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事业单位福利待遇通常有哪些
根据《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事业单位福利待遇通常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三十二条 国家建立激励与约束相结合的事业单位工资制度。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包括基本工资、绩效工资和津贴补贴。事业单位工资分配应当结合不同行业事业单位特点,体现岗位职责、工作业绩、实际贡献等因素。
第三十三条 国家建立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的正常增长机制。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工资水平应当与国民经济发展相协调、与社会进步相适应。
第三十四条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享受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事业单位执行国家规定的工时制度和休假制度。
第三十五条 事业单位及其工作人员依法参加社会保险,工作人员依法享受社会保险待遇。
第三十六条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符合国家规定退休条件的,应当退休。
(1)事业单位节日福利有哪些扩展阅读:
关于企业职工福利费开支范围的规定,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对以前的财务规定进行调整:
1、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费、补充医疗和补充养老保险费,已经按工资总额的一定比例缴纳或提取,直接列入成本费用,不再列作职工福利费管理。
2、其他属于福利费开支范围的传统项目,继续保留作为职工福利费管理。比如:企业向职工发放的因公外地就医费用、暂未实行医疗统筹企业职工医疗费用、职工供养直系亲属医疗补贴、自办职工食堂经费补贴、丧葬补助费、抚恤费、职工异地安家费、独生子女费、探亲假路费、职工困难补助、福利部门人工费用等。
3、离退休人员统筹外费用、职工疗养费用、防暑降温费、企业尚未分离的内设福利部门设备设施的折旧及维修保养费用、符合国家有关财务规定的供暖费补贴,调整纳入职工福利费范围。
4、企业为职工提供的交通、住房、通讯待遇,过去未明确纳入职工福利费范围,《通知》印发后,已经实行货币化改革的,作为“各种津贴和补贴”,明确纳入职工工资总额管理,如按月按标准发放或支付的住房补贴、交通补贴或者车改补贴、通讯补贴;尚未实行货币化改革的,相关支出则调整纳入职工福利费管理。
5、对于企业给职工发放的节日补助、未统一供餐而按月发放的午餐费补贴,明确纳入工资总额管理。
2. 工会节假日福利发放规定标准
一、是逢年过节可以向全体会员发放节日慰问品,每位会员年度总额不超过2000元。逢年过节的年节是指国家规定的法定节日。节日慰问品原则上为符合中国传统节日习惯的用品和职工群众必需的生活用品等。基层工会可结合实际采取便捷灵活的发放方式,但不可发放现金、购物卡等代金券。
二、是工会会员生日慰问可以发放不超过300元的生日蛋糕等实物慰问品,也可以发放指定蛋糕店的蛋糕券。
三、是工会会员结婚、生育时,可以分别给予不超过600元的慰问品。
四、是工会会员生病住院可以给予不超过600元的慰问金。
五、是工会会员去世时,可以给予不超过2000元的慰问金;其直系亲属(指配偶、父母、子女)去世时,可以给予不超过1000元的慰问金。
六、是工会会员退休离岗,可以发放不超过2000元的纪念品。如果单位工会经费不充足,各级工会应于年初做好年度经费收支预算,在认真组织落实各项收入的同时,可向单位行政积极争取经费补助,以落实和保障职工会员应享有的权益。
2021年工会福利标准包括基层工会逢年过节和会员生日、婚丧嫁娶、退休离岗的慰问支出等。逢年过节的年节是指国家规定的法定节日(新年、春节、清明节、劳动节、端午节、中秋节和国庆节)和经自治区以上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少数民族节日。节日慰问品原则上为符合中国传统节日习惯的用品和职工群众必需的生活用品等,基层工会可结合实际采取便捷灵活的发放方式。工会会员生日慰问可以发放生日蛋糕等实物慰问品,也可以发放指定蛋糕店的蛋糕券。会员结婚生育时,可以给予一定金额的慰问品。生病住院、工会会员或其直系亲属去世时,可以给予一定金额的慰问金。退休离岗,可以发放一定金额的纪念品。
(2)事业单位节日福利有哪些扩展阅读:
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工会委员会的专职工作人员的工资、奖励、补贴,由所在单位支付。社会保险和其他福利待遇等,享受本单位职工同等待遇。工会经费的来源:
(一)工会会员缴纳的会费;
(二)建立工会组织的企业、事业单位、机关按每月全部职工工资总额的百分之二向工会拨缴的经费;
(三)工会所属的企业、事业单位上缴的收入;
(四)人民政府的补助;
(五)其他收入。
前款第二项规定的企业、事业单位拨缴的经费在税前列支。
工会经费主要用于为职工服务和工会活动。经费使用的具体办法由中华全国总工会制定。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第二十二条
企业、事业单位违反劳动法律、法规规定,有下列侵犯职工劳动权益情形,工会应当代表职工与企业、事业单位交涉,要求企业、事业单位采取措施予以改正;企业、事业单位应当予以研究处理,并向工会作出答复;企业、事业单位拒不改正的,工会可以请求当地人民政府依法作出处理:
(一)克扣职工工资的;
(二)不提供劳动安全卫生条件的;
(三)随意延长劳动时间的;
(四)侵犯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特殊权益的;
(五)其他严重侵犯职工劳动权益的。
3. 事业单位福利费使用范围和标准
事业单位福利费使用范围和标准如下:
一、事业单位福利费使用范围:
1、本单位购置各种职工文体活动设施或器材开支;
2、对本单位举办食堂、医务室、托儿所等集体福利事业的补助;
3、本单位在重大节日期间开展的面对全体职工的业余文体娱乐活动的相关开支;
4、对本单位职工的特殊困难补助;
5、对本单位职工的预防保健开支;
6、对本单位职工子女的儿童节日慰问。
二、福利费的使用标准以解决工作人员及其家属的生活困难为主,在生活困难解决以后如果还有结余,可以对集体福利进行适当补助。
福利费的本质是用于职工集体福利和集体福利设施的经费。它不要混同于奖金,前者侧重于困难补助和集体性福利支出,后者侧重工作性奖励。另外同一事项不得既享受单位福利,又重复享受工会福利。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管理条例》第三十四条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享受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
事业单位执行国家规定的工时制度和休假制度。
第三十五条 事业单位及其工作人员依法参加社会保险,工作人员依法享受社会保险待遇。
《关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福利费掌管使用的暂行规定》第二条 中央机关工作人员的福利费,经过国务院人事局作必要的调剂以后,由各机关的人事工作部门掌管使用;地方机关工作人员的福利费,经过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委员会的人事局(处)在本省、区、市辖区内作必要的调剂以后,由县级以上各级的人事工作部门统一掌管使用。
工作人员福利费年终结余,一律不再上缴,但不能挪作别用。
第三条 福利费的使用范围,包括:
(一)解决工作人员的家属生活费困难;
(二)解决工作人员的家属患病医药费困难;
(三)解决工作人员的家属死亡埋葬费困难;
(四)解决工作人员的其他特殊困难;
(五)补助集体福利事业费用。
4. 事业单位招聘,享有公休及节日福利,都包括啥
根据相关资料查询显示:法定假日和奖金慰问品。事业单位招聘享有公休及节日福利,包括元旦、春节、清明节、劳动节、端午节、中秋节、国庆节这7个法定假日,单位工会会向职工发放奖金、节日慰问品。
5. 国家规定节假日福利有哪些
法律分析:国家规定节假日福利有:劳动者可以享受休假。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四十条用人单位在下列节日期间应当依法安排劳动者休假:
(一)元旦;
(二)春节;
(三)国际劳动节;
(四)国庆节;
(五)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休假节日。
6. 事业单位福利待遇有什么
第一,基本工资。基本工资是全国一个标准,主要针对机关事业单位的三类人员,工勤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套用的工资标准。分为岗位工资和薪级工资。不同的级别,职称,技能等级,分别对照不同的工资标准。第二,津贴补贴。一般来说是地区性津贴,和事业单位的一些特殊岗位补贴。最简单的乡镇补贴,所有乡镇的机关事业单位都有。还有国家统一明确的乡村教师生活补贴。第三,绩效工资。绩效工资一般是有12个月的基本工资水平确定。是事业单位的另一个工资构成部分,主要包括基础性绩效和奖励性绩效两部分构成。根据不同的岗位,两部分组成比例不同。普通岗位5:5,医院卫生岗位6:4,教师岗位7:3。第四,改革性津补贴。这一部分是原先对职工福利的货币化显现,大家最经常遇到的叫住房补贴,一些地区还有提租补贴,物业补贴等名号。根据《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事业单位福利待遇通常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三十二条 国家建立激励与约束相结合的事业单位工资制度。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包括基本工资、绩效工资和津贴补贴。事业单位工资分配应当结合不同行业事业单位特点,体现岗位职责、工作业绩、实际贡献等因素。第三十三条 国家建立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的正常增长机制。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工资水平应当与国民经济发展相协调、与社会进步相适应。第三十四条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享受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事业单位执行国家规定的工时制度和休假制度。第三十五条 事业单位及其工作人员依法参加社会保险,工作人员依法享受社会保险待遇。第三十六条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符合国家规定退休条件的,应当退休。
7. 事业单位过年发什么福利
【法律分析】
春节发放不超过1000元的慰问品,部分地区规定慰问品的上限为1800元、1500元不等。也有些省份会按比例限制,节假日福利的指出不能拆过总工会经费的10%,也有上限不得超过50%的地区,但同时也有具体的金额限制。职工享受节假日福利,完全属于合法的行为,只要在传统节日范围内,且在慰问品限额内给职工发放慰问品,都属于正常开支的范围。但要知道,劳动节并不在传统节日范围内,所以某些单位不会给职工发放节假日福利也属于正常现象。反过来,如果单位违规使用工会经费,或者是节假日不给职工发放福利,就会受到有关部门的查处。
【法律依据】
《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 第三十二条 国家建立激励与约束相结合的事业单位工资制度。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包括基本工资、绩效工资和津贴补贴。事业单位工资分配应当结合不同行业事业单位特点,体现岗位职责、工作业绩、实际贡献等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