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事业编制能否调入参公单位
不能。参公单位的性质和公务员差不多了,在面向社会招考时参公单位招录人时是在公务员的考试中进行的,而不是和事业单位考试一起的了,所以两者的性质不一样。
当前改革已进入攻坚期,各种矛盾日益凸显,作为机构编制部门主攻的事业单位分类改革也进入深水区,多年来存在于事业单位体制和机制内的深层次矛盾逐渐暴露。2005年以来获批的参照公务员法管理事业单位(以下称参公单位),已经成为事业单位中的“中间地带”。
出现很多新情况和问题,诸如无法划入行政类的参公单位如何开展行政执法,划入公益类的参公单位怎么管理,参公人员身份、职称职级待遇衔接等问题。这些问题,在改革中无法回避,也关系到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顺利推行。现结合本区实际,试论参公单位在事业单位分类改革中的思路。
一、参公单位的现状
2005年《公务员法》颁布后,我区先后有海事处、水政大队等28个单位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共下达编制375名,共有人员338人。按事业单位分类标准,参公单位中共划出行政类单位3个、公益一类单位24个,公益二类单位1个。
二、参公单位与其他事业单位异同
从编制管理角度看,我区28个参公单位和其它事业单位同属于使用事业编制,按事业单位管理。但在人事制度上,前者实行公务员制度,后者实行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同时,参公单位与其它事业单位在行政资源方面也存在不同。
一是通过参公管理身份的赋予,增强了参公单位的权威性和公信力,二是参公管理的身份保障了与公务员相同的福利待遇。
三、参公单位的改革思路
(一)全部或部分转为行政机构
1、对完全承担行政职能的单位,如区地方海事处、区草原站可调整为区交通运输局和区农牧业局的内设机构或单独设立下设机构,人员过渡为公务员。
2、将参公单位承担的部分行政职能划归行政机构,单位重新明确职责、划定类别,工作任务不足的予以撤销或并入其他事业单位,人员调整到其它事业单位。
3、面临的困难,一是行政编制不能突破编制总额。经测算,我区符合条件的参公单位转为行政机构后,需要的行政编制在45名左右,难度很大。二是参公单位部分人员需要转岗分流,容易造成不稳定因素。
(二)参公单位退出参照管理序列,回归事业单位的公益性
1、将参公单位承担的行政职能划归行政机构,其单位划归公益类事业单位,按程序退出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序列,人员工资、职称按事业工资标准执行。按有关规定,改革完成后,只有极少数参公单位可以转为行政机构,大部分仍将使用事业编制,正常履行相关职责。
2、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一是参公管理是《公务员法》规定的政策,具有法律效力,法律应该有其延续性、稳定性,自治区审批参公单位存续也有一定程序,不能朝令夕改。二是如果整体划归公益类事业单位,那么现参公管理人员的工资结构、人员管理模式均要重新调整。
事业编制岗位需要重新设置、审批,需要重新落实岗位聘用制,建立绩效考核体系,落实绩效工资制度。三是面临存在必要性的评估。经评估确有存在必要的事业单位,才能划归公益类事业单位。如果经评估认为承担任务不足,单位将撤销或并入其他事业单位。
(三)参公单位编制人员管理上实行“双轨制”
1、被划分为公益一类的参公单位,在改为公益一类之前的参公人员,还是按照公务员法管理,对于以后的新进人员按照事业人员招聘和管理。
2、对参公人员所参与的工作进行划分,如行政执法人员可按综合执法改革思路,划入具有行政执法权的参公单位,仍保留参公身份。
(1)有哪些事业编可以转参公扩展阅读:
对于参公事业单位和行政机关来说,二者编制管理不同,但是实行相同的人事管理制度,即公务员制度。我国公共部门根据不同的编制类型实行不同的人事制度,行政编制人员实行公务员管理制度,事业编制人员实行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
参公事业单位就是我国编制管理和人事制度管理中存在的一个例外,参照公务员管理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其编制仍然在事业编制序列,却按照公务员管理办法进行管理。
2. 一般来说,事业编可以转成公务员编制吗
可以,但很难。我有同事当年是找了人才成功转为公务员的。但更多的人找不到人,所以没法转。但是有一种事业编可以轻松转公务员,那就是大学里的官员。比如说大学校长,虽然是事业编制,但却是厅级事业编,如果是某些重点高校甚至是副部级事业编。因此如果其他党政机关有需要,可以同级平调,直接转变成公务员。
3. 全额拨款事业编可以转参公编码
不可以。
全额事业编制又叫全额财政拨款事业编制,基本待遇与公务员一致,多为一些公益性事业单位和部分具有行政执法职能的事业单位,如城管、学校、农技站等。
4. 事业编可以转务员编制吗_事业编怎么转公务员编制
行政事业编制转为公务员编制原则上必须参加统一组织的公务员考试,才能进入公务员序列。如果有机会担任公务员序列副科实职及以上领导职务,可以聘任公务员。公务员法出台之前,党的机关和行政事业单位以及其他相关单位是依照公务员管理的,公务员法出台后把党的机关正式纳入公务员序列。 所以你是依照公务员管理的,不是参照管理,参照管理和依照管理是不同的概念。 参照管理是指:除了行政事业单位外,其他非盈利性事业单位的人员参照公务员管理,比如:公办义务教育学校的老师。 另外,随着事业单位的改革,行政事业单位将逐步纳入党和政府机关序列,作为行政事业编制的人员与公务员编制的人员的差别越来越小。
5.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转参照公务员要具备哪些条件
咨询记录 · 回答于2021-11-07
6. 事业单位改革,哪些人可以直接转为公务员
1、承担移民管理职能的
现阶段很多地方都设置有移民管理局,这里面的人员主要承担移民管理职能,即工作的行政职能比较强,当事业单位改革完成后,这些人也可能直接转为公务员。
2、承担文物管理职能的
事业单位中承担文物管理职能的事业单位员工,在事业单位改革后可能转为公务员哦,比如文物局管理人员转为公务员不失为一种可能哦!
3、其他承担行政管理职能的管理人员
比如一部分承担道路运输及公路行政管理职能的事业单位人员以及承担着渔政监管、海事或航运监管的人员,在现有趋势下,转为公务员也是很有可能的。
(6)有哪些事业编可以转参公扩展阅读:
和公务员不同,事业单位编制一般来说有三种情况:一种是财政全额拨款,一种属于差额拨款,还有一种是自收自支。其中差额拨款和自收自支两种单位从编制中剥离出来已成为一种必然,你觉得呢?
事业单位之所以改革是因为传统的模式已不利于现有社会的发展,比如医院/高校等单位,他们已经脱离了行政职能,从编制中分离出来已是一种必要。
事业单位改革的方向大致如下:
1、行政执法类事业单位,行政类事业单位在此前3月底结束的党政机构改革中已经完成,全部被纳入了清理范畴,部分并入行政机关,部分剥离行政职能改为公益一类事业机构,人员按照职能划转分流安置,参公保留身份待遇,事业编制维持原状。
今后,不再单设或增设行政类事业单位,事业单位也不再允许出现委、办、局字样。执法类事业机构中央目前还没有明确的改革政策出台,大体保持现状,待中央明确后统一进行改革。
2、公益一类事业单位。这是事业单位的主体,均为全额拨款性质,如中小学、图书馆、博物馆等。由于承担了行政机构大部分公益服务职能,本次改革公益一类事业单位基本上不会有大的变动,不过在局部范围内会根据职能相近原则进行必要的撤并整合,适度减少机构数量和规模。
3、公益二类事业单位。这类事业单位基本上是差额拨款性质,存在一定的收费或经营职责。改革分三类:经济效益差的、主体职责是公益服务的,剥离经营或收费职责,改为公益一类;经济效益一般但能维持单位正常运转的,保持现状;经济效益好的、主体职责是收费或经营的,剥离公益职责,改为企业。
7. 哪些事业单位能转公务员
事业人员一般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转公务员:
1、参加省级公务员考试、国家公务员考试
每年各省都有1-2次省级公务员招考,主要岗位设置在乡镇,部分岗位为公安干警、法院、检察院岗位等。如果事业编制工作人员要去参考,工作年限务必要超过1年,并所在单位允许其报考。国家公务员考试职位较广泛,主要是技术岗位居多,海关、边检等岗位较多,部委文秘岗位也不少。查看公务员考试信息
2、参加各级副科岗位选拔(公选)
有时,根据工作需要,地级市或者县政府会面向本地区或者全国,公开选拔副科级领导岗位或副科工作岗位(储备干部)。这类考试要求报考人员最少具备3年工作经验,年龄也有具体要求,总体来说,要求很严格。(比如五年一次的乡镇换届,全国很多地方都面向县直机关、乡镇事业编制干部,开展了乡镇副科级领导干部的公选,不少事业编制干部由此进入了乡镇副科级领导干部行列,不仅编制解决了,而且直接提拔为副科级领导)
3、破格提拔的情况(要努力争取)
原则上事业编制不会自动转为公务员编制,但如果某个事业编制工作人员工作特别突出、年度考核连续都是优秀,而且是高科技人才,有可能破格提用。常见的有,某单位引进高科技紧缺人才等,如引入某高校博士为副科级干部等。不过这类情况很少见,而且对人的要求特别高。
事业单位招聘信息
8. 事业单位转公务员六种途径
1、通过提拔途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转为公务员编制困难,渠道少。
2、有一种晋升方式,成为公务员编制,直接注册为公务员,这对一些有兴趣发展的人来说是一个很大的好处,但是这种晋升方式比较困难。
3、通过遴选途径。
4、事业单位改革也是一个路径,目前,事业单位正在进行改革,很多铁饭碗被打破,比如有些事业单位被取消事业编制,
5、通过成为事业编制人员成为公务员,这类单位通常是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这些单位人员身份因为职能而改变,
6、通过参公人员、事业编制就有机会成为公务员编制。
拓展资料:
1、公务员,全称国家公务员,是负责经济社会秩序和国家公共资源的全面管理,维护国家法律法规,履行相关义务的公职人员。在中国,公务员是指依法履行公务,被纳入国家行政机构,由国家财政支付工资的工作人员。
2、根据职务的性质、特点和管理需要,公务员可分为综合管理、专业技术和行政执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国务院对于特殊岗位需要单独管理的,可以增加其他岗位类别。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2018年5月21日发布的《2016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截至2016年底,全国共有公务员719万人。
3、针对不同意见了公务员的范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法律委员会反复研究,干部管理制度改革的过程中,公务员的范围需要适应民主政治的发展,符合当前的干部管理制度在中国,公务员法草案的规定符合实际情况,建议保持草案规定的范围;同时,建议对公务员定义的表达方式进行修改和完善,以适应公务员的标准范围。最后,立法机关接受了这个建议。
4、一个依法从事官方活动的人,既不为自己工作,也不为私人企业或组织工作或服务。这里的“法”是指广义的“法”,包括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等。宪法规定了中国共产党在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中的领导地位。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因此,党机关及其工作人员通过不同方式参与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事务的决策和执行,也是履行公共职责的一种行为。
9. 事业编可以转行政编吗直接从事业单位转入公务员序列,哪类有机会
事业编可以转行政编吗?直接从事业单位转入公务员序列,哪类有机会?
公务员和事业编制工资待遇区别除了车补以外相差不大,如果算上事业单位的年终绩效工资的话,科员和管理九级的工资差不多(公车改革后公务员多了一项补助,工资相对有所增加)。二是实际上的工作内容相差不大,原则上来说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工作和机关单位的工作内容是一样的,并没有专业的区别,机关工作是很少区分你的编制的,大部分是根据工作能力来的!
二是调任。对于事业编来讲,调任也是一个很好的路径,比如你是事业单位的副科级以上领导,或者有突出贡献的工作人员,如果机关有需要,就可以通过调任的方式进入公务员队伍。这种路径很好,但难度很大,因为主观干扰因素太多,不是谁都可以走这条路的。当然,这种路径的好处就是工龄、保险、工资待遇几乎没有什么影响,衔接起来很顺。
希望能帮到你,欢迎关注,深入探讨!
10. 哪些事业单位转公务员
你好,在机构改革中单位合并到机关,且有空余编制、符合规定条件的情况下,相关人员可以转为公务员。另外,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符合条件的情况下可以调任公务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