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事业单位干部什么意思,与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有区别吗
事业单位干部:是指在干部编制岗位上的工作人员,一般是单位的管理人员;
一般工作人员:是单位除干部编制外的所有人员。
两者最大的区别就是管理人员和非管理人员的差别。
事业单位的明显特征为中心、会、所、站、队、院、社、台、宫、馆等字词结尾,例如会计核算中心、卫生监督所、司法所、银监会、保监会、质监站、安全生产监察大队等。
事业单位分为参公事业单位以及一般事业单位。参公事业单位是指人员使用事业编制,参照公务员法进行管理。参公改革之后的事业单位在省公务员招考中招考,普通事业单位在事业单位招聘中招考。
参公事业单位是指人员使用事业编制,参照公务员法进行管理。参公改革之后的事业单位在省公务员招考中招考,普通事业单位在事业单位招聘中招考。
Ⅱ 关于怎样确定事业单位工人身份与干部身份的问题
确定事业单位工人与干部身份,主要渠道:
一、是通过劳动局以社会青年招入事业单位的,或临时工转正的,属于工人身份;
二、是通过公务员局或专业主管局(卫生局或教育局)招入事业单位的,属于干部身份。区别是,前者不具有高等教育学历,初中或高中或中专学历即可。后者是具备高等教育的大学毕业生
三、靠派遣证。派遣证就是你大学生干部身份的证明,假如某天你被提干时,这个就是你可以被提干的证明,因为你是干部身份。否则你就不能被提,因为你是工人。
给你定义的工人身份有待考证,因为你的毕业证是成教系列。可以向有关部门咨询。可以参考国家公务员管理规定。
纳入工人身份,意味着失了晋升的机会。
(2)什么是干部身份事业单位扩展阅读;
干部身份是原来计划经济体制下,人事管理的制度,一直沿用到今天。仅在一些情况下还有用,比如报考公务员,一些国有企业、事业单位。职称的认定、评定,工龄的审核等也和此有关。
在目前的中国社会体系中,正常从业人员分三种身份:农民、工人、干部。农民归农业部管理,工人归劳动局管理,而干部归人事局管理。大学生属于国家培养的专业人才,属于国家干部身份。通过向劳动部门申请办理招工(就业)手续后具备工人身份,通过人事组织部门办理吸收、录用干部手续后具备干部身份,国家统一招收并分配的大中专毕业生执行一年见习期考核合格办理转正定级手续后也具备干部身份。我国不同部门具备不同的行政职能,其中干部管理等方面由人事组织部门负责,工人管理及社会劳动保障等方面由劳动部门负责。目前身份仍是影响我国人才流动的一个重要因素,不具备明确身份的人员还不能随意流动。
Ⅲ 事业单位 干部身份 什么意思
一般是这样理解吧:
1.一个单位可以有三种编制的人:行政编制、事业编制、企业编制。对应的身份就是行政=公务员(极少干部身份),事业编制=干部身份+工人身份,企业编制和事业编一样,两种身份都有。
2、按享受国家财政不同又分全额拨款单位、差额拨款单位和自收自支单位。全额拨款单位有行政单位和其它事业单位如老师、水利局 环保局 综合执法局 规划局 公用事业管理局等包括他们下属单位。差额拨款单位好像只有医院了吧具体就不知道了。自收自支单位应该林场之类的了。包括设计院,但好像事业企业单位用人都比较乱。
3、关于你是干部身份是肯定的,你是机会参加你们县里的副科级考试的。如果通过了,你一定能成为正式的公务员。09年还能不通过考试分进局里,想必你也不是吃素的。祝你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