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公务员哪些职务晋升后需要免去原任职务
根据《公务员职务任免与职务升降规定》:
第十四条 公务员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免职:
(一)晋升职务后需要免去原任职务的;
(二)降低职务的;
(三)转任的;
(四)辞职或者调出机关的;
(五)非组织选派,离职学习期限超过一年的;
(六)退休的;
(七)其他原因需要免职的。
(1)机关事业单位免职需要哪些程序扩展阅读:
根据《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规定》:
第二十一条公务员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晋升职级:
(一)不符合第十七条、第十八条规定的;
(二)受到诫勉、组织处理或者处分等影响期未满或者期满影响使用的;
(三)涉嫌违纪违法正在接受审查调查尚未作出结论的;
(四)影响晋升职级的其他情形。
第二十二条公务员职级实行能上能下,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按照规定降低职级:
(一)不能胜任职位职责要求的;
(二)年度考核被确定为不称职等次的;
(三)受到降职处理或者撤职处分的;
(四)法律法规和党内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二十三条中央机关和地方各级公务员主管部门可以根据本章规定,按照落实好干部标准、从严管理干部和树立鼓励干事创业、担当作为导向的要求,结合实际细化公务员职级升降的条件和情形。
Ⅱ 事业单位免职科级干部应履行哪些手续
摘要 按干部管理权限,由具有相应职级干部任免权的党政组织会议集体研究讨论决定即可。
Ⅲ 免职是什么处罚
法律分析:免职,指依法享有任免权的机关按照法律或制度规定免去公职人员所担任的职务。
法律依据:《国家公务员职务任免暂行规定》
第十六条 国家公务员具有下列情形之一,应免去现任职务:(一)转换职位的;(二)晋升或者降低职务的;(三)离职学习期限超过一年的;(四)因健康原因不能坚持正常工作一年以上的;(五)调出国家行政机关的;(六)退休的;(七)因其他原因需要免职的。
第十七条 免去国家公务员职务,应按照下列程序进行:(一)所在单位或上级提出拟免职的建议;(二)对免职事由进行审核;(三)按照管理权限,由有关机关领导集体讨论决定;(四)发布免职通知。
Ⅳ 免职的依据
法律分析:免职要有当事人违法违纪或者工作失误造成重大损失的确凿证据,不能大家打分低就把他免了。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
第六十三条对公务员的处分,应当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定性准确、处理恰当、程序合法、手续完备。公务员违纪违法的,应当由处分决定机关决定对公务员违纪违法的情况进行调查,并将调查认定的事实以及拟给予处分的依据告知公务员本人。公务员有权进行陈述和申辩;处分决定机关不得因公务员申辩而加重处分。处分决定机关认为对公务员应当给予处分的,应当在规定的期限内,按照管理权限和规定的程序作出处分决定。处分决定应当以书面形式通知公务员本人。
第六十四条公务员在受处分期间不得晋升职务、职级和级别,其中受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处分的,不得晋升工资档次。受处分的期间为:警告,六个月;记过,十二个月;记大过,十八个月;降级、撤职,二十四个月。受撤职处分的,按照规定降低级别。
第六十五条公务员受开除以外的处分,在受处分期间有悔改表现,并且没有再发生违纪违法行为的,处分期满后自动解除。解除处分后,晋升工资档次、级别和职务、职级不再受原处分的影响。但是,解除降级、撤职处分的,不视为恢复原级别、原职务、原职级。
Ⅳ 公务员免职的公务员免职的程序
程序性免职是指在任用公务员担任某一新职务之前或同时,免去其原来所担任的职务。这种免职是在任用公务员担任新职务时必须办理的一种不可缺少的手续。如转任、轮换、挂职锻炼、晋升或降低职务、或其它原因职务发生变动等。
公务员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免职:
(一)晋升职务后需要免去原任职务的;
(二)降低职务的;
(三)转任的;
(四)辞职或者调出机关的;
(五)非组织选派,离职学习期限超过一年的;
(六)退休的;
(七)其他原因需要免职的。
适时免职原则
公务员职务发生变化而不能履行职责时,应及时免去其原任职务。免去原职,是任用新职务的前提。如果不及时办理免职手续,就会出现两种情况,
一是人员重叠,即某一职务同时有两人担任;
二是职务重叠,即某个公务员同时具有两个职务。任免机关应全面了解、掌握免职的各种情形,当公务员转任、调任、退休、身体状况不佳等某一情形出现时,须及时依法办理免职手续,以免影响国家机关的有效运行。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公务员免职
Ⅵ 任职程序和免职程序的主要规定分别是什么
任职程序和免职程序的主要规定分别是什么如果你问的是公务员的职务任免,可以说是:任职程序1.新进入公务员队伍的,需要进行任职.2.公务员职位发生变化,任免机关应及时予以任职,以确认新的职务关系.免职程序1.公务员职位发生变化,承担了新的职责,应当免去原任职务.2.因各种原因公务员不能履行职责的,应当免去所任职务.不知是否对题.
Ⅶ 免职是什么处理
免职是指任免机关按照管理权限,依据有关法律、法规,通过法定程序,免去公务员担任的某一职务。免职既可以是正常调动的免职,也可以是犯错误而免职。
免职属于干部任用的一种组织措施,不是纪律处分。在某种情况下,有的党员犯了错误作了处理后,党的组织认为不适宜担任现任职务时,也可以免去其现职务,这是正常的干部任免,不能视为纪律处分。
完善公务员免职制度具有以下重要意义:
(1)完善公务员免职制度,是加强国家政权的重要保证。公务员是国家意志和国家行政职能的具体执行者,拥有国家所赋予的一定的权力,担负着管理国家行政事务的重任,国家法律、法规、政策制定后,也要靠他们贯彻执行。因此,只有建立并完善公务员免职制度,:让优秀人才担任行政领导职务,才能巩固政权,确保国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顺利进行。
(2)完善公务员免职制度,是优化行政机构,实现行政管理职能的重要保证。现代社会的发展,必然要求提高政府的行政工作效率。而行政工作效率的提高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公务员的素质及其搭配结构。
因此,完善公务员免职制度,不仅关系公务员个人的能力与才智能否正常发挥,而且也关系整个公务员队伍特别是担任领导职务的公务员的素质,关系国家行政机关的工作能否正常进行,影响到行政管理职能的正常发挥。
Ⅷ 免除支部书记职务的程序有哪些
法律分析:如果是罢免的话,召开党委会,到会人数应该超过应到会人数的三分之二,同意票超过应到会人数的二分之一即可。会后形成红头下发(文件要写明因何原因依何依据罢免。免职则不需要)。然后召开支部大会宣布。主动辞职的话,如果没有违纪违法行为,可以直接向党委提交辞呈。党委会研究批准即可。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村(社区)干部管理办法》 第十二条 建立村干部能上能下机制。加大对不称职村干部约谈、调整、处置力度,村干部缺职的由镇党委根据实际调整选配到位,村主职调整报县委组织部备案。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按相关程序予以免职或罢免:因违纪违法受到党纪政纪处分或其他处罚不宜再担任村干部的;年度村(社区)干部考核排队中,连续3年排末位或不称职票超1/3的;不履职、公开发表不当言论,造成严重不良影响的;因身体原因不能履职的;其他应免职或罢免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