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婚后事业 > 事业编如何分类改革

事业编如何分类改革

发布时间:2022-08-02 10:44:24

① 2020年事业单位的改革一般分为哪三类进行

第一、承担行政职能的,划归行政机构或转为行政机构。这其实是好事,也就是说部分在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有可能转为公务员,也就是行政编制。
第二、对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逐步转为企业。这个才是大多数考生最担心的,但大家放心,其实这对考生影响不大,对于生产经营类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来说,可能会出台针对性的政策。
第三、对从事公益服务的,继续保留在事业单位序列、强化公益属性,市场不能配置资源的,划分为公益一类,承担高等教育、非营利医疗等公益服务,可部分由市场配置资源的,划分为公益二类。这部分事业单位,其实是在强化事业编制的。

② 事业单位如何改革

事业单位的改革分三个方向。

第一个方向就是履行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转立为行政单位。这部分唯数不算是很多。但是在一些行政机关中确实有一些行政跟事业的混编混岗的现象。改革会解决这方面的问题。

在实际的改革过程中,一些地区采取了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的原则,在单位性质改变的同时个人的身份状态会继续延续,保证有效地平稳地推进改革!

③ 目前的事业单位是怎样分类的

一、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将事业单位分为三类:行政类、公益类和生产经营类。

1、行政类事业单位:是指承担行政审批职能的事业单位,包括行政执法类,改革方向是将所有的行政审批职能划归行政机关承担。行政类事业单位,按照完全、主要、部分承担行政职能分为三类,完全承担的,将单位所有职责划归主管部门机关来承担,单位撤销;主要和部分承担行政职能的,则是将承担的行政职能划归机关,单位整合或者保留。

三、按照管理方式,将事业单位分为参公事业单位和非参公事业单位。参公,是指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其人员管理、工资待遇、晋升方式等,都和公务员没有区别,只是使用事业编制而已。这部分单位,主要是指承担行政职能和行政执法职能的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改革之后,参公的事业单位也会取消参公性质,事业单位不会再有参公不参公的说法。事业单位一律按照《事业单位管理暂行条例》管理,或者正式颁布的管理办法、法律法规,不再参照《公务员法》管理。

④ 机关事业单位改革是怎样分类的

按照社会功能将现有事业单位划分为承担行政职能、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和从事公益服务三个类别。对承担行政职能的,逐步将其行政职能划归行政机构或转为行政机构;对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逐步将其转为企业;对从事公益服务的,继续将其保留在事业单位序列、强化其公益属性。今后,不再批准设立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和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事业单位。

具体如下:
(一)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即承担行政决策、行政执行、行政监督等职能的事业单位。认定行政职能的主要依据是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中央有关政策规定。这类单位逐步将行政职能划归行政机构,或转为行政机构。今后,不再批准设立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
(二)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事业单位。即所提供的产品或服务可以由市场配置资源、不承担公益服务职责的事业单位。这类单位要逐步转为企业或撤销。今后,不再批准设立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事业单位。
(三)从事公益服务的事业单位。即面向社会提供公益服务和为机关行使职能提供支持保障的事业单位。改革后,只有这类单位继续保留在事业单位序列。根据职责任务、服务对象和资源配置方式等情况,将从事公益服务的事业单位细分为两类。
公益一类事业单位。即承担义务教育、基础性科研、公共文化、公共卫生及基层的基本医疗服务等基本公益服务,不能或不宜由市场配置资源的事业单位。这类单位不得从事经营活动,其宗旨、业务范围和服务规范由国家确定。
公益二类事业单位。即承担高等教育、非营利医疗等公益服务,可部分由市场配置资源的事业单位。这类单位按照国家确定的公益目标和相关标准开展活动,在确保公益目标的前提下,可依据相关法律法规提供与主业相关的服务,收益的使用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⑤ 事业单位改革如何分类

楼主,您的标题和内容未免相去甚远了吧?
事业单位改革分类基本上是三种:行政、公益和生产经营。具有法律法规赋予公共管理职能的,被定义为行政类;以公益性大小来分公益一类和公益二类;业务以对外经营性质为主的,分为生产经营类。当然,最后是由当地机构编制部门根据单位运作的实际情况判断。

⑥ 如何做好事业单位分类改革

做好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几点思考及做法
1、强化学习,深刻领会改革精神,是贯彻改革的前提。事业单位涉及面广,情况复杂,社会关注度高,改革涉及全旗8600多事业人员的切身利益,大多数人对改革的实际内容不了解,认为“改革就意味人员精简”,就是“断奶脱钩”,就是降低福利,丢掉饭碗,会出现对改革的猜测、担心、疑虑和误解。这会大大降低职工的改革意愿,削弱改革的积极动力,而变成一种基于利益保护的阻力。莫旗编办全体人员将学习中央、自治区、呼伦贝尔市有关事业单位改革的文件和会议精神作为必修课,深刻领会改革的精神实质,做到在思想上统一认识,与上级保持高度一致,并在工作中能准确把握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有关要求和政策,为下一步做好政策宣传和舆论引导,搞好政策解读,深化广大干部职工对改革的正确认识,争取社会各界的支持理解,营造良好氛围做好准备。
2、加强领导,建立健全工作机制,是顺利推进改革的支撑。领导的高度重视和绝对支持是分类推进改革的关键。在教育、文化、卫生等普惠行业改革不断深化的同时,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己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政府既是推动者,又是被改革对象,出现“主客同体”的改革局面。政府的特定利益,事业单位的独立利益,社会公众对公共服务提出的要求以及改革的个人得失,很容易使改革的动力在各类利益维护之间互相抵消,无法形成广泛的社会基础。没有强有力的组织领导,坚定的改革决心和各级党委、政府的顶力支持,改革是不会彻底的。我旗已建立了以政府旗长为组长、编办、人社、财政、监察、审计、文化等12个相关部门为成员的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并做好各类改革的准备工作,为推进改革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
3、清理规范,夯实机构编制业务,是适时进行改革的基础。改革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要在梳理现有的政策文件和准确把握中央有关事业单位改革的精神实质基础上,对各系统所属事业单位的机构设置、职责任务、法律法规依据、人员编制结构、经费渠道、收入情况、社会保障、运行状况等进行全面调查摸底,建立事业单位的完整数据资料,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并通过职能界定、机构规范、编制清理,对现有事业单位进行重新定位,进一步优化事业单位结构布局,理顺职责关系。为此,莫旗结合深化乡镇机构改革和政府机构改革,全面开展了事业单位机构编制调研工作,进一步对职能弱化或消失的单位进行再清理、再规范,做到心中有数,为有针对性的制定改革措施、适时进行改革奠定良好基础。
4、准确定位,科学进行模拟分类,是有序开展改革的保证。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绝不是简单的减机构、减人员、甩包袱,更不是要把事业单位搞小变弱,而是通过改革体制、转换机制,激发事业单位活力、提高事业单位服务水平,扩大公益服务供给总量,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和经济社会发展对公益服务的需求。要准确把握改革的基础条件,依法依规将事业单位所承担的社会功能作为标准,将现有事业单位科学划分为承担行政职能、从事公益服务和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三大类”, 而不是依据经费渠道和是否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再将分类进一步具体化、细化,把原则转化为标准,把标准转化为中类、小类的目录。通过明晰不同事业单位的功能定位,合理确定事业单位范围,促进政事分开、事企分开。
莫旗编办根据全旗事业单位运行管理和清理规范的具体情况,对全旗277个事业单位进行了模拟分类,模拟分出行政管理类104个,社会公益类172个,生产经营类1个。下一步,将结合事业单位法人年检工作开展再次模拟分类,重点梳理分析事业单位的职能职责,找准法规政策依据,加强分类中难点问题的分析研究。
5、强化协调,完善各项配套政策,是有效取得成果的关键。事业单位改革不是一项孤立的改革,涉及人事、财政、分配、社保、国有资产、转企改制等多方面的改革政策,是综合配套推进的过程。只有站在促进事业单位创造更多更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高度,把它放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大局中谋划和把握,积极制定和完善各项改革配套政策,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才能平稳、有序推进。为此,莫旗编办充分发挥协调沟通职能,建立起在党委、政府领导下,由机构编制部门牵头,各相关部门积极配合,互相协作、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的工作格局,在着力发展公益类事业单位,扩大公共服务的供给总量,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水平上下功夫,研究从制度层面上保障被改革人员的福利待遇,开发事业单位扩权改革的潜在动力,理顺政事关系,凝聚事业单位内部共识和向心力,以消除阻力,使改革取得成效。

⑦ 事业编制主要分为哪几种想要事业编制人员转变为公务员的方法有哪些

事业单位主要包括四个类型全额拨款事业编、差额拨款事业编、自收自支事业编、参公事业编。事业单位是指政府利用国有资产设立的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活动的社会服务机构。公共机构接受政府领导,是组织或机构形式的法人实体。我国事业单位处于改革的深水区,事业单位类型也与以往有所不同。由承担行政职能、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从事公益性服务,转变为行政事业单位、企业、公益事业单位。

然后是聘任制公务员。对于一些专业性很强的岗位,很多地方大胆采用公务员聘任制。公务员的聘用制度以高薪为特点。尤其是对一些有特殊要求的行业,比如高端人才的需求,或者特殊专业人才的需求。一些机构和机构可以聘用这些人才。

⑧ 行政机关事业编制人员改革

摘要 您好,按照事业单位分类改革要求,行政类事业单位的改革方向是:将承担的行政管理职能划转到相应的政府组成部门,事业单位不再成立行政类职能,今后也不再保留和新成立行政管理类事业单位。

⑨ 机关单位事业编制人员怎么改革

法律分析:事业单位编制实施范围如下:1、为了社会公益目的,由国家机关举办或者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事业单位,包括经费来源主要由财政拨款、部分由财政支持以及经费自理的事业单位,都要按照《试行办法》和本实施意见实施岗位设置管理。2、事业单位管理人员(职员)、专业技术人员和工勤技能人员,都要纳入岗位设置管理。岗位设置管理中涉及事业单位领导人员的,按照干部人事管理权限的有关规定执行。3、使用事业编制的各类学会、协会、基金会等社会团体工作人员,参照《试行办法》和本实施意见,纳入岗位设置管理。4、经批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进行管理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各类企业所属的事业单位和事业单位所属独立核算的企业,以及由事业单位已经转制为企业的单位,不适用《试行办法》和本实施意见。

法律依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指导意见》 第六条 总体目标和阶段性目标。到2020年,建立起功能明确、治理完善、运行高效、监管有力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形成基本服务优先、供给水平适度、布局结构合理、服务公平公正的中国特色公益服务体系。 今后5年,在清理规范基础上完成事业单位分类,承担行政职能事业单位在人事管理、收入分配、社会保险、财税政策和机构编制等方面改革取得明显进展,管办分离、完善治理结构等改革取得较大突破,社会力量兴办公益事业的制度环境进一步优化,为实现改革的总体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⑩ 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将事业单位分为三类,你知道是哪三类吗

事业单位编制只有一个。是事业编制。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干部身份的人员、工作身份的人员等所有人员都使用事业编制。但是,事业单位有不同的分类,习惯上把事业编制按事业单位分类也有很多种。事业单位按职能划分,事业单位有两个。公共服务功能的事业单位,它是真正意义上的事业单位,是国家设立的负责文化、教育、科技、卫生等基础公共服务的机关。另外,以县级以下、政府行政部门数量限制设立的行政职能、行政执法职能、行政辅助职能为主的事业单位,承担着行政部门应承担的职能。

根据财政供养方式,事业单位可以分为全额供给、差额供给的事业单位,以及自营季度事业单位。根据国家机关的改革要求,一半以上的国家到2014年完全取消了地方,部分地区没有完成改革,到2020年,自行收入-收入-分支机构事业单位类型及其编制类型将被取消,国家不能设置规定类型以外的业务准备。

阅读全文

与事业编如何分类改革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经济学家计算存钱多少可以不上班 浏览:40
他的家庭非常幸福用英文怎么说 浏览:572
最幸福的猪岛在哪里 浏览:343
山东打加强针健康码变什么颜色 浏览:351
为什么美女下场都不好 浏览:295
乡镇事业编往市里调入哪个单位好 浏览:513
女人如何成为婚姻赢家 浏览:403
没有爱情之前要做什么 浏览:20
爱情受伤的心怎么复原 浏览:842
告别了昨日的爱情叫什么名 浏览:138
如何客观的看待中国经济放缓 浏览:396
社会事业领域主要是哪些工作 浏览:120
村集体经济应该怎么发现 浏览:571
婚姻家庭到底给女人带来什么 浏览:639
38度中国故事酒多少钱 浏览:937
机关事业单位丧葬费怎么领取 浏览:5
经济法哪个版本比较好 浏览:188
我很幸福具体说的什么 浏览:686
78年配90年婚姻怎么样 浏览:446
怎么做真皮和健康 浏览: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