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婚后事业 > 苏东坡事业怎么样

苏东坡事业怎么样

发布时间:2022-08-27 12:03:27

A. 苏轼在历史上是一个怎么样的人,你如何评价他的职业生涯

苏轼在文学上春风得意,但仕途多舛。他出仕时,正赶上王安石变法。他有自己的独立见解和独立人格,不完全赞同王安石的观点,站在保守派司马光一边。他因此不被变法派的赏识,被贬到外地做官。数年后,变法派失败,司马光派执政。按说苏轼可以鹞子翻身了。

B. 逆境中的苏轼故事怎样完成了伟大事业

眉州少年出才俊

1不慕名利,谦虚做人

兄弟俩为什么叫苏轼和苏辙呢,他们的父亲是这样解释的:苏洵的性格非常豪爽,但他感到这种性格在当时的社会对自己的发展不利,他希望儿子们不要像自己。比如一辆车,他的轮子、车辐、顶棚、车体都很有用处,只有“轼”就是车厢前面用作扶手的横木,虽然实用性不强,但少了他车子就不完整了。他给长子取名 “轼”,是希望他收敛锋芒,做一个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普通人,不要追求高官厚禄,天下扬名;而“辙”是指车轮留下的痕迹,车的功劳永远记不到辙的头上,意思也是要儿子不慕名利,谦虚谨慎地做人做事。

2 耐得一份苦 忍住一份甜

苏轼说“三白'乃一撮盐,一碟生萝卜,一碗饭耳!”还说他为官后,也爱吃“三白”。苏东坡的家境并不差,可他从小养成俭朴的美德。这对苏轼今后能正确、乐观而勇敢地对待人生道路上的一次又一次的磨难无疑是很有裨益的。

3专心勤奋

少年苏轼是聪颖的更是勤奋的。他曾言:“我昔家居断往还,着书不复窥园葵”——为了读书,他几乎断绝了社交活动和一切娱乐活动,确实是常人难以做到的。

4爱好广泛

苏轼爱大自然,种松树万棵,他与别人不同的是,他种树也有独到的方法,世称“东坡种松法”。书法家,收藏家,无论哪一方面,他只要做,就会成为一面旗帜。兄弟两个很用功但并不死读书。每到春暖花开总要去踏青,了解民风民俗,了解大自然。许多年之后成为兄弟两个记忆中最温馨的画面。苏轼曾经写到:

春风陌上惊微尘,游人初乐岁华新。

人闲正好路旁饮,麦短未怕游车轮。

城中居人厌城郭,喧阗晓出空四邻。

歌鼓惊山草木动,箪瓢散野乌鸢驯。

何人聚众称道人,遮道卖符色怒瞋。

宜蚕使汝茧如瓮,宜畜使汝羊如麇。

路人未必信此语,强为买服禳新春。

道人得钱径沽酒,醉倒自谓吾符神。

——《和子由踏青》

5 文坛星宿震京师

公元1057年的春天,那是一个文学的春天。三位文章奇才横空出世,出现在汴京,出现在北宋的文坛上,那就是“三苏”。尤其是苏轼,他思接千古,志向高远。他的光辉灿烂四射,引来万人瞩目。

苏轼的文章思接千古,志向远大。欧阳修不无感慨地说:“老夫当避路,放他出一头地也!”苏轼意欲大展宏图。

C. 做官前的苏东坡有哪些成就,为何他总被贬官呢

苏东坡有哪些高级和顶级标签,做官前都做了什么?为何总被贬谪,一代文豪苏东坡,不是被在贬谪过程中,就是在贬谪的路上

苏东坡这个如雷贯耳的名字,堪称史上最全才的人,他身上有着无数的高级和顶级标签,唐宋八大大家之一,也可以说是实际上唐宋八大家之首,苏东坡几乎在文学的各个领域都取得了顶级成就,他是宋词豪放派的创始人与辛弃疾并称,一首《赤壁赋》被后世人所崇拜,散文与欧阳修比肩,书法堪比黄庭坚,绘画自成一体开创一派,此外,他还是一个顶级的美食家,在美食领域也有突出贡献,流传至今的东坡肉就是他的杰作。

当着三人正要开始自己的仕途时,东坡的母亲病故,这在当时是一件大事,父子三人都必须要返回家乡为他的母亲守丧,父子三人的做官梦也就先搁置了,一年三个月后守丧期满东坡和子由带着父亲各自的妻子进京了,虽然东坡才高八斗但在仕途上也要从低级熬起,东坡被任命为了大理评事,自此东坡的做官生涯开始了。

苏东坡才华横溢,得到文人惺惺相惜的维护,他能够进入仕途得益于他遇到了很多伯乐,晏殊、欧阳修、王安石等人,当然这些都是后话了。我们不要仅从苏东坡做官前的简历来推测他的人生际遇,苏东坡之所以在做官后不顺利,这与他所生活的时代以及他的性格都有莫大关系。

D. 苏轼的仕途与词的关系

儒、道、禅的融合 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 黄州、惠州、儋州:逆境中的创作高峰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他的家庭富有文学传统,祖父苏序好读书,善作诗。父亲苏洵是古文名家,曾对苏轼和其弟苏辙悉心指导。母亲程氏有知识且深明大义,曾为幼年的苏轼讲述《后汉书·范滂传》,以古代志士的事迹勉励儿子砥砺名节。当苏轼21岁出蜀进京时,他的学识修养已经相当成熟了。

苏轼学识渊博,思想通达,在北宋三教合一的思想氛围中如鱼得水。苏辙记述苏轼的读书过程是:“初好贾谊、陆贽书,论古今治乱,不为空言。既而读《庄子》,喟然叹息曰:‘吾昔有见于中,口未能言。今见《庄子》,得吾心矣!’ ……后读释氏书,深悟实相,参之孔、老,博辩无碍,浩然不见其涯也。”(《亡兄子瞻端明墓志铭》)苏轼不仅对儒、道、释三种思想都欣然接受,而且认为它们本来就是相通的。他曾说“庄子盖助孔子者”,庄子对孔学的态度是“阳挤而阴助之”(《庄子祠堂记》)。他又认为“儒释不谋而同”、“相反而相为用”(《南华长老题名记》)。这种以儒学体系为根本而浸染释、道的思想是苏轼人生观的哲学基础。

苏轼服膺儒家经世济民的政治理想,他22岁中进士,26岁又中制科优入三等(宋代的最高等),入仕后奋厉有用世之志。他为人坦荡,讲究风节,有志于改革朝政且勇于进言。由于注重政策的实际效果,他在王安石厉行新法时持反对态度,当司马光废除新法时又持不同意见,结果多次受到排斥打击。他在外任时勤于政事,尽力为地方上多做实事。他先后在杭州、密州、徐州、湖州任地方官,灭蝗救灾,抗洪筑堤,政绩卓着。甚至在贬到惠州后,他还捐助修桥二座。只要环境允许,苏轼总是尽力有所作为。然而苏轼一生仕途坎坷,屡遭贬谪,未能充分施展他的政治才干。他44岁时遭遇“乌台诗案”,险遭不测。晚年更被一贬再贬,直到荒远的海南,食芋饮水,与黎族人民一起过着艰苦的生活。苏轼对苦难并非麻木不仁,对加诸其身的迫害也不是逆来顺受,而是以一种全新的人生态度来对待接踵而至的不幸,把儒家固穷的坚毅精神、老庄轻视有限时空和物质环境的超越态度以及禅宗以平常心对待一切变故的观念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做到了蔑视丑恶,消解痛苦。这种执着于人生而又超然物外的生命范式蕴含着坚定、沉着、乐观、旷达的精神,因而苏轼在逆境中照样能保持浓郁的生活情趣和旺盛的创作活力。

苏轼平生受到两次严重的政治迫害,第一次是45岁那年因“乌台诗案”而被贬至黄州,一住四年。第二次是在59岁时被贬往惠州,62岁时贬至儋州,到65岁才遇赦北归,前后在贬所六年。苏轼去世前自题画像说:“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自题金山画像》)就其政治事业而言,这话当然是自嘲。但对文学家的苏轼来说,他的盖世功业确实是在屡遭贬逐的逆境中建立的。虽说苏轼早就名震文坛,贬至黄州后且因畏祸而不敢多写诗文,但黄州时期仍是他创作中的一个高峰。散文如前、后《赤壁赋》,诗如《寒食雨二首》,词如《念奴娇·赤壁怀古》等名篇都创作于此时。苏轼被贬至惠州、儋州时,已是饱经忧患的垂暮之人,但创作激情仍未衰退,而且在艺术上进入了精深华妙的新境界。贬谪生涯使苏轼更深刻地理解了社会和人生,也使他的创作更深刻地表现出内心的情感波澜。在宋代就有人认为贬至海南并不是苏轼的不幸,逆境是时代对这位文学天才的玉成。

E. 苏轼的一生做出了哪些贡献

苏轼生存的年代适逢王安石变法新党与司马光旧党斗争,由于坚持正义,夹在两种势力中间,屡遭贬谪与磨难。足迹所履进20处:四川——开封——风翔——京城——杭州——
密州——徐州——湖州——黄州——常州——登州——京城——杭州——颖州——宣州—
—惠州——儋州等。
苏轼一生虽然走过一条极其曲折艰险的人生道路,但他从未消沉绝望过,而是在历尽苦难中完成自我,实现了一种真正的超脱,任何挫折、不幸都不能在精神上击垮他,战胜他。
在坎坷的境遇中,苏轼就是苏轼,他摆脱了精神上的苦闷与压抑,在事业上终于成就一番作为,他所到之处,都积极为民众办是实事,处处留有“政声”。在风翔他被称为:“苏
贤能”;在杭州疏浚西湖,修建苏堤;在海南他又建医院,学校等。在文明创作上,他的最优秀诗篇都是在贬低写就;在生活方面,所到之处都能密切联系群众,深得当地人民爱戴。苏轼在民间影响极大,东坡巾,东坡帽,东坡扇,东坡酒等等,或时髦一时,或流传至今。足见苏轼在民间流传之广,影响之大。
苏轼对词的贡献很突出。苏轼出现前,词的内容受传统念束缚,局限于旖旎温柔的艳情腻语的范围之内;苏轼则吊古伤今、述电咏怀、感叹时政,描绘山川景色、农村风光,以至谈论哲理等题材都进入了词中,大大开拓了词的题材与意境,为宋词的民展打开了新的局面。在风格上,苏轼开创了豪放一派。

F. 苏东坡达到事业最高峰的具体表现

宋中国达到世界高峰的具体表现就是首先他的官职已经达到了宰相的地位,第二条的诗词歌赋也打也达到了最高的境界

G. 如何评价东坡居士苏轼的一生,苏轼在中国古代文化史上有着怎样的地位

苏轼在自己二十一岁时参加宋朝的科举考试,高中进士第二名,连当时的欧阳修都对其赞叹不已。

但是由于宋代所处形势的特殊性,苏轼一生的事业却并不算很顺利。他的仕途可谓坎坷至极,屡遭贬谪,究其原因,和他的性格有很大的关系。

苏轼在当时文坛享有盛誉。他继承了欧阳修的精神,重视发现和培养文学人才。苏轼的作品在当时很有名,在辽国、西夏等地广受欢迎。在后世学者的心目中,苏轼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文学巨匠。人们渴望从苏轼的作品中汲取营养。苏轼词风的解放精神直接被南宋辛派词人所继承,形成了与婉约词相媲美的豪放词派,其影响在清代传到了陈伟松等人。苏轼在后世的普通人心目中也保留了和蔼可亲、幽默风趣的形象。在宋代作家中,苏轼为后人所广泛喜爱的程度是无与伦比的。

H. 苏轼对后世最大的贡献是什么

苏轼是北宋着名的大文豪,他一生宦海沉浮历经人生坎坷,却从未被严酷的现实所击倒,他依然笑对人生。


一、苏轼为保护人民的利益作出的巨大牺牲与贡献。

苏轼为官清正廉明,爱民为民,政绩卓着,人称“苏贤良”。他性格刚正不阿,为百姓请命仗义直言:苛政猛于虎,如今全国已有二十万虎狼在横行”。惹怒了皇上,得罪了丞相,最终被排挤出朝廷。但他所到之处,仍能凭一己之力,维护一方百姓权益,因而深受百姓的拥戴。


将浚挖出的淤泥葑草堆筑起一条南北畅通的长堤,既解决了百姓的生活难题,又美化了生活环境,真乃造福百姓,功德无量的好举措,可见苏东坡不仅才学旷世,亦有高洁的情操。杭州人民为纪念苏东坡,把这条长堤命名为"苏堤"。

南宋初期,苏轼主持修建的苏堤已经成为西湖十景之首,千百年来,杭州西湖的自然风光因苏东坡的诗而名满天下,杭州西湖的文化底蕴因苏东坡而无比深厚,西湖因苏东坡成为人们向往的人间天堂。

漫步在苏堤,览胜西湖,想象着大文豪苏轼踱步苏堤吟诵着:


《饮湖上初晴后雨》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品味苏轼的诗句,不禁被苏轼超凡脱俗的人生境界所感动,他两次被贬杭州,虽身处逆境,依然诗心淡然。

阅读全文

与苏东坡事业怎么样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幸福时光什么时候拍摄 浏览:285
什么蛇最幸福 浏览:396
江苏经济有多少发达 浏览:299
离开日本多久健康保险重新记录 浏览:897
滕州美女快餐便宜多少钱 浏览:381
一种健康的生活的英文是什么 浏览:939
腾讯健康怎么查询其他人接种疫苗记录 浏览:579
18岁的故事有哪些 浏览:497
金牛座夫妻婚姻指数是多少 浏览:483
情人的家庭事业不顺怎么办 浏览:895
那些嗯有都有哪些好看的爱情剧 浏览:171
744爱情里代表什么意思 浏览:845
属相兔子的女人婚姻如何 浏览:833
怎么测一个人的幸福 浏览:548
没阳光怎么养幸福树 浏览:212
经济条件好是指有多少财源 浏览:73
如何将你的日常笔记变成小说故事 浏览:774
如何写故事生动 浏览:78
家庭挺幸福的人为什么会婚外情 浏览:414
日喀则事业编工资多少 浏览: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