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如何使灵性成长
第四章 灵性 有灵性的人是个觉醒者、冒险者,他已彰显真正的灵魂年龄,并且懂得道,而他自己是其中的一部分。灵性表示渴望能够以无条件之爱,且不予认同的体悟境界活在世上,并且有时可以达到此种境界。尤其重要,灵性成长来自你能够无条件地接纳自己。 共有七个步骤可以帮助你转化到这个层次: 1.信任你的知觉力。 2.对自己绝对地真实。 3.培养包容心。承认万事万物无不含容道之完美。 4.适当地展现力量。 5.去除恐惧和主要特征。 6.臣服于你的灵魂和道,让它们带领你。 7.真正地谦逊。 较高层次的心灵成长来自平衡智性、情感以及行动中心。它来自强烈地渴望知道真理、有意愿对人生开启情感,以及维持能量平衡的高超能力。当你平衡自己时,你已达到某种程度的开悟。而当开悟程度渐增,你开始对于灵魂——-是它把你连接到所有七个精神层面的——有了某种程度的认识。你更能够揭穿使你沉睡的幻象面纱。 后记目前人类社会整体正值青年灵阶段,即使是较老的灵魂也带有几分青年灵的印记。青年灵最擅于发挥性格表征或人格特质的效用——欲望强劲,志在必得,为了成功不计代价,极少关心别人的感受,这是人类社会群体意识——交织能量场互动的结果。
㈡ 对人生的规划我应该从何开始呢
生命的意义
生命的意义在哪里?这似乎已成为千古的命题,每个人在无意间或寂寞里往往想起这个永无答案的命题,我们很多人都有着同样的心路历程。其实这个命题虽然有些虚无,但是一旦没有想个明白或者找到一个能够说服自己的理由,那么它会困扰我们很久很久,甚至让那些偏执的人们走上另外一条道路。
在理性的认识中,生命的意义源于一个人的所看,所思;在感性的认识那里,一切却取决于心灵的体会及情感的丰富程度。但同时它又不仅仅是一种体会,更关键的是它影响思考的方式。生命可能是这样一种过程:体验---积累---思考。当你习惯了这种生活方式时,永恒的也就只有思考了。同时思考也是一个渐进过程,它也需要一个否定—肯定—再否定—的循环过程,也需要经历一个思想混乱的过程,渐渐走向澄清,再走向独立,并最终确立起属于自己的思维模式。这不仅需要时间,更需要持之以恒的积累与勇气。并不是每一个人都有这样的意愿,也不是每一个人都能以这种生活为享受。生命对每个人的意义或许都不同,我觉得努力活着再享受人生,就已经是生命的全部意义了。对生命意义的追问,是每一个有思想的生命体对自身灵魂的必然拷问。“生命的意义何在?”、“活着是为了什么?”我们带着如此凝重的问题出发,遭遇到的却多是“活着是美丽的,生命的意义在于爱!”这类轻飘飘的华丽语言、浅薄无用的简单说教。
独一无二的特性使得每个人都与众不同,也使得每个人的存在有其意义,这种特质与创造性的工作和人类之爱息息相关。 “一个人不能去寻找抽象的生命意义,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特殊天职或使命,而此使命是需要具体地去实现的。他的生命无法重复,也不可取代。所以每一个人都是独特的,也只有他具特殊的机遇去完成其独特的天赋使命。”“一个人一旦了解他的地位无可替代,自然容易尽最大心力为自己的存在负起最大责任。他只要知道自己有责任为某件尚待完成的工作或某个殷盼他早归的人而善自珍重,必定无法抛弃生命。”每当看到这样的段落,我都不禁为那些“伤心人”和轻生者惋惜。只要有“求意义的意志”存在,不仅生命和爱,就连“苦难”和“痛苦”都深具意义。生命的意义有很多不同是说法,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但最终还是要自己去感受,自己去体会,别人的话只能是参考。
“生命不在长短,只要活得有意义。”
十年、二十年……五十年,乃至一生庸庸碌碌、畏畏缩缩而活的人,不如一年、一月乃至一日而活得有意义的人,只要生命曾经绽放过光芒,这一生就已值得,生、死已无关紧要了。
活到一百岁,和只活到三十岁、二十岁的人,根本上并没有什么差别。虽然,前者多活几十年,后者则少活了几十年;但,这只是人们观念上的感觉与执着,对于认得生命意义,清楚宇宙真谛的人,存在的长短已不觉得遗憾。
时间就是永恒,活到一百岁,和只活到二十岁,是一样的;万年就是一年,一年存在万年中。
人们以为离开了瞬息万变的时间,别有永恒的存在,这是不对的,永恒是存在时间中,离开了无常的时间,就没有永恒的存在。
所以,只要你创造了永恒,将人生提升到永恒的境界,那么,生命的长短,又有什么关系呢?
只要活得有意义,生命就会接近永恒,不再只是短短的几十年。如何才能活得有意义呢?
从浅近方面来说,生活离不开工作,所以,要活得有意义,必须从事有意义的工作。什么才是有意义的工作呢?就是属于付出与合乎灵性要求的工作。
属于付出方面的,就是做有益于人类、国家社会和一切生灵的工作。世界各地正有许多这些工作,在等着我们去做合乎灵性要求方面的,就是追求完美,和生活在真实中。
看!艺术家为了追求艺术的完美,可以牺牲物质上的享受,甘愿与贫困为伍。
作家为了一篇文章的完美,不惜再三的修改,一再的誊写。
歌唱家为了一首歌能完美地唱出,私底下不知已经练习了多少遍。
还有各行各业中,许许多多的人,也都是这样,不辞辛苦地做着所从事的工作。他们不但毫无怨尤,还做得满心欢喜;因为他们觉得,自己所做的工作,是有意义的。
当他们全心一意地,为他人、或自己灵性而工作时,不再感觉时间的存在——时间已经停止;不知老之将至——生命哪有长短?这,不就是永恒吗?
至于生活在真实中,这是人生的最高境界,也是永恒的境界。
什么是真实?真就是不假、不虚伪;实就是实在、不做非份之想。换句话说:这是一种不撒谎、不做作、不违背良心,纯乎心性而行的境界。
由于不作假,本身的优点、缺点,一目了然,所以能不自负也不自卑。
由于不作非分之想,所以能安贫于道,而知足常乐。
由于不违背良心,所以心无挂碍,日日是好日。
最重要的是:依心性而行,该作则作,不该作则止;所以,没有妄想、烦恼。
这种生活,已经超越了意义,而意义自在其中。
总之,能够完全活在真实中的人,将不再是普通的人,而是超凡入圣的圣者了。
当他人说幸福的人就是那些实现了生存目标的人的时候。
我们或者还想说,实现了生存目标的人,除了继续活下去外,就不必再有其它的目的了。也就是说,他心满意足了。
生命问题的解决,是在于这个问题的消失……
但是,对一个人来说,什么不再成为问题,这样活下去难道是可能的吗?
这是否意味着,这个人是活在永恒中,而不是活在时间中?
这是否就是那些经过长久困惑之后终于弄清楚生命意义的人,反而讲不清什么意义究竟在何处的原因呢?(维特根斯坦)
生命的意义是否在本质上存在,我无法确定。但是,我认为即使这样,我们仍可以使自己得到有意义的生命。
在很大程度上,关于生命意义问题,源于我们人类自身不断的探索。生命本身存在意义吗?如何得到一条生命中有意义的道路?生命的意义意味着什么?它使我们发现或创造的某种事物吗?她使如何依赖于目的、价值和理念的?它和幸福有什么关系?它会给人类以自信。使男人和女人能够勇敢的面对他们的困惑吗?
多数人没有思考这些问题,但是,只要他们快乐幸福着,那也很好。而一旦思考了这些问题,困惑就接踵而至。弗洛伊德认为人一旦思考这些问题,他就开始患心理病了。但是,我仍然要说,研究这些问题,我们或许能够建构出一个思想的轮廓,并得到一个值得去过的人生。
从西方的哲学来看,传统哲学多是从神学的角度回答了这个问题。事物能否如其所是的存在?在宇宙中是否存在着一种准人性的温和目的?这是神学需要回答的问题。而信仰神的存在的人中,多数是因为他们需要使自己相信宇宙间有一个至善的意志,他们需要使自己相信人世间存在着对我们以及我们认为有价值事物的一种基本的同情,他们需要使自己相信对我们的理想和愿望来说有一种终极的支撑和避难所。
这些人主要是希望自己能够确认,有一种超越我们人类层面的可以但不是人类可以控制的力量存在着,万事万物是可以解释的——如果我们的智力能够理解其本质的话——这种力量是有目的可言的,我们可以把它看作是完美无缺的价值。至于是否存在这样的超越普遍生命的目的先验的目的存在,这里拒绝讨论,我只说它不是我能够了解到的,只能存疑而已。
不管宇宙间是否有意义可以被我们发现,意义在其中得以体现的世界只能是我们所在的这个世界。在这个世界上,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意义被创造出来了,不管这些意义是否有终极性而言,我们也不管是否存在先验的单一的人生意义,我们先去看看生命中意义是如何被要求并被赋予的。正如西蒙-波娃所说的,“意义的存在是两可的,它绝非一成不变的,应该说,人生的意义是不断地争而后得的。”(大致意思是这样)因此,我们可以认识到,我们为自己创造意义,我们不需要别人或者说是什
㈢ 在灵性时代如何规划事业人生
【命自我造 福自我求】
《了凡四训》又名《命自我立》,是中国明朝袁了凡先生,结合了自己亲身的经历和毕生学问与修养,为了教育自己的子孙而作的家训,教戒他的儿子袁天启,认识命运的真相,明辨善恶的标准,改过迁善的方法,以及行善积德谦虚种种的效验。他在早期验证了命数的准确性,后来进一步通晓了命数的由来,知道人们可以掌握自己的未来,改造自己的命运。就在他的下半生中,又验证了人们完全可以自我“立命”,自求多福的准确性。不过,光是知命安命是消极的无益的;而自强不息改造命运的“立命之学”则是积极的和有益的。了凡先生以自己改造命运的经验来“现身说法”;读了可以使人心目豁开,信心勇气倍增,亟欲效法了凡先生,来改造自己的命运;实在是一本有益世道人心,转移社会风气不可多得的好书。
【一切有为法 如梦幻泡影 如露亦如电 应作如是观】
㈣ 如何通过灵性活出自己想要的人生
当你越来越漂亮时,自然有人关注你。当你越来越有能力时,自然会有人看得起你。改变自己,你才有自信,梦想才会慢慢的实现。
㈤ 如何找到自己的人生价值
如何找到自己的人生价值?
1、孜孜不倦。这点很重要,比后面的几点都重要。发挥自己的人生价值,就要找到值得一辈子去做的事情,放在一辈子的时间维度来衡量这件事还真不好寻找,这就需要孜孜不倦、百折不挠的精神了,因为在寻找自己的毕生事业,找到自己的人生价值时会碰到很多挫折,也会走很多弯路,也许你尝试了N次都不一定找到,但N+1次就找到了,所以孜孜不倦的精神很重要。
2、确立自己的最大优势。每个人都有很多长处和优势,但最大的优势只有一个或非常有限的几个,找出来,最大优势决定人生价值的大小。乔丹做修剪花木的花艺师也可以做到顶尖的水平,但肯定没有打篮球更能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确立自己的最大优势不是显而易见的,中间也需要挣扎、痛苦、反思的过程,孜孜不倦很重要。
3、当前社会需要自己的什么能力?或者社会有什么需求和问题自己可以解决,你能解决多大的社会问题就能成就多大的事业,要找到社会需求和个人优势的结合点,也就是说英雄要找到用武之地。
怎么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呢?
1、确定实现的平台、路径和方式。以前我谈过怀才不遇,本质上世界不存在怀才不遇,怀才不遇主要是自己没找到发挥自己才能的平台、路径和方式,或者是自己的能力不合时宜,能力也有时效性的。搞清楚了自己的优势,当务之急就是尽快确定发挥自己能力的平台,并且是选择最合适的平台。同时也要确定路径,并不是所有路径都适合自己,选择最合适的。
2、给值得做一辈子事情赋予意义。赋予意义就是要上升到信仰、使命层次,深入到骨子里,用这个信仰和使命作为判断基准。当一件事情上升到了信仰、使命层面就不能轻易放弃了,我的信仰是精神让世界更美好,我的使命是知识分享,既然确立了信仰、使命我就不会放弃,必须要做一辈子。
3、懂的合作。要做的事情越大就越要懂得和他人合作,因为你早晚会体会到一个人的能力实在太渺小了,不和他人合作就很难把事情做成。
4、熬,坚持下去,伟大都是熬出来的。
㈥ 灵性成长,如何改变自己的信念从根本上转变自己的人生模式
把“改变”的企图放下了,自然就改变了。
“转变”也是企图,都统统放下,不做任何抗拒,对所有遇到的事物负全面的责任,因为每一件事情都是有缘由的,对自己所滋生的任何念头和判断及想法,都时刻关爱着。
㈦ 人生目标迷茫,找不到方向这四步教你如何规划人生目标
谁的人生不迷茫?大家都是第一次做人,很多地方不明白,不清楚,想不通是很正常的事情。
有的人每天都很忙碌,但觉得自己并不幸福,日复一日的工作仿佛让自己变成了一台机器人,该有的灵性被一点点磨灭,除了一天比一天老之外,似乎看不到什么其他的变化。
其实对人生做规划就像对财务做管理,它可以让你的人生增值,幸福美好的人生始于规划,人生规划虽然无法让你一步登天,但可以让你更接近自己的梦想,更真实地把握当下,更迅速地抓住稍纵即逝的人生机遇,缺乏规划和目标意识的人,是被生活推着走的,而主动做规划的人是可以操控自己的人生走向。
规划人生的四个步骤
相信很多人的答案是肯定的,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很多人不清楚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是什么样的,自己最擅长的是什么,自己所恐惧和担心的。又是什么?
即使当他人提出一种理想生活时,很多人也不确定,不相信自己能够做到,有句话叫做,当你走在正确的路上时,你就是已经醒来的人,只可惜有太多的人步伐匆匆给予上路,却从没有停下来思考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一艘船失去了方向,就只能在海里飘荡,一个人没有对自我的认识,又怎么能知道自己是否已经醒来了呢?
所以,做规划的前提就是要认识自我,找到自己想走的路。
如果说有人能在20岁的时候就可以规划出自己70岁的人生,我觉得这事不太靠谱的事,毕竟几十年对我们来说太过漫长,谁都不知道那时候世界会变成什么样子,更别说做出准确的规划了,因此我们对未来做规划的时候,不应该一次性进化到老,而是做阶段性的规划,那么具体应该怎么做呢?
其实阶段性规划有点像我们国家发展制定的五年计划,就是把每个五年当做一个人生阶段,并未这个阶段定下目标,五年之后这个阶段完成,然后进入下一个五年,再继续定下一个新的目标。
为什么是五年呢?思维构图显示职涯规划有五大规划构成。
其实五年不像20年那么漫长,我们可以感觉到时间的流逝,不会在漫长的时间中迷失自我,另外,我们可以想象到自己五年后生活是什么样子,你可以为自己定下。你看得见摸得着的目标,而不是空有一个飘在天上无法落地的想法,当你为自己定下五年后要达成的目标之后,接下来应该怎么做呢?
如果你想成为一名教师,你应该知道做教师需要教师资格证,为了得到这个教师资格证,你需要去通过考试,那么想要通过考试,你现在当下应该做的就是努力学习,如果你想创业,你需要启动资金和创业所需要的能力与支持,为了获得投资,你需要有好的项目和贵人相助,为了获得创业所需要的知识与能力,你还要学习一些财务知识,需要提高管理能力,这样就可以推断出你现在要做的事情,一方面是寻找适合的创业项目,多去结交有能力的。朋友,另一方面是要学习创业所需要的诸多知识,
总之,明确了目标之后,就应该从目标开始,一步一步向前倒推,直到推算出现在你应该去做哪些事情,这样才不会觉得目标遥遥无期,而你却无所事事,这种方法其实是一种逆向思维,可以帮你打破思维僵局,如果你感到迷茫,不知道当下应该做什么,这种倒退方法可以帮你找到答案。
有过失时复盘,计划永远赶不上变化,因此,我们需要经常对自己的计划作出修正,这是你确保自己不被时代淘汰的终极法宝,每天晚上睡觉之前,想一想今天自己都做了些什么事情,回顾一下有什么收获,有哪些不足,这件事情看起来不难,但真正坚持做下来。相信你一定会有惊人的变化和意想不到的收获,因为这个过程相当于一种自我监督,一旦发现自己有做得不好的地方,你会不自觉地进行自我改进,以避免自己犯同样的错误。
同时,还可以通过复盘加深自己对所学知识的印象,这可以让你少走很多弯路,复盘的习惯一定会让你变得越来越优秀,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时间是一个人最宝贵的财富,然而很多人年轻的时候却不懂得珍惜,大把的好时光就浪费在玩笑和打闹之中,以为现在的自在就是得到了随心所欲的生活,等到年龄不断增长,才体验到生活对虚度年华者的残忍,但时间过去就无法重来,自己的选择,也没有人能够替代,人要学着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任。在你还有机会的时候,不要选择安逸和放弃,去规划自己的人生吧,一定会拥有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谣零零计划# #21天图文打卡挑战(第二期)# # 情感 #
㈧ 一个文盲失去了力量,和灵性 如何谋生
六祖慧能也是文盲,但他又有力量更有灵性智慧。
力量和灵性是天生具有的,“人生识字糊涂始。”金山活佛一看见字纸就说:“误人子弟!误人子弟!”知识、文章,知障、知障,知所障、知所累也。没有更好。
求生的路很多,只要是不杀生,不干佛说的不道德行业:与杀生有关的、卖肉、烟酒、淫秽、赌毒之类,一定能自食其力。
我师父在印度时遇到一位被人老板赶出来的年轻人,上无片瓦,下无寸土,但是自从他跟随我师父修行以后,严守五戒,几年下来已经成了当地大富。赛翁失马焉知非福。“三尺头上有神明”,神明上边有菩萨。
㈨ 灵性与财富(34):将要实现的状态以“色彩”在头脑中呈现
1
只有主动追求的东西才可能到手——一条人生法则
世事难遂人愿——对于人生中发生的各种事情,我们无意中就会产生这种看法。
然而,正因为我们有“世事难遂人愿”的想法,才导致了“事不遂愿”的结果。
因此,不如意的人生,就产生于你自己消极的想法。
一个人的人生就是他思维的产物,许多成功哲学家都这么强调。
从我自己的经验出发,我把“心不唤物,物不至”作为我自己坚定的信念。
就是说,只有自己内心渴望的事情,才能将它呼唤到可能实现的射程之内。
首先要明白“心不想,事不成”。
换句话说,一个人心中描绘的事情或者心中的愿望,会如愿地在其人生中出现。
因此想要做成事情,首先要思考“要这样、必须这样”,这种愿望比谁都强烈,
强烈到燃烧的程度,这比什么都重要。
我第一次切身感受这个道理是在40多年前,第一次听送下幸之助先生的讲演。
当时松下先生还没有像后来那样被神化,我也刚开始创业,还是一名默默无闻的小企业经营者。
当时松下先生谈到着名的“水库式经营”。未建水库的河流,遭逢大雨,就会引发洪涝,而连日干旱,河水就会枯竭。
因此要建水库蓄水,使水量保持在一定的范围之内,免受天气和环境的影响。
企业经营也一样,景气时要为萧条期做好准备,经营应该留有余裕。
听松下先生这么讲,挤着几百名中小企业家的会场里,不满的声音如波纹般传开。我坐在后面,明白这些牢骚的内容。
“说什么呢?正因为没有余裕,所以大家猜每天挥汗如雨、恶战苦斗,如果有余裕,谁愿意如此辛苦呢?我想听听的是怎样才能建水库,而你现在只是强调水库的重要性,有什么用呢?”
在交投接耳朵的埋怨声中演讲结束,开始答疑,一位男士站起来,表达了这种不满:
“如能实现水库式经营,当然很理想,但现实做不到。怎样才能做到,如果不教我们具体的方法,说这些有甚么用呢?”
听到这个问题,松下先生温和的脸上露出了一丝苦笑,沉默片刻,他便自言自语道:
“那方法我也不知道,尽管不知道,但必须要建水库,你必须这么想。”
听松下如此回答,全场一片哗然。几乎所有人都认为松下先生答非所问,因而感到失望。
然而,我却既没有失笑更没有失望,不仅如此,我受到了莫大的冲击,犹如电流通过全身。
我一时竟有些茫然失色,因为我感觉到,松下先生的话对我而言,是极为重要的真理。
2
睡也想、醒也想,持续强烈的愿望最重要
“你必须得这么想”——松下先生自言自语说出的这句话传递了一个真理:
“ 首先得想”这很重要。
造水库的方法因人而异,不存在千篇一律的办法可教,可是,首先得有建水库的强烈愿望,这种愿望是一切事情的开始。松下先生想表述的肯定是这个意思。
就是说,如果你内心不予呼唤,方法也不会来,成功也不会来。
因此,首先得具备强烈而切实的愿望,这一点最重要。
这种愿望成为起点,最终定能实现。
一个人的一生,和他内心描画的蓝图一样。
愿望就是种子,为了在人生这个庭院里扎根、长茎、开花、结果,种子是一切的开始,是最重要的因素。
但愿望要变为现实,普通程度的、随便想想的愿望是不够的,必须是“非同寻常的、强烈的愿望”,这一点很重要。
“如果能那样该多好啊”这种淡然的、可有可无的、不迫切的愿望不行。
愿望强烈的程度,促使你睡也想、醒也想,一天24小时不断地思考,透彻地思考。
从头顶到脚底,全身充满了这种“愿望”。
抱着这种愿望,聚精会神地、一心一意地、强烈而透彻地进行思考,这就是事业成功的原动力。
能力和努力程度几乎相同的人,有的成功了,有的失败了,他们的区别在哪里?人们立即会说,那都是因为运气、因为命运,但是我却认为,原因在于他们说持有的愿望,在高度、深度、热度、大小程度上的差异。
我这么说,有人或许不赞同,认为我的说法过于乐观。
但是,废寝忘食,思考、再思考、透彻地思考,这可不是简单的行为,必须持续抱有不同寻常的、强烈的愿望,乃至不知不觉中让这种愿望渗透到潜意识之中。
在企业经营里,特别是要展开新事业,要开发新产品时,用头脑思考一下,多数人的判断是“这很难啊,不大可能成功”。
如果一味顺从这种“常识性”的判断,那么“可能”也会变成“不可能”。如果真的想要做成一件新事情,不可或缺的首先就是“强烈的愿望”。
要讲不可能变成可能,首先需要达到“痴狂”程度的强烈愿望,坚信目标一定能实现并付出不懈的努力,朝着目标奋勇前进。
不管是人生还是经营,这才是达到目的的唯一办法。
3
将要实现的状态以“彩色”在头脑中呈现
事业成功的母体是强烈的愿望。这是一种不太科学的说法,有人会把它贬为“精神论”。但是持续地思考、透彻地思考,你就会在事情还未发生之前,就已经“看见了”它的结果。
就是所,不仅要有“想怎么干”、“想做成那样”的强烈愿望,而且要在头脑中反复周密地推敲这个愿望实现的具体方法,将这个愿望实现的过程预先在头脑里进行模拟演练。
就像下象棋,可走的棋步有几万种之多,通过一次次排练,在棋谱中消除错误的方法。这样就可以拟定出切实可行的计划。
思考推敲、反反复复、孜孜不倦,在这个过程中,通向成功的道路变得清晰,仿佛已你已经走过了一遍。
开始只是梦想,梦想逐步接近现实,然后梦想和现实之间的界限消失。
梦想似乎已经实现,梦想实现时、完成时的那种状态在头脑里,或者在你的眼前鲜明地显现出来。
用黑白显现还不够,还要让它呈现更接近现实的“彩色”——更逼真、更自然的状态。
正如体育运动中的“意象训练”一样,意象充分浓缩的结果,就能看见“现实的结晶”。
反过来说,对要做的事,缺乏强烈的愿望,缺乏深入的思考和认真的模拟演练,没有在事先清晰地看到事情完成后的状态,那么在人生中、在创造性的工作中就很难取得成功。
比如,在开发新产品时,满足客户在规格上、性能上的要求当然是必要的,但仅仅如此还远不够。新产品必须达到一种理想的水准,就是你在事先反复思索、模拟演练时所“看见”的那种完美的状态。否则,即使达到了客户要求的标准,也不是好产品。这种低水准的产品,无法得到市场的普遍认可。
以前,一位与我同年的名牌大学毕业的研究员,他与部下经过几个月的艰苦努力,做出了一件新产品。但我只看了一眼,就冷冷地说了一句“不行”,退还给他。
“为什么不行!这个产品的性能完全能满足用户的要求啊。”他很不服气地顶撞我。
“不对!我期待中的是更高水平的产品,首先颜色就太暗淡。”
“你也是技术出身,什么颜色不好,请不要讲这种带情绪的话。这是工业品,请给予科学的、合理的评价。”
“不管情绪不情绪,我原来头脑里看见的就不是这种灰暗的陶瓷。”
因此不行,我命令他们重做。他们付出了辛苦、产品却被退还时他们心中的怒气,我都知道,都能体会。
但不管怎么说,做出来的东西与我事先想象中看到的东西有明显的差距——虽然仅仅是外观上的差距。
后来,他们经过反复的试验,最终成功地做出了非常理想的产品。
当时我强调要做出“会划破手”的完美无缺的产品。
理想的、没有任何瑕疵的、无可挑剔的产品,让人不忍心用手摸一摸而玷污它。如果冒犯它,“手就会被划破”。
我小时候,母亲经常用“会划破手”这一形。
当一个非常理想的完成品呈现在眼前时,人们欣赏它,出于对它的敬畏之心,犹豫着,甚至不敢用手去碰它。此时我母亲就会用“会划破手”来表达。
这一形容我也常常在无意中脱口而出。“已经好得不能再好了”,在我确信这一点之前,我将不惜任何努力。
对于瞄准“创造”这一高山之巅目标的人们而言,这种态度是非常重要的,甚至是他们必须承担的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