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审计局改革有哪些变化
根据此次改革方案,五年前顺德大部制改革后新成立的区委社会工作部被撤销,其职能被拆分,此前被整合的区委统战部则独立成为区委五大工作部门之一。在政府工作部门中,审计局被独立出来单独设置。顺德区委区政府称,此次对大部门职能进行有机整合,将有助于构建更加科学完善的党政组织架构和运行机制。
变化一
党委机构变化:
撤销社工部 单列统战部
总数不变:6个
机构设置:有调整
在2009年顺德大部制改革之后,顺德的党委机构共有6个,包括纪律检查委员会机关和5个党委工作部门,此次改革中,顺德党委机构的总数保持6个不变,但具体的机构设置却有调整,即区委社会工作部被撤销,而在当年大部制改革中被整合入社工部的区委统战部,则被再度独立出来,成为顺德区委五大工作部门之一。
社工部:2009年顺德大部制改革的成果,社工部由当时的区委统战部、外事侨务局、民政局、农村工作部,以及区总工会、共青团、妇联、工商联、残联等机构整合而成,并与区民族宗教和外事侨务局合署办公。
本次改革中,社工部的这些职能又被悉数拆分,其中区委统战部独立出来,与区外事侨务局合署办公,民政职能划入新组建的区民政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农村工作的相关职能整合入区农业局,区总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则恢复到改革前的运作模式,按各自章程独立运作,由区委副书记联系,在做好主业的基础上深化改革提升引领能力和服务效能。
变化二
政府部门变化:审计局单设成“大部门”
总数有变:10个变12个
机构设置:单列审计局和农业局
2009年顺德大部制改革之后,顺德共保留了10个政府工作部门,这次机构调整后,计入政府机构个数的大部门变成了12个(在区政府工作部门中,办公室与区委办公室合署,监察局与区纪律检查委员会机关合署、司法局与区委政法委合署、文化体育局与区委宣传部合署,外事侨务局与区委统一战线工作部合署,这五个部门列入区政府工作部门序列,不计入政府机构个数),比五年前增加了审计局和农业局。
顺德区委区政府表示,之所以将审计局从顺德区政务监察和审计局中独立出来,是根据党的纪检体制改革方向,按照全省的统一部署来进行改革的,改革之后,将进一步强化审计工作的独立性。而顺德区农业局则在今年4月份就已经组建完毕并挂牌。
顺德区公共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国家行政学院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教研室主任宋世明:顺德此次组建区审计局,将原来政务监察和审计监督职能分开设置,这有利于增强纪检监察体系的系统性和独立性,更加符合《党的纪律检查体制改革实施方案》中对纪检监察系统双重领导的要求,同时也是因应地方进一步强化审计监督功能职责之需要。
变化三
职能重构:
民政相关工作划入人社局
旅游管理职责划入经科局
伴随着职能的调整,一些既有的党政机构在机构名称、机构职能等方面也有调整。按照改革方案,原区委社会工作部(区民政宗教和外事侨务局)的双拥优抚、民间组织、区划地名、婚姻、收养登记职责,划入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部门名称随之更改为区民政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
另外,区市场安全监管局更名为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由与区市场安全监管局合署办公调整为在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加挂牌子。顺德区文体旅游局更名为顺德区文化体育局,其旅游管理职责划入区经济和科技促进局,并在区经济和科技促进局加挂顺德区旅游局牌子。
宋世明:此次的机构撤并和重组,更多是职能方面的梳理整合,如将民政整合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更加接近大社会保障体制的本意,对市场安全监管局的职能调整,也有助于统一“大市场”监管主体。
焦点回应:
改革是不是走了“回头路”?
组织框架和领导体制都没变
2009年大部制改革后,顺德的党政机构一度被精简到16个,而经过这一次调整,顺德的党政机构又增加到了18个,统战部、农业局等党政机构再度独立出来单独设置,似乎回到大部制改革前的运作模式,这是否意味着顺德的大部制改革走了“回头路”?
对此,顺德区委区政府强调称,这次顺德是在维持大部门组织框架和区领导兼任大部门首长领导体制不变的基础上,根据依法规范和“同类合并、扁平管理、科学分权”的思路,进一步对大部门职能进行有机整合,目的在于构建更加科学完善的党政组织架构和运行机制,可以说是对大部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和完善。
顺德区公共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香港城市大学政治学教授李芝兰表示,顺德这次政府机构改革,是对上一次大部制改革的延续和深化。就目前来看,这次改革提出的措施,对于顺德建构现代化的治理体系和提升治理能力,增创区域竞争的机制新优势应可起到积极作用。
2. 关于审计局下属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问题
1、据我所知,经济责任审计应该划到行政执法一类,不太可能搞成公益一类。
2、以后事业单位只剩下公益类,有编制和无编制还是有很大差别的。
3. 审计局下属经济责任审计事业编制如何改
咨询记录 · 回答于2021-10-15
4. 审计局下属的政府投资审计中心以后要事业单位改革会划成什么,公务员还是什么。 是全额拨款 专业人士回答
首先,需要了解一下事业单位改革是怎样。事业单位改革是将事业单位更好的归类管理。
事业单位在改革后会分为三类:公益一类,公益二类,公益三类。
公益一类是财政核拨,公益二类是财政拨付一部分,公益三类是自筹。
一般的没有收入和收费类的事业单位,是属于公益一类。
公益二类是有收费类,但是,不属于有盈利类的。
公益三类是自收自支类的,自负盈亏,以后也会逐渐改革为企业。
然后,了解一下审计局下属的政府投资审计中心的性质。
政府投资审计中心,是对政府投资进行专门审计,一般是没有收入和收费类的,是属于公益一类。
5. 关于审计局下属投资评审中心今后事业单位改革类型
我和你的状况一样,但我认为改为企业的概率为0,因为我们不收费,和财政评审中心的区别就在于不收费,无收入怎么会变成企业?你就放心吧! 因为行使行政审计职能,所以我认为应该会改为行政职能部门。
6. 考上了我们这边县里的政府投资项目审计中心!这种单位啊好啊待遇怎么样啊以后的事业单位改革会怎么改啊
你所考上的县政府投资项目审计中心是一个不错的单位,单位性质应该是财政拨款的事业单位,待遇也是不错的,应该是执行事业单位人员工资,与公务员的工资没有什么区别,基本一样。
按照事业单位改革2012年3月22号中央下文,下达了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指导意见,将在5年内对全国所有事业单位改革完成分类,真正的分类改革应该要拉开大幕了。如果自己已经是事业编制的人员,自己看看所属单位的情况,根据分类改革意见,就可以看出自己单位的未来去向了,也好有所准备。所谓分类改革,即按照社会功能将现有事业单位划分为承担行政职能、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和从事公益服务三个类别。对承担行政职能的,逐步将其行政职能划为行政机构或转为行政机构;对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逐步将其转为企业;对从事公益服务的,继续将其保留在事业单位序列,强化其公益属性。“行政的归行政,市场的归市场”,也就是说,分三类事业单位,行政类,生产经营类,公益类,行政类不用说,短期内参公,长期内就转成行政机构。生产经营型的诸如报社,影视剧厂等,转制成为企业,也没有大的异议。最难分类鉴别的估计就是公益类事业单位了,我把专家的原话转述一下,你可以一起来分析一下:承担义务教育、基础性科研、公共文化、公共卫生及基层的基本医疗服务等基本公益服务,不能或不宜由市场配置资源的,划入公益一类。承担高等教育、非营利性医疗等公益服务,可部分由市场配置资源的,划入公益二类。“这样分类也可以看作是按照公益属性的纯粹程度来划分的。”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秘书长、国家行政学院汪玉凯说,纯公益类的事业单位,是由政府出资保障的,不再允许其存在经营性活动。比如乡镇诊所、社区医院等就属于基层的基本医疗服务。
总之,这位朋友所考上的县政府投资项目审计中心应属于行政类的事业单位,今后事业单位改革应该没什么问题,改革的结果:短期内参公,长期内就转成行政机构。
7. 2018年审计局机构改革方案
您好,很高兴为您解答。
新华社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提出,优化审计署职责,把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和国务院国资委部分职责划入审计署。方案提出,把国家发改委的重大项目稽查、财政部的中央预算执行情况和其他财政收支情况的监督检查、国资委的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和国有重点大型企业监事会的职责划入审计署。不再设立国有重点大型企业监事会。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金融研究中心主任赵全厚认为,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国资委的上述相关职责,都关乎对国家重要经济资源或行为活动的监督,纳入审计署有利于把执行者和监督者相对分开,提高监督效率。
很多专业人士认为认为这项改革推进是大势所趋。在他看来,方案所涉及的三部门相关职责实际上与审计署已有权限存在一定的交叉重复。“将这些职能交由审计部门统一行使,有助于提高监管效率、降低监管成本。”他说,同时也有助于提升审计署在相关领域的监督效能,让新时代审计监督更加科学有效。
以上回答供您参考,希望可以帮到您,欢迎您为我们点赞及关注我们,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