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写辞职报告要交给谁
辞职报告应递交给用人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以作为辞职的书名形式通知。
根据《劳动合同法》要求,劳动者向用人单位递交辞职报告具有如下要求:
1、第三十七条规定 劳动者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辞职报告)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在试用期内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2、第三十八条规定 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不用递交辞职报告:
(1)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提供劳动保护或者劳动条件的;
(2)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
(3)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的;
(4)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损害劳动者权益的;
(5)因本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规定的情形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
(6)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的其他情形。
用人单位以暴力、威胁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强迫劳动者劳动的,或者用人单位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危及劳动者人身安全的,劳动者可以立即解除劳动合同,不需事先告知用人单位。
(1)事业单位辞职报告在哪里开扩展阅读:
不递交辞职报告的危害:
1、辞职报告属于法律程序;
2、如:由于本人原因决定辞职,现依据法律提前一个月正式提出辞职,即最迟于几月几日正式离开岗位,恳请领导及时安排人员作工作交接。
3、应该提交辞职报告,否则公司算是旷工离职,一是会扣工资,二是可能拿不到解除劳动合同证明,可能影响以后找工作。
4、辞职行业登记种类也不同,找新单位时可能会被拒绝。
❷ 事业单位辞职流程图
你在事业单位辞职的话,需要先提前30天打辞职报告,等用人单位的领导批准的情况下,才可以办理离职手续。
提前辞职。
关于提前辞职,员工临走还费尽心思找靠谱的理由,就是为给你留面子,不想说穿你的管理有多烂、他对你已失望透顶。仔细想想,真是人性本善。作为管理者,定要乐于反省。
的确,管理者与其埋怨离职员工不忠诚,不能与公司共进退,不如从自身找找原因。看看有没有对不起员工的地方,有没有经常伤员工的心,工资分配、发放是否合理等。分析自身原因后,找到改进的方法,避免以后犯同样的错误。
有些管理者则不然,员工提出辞职以后,他就各种各样的阻拦和抱怨,有时甚至阻挠员工正常的离职流程,针对平时我们遇到的此类问题,我想给各位职场朋友分享一下我的建议。
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七条规定:劳动者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在试用期内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劳动合同法
这里分两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 ,如果你在试用期,提前三天通知用人单位即可,三天后就可以离开单位 。当然这中间单位需要你做工作交接的话,你需要配合单位做好工作交接。如果单位三天后不同意你离职,或者扣除你试用期的工资,单位就涉嫌违法了,如果没有其他正当理由,你可以向当地劳动监察部门提出投诉,也可以向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门进行起诉。
第二种情况,你已经办理了转正手续 ,属于是正式员工,当用人单位收到你提出的辞职通知后,用人单位通常会有以下几种反应:
一、同意你辞职,可以在三十日之内离职。如果这种情况也是你想要的结果,你也希望不用做满三十天就离职。建议你与单位签署一份协议,约定好具体的离职日期,这样对你来说更有保障。
二、同意你辞职,但必须做满三十日后才能离职。如果你想提前离职,你可以向单位提出这一请求,如果被拒绝,强行离开,单位有权利在满三十天后再履行离职手续义务。什么是离职手续义务呢?《劳动合同法》第五十条规定:“用人单位应当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时出具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证明,并在十五日内为劳动者办理档案和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手续。”换句话说,如果你强行离职,单位可以延迟办理离职手续。单位有权利扣工资吗?其实没有,单位照样必须发放你正常工作期间的工资。
但是,现实当中,一旦员工要求提前离职,而单位又没有同意的话,单位会扣掉你的应发工资。很多员工最后离职后要和单位打开官司也是因为这一点,不过,虽然单位没有权利扣你的工资 ,如果由于你的提前离职对用人单位造成损失的话,用人单位有权以你“违法解除劳动合同”为由向你索取赔偿金,不过单位也要举证来说明你提前离职给单位造成的损失状况。建议你离职前如果工作没有交接好,还是要按照单位的要求进行交接,因为作为职场人,要有职场人的职业素养和信誉。
三、同意你辞职 ,但要超过三十天以后才能离职。单位希望你三十天之后再离职,显然与你的意向相左。依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用人单位没有权利要求你继续工作超过三十天。但是如果你的工作特殊,确实在一个月之内无法完成工作交接,建议你继续延长离职时间,待所有工作交接完毕后再离职。不过这个是根据你的意愿来决定 ,单位是不能强制你继续工作的。
四、不同意你辞职,《劳动合同法》赋予辞职员工的义务是,通知用人单位,而不是向用人单位申请。因此,用人单位其实没有权利拒绝你的辞退通知。不同意辞职的做法是没有法律效力的。你只要能证明自己履行了通知义务,三十天后就可以合法离职。因此,遇见不同意离职的时候,并不用太担心,自行三十天后离职即可。如果你是以辞职为由争取一些个人利益,而不是真心想辞职的话,这时单位继续挽留你,不同意你辞职 ,你也达到了目的,那么恭喜你,证明你对公司还是有很大的价值的。
人生路很长,人生路当中很长时间都是在职场中度过的,要时常怀有感恩之心。感恩单位给你的机会,让你成长 ,给你财富,但是如果你在职场当中遇到了不公平的待遇,我们也要做到有法为伴。离职,提前30天告知,对公司是交代,对自己何尝不也是一种交代。
❸ 公务员辞职报告交哪个部门
直接自己单位的组织人事部门。他们会提交领导。你就是等就是了。
公务员辞职程序完整讲述一遍,望给各位有所启发。 1、提交辞职申请表和报告,待领导批准 2、批准后,带上辞职批准书,到人才市场开具商调函 3、拿着商调函来到单位,要求单位开具,行政关系介绍信、工资关系介绍信以及转移档案 4、带着以上三件东西(一件都不要少)来到人才市场,办理择业代理。在人才市场以后,他们就是专家了,有规范的流程操作这一切。
❹ 事业单位(医院)在编人员辞职,具体该如何办理,请教法律专业人士,急!
流程如下:
一、提交个人辞职申请、《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辞职申请表》,均需院系部处领导签字盖章;
二、报人事处提交请示报医院主管领导审批、发文公布;
三、领取同意辞职文件、离院通知单,办理离院手续;
四、至综合科办理社保视同缴纳证明;
五、提交调档函(注明接收单位地址、邮编,接收人姓名及联系方式),人事处将个人档案寄出。
一般的劳动者按照我国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办理就可以,但你是事业单位的在编人员,在辞职方面不能完全适用劳动劳动法的相关规定。
各地一般有各地区的《事业单位聘用合同办法》,根据大部分地区的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如果你辞职的原因不符合相关《办法》规定的情形,你需要和单位协商一致解除聘用合同。
协商解除达不成一致,受聘人员应当继续履行聘用合同;一定期限后再次提出解除聘用合同仍未能与单位协商一致的,可以单方面解除合同。
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也就是说,如果你辞职原因不存在可以随时解除聘用合同的法定事由,单位要求你提前一定期限书面通知辞职是符合法律规定的。
至于违约金问题,若单位已经同意你辞职,你应该按照单位的相关规定对工作进行交接,之后单位会给你出具终止聘用合同的有效证明。
并按照国家和本市的规定与你结算工资、予以办理社会保险关系封存或者转移的手续。劳动合同中没有约定违约金的问题也就不需要给付。
事业单位在编人员辞职问题:
事业单位在编职工辞职按照《全民所有制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辞职暂行规定》(人调发〔1990〕19号)等相关规定办理。
首先是在编职工向所在单位或主管部门提出辞职书面申请;所在单位或主管部门收到辞职书面申请后,一般应在三个月内,给予书面批复,对批复同意的发给辞职者本人辞职证明书。
事业单位在编职工与所在单位订有聘用合同的人员,其辞职按照聘用合同的有关规定办理。辞职经批复同意后,辞职其本人协助用人单位办理档案托管、社保等相应的人事手续。
❺ 怎么打辞职报告
辞职报告可以按照《劳动法》第31条、《劳动合同法》第37条的具体规定内容来书写。
第31条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应当提前30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
第37条劳动者提前30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在试用期内提前3日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❻ 事业单位正式员工的辞职程序
1、首先是在编职工向所在单位或主管部门提出辞职书面申请;
2、所在单位或主管部门收到辞职书面申请后,一般应在三个月内,给予书面批复,对批复同意的发给辞职者本人辞职证明书。
3、事业单位在编职工与所在单位订有聘用合同的人员,其辞职按照聘用合同的有关规定办理。
4、辞职经批复同意后,辞职其本人协助用人单位办理档案托管、社保等相应的人事手续。
辞职注意事项
1、辞职时间
第三十七条规定,劳动者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可以。当然,如果双方协商,公司同意您不提前30天通知的除外。
2、试用期的离职时间
劳动合同法规定,需提前3日通知。辞职者需注意:试用期内提前3日通知,法律未要求一定使用书面形式,但从举证角度考虑,建议您不要偷懒,同样使用书面形式通知。
❼ 事业单位要想辞职的话,一般要走哪些程序
事业单位职员正常离职,一般不存在不能辞职的情况,可以按照程序在3个月内完成手续。如果是相关机关或签署《竞业协议》的单位,就有相关脱推规定或不能从事相关行业的竞争协定规定。要严格遵守相关规定,在有限的时限内继续遵守保密或竞业协定,不得损害任何国家利益行为。如果部门不遵守规定,无故妨碍劳动者正常辞职,可以直接向人事主管部门提出申请,并在规定时间内办理相关手续。
合同对辞职有限制要求的条款内容或服务期间有限制要求的,按合同处理。强行辞职的话,根据合同要求经济赔偿,不能在规定的期限内参加同一类型的招募考试。也就是说,在3~5年内不能参加公务员和事业单位的招聘。公费师范生、免费医科生等也要按照合同规定赔偿已经享受的经济金额和利息。个人辞职后,如果在职业计划中不包括公务员或事业人员,不准备自主选择职业或自主创业,则不理会这些规定,只是按照正常程序向单位人事管理部门或分管领导层提交辞职报告,在规定的时间内向人事部门提交辞职要求,填写相关资料和表格,走自己该走的程序,如果遭到人为阻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