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事业单位结余如何核算
结余是指事业单位在一定期间各项收入与支出相抵后的余额。主要包括事业结余和经营结余。 (1)事业结余的核算。 ①事业结余的核算内容。事业结余是指事业单位在一定期间除经营收支外各项收支相抵后的余额。用公式表示为: 事业结余=(财政补助收入十上级补助收入十附属单位缴款十事业收入十其他收入)一(拨出经费十事业支出十上缴上级支出十非经营业务负担的销售税金十对附属单位补助)②主要账务处理 。事业单位应设置“事业结余”科目,核算事业结余及结转情况。年度终了转账后,该科目应无余额。 会计期末,应将除经营收支类、专款收支类和结转自筹基建以外的收支类科目余额转入“事业结余”科目。年度终了,将“事业结余”科目余额转入“结余分配”科目。 (2)经营结余的核算。 ①经营结余的核算内容。经营结余是指事业单位在一定期间各项经营收入与支出相抵后的余额。用公式表示为: 经营经余=经营收入-(经营支出+经营业务负担的销售税金) ②主要账务处理。事业单位应设置“经营结余”科目,核算经营结余的实现及结转情况。但如为亏损,则不结转。会计期末,应将经营收支、经营业务负担的销售税金转入“经营结转”科目。
‘贰’ 事业单位的结余具有营利性质,是收支相抵后的盈余 为什么是错的
事业单位的结余是指事业单位年度财务收入与支出相抵后的余额,由于事业单位实行“核定收支,定额或者定项补助、超支不补、结余留用”的预算管理办法,其收支统一管理、统一核算,因此是“大结余”的概念。
‘叁’ 经营结余和事业结余是属于负债还是资产类科目
既不是资产也不是负债,属于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的净资产类。
事业结余是指事业单位一定期间除财政补助收支、非财政专项资金收支和经营收支以外各项收支相抵后的余额。
经营结余 核算事业单位本年度经营活动收支相抵后余额弥补以前年度经营亏损后的余额。年末结账后,本科目一般无余额。
如为借方余额,反映事业单位累计发生的经营亏损,不予结转。经营结余相当于企业会计中本年利润结转科目,非财政补助结余分配相当于利润分配,经营结余贷方余额时,结转至非财政补助结余分配,计算所得税和计提专用基金后余额转入事业基金。
(3)事业单位经营结余是什么性质的扩展阅读
经营结余的主要会计业务
1、年末,将经营预算收入本年发生额转入本科目,预算会计相应分录为:
借:经营预算收入
贷:经营结余
将经营支出本年发生额转入本科目,预算会计相应分录为
借:经营结余
贷::经营支出
2、年末,完成上述结转后,如本科目为贷方余额时,预算会计相应分录为:
借:经营结余
贷:非财政拨款结余分配
‘肆’ 事业单位结余怎么核算
事业单位结余是指事业单位在一定期间各项收入与支出相抵后的余额,主要包括事业结余和经营结余。
事业结余是指事业单位在一定期间除经营收支外各项收支相抵后的余额,其计算公式是:
事业结余=(财政补助收入+上级补助收入+附属单位缴款+事业收入+其他收入)-(拨出经费+事业支出+上缴上级支出+非经营业务负担的销售税金+对附属单位补助);
经营结余是指事业单位在一定期间各项经营收入与支出相抵后的余额,其计算公式是:
经营经余=经营收入-(经营支出+经营业务负担的销售税金)
‘伍’ 为什么事业结余是非财政补助性质的结余
所谓非财政补助结余,就是指事业结余和经营结余。
事业结余是指事业单位一定期间除财政补助收支、非财政专项资金收支和经营收支以外各项收支相抵后的余额。
期末,根据事业收入、上级补助收入、附属单位上缴收入、其他收入本期发生额中的非专项资金收入。
经营结余是指事业单位一定期间各项经营收支相抵后余额弥补以前年度经营亏损后的余额。
年末,将“事业结余”科目余额和“经营结余”科目贷方余额结转至“非财政补助结余分配”科目后,要按照规定进行结余分配。
有关分录:
借:事业收入
上级补助收入
附属单位上缴收入
其他收入
贷:事业结余
借:事业结余
贷:事业支出——其他资金支出
其他支出
年末:
借或贷:事业结余
贷或借:非财政补助结余分配
有企业所得税缴纳义务的事业单位计算出应缴纳的企业所得税、按照有关规定提取职工福利基金的,按提取的金额、将“非财政补助结余分配”科目余额结转至事业基金。
‘陆’ 事业结余是什么意思
事业结余是事业单位在一定期间除经营收支以外的各项经常收支相抵后的余额。
事业结余的多少说明事业单位开展专业业务活动及其辅助活动过程中收支相抵的程度,计算公式为:事业结余=财政补助收入+上级补助收入+事业收入+附属单位缴款+其他收入-事业支出-对附属单位补助-拨出经费-上缴上级支出-结转自筹基建-销售税金(非经营业务)。
事业单位的结余按资金用途不同分为:经常性收支结余和专项资金收支结余。经常性收支结余按资金获得 渠道不同又分为事业结余和经营结余。
年度终了,事业单位事业结余不管盈利还是亏损,皆转入结余分配。
而经营结余通常应当转入结余分配,但如为亏损,则不予结转。
‘柒’ 事业单位结余的性质
事业单位结余的性质:
尚未限定用途的资金余额,经过分配有一部分将转为限定用途资金。
‘捌’ 什么是结余什么是超支
结余属于会计术语,指事业单位在一定期间各项收入与支出相抵后的余额,一般指在年底、月终等进行结账时的核算结果。
事业单位的结余按资金用途不同分为经常性收支结余和专项资金收支结余。经常性收支结余按资金获得渠道不同又分为事业结余和经营结余。
事业结余是事业单位各项非经营业务收入与支出相抵后的余额,即上级补助收入、事业收入、附属单位缴款和其他收入之和减去拨出经费、事业支出、上缴上级支出、销售税金(非经营业务)、对附属单位补助、结转自筹基金建等支出后的余额;经营结余是指事业单位经营收支相抵后的余额,即事业单位经营收入减经营支出、销售税金等支出后的余额。
一 结余属于会计术语,指事业单位在一定期间各项收入与支出相抵后的余额,一般指在年底、月终等进行结账时的核算结果。
二 超过收入或预算收入的,就叫超支。
如你家庭的月收入共只有5000元,你用了5800元了,本月你家庭就算是超支800元了。
再如你家庭伙食费每天计划支出100元,而今天因某原因,买了120元的菜都吃完了,那就是比计划超支了20元。
支出,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为获得另一项资产、为清偿债务所发生的资产的流出。如企业为购买材料、办公用品等支付或预付的款项。 为偿还银行借款、应付账款及支付账款或支付股利所发生的资产的流出;为购置固定资产、支付长期工程费用所发生的支出和生活中的消费支出
结余是指事业单位在一定期间各项收入与支出相抵后的余额,它是单位经营成果的综合反映,也是考核单位财务收支最重要的指标。按照国家对事业单位实行的“核定收支、定额或定项补助、超支不补、结余留用”的原则,事业单位的结余,除实行预算外资金结余上缴办法的预算外资金结余外,全部留给单位下年度继续使用。
‘玖’ 经营结余和事业结余是负债还是资产科目
既不是资产也不是负债,属于净资产。经营节约借方属于亏损。新旧制度对经营结余处理有所不同
‘拾’ 行政事业单位年底结转和结余的区别
性质不同
1、结余:是事业单位在一定期间各项收入与支出相抵后的余额,一般指在年底、月终等进行结账时的核算结果。
2、结转:是期末结账时将某一账户的余额或差额转入另一账户。
特点不同
1、结余:实际工作中,有的单位年终核算时制作会计凭证不是将收入和支出结转“结余”科目,而是将收入和支出相对转,结余或透支挂往来款项,从而使做出来的财务报表虽然收支平衡,但实际上财务报表不能正确、完整地反映核算单位收支及结余的真实情况。
2、结转:涉及两个账户,前者是转出账户,后者是转入账户,一般而言,结转后,转出账户将没有余额。
温馨提示:以上内容仅供参考,请以实际情况为准。
应答时间:2022-01-13,最新业务变化请以平安银行官网公布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