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所谓的事业单位六级员(相当于公务员副处)是什么意思
就是一个级别的意思,事业单位六级员相当于副县级待遇,也就是说他们两个的待遇是一样的。
两个职位之间是可以平调的,不存在任何不同。
一般情况下事业单位的员工是不能调到公务员单位的,但是像这种六级员他一达到一定级别就可以调到公务员单位担任领导职务或非领导职务。
Ⅱ 事业单位管理岗分为几个级别
01岗位等级设置
在事业单位中管理岗位分为10个等级,主要包括一级、二级、三级、四级、五级、六级、七级、八级、九级、十级职员。每一个岗位的等级对应的都是相应的行政职务,分别享受不同的工资待遇。在事业单位中管理岗也就是管理的人员,是作为事业单位中的领导干部来培养的。事业单位实行的是职员的等级管理制度,而公务员却不一样,实行的是级别管理制度,比如说副科级、正科级、正厅级等。
02等级职务对照
1、一级职工:对应公务员中的正部级,工作的岗位主要集中在中央机构,比如新华社、广播电视总台、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等都是正部级事业单位。
2、二级职工:对应公务员中的副部级,岗位分布主要也集中在中央机构,比如经济日报、光明日报、求是杂志社、中国日报、科技日报等。
3、三级职工:对应公务员中的正厅级,这一类职工的数量还是比较多的,在中央、省市自治区都有不少类似的单位,比如说价格认证中心、国家信息中心、国家投资项目评审中心等。
4、四级职工:对应公务员中的副厅级,这一类职员在中央和省级层面的岗位比较多,在省级层面更多一些,包括农业农村厅下属的农科院、发改委下属的水库移民中心等都是副厅级规格的四级职员。
5、五级职工:对应公务员中的正处级,在中央和省级层面都有这类岗位,地市一级也是比较常见的。比如说地市级的日报社、广播电视台、不动产中心等。
6、六级职工:对应公务员中的副处级,这类职工在事业单位中是比较普遍的,在地市级以上的很多行政机关都有这个职工的下属事业单位。
7、七级职工:对应公务员中的正科级,在事业单位中六级以下职工就可以算的上是基层干部了,特别是在地市级以上的单位。
8、八级职工:对应公务员中的副科级,在中央、省、市、县这四级事业单位中,八级职工是最普遍的事业单位领导,也是最底层的事业单位领导干部。
9、九级职工:对应公务员中的科员,专科以上学历进入事业单位走管理岗路线,最开始就是九级职员。
事业单位管理岗分为几个级别
Ⅲ 管理岗位的划分等级
共设四个等级,分别为:四级人力资源管理师(国家职业资格四级)、三级人力资源管理师(国家职业资格三级)、二级人力资源管理师(国家职业资格二级)、(一级)高级人力资源管理师(国家职业资格一级)。
四级人力资源管理师报考(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
(1)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1年以上。
(2)经本职业四级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结业证书。
三级人力资源管理师报考(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
(1)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6年以上。
(2)取得本职业四级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4年以上。
(3)取得本职业四级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3年以上,经本职业三级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结业证书。
(4)取得大学专科学历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3年以上。
(5)取得大学本科学历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1年以上。
(6)取得大学本科学历证书后,经本职业三级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结业证书。
(7)具有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证书。
二级人力资源管理师(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
(1)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13年以上。
(2)取得本职业三级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5年以上。
(3)取得本职业三级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4年以上,经本职业二级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结业证书。
(4)取得大学本科学历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5年以上。
(5)具有大学本科学历证书,取得本职业三级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4年以上。
(6)具有大学本科学历证书,取得本职业三级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3年以上,经本职业二级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结业证书。
(7)取得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2年以上。
高级人力资源管理师(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
(1)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19年以上。
(2)取得本职业二级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4年以上。
(3)取得本职业二级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3年以上,经本职业一级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结业 。
(4)具有大专学历,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10年以上,经本职业人力资源师正规培训达到标准学时数,并取得毕(结)业证书。
(5)具有本专业或相关专业学士学位,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8年以上;
(6)具有本专业或相关专业硕士学位,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6年以上。
Ⅳ 岗位性质 :主任职。职级 :六级(+)是什么意思,我是建筑企业
一、事业单位岗位设置所称的岗位是什么?
岗位是指事业单位根据其社会功能、职责任务和工作需要设置的工作岗位,应具有明确的岗位名称、职责任务、工作标准和任职条件。
岗位是事业单位为实现组织目标而进行组织分工的结果,具体到每个单位而言,岗位是千差万别的,每个岗位都有具体的职责任务、工作标准,相对而言都会有一定任职条件。国家从整个事业单位管理的需要出发,从适应各个层次事业单位,适应各个层次的岗位出发,提出通用的岗位等级;事业单位则按照规定,将本单位的具体工作岗位对应到相应的岗位等级,以便规范管理、确定相应的工资待遇。
二、事业单位为什么要进行岗位设置?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中发〔2003〕16号)和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人事部《关于在事业单位试行人员聘用制度的意见》(国办发〔2002〕35号),对事业单位推行岗位管理制度提出了明确要求。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实践也迫切要求制定岗位管理的政策规定,使岗位管理制度改革有据可依、有章可循。特别是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对制定岗位设置管理规定提出了更加迫切的要求。具体来说有四个方面:(1)推行聘用制度的需要。科学设岗是推行聘用制度的前提和基础,推行聘用制度需要岗位管理方面的政策配套;(2)建立健全事业单位岗位管理制度的需要。岗位设置是岗位管理的重要环节,是顺利实施岗位管理,实现事业单位人员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的前提和基础;(3)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迫切需要。收入分配改革实行岗位绩效工资,将岗位作为确定工资的主要因素,这就迫切需要制定岗位设置管理规定,为实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提供依据和基础。(4)激发事业单位活力的需要。通过建立岗位管理制度,有利于激励和引导事业单位人员积极投身经济社会事业建设,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有利于吸引和凝聚优秀人才到事业单位工作,优化人才配置,增强群体活力。
当前,规范岗位设置已具备了基本条件。随着事业单位改革的逐步深入,以聘用制和岗位管理为主要内容的新型用人机制逐渐形成,岗位管理已被很多事业单位及其工作人员所接受。在实践中,很多地方和事业单位对岗位管理进行了探索,取得了较好的经验和效果,为制定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相关规定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三、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的原则是什么?
事业单位要按照科学合理、精简效能的原则进行岗位设置,坚持按需设岗、竞聘上岗、按岗聘用、合同管理。
从管理学的角度上讲,一般组织机构的岗位等级,从高到低可分为四个层次:决策层岗位、管理层岗位、执行层岗位、操作层岗位。在任何组织中,其岗位的等级结构都是呈梯形结构的,合理的等级结构是发挥组织整体功能的重要因素,等级既体现在职务上,也体现在业务水平上,当确定具体岗位时,必须兼顾到这两个方面。
事业单位设置岗位,从事业单位在设定岗位时就毋庸置疑地与本单位的职能、任务、目标直接挂钩,即所谓因事设岗。在设置岗位时,不能孤立地、局部地重视某一类别或子系统的岗位设置,而应该从各类别或子系统之间,从各岗位之间的相互联系上统筹设置。因此,在考虑设置岗位时,不仅要强调向主业岗位倾斜,还要考虑到辅助或支持系统的岗位设置。岗位设置的关键在于高、中、初等级结构比例的合理,只有这样才能使岗位作用发挥出经济、协调、科学、高效。事业单位工作岗位的设置是一个系统工程,既要分清主次,又要注意协调配合。在事业单位设岗时,要根据单位的性质与特点,使各类等级岗位层次,高、中、初级岗位结构体现出层次的合理与适当。
岗位管理要坚持按需设岗、竞聘上岗、按岗聘用、合同管理,这是在制度层面确保岗位设置管理工作顺利实施,保证各个岗位的人员协同配合工作的基础。聘用制度为岗位管理提供了平台和制度基础,所以岗位管理必须与聘用制度相结合,坚持按需设岗、竞聘上岗、按岗聘用、合同管理。
四、事业单位岗位设置主要内容
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实施范围、岗位类别、岗位等级、岗位结构比例、岗位名称、岗位任职条件、岗位聘用等。
1、实施范围
事业编制内的工作人员,都纳入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范围。劳务派遣人员不属于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范围。
2、岗位类别
事业单位岗位分为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和工勤技能岗位三种类别。我院的专业技术岗位又分教练员岗位、教师岗位、医务人员岗位和其他专业技术岗位。教练员岗位是我院主系列专业技术岗位,教师岗位、医务人员岗位和其他专业技术岗位为辅系列岗位。
事业单位岗位总量根据机构编制部门核定的编制总数,结合单位事业发展需要综合确定。运动员岗位设置管理的具体办法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另行制定。
管理岗位指担负领导职责或管理任务的工作岗位。管理岗位的设置要适应增强单位运转效能、提高工作效率、提升管理水平的需要。
专业技术岗位指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具有相应专业技术水平和能力要求的工作岗位。专业技术岗位的设置要符合专业技术工作的规律和特点,适应发展社会公益事业与提高专业水平的需要。
工勤技能岗位指承担技能操作和维护、后勤保障、服务等职责的工作岗位。工勤技能岗位的设置要适应提高操作维护技能,提升服务水平的要求,满足单位业务工作的实际需要。
3、岗位等级
根据岗位性质、职责任务和任职条件,对事业单位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工勤技能岗位分别划分通用的岗位等级。
管理岗位分为10个等级,即一至十级。我院管理岗位设置7个等级,即四至十级,依次分别对应副局级、正处级、副处级、正科级、副科级、科员和办事员。
专业技术岗位分为13个等级,包括高级岗位、中级岗位和初级岗位。高级岗位分7个等级,即一至七级;中级岗位分3个等级,即八至十级;初级岗位分3个等级,即十一至十三级。高级岗位一级由国家核定,高级岗位二级由省市核定。
工勤技能岗位包括技术工岗位和普通工岗位,技术工岗位分5个等级,即一至五级,分别对应为高级技师、技师、高级工、中级工和初级工,普通工岗位不分等级。
4、岗位结构比例
岗位结构比例有两类,一是岗位类别的结构比例,二是岗位等级的结构比例。岗位类别结构比例中,主要以专业技术提供公益服务的体育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岗位一般应占岗位总量的70%,我院属以专业技术提供公益服务的体育事业单位。岗位等级结构比例中,最重要的是专业技术岗位等级结构比例。二级、三级、四级之间的比例为1:3:6;五级、六级、七级之间的比例为2:4:4;八级、九级、十级之间的比例为3:4:3;十一级、十二级之间的比例为5:5。
5、岗位聘用条件
事业单位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工勤技能岗位的基本条件,主要是根据岗位的职责任务和任职条件确定。事业单位三类岗位的基本任职条件:
(1) 遵守宪法和法律;
(2) 具有良好的品行;
(3) 具备岗位所需的专业、能力或技能条件;
(4) 适应岗位要求的身体条件。
我院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工勤技能岗位的聘用具体条件另行制定。
6、岗位聘用
事业单位人员聘用制度是一项全新的用人制度,是一个完整的制度体系,主要内容包括:
(1)公开招聘制度;(2)竞聘上岗制度;(3)聘用合同制度;(4)定期考核制度;(5)解聘辞职制度;(6)聘用监督制度。
七、其他
2006年7月1日起,至本单位首次实施岗位设置管理前已办理退休手续的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由单位根据《实施办法》,以及相关行业岗位设置管理实施办法规定的专业技术各等级岗位的任职条件,参照在职同类人员,单独进行一次专业技术岗位等级认定,以重新确定退休工资的基数。其中,专业技术一级、二级岗位按规定程序上报审批。
Ⅳ 高校管理岗位六级有哪些
六个岗位级别。
分别有校级层面管理岗位,机关层面管理岗位,学院层面管理岗位,教辅机构和直属单位层面管理岗位,附属机构层面管理岗位以及其他。
Ⅵ 事业单位的职务级别有哪些
包括高级岗位、中级岗位和初级岗位。
依据《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试行办法》第十五条规定:专业技术岗位分为13个等级,包括高级岗位、中级岗位和初级岗位。高级岗位分7个等级,即一至七级;中级岗位分3个等级,即八至十级;初级岗位分3个等级,即十一至十三级。
管理岗位分为10个等级,即一至十级职员岗位。工勤技能岗位包括技术工岗位和普通工岗位,其中技术工岗位分为5个等级,即一至五级。普通工岗位不分等级。特设岗位的等级根据实际需要,按照规定的程序和管理权限确定。
(6)哪个层面的事业单位设有管理六级扩展阅读:
事业单位岗位的相关要求规定:
1、专业技术高级、中级和初级岗位的聘用条件应不低于国家规定的基本条件。实行职业资格准入控制的,应符合准入控制的要求。
2、国家行政机关和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的印章,如因单位撤销、名称改变或换用新印章而停止使用时,应及时送交印章制发机关封存或销毁,或者按公安部会同有关部门另行制定的规定处理。
3、印章制发机关应规范和加强印章制发的管理,严格办理程序和审批手续。国家行政机关和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刻制印章,应到当地公安机关指定的刻章单位刻制。
Ⅶ 事业单位管理岗管理岗六级应该由哪一级批准
应该由第三级来批准。
事业单位(Public Institution),是指国家为了社会公益目的,由国家机关举办或者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活动的社会服务组织。事业单位接受政府领导,表现形式为组织或机构的法人实体。
事业单位一般是国家设置的带有一定的公益性质的机构,但不属于政府机构,其工作人员与公务员是不同的。根据国家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精神,事业单位不再分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差额拨款事业单位,而分为公益一类事业单位、公益二类事业单位_剐滦肆死霉凶什侔斓氖乱档ノ缓蜕缁嶙时揪侔焓乱档ノ唬枪也徊_畹氖乱档ノ弧?
Ⅷ 事业单位管理岗位等级划分标准
事业单位管理岗为主要划分为1-10个等级,分别为十级、九级、八级、七级、六级、五级、四级、三级、二级、一级,依次对应公务员的办事员、科员、副科、正科、副处、正处、副厅、正厅、副部、正部十个职级。其中10级是最低的等级,1级对应的是最高的等级,职级也是最高,以前的岗位等级就对应着相应的职级,这样很多人在工作年限到达后但是因为无法升职导致等级也不能升,所以国家出台了相关的政策,关于事业单位管理岗等级晋升制度。
免费领取考试资料
事业单位管理岗等级晋升制度相关内容
适用的对象:
1、适用对象工作单位必须是县级行政区划内(包括城区、县级市、市辖区)的事业单位;
2、适用对象工作岗位必须是县以下事业单位的管理岗位职员,专技人员和工勤人员不在这个适用范围内。
具体怎么实施
之前事业单位管理岗只有职务晋升这一种方式,只有晋升了职务,其等级才能相应的晋升,但是管理岗的职务一般是很少的,这就导致很多满足等级晋升的却没办法晋升,所以事业单位等级晋升就是让符合条件的员工也可以晋升等级,享受相应的福利待遇。这就打破了管理岗的晋升天花板,对管理岗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政策。
晋升有职数限制吗
这种晋升时有职数限制的,因为这个政策是为了提高大家工作的积极性,而不是每个人都可以晋升的,是一种竞争的机制,同时也不是无限制晋升,升到一定的等级后就不能再升了。
事业单位管理岗位等级划分标准
Ⅸ 事业单位岗位分哪几类岗位等级是如何划分的
您好,中公教育为您服务。
事业单位岗位分哪几类?岗位等级是如何划分的?
事业单位岗位分为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和工勤技能岗位三种类别。根据岗位性质、职责任务和任职条件,对事业单位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工勤技能岗位分别划分通用的岗位等级。
管理岗位指担负领导职责或管理任务的工作岗位。管理岗位分为10个等级,即一至十级职员。事业单位现行的部级正职、部级副职、厅级正职、厅级副职、处级正职、处级副职、科级正职、科级副职、科员、办事员依次分别对应管理岗位一到十级职员岗位。
专业技能岗位指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具有相应专业技术水平和能力要求的工作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分为13个等级。专业技术岗位分为13个等级,包括高级岗位、中级岗位和初级岗位。其中:高级岗位分7个等级,即一至七级;中级岗位分3个等级,即八至十级;初级岗位分3个等级,即十一至十三级。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正高级的岗位包括一至四级,副高级的岗位包括五至七级。
工勤技能岗位指承担技能操作和维护、后勤保障、服务等职责的工作岗位。工勤技能岗位包括技术工岗位和普通工岗位,其中技术工岗位分为5个等级,即一至五级。普通工岗位不分等级。事业单位中的高级技师、技师、高级工、中级工、初级工,依次分别对应一至五级工勤技能岗位。
更多关于事业单位招聘信息请关注漳州事业单位招聘网
如有疑问,欢迎向中公教育企业知道提问。
Ⅹ 事业单位管理岗位等级是什么
事业单位管理岗分十个等级,分别为十级、九级、八级、七级、六级、五级、四级、三级、二级、一级,依次对应公务员的办事员、科员、副科、正科、副处、正处、副厅、正厅、副部、正部十个职级。
专业技术岗位分为13个等级,包括高级岗位、中级岗位和初级岗位;高级技师、技师、高级工、中级工、初级工,依次分别对应一至五级工勤技能岗位。
事业管理岗职员与公务员的区别
同样的级别,事业单位管理岗职员与公务员存在明显的区别:
一是待遇区别。事业编制没有车补和十三薪,年终绩效往往也不如公务员,因此整体收入比公务员要低一截。以正科为例,本地事业编一年全包将将十万,而公务员可以到11-12万。
二是晋升区别。公务员本身领导职数就比事业编多,因而晋升相对更容易,更何况,公务员还有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的加持。由于晋升天花板太低太明显,事业管理岗过去一直被认为是最吃亏的岗位,所幸事业单位管理岗职员等级晋升制度来了,在县以下事业单位客观上提高了管理岗的晋升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