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借助他人成就自己
摘要 正如着名人际关系学大师戴尔·卡耐基所说:“一个人的成功15%取决于他的专业知识,还有85%取决于他所处的人际环境。”能够多帮助他人让别人看到自己的价值,从而自己也成功了。。
B. 怎样借助他人的力量
系山英太郎是日本着名的富豪,他自幼家境贫寒,白手起家,却在30岁就有几十亿资产,经营18家公司,32岁投身政治,成为日本历史上最年轻的议员。谈及自己在金钱、股票及政治方面的成功时,他坦诚地表示:“我能够成为一个成功的事业家、政治家以及投资家,是因为我拥有帮助我、支持我的广大人脉。只靠我一个人的力量,我不可能达到今天的这个地步。”
他说富士银行总裁左凯实是带领他进入财经界的关键人物。当年他促销别墅公寓,引进长期购屋贷款时,曾获得到左凯实先生的大力相助。是有了左凯实的帮助,他才能与财经界各级人士维持了广阔的沟通渠道。带领系山英太郎步入政界的是前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虽然他以前曾是中曾根康弘的秘书,田中角荣与中曾根康弘是对立派,但田中还是很照顾他,田中角荣是那种敢于重用敌对派系人才的人物。系山英太郎从他身上学到了包容、和敌人合作的胸襟。
借力发力不费力。懂得借力发力的人,就能够以小搏大,以弱胜强,以柔克刚,就能够“四两拨千斤”。“借”字是很多高效人士创业成功的秘诀,他们能够借天下大势,发天下之财。着名经济学家于光远说:人有三种,一是天才、二是人才、三是蠢才。花大钱办小事是蠢才;花小钱办大事是人才;不花钱办大事是天才。
香港着名的圣安娜饼店的创始人——霍世昌也是靠朋友的支持才得以发迹的。
霍世昌是圣安娜饼店创始人之一。这家饼店成立时,他只是一个22岁的毛头小伙子。当人们向他询问成功的秘密时,这位老板笑着回答道:“我是靠借钱开饼店,靠朋友发财的。”从霍世昌的回答中,我们可以看出朋友的帮忙对于他的成功有着何等重要的意义。
霍世昌说:“当时我在电灯公司工作,是有关技术维修方面的。那时还未结婚,但已有女朋友,她很喜欢弄些点心、蛋糕之类食品,味道嘛,真是不错。她是跟一位师傅学习的。我便想,徒弟已经有此成绩,师傅当然更好,因此便萌生起开饼店的念头。然而那时的西饼业在香港还没有呈现出像现在的这种蓬勃势头。当时想这是有作为的生意,便跟她的师傅商量研究;我俩就想出这个计划,但最重要的问题是资金缺乏,于是,便决定找朋友支持。于是我就做出了一份包含预算、地点、资金、经营方针等详细内容的可行性计划书。然后,便找一朋友商量。当这位朋友看过后,他很顺利地接受了计划书。于是,我们三个人便成为合伙人,直到现在。”
年轻人要成就一番事业,就应该养成良好的合作习惯,利用好身边的朋友,这样将会对事业大有帮助。尤其是在现代职场中,靠个人单打独斗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只有同别人展开良好的合作,才会使你的事业更加顺利。
无论在工作、爱情,还是事业方面,我们都离不开入与人之间的相互帮助。因为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每个的人际关系也有所不同,所以大家有必要相互帮助,彼此取长补短。如果你要成为一名高效能的人士,就应该养成善于借助他人力量的习惯,利用他人的优势来弥补自己的不足。
很多高效人士是在“零资产”、“零资源”的情况下发展起来的。他们之所以能够白手起家,是因为他们懂得“用好自己的资本的同时善用别人的资本”,在这种观念的指导下,他们少花钱多办事,花别人的钱办自己的事,实现了从贫穷到富裕的两极跨越,创造了“无中生有”的创富神话。
——引自延边人民出版社《高调理事 低调做人》
C. 如何借他人钱财做自己的事
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个世界的资源,我们要充分借助外力,以成就自己最大的事业。有大志者常常以借用天下的力量的多寡来判断自己的事业还有多少作为,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天下归心;刘备借荆州安顿自己的军队百姓,徐图发展,致有三分天下。一般人士至少也可以借用自身环境的优势,借用他人的智慧、力量、名声、信用、钱财以及物品。可以这样说,虽然世间大多数资源不为我们所拥有,但我们拥有“借用”这一无限的资源。其实心胸放得更宽一点的话,所谓的拥有也不过是能用而已。如果放在一角一直不用,你又如何算得上拥有。只要自己能够使用,那东西放在自己屋内或者屋外,还不是一样。所以在这一点上,从更宽泛的意义上来说,我们一旦拥有了“借”字,也就拥有了无限的资源,拥有了一切。
“借”字当中,资源最多,也最常用的就是财富了。“借钱”二字自古相连,天经地义,人人会用;但善于借用他人的钱财做自己的事,赚自己的钱,却是一项高层次的资源,需要你灵活运用。我们来看一下世界船王的白手发家的故事。
世界上私人船只吨位第一的船王是美国的丹尼尔·路维格。路维格最初创业发展自己的事业,靠的是巧妙地向银行借钱。一次,路维格发现用轮船载油比载货更有利可图,可是由于资金有限,路维格不可能买到一艘油轮,于是他打算买下一艘货船,再改装成油轮。可是钱从哪儿来呢?路维格想到了银行贷款,于是丹尼尔开始跑银行借钱。
他接连到纽约的几家银行谈借钱的事情,可是人家一看到衣衫破旧的他,便不屑一顾地问“你有抵押吗?”路维格力争说服银行:“我把货轮买下来之后,立即改装成油轮,我已经把这艘还没有买下来的船租给了一家石油公司,他们每月付给我的租金,正好可以每月分期还我要借的这笔款,我可以把租契交给银行,你们可以直接去那家石油公司收租金,这样就等于分期还款了。”尽管路维格认为自己的计划很合理,可是他所到的银行无一不认为他的这种做法荒唐可笑,而且根本没有信用可言。
然而,路维格并不灰心。这一次他来到大通银行,找到了大通银行的总裁。大通银行的总裁听了路维格上面这番奇怪的言论后,心想:路维格一文不名,也许没有什么信用可言,但是那家石油公司的信用却是可靠的。拿着他的租契去石油公司按月收钱,这自然会十分稳妥,这不就等于收回了分期付款?除非有预料不到的重大经济灾难发生。但退一步而言,假如路维格把货轮改装成油轮的做法结果失败了,但只要这艘船和石油公司存在,银行就不怕收不到钱。
于是,大通银行同意把钱借给了路维格。路维格买下了他所要的旧货船,改成油轮,租了出去。然后又利用这艘船作抵押来借另一笔款子,从而再买一艘船。路维格的精明之处在于利用那家石油公司的信用来增强自己的信用。
这种情形继续了几年,每当一笔债付清之后,路维格就成了这条船的主人。租金不再被银行拿走,而是由他放入自己的口袋。
后来路维格又准备着手筹建造船公司。他先设计一艘油轮或其他用途的船只,在还没有开工建造的时候,他就与人签约,愿意在船完工的时候把它租出去。路维格拿着船租契约,跑到一家银行去借钱建船。这种借款是延期分期摊还的方式,银行要在船下水之后才能开始收钱。船一下水,租费就可转让给银行,于是这笔贷款就像他最初的方式一样付清了。等到一切手续办妥,路维格就成了当然的船主,可是他当初一毛钱也没花。
当路维格“发明”的这种贷款方式畅通之后,他先后租借别人的码头和船坞,继而借银行的钱建造自己的船。就这样,路维格有了自己的造船公司。故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政府购买了路维格所建造的每一艘船,他的造船公司就这样迅速地发展起来。
后来有人问大通银行的总裁,当初为什么银行会把钱借给这位一文不名的路维格的,总裁解释说:“路维格的这种借钱想法提出后,开始我们感到惊愕,但仔细研究之后,都觉得他的话很有道理。对于这一类的贷款,我们叫做‘双重文件’。意思是说,这笔贷款是由两个公司,或者两个人分别保证偿还,而他们之间的经济又互相独立。因此,即使中间有一方偿还不了,另一方也会把债务解决。银行于是有了双重保障。”
路维格“双重文件”式的奇思妙想,就在于借第三者(个人或企业)增强自己的信用,凭此信用资本借足自己开展事业所需资金;接下来再一次借他人的租金分期偿还银行的贷款。这是借他人钱财成就自己事业,赚自己的钱的绝妙方式。这种方式之所以行得通,是因为他在市场上拓开了进钱的渠道,给了银行双重的保障,满足了金钱资本对最大利益追逐的需求。像现在普遍推行的买房银行按揭,买车分期付款,其实就是一样的操作模式。不过路维格是创新思维,玩得最早,玩得更加大胆,规模更大,也玩得更加巧妙而已。巧妙得无以复加,其实也就是玩的一种空手道。
这里有一个玩空手道的故事。一个海归派的人,从新西兰找了一家做幼儿玩具的公司,和其签了一个代理协议,然后到大陆找到一些教育局,以免费的名义准备投入500万元给每个幼儿园配一套玩具,他提出的惟一一个条件就是,以后每年希望收取每个学生10—20元的玩具维护和升级更新费用。
其实这个人哪有500万,他只是先和国外公司以分期付款的形式赊购一批玩具。在利润方面,虽然是打着免费的名义给幼儿园使用,但每年的维护费用足够他偿还国外公司的货款和代理费用,而且利润可观。
玩空手道需要更为高超的技巧。它需要当事者手法纯熟,只要玩得滴水不漏,不单享受成功的实惠,还受他人钦佩崇拜;而一旦稍有失误走火,不单背负一身债务,还让人指为骗子,更严重的闹得个身败名裂。因为钱是最实在的资本,玩空手道者手头资本少得可怜,一旦走火,只有以名誉、信用等资本聊作补偿,甚者更搭上身家性命。
所以,为了避免走火,我们最好是要自己先踏实地积累一些资本,不要空手去套白狼。在事业上,我们不要以为钱财“借”到手就感到窃喜,我们要以此作一个新的开端,一定要投入自己的智慧、实干才能等等成功的资源,一步一步脚踏实地地走下去。此前,我们当对自己有个清醒的认识,根据实力行事,能够做大事,有较大的成功把握的,我们才去“借”大单钱财;如果不行,就要考虑压缩一下,少“借”些。总之,是要量力而行。如果是“借”大单钱财,我们一定要想到,我们不单是拿“借”的这些钱在做事,我们还要想到,我们将自己生活的幸福投注到了其中。
D. 如何才能借助人脉跟资源,让自己的事业更上一层
我们可以在工作中借助一些途径和人心,以及个人的行为来获得更好的人脉资源,从而帮助自己的职业生涯得到提升。
借乐善好施赢得人助。中华民族自古至今一直延绵传承着感恩相报的传统交际心理,以这种传统的交际理念去开掘利用“人脉资源”,仍然有着强大的惯性作用,同样会使你的人生出彩。乐善好施的人也许有时并不能及时得到回报,但广泛而长期地助人,有朝一日总会遇到贤人而以恩报恩,你的“人脉资源”也会由此而如意地被开掘利用。乐于助人在人际交往中,在你开掘利用“人脉资源”去发展和壮大自己事业的过程中,一定会得到有力印证。
E. 如何巧用别人的力量
穷人应该向富人学习的是:用别人的力量壮大自己,用别人的金钱做自己的生意,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最大的财富。
当年,美国富豪路维格惟一的家当就是一艘老油船。
有一天,他跑到大通银行,对银行职员说他要借钱。那位职员看了看他的破衬衫领子,轻蔑地问他拿什么做担保。路维格便搬出了那艘老油船,说他正把船租给一个石油公司,每月的租金正好可以分批还这笔款子。银行还是有点犹豫,路维格便建议把租契交给银行,由银行去跟那家石油公司收租金。
一般来说,银行是不会接受这种非分要求的,但他们看重了那家石油公司的信用,而路维格当时是没有什么信用可谈的,因此,银行借给了他一笔钱。
第一笔贷款到手之后,路维格看这样可以从银行贷到款,于是他用贷款来的钱又买了一只旧货船,然后改成油轮租了出去,再拿着租契到银行贷款,再买船。如此反复了好几年。他已经拥有八艘自己的船了。这时候,他开始搞起航运,虽然规模不大,不能和那些大的航运公司对抗,但是他已经能赚到了300多万美元了,而且,这些钱还在不断地增长。在几年的时间里,路维格把一艘旧船变成了拥有八艘油轮的船队,这对他来说已经是非常不错的结果了。
当你两手空空又想成就一番大业时,不妨巧借他人之力为我所用,这种方法又被称作“借鸡生蛋”、“借船出海”、“借壳上市”等,这是古今中外白手起家的最高经营之道。
现代许多赫赫有名的大企业中,赤手空拳闯天下而成为大老板的人并不在少数。创业的目的就是让自己成为财富的携带者,那么,这个时间最好是越短越好。但是,在创立的初始阶段,一般都没有多少本钱,那么怎样才能让自己在最快的时间里获得更多的财富呢?最好的办法就是用别人的钱做自己的生意。
角荣公司董事长角荣也是依靠“借”字发家的。在发迹之前,他长期在专心思考“没有资金赚大钱”的生意,费了好长一段时间才想出一套“预约销售”的方法。
这项办法其实很简单,譬如,有人要卖某处山坡的地上物时,他就前去找买主,一找到,他就跟买主接洽。不妨来看看他的办法:“那座山上的木料价格由100万元以上,主人现在有意以80万脱手,请你把它买下来。2个月内一定保证赚一成。超出一成利润时,超出部分由我所得,如果赚不到一成时,我可以赔你一成的利润。”
这样角荣就让有钱的朋友给他做连带保证。如果买方把它买下来,买好之后,角荣就代买主销售,如此他往往以买价2倍左右的价格脱手。对买主来说,2个月就有一成的利润,而一成利润比一年的银行利息要多得多,而且有保证,安全可靠,因此找买主并不困难。
这项预约促销的方法,显然需要有一点社会信用才能办得到。如果你有信用,有人能替你保证,你只要有诚意和勤于跑腿,这项事业就可以日益壮大。
在百业都需大本钱经营的年代,角荣做这项不要资金的生意确有一套,并且颇有所获。他本来一无所有,经过十年的努力,就是靠着这种高超的“借术”,赚取了10亿日元。
你没有本钱没关系,你可在不违反法律和道德规范的前提下,巧妙借助他人的财力和物力为自己创造财富,把“借”来的款当作自己的资金并加以运用,当然,“借用”完毕一定要“归还”。
林恩早年独立办起了林氏电器公司,生意颇佳。但所得税把他搞得很惨,想干点大事,面临着资金缺乏的困境。林恩为此苦恼透了。
通过反复思考,林恩发现只有一个办法能够解决他面临的危机,那就是成立股份公司,公开发行股票。这样,既能避免所得税,又能更多地运用金钱。
他办好了手续,把公司改名为“林氏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发行80万股股票,自己留下一半,其余的40万股以每股2.5元的价格卖给大众。
林恩和几个朋友到街上挨门挨户地推销股票,甚至跑到德克萨斯州大做宣传。三个月后,40万股都卖了出去,公司得到了75万元的新资金。与此同时公司以及林恩手中的那40万股也获得了一个新的市场价值。更可喜的是,股票行情还在上涨。
林恩先用现金买下了一家电器公司,使自己的实力增加了一倍,股票价格也上涨了不少。然后,他不再动用现金,而是用自己的股票买下了阿特克和天柯两个电器公司,以及沃特飞机公司。
林恩成为全美最闻名的资本家。
在1965年他义把总公司分成二个子公司,分别发行股票,其余的卖给大众。投资者们一再抬高三个子公司的股票价格。这样,那些保留的股票使母公司的价值大幅度上升了。林恩只花了一些有限的手续费,就垂手得到了一大笔财富。有时甚至是一觉醒来之后,就发现自己的身价又抬高了100万元。
林恩又想出一个利用别人的资金来赚钱的好方法:他用股票借了笔钱,买下了威尔森公司的大部分股票。然后把欠债转到威尔森公司的账簿上,并且把威尔森公司也分成了三个子公司,分别发行股票,只把部分卖给大众。由于人们都知道后台老板是林恩,因此股票一售即空,价格也不断上涨。这一举动的成功,林恩不仅很快还清了债务,同时也获得了一家大公司。
如果你想很轻松地使用自己获得成功,获得财富,而又不用什么实际上的投入的话,就要学会巧妙地运用“借”字,这是最高明的一种手段,也是穷人快速致富的好方法。
——引自延边人民出版社《穷人怎么办》
F. 如何巧借外力成就自己
关于借,有人曾说:一切都是可以“借”的,借资金、借人才、借技术、储智慧。这个世界已经准备好一切你所需要的资源,你所要做的仅仅是把它们收集起来并且运用智慧把它们有机地进行组合。
在我国古代历史上,有很多巧借资源的故事,最着名的就是“草船借箭”。三国时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总想找机会刁难他。正好遇上“赤壁大战”,周瑜以公务为由要诸葛亮10天内赶造10万支箭。诸葛亮在接到命令后并没有着急,他找来鲁肃准备了20条船,在船的两边扎上草靶子。趁着大雾连夜靠近了对岸曹军的水寨,诸葛亮下令士兵擂鼓呐喊,疑心很重的曹操不辨虚实,不敢轻易出兵。就调集了一万多士兵朝江里放箭,天快亮时船两边的草靶子上已经插满了箭。这时候诸葛亮下令回营,完成了造箭的任务。这就是着名的“草船借箭”的故事,这个故事正是“借”在军事上的典型应用。
“借风腾云”“借名钓利”“借尸还魂”“借力打力”,讲的都是借助外部力量谋求发展。人要成功,也需要“借”,正所谓:巧借外力,挥洒自如。
作为东亚四小龙之一的香港,就是凭借与外国的大公司合营,借别人的知名品牌,借用外国原材料,借用外国公司的销售渠道和销售市场,从事加工制造,从事出口贸易的。香港凭借着“借风腾云”的思维,快速走上了繁荣之路。
一个人的成就在很大程度上都是承蒙别人所赐;别人常在无形中把希望、鼓励和辅助投入到我们的生命中,以此激活了我们的精神世界,使我们的各种能力得以发挥。
相信通过下面这个故事,你可以琢磨出“借的奥妙”。
你知道“健力宝”是怎么出名的吗?提起健力宝,就不得不提到一个人,他就是广东的李经纬。李经纬原是个三流酒厂的厂长,厂虽小但李经纬的志向却很大,他很想干出一番大事业,因而他一直都在寻找机会。
一天,他听到一个消息:奥运会需要一种运动饮料。对于一般人来说,都不会在意这条消息。然而,李经纬却意识到这是个赚大钱的好机会,决心想方设法把它做成。后来,经过他的不懈努力,真的成功了。
那么,他是怎么做的?答案其实很简单,就是一个“借”字。“借”这个字,李经纬在整个操作过程中连续使用了三次。
首先,借研究配方。李经纬是酒厂的厂长,对运动饮料一窍不通。他想,要做这种高档次的饮料、高科技的产品,一定要有高尖端的人材,凭我个人的能力是做不成的,因此一定要找个懂得这一行的人。最后,李经纬找到了广东体育科研所的欧阳孝,他对欧阳孝说:“我们搞个合作,我组织生产和负责营销,你负责研究饮料的配方,利润咱俩分成。”最终,他们达成了合作协议。欧阳孝经过一百多次的试验,研究出了健力宝的配方。这是李经纬的第一次借:借脑。
其次,是借市场推广。产品配方虽然出来了,但该怎么把它推向市场呢?李经纬想了一个办法:由于是运动饮料,先要进入体育运动会,最后再从运动会推向市场。
一天,李经纬听到消息,说亚足联将在广州白天鹅宾馆开会,亚足联的主席将出席大会。李经纬想,这可是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要想方设法把饮料摆到这个会议桌上去。当时的健力宝不过是只“丑小鸭”,除了配方别无其他。想要登上大雅之堂,至少要有个易拉罐什么的。该怎么办?对于李经纬来说,办法只有一个:“借”。他用借来的空罐子灌上配好的健力宝,贴上标签,然后通过关系将这种新饮料摆在了“亚足联”的会议桌上。当时,李经纬还请了摄影记者帮忙与他面授机宜,而那个摄影记者心有灵犀一点通,守在亚足联主席的旁边,紧紧盯着他的一举一动。而当亚足联主席一拿起易拉罐想喝的时候,那个摄影记者便“啪啪啪……”来了个连续拍摄。之后,李经纬拿着这些照片大力宣传,说某某都喝健力宝,市场潜力极为广阔。于是,很多经销商都和他合作,签下大量的订单。可是,市场有了,产品在哪里?李经纬用的还是一个“借”字。
最后,借生产产品。生产健力宝并不是件简单的事情,引进一条生产线要几千万,要有厂房和工人、管理人员、原材料购进等,没有一年半载的筹备,这个厂是搞不出来的。更何况,李经纬没有任何钱。该怎么办?还是用借的方法。那么,该怎么借?李经纬采用了“集约化经营”的方式。简单地讲,就是他选择某个饮料厂,按照其配方要求进行加工。加工好后,再贴上健力宝的标签,等经销商汇了钱之后再付加工费。
这种办法的好处是:首先它不用投资、建工厂、招人员,不用承担任何风险,即便是这批货卖不出去,也只是这批货的损失,不会像有些企业,产品如果销售不畅,不仅会造成产品积压,而且还要承担很多不必要的费用,比如说:企业人员工资、厂房设备投入和原材料以及广告费等等,为自己带来非常大的损失。
李经纬巧妙地借用了他人的脑袋、资产、设备、场地、技术、资金……而“健力宝”正是靠着“借”的方式,创下了中国饮料界的第一品牌。
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学会善于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和条件,借助各种社会力量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说起“耐克”,许多人并不陌生,在名牌林立的今日,耐克鞋早已家喻户晓,尤其是年轻人,则以拥有“耐克”为时髦。耐克鞋在中国的影响是巨大的,但人们很少了解这样一个事实:年销售额达上百亿美元的耐克,是美国一家没有工人、没有厂房的公司。在美国的耐克公司总部,没有工人生产鞋,也没有任何工厂在为耐克公司生产。人们会觉得奇怪,既然耐克公司不生产鞋,那么耐克鞋是从什么地方出来的呢?这就是耐克公司最有名的“借势发展”法。
1981年10月,耐克公司迈出了向国外联营的第一步,和目商岩井公司联营的公司——耐克日本公司正式成立。菲尔·耐克亲自到日本出席了开业典礼,并在会上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耐克日本公司成立后,耐克公司控制了该公司50%的股权,并把目本橡胶公司原有的耐克公司产品配销权转移到新公司门下,同时,又和日本橡胶公司联合,日本橡胶公司用本公司的人力进行耐克鞋的生产,产品交给耐克日本公司销售。如此一来,耐克公司很快就打入了日本市场。
日本的劳动力虽然比美国廉价,但仍然比较高。菲尔·耐克在日本推行“借鸡生蛋”法取得成功后,更坚定了他向世界各地推行的决心。为了降低成本,菲尔·耐克把目光投向了工资水平、原料价格更低的发展中国家。
中国是一个有十几亿人口的大国,同时又是一个巨大的消费市场,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热爱体育运动,尤其是广大青少年。菲尔·耐克不仅仅是看中了中国这个大市场,更主要的是看中了中国的廉价劳动力与原料。早在1979年,41岁的菲尔·耐克就有意投资中国,但是那时他对中国了解甚少,为了了解中国市场,菲尔·耐克千方百计地寻找机会来中国大陆。1979年,中国准备在广州举行进出口商品交易会,菲尔·耐克认为这是了解中国市场的大好时机,听到这一消息后,他立即飞往香港,准备办理入境手续。但由于多种原因,他没有拿到入境签证,计划也因此搁浅。
由于在中国大陆之行受挫,菲尔·耐克暂时把目光转移出了中国大陆的市场。这时他发现,中国台湾其实也拥有大陆所拥有的廉价劳动力、廉价原料,而且台湾的经济实力雄厚。虽然台湾市场比较小,但其临近海上交通要道,出口方便,如此就可以把市场做到南亚诸国,同时,也可以把台湾作为一个基地,逐渐向中国大陆渗透。他很快在台湾找到了代理商和合作伙伴。在与中国台湾合作成功后,他的目光又转向了另一个亚洲国家——韩国。韩国和中国一样,也拥有大量的廉价劳动力。菲尔·耐克投资于韩国也同样获得了巨大的利润。耐克公司与这些合作商们都相处得十分融洽,出产的所有产品都由耐克公司负责设计,并由签约厂商负责生产,贴上耐克公司的商标出售。
与此同时,菲尔·耐克于1980年7月再次向中国政府申请入境并获得批准,他的中国之行终于梦想成真。在中国考察期间,对各种情况他都仔细地进行了研究与分析。经过认真思考与分析后,菲尔·耐克决定在中国投资。他的这一举动立即引起了公司上下的一致反对,他们都不想去冒这个险。菲尔·耐克对此早有准备,他拿出各种证据与材料,经过几次苦口婆心的游说之后,公司终于同意了他的这一计划。菲尔·耐克因此也成了最早在中国投资的美商之一。
之后,经过艰苦的谈判,菲尔·耐克与中国有关方面签订了制造运动鞋的合同,分别在天津、上海、广东和福建四地生产耐克鞋,回销美国市场。此后,耐克鞋便在中国成为高档品牌,成为青年入追逐的焦点,其销量也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入,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而不断增加。
要想拥有惊人的发展,成就伟大的事业,就要学会借用别人的力量,利用别人的优势。只有这样,你才能集大家之所长从而出类拔萃。
G. 如何用别人的力量办自己的事
在现代社会中,经济迅速发展,各行业各部门之间的竞争非常残酷,单靠一个人的能力是很难取得事业的成功的。因此,必须借用别人的力量,才能取得事业的成就和创造灿烂的人生。
二零零零年,美国福布斯杂志评出的五十位中国富豪中,其中第二十四名的张果喜,就是善于借别人的力量为自己办事的高手。
张果喜素有”巧手大亨“之称,他看准了佛龛在日本市场的潜力,就招聚公司员工进行分析,达成共识,使产品在日本市场一炮走红,成为日本佛龛市场的老大哥。
公司为了经营的需要,在日本委托了代理销售商,但一些富有眼光的日本商人看到经营这种佛龛有大利可图,为了赚到更多的钱,就想绕过代理商这一关,直接从果喜实业集团公司进货。
张果喜仔细地考虑了这件事情。
从眼前利益来讲,从厂方直接订货,就减少了许多中间环节,有利于厂方的销售,然而却破坏了与代理商之间的关系,同时佛龛在韩国和中国台湾地区也有相当大的生产能力,代理商如果背向自己,与韩国或中国台湾地区生产厂家挂钩,岂不影响本公司的利益吗张果喜果断地回绝了那些要求直接订货的日本朋友,并且把情况转告给代理商,向代理商表示,公司在日本的业务全部由代理商处理,公司不通过其他渠道向日本出口佛龛。
代理商听后,很受感动,在佛龛的推销和宣传方面下了很大的功夫,并且在日本市场打出了”天下木雕第一家“的金字招牌,从而使张果喜公司的佛龛在日本市场上站稳脚跟。
一个人,纵然是天才,也不是全能的。尼采鼓吹自己万能,结果发疯而死。所以一个人要想完成自己的事业,就必须要利用自己的才智,借助他人的能力和才干。这就要求在事业的征途中,恰当地选择人才。
王石是万科公司的董事长兼总经理,也是一位善借他人之力的智者。他在经营万科的过程中,多次向社会招聘贤才。
君原是万科公司的一名职员,可不知什么原因,忽然不辞而别,被聘到一家酒店做业务经理。
王石在公司与L君一起工作的时候,发觉L君很有才干,且上下左右的关系也处理得非常融洽,这样挥手而去,很是可惜。而且自己在有些方面的不足,L君又恰恰有这些方面的长处,两下取长补短,不是更好吗于是王石左思右想,花了很大力气,终于说服了L君重新加入了万科公司,而且当年在L君的配合下,齐心协力,为公司赚了几百万元,使得公司营业额超过两亿多元,在深圳五家上市公司中名列第二。
万科成功的奥秘当然不只是借用人才之力一个原因,但是善于借用人才之力,显然是其第一的重要因素。
现代社会已经进入了信息时代,掌握了信息,就等于掌握了市场,掌握了主动。信息的闭塞,就可能使人贻误战机、遗憾终生。
广泛地结交朋友,借助他人获取自己所需的信息,也是取得事业的成功的重要手段。
陕西省某市,为了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特意每月举行一次厂长经理交流会,在交流会上,各厂长经理相互探讨交流企业的管理经验,研究学习科学的管理方法,相互学习企业的经营之道,同类企业慢慢形成集团式公司,在集团公司内又相互交流信息,帮助打开市场,结果在一年内,全市工业生产猛增,工业利税是往年的两倍多。
在现代社会,借力这种手段已被政治、经济、文化以及外交等领域广泛运用,而且大有日趋扩展之势。对于人际交往,它不失为一种提高自身形象,扩大自己影响的策略和技巧。被社会承认,是人的正当追求,对社会进步也有积极意义,而借助名人提高自己的社会知名度,就是被社会所承认的方式之一。
名记者吴小莉之所以成名的原因,与她善于走在领袖身边有直接的关系。
许多人都记得,一九九八年三月十九日,在”两会“期间的记者招待会上,朱镕基总理首开先河地点到了吴小莉的名字:”你们照顾一下凤凰卫视台的吴小莉小姐好不好,我非常喜欢她的广播。“”两会“期间的轶事,使吴小莉顿时成为传媒界引人注目的明星,也是她的提问,使朱总理留下了激昂的宣言:”不管前面是地雷阵还是万丈深渊,我都会勇往直前、义无反顾、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随着吴小莉知名度的提高,吴小莉主持的节目《小莉看时事》也成为凤凰卫视台的名牌节目。内地的传媒朋友对小莉说:”在中国电视圈里,只有文艺类主持人容易成名,很少新闻类主持人成为明星,你算是特例。“中央电视台的一位朋友也笑着说:”小莉,你不知道你对中国内地电视新闻从业人员的冲击有多大,许多人加快了语速,剪短了头发。“借别人的力量为自己办事的最好方法是感情投资与真诚合作。
H. 如何借用别人的力量
只有善于借用和依靠别人的力量,才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才能成为人生舞台上的智者和赢家。
我国有句古话,“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某个高校曾就这个话题开了一次辩论会,辩论是应该“退而结网”,还是应该“借网先捕”,哪方辩论胜利并不太重要,值得我们深思的是:当机遇来临,我们是一味依靠自己,还是借助别人的力量?
每个人的精力和智力都是有限的,不可能每个领域都精通,每种技能都掌握,要知道,天下的饭不是一个人能吃完的。所以,我们不要苛求自己成为全才,成功的路上,我们要不断地借助外力,才能实现自己的目标。
因为在这个世界上,没有谁是完美的,但所有人的力量加在一起,就能创造多彩世界。我们每个人只拥有其中成功的某一部分条件,只有借鉴他人的优点,借助别人的力量,善于假借于物,方能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
古代有一位将领,率兵迎敌。巡尉问:“士兵还没有吃饭,怎么能打仗?”将军却胸有成竹地说:“你们马上出发,午饭随后就送到。”巡尉有些难以置信,在片刻之间,如何准备这么多的饭菜。
原来,将军早有良计在心,他吩咐差役抬着竹箩木桶,沿街挨家挨户叫道:“将军大人买饭来啦!”这正是居民做午饭的时刻,他们得知将军要买饭给士兵做军粮,便争先恐后地把刚烧好的饭端出来。就这样,热气腾腾的饭菜送到了士兵手中。
士兵们既吃饱了肚子,又没有耽误战机,最后打了一个大胜仗。
故事中的将军在战机面前,借别人的手,烧自己的饭。既没有兴师动众劳民伤财,又鼓舞士气赢得了战争,将军的买饭之举,看来有些荒唐,但却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如果不是想出这么个高明的妙计,等他们自己做好饭吃完的时候,敌人可能早已攻破城门了。
同样,一名优秀的管理者,不必事事躬亲,做太多的具体的事情。因为一个人的力量毕竟是有限的,只有巧妙发动群体的力量,借用别人的智慧,才能游刃有余地实现自己的管理目标。合格的管理者都有较强的驾驭人才的能力,正因为他们能知人善任,善于借助别人的力量来为我所用,才取得了超常的成就。
美国钢铁大王安德鲁·卡耐基,对钢铁产业并不精通,他本人也不懂得炼钢的流程,但他知道怎样让内行的专家为自己服务,明白作为领导者,他不必去做具体的事情。他要做的,只是发现那些有才能的人,并收到麾下为己所用。他曾经以一百万年薪,聘请查理·瓦伯为公司第一任总裁时,这个举动曾在美国引发了强烈反响。但他说,我看重的是他出色的激励员工的才能。果然,查理·瓦伯没有辜负他的期望,带领公司创造了惊人的业绩。
卡耐基曾这样说,即使我现在破产了,只要公司的员工还在,三年后,我又会拥有一个同样规模的公司。
是什么让他拥有如此坚定的信心?是他善于借助别人的力量实现自己目标的能力。
凡是取得成就的人,没有一个是靠单干摘取胜利果实的。很多人不是没有能力,也不是不能吃苦,更不是没有眼光,但他们最终沦于平庸的原因就是不懂得利用他人的力量,犯了“单打独斗”的忌讳。只有善于借用和依靠别人的力量,才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才能成为人生舞台上的智者和赢家。
相信很多人都借过钱,但借钱也有技巧的生熟,也分境界的高下。有的人借了钱却没钱还上,而有的人借了却能以钱“生”钱,创造自己人生的财富。
中国内地富豪黄光裕,就是通过借别人的钱成就了自己的事业。
这个没有显赫家世背景、没有受过高等教育、相貌平平的广东小伙子,通过借银行的钱、借厂家的钱、借股民的钱,甚至是借同行的钱,运用自己惊人的理财技巧,用借来的钱,成功经营了国美电器这个家电行业的龙头企业。
走在沙漠中的人,不肯接受别人递过来的手杖;行驶在大海上的扁舟,不肯接受灯塔的指引,后果只能是葬身于黄沙中,消逝在大海里。
所以,无论是身处困境还是面临机遇,都要明白“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道理,只有借助拐杖的力量,才能更快地攀上人生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