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事业单位职工不服从领导安排的工作怎么处理
给予处分处理。
依据《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第二十八条规定: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给予处分:损害国家声誉和利益的;失职渎职的;利用工作之便谋取不正当利益的;挥霍、浪费国家资财的;严重违反职业道德、社会公德的;其他严重违反纪律的。
处分分为警告、记过、降低岗位等级或者撤职、开除。受处分的期间为:警告,6个月;记过,12个月;降低岗位等级或者撤职,24个月。给予工作人员处分,应当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定性准确、处理恰当、程序合法、手续完备。
(1)事业单位编制不想干有什么处罚扩展阅读:
事业单位人事处理的相关要求规定:
1、国家建立激励与约束相结合的事业单位工资制度。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包括基本工资、绩效工资和津贴补贴。事业单位工资分配应当结合不同行业事业单位特点,体现岗位职责、工作业绩、实际贡献等因素。
2、国家建立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的正常增长机制。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工资水平应当与国民经济发展相协调、与社会进步相适应。
3、对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工作中的违法违纪行为,任何单位或者个人可以向事业单位人事综合管理部门、主管部门或者监察机关投诉、举报,有关部门和机关应当及时调查处理。
⑵ 对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处分包括哪些处分
1、处分的种类为:
(1)警告;
(2)记过;
(3)降低岗位等级或者撤职;
(4)开除;
(5)其中,撤职处分适用于行政机关任命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
2、受处分的期间为:
(1)警告,6个月;
(2)记过,12个月;
(3)降低岗位等级或者撤职,24个月。
3、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受到警告处分的,在受处分期间,不得聘用到高于现聘岗位等级的岗位;在作出处分决定的当年,年度考核不能确定为优秀等次。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受到记过处分的,在受处分期间,不得聘用到高于现聘岗位等级的岗位,年度考核不得确定为合格及以上等次。
4、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同时有两种以上需要给予处分的行为的,应当分别确定其处分。应当给予的处分种类不同的,执行其中最重的处分;应当给予开除以外多个相同种类处分的,执行该处分,但处分期应当按照一个处分期以上、两个处分期之和以下确定。
⑶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不服从安排怎么处理
现在事业单位都是聘任制的,如果无理由不服从安排可以报请主管部门予以辞退。呵呵~·不过现在谁也不会去做这个丑人,看不过眼最好的办法把他晾起来,要他没事干觉得无聊的时候,再宽容他一次。也许,有这次小教训会收敛一点
⑷ 事业单位在职人员三天两头不来上班,会被开除吗
1、想看看不来的原因 事业单位现任三天两天不来,是因为生病或者其他特殊原因。只要不是无故旷工,就不会轻易辞退 在这里,按照单位管理规定,一般是连续15天以上完成辞退的硬线 和公务员一样,只要在编制内,进入考试的程序很复杂,被开除的程序也很复杂,不会无缘无故就被开除 当然,因违反法律法规而驱逐性质恶劣的事件是合理的
第四,要综合考虑。如果工作没有很好的完成,工作没有按时完成,年底考核不合格也不影响我。 总结一下:开除体制内的一个人太难了。只要不跨过红线,一般没什么问题。
⑸ 事业单位可以随便开除有编制的员工么
事业单位不可以随便开除有编制的员工,只有在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年度考核不合格且不同意调整工作岗位的情况下,可以解除劳动关系。要开除只能是工作人员出现严重的违法违纪情况,予以开除处罚的情况下。
根据《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第十六条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年度考核不合格且不同意调整工作岗位,或者连续两年年度考核不合格的,事业单位提前30日书面通知,可以解除聘用合同。
(5)事业单位编制不想干有什么处罚扩展阅读:
《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
第二十八条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给予处分:
(一)损害国家声誉和利益的;
(二)失职渎职的;
(三)利用工作之便谋取不正当利益的;
(四)挥霍、浪费国家资财的;
(五)严重违反职业道德、社会公德的;
(六)其他严重违反纪律的。
第二十九条处分分为警告、记过、降低岗位等级或者撤职、开除。受处分的期间为:警告,6个月;记过,12个月;降低岗位等级或者撤职,24个月。
⑹ 事业单位在编人员如果无故自动离职,会有什么后果
会除名处理,并且不可以再考公务员、事业单位。
职工自动离职给单位造成了损失,单位要求职工赔偿或交付违约金而发生的争议,称为自动离职争议。
因此未经批准,擅自离职的,或停薪留职期满后1个月以内,本人既未要求回原单位工作,又未办理辞职手续的,均属无故旷工行为。可以除名。
(6)事业单位编制不想干有什么处罚扩展阅读:
针对自动离职的人员单位享有的权利
根据《关于企业处理擅自离职职工问题的复函》规定,自动离职是指劳动者终止劳动关系时不履行解除手续,擅自出走离岗,或者解除手续没有办理完毕而离开单位。对于自动离职的人员,单位享有以下权利:
依据本企业规章制度,行使行政处分权
为保证企业的正常运转,企业通常都会制订一定的业务要求和相应的规章制度,遵守各项规章制度是每名员工应做到的基本业务规范。
其中就包括工作制度按照上下班,不迟到早退、不擅自离岗,严格履行请假制度,经批准后方可离开岗位,不得无故不到岗、请假未准而擅离职守等。对此企业有权依据规章制度对员工给予处分。对于员工自动离职,企业可按旷工处理。
需要注意的是,企业在作出处理决定后,一事实上要书面送达被处理人。倘若无法书面通知,企业需审慎处理此事,不可草率处理。因为企业对人员进行处理,程序上必须要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否则该处理决定面临被确认无效的风险。
企业享有劳动合同解除权
企业有权制定符合本企业生产经营实际的规章制度,其中包括员工奖惩规定。只要企业制订的奖惩规定不与现行法律规定相悖,据此企业就可以针对自动离岗人员适用惩处措施,如有解除合同的规定,亦可以适用之。
同样需要注意的是,企业应当将解除劳动合同关系的通知送达自动离职者本人。
原劳办发[1995]179号《关于通过媒体通知职工回单位,并对使其不归者按自动离职或旷工处理问题的复函》规定,“以书面形式直接送达职工本人;本人不在的,交其同住成年亲属签收,直接送达有困难的,可以邮寄送达,以查询回执上注明的收件日期为送达日期。
⑺ 开除事业编制有多难
开除事业编制很难,对于事业单位正式职工而言,基本上不存在被开除的风险。在体制内对于干部的管理都是有条有据的,而涉及到干部的纪律处分方面更是如此,因而想要开除一名事业编制干部,必须要有充分的理由,而按照事业单位管理条例来说,可以开除干部的情形只有个别几种,大致包括犯罪、不胜任工作又不服从安排、吃空饷等,因而只有干部违反了这些规定且有证据证明干部违反了规定,纪律部门才会根据相关条例对干部作出处分,然后由其单位对其进行开除惩罚。
⑻ 事业单位辞退在编人员规定有哪些
法律分析:事业单位不可以随便开除有编制的员工,只有在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年度考核不合格且不同意调整工作岗位的情况下,可以解除劳动关系。要开除只能是工作人员出现严重的违法违纪情况,予以开除处罚的情况下。
法律依据:《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第十六条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年度考核不合格且不同意调整工作岗位,或者连续两年年度考核不合格的,事业单位提前30日书面通知,可以解除聘用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