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事业单位“其他收入”科目的核算内容
事业单位“其他收入”科目的核算内容包括投资收益、利息收入、捐赠收入、固定资产租赁收入、收取的违约金等各种杂项收入。
1、投资收益是指事业单位向除附属单位以外其他单位投资而取得的收益。但不包括附属单位上缴的收入。
2、利息收入是指事业单位因在银行存款或与其他单位或企业的资金往来而取得的利息收入。它不包括事业单位在各种债券投资上的利息收入,如国库券利息收入,金融债券的利息收入等,这些利息收入应列为事业单位的投资收益。
3、捐赠收入是指事业单位以外的单位或个人(包括内部职工)无偿赠送给事业单位的未限定用途的财物,包括实物或现金。限定用途的捐赠财物应在拨入专款中单独反映。
4、固定资产租赁收入是指事业单位将闲置的固定资产出租给其他单位或团体使用而取得的租金收入。
5、收取的违约金是指依据有关合同或契约,事业单位对违反合同或契约条款的单位、企业或个人收取的罚金。
(1)事业类收入中的其他收入包括哪些扩展阅读
其他业务收入的实现原则,与主营业务收入实现原则相同。
企业销售原材料,按售价和应收的增值税,借记“银行存款”、“应收账款”等科目,按实现的营业收入,;月度终了按出售原材料的实际成本,借记“其他业务成本”科目,贷记“原材料”科目。原材料采用计划成本核算的企业,还应分摊材料成本差异。
收到出租包装物的租金,借记“现金”、“银行存款”等科目,贷记本科目,按专用发票上注明的增值税额,贷记“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科目;对于逾期未退包装物没收的押金扣除应交增值税后的差额,借记“其他应付款”科目,贷记本科目。
企业采取收取手续费方式代销商品,取得的手续费收入,借记“应付账款——××委托代销单位”科目,贷记本科目。
本科目应按其他业务的种类,如“材料销售”、“代购代销”、“包装物出租”等设置明细账,进行明细核算。
2. 学校事业收入包括哪些收入
事业预算收入包括哪些
财政补助收入、上级补助收入、拨入专款、事业收入、经营收入、附属单位缴款、其他收入等;支出预算包括:拨出经费、拨出专款、专款支出、事业支出、经营支出、成本费用、销售税金、对附属单位补助、上缴上级支出、结转自筹基建.
财政预算由一般财政收入和财政预算支出组成.财政预算收入主要是指部门所属事业单位取得的财政拨款、行政单位预算外资金、事业收入、事业单位经营收入、其他收入等;
财政预算支出是指部门及所属事业单位的行政经费、各项事业经费、社会保障支出、基本建设支出、挖潜改造支出、科技三项费用及其他支出.
而基金预算收入是指部门按照政策规定取得的基金收入.基金预算支出是指部门按照政策规定从基金中开支的各项支出.
财政补助收入的核算过程
具体核算过程:
1.实行国库统一收付制度,财政直接支付的核算
在财政直接支付方式下,事业单位对于财政直接支付的资金,应于收到财政国库支付执行机构委托代理银行转来的"财政直接支付入账通知书"时,按入账通知书中标明的金额确认收入.账务处理如下:
(1)对于由财政直接支付的工资:
借:事业支出
贷:应付工资
借:应付工资
贷:财政补助收入
(2)对于由财政直接支付的购买材料、服务的款项:
借:材料
事业支出
贷:财政补助收入
(3)对于由财政直接支付的购置固定资产的款项
借:事业支出
贷:财政补助收入
借:固定资产
贷:固定基金
2.实行国库统一收付制度,财政授权支付的核算
在财政授权支付方式下,行政事业单位应于收到代理银行盖章的"授权支付到账通知书"时,按到账通知书标明的额度确认收入.账务处理如下: 事业单位应设置"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科目.
(1)收到"授权支付到账通知书"后,根据通知书所列数额
借: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
贷:财政补助收入
(2)事业单位购买物品、服务等支用额度时
借:事业支出、材料
贷: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
属于购入固定资产的
借:固定资产
贷:非流动资产基金--固定资产
事业单位有事业收入也有事业支出,就是核算单位一般性的收支,上文除了事业预算收入包括哪些这个问题,还讲解了财政补助收入的核算过程,与之相关的一些政府会计的科目都会涉及到.具体请看上文的内容.以上由会计学堂整理
学校事业收入包括学费收入,杂费收入,餐费收入以及宿费收入等。
事业收入是指事业单位开展专业业务活动及辅助活动所取得的收入。它属于事业单位的收入。
事业单位的收入包括财政补助收入、上级补助收入、事业收入、经营收入、附属单位缴款、其他收入和基本建设拨款收入等。按规定应上缴财政预算的资金和应缴财政专户的预算外资金不计入事业收入;从财政专户核拨的预算外资金,计入事业收入。
民办教育单位的事业收入包括教育事业收入和科研事业收入两大类。
教育事业收入主要是指学生每年缴纳的学习费,即学费收入,但不包括住宿费和书籍费等其他费用;科研事业收入主要是指科研活动收入,但不包括科研事业拨款收入。
3. 事业单位收入主要包括哪些
行政单位收入包括财政拨款收入和其他收入。行政单位依法取得的应当上缴财政的罚没收入、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国有资产处置和出租出借收入等,不属于行政单位的收入。
事业单位收入包括财政补助收入、事业收入、上级补助收入、附属单位上缴收入、经营收入和其他收入等。应注意:
(1)财政补助收入是指事业单位从同级财政部门取得的各类财政拨款,从非同级财政部门取得的财政拨款应计入其他收入或事业收入。
(2)事业收入是指事业单位开展专业业务活动及其辅助活动取得的收入。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应当上缴国库或者财政专户的资金,不计入事业收入;从财政专户核拨给事业单位的资金和经核准不上缴国库或者财政专户的资金,计入事业收入。
(3)上级补助收入是指事业单位从主管部门和上级单位取得的非财政补助收入。
(4)附属单位上缴收入是指事业单位附属独立核算单位按照有关规定上缴的收入。
(5)经营收入是指事业单位在专业业务活动及其辅助活动之外开展非独立核算经营活动取得的收入。
(6)其他收入包括投资收益、银行存款利息收入、租金收入、现金或存货捐赠收入、现金盘盈收入、存货盘盈收入、收回已核销应收及预付款项、无法偿付的应付及预收款项等。
4. 事业单位收入项目有哪些
事业单位收入主要包括:
(l)财政补助收入,即由财政部门或上级单位拨入的各类事业经费。
(2)上级补助收入,即主管部门和上级单位拨入的非财政补助资金。
(3)拨入专款,即财政部门、上级单位或其他单位拨入的指定用途的并需要单独报账的资金。
(4)事业收入,即事业单位开展专业活动及辅助活动所取得的收入,包括事业单位收到的从财政专户核拨的预算外资金(不含用于自筹基建部分)和部分经财政部门核准不上缴财政专户管理的预算外资金。
(5)经营收入,即事业单位在专业活动及辅助活动之外开展非独立核算经营活动取得的收入。
(6)附属单位缴款收入,即事业单位附属独立核算单位按照有关规定上缴的收入。
(7)其他收入,即事业单位取得的投资收益、利息收入、捐赠收入等。
(8)基本建设拨款收入,即投资于事业单位用于固定资产新建、改扩建工程的拨款。
5. 其他收入主要包括
本题选A
其他收入是指事业单位取得的除财政补助收入、上级补助收入、拨入专款、事业收入、经费收入、附属单位缴款以外的各项收入。
其他收入包括投资收益、利息收入、损赠收入、固定资产租赁收入、收取的违约金等各种杂项收入。
投资收益是指事业单位向除附属单位以外其他单位投资而取得的收益。但不包括附属单位上缴的收入。投资收益通常包括两部分,一是投资期间分得的利息或红利;二是出售或收回投资时形成的买卖差价或收回价值与最初投资价值的差额,该差异为正数时,即为收益;为负数时,即为损失。
利息收入是指事业单位因在银行存款或与其他单位或企业的资金往来而取得的利息收入。它不包括事业单位在各种债券投资上的利息收入,如国库券利息收入,金融债券的利息收入等,这些利息收入应列为事业单位的投资收益。
损赠收入是指事业单位以外的单位或个人(包括内部职工)无偿赠送给事业单位的未限定用途的财物,包括实物或现金。限定用途的损赠财物应在拨入专款中单独反映。
固定资产租赁收入是指事业单位将闲置的固定资产出租给其他单位或团体使用而取得的租金收入。
收取的违约金是指依据有关合同或契约,事业单位对违反合同或契约条款的单位、企业或个人收取的罚金。
6. 属于事业单位其他收入核算的内容有哪些
事业单位其他收入是指财政补助收入、事业收入、上级补助收入、附属单位上缴收入和经营收入以外的各项收入,包括投资收益、利息收入、捐赠收入等。
7. 事业单位的收入包括哪些内容
事业单位收入是指事业单位为开展业务活动,依法取得的非偿还性资金。按来源分为财政补助收入、上级补助收入、事业收入、经营收入、附属单位缴款、其他收入和基本建设拨款收入等。
特点:
以事业单位整体为主体,其取得的全部非偿还性资金都称为事业单位收入。
(1)与传统的经费收入相比,事业单位收入是“大口径”收入。不仅包括与经费收入对应的财政补助收入,而且也包括非财政补助收入的其他各项收入。反映了事业单位获取非偿还性资金的能力。
(2)与企业的收入相比,事业单位收入范围更为广泛。企业必须将所有者投入的资金(包括初始投入和后续投入)与这些资金运动产生的资金流入区分,以便正确计算资金的收益情况,因此所有者投入资金的增加直接增加所有者权益,不能作为企业收入;事业单位资金供应者不要求资金上的回报,因此没有必要区分投入资金与资金运动产生资金流入。资金供给者无偿供给的资金,社会损赠的资金,以及事业单位运用资金产生的事业收入和经营收入都是事业单位的收入。
注意事项:
(1)只有无须偿还的资金流入才是事业单位收入,需要偿还的资金是事业单位负债。如果一笔资金在流入当时不能确定是否偿还或偿还的金额,可先将其作为事业单位收入,一旦确定为需要偿还或确定了偿还金额,则需转为事业单位负债;
(2)取得的需要事业单位留本的资金,即不可耗用本金,只能耗用本金上的收益(如利息收益)的资金不能作为事业单位收入,而应直接作为事业单位净资产的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