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慈善事业的社会意义
慈善事业的社会意义是:从慈爱和善意的道德层面出发,通过实际的自愿捐赠等行为和举动,对社会的物质财富进行第三次分配。既起着安老助孤、扶贫济困的作用;同时又起着疏理社会人际关系、缓解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的作用。
慈善事业的功能:
1、弥补不足
医疗救济是中国慈善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维护和保障需要救助的人民大众的健康方面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救济贫病之民作为中国传统的慈善事业之一,让数以千计的贫苦大众得到了预防和医治疾病的机会。
2、照顾弱势
由于当今社会财富分配的不均和贫富悬殊的拉大,尤其是产业结构的调整,社会上出现了一些新的弱势群体,如农村特困户、城镇下岗职工等。因而,照顾弱势群体仍是慈善事业的重要使命。
3、乐善好施
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慈善活动可谓频频开展。各地慈善会发动和依靠社会各界力量赈灾救难,帮助社会上不幸的个人和困难群体,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慈善救助活动,无不是乐善好施精神的继承和发扬。
4、维护文化
在慈善救助的世代相承中,中国传统的社会文化价值得到了维护和宣扬。纵观中国传统的慈善事业,其间体现出的尊老爱幼、孝慈为怀、邻里相帮、济人危难、助人为乐等中华民族的优秀的道德品质,都是儒家“仁爱思想”的深刻反映。
(1)中国慈善事业有哪些特征扩展阅读
中国慈善事业具有如下特色:
1、慈善思想源远流长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倡行与发展慈善事业的国家。与之相应的是,其慈善思想也源远流长。先秦诸子百家与随后的佛家、道家都对慈善有过精辟的阐述。譬如,儒家讲“仁爱”,佛教讲“慈悲”,等等,各流各派在表述上都蕴含着救人济世、福利为民以及人类共通的人道理念和道德准则。
2、慈善活动与上层建筑的关系密切
在中国,许多的慈善活动都是在官方的主导下进行的。为此,政府还特别制定了慈善制度和设置了许多的慈善机构。譬如,隋唐时期的仓禀制度,两宋时期的福田院和居养院。
3、近代慈善事业受西方影响而发展
中国近代慈善事业的兴起,是以西方教会慈善活动的介入以及中西慈善文化的冲突和融汇为其标志的。中国传统的慈善事业在近代激烈跌宕的社会变迁进程中,由旧趋新,兼纳中西,最终形成了顺应时代要求,又具有崭新内涵的慈善事业。
‘贰’ 慈善捐赠具有哪三个特征
慈善捐赠具有以下三方面的特征:
自愿性。慈善捐赠应当由捐赠人自主决定、自愿决定。具体地说,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在捐赠方面的自愿性表现包括:决定捐赠或不捐赠的权利,选择通过慈善组织还是直接向受益人捐赠的权利,决定捐赠多少的权利,决定捐赠财产形态的权利,捐赠时选择慈善组织的权利等。
无偿性。就法律属性而言,慈善捐赠本身符合民事法律上赠与的要件。因此,慈善捐赠必然是无偿的,无需提供对价。比如,许多知名企业对奥运会等重大赛事提供商业赞助,企业在提供大量资金的同时,也获得为企业形象、产品做广告的收益。因此,此种商业赞助行为,并非慈善捐赠。基于此种考虑,对奥运会等重大赛事的商业赞助行为,不能获得慈善领域的税收减免。
必须基于慈善目的。如果捐赠基于其他目的,则不受慈善法律制度的约束。比如,一般民事主体之间一对一基于民事目的的捐赠,直接适用《合同法》关于民事赠与的法律规定即可。关于“慈善目的”的界定,则根据慈善法第三条的规定,以及相关法规、政策来确定。
‘叁’ 我国古代慈善思想文化具有怎样的总体性特征
中国古代的慈善活动基本上是一个内敛性的、封闭的系统,这与慈善事业开放性、社会化的特征是背道而驰的,因而制约了中国慈善事业的发展。在自我--家庭--国家的链条中,始终没有“社@团”这个概念。慈善始于家是行善的最高原则,如果有能力,不先照顾家庭而行善于外,会被说成沽名钓誉。范仲淹的“义田”,宋熹的“社仓”都是为族人而设。宋代刘宰三设粥局赈济灾民,由于没有社@团的支撑,最终也没有建立起永久的制度。明清时期,虽然欢迎士绅从事社区慈善工作,但是这些活动仅限于灾年开展。承平时期是不主张他们串联的,清代的慈善机构大部分是“官督民办”,多少也有点这个意思~
‘肆’ 什么是公益慈善事业
公益事业:直接或间接地为经济活动、社会活动和居民生活服务的部门、企业及其设施。主要包括自来水生产供应系统、公共交通系统、电气热供应系统、卫生保健系统、文化教育系统、体育娱乐系统、邮电通讯系统、园林绿化系统等。 公益事业的特点主要有:①外在性。属于公益事业的部门和企业及其活动一般处在直接生产过程、个别经营活动和居民的日常生活之外,独立存在、并行运转,并构成相对独立的系统。②社会性。大部分公益事业主要依靠社会投资和建设,资金依靠国家财政解决,投资主要表现为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③共享性。公益事业的服务是为许多单位和居民共享的。④无形性。公益事业所提供的产品大多是无形的服务,而不是有形的物质产品。⑤福利性。公益事业所提供的产品带有很大成分的社会服务和社会福利性质。 公益事业的建设、经营和管理一般分为3类:①由私人企业投资、建设和经营,并从中实现资本的周转获得一定利润的纯营业性质的公益事业,如电力的生产和供应等。②由国家投资、建设,并交给私人企业经营管理的公益事业,如公共交通公司等。这类公益事业的投资额较大,使用期较长,并且带有一定成分的福利性质。③由政府投资、建设,并由政府组织或责成有关机构直接经营和管理的公益事业,如公园、游泳池、中小学校等。这类公益事业福利性成分较高,营业收入较低。
慈善事业:私人或社会团体基于慈悲、同情、救助等观念,为灾民、贫民及其他生活困难者举办的施舍、救助活动的统称。其活动对象、范围、标准和项目,由施善者确定。慈善事业常常采用一定的组织机构来进行,这类从事慈善事业的社会团体和工作机构统称为慈善团体,如1949年中国民间举办的各种慈善堂(如育婴、养老、恤孤、习艺、施医、施药、赠棺、赈灾等组织),国外的慈善学校、救济院、慈善姊妹会,以及现代的各种社会福利院、国际SOS儿童村、各种志愿者服务队等。在现代西方国家,出现了各种将私人财富用于公共慈善事业的基金会,这种慈善基金旨在资助诸如教育、科学、医学、公共卫生和社会福利等领域的研究或服务项目,通常采用慈善信托公司或非盈利社团的合法形式。1949年前中国的慈善事业,常常由国外势力或地方封建势力把持,进行文化侵略活动或从中渔利。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政府对此进行接收改造,使之成为社会救济福利事业。
‘伍’ 慈善事业的基本特色有哪些
v慈善之心:道德基础v贫富差别:社会基础v社会捐助:经济基础v民营机构:组织基础v捐献者的意愿:实施基础v社会成员的普遍参与:发展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