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事业单位改革变国企那么岗位都有什么变化
首先我们要了解,事业单位是基于公务员中出来的辅助公务员的一种机构,它的管理方式有四种:参照公务员管理、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差额拨款事业单位、收支自取事业单位。
参公管理
意味着除了编制不同,其他方面跟公务员无差,例如一些高速执法、邮政管理局、地政局、煤矿监督管理局、国家统计调查系统都属于参公;
全额拨款事业单位
财政是完全由国家财政拨款的。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主要包括有图书馆、文化馆、各级公办学校、党校、档案局、文化中心、农业局等。
差额拨款事业单位
这类事业单位大多具有盈利性项目,单位可以依靠盈利性项目赚取一部分经费,用于财务支出,另一部分财务支出由财政承担。例如医院、话剧院、京剧团、路灯桥梁管理中心、机关招待所、科技馆等单位。
自收自支事业单位
这类事业单位财务支出由本单位营利支出,财政 不给予经费补贴。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是:由政府部门办的酒店、印刷厂、公证处、测绘所、规划院等。
现在了解了这几类以后,可以对照一下自己所报考的岗位属于哪类了。那改革到底会改那一部分呢?
1、参公事业单位名为事业单位,却行使行政职能,代表国家进行经济调节、社会管理、市场监管,属于应列为行政单位及落实行政待遇。改革不会有影响,如果你报考的是这一类就放心的去考吧,这类甚至有可能转成公务员编制。
2、全额拨款的单位大都是公益性的与行政职能型的,全额基本不会变成企业,在这次改革中,影响也会比较小,考生可放心去考。
3、差额拨款的事业单位在这次改革中,单位盈利部门会转制为企业,非盈利部分继续保留事业单位系列中。改革后保留事业单序列的相对稳定,财政会继续承担其财务支出,转企部分就要看单位的经营状况了。
4、自收自支单位在此次事业单位改革中,将被推向市场,转制为企业,人员编制随单位转制事业编制将被撤销,人员待遇与单位盈利情况挂钩。
综合,差额拨款和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在这次改革中影响较大,因此全额和参公的竞争将会更大。
以上是对问题的解答,希望可以帮助到你!
② 那些事业单位改为企业
法律分析: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自转制注册之日起五年内免征企业所得税。由财政部门拨付事业经费的文化单位转制为企业,自转制注册之日起五年内对其自用房产免征房产税。
法律依据:《关于继续实施文化体制改革中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若干税收政策的通知》
(一)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自转制注册之日起五年内免征企业所得税。2018年12月31日之前已完成转制的企业,自2019年1月1日起可继续免征五年企业所得税。
(二)由财政部门拨付事业经费的文化单位转制为企业,自转制注册之日起五年内对其自用房产免征房产税。2018年12月31日之前已完成转制的企业,自2019年1月1日起对其自用房产可继续免征五年房产税。
(三)党报、党刊将其发行、印刷业务及相应的经营性资产剥离组建的文化企业,自注册之日起所取得的党报、党刊发行收入和印刷收入免征增值税。
(四)对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中资产评估增值、资产转让或划转涉及的企业所得税、增值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契税、印花税等,符合现行规定的享受相应税收优惠政策。
③ 有哪些事业单位改成企业了改制后事业编怎么办
很多事业单位都改制成企业了!例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铁路,公路,建工局等等。改制后就不是事业编制了,是企业编制。
④ 编制没了!湖北这些事业单位将全部转为企业!
据财政部官方网站消息
财政部、税务总局、中央宣传部联合发布
《关于继续实施文化体制改革中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若干税收政策的通知》
通知中指出
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
可以享受以下税收优惠政策
(一)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自转制注册之日起五年内免征企业所得税。2018年12月31日之前已完成转制的企业,自2019年1月1日起可继续免征五年企业所得税。
(二)由财政部门拨付事业经费的文化单位转制为企业,自转制注册之日起五年内对其自用房产免征房产税。2018年12月31日之前已完成转制的企业,自2019年1月1日起对其自用房产可继续免征五年房产税。
(三)党报、党刊将其发行、印刷业务及相应的经营性资产剥离组建的文化企业,自注册之日起所取得的党报、党刊发行收入和印刷收入免征增值税。
(四)对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中资产评估增值、资产转让或划转涉及的企业所得税、增值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契税、印花税等,符合现行规定的享受相应税收优惠政策。
大家都知道
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的待遇一直很好
让人羡慕不已
不过
随着事业单位改革的深化
距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
所制定的总体目标的时间点2020年
越来越近了
事业单位分类即将完成
不同类型的事业单位人员出路不同
关系到3000万在职职工
事业单位是如何分类的
目前事业单位分三类:
一类是承担行政职能的
二是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
三是从事公益服务的
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事业单位
是以营利为目的
提供的产品或服务
不属于政府必须提供的公益服务范围
改革后人员去向
1.承担行政职能事业单位(参公事业单位)人员
未来或转为公务员或安置到其他事业单位。
1.这个去向划分的依据是什么呢?
1)对于完全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如果调整为行政机关的内设机构,其人员可转为公务员,但编制不得突破政府机构限额和编制总额。
2)对于部分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如果将属于政府的职能划归行政机构后,任务不足的事业单位予以撤销或并入其他事业单位,其人员也随之分流。
这类事业单位职能任务:
渔政(渔港)监督管理,海事和航运管理(港口管理),公路行政管 理,道路运输管理,动物卫生监督,移民管理,文物管理。
2.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事业单位人员
对于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事业单位,2020年前将全部转企改制。转制单位注销事业单位法人,核销事业编制!
在职职工也会转为签订劳动合同,而不再是原有的事业单位聘用合同。
这类事业单位主要有:
工程建设、维修、养护,工程勘察设计,市政公用经营与作业,经营性水利工程管理,农场、园艺场、养殖场、苗圃和经营性林场等农业养殖(种植)机构,技术开发类科研,经济鉴证类 社会 中介,商业性地质勘查,招投标代理,一般性评审认证,咨询服务,评估鉴定,面向 社会 的培训机构,宾馆,招待所,经营性康复疗养,房屋修缮,物业、车辆服务,部门文印机构,投融资,担保,粮食收储,物资、图书、仪器设备供应,非时政类报刊,一般文艺院团,影剧院,影视音像制作销售,演出中介,新闻媒体的印刷广告发行传输等经营部分,电影制片厂及其他各类公司(厂)等。
3.从事公益服务事业单位人员
公益类事业单位是大头,是改革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
这类事业单位情况比较复杂,需要区分情况、精准施策。面向 社会 提供公益服务和为机关提供支持保障的事业单位差异较大,基本功能不同,服务对象不同,运行机制不同,面临的问题不同,改革重点也不同,需要区分情况实施不同的改革举措。
1)公益一类
公益一类包括:
①教育类:义务教育,特殊教育,党校,行政学院, 社会 主义学院,公益性宣教机构(党员电化教育、讲师团等),考试机构等。
②科研类:基础研究或 社会 公益性科研等。
③文体类:公共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纪念馆(烈士陵园),美术馆, 科技 馆,群艺馆(文化馆),文物考古保护,文献情报,广电信号传输和技术监测,出版物审读, 体育 运动项目管理等。
④卫生类:疾病(疫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精神卫生,应急救治,采供血,计划生育服务,政府举办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
⑤ 社会 保障类: 社会 救助, 社会 保障经办和公积金管理,优抚安置,法律援助,婚姻登记,公共就业服务, 社会 福利机构,公益性残疾人康复机构,老龄妇幼工作机构,学生资助管理,离退休干部服务等。
⑥公共安全类:人工影响天气,防汛抗旱防火,应急救援指挥,无线电监测,人防指挥保障,信息安全保障,重要或应急物资储备等。
⑦ 社会 经济服务类:基础测绘和公益性地质调查,农机安全监理,经济 社会 调查与统计,渔业船舶检验,植物检疫,地震监测,环境监测,网络监测,工程标准定额,自然资源保护,纯公益性水利工程管理,流域河道管理,园区管理服务,水文(水资源)监测,价格监测,价格认证,药品和医疗器械审评,生态公益型林场,公共资源交易,土地整理储备,实行无偿服务的农业技术推广,乡镇(街道)综合为民服务等。
⑧行政辅助类:质量稽查,食品药品稽查,国土监察,环境监察,安全生产监察,劳动保障监察,交通运输监察,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城市综合执法,农业监察,林业监察,水利监察,财政监察,节能监察, 旅游 监察,卫生监督,知识产权管理,档案管理,水土保持监督监测,散装水泥管理,政策研究,劳动人事争议仲裁,政府投资和经济责任审计,财政资金评审支付,政府资金和项目管理,举报投诉维权,电子政务,土地房屋征收与补偿,金融协调与服务,建设工程质量和安全监督,驻外省市联络机构等。
2)公益二类
公益二类包括:
①教育类:普通高中,普通高校,技工技师和职业院校,电大函授及远程教育,老年大学,幼儿园等。
②科研类:基础应用科研等。
③文体类:需要重点扶持的文艺院团,文化宫,公园, 体育 场馆, 体育 训练基地,青少年宫,妇女儿童活动中心等。
④卫生类:非营利性医疗保健,职业病疗养等。
⑤ 社会 经济服务类:人才交流服务,人防工程管护,对外交流服务,种苗良种培育,混合经营型林场,准公益性水利工程管理,公益性地质勘查,实行有偿服务的农业技术推广等。
3)公益三类
公益三类包括:
时政类报刊,广播电视,彩票发行,公益性规划设计,土地房屋权属登记,公益性培训机构,公证,重要涉密文印机构,经济仲裁,殡葬服务等。
国家已明确:今后高校和公立医院会取消事业编制,但保留事业单位的性质,未来高校和公立医院将实行全员合同聘用制,让事业单位真正成为干事业的地方。
改革后三大变化
1.固定用人向合同用人转变
“十三五”期间,国家将完善聘用制度,加强聘用合同管理,建立符合不同行业、专业和岗位特点的公开招聘制度,实现固定用人向合同用人转变。
2.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
健全岗位管理制度,研究制定不同类型事业单位岗位结构比例和最高等级的调整办法,开展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岗位组织实施工作,完成事业单位管理岗位职员等级晋升制度推行工作,实现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
3.定期调整基本工资标准
“十三五”期间,国家将落实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基本工资标准正常调整机制,定期调整基本工资标准,逐步提高基本工资占工资收入的比重。同时,国家将推进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
这次变化将关系到不少人
对于事业单位的改革
你有什么看法?欢迎留言讨论
⑤ 哪些事业单位改企业
2015年以前全国事业单位全部改制完毕 由于事业单位现状是国家包办包养,财政拨款,及平均主义的管理体制,一个最显而易见的事实是,导致政府机构改革安置的人员、企业下岗职工、军转干部分配、大中专毕业生分配及一些所谓的社会精英不去国家和社会最需要之一的生产经营第一线主战场多创造社会财富,而是象潮水一般拥向吃财政的事业单位,使事业单位成了“蓄水池”,这种蜂拥而至的流入结果使得许多事业单位超编严重,机构膨胀,人浮于事,造成事业单位人员结构不合理,人才短缺与积压并存,需要的高科技人才进不来,不需的人员出不去。同时,由于人员增长过速,人头费、各种补贴大幅度增加,超出了财政承受能力,使财政不堪负重,所有的经费都花在“人头费”上还不够。这种现状限制了事业的发展,在以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的今天,很多弊端、矛盾已经越来越突出,越来越尖锐,影响了事业的发展,使事业单位数量及编制人员越来越多,国家财政负担越来越大。
⑥ 公益二类事业单位以后要转为企业吗
在事业单位改革中,公益二类事业单位一般会向两个方向改革,一个是保留公益性质,这种针对的是一些没有收费职能,或收费职能较少且呈撤消趋势的公益二类事业单位,这种事业单位的职能可能会继续保留较长时间,等以后改革更深入,再决定最终的改革偏向。另一个就是改制为企业,这种一般是局部公益二类事业单位,指有收费机能且承担的机能可以被社会替代的事业单位,这类单位会改制为企业。公益二类事业单位,大多数都是属于财政差额供给的事业单位,所使用的事业编制称为差额事业编制。公益二类事业单位都或多或少承担收费或者中介服务职能,由于行政事业性收费制度改革,大多数行政事业性收费全部取消,但收费职能性质并未发生改变,只是单位由差额变成了全额供给,也可以说依然是差额,但差额部分为0%。事业单位转企业是要进行工商登记的,工商登记以后,原来的事业编制全部都要收回。也就是事业编工作人员转企改制前与人社局签订的聘用合同,转为与企业签订劳动合同。
拓展资料:当然除非你有其他未转企的行政类或者公益一类事业单位接收,才可以与人社局继续签订聘用合同。
法律依据:《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第十五条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连续旷工超过15个工作日,或者1年内累计旷工超过30个工作日的,事业单位可以解除聘用合同。
⑦ 哪些事业单位需要改革
不知道你想知道什么。我是事业单位做人事工作的
现在是所有的事业单位都要改革。
重新划分归类。该转企业的,转企业,能转公务员的转公务员。该合并的,合并,该撤销的,撤销。
其他的事业单位,也要重新定级。一类,二类,三类。
⑧ 2022年全国取消事业编
什么是事业单位
事业单位一般是国家设置的带有一定的公益性质的机构,但不属于政府机构,与公务员是不同的。一般情况下国家会对这些事业单位予以财政补助,分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差额拨款事业单位,还有一种是自主事业单位,是国家不拨款的事业单位。
事业单位将分成四类
这两类群体是最先取消事业单位编制的,目前各地高校和公立医院取消编制都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成效。
二、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事业单位。
将来,这一部分事业单位将改为企业,脱离事业单位编制,不再按照事业单位的管理办法进行管理。
3、事业单位工勤类岗位。
工勤岗位,又称工勤技能岗位。是指在岗位设置中的从事简单体力工作或一般技术工种的岗位。比如技术工人、水电工、司机、通讯员、打字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