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常态化选拔乡镇事业编制人员进入乡镇领导班子如何做到g树立鲜明用人导向又防
把该做的做好。
选拔五方面人员进乡镇领导班子工作,坚持新时期好干部标准,树立重品德讲品行、重才干讲担当、重实绩讲实干、重公道讲公认的鲜明导向,突出政治过硬、能力过硬、责任过硬、作风过硬、廉洁过硬,选拔人选除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等规定的基本条件外,还应具备以下资格条件。
乡镇事业编制人员:包括乡镇党政机构和乡镇事业单位的事业编制人员、区直部门派驻乡镇为乡镇政府行使职责提供支持保障的事业机构事业编制人员。
‘贰’ 根据新公务员法云南省事业编工勤人员可以拟选任副镇长吗
可以的 。
根据中共中央《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中发〔2019〕8号)、中共中央组织部《关于推行党政领导干部任前公示制的意见》(中组发〔2000〕18号)等有关规定从优秀乡镇(街道、办事处)事业编制人员、优秀村(社区)干部、大学生村官和事业编制驻村第一书记中选拔乡镇领导班子成员工作方案的要求,经县委研究同意,发布了一批从优秀乡镇事业编制人员包括工勤编制、优秀村(社区)干部,、大学生村官和事业编制驻村第一书记拟任或拟提名乡镇领导班子成员的公示,从公示中可以看到,两名乡镇事业编制工勤人员,拟提名为副镇长;一名村党支部书记拟提名为副乡长;还有其他事业编制人员拟任科级领导职务。
‘叁’ 事业编如何成为公务员
方法一:通过省考、国考考录成为公务员。
与体制外考生不同,事业编人员考公压力很小,就算考不上,也还有事业编保底。事业编最大的福利就是可以参加省考国考(不像在职公务员,国考和大部分省都已经禁止再参加公考)。特别是学历不错的事业编人员,符合省以上单位要求两年以上基层工作经验和研究生学历,正好可以华丽转身!通过考试转变身份,进入更高平台,取得更大进步空间。
方法二:通过晋升领导职务调任、转任公务员。
县级单位事业编副科级领导,通过调任或者转任程序,可以成为公务员;市级单位需要正科甚至更高,省以上单位的门槛是处级。
2018年《公务员法》修改后,第七十条明确规定:国有企业、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以及其他不参照本法管理的事业单位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可以调入机关担任领导职务或者四级调研员以上及其他相当层次的职级。
方法三:通过遴选成为公务员。
中央公务员遴选以前的报名范围仅限于公务员和参公身份。2017年开始政策变化,不仅事业编可以报考,国企正式身份也可以报考了。当然,岗位较少,门槛很高,一般要求副高以上职称和特定管理岗位经历等。
2018年新修订后的《公务员法》第六十九条明确规定:国家实行公务员交流制度。公务员可以在公务员和参照本法管理的工作人员队伍内部交流,也可以与国有企业和不参照本法管理的事业单位中从事公务的人员交流。交流的方式包括调任、转任。
方法四:通过机构改革身份转变为公务员(参公)。
最近几年的机构改革中,有些事业单位人员中了大奖,整体转制。比如某些地方的医保中心整体转制为参公,还有海事局由事业编直接变成行政编。
方法五:通过选举转为公务员
乡镇事业编人员可以通过选举,成为副乡长/副镇长,当选后可以转为公务员身份。不过,这种转变仅在本乡镇有效,一旦离开辖区调任他处,自动失效。
‘肆’ 常态化选拔乡镇事业编制人员进入乡镇领导班子,几年开展一次为宜
3年。
在农村,乡镇领导班子的任期是3年,3年就会选拔乡镇事业编制人员进入乡镇领导班子。
事业编制是事业单位编制的总称,事业编制可分为全额事业编制、差额事业编制和自筹自支事业编制三种,全额编制又叫全额财政拨款事业编制,参照公务员管理,基本待遇与公务员一致,多为一些公益性事业单位和部分具有行政执法职能的事业单位,如城管、学校等。差额事业编制,由财政进行差额拨款,待遇和收入在一定程度上挂钩,如医院和部分景点等。自筹自支事业编制,实际上与企业差不多,待遇和经营状况息息相关,多为一些服务型事业单位,如宾馆、培训中心、设计室等。以前有经济警察、港口警察、铁路警察等,他们是事业编制,不允许出现这样的编制,警察中的公安就要求统一编制,即是公安即是公务员,不过现实很难实现,公安局里还是有一些编制人员,一般也是通过公开考试。
‘伍’ 乡镇事业编制可以担任副镇长吗
按照《公务员法》,担任领导职务和四级调研员及以上职级的公务员,可以通过调任的方式任职。
根据该规定,副镇长是公务员副科级领导职务,可以从乡镇事业编制人员中选拔调任。
‘陆’ 乡镇换届事业编转任条件
法律分析:一、提拔转岗
提拔到事业副处以上领导职务,转岗行政机关置换身份。
领导职务的提拔转任是比较常见的现象,这种要通过提拔实现转换编制的方式,对于基层的大多数事业编制人员来说并没有太大的参考价值。
二、调任
科级以下只能通过调任方式解决。事业单位调任行政机关,是有政策依据的。
《公务员法》在修订之前,第六十四条规定:国有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和群众团体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可以调入机关担任领导职务或者副调研员以上及其他相当职务层次的非领导职务。
修订之后,新《公务员法》对此有了更加明确的规定:国有企业、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以及其他不参照本法管理的事业单位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可以调入机关担任领导职务或者四级调研员以上及其他相当层次的职级。
在具体操作中,事业编调行政,必须具备几项硬性条件:有接收单位;接收单位有空编;取得事业副科(管理岗位8级)。
除此之外,根据有关地方规定,还必须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1、学历要求。按照规定,调入市级以上机关任职的,一般具有大学本科以上文化程度;调入县(市、区)级以下机关任职的,一般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
2、年龄要求。调任县(市、区)领导班子成员职务的,一般不超过50周岁;调任其他处级职务的,一般不超过45周岁;调任市级机关科级领导职务的,一般不超过40周岁;调任县(市、区)级以下机关科级领导职务的,一般不超过45周岁。
3、专业技术人员调任。专技人员调入市级以上机关担任处级领导职务,拟调任人员应当聘任副高职称2年以上,或具有正高职称。调入市级机关担任科级领导职务的,拟调任人员应当聘任副高职称1年以上,或具有正高职称;调入县区以下机关担任科级领导职务的,拟调任人员应当具有中级职称2年以上,或者具有副高职。
4、管理岗位人员调任。在事业单位取得副科级及以上职务,同等调任机关担任领导职务。
三、换届选举
对于乡镇的事业单位,在乡镇事业单位正职任职三年,可参加乡镇换届选举,选上了副镇长就可转公务员。
法律依据:《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
第三条 事业单位经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主管部门(以下统称审批机关)批准成立后,应当依照本条例的规定登记或者备案。
事业单位应当具备法人条件。
第五条 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机构编制管理机关所属的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机构(以下简称登记管理机关)负责实施事业单位的登记管理工作。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机构编制管理机关应当加强对登记管理机关的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的监督检查。
事业单位实行分级登记管理。分级登记管理的具体办法由国务院机构编制管理机关规定。
法律、行政法规对事业单位的监督管理另有规定的,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执行。
‘柒’ 乡镇换届三类人员政策
法律分析:“三类人员”具体是指乡镇事业编制人员、优秀村干部和大学生村官。乡镇事业编制人员人选,一般从符合提拔副科级领导干部对应资格条件的乡镇在编在岗人员,尤其是乡镇事业单位站所负责人和专业技术干部中选拔,具有2年以上乡镇工作经历,大专以上学历,不超过45周岁;优秀村干部人选,一般从连续担任村“两委”正职满2个届期以上的在任人员中选拔,具有高中、中专以上学历,原则上要能干满一届;大学生村官人选,一般从在村工作满一个聘期、担任村“两委”副职及以上职务的在岗大学生村官中选拔,也可从在村工作满一个聘期、担任过村“两委”成员、离开大学生村官岗位3年以内、目前在机关事业单位工作的人员中选拔。
法律依据:《关于乡镇人大、政府换届对“三类人员”实行“三推两考一审核”工作的实施办法》
(五)综合考试
经过推荐和资格审核,对符合条件的“三类人员”进行理论考试。理论考试采用闭卷方式进行,由县委组织部统一组织实施,主要测试“三类人员”的政策理论水平、与乡镇领导岗位相对应的相关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文字表达能力等综合素质。理论考试按照考试成绩从高分到低分确定6名考察对象,若最后一名成绩出现并列,则成绩并列者共同进入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