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倒闭后编制怎么处理
一般会安排分流,拿出少量岗位让考试进入,其他的只能听天由命了,自谋出路。
自收自支是所在单位依据政府或物价价部门的批准自己收取各项行政性收费,然后按当地财政核定的比例留成部分资金用于本单位的日常开支及工资发放。其编制与其他全额和差额拨款的事业单位一样都要经过当地编制部门批准,进人一般也要像公务员一样进行统一招考(军转干部除外)审批。
但是,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目前二到三年会随着全国事业单位的改革其性质有所变化,一些明显具有行政执法性质的的单位,会转为公务员或全额拨款事业单位,而大部分单位在将行政职能收归具执法职能的行政单位后,会转为国有企业。
(1)事业单位关了编制人怎么办扩展阅读:
部分自收自支事业单位改革后的人员去向:
一,承担行政职能事业单位(参公事业单位)人员未来或转为公务员或安置到其他事业单位。
1,对于完全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如果调整为行政机关的内设机构,其人员可转为公务员,但编制不得突破政府机构限额和编制总额。
2,对于部分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如果将属于政府的职能划归行政机构后,任务不足的事业单位予以撤销或并入其他事业单位,其人员也随之分流。
二,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事业单位人员。
对于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事业单位,2020年前将全部转企改制。转制单位注销事业单位法人,核销事业编制。在职职工也会转为签订劳动合同,而不再是原有的事业单位聘用合同。
三,从事公益服务事业单位人员。
公益类事业单位是大头,是改革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这类事业单位情况比较复杂,需要区分情况、精准施策。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自收自支编制
参考资料来源:凤凰网-取消编制!这些事业单位将全部转为企业!
B. 企业破产后事业编制人员该怎么办
事业单位企业编制通常有两种情况,一是该单位除了有事业人员的编制外,还有的人员按企业用工对待,不占事业编制,他们属于工勤人员(也有事业编制的工勤人员)。二是单位除了事业编制外,另办有企业性质的单位,隶属于这个事业单位,该企业性质单位的人员当然身份是企业员工。但在实际中,这个事业单位为了方便工作,把不同性质单位的人员混合使用。尽管是在混合使用,但人事管理上身份截然不同。而且因为长期一样的工作,往往连属于企业编制的人员自己都会忽略了其身份。 从待遇上看,理论上说,两者完全是不同的。工资标准/福利标准都执行不同的规定。这点在退休后的待遇就会更明显。而在实际上,很多单位因为工作需要,特别是混合使用不同编制人员的单位,往往把待遇搞成一样,以利于调动员工积极性,但这只是单位的搞法,换个领导也可以更改,或者有关领导机关要求改正也可以轻易地就改变了这种状况。如果你想调动到另一个事业单位,你的企业编制肯定就不行了。当然,现在事业单位也搞聘用制,是签合同的。但不管怎么说,人事局管的就是事业编制的人员及他们的待遇(包括退休)。
C. 事业单位撤销了之后原编制人员身份是否灭失
不丧失。
会根据事业单位撤销之后,各个其他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情况统筹考虑,安排到其他的事业单位内部,编制是不会取消的。
事业单位人员编制的取消,一般只有自己辞职或触犯法律被辞退。
D. 2018事业单位改革,被取消编制的职工怎么办
一、大部分职工编制转劳动合同
事实上,取消编制后可根据其工龄长短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只要不严重违反单位规章制度就不会被解聘,待遇不变;同时按原人头费拨付财政经费,保证这部分人员的工资福利开支资金来源。由此观之,即使改革了,保障犹在。
二、少部分人编制职工被解除聘用合同
这部分人知可以获得经济补偿的,补偿标准是工作满1年的补偿一个月的月平均工资,工作时间超过6个月但是不满1年的按一年计算。这个补偿近到底有多少,要看你的月平均工资有多少了。
三、少部分临时工被被解除劳动合同
事业单位取消编制后跟职工签订劳动合同,原有的编制人员变成了合同工,这个过程中既然有编制职工被解雇,肯定也会有临时工被解雇,编制职工被解雇有补偿,临时工被解雇也有补偿的。
被解雇者可以获得的补偿如下:2007年12月31日前的工作年限,每满1年发给相当于1个月工资的补偿,最多不超过12个月,工作时间不满1年的按1年的补偿。2008年1月1日后的工作年限,每满1年支付1个月工资补偿,6个月以上不满1年的,按1年计算;不满6个月的,按半个月计算。
这里大家需要注意的是,编制人员被解雇补偿没有上限,但临时工补偿不超过12个月。也就是最多只能获得1年的工资补偿。
(4)事业单位关了编制人怎么办扩展阅读:
事业单位管理体制改革涉及面广,内涵丰富,包括政府的职责定位,政府与事业单位的关系、政府与社会的关系、政府对事业单位管理的创新等,要按照政事分开、事企分开和管办分离的原则,着力转变政府职能,创新管理方式,可重点研究以下五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转变政府职能。如何明确政府与事业单位的职责划分,切实保证政府与事业单位在职能、机构和运行机制上的分开;如何收回和整合事业单位行使的行政职能,实现行政职能的有机统一,规范依法行政行为;如何加强政府的宏观管理和行业管理,减少对事业单位的行政审批和直接干预。
二是明确事业单位功能定位。如何根据事业单位的不同属性,实施分类改革,将主要承担行政职能和主要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事业单位分离出去;如何从财政投入、税收政策、资产管理、人事管理、社会保障等制度方面促进事业单位强化公益属性;如何进一步落实事业单位的用人权、薪酬分配权、职称评聘权、经费设施使用权、自主运营权等法人自主权。
三是创新政府管理方式。如何根据事业单位公益属性的不同,实施分类管理;如何实现政府管理职能和出资举办职能的适度分离;积极探索管办分离有哪些有效的实现形式;如何建立完善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如何加强对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管理。
四是完善政府投入机制。如何加大投入力度、改革投入方式、完善投入监督机制,形成职权明确、分级负担、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事业单位投入机制;如何明确不同层级政府的公益服务责任,举办相应事业单位。
五是积极促进社会力量参与公益服务。一方面,如何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打造政策平台,降低市场准入门槛,鼓励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公益服务的提供;另一方面,如何加强对社会公益组织行为规范的监管,完善有关收费标准、资产处置、收益分配、服务质量等政策,规范社会力量的公益服务行为。
E. 事业单位编制今年又被取消的吗那些被取消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怎么办
取消事业单位编制的人员施行合同制。
F. 行政类事业单位改革最新消息:取消编制后人员怎么办
1部分保留
2部分过渡到退休
3分调部分到其它部门单位
4以上剩余的转为合同制、聘用制
G. 事业单位改革,原来的编制被取消了可以去哪
对于转制单位继续聘用的人员,将会重新签订劳动合同,取代之前的事业编制,身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基本跟企业管理制度无二致,工作人员在原单位的工作年限合并计算为新用人单位工作年限。
像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类的事业单位会逐步转企,转企后不具有编制,但转为企业职工后各项福利待遇保持不变,如果在经过事业单位整合、撤销、核减编制完成后,既没有达到法定退休年龄,自身能力又达不到转岗重新就业的要求,那么就只有被辞退。
事业单位改革后人员去向
一、承担行政职能事业单位(参公事业单位)人员
1、对于完全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如果调整为行政机关的内设机构,其人员可转为公务员,但编制不得突破政府机构限额和编制总额。
2、对于部分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如果将属于政府的职能划归行政机构后,任务不足的事业单位予以撤销或并入其他事业单位,其人员也随之分流。
二、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事业单位人员
转制单位注销事业单位法人,核销事业编制,在职职工也会转为签订劳动合同,而不再是原有的事业单位聘用合同。
H. 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倒闭后编制怎么处理
一般会安排分流,拿出少量岗位让考试进入,其他的只能听天由命了,自谋出路。毕竟是自收自支的编制。
I. 如果事业单位没了“编制”,很多人还要去吗
如果事业单位没有编制的话,那就没有多少人要去了,因为事业单位最重要的就是编制,现在编制没有了,薪资也不怎么高,福利待遇也没有之前那么好,很多人还不如做其他的工作,可以多挣一些钱,没有必要再去事业单位。
大家在找工作过程当中,一定要有清醒的认知,知道自己适合什么样的工作,不要总是抱着事业单位,也可以尝试做其他的工作,而且现在的事业单位,有的地方已经开始推行,没有编制的岗位了,所以大家也要为自己的后路着想了,不要总是认为事业单位就是金饭碗,只要我们足够优秀,做其他的工作也是可以有很好的发展的,所以大家一定要坚持学习,努力提升自己,这样就算事业单位没有了编制,我们也可以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