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小人物”的奋斗史——揭秘周星驰
有的人可能不知道,周星驰的名字是他的母亲起的,出自《滕王阁序》“雄州雾列,俊彩星驰,台隍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
可惜,周星驰没有王勃之才,香港也不是居易而安之地。
如果说人才是草丛中的灵芝,只有通过锄草,才能发现。那么周星驰就是顽石堆里一颗钻石,只有不断地筛选,不停地打磨,才能发出璀璨夺目的光茫。
我们先简单介绍一下周星驰:
周星驰,1962年6月22日出生于香港,祖籍浙江宁波。华语影视男演员、导演、编剧、制作人、商人,政协委员,毕业于无线电视艺员训练班。国家一级演员。其实,后面应再多加两个——公益大使、慈善家。
看着这些眼花缭乱的头衔,估计谁都想知道,这家伙怎么这么大能耐呢?是谁成就了他的演绎事业,他又是怎样完成自己的商业版图?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是如何一步步走到人生的巅峰的?
接下来我们一起分享他的故事。
1.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和人生出现的转机
周星驰七岁时父母离异,是母亲凌宝儿抚养他和姐姐周文姬、妹妹周星霞。一个女人带三个孩子,甭说1968年的香港,就是现在也不容易啊!
为了生活,母亲凌宝儿一人打两份工,然而还是入不敷出。要知道孩子长身体、饭量大,吃不饱成为一种常态。这时候最苦的是母亲凌宝儿。她眼睁睁看着孩子挨饿,但她只有这么大能耐,这是她作为母亲的无奈。
母爱最无私。我的母亲也是如此。记得小时候,家里特别困难,那时家里常常没有菜,母亲就给我炒两个鸡蛋,而她只吃咸菜。
有一次,母亲凌宝儿两个月没开工资了,好不容易从娘家弄了点钱,买了几只鸡腿,给周星驰他们改善火食。
小星驰,一不小心把鸡腿弄掉地上了,沾满了灰尘。母亲凌宝儿又是生气又是心疼,就拿一根桑树条狠狠地抽了他十几下。是姐姐妹妹护着她,母亲凌宝儿才放下桑树条,之后搂着他们三个抱头痛哭。
这事的真象直到2001年,母子俩作客凤凰卫视,才揭开谜底。母亲还是认为他当时顽皮,不珍惜粮食。
而周星驰声音哽咽。他对母亲凌宝儿说,如果不把鸡腿弄到地上,您会舍得吃吗?这几年里,有什么好吃的都给了我们仨,您就成天吃咸菜啊!
这是他和姐妹想出来的最朴素的想法,却瞒了母亲凌宝儿整整33年。家庭的贫穷,母亲的节俭,促使他成熟,过早的进入 社会 。
俗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周星驰并没有被家庭的贫困吓倒,也没有对生活失去信心,更没有对学习不好放在心上。而是他选择了认为能够走出的路,踏上了奋斗的人生。
1980年,18岁的周星驰成为丽的电视台特约演员,从而进入演艺圈。
2.跑龙套跑出来的“喜剧之王”
1981年周星驰出演个人首部电视剧《IQ成熟时》,不过这时没人记住他,倒是他火了之后,人们对他在83版《射雕英雄传》中的跑龙套津津乐道。
周星驰在早期的一些剧中,就是出演小人物,但是他一直没忘自己的梦想。他每天要跑很多片场,经常看别人的脸色,说些虚伪的话,甚至为了出演一个死尸,争取了好久。但他总是咬牙忍着。
更有一次,他被场务带到了一位演艺大哥那里,周星驰说了一些恭维的话,但没想到,那位大哥转头竟然和身边的人说他象一条狗。那一次周星驰感觉一点自尊都没有了。他强忍着眼泪,回到家才哭出来。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这话用在周星驰身上再合适不过了。人生必须在事上磨,才能立得住。
但即使再困难,他也没有忘记学习忘记梦想。1982年,周星驰报考第11期无线电视艺员训练班,很遗憾没考上。同年,他又进入第11期无线电视艺员训练班夜训班学习。第二年,他从无线电视艺员训练班毕业,并且正式成为无线电视台的签约艺员。
人生最大的魅力就是有梦想。有了梦想,人生就会柳暗花明。周星驰就是这样,他忍受了常人难以忍受的苦,包括自尊被践踏得一干二净。即使他哭过痛过,但这也没有什么,执着地追求和持续地努力,也许希望就在明天。
果不其然,1988年,李修贤慧眼识珠,在他的力邀下周星驰出演了电影《霹雳先锋》,在电影界崭露头角,也开始了他的电影生涯。
随后在刘镇伟的邀请下,出演了《赌神》,又在“鬼才”王晶力邀下出演《赌侠》。当然,这也只是开始,好戏在后头。1994年,周星驰首次导演了自己的作品《国产凌凌漆》,接着又是《大话西游》、《食神》、《喜剧之王》。
人生都是这样,当你认为自己不行了,不妨多坚持一下。那样结果可能就不一样。周星驰坚持住了,又被伯乐李修贤赏识,所以迎来了人生转机。
当然,前提是你必须有能拿出手的才能才干才华才艺,也就是说这“四才”你得占一个,那么再有人发现你了,成功就不会那么难。
周星驰完成了从跑龙套到“喜剧之王”的转变。但这就够了么?没有,他要打造自己的商业版图。
3.打造自己的商业版图
周星驰出身普通,没念过大学,但他用十年时间,就完成了从演员到电影导演,再到上市公司老板。
有记者问:周星驰有商业头脑吗?
在香港演艺圈,艺人从商不是新鲜事,但能成功者却不多。艺人在演艺圈肯定得接触商人,而周星驰又爱学习。一个人传授他一条经验,那么十个人就能传授他十条经验,再加上他自己的刻苦钻研,他想从商并不难。
这叫挨金似金,挨玉似玉。挨着金銮殿,准长灵芝草;挨着臭茅房,准长狗尿苔。
1994年他与杨光辉等人创建了香港彩星电影公司。可惜不久,公司惨遭倒闭。两年之后,他又创建了自己的公司——星辉海外有限公司。十年多的时间里,星辉公司投资的电影票房超过了30亿港元。
2000年,他又成立品记国际公司,他自己享有60%的股权。这家公司除了影视制作,还兼有经理人业务,为其他公司搞推广筹划。
2009年,周星驰以3亿港元出售自己名下的一家商场给帝通国际贸易公司,并借此操作,第二年周星驰正式入主帝通国际担任执行董事,并且在他谋划下,公司更名比高集团控股有限公司,同年该公司在香港成功上市,上市第二天公司共计暴涨26.11%。
人生在世,失败再所难勉。像周星驰第一次创建电影公司失败了,但他有了经验,此后的投资一个比一个准,在香港演艺圈干得风生水起。
当然,这里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失败能不能承受得起。像现在所谓的投资:行,就赚钱了;不行,也不能翻身了。这不叫投资,这是赌博。赌博,十赌九输,有一个赢的还是抽老千。周星驰拍过《赌》的系列,但他从不赌博。
人生也不是赌博赌来的,而是拼搏搏来的。
说得有点多了,其实周星驰在房地产领域也多有涉及。
1990年,周星驰在香港中环半山宝云买下了第一套豪宅。六年后又买下了“普乐道七号”地皮。2002年,又买下了旺角先达广场的两间商铺,两年后又出售,这两间商铺就为周星驰带来了5500万的收益。
2007年,周星驰斥巨资2.1亿港元买下了九龙尖沙咀的一个商场,两年后以3亿港元出手,周星驰躲赚9000万港元。有人曾做过统计,周星驰踏入房产圈以来,前前后后赚了近20亿,是香港业内公认的炒房大佬。
你看看,人家戏演得好,公司开得好,房地产搞得好,赚得盆满钵满,自不必说。
周星驰的成功史,就是一部“小人物”的奋斗史。
成功之路是孤独的,也是没有捷径可走的。没有鲜花,没有掌声,没有朋友。有的只是嘲笑、白眼、冷漠无情。
但是这些只要你能咬牙坚持过来,那么人生就是风景这边独好了。那时候你就可以“一日看尽长安花”。
那么,周星驰这么有钱了,吃喝玩乐么?花天酒地么?不学无术么?错!错!错!接下来,我们看看周星驰的另一面的人生——热衷公益的慈善家。
4.人民日报点名的英雄
提到公益慈善,人们自然想到的是刘德华、古天乐,但周星驰比起他们来,一点也不逊色。
周星驰在汶川地震时捐了3000万,而且他已经坚持做慈善20多年了。他也真够低调的。而最早的时间可以追溯到1999年,他参加“香港演艺界9.21传心传意大行动”。2001年,他将在综艺节目《百万富翁》中赢得的100万港元全部捐给玛丽医院中的癌病儿童。
2013年1月14日,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届广东省委员会常务委员长中,当选为第十一届广东省政协委员。
在祖国偏远西北山区,周星驰自掏腰包捐献30多间放映室以及物资,并且捐助了100所周星星小学。
除此之外,周星驰还签过自愿捐赠骨髓的文件,并且已经给两个人捐赠了自己的骨髓。
2020年,在疫情一线,周星驰首先特地录制了一个暖心的音频:
雷波医生你好,我是周星驰,这段时间你和你的同事都辛苦了,看到你们挽救生命全副武装的紧箍咒,我非常感动,你们确实是普度众生的如来佛祖,更是我心中的盖世英雄,请让我亲你们一下。你们一定要保重,一定要平安归来,祝你们一切都好,加油!
随后2月23日,人民日报发表文章:
周星驰:我心中的盖世英雄,请让我亲你们一下!
周星驰的华丽转身,无疑是给当代青年最好的触动。出身无法选择,但命运可以选择。每个人的命运都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就看你怎么做?
只要第一步走出去,那么第二步就不会那么难。周星驰是英雄,那么你愿意做英雄吗?
Ⅱ 因小事成就大业的名人事例有哪些
因小事成就大业的名人事例有如下:
东汉时有一少年名叫陈蕃,自命不凡,一心只想干大事业。一天,陈蕃父亲的朋友薛勤来访,见他独居的院内龌龊不堪,便对他说:“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
陈蕃答道:“大丈夫处世,当扫天下,安事一屋?”
薛勤当即针锋相对反问道:“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陈蕃无言以对。
这个故事对于我们大家来说并不陌生,陈蕃之所以不屑于扫屋,无非是想显示自己的胸怀大志,欲“扫天下”。
这种精神固然可贵,殊不知,他没有意识到“扫天下”是以“扫一屋”为前提的。凡事总是由小至大,日积月累,集腋成裘,任何事都有它的初始环节和基础步骤,要“扫天下”,成就一番事业,必须从“扫一屋”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Ⅲ 历史上小人成就大人物的故事
历史上小人物成就为大人物的故事还是挺多的,例如历史上的“汉初三杰”之一的人物韩信,他在青年时期也就是市井混混,小人物一个,但在投奔刘邦后,帮助刘邦东征西伐,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从而成为了一个地位显赫的大人物。这里仅列一例说明,想要了解更多,敬请阅读历史书籍呀!
Ⅳ 以“小人物也能成就事业”为题的议论文
生活中,一些平凡的“小人物”却又不平凡,他们铸就了一个个的属于自己的小奇迹,赢得了成千上万人的 敬重。这些“小人物”带给我们的感动,以及从他们身上反映出来的千千万万普通中国人的美德,让我们看到了 满目光明。
中间部分:大体分为三段,前两段每段写一个例子,例子之后要进行评论发感慨。第三段也可以举一个例子,也 可以举多个例子,注意多个例子时,例子的内容一句话带过重点阐述论点内容。例子一定要是大家知道的。 举例子 (一定要符合中心论点,详略得当。例子的内容叙述清楚,突出论点的地方重点描写,其他可以一笔带过。
例子:2010年度感动中国十大新闻人物刘丽,一个给人洗脚的姑娘,除了自己吃饭租房的 500元以外,把 工资的百分之八十都捐给了贫困的孩子,她为的是让那些原本陌生的贫穷的孩子有书读,有上大学的机会。她在 风云过后也许又是云云众生中的一位,但她带给我们感动,带给我们的思考,却会永远留在我们的心中,她像是 风轻无月的夜晚里的那些闪烁自己光芒的星星中的一颗 !
还记得在废墟中,一个母亲为自己的一个五六岁的孩子支撑出一片“小天地”,那位母亲用手机写了一条 短信:“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够活着出去,请记住:妈妈永远爱你!”孩子幸存了,那位母亲却离开了人世。那 是汶川地震中无数感人故事中的一个。她只是一位平凡的母亲,她并不一定能培养出政界精英,商界巨子,但是,她却给孩子留下了希望,生的希望,也给那些处于悲痛之中的人们重生的希望,更给了无数关注生命的人心灵的 震撼。她是一位伟大的母亲,因为她是平凡人,所以她伟大 !
记得《伊索寓言》中老鼠和狮子的故事么,小老鼠弱小,最后却击败了狮子。这是因为它虽小,但却拥有狮 子所不具备的品质意志,小人物同样如此。曹刿论战的故事大家一定了熟于心,一介平民却能以独到的视角解读 战争“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最终帮助实力不如齐国的鲁国击败对手,由此可见,小人物拥有大智慧 ! 结尾:
进行感慨,抒发自己的感情,结尾要再次点题,结尾字数不宜过多。 3— 4句话就可以。
例子:我们也许都是芸芸众生之一,但是只要我们热爱生活,只要我们懂得感恩,只要我们不畏困难,那么,我 们也能创造属于自己的小奇迹 !
Ⅳ 在红楼梦中的小人物小红,最后是凭借什么成功逆袭的
中国古典小说红楼梦,从问世以来到现在已经有几百年,经久不衰,林黛玉和贾宝玉地爱情故事让我们读后产生很多感慨。就是里面的小人物,作者也是精心塑造,其典型形象就是放到现代社会也对我们有启示作用。
就拿丫头小红来说吧,她的成功逆袭,很好的诠释了“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
小红,本名是林红玉,因为避主子贾宝玉和林黛玉的讳才改名为小红,当丫头就是这么悲哀,连自己的名字都无权正常使用。
从她的名字可以看出作者曹雪芹对林红玉这个人物的喜爱,作品中能以“玉”来冠名的除了主人公贾宝玉和林黛玉之外还有就是“妙玉”,可别觉得妙玉是个尼姑,作者给她评价是“金玉质”,林黛玉和史湘云在凹晶馆联诗中,可以看出妙玉的诗才甚至在林黛玉和史湘云之上。
而小红相中的贾芸,是一个能做事,也会做事的有担当之人,出身虽然贫寒,但是也是很努力抗争,后来和小红一起营救狱神庙中的王熙凤和贾宝玉。
小红的远见卓识还表现在她对人生有清醒的认识,说出很有哲理的话“千里搭长棚,没有不散的筵席”。
红楼梦小人物,折射人生大道理,小红用她自己的行为演绎了一个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一个好士兵。
Ⅵ 小人物大成就的故事有哪些人/
朱元璋以前是和尚,最后当了皇上。
韩信以前是地皮流氓,最后做了将军。
刘邦是地皮无赖,最后做了皇帝。
齐白石以前是木工,而以后成了画家。
Ⅶ 给几个小人物艰苦奋斗后成功的故事
创业故事:麻辣鱼传奇 (2008-09-26 10:16:36)
标签:杂谈
成功人士的传奇创业史,我们大都耳熟能详,且能娓娓道来,言谈中不乏崇敬甚至艳羡。但我们身边的一些小人物,我们的左邻右舍,我们的朋友,或者只是点头之交的似曾相识的人,也有白手起家,通过艰苦奋斗,加上自己的天赋,当然还有一些机遇,而成功的事例。当然,这种事例并不多见,就如同浩瀚星空中的点点繁星,滔滔江水里的朵朵浪花。而我,恰恰认识几个这样的朋友和邻居,他们,既是我的表率,亦是我前进的座标。
九十年代初期,路边大排挡遍地开花。档主凭几张桌子,几个炉子,就可以开张了。螺蛳粉,炒粉,快餐,炒螺等等,品种不多,但也可以满足填饱肚子的基本需求。我的邻居李君当时就在我们家属区大院门口摆了这么一个专门卖夜市的小档口。
李君来自农村,有着农村人最质朴的情感。她不怕苦不怕累,每天天快黑时,她和丈夫就开始张罗搭篷布,摆桌椅。他们有着典型的夫妻档的特色,老公掌勺,老婆招呼客人。主要的客人就是那些夜猫子和过路司机。辛苦一晚上,天快亮时才收摊,赚的钱虽然不多,但也足以解决温饱。两口子就这么勤勉而辛苦的工作着,既发不了家,也饿不了肚子。这样的情况持续了一年之久。两人看不到未来,如同中国很多老百姓一样,勤勤恳恳地为了基本的生存而辛劳。
机遇,往往在那么不经意间不期而至,当然,机遇,一定是给那些有准备的人们的。当时,火爆重庆达两年之久的麻辣鱼正式登陆柳州,而引进者就是临时寄住在我们家属院的一个重庆仔,他紧邻着李君开了一间大排档。这个重庆仔不但有傲骨而且有傲气,技术精湛但盛气凌人,所做的麻辣鱼麻辣鲜香,味道独特,引得食客纷至沓来。李君看见隔壁生意太好,马上动开了心思。她让一个朋友去隔壁那里端来一盆麻辣鱼,品尝了味道后,就开始仿做。开始几盆,味道相差太远,他们毫不气馁,不断的增减配料,掌握比例,反复的调试,慢慢的,味道开始接近。当做到第十五盆时,味道已经非常相似了。他们马上做了一盆,请朋友来品尝,朋友们竞相交口称赞。于是,两人趁热打铁,赶紧推出麻辣鱼。开始时人们还将信将疑,宁可被那个重庆仔奚落也要去那边吃,但随着两口子的诚实的经营和热情的服务,慢慢的,人们都来李君的档口,后来常常出现李君这边人潮汹涌,重庆仔那边车马冷落。重庆仔受不了这种反差,经常在夜深人静时指着李君大骂,但李君一笑置之。
随着生意的持续火爆,原来的大排档已经不能满足需要,李君就在不远处找了一间大的门面,正式开起了饭店。为了传承重庆人刚烈的性格和突出川菜浓烈的风味,她把店命名为“红辣椒”。“红辣椒川菜馆”推出伊始,就创造了当年柳州餐饮界的一个奇迹。每到饭点,食客蜂拥而至,几乎张张桌子都要翻几次台。曾经出现过两拨食客为了争一张桌子而大打出手的事例,并且惊动了110。李君这时不是担心没有客人到来,而是成天想着怎样才能接待下这许多的客人。包厢和大厅容不下这么多客人,干脆就在人行道上也摆满了桌子。每每食客汹涌,人声码声嘈杂,蔚为壮观。
如果只是李君一个人发财,这,可能称不上传奇。看到李君大把大把的数钞票,一些聪明人开始动起了脑筋。曾经有人说过,犹太人的聪明之处在于,如果一个犹太人在一个地方开饭店发财了,接下来一定有人在这家饭店旁边开旅馆,开咖啡厅,开蔬菜店,甚至是开医院或电影院,慢慢的,这里就会形成一个新的社区或集镇。而中国人呢,看到一家饭店发财了,就会出现相同形式的第二家,第三家饭店,最后就会出现饭店一条街。于是,接下来的事情可能大家应该都知道了,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的静兰桥头麻辣鱼一条街,就是在李君的影响之下,一些川籍人士陆续开办的,后来一些外省籍人士陆续加入,形成了着名的餐饮一条街。而这条街,红火达数年之久,如果不是后来因为城建被拆迁,很有可能会持续火爆下去。
李君的失败也是注定了的。由于她来自农村,没有文化,不懂管理和经营,曾经发生过一天跑单一千多元的闹剧,而且,这种闹剧经常发生。后来,由于她的门面被征用,饭店被迫迁址。虽然老话说“树挪死人挪活”,但李君的饭店因为这一迁,再也不复当年辉煌,日渐衰落。后来几经迁移,每迁一次亏损一次,前后迁址数次,亏损数十万元。现在,李君的“红辣椒”川菜馆还存在,只不过隐藏于都市的某个角落,苟延残喘了。
曾经风光一时的麻辣鱼给来自农村的李君带来数百万元人民币的收益,也给后来者无限遐想。一个大字不识几个的农村妇女,竟然也可以在都市生存发展并获成功,这,难道仅仅是文化学识可以解释得清楚的吗?没有文化的妇女都可以成功,我们这些有一定知识的人呢?没文化的可以成功,有文化的却不一定成功,看似不可理喻,但确是事实。曾经看过一些报道,北大毕业生卖猪肉,清华毕业生捡垃圾。学历,文化,并不代表你的能力,真正的实力,是你的综合素质和环境乃至机遇。是金子,就会闪光,但,那金子,一定是被淘出来之后!
Ⅷ 小人物也能干大事,王玄策到底是怎么做到一个人灭掉一个国家的
最近在网上疯传这样一个故事,那就是王玄策一个人灭掉一个国的事情,其实这很不靠谱,俗话说双拳难敌四手,饿虎怕狼多,一个人怎么能灭掉一个国家呢?其实王玄策是向邻国借了兵,因为整个过程,包括借兵,指挥都是王玄策一个人完成,所以才有一人灭一国的说法。
你认为王玄策这么厉害,是不是应该流芳后世呢?
Ⅸ 小人物怎样取得大成就
努力学习喽,用知识来获得大成就!成功了,你的每一项研究都是大成就。
Ⅹ 小人物奋斗成功的事例励志正能量
不要小看小人物,他们往往可以通过努力奋斗最终获得成功。一起看看我为大家整理推荐了充满励志正能量的小人物奋斗最终取得成功经典事例,欢迎 收藏 哦。
小人物成功的事例篇1
2001春天,邓庚走亲戚时看到表姐夫家养有大鲵,他就想野生的大鲵越来越少,能不能把养殖大鲵作为一项产业来发展,既能保护大鲵又能增收致富?2001年夏天,他四处借钱购买50尾鱼苗,开始了大鲵养殖。由于当时的市场环境并不成熟,加之初始养殖,邓庚并没有在养殖上面获得多大的利润。到2005年,市场逐步成熟。邓庚准备加大投入,探索大鲵人工繁育,但当时也很少有成功的先例。所有家人几乎是众口一词地反对。倔强的邓庚投资2000多元在家门前的河沟里拉起栅栏,购买10条种鱼搞起了大鲵繁殖。
正当他满怀信心地憧憬未来的时候,一场山洪冲走了邓庚所有的梦想,大多数种鱼都被山洪冲走了,面对仅剩的几条种鱼,邓庚心里泛起了阵阵酸楚。但是邓庚是一个从不服输的人,他从信用社贷款1.5万元,缠着表哥入股2万元,又四处借钱,总共筹集到资金6万元,重新开始了艰辛的 创业之路 。他吸取了上一次的 经验 教训,先从治理山沟生态环境入手,修河堤避洪,在山沟里养殖野鱼。为了学习养殖技术,他第一个在山沟里买了电脑,自费2000余元拉起了互联网。
历经9年突破繁育难关
但连续2年,人工繁育大鲵没有一点起色。邓庚并没有因此而气馁,搞起多种特色养殖,养鸡、养羊,以养带养,来维持日常开支和持续投入。
到了2007年,邓庚终于看到了成功的曙光,精心呵护的种鱼产出了100余尾大鲵幼鱼。2008年邓庚迎来了大鲵养殖发展的转折点,当年产出幼苗1500余尾,获利40余万元,邓庚不仅还清了所有欠账,还帮助附近的农户发展起了大鲵幼苗养殖。2009年,产出大鲵幼苗3000尾,出售商品大鲵260条,当年获利50余万元。
大鲵繁育成功后,邓庚又把养殖商品大鲵作为重点。在原有的原生态繁育场的基础上,又投入60多万元建起了仿生态繁育场和工厂化养殖场。目前,邓庚拥有3个大鲵养殖场,有种鱼60多条,养殖商品大鲵200多尾,资产总值近百万元。
劝说乡亲一起养大鲵
致富不忘乡亲。邓庚为了带动农户养殖,走家入户劝说附近的乡亲加入到大鲵养殖产业中。对家庭情况较差的农户采取投放的模式,先将幼鱼赊销给农户,等到养殖成功农户获利后再收回成本。2009年初,四亩地村桂花坪组农户代小宁赊销了100尾幼苗,到了4月份,代小宁卖了种苗获利20000余元,家庭人均增收4000余元。类似代小宁的农户还有6户。通过部分农户的成功经验,带动了四亩地镇其他村农户养殖的积极性,目前全镇大鲵养殖户已经达到126户、养殖大鲵4400尾。在养殖过程中,邓庚低价给养殖户提供鱼苗,无偿地为养殖户提供养殖技术服务,定期为养殖户指导。“
作为一名党员,我有责任和义务用自己的技术优势,让大家一起赚钱。”邓庚说,他要带动全村乃至全镇的群众都来发展大鲵养殖,让大家都尽快地走上致富路。
近年来,邓庚多次被宁陕县和四亩地镇党委授予“农民党员致富带头人”和“农村创业致富标兵”等荣誉称号;2010年,被安康市委组织部评为农村十大杰出青年创业致富标兵。
25岁,对于现在的青年人而言可能还是事业刚刚开始之时,邓庚却有着敢于尝新和锲而不舍的精神,在农村里繁育大鲵。经过10年奋斗已有近百万资产,他不仅实现了自己的梦想,更带动乡亲们共同致富,实现草根创业并且带动家乡发展的典型案例。
小人物成功的事例篇210年前,一家取名为“壹加壹”的制衣店在广州悄然诞生,老板是20岁的陈展鸿。
10年后,“壹加壹”由一家庭制衣作坊发展成为时装设计公司,进而组建“壹加壹”实业有限公司,没有本钱的创业,10年间,陈展鸿由一个个体户变成了拥有20多家企业的大老板,资产达几千万元,每年仅出口服装就创汇1500万美元左右。
发展如此迅速显赫,除天时、地利、人和之外,高超的操纵市场的技巧亦不可低估。
“壹加壹”的产业包括服装、电器、鞋类、餐饮等,但服装是大头,服装收入占总收入的80%。而服装款式,面料的更新是以季计、月计,如何在迅捷的交替中把准市场的脉搏是至关重要的。陈展鸿说,他采用的是“排炮战术”,即每设计出一种新颖服装,必是放一排“排头炮”投放到市场检测一下市场的需求情况,再根据第一排炮的轰动效果,决定第二批、第三批的投放量。
“壹加壹”的过人之处还在于有节制地“轰击”市场,每种新产品投放到市场总留有余地,决不“轰”得过火,适可而止。陈展鸿的想法是顾客买东西就跟吃饭一样,某种东西一下子吃得太饱,就会对这种东西腻味,再也提不起它的兴趣。
一种产品是一次性的,但商标则是长期的。没有本钱的创业,如果对“壹加壹”商标”腻味”了,以后的市场则难以打开,所以“壹加壹”在每一种新产品最畅销时,下一个新品种又成熟了,这样,就可以不停地以“快”和“新”轮番轰炸市场。
为保证“壹加壹”产品的“快”和“新”的特色,陈展鸿十分注重信息,并力争在最短的时间内把信息变成产品,抢占服装“新潮头”。目前,“壹加壹”仅西装的款式就有20种之多。没有本钱的创业,靠“快”和“新”还不能在市场稳操胜券。市场的真正主宰是顾客,只有赢得顾客,才能赢得市场,才能保证“轰”得有力。
于是,“壹加壹”又推出“量身定做”和“终身保修”的办法。 出国 访问的、结婚的和一些身材特殊的顾客,可以到“壹加壹”量身订做合体的高档西服。凡是在“壹加壹”又推出“量身定做”和“终身保修”的办法。出国访问的、结婚的和一些身材特殊的顾客,可以到“壹加壹”量身订做合体的高档西服。凡是在“壹加壹”购置西服,还可以“终身保修”身材发胖的、不合身的西服还可以拿来修改到合身。这招“壹加壹”专营西服的服装店由一间扩展到了七间,还满足不了需要。
小人物成功的事例篇3他是一个失败者、说谎的人、商场上的逃兵,没有人把他放在眼内,因为他根本没有与人争胜的条件。那么,苏宏达如何出人头地。没有本钱的创业,在成功的大道上遥遥领先,使公司每年赚取的利润超过50万元呢?苏宏达算不上年少有为,他35岁时,仍是工厂的一名杂工,每月收入仅可维持一家三口的生活,还需要妻子替人家做些零散的缝纫工作,帮补家计。35岁,是宏达生命的转折点,一天,他经过住家附近的地产经纪公司,发觉里面的职员在打瞌睡。虽然那时楼宇买卖情况热闹,偏偏就只有那个地产公司一片冷清,门口张贴的楼宇资料也是寥寥可数,还附出公司的顶让消息。宏达突然灵机一动,认为这是不可多得的好机会,虽然他没有足够的金钱搞一些小生意,但岳母颇有积蓄,他决定跟她好好商量。开始经营业务的时候,他把顾客介绍费降至最低,只抽取其半成佣金。
另外,他采取“死缠烂打”的政策,不怕浪费唇舌,不断为上门的客户介绍适合他们的房子,不到最后一刻——对方终于找到自己理想的房子,他决不轻易放弃。很多顾客前来地产公司想购买房屋,其实心中也没有什么主意,如果推销者懂得抓住他们的心理弱点,诚心诚意为他们服务,顾客自然会一切依赖你,不愿再跑到别家地产公司选购的了。
猜你喜欢:
1. 小人物成功的故事
2. 成功人士的励志故事
3. 个人成功小故事 成功励志的小故事
4. 小人物奋斗的故事
5. 90后成功人士的例子
6. 普通人成功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