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事业单位绩效工资的分配原则
法律分析:(一)指导思想事业单位实施绩效考核和绩效工资,要适应事业单位改革的总体要求。
(二)基本原则:1、坚持按劳分配,多劳多得,优绩优酬。2、坚持统筹兼顾,综合平衡。3、实行总量调控,内部搞活。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第三十条 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劳动合同约定和国家规定,向劳动者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
用人单位拖欠或者未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劳动者可以依法向当地人民法院申请支付令,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发出支付令。
B. 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标准
法律分析: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标准是由事业单位根据自身情况制订的,没有固定标准,且一般根据结合不同行业事业单位特点,体现岗位职责、工作业绩、实际贡献等因素确认,通过年度考核的结果分为优秀、合格、基本合格和不合格等档次确认具体数额。绩效工资=基础绩效+奖励绩效。基础绩效占绩效工资的70%,奖励绩效占30%。工资必须在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的日期支付。如遇节假日或休息日,则应提前在最近的工作日支付。工资至少每月支付一次,实行周、日、小时工资制的可按周、日、小时支付工资。职工个人基础绩效月标准额是根据标准来的,管理岗、技术职称岗位、工勤技能岗位,不同级别有各自的标准。单位每年在财政局核定的绩效工资总量=全体职工全年的基础绩效和奖励绩效=(全体职工基础绩效标准数额之和+全体职工奖励绩效标准数额之和)x12个月
法律依据:《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
第二十条 事业单位应当根据聘用合同规定的岗位职责任务,全面考核工作人员的表现,重点考核工作绩效。考核应当听取服务对象的意见和评价。
第二十一条 考核分为平时考核、年度考核和聘期考核。年度考核的结果可以分为优秀、合格、基本合格和不合格等档次,聘期考核的结果可以分为合格和不合格等档次。
第三十二条 国家建立激励与约束相结合的事业单位工资制度。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包括基本工资、绩效工资和津贴补贴。事业单位工资分配应当结合不同行业事业单位特点,体现岗位职责、工作业绩、实际贡献等因素。
C. 事业单位的奖励性绩效工资究竟是怎样分配的
奖励性绩效工资一般占绩效工资的30%,扣除加班和成果奖励等,年终根据每个人考核结果发放,具体根据单位实际情况来处理。
D. 关于事业单位30%奖励性绩效工资怎么发放的
是由当地财政统一以半年发放一次,但是那个钱是由学校校务会成员经过对学校教师本学期工作考核后计算并公示后上报教育局予以发放的。所有教师的30%中的10%要抽出来发放班主任津贴,其余的应该会按三个等级进行分配。
E. 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分配
法律分析:专业技术人员的减少金额,从最低岗位等级到最高岗位等级减少金额为220元至655元。管理人员绩效工资从最低到最高岗位等级减少金额为220元至650元。那么,经过增加基本工资和减少绩效工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扣除养老金前实际收入如何变化过简单计算得知,技术人员与管理人员工资由低至高分别增加470左右至3500左右。当然,这部分增加的工资,将大部分用来支付个人养老保险与职业年金。个人需缴纳工资8%的养老险和4%的职业年金,12%的总比例至少有360元。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第四十六条 工资分配应当遵循按劳分配原则,实行同工同酬。工资水平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逐步提高。国家对工资总量实行宏观调控。
第四十七条 用人单位根据本单位的生产经营特点和经济效益,依法自主确定本单位的工资分配方式和工资水平。
F. 绩效工资的30%该如何分配才合理
这个30%的绩效工资,是花钱买“矛盾”,怎么分配非常棘手。上级又不准平均发放,难了执行者。我建议你单位成立一个考核领导小组、组织一个考核专班,结合年终考核成绩发放。重点考核德、能、勤、绩,可按岗位职责进行量化,事项百分制或A、B、C、D四个等次给出考核结果。分四档发放这30%绩效工资,级差不要太大,可以向一线人员倾斜,并进行公示。没有矛盾是不可能的,只是把它降低到最低限度。以上仅供参考,欢迎各位同行进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