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单位属于公益一类还是二类要问哪个部门.
要问政府行政主管部门。
事业单位分为公益一类事业单位、公益二类事业单位,由单位性质决定,要问上级部门为政府行政主管部门或者政府职能部门即可。
公益二类是财政差额补助,公益一类是财政全供。公益二类事业单位能赚钱,人员工资由两部分组成,财政下拨一部分,单位用自身赚的钱发一部分。而公益一类事业单位人员的工资完全由财政下拨,公益一类即使有收费项目也要上交财政,最常见的公益二类事业单位就是公立医院。
B. 事业单位怎么分级别
事业单位岗位的具体划分,通常划分成三种类别,分别是:管理岗、专业技术岗和工勤技能岗。
管理岗位的级别分为1级—10级,通常适用于事业单位当中的主要负责人、各机关负责人以及各科室或者办公室人员等。
专业技术岗的级别通常分为高级、中级和初级,具体划分为13个等级,通常适用于教育类事业单位中的教师、医疗护理类事业单位中的医师和护士等人员。
工勤技能岗的级别有两大类,分别是技术工岗和普通工岗,普通工岗不分级别,通常适用于事业单位中司机、电工等岗位。技术工岗依次分为高级技师、技师、高级工、中级工和初级工。
点击查看:事业单位资讯汇总
C. 事业单位分类一二三类分别是什么
事业单位总共有三种类型,分别是公益一类、公益二类和公益三类共三种类型的事业单位。
所谓公益一类是指,承担义务教育、基础性科研、公共文化、公共卫生及基层的基本医疗服务等基本公益服务,不能或不宜由市场配置资源的单位或机构。
所谓公益二类,是指应具备以下条件的一类事业单位:面向社会提供公益服务,按照政府确定的公益服务价格收取费用,其资源在一定区域或程度上可通过市场配置。如普通高等教育机构、非营利医疗机构等。
所谓公益三类,是指应具备以下条件的一类事业单位:业务活动具有公益属性,在国家政策支持下可以通过市场实现资源配置。如广播电视、党报、党刊等机构。
(3)哪里看事业编一类还是二类扩展阅读
事业单位与行政单位的区别
(1)内涵不同——行政单位属于国家机关,而事业单位属于社会服务组织。
(2)担负的职责不同——行政单位是负责对国家各项行政事务进行组织、管理和指挥;而事业单位是为了社会的公益目的从事教育、文化、卫生、科技等活动。
(3)编制和工资待遇的来源不同——行政单位使用行政编制、由国家行政经费负担。事业单位使用事业编制,由国家事业经费负担。事业单位有全额拨款的,有部分拨款的,还有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的。
D. 一类二类公益事业单位是在哪里规定的
事业单位是一类还是二类由单位性质决定。
事业单位公益一类完全由政府指定、政府供养,其职能不能或者不宜由市场供给,完全没有收费职能,不具备收取费用和从事经营活动的资格。事业单位公益二类则是全部或者部分具备收费职能,可以收取服务费用。
E. 事业单位分类怎么分的abcde还是一类二类这样
事业单位分类考试科目
考试科目:《综合应用能力》和《职业能力倾向测验》
※按照岗位性质实行分类设考如下:
综合管理类(A类):主要适用于事业单位中以行政性、事务性和业务管理为主的岗位;
社会科学专技(B类):主要适用于经济、新闻、律师出版编辑、记者、翻译、公证员、馆员、会计、体育教练、广播电音、工艺美术等;
自然科学专技(C类):主要适用于工程、农技、统计、船舶、民航飞行、关务员、实验员、技工学校教师等;
中小学教师类(D类):主要适用于小学(幼教)教师、中学教师、中等学校专业教员等;
医疗卫生类(E类):主要适用于医师、药师、护士、技校五类等。
F. 机关单位一类,二类和三类事业编有什么区别
事业单位总共有三种类型,分别是公益一类、公益二类和公益三类共三种类型的事业单位。
所谓公益一类是指,承担义务教育、基础性科研、公共文化、公共卫生及基层的基本医疗服务等基本公益服务,不能或不宜由市场配置资源的单位或机构。
所谓公益二类,是指应具备以下条件的一类事业单位:面向社会提供公益服务,按照政府确定的公益服务价格收取费用,其资源在一定区域或程度上可通过市场配置。如普通高等教育机构、非营利医疗机构等。
所谓公益三类,是指应具备以下条件的一类事业单位:业务活动具有公益属性,在国家政策支持下可以通过市场实现资源配置。如广播电视、党报、党刊等机构。
G. 一二三类事业编有什么区别
一类事业编制:是指由国家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相对稳定待遇好。没有转企的危险,一般是国家的公益福利单位 。对那些承担行政职能且需要回归政府机构事业单位,也应考虑与人事制度改革有机结合起来。
二类事业编制:是国家差额拨款的事业单位,国家财政只对这类的单位部分进行拨款。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属于"事企不分",改革目标是逐步转为企业,走向市场。
三类事业编制:主要从事公益服务的事业单位,改革目标是整合资源,强化公益属性,加强政府监管。据统计,目前中国有126万个事业单位,在3千万正式职工中,教育、卫生和农技服务从业人员三项相加,占总人数的3/4,其中教育系统人员即达到一半左右。可见,科教文卫是中国事业单位的主体。
三类事业是指将政府的事业单位分成3类。
H. 事业单位一类编制和二类编制的区别
1.从拨款方式上来看,一类事业单位是属于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其职能不宜由市场供给,完全没有收费的职能,并且也不具备收取费用和从事经营活动的资格。二类事业单位是差额拨款的事业单位,全部或部分事业单位具有收费的职能,可以收取服务费用。
2.从参公事业单位来看,一类事业单位大部分都是参公事业单位,按照公务员管理法实施管理。但二类事业单位基本上都是不参公的。
3.从稳定性来看,一类事业单位由于属性原因没有转变为企业的危险,经费也是由国家拨款的,相对来说是比较稳定的。而二类事业单位是中有部分是来源于营收的,虽然薪资可能会高一些,但不稳定,在改革之后会逐渐转变为企业。
事业单位一类编制和二类编制的区别
I. 事业编如何分类
1、事业单位使用事业编制,按编制类型来分,可以分为全额事业单位、差额事业单位、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其中全额是指人员经费、工资福利等由财政全额供养的单位,差额单位和自收自支单位都具备一部分或者全部的生产经营职能,可以部分或者全部自给。在事业单位改革中,自收自支事业单位要进行转型,将承担的公益服务职能,整合到其他事业单位,将承担的生产经营、收费、中介等职能,推向社会,参与市场自由竞争。《机构编制法》颁布之后,除法律规定的编制类型外,不允许使用自收自支、自定、自筹类编制。
2、按事业单位分类改革中规定的分类,事业单位可以分为行政类事业单位、公益类事业单位、生产经营类事业单位。行政类事业单位,是指完全、主要或者部分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目前省市县三级此类事业单位正在改革,要求将其承担的行政职能,全部划归行政机关行使,承担的公益服务职能保留,按其职能性质进行整合。
公益类事业单位,又分为公益一类和公益二类。公益二类事业单位改革要求,将其承担的生产经营、中介、收费等职能剥离,改制为企业运营,将其承担的公益服务职能进行整合。今后,事业单位实行政事分开、政企分开、管办分离,只承担公益服务职能。
生产经营类事业单位,是指其生产的产品或提供的服务,可以由市场代替。这类事业单位全面改企,机构撤销,使用的事业单位收回统筹使用,自收自支和自定自筹类编制撤销。正式职工和退役军人分流到其他事业单位任职,人事代理、合同工、劳务派遣工等合同制管理人员自主择业。
3、按管理权限划分,事业单位又可以分为党委直属事业单位、政府直属事业单位、行政部门下属的事业单位,以及行政部门的内设机构、事业单位的下属事业单位等。
4、按级别不同,又可以分为省直、市直、县直事业单位,乡镇的七站八所等。
5、按财政状况,还可以分为财政独立的事业单位,财政未独立的事业单位。
6、按是否具备独立的法人资格,又可以分为法人事业单位,非法人事业单位。
7、事业单位受机构个数和职能限制,各地成立的事业单位中,省、市级别的基本相似,县区比较复杂,有的多有的少,有的单独成立,有的职能整合成立综合中心,并不要求一一对应。
更多信息,请搜索日照中公教育网站查看
J. 一类事业单位和二类的区别是什么
一类事业单位和二类的区别是:
1、参照公务员法管理不同。
一类事业单位基本都参照公务员法管理。二类事业单位并不是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
2、收费职能不同。
一类事业单位收费只能不具备。二类事业单位只有部分的收费职能。
3、财政供给方式不同。
一类事业单位属于财政全额供给。二类事业单位属于财政差额供给。
一类和二类事业单位的部门有:
1、一类事业单位包括:中小学、聋哑学校、行政学院、社会主义学院、考试院、科教所、公共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纪念馆、烈士陵园、科技馆,情报所、体彩中心、福彩中心、疾控中心、防疫站、福利院、血战、救助站、乡镇卫生院、法律援助中心、婚姻登记所等。
2、二类事业单位包括:普通高中、高职高专、高校、电大、老年大学,幼儿园、文化宫、公园、体育馆、青少年宫、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公立医院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