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婚后事业 > 党为科技事业作出过什么贡献

党为科技事业作出过什么贡献

发布时间:2022-09-21 00:43:22

㈠ 改革开放30年中国在工业,农业,军事,外交,高科技等领域取得的辉煌成就有哪些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科技事业蓬勃发展,科技实力持续增强,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得到加强,创新型国家建设进展良好,自主创新能力稳步提高,取得了一系列举世瞩目的科研成果,有力地推进了高技术产业发展和国际竞争力的提高。

一、科技投入不断增加,科技队伍不断壮大

改革开放以来,为确保国家科技发展战略和各项科技发展计划的顺利实施,我国对科技事业的投入力度不断增强,科技经费投入大幅增长,科技队伍不断发展壮大,为各项科技活动的蓬勃开展和大批科技成果的涌现创造了良好条件。

(一)科技经费投入快速增加

近年来,国家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财政支出中对科技的投入逐年增加。2006年国家用于科技事业的财政拨款为1689亿元,是1980年的26.1倍,年均增长达13.4%。

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政府在加大财政扶持力度的同时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引导全社会加大对科技事业的投入。据统计,2007年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达3710.2亿元,是1991年的26.1倍,年均增长22.6%;按全国人口计算的人均R&D支出为280.8元,是1991年的22.8倍。2007年R&D经费支出与国内生产总值(GDP)之比为1.49%,比1991年增加0.84个百分点,表明社会资源配置对于自主研发的倾斜逐年加大。从2006年的情况来看,我国的研发投入总量排在美国、日本、德国、法国、英国之后,已成为世界第六的研发投入大国。

(二)科技队伍不断壮大,人员素质不断提高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的科技人力资源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截至2007年底,国有企事业单位拥有工程技术人员、农业技术人员、科学研究人员、卫生技术人员和教学人员等五类专业技术人员2255万人,是1978年的5.2倍。同时,我国科技人力投入不断增加,科技研发人员的水平与素质不断提高,逐步形成了一支具有较大规模和较高水平的科技人才队伍。到2007年,全国从事科技活动人员达454.4万人,是1991年的2倍;全国研究与试验发展(R&D)折合全时人员达173.6万人年,其中科学家和工程师142.3万人年,分别是1991年的2.6倍和3倍;科学家和工程师所占比重由1991年的70.3%提高到82%,增加了11.7个百分点。目前,我国的研发人员总量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

二、创新体系建设取得进展,企业在科技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日益显现

推进和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不仅是我国科技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目标之一。近年来,国家创新体系建设进展顺利,尤其是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越来越稳固,对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愈发明显。

统计结果显示,在2007年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中,各类企业支出2681.9亿元,是2000年的5倍,占全社会R&D支出的72.3%,比2000年高12.3个百分点;其中起主导作用的大中型工业企业支出2112.5亿元,是1995年的14.9倍,年均增长达25.3%,大中型工业企业R&D支出占全社会R&D支出的比重已达56.9%,比1995年高出16.3个百分点。

以建立企业技术中心为主要形式的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不断加强,国家重点企业中的工业企业基本都建立了企业技术中心。至2007年,国家认定的企业技术中心已有499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达4023家。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2007年投入研发经费超过800亿元,企业新产品销售收入超过2万亿元,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提高。

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是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用于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政府专项基金。该基金自1999年6月启动以来,共安排资助资金逾70亿元,其中2007年安排12.6亿元。创新基金为营造有利于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和发展的良好环境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三、基础研究工作得到加强,原始创新能力得到提升

基础研究是科学技术发展的根基,代表了一国原始创新的能力,对整个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也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过去三十年,我国基础研究得到长足发展并进入跃升期,从量的扩张向质的提升转变,某些领域已处于世界前列。

近年来,我国对基础研究的扶持力度不断加大,据统计,2007年全国用于基础研究的经费支出为174.5亿元,是1995年的9.7倍;用于基础研究的人力投入达13.8万人年,是1991年的2.3倍。原始创新能力得到提升,在杂交水稻、高性能计算机、高温超导研究、人类基因组测序等方面都取得了重大突破,并涌现出了一系列具有原创性和广泛社会影响的研究成果。纳米科学、量子信息、生命科学等前沿领域的一批原始性创新成果在国际上产生了重要影响;重大疾病防治及创新药物发现、矿产资源勘探开发、节能减排、气候变化预测等重点战略需求领域的一批创新成果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化工、钢铁、铝材、聚合物材料、水泥、油气勘探开发等行业中的一些关键科学问题的解决取得了显着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近年来涌现出的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上发现一个新粒子、精确测量银河系英仙座旋臂距太阳系距离、新型铈基金属非晶结构材料金属塑料研制成功、澄江动物群化石的发现、完成水稻第四号染色体全序列测序工作等基础研究成果,也表明我国的基础研究发展正处于一个比较活跃的创新阶段。

四、高技术产业快速发展,国际竞争力日益增强

(一)高技术产业成就瞩目

为跟踪世界高科技发展前沿,我国自1986年开始实施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简称863计划,下同)。二十多年来,863计划顺利实施,使我国在高性能计算机研制、微电子装备、能源技术、生物和现代农业、新材料等领域取得了一批标志性成果,掌握了一批重大关键技术和产业核心技术,培育了一批新兴产业的生长点,培养和凝聚了一批高技术创新型人才和团队,为我国高技术研发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高技术产品进出口贸易不断扩大

高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带动了我国高技术产品进出口贸易的不断扩大。据统计,2007年我国高技术产品进出口总额达6348亿美元,是1986年的111.3倍(1986年以前无该项统计);其中出口3478亿美元,进口2870亿美元,分别是1986年的484.4倍和57.6倍;进出口贸易实现了由1986年的逆差42.7亿美元到2007年顺差608亿美元的转变。高技术产品出口在我国对外贸易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2007年高技术产品出口占商品出口总额的份额为28.6%,比1986年的2.3%增加了26.3个百分点。

(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得到推进

1988年,政府开始批准建立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在国家相关政策引导和扶持下,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不断推进,区内企业不断增加,区域集聚进一步加快,产业集群加速形成。至2007年底,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已从1990年的27个发展到54个,区内企业数由1600多家发展到超过4.8万家,从业人员由12.3万人增加到650.2万人;2007年实现总收入和总产值分别达到5.5万亿元和4.4万亿元,分别为1990年的726倍和769倍。高新技术园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已经成为我国高技术产业的重要集聚地。

五、科技产出成绩斐然,重大成果振奋人心

(一)科技奖励凸现成就,重要成果层出不穷

据统计,从1981年到2007年,我国共累计取得省部级以上重大科技成果74.6万项;累计颁发国家自然科学奖842项,国家技术发明奖2962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10099项;吴文俊、袁隆平、王选、黄昆、金怡濂、刘东生、王永志、吴孟超、叶笃正、李振声、闵恩泽、吴征镒等十二位科学家获得2000年开始评选的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一批重大科技成果和做出突出贡献的科技工作者获得了国家奖励。这些重要成果的取得为创新型国家建设提供了技术保障。

(二)各个领域硕果累累,重大成果影响深远

三十年来,我国的科技实力大为增强,在一些重点领域和尖端领域涌现出了一系列有着深远影响的重大成果。

在航天科学领域,我国不仅掌握了卫星回收和一箭多星等技术,还迎来了两座新的里程碑:由我国自主研发的“神舟”系列航天飞船的成功发射,特别是“神舟”五号、“神舟”六号和“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的圆满成功,实现了载人航天工程的重大突破;而“嫦娥”一号成功探月之旅则标志着我国首次月球探测工程圆满成功,中国航天成功跨入深空探测的新领域。

在信息技术领域,银河系列巨型计算机研制成功,量子信息领域避错码被国际公认为量子信息领域最令人激动的成果,纳米电子学超高密度信息存储研究获突破性进展,6000米自制水下机器人完成洋底调查任务,每秒峰值运算速度10万亿次的高性能计算机曙光4000A系统正式启用,首款64位高性能通用CPU芯片问世。

在生物科学领域,解决了亿万人吃饭问题的杂交水稻技术取得重大突破,首次完成水稻基因图谱的绘制,完成人类基因组计划的1%基因绘制图,首次定位和克隆了神经性高频耳聋基因、乳光牙本质Ⅱ型、汉孔角化症等遗传病的致病基因,体细胞克隆羊、转基因试管牛以及重大疾病的基因测序和诊断治疗技术均取得突破性进展。

此外,三峡工程成功完成,水库蓄水成功、永久船闸通航、首批发电机组全部投产,许多指标都突破了世界水利工程的记录;青藏铁路全线通车,成功解决冻土施工的世界性难题;秦山核电站、大亚湾核电站成功建成并投入使用;材料科学、工程技术科学、地球系统科学、新能源技术、原子能技术、高能物理等各个新老学科均涌现出了一批较有影响、意义深远的重大成果。

(三)专利事业取得长足进展,知识产权保护环境明显改善

专利情况是反映创新能力和水平的重要指标。为保护知识产权,鼓励发明创造,促进技术交流,国家于1985年正式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专利法》实施二十多年来,我国知识产权保护环境明显改善,科技人员知识产权意识普遍提高,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逐年增加。从1986年到2007年,我国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分别以16.7%和25%的年平均增长速度递增,至2007年底,我国专利部门已累计受理国内专利申请331.5万件,授权专利179万件。其中2007年当年受理国内专利申请58.6万件,是1986年的25.4倍;其中技术含量较高的发明专利申请15.3万件,是1986年的20.2倍;发明专利所占比重为26.1%。2007年授予国内专利权30.2万件,其中发明专利3.2万件,是1986年的354.9倍;发明专利所占比重为10.6%,比1986年提高了7.4个百分点。从国际比较来看,据世界各主要国家均为成员的《专利合作条约》(PCT国际专利申请)显示,2007年我国发明专利申请量达5456件,排名从1997年的第22位跃升至世界第7位。

(四)论文数量与质量均有提高,国际地位得到提升

近年来,随着科研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科技人员在国内外发表的论文数逐年增加,也迅速缩小了我国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2006年中文科技期刊刊登的科技论文达40.5万篇,是1990年的4.6倍。而据国际上几种较有影响的主要检索工具收录的最新数字显示,《科学论文索引(SCI)》2006年收录我国论文7.1万篇,是1987年的14.6倍,论文总量的世界排位从1987年的第24位跃升到2006年的第5位;《工程索引(EI)》2006年收录我国论文3.6万篇,是1987年的15.7倍,世界排名从第10位升至第2位;《科学技术会议录索引(ISTP)》2006年收录我国论文6.5万篇,是1987年的36.7倍,世界排名从第14位跃居第2位。从论文引用情况看,从2002年到2006年共有69.2万篇《SCI》收录的我国科技论文被引用,是1995到1999年间累计量的4.9倍。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的科技事业蓬勃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科技发展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民生改善、国家安全提供了重要支撑,其整体水平已位居发展中国家前列,有些科研领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但同时也应看到,在我国的科技发展中仍存在不少问题,很多领域的科技水平和世界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当今世界,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科技已成为支撑和引领经济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的主要动力,谁掌握了先进科技,谁就掌握了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动权,这既是机遇,更是挑战。

㈡ 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说明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要简要的,不要太长

知道与了解

1.“两弹一星”

2.载人航天工程

3.袁隆平选育杂交水稻

4.银河巨型计算机和生物技术方面的两大成就

理解与运用

1.“两弹一星”和载人航天中的中国国际地位

2.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

3.袁隆平的卓越贡献

4.科技工作者艰苦创业、自主创新的精神

5.科技进步与身边的生活

重点解析

1.了解新中国科技发展的历程。

【解析】大致可以分三个阶段:(1)新中国成立到“文化大革命”以前,科技事业有了较全面的发展。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科技工作,建立了科研机构和科学研究体系,制定科技发展规划,为我国科学技术现代化奠定了基础。(2)“文化大革命”时期,我国的科学技术事业遭受严重破坏,但也取得了一定进展,如第一颗导弹和氢弹爆炸成功等。(3)1978年“文化大革命”以后,我国的科技事业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新时期。党和政府提出“科教兴国”战略,制定了全国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科学技术取得巨大成就,科技进步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经济发展也推动科技事业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2.理解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

【解析】新中国成立后,科技事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在原子能技术、生物科学、运载火箭等方面已经接近或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科技发展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起了重大的推动作用:(1)增强了国防力量,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了安定的环境。中国的科技进步,尤其是“两弹一星”的成功,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扩大了中国的国际影响。(2)科技进步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综合国力的提高。科学与技术的关系越来越密切,科技发展直接影响着国家经济的发展。(3)袁隆平培育成功的杂交水稻,不但解决了中国人的粮食问题,而且为解决世界性粮食短缺问题作出了重大贡献。

难点突破

1.理解“两弹一星”的决策背景及重要影响

【突破】背景:新中国成立后,美国敌视中国,想要扼杀新生的人民政权;60年代中苏关系也急剧恶化;美苏两大国的争霸,导致世界局势紧张。为了冲破美苏两大国对核技术和空间技术的垄断,中国积极发展高新科技,以巩固国防,维护国家安全,为社会主义建设创造一个安定的环境。意义:“两弹一星”的成功,打破了美苏两国对核技术和空间技术的垄断,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扩大了中国的国际影响。同时,加强了中国的国防,为社会主义建设创造了安定的环境。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了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

2.知道新中国科技发展的原因与成就

【突破】新中国科技发展的原因:一是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为科技事业发展创造了前提;二是党和政府对科技发展的重视和正确决策,为科技事业发展提供了保证;三是优秀科学家和广大科技工作者在科技事业中的开拓创新和无私奉献。

经过科技工作者长期艰苦的努力,中国的科技事业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首先是总体状况的把握:与第三次科技革命密切相关的原子能、航空航天、计算机工程、生物技术等领域的代表性成就。然后是具体科技成就的列举,可以采用表解的形式加以掌握,分为领域、时期、主要成就、代表性的科学家等几个栏目。

㈢ 现代以来,我国在科技方面取得了哪些成就有哪些进步啊

1.5G领跑世界

从4G快人一步,到5G领跑世界。当流量社会到来,网速就是效率。数秒钟完成一部高清大片的下载,直播更是“分分秒秒无卡顿”。预测是到2020年中国5G将实现商业化推广,到2025年中国5G用户数量有望达到亿级规模。

㈣ 最能代表我国科学技术发展迅速的是什么

大致可以分三个阶段:
(1)新中国成立到“文化大革命”以前,科技事业有了较全面的发展。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科技工作,建立了科研机构和科学研究体系,制定科技发展规划,为我国科学技术现代化奠定了基础。
(2)“文化大革命”时期,我国的科学技术事业遭受严重破坏,但也取得了一定进展,如第一颗导弹和氢弹爆炸成功等。
(3)1978年“文化大革命”以后,我国的科技事业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新时期。党和政府提出“科教兴国”战略,制定了全国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科学技术取得巨大成就,科技进步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经济发展也推动科技事业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

新中国成立后,科技事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在原子能技术、生物科学、运载火箭等方面已经接近或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科技发展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起了重大的推动作用:
(1)增强了国防力量,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了安定的环境。中国的科技进步,尤其是“两弹一星”的成功,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扩大了中国的国际影响。
(2)科技进步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综合国力的提高。科学与技术的关系越来越密切,科技发展直接影响着国家经济的发展。
(3)袁隆平培育成功的杂交水稻,不但解决了中国人的粮食问题,而且为解决世界性粮食短缺问题作出了重大贡献。

㈤ 邓稼先一生为中国的科研事业都做出了哪些贡献

邓稼先生于1924年6月25日,逝于1986年7月29日,中国科学院院士,着名核物理学家,是中国核武器研制工作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他为中国核武器、原子武器的研发做出了重要贡献。

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82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985年获两项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1986年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1987年和1989年各获一项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 1999年被追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因为他在中国核科学事业做出的伟大贡献,被称为“两弹元勋”。

邓稼先在一次实验中,受到核辐射,身患直肠癌,于1986年7月29日在不幸逝世,享年62岁。

这样一位伟大的人,其精神世界必然更加强大,向如他一般的科研工作者们,致敬!

㈥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1、中国发射首枚人造卫星

1970年4月1日21时35分,卫星发射时刻终于到来了。“东方红一号”随“长征一号”运载火箭在发动机的轰鸣中离开了发射台。

21时48分,星箭分离,卫星入轨。21时50分,国家广播事业局报告,收到中国第一颗卫星播送的“东方红”乐音,声音清晰宏亮。

1970年4月25日18点,新华社授权向全世界宣布:1970年4月24日,中国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卫星运行轨道的近地点高度439公里。

远地点高度2384公里,轨道平面与地球赤道平面夹角68.5度,绕地球一圈114分钟。卫星重173公斤,用20.009兆周的频律播送“东方红”乐曲。

2、神舟五号进入太空

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是“神舟”号系列飞船中的第五艘,是中国首次发射的载人航天飞行器。

它于2003年10月15日9时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将航天员杨利伟及一面具有特殊意义的中国国旗送入太空,2003年10月16日6时23分返回。

这个飞船标志着中国成为前苏联(俄罗斯)和美国之后的第三个将人类送上太空的国家。它标志着我国在航天技术上的又一座里程碑。

3、嫦娥一号卫星升空

嫦娥一号是我国首颗绕月人造卫星。以中国古代神话人物嫦娥命名,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承担研制。总重量为2350千克左右,尺寸为2000毫米×1720毫米×2200毫米,帆板展开长度18米,预设寿命为1年。

该卫星的主要探测目标是:获取月球表面的三维立体影像;分析月球表面有用元素的含量和物质类型的分布特点;探测月壤厚度和地球至月球的空间环境。

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UTC+8时)左右,嫦娥一号卫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升空。2009年3月1日完成使命,撞向月球预定地点。

4、世界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天眼”

直径500米,全球最大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简称FAST,也被称为“天眼”,在贵州喀斯特天坑中正式启用。FAST将在未来10年至20年保持世界一流设备的地位,成为中国和世界天文学研究的“利器”。

5、核聚变实验装置“人造太阳”

“人造太阳”实验装置在电子温度超过5000万度,持续时间达102秒的超高温长脉冲等离子体放电。这一重大成果标志着中国在稳态磁约束聚变研究方面继续走在国际前列。

㈦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有哪些重大的科技成就

1、两弹一星

“两弹一星”最初指原子弹、氢弹、人造卫星。“两弹”中的原子弹和氢弹后来合称核弹,另一弹指早期研发的导弹。后来“两弹一星”指导弹、核弹、人造卫星。

1960年11月5日,中国仿制的第一枚导弹发射成功,1964年10月16日15时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使中国成为第五个有原子弹的国家。

1967年6月17日上午8时中国第一颗氢弹空爆试验成功。

1970年4月24日21时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使中国成为第五个发射人造卫星的国家。中国的“两弹一星”是20世纪下半叶中华民族创建的辉煌伟业。

㈧ 新中国的主要科技成就有哪些

1964年,中国第一颗 原子弹装置爆炸成功

1965年,生物学家们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牛胰岛

1966年,中国第一颗装有核弹头的地地导弹飞行爆炸成功

1967年,中国第一颗氢弹空爆成功

1970年,“东方红一号”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1983年,研制成功“银河1号”

2003年10月15日,“神舟”5号飞船载人(杨利伟)航天飞行成功

拓展资料

新中国成立52年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技事业取得了辉煌成就。

1.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体系,整体科技发展水平位居发展中国家前列。2000年国内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总支出为896亿元,占当年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为1.0%,跃居发展中国家前列。在R&D经费总支出中,基础研究占5.2%;应用研究占17.0%;试验发展占77.8%。其中各类企业支出占国内 R&D经费总支出的60.3%,已经接近发达国家的水平,表明企业逐步成为我国R&D活动的主体。

目前,已建成国家级重点实验室217个(其中包括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60个)、国家工程中心188个,认定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294个;国际权威检索机构收录的我国科技论文数44536篇,本国居民的专利授权量92101件,其中发明专利 3097件。2000年,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247亿美元;53个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的技工贸总收入6774.8亿元,工业增加值1476.2亿元。

2.科技体制改革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国家确定的科技体制改革阶段性目标基本实现。科技工作的战略重点正在转向国民经济建设主战场,企业科技力量得到进一步加强,242个国家级技术开发类研究院所已基本完成转制工作,多数科研机构的运作直接面向市场需求,知识创新工程试点取得初步成效,高校管理体制改革基本完成,科技资源得到了优化配置;民营科技企业迅速崛起,技术市场发展迅猛;宏观科技管理体制逐步完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型科技体制初步形成,国家创新体系的建设正在逐步展开。

3.基础科学研究领域取得成果。人类基因测序、纳米碳管和纳米新材料、寒武纪生命大爆发研究、微机电系统研究、南海大洋钻探等方面取得了重大成果。表面科学非线性科学、认知科学以及地球系统科学等新兴交叉学科得到迅速发展。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大天区面积多目标光纤光谱天文望远镜等八项国家重大科学工程的建设,为我国的基础科学研究创造了良好条件。

4.高技术研究及产业化方面有所突破。载人航天技术、运载火箭及卫星技术等航天高技术取得了重大突破。两系法杂交水稻、基因工程药物、转基因动植物、重大疾病的相关基因测序和诊断治疗等技术的突破,使我国生物技术总体水平接近发达国家。高清晰度电视、"神威"计算机、大尺寸单晶硅材料、皮肤干细胞再生技术等重大成就的取得,使我国在相应领域跃入世界先进行列。国防科技的发展为增强国防实力奠定了坚实基础,促进了国防工业的技术进步。

5.工农业科技获得进展。农业科技方面,仅"九五"期间共培育出600多个新品种,单产增产10%左右。推广水稻旱育稀植和节水技术、ABT植物调节剂和小麦旱地全生育期地膜覆盖栽培等重大技术,有力地保障了我国粮食增产目标的实现。 工业科技取得了若干重大技术突破,提升了重点产业技术水平。数字程控交换机、氧煤强化炼铁技术、镍氢电池、非晶材料等的产业化方面获得一系列重大成果。

结合三峡工程、国民经济信息化、集成电路、泰山核电站二期等一系列国家重大建设工程,通过引进、消化吸收与创新,攻克了一批关键技术,掌握了若干重大成套技术装备的设计和制造技术。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等一批重大共性技术的推广应用,大幅度提高了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创新药物、水资源利用和保护、小康住宅、夏商周断代工程等一批重大项目的实施,中国科技馆二期工程及一批科普设施的建设,为社会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㈨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有哪些重大的科技成就和作出重要贡献的科学家

1.钱学森(1911.12.11~2009.10.31)
中国着名物理学家,世界着名火箭专家。浙江杭州人,生于上海,1959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博士学位,被誉为“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为中国火箭和导弹技术的发展提出了极为重要的实施方案。1958年4月起,他长期担任火箭导弹和航天器研制的技术领导职务,对中国火箭导弹和航天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2.李四光(1889年10月26日-1971年4月29日)
,蒙古族,字仲拱,原名李仲揆,1889年10月26日出生于湖北省黄冈县一个贫寒人家。(也有一说是1889年11月18日)是世界着名的科学家、地质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我国现代地球科学和地质工作奠基人. 李四光的最大贡献是创立了地质力学,并以力学的观点研究地壳运动现象,探索地质运动与矿产分布规律,新华夏构造体系的特点,分析了我国的地质条件,说明中国的陆地一定有石油。从理论上推翻了中国贫油的结论,肯定中国具有良好的储油条件。

3.邓稼先
,是中国核武器研制与发展的主要组织者、领导者,被称为“两弹元勋”。在原子弹、氢弹研究中,邓稼先领导开展了爆轰物理、流体力学、状态方程、中子输运等基础理论研究,完成了原子弹的理论方案,并参与指导核试验的爆轰模拟试验。原子弹试验成功后,邓稼先又组织力量,探索氢弹设计原理,选定技术途径。领导并亲自参与了1967年中国第一颗氢弹的研制和实验工作。

4.钱三强(1913~1992)
:原名钱秉穹,浙江湖州人.导师是居里夫人的女儿、诺贝尔奖获得者伊莱娜·居里及其丈夫约里奥·居里.从新中国建立起,钱三强便全身心地投入了原子能事业的开创。他在中国科学院担任了近代物理研究所(后改名原子能研究所)的副所长、所长,并于1954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55年,中央决定发展本国核力量后,他又成为规划的制定人。1958年,他参加了苏联援助的原子反应堆的建设,并汇聚了一大批核科学家(包括他的夫人),他还将邓稼先等优秀人才推荐到研制核武器的队伍中

三钱:钱学森,钱三强,钱伟长(三位归国物理学家)
竺可桢(气象学家)
李四光(地质学家)
邓稼先(两弹元勋)
袁隆平(杂交水稻之父)
王选(当代毕升)
周光召(物理学家)
赵忠尧(物理学家)

“两弹一星”元勋情况:[1] 授勋时过世(7人) :王淦昌、邓稼先、赵九章、姚桐斌、钱骥、钱三强、郭永怀。 此后过世(7人) :吴自良、陈芳允、杨嘉墀、彭桓武、钱学森、朱光亚、王大珩。 目前仍健在(9人):程开甲、黄纬禄、屠守锷、王希季、孙家栋、任新民、陈能宽、周光召、于敏。

㈩ 现代为国科技奉献的名人故事

一、钱学森

1850年,英国人约瑟夫·威尔森·斯旺(Joseph Wilson Swan)开始研究电灯。1878年,他以真空下用碳丝通电的灯泡得到英国的专利,并开始在英国建立公司,在各家庭安装电灯。

1874年,加拿大的两名电气技师申请了一项电灯专利。他们在玻璃泡之下充入氦气,以通电的碳杆发光。但是他们无足够财力继发展这发明,于是在1875年把专利卖给爱迪生。

爱迪生购下专利后,尝试改良使用的灯丝。1879年他改以碳丝造灯泡,成功维持13个小时。到了1880年,他造出的炭化竹丝灯泡曾成功在实验室维持1200小时。但是在英国,斯旺控告爱迪生侵犯专利,并且获得胜诉。爱迪生在英国的电灯公司被迫让斯旺加入为合伙人。

但后来斯旺把他的权益及专利都卖给了爱迪生。在美国,爱迪生的专利亦被挑战。美国专利局曾判决他的发明已有前科,属于无效。最后经过多年的官司,爱迪生才取得碳丝白炽灯的专利权。

阅读全文

与党为科技事业作出过什么贡献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广东美女做电商怎么样 浏览:562
经济数学试卷分析报告怎么写 浏览:564
石井到万科幸福誉怎么坐车 浏览:902
用别人的手机怎么查自己的健康码 浏览:879
南京爱情故事有哪些 浏览:613
桃花眼的人婚姻如何 浏览:984
泰国人婚姻怎么样 浏览:885
经济缺失如何弥补 浏览:201
池塘边都有什么故事 浏览:894
微信上在哪里查健康码啊 浏览:13
什么叫爱情最美的人 浏览:888
未来的婚姻关系如何 浏览:612
良言的故事有哪些 浏览:513
幸福有多少种遇到你是第一种 浏览:762
爱情三观一致有什么例子 浏览:827
杨家评哪里有美女 浏览:346
你要的幸福就有结果什么歌 浏览:754
在爱情里面如何欲情故纵 浏览:416
什么人才是真正爱情 浏览:120
集体经济脱贫做了哪些事 浏览: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