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婚后事业 > 事业单位为什么要纳入工资统付

事业单位为什么要纳入工资统付

发布时间:2022-08-07 01:10:27

⑴ 国家好好的为什么要事业单位全部施行绩效工资制

不是着了,这只能说明咱们国家的政策好,什么保守经验之类的行为只能说明个人的素质有问题,医德师德不高。

⑵ 公务员与事业编人员都属于国家在编工作人员,为什么要实行不同的工资体系

公务员与事业编人员都属于国家在编工作人员,为什么要实行不同的工资体系?
公务员和事业人员实行两种不同的工资体系,其根本原因是和他们各自的职能定位相关:公务员是管理人员,承担的是行政管理、监督等职能;而事业人员是服务人员,承担的是公益服务职能。

双方工资标准的依据也不同,根据《公务员法》规定,公务员拿的是职级工资,主要由职务工资和级别工资,以及部分津贴、奖金,包括十三薪等。根据《事业人员管理暂行条例》规定,事业人员拿的是岗位工资,包括管理岗位(管理人员)和职称工资(专业技术人员)、技术等级工资(工勤人员),和薪级工资、津贴补贴、绩效工资等。

原来的事业单位,设置不规范,既有承担管理职能的,也有承担公益服务职能的,还有承担生产经营职能的。事业单位分类改革之后,事业单位就只有一种,即承担公益服务职能,目前改革依然在进行中,虽然已经彻底实现了“事企分开”,事业单位不再承担生产经营职能。但是,承担管理职能的事业单位,改革依然还没有完全结束,甚至还有新设立的农业农村、文化旅游、交通运输、生态环境、市场监管等五领域执法事业单位。

事业单位将来改革的重点,除了职能以公益服务为主外,人员也将实行“全员聘用制”,工资制度当然和公务员差别越来越大,将更多地加入市场调节因素,对于专业技术人员、稀有人才,会按照“能者多劳、多劳多得”的原则,进行重点照顾和倾斜,其工资待遇会远远超过公务员的工资水平。至于技术含量不高的工勤岗位,会逐步被市场完全取代,现在也只用来安置退役军人,不再另行招聘。同样技术含量不高的管理岗位,会大幅度缩小,工资也会向公务员工资结构、标准看齐。

⑶ 纳入工资规范管理的事业单位和参照公务员规范管理的事业单位有什么不同

事业单位和公务员的区别
事业单位一般是国家设置的带有一定的公益性质的机构,但不属于政府机构,与公务员是不同的。一般情况下国家会对这些事业单位予以财政补助。分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如学校等,差额拨款事业单位,如医院等,还有一种是自主事业单位,是国家不拨款的事业单位。简单来讲,我们看到的学校、医院等这些带有固定编制,和具备公益性质的社会机构,就是属于事业单位范畴。
很多同学比较关注的是事业单位和公务员之间的区别,这需要从二者的整体特点上来看。首先,看二者的定位:
事业单位是以政府职能、公益服务为主要宗旨的一些公益性单位、非公益性职能部门等。它参与社会事物管理,履行管理和服务职能,宗旨是为社会服务,主要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活动。其上级部门多为政府行政主管部门或者政府职能部门,其行为依据有关法律,所做出的决定多具有强制力,其人员工资来源多为财政拔款。事业单位的登记在编制部门进行。事业单位与职工签订聘用合同。发生劳动争议后,事业单位进行人事仲裁。
事业单位考试目前尚无全国招考,多为全省市和县级统一招考,一般是各个单位单独发公告招考。
公务员是指依法履行公职、纳入国家行政编制、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的工作人员。公务员职位按职位的性质、特点和管理需要,划分为综合管理类、专业技术类和行政执法类等类别。国务院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对于具职位特殊性,需单独管理的,可增设其他职位类别。国家根据公务员职位类别设置公务员职务序列。公务员职务分为领导职务和非领导职务。领导职务层次分为:国家级正职、国家级副职、省部级正职、省部级副职、厅局级正职、厅局级副职、县处级正职、县处级副职、乡科级正职、乡科级副职。
公务员考试国家每年一次,各省、市一般每年一招考1次,有的2次,个别单位如警察招考可能单独举办。
简单来讲,公务员算是嫡系的政府部门工作人员,而事业单位则是辅助政府工作的一些单位部门,但都有国家指定的编制,享受国家的财政拨款下发工资或者补贴。在这里还要补充一个介于两者之间的单位,也就是参公单位。
全称为:参照公务员法管理事业单位。是政府委托或受权具有行政执法能力的单位。是事业单位的一种,单位的管理制度参照公务员管理,但人员属于事业编制,而不是公务员编制。
参照管理单位的工作人员(工勤除外)与公务员的区别,我们认为主要是人员使用的编制不同,公务员使用的是行政编制,参照管理人员使用的是事业编制。现在公务员编制少,但是需要公务员编制的工作却多,所以就有了参照公务员编制,其他的如工资福利待遇、日常管理等,都是执行《公务员法》及其配套法规、政策的规定。由财政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分财政全额拨款单位和差额拨款单位,各政府委办局都是财政全额拨款。
一般而言,就行政职能和福利待遇来讲,整体上时公务员单位>参公单位>事业单位。但是也并不是意味着所有的单位部门都是这样,其实和当地的财政状况以及各单位的性质、事业单位的收益等多方面共同决定的。所有,不能片面的认为公务员单位一定会比参公或者事业单位更好,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复习请参考《公务员考试备考教材》。

⑷ (三类事业)自收自支事业单位的收支都要上缴财政由财政统收统付吗请帮忙查一下文件

明确告诉你,不要上缴财政。这个不要查文件的,我在财政部门工作过,所有收支可“自收自支”,放心。

⑸ 事业单位的各种收入为什么都要纳入预算

单位的各种收入到时候都要纳入预算,纳入预算的时候交这个税的时候都要把它算在一起,另外我们这个交那个扣了五险一金的时候也是这样来按照预算来扣的。

⑹ 什么是纳入工资规范事业单位

纳入工资规范管理事业单位就是指在待遇与管理办法上基本与公务员(含参公人员)是一样的,但是仍然不具备公务员身份,招考方式上也不参加市统一组织的公务员招录,仍然是区县级部门招考。

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是针对在不同类型的事业单位不同人员所建立的有别于国家机关的工资制度。目前事业单位的分类主要有三大类:公益性、准公益性、经营性。

考虑到事业单位的特点,为了更好地发挥工资的保障和激励作用,事业单位的工资构成分为固定部分和灵活部分。

1、固定部分:主要体现工作人员的水平高低、责任和贡献大小。

2、灵活部分:主要体现工作人员的实际工作量的多少。

3、单位资金来源不同,其工资构成中的固定部分和灵活部分所占比例也不同。

①全额拨款单位固定 无灵活部分

②差额拨款单位的比例为6:4,

③自收自支实行企业化管理的单位,灵活部分比例还可以扩大一些,国家不作统一规定。

(6)事业单位为什么要纳入工资统付扩展阅读:

根据《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

第三十二条

国家建立激励与约束相结合的事业单位工资制度。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包括基本工资、绩效工资和津贴补贴。事业单位工资分配应当结合不同行业事业单位特点,体现岗位职责、工作业绩、实际贡献等因素。

第三十三条

国家建立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的正常增长机制。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工资水平应当与国民经济发展相协调、与社会进步相适应。

第三十四条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享受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事业单位执行国家规定的工时制度和休假制度。

第三十五条

事业单位及其工作人员依法参加社会保险,工作人员依法享受社会保险待遇。

第三十六条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符合国家规定退休条件的,应当退休。

第十二条

事业单位与工作人员订立的聘用合同,期限一般不低于3年。

第十三条

初次就业的工作人员与事业单位订立的聘用合同期限3年以上的,试用期为12个月。

第十四条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在本单位连续工作满10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10年,提出订立聘用至退休的合同的,事业单位应当与其订立聘用至退休的合同。

第十五条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连续旷工超过15个工作日,或者1年内累计旷工超过30个工作日的,事业单位可以解除聘用合同。

第十六条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年度考核不合格且不同意调整工作岗位,或者连续两年年度考核不合格的,事业单位提前30日书面通知,可以解除聘用合同。

⑺ 对国家定额补助的事业单位实行工资总额包干 什么意思

关于进一步推进事业单位工资总额

包干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

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进一步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建立不同类型的事业分配管理体制,根据《国务院关于机关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改革问题的通知》(国发[1993]79号)和《中共机构编制委员会关于事业单位机构改革若干问题的意见》(中办发[1996]17号)的精神,人事部在总结各地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决定在全国事业单位进一步推进工资总额包干试点工作。为保证试点工作的顺利实施,提出以下指导意见。

一、实行工资总额包干管理的目的和原则。

根据党的十四大提出的分别建立符合机关、事业单位各自特点的工资管理体制的要求,1995年人事部、财政部联合部署,对有条件的事业单位逐步实行工资总额同经济效益指标挂钩办法。在各地区、各部门人事部门的共同努力下,这项工作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

按照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脱钩、分类、放权、搞活”的基本思路,进一步在事业单位实行工资总额包干办法,是事业单位人事制度综合配套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建立不同类型的事业单位分配管理体制的客观要求。目前事业单位规模庞大,财政供给人员过多,财政负担过重,人浮于事的现象也比较普遍。实行工资总额包干管理,有利于建立健全事业单位内部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进一步搞活事业单位内部分配,调动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积极性;有利于事业单位按照国家规定开展有偿服务,增强自我发展能力,也有利于国家逐步降低对事业单位定额或者定项补助标准,进一步减轻财政负担。

实行工资总额包干管理的基本原则是:在执行国家制定的事业单位工资制度的基础上,将工资总额包干与事业单位经费包干(或预算执行情况)相结合,根据国家有关规定核定年度工资总额,增人不增工资总额,减人不减工资总额,节余留用,超支抵扣,单位包干使用,享有单位内部工资分配自主权。内部分配中要贯彻按劳分配原则,进一步打破平均主义,做到责、权、利相统一。

二、工资总额包干办法适用的范围和条件

工资总额包干办法适用于事业经费由国家定额或定项补助的科研、教育、卫生、文化、农林、水利、新闻、出版、工业、交通、商业、外贸等事业单位。实行工资总额包干管理的单位须具备以下条件:编制部门核定了编制人数;工作任务比较饱满,有明确的岗位目标责任制及严格的考核制度;劳动工资计划和财务管理制度健全,严格执行国家工资政策,遵守各项财务制度和财经纪律。

三、工资总额包干的形式

根据不同职能、经费来源及行业特点等情况,事业单位可以选择静态和动态两种工资总额包干形式。

(三)静态包干。

可采取全口径工资总额包干、含部分津(补)贴的工资总额包干或标准工资(职务工资及工资构成中30%?/FONT>40%的津贴,下同)包干等。

(二)动态包干。

(1)抵拨事业经费包干办法:根据财政部门核定的年度财务收支计划,按照单位经费自给率的增长(减少)比例,适当增加(减少)一定比例的工资总额。

(2)“标准工资包干”和“增收限额比例提取工资”相结合的办法:在标准工资包干的同时,根据单位预算情况,采取按单项或几项经济效益指标增量(如预算结余、经费包干结余、项目经费结余、社会服务纯收入、技术性纯收入等)的一定比例限额提取工资。

四、工资总额包干基数的核定

(一)工资总额包干人员基数的核定。

原则上以编制部门核定的编制人数为依据。对于缺编超过15%的单位,即实有人数(包括固定职工、合同制职工、临时职工)不足编制人数85%的单位,要适当核减包干人咒基数;对于超编单位,首次包干按编制核定人中基数确有困难的,可在上年末实有职工人数的基础上作适当扣减后,核定包干人员基数。同时,包干单位必须采取有效措施,限期把职工人数压缩到编制以内,包干人员基数应逐年核减,直至达到编制人数。

(二)包干工资总额基数的核定。

以上年末实有人数包干内容的平均工资和核定的包干人员基数为基础,调增按国家政策规定的正常增资及翘尾工资,调减不合理支出等,每年核定一次。

实行“标准工资包干”与“增收限额比例提取工资”办法的单位,除按上述原则核定标准工资总额包干基数外,还应根据事业单位特点、财务预算管理形式等具体情况,核定增加收益限额提取工资比例系数。

五、工资总额包干基数的调整

实行工资总额包干的单位,其工资总额全年包干使用,工资总额包干基数一经核定,包干年度内一般不予改变。工资总额包干期间,原则上不得提出增编要求,也不得从下属或其他单位长期借调人员,未经批准而使用长期借调人员的单位,要相应核减工资总额包干基数。

包干年度如遇下列情况,可按工资总额包干审批权限和程序调整工资总额包干基数:

(1)国家统一安排调整工资,提高工资,津贴发放标准等。

(2)由于行政隶属关系变化,单位合并、职工成建制划转而增加或减少编制。

(3)新建、扩建项目投入使用,经编制主管部门批准而增加编制,当年增人增资在工资总额包干基数外单列,第二年按核定编制数重新核定工资总额包干基数。

六、包干工资总额的结算和包干节余工资总额的使用

(一)包干节余工资总额,指工资总额基数扣除单位职工包干年度内所发包干内容工资额的余额。工资总额包干单位使用的临时工和其他人员所支付的劳动报酬,应作为单位职工实发工资总额。

(二)实行工资总额包干的单位,应从实际情况出发建立年度考核制度,年末进行考核和清算,提交工作考核情况和工资总额包干实施情况报告,填写单位工资总额包干年度结算表。主管部门要对包干单位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进行全面考核,在完成年度工作任务和各

项考核指标的基础上,经审批后方可兑现和使用包干节余工资。

(三)当年发放工资总额(不含使用工资储备基金)大于包干工资总额基数的,要在下年度工资总额包干基数中如数抵扣。包干节余工资可由单位自行安排、自主分配,也可作为工资储备基金,在年度之间调剂使用,以丰补欠。

(四)包干工资和包干范围以外的工资收入要全部纳入国家工资总额计划管理和工资基金管理,并作为包干单位的年度工资总额计划和工资基金使用计划。

七、加强工资总额包干管理

事业单位实行工资总额包干管理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作,各地区、各部门要加强领导,本着积极、慎重的原则,切实做好这项工作,严格控制试点单位,防止一哄而起,全面铺开。要不断总结经验,完善包干办法。各地区可根据《意见》制定具体实施办法,并抄送人事部综合计划司。各部门对所属事业单位实行工资总额包干试点,需要报人事部审批。

各级人事部门要严格按照《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基金管理办法》(人计发[1990]20号)的规定,以及《关于进一步加强机关事业单位工资总额的调控和工资基金管理的通知》(人计发[1995]134号)要求,主动与财政、银行等有关部门协调配合,加强对包干单位工资总额计划和工资基金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

阅读全文

与事业单位为什么要纳入工资统付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为什么我觉得婚姻不如意 浏览:851
爱情公寓拍完以后他们都在干什么 浏览:304
爸爸的婚姻给了我们什么 浏览:595
大美女怎么不出来 浏览:221
怎么才能接受到爱情 浏览:555
怎么对待女人在婚姻中的地位 浏览:880
要挽回婚姻该说什么 浏览:291
支付宝爱情树要浇多少 浏览:756
作坊里有什么故事 浏览:643
婚姻一定要注意哪些细节 浏览:880
华州区事业编考试成绩怎么排名 浏览:244
怎么活着都行别不幸福别一路坎坷 浏览:404
湖北疫苗接种后健康码多久变色 浏览:799
爱情的酒一喝就会醉这是什么歌名 浏览:79
婚姻为什么不能盲目 浏览:346
云阳县有哪些美女 浏览:788
爱情密码154代表什么 浏览:42
生活和爱情怎么融入到一起 浏览:772
哪里有150块的爱情 浏览:674
深圳哪里办健康证可以马上就拿 浏览:9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