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事业单位参加社保对个人好处
事业单位参加社保意味着:一般事业单位都是视同缴纳的,不扣社保钱,但除非是事业单位企业编制,如果企业编制就会扣个人社保钱。
一、事业单位的工资待遇和各种福利是相当好的。
二、社会保险是国家强制性要求购买的一种保险,国家发展社会保险事业,建立社会保险制度,建立社会保险基金,目的使劳动者在年老、患病工伤、失业、生育等情况下,获得帮助,享受保险待遇。我国《劳动法》《社会保险法》都明文规定,用人单位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是用人单位的法定义务,明显具有国家强制性的特点,用人单位不得以任何借口和理由拒绝承担该项法定义务。
扩展阅读:【保险】怎么买,哪个好,手把手教你避开保险的这些"坑"
‘贰’ 事业单位参保意味着什么
事业单位职工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用,特别是养老保险费用,以后在退休时,由社会保险根据参保人员的养老保险缴费年限和缴费金额计算养老金标准,并由社会保险按月发放养老金。
扩展阅读:【保险】怎么买,哪个好,手把手教你避开保险的这些"坑"
‘叁’ 事业单位参社保是什么意思这和原来的有什么不一样
您好?事业单位纳入社保的意思是,原来事业单位的职工养老保险都是国家免费的,个人不需要缴纳,退休待遇和企业退休人员一样,相反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的工资待遇比企业高了很多,为此,国家特制定了今后所有事业单的人员与企业人员一样,必须缴纳养老金。祝您平安顺利!
扩展阅读:【保险】怎么买,哪个好,手把手教你避开保险的这些"坑"
‘肆’ 事业单位参加社保是什么意思
事业单位参加社保,就是单位和职工个人按照规定缴纳养老保险,退休按照缴费年限缴费基数计算,而不是按照原来的本人工资计算,
‘伍’ 事业单位参加社保意味着什么
没影响,一般事业单位都是视同缴纳的,不扣社保钱,但除非是事业单位企业编制,如果企业编制就会扣个人社保钱
‘陆’ 事业单位参加社会保险
事业单位参加社保意味着:一般事业单位都是视同缴纳的,不扣社保钱,但除非是事业单位企业编制,如果企业编制就会扣个人社保钱。一、事业单位的工资待遇和各种福利是相当好的。二、社会保险是国家强制性要求购买的一种保险,国家发展社会保险事业,建立社会保险制度,建立社会保险基金,目的使劳动者在年老、患病工伤、失业、生育等情况下,获得帮助,享受保险待遇。我国《劳动法》《社会保险法》都明文规定,用人单位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是用人单位的法定义务,明显具有国家强制性的特点,用人单位不得以任何借口和理由拒绝承担该项法定义务。
扩展阅读:【保险】怎么买,哪个好,手把手教你避开保险的这些"坑"
‘柒’ 事业单位纳入社保是什么意思
事业单位纳入社保就是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等城镇从业人员统一实行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都实行单位和个人缴费,都实行与缴费相挂钩的养老金待遇计发办法,从制度和机制上取消“双轨制”。
2015年1月1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以国发〔2015〕2号发布《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
《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规定,基本养老保险费由单位和个人共同负担。单位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以下简称单位缴费)的比例为本单位工资总额的20%,个人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以下简称个人缴费)的比例为本人缴费工资的8%,由单位代扣。
按本人缴费工资8%的数额建立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全部由个人缴费形成。个人工资超过当地上年度在岗职工平均工资300%以上的部分,不计入个人缴费工资基数;低于当地上年度在岗职工平均工资60%的,按当地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的60%计算个人缴费工资基数。
1、改革的范围
确定为按照公务员法管理的单位、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机关(单位)、事业单位及其编制内的工作人员参加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这样规定,与现行机关事业单位编制管理和经费保障制度是相适应的。纳入改革范围的单位和人员,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险,从而根本改变了制度模式,从单位保障变为社会保障。
2、缴费的基数和比例
规定单位及其工作人员都要缴纳养老保险费。单位按工资总额的20%缴费;个人按本人缴费工资的8%缴费,本人缴费工资高于当地职工平均工资3倍的部分不纳入缴费基数,低于平均工资60%的以60%为基数缴费,即“300%封顶、60%托底”。
个人缴费全部计入个人账户,统一计息。这与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政策是基本一致的,有利于实现制度之间的衔接。这是养老保障筹资机制的重大变革,从较为单一的由财政供款为主的渠道变为单位和个人缴费、财政承担养老保险基金的兜底责任的多渠道筹资,形成单位、个人、政府共担的新机制。
3、基本养老金待遇计发办法
改革后,基本养老金待遇分为两部分:一是基础养老金,以社会平均工资和本人缴费工资的平均值为基数,每缴费1年计发1个百分点,即缴费年限越长,待遇水平越高。二是个人账户养老金,累计历年个人缴费的本息,除以规定的计发月数。
从国务院《决定》附件“个人账户养老金计发月数表”可以看出:同样年龄退休的,计发月数相同,所以缴费越多,待遇水平越高;而同样个人账户积累的,退休越晚,计发月数越少,即除数越小,因而待遇水平越高。
这是对退休养老待遇确定机制的重大改革,由原来按“最终工资”的一定比例分档计发退休费,改为主要按照本人历年缴费多少、缴费期长短来计算养老金标准,工作人员的职务、工资变动可以精细计算到每年、甚至每个月,能够充分体现个人全部职业生涯所作贡献。
4、改革前后待遇的衔接政策
总的原则是“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制度、中人逐步过渡”。“老人”是指改革前已退休的人员,他们原待遇维持不变,并参加今后的待遇调整。“新人”是指改革后新参加工作的人员,他们将来退休时,基本养老金为基础养老金与个人账户养老金两部分之和。“中人”是指改革前参加工作、改革后退休的人员,是目前数量最大的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