其他外语课程的现象。
家长注重孩子的语言能力培养,很多的家长都愿意让孩子学习外语,学习外语在孩子未来升学、就业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四、运动项目培训
家长越来越注重孩子的全面发展,像击剑、跆拳道之类的体育运动,被越来越多的家长青睐,体育运动对孩子的身体发育、身体素质非常重要,现阶段运动项目的教学与训练需求旺盛。
五、亲子教育乐园
现如今,父母都有着繁忙的工作,对孩子的教育缺失问题急需解决。
亲子教育乐园为父母和孩子提供了欢乐的乐园,有趣的教学课堂,亲子乐园设立了有趣的游戏,人物,手工等等,让父母和孩子共同完成,这样既增加了娱乐,也增进了父母和孩子的感情,给了孩子快乐的时光。
❸ 适合投资的教育项目有哪些
2019-2025比较适合投资的教育项目是学前教育、幼小教育市场。
当前学前教育在一线、二线城市获得充分发展,一线城市平均每个城市拥有50余家早教中心,在北京、上海甚至超过百家,形成了以社区为辐射范围的早期教育服务体系。
儿童教育行业连续3年从几十个行业中脱颖而出,在投资景气度、行业成长力、投资回报率方面排名第一。在市场需求和政策导向的共同作用下,早期教育将继续成为充满潜力的朝阳行业,2017年,我国学前教育的市场规模达到了1964亿元。预计2019年中国学前教育市场规模将突破2100亿元,达到2143亿元左右。
学前教育近年来越来越受到许多家长的重视,且行业的发展将会迎来一轮热潮。一方面,结婚高峰往往伴随生育高峰,两者的时滞期很短,由此也将不断催生与婴幼儿消费相关行业的发展,学前教育将尤为突出。随着目前第二波婴儿潮人口生育高峰的来临,预计未来学前教育的需求将出现明显的上升。
比如作为行业领军多年的品牌,双木桥教育凭借自身优势,成为2019创业投资者看好的加盟项目。总部会帮助加盟商设计招生方案,同时通过自身的渠道以及多年的招生秘籍帮助加盟商从线上线下多维度的招生,实现大规模的生源突破,让招生更简单。
另一方面,中国近三十年来的经济发展带来的成果之一是人民的生活水平的大幅提升与人民的知识水平大幅提高。因而年轻人认为他们的孩子唯有受到良好的教育,才会在将来得到良好的工作机会,才能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家庭才会有较高的威望。
❹ 非刚需产品教育行业创业有哪些项目
0-3岁 早教(感统左右脑、奥尔夫音乐、水育早教、婴儿游泳馆、小儿推拿)
STEM教育(科学实验、乐高编程、机器人)
营地教育(夏冬令营、海外游学、生活探索)
声乐才艺(架子鼓、钢琴、小主持、小主播、小记者、民族器乐、戏剧培训)
少儿体能(篮球、足球、橄榄球、体适能、棒球、高尔夫、马术、游泳、击剑、骑 行)
兴趣特长(美术培训、少儿舞蹈、书法国画、国学礼仪、创意手作、思维教学、绘本阅读、围棋)
6-18岁 少儿英语
中考体能、国外学科
出国留学(高端规划、背景提升、作品集指导)
18-22岁 出国留学(院校申请、语培、高端规划、背景提升、作品集指导)
22-40岁 职业教育(英语类、小语种、企业文化培训、技能类培训、市场营销、IT培训、测试员培训、驾驶员培训、会计师从业资格、教师从业资格、公务员考试培训、建筑师资格证、事业单位招录培训)等。
❺ 教育培训特色项目有哪些
教育培训特色项目有填鸭式教育,学生们都是机械式的学习,大脑的许多能力得不到锻炼,于是大脑就像机器一样生锈了。
中国社会的发展急切需要学生们掌握高效的学习方法,充分发挥大脑的潜能。如果我们能从学习方法的变革开始,改变学习的方式、改变教学的方式,这对于促进教育的发展、对于推动社会的进步,无疑是非常具有冲击力的一股力量。
从这个角度来看,记忆培训事业无疑是有着非常光明的前景的!尤其是在《最强大脑》的广泛影响下,中小学生、大学生、社会各阶层的人士已经越来越多地关注到记忆培训这个领域,并对记忆培训领域有了浓厚的兴趣以及殷切的期盼……在中国,至少有好几亿人,渴望提升自己的记忆力和学习能力。
❻ 教育项目有哪些分类
1、社会文化生活教育:一种笼盖面最广的成人教育。它以满足社会成员个人的教育需求为目的,构造、提供各类非正规的、非学历的教育勾当,是最具本性色彩、最自由的、非功利主义的成人教育。
2、继续教育:指为那些已完成正规的学历教育的人继承提供以更新知识、进步专业程度和职业本领为目的的教育。
3、成人职业教育:它是职业教育体系的一个有机的构成部门。其目的是培养或进步成人就业或从业的本领。成人职业教育分两类:一类是社会性的成人职业教育,二类是企事业内的职业教育。
4、商业培训:该种商业培训机构登记机关是工商局,在设置课题和订立价格等方面比以上两种形式简单,既不可提供教育部门相关的学历教育也不能提供劳动部门上岗认证教育培训。
5、课外辅导:课外辅导是以中小学文化课辅导为主的培训。
6、儿童早期教育。主要面向0-6岁儿童。
❼ 什么是教育事业单位,主要有哪些类别
教育事业单位,是指从事各类高等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特殊教育及其他教育的组织机构。其主要特征是:
(一)以为国家培养合格的劳动者和专门人才为宗旨,承担相关教学科研任务;
(二)具备同其所担负教育任务相适应的场地和设施,达到相应的办学规模;
(三)具有与其办学规模相适应的行政管理人员、教学专业人员和其他从业人员;
(四)目前以国家财政投入为主,具有较强社会公益性;
(五)区域分布广,数量多,规模、规格差异大。
教育事业单位的主要类别是:高等教育事业单位,包括各类大专院校、独立设置的研究生院(部)等;中等教育事业单位,包括各类中等专业学校、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中等师范学校、技工学校等;基础教育事业单位,包括中小学、幼儿园等;成人教育事业单位,包括各类干部管理院校、教育(进修)学院、党校、团校、职工大学、夜大学、广播电视学校、函授学校、讲师团、各类培训中心等;特殊教育事业单位,包括各类工读学校、残疾人学校等;其他教育事业单位。
❽ 小学阶段的教育有哪些项目可以做
小学阶段可以做的教育项目有:速算、艺术类的兴趣培养、奥数、作文辅导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