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婚后事业 > 差额事业单位改革什么时候结束

差额事业单位改革什么时候结束

发布时间:2022-07-22 13:13:04

① 事业单位改革什么时候完成

很多人一直都在关注事业单位改革的相关信息,有统计称,我国有126万个事业单位,共计3000多万正式职工,另有900万离退休人员,总数超过4000万人。
来自高层的判断认为,面对新形势新要求,我国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一些事业单位功能定位不清,政事不分、事企不分,机制不活。公益服务供给总量不足,供给方式单一,资源配置不合理,质量和效率不高。支持公益服务的政策措施还不够完善,监督管理薄弱。
有的事业单位对部门利益和个人利益的追求,偏离了公共服务这个公共机构的基本价值取向。此外,已经形成的部门利益和个人利益结构在改革中很难被打破,成为事业单位改革的最大阻力。这些问题影响了公益事业的健康发展,迫切需要通过分类改革加以解决。
日前,中央已经确定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时间表:从2011-2015年,我国将在清理规范基础上完成事业单位分类;到2020年,将形成新的事业单位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形成中国特色公益服务体系。
全国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工作座谈会昨日在北京召开。一度雾里看花的中国事业单位改革,终于勾勒出了清晰脉络。
根据近日下发的《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实施指导意见》,中央已经确定了一张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时间表:用2011-2015年的五年时间,我国将在清理规范基础上完成事业单位分类;到2020年,我国将形成新的事业单位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形成中国特色公益服务体系。
我国有126万个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超过3000万,900万名离退休人员。1995年,我国启动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如今这项改革已进入攻坚阶段。那么,事业单位改革涉及哪些方面?改革进展如何?改革后事业单位职工又将何去何从?
分类改革市场公益各归其位
所谓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就是让事业单位真正回归到公益属性,使行政类和经营类事业单位回归到本来属性。具体看,对于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将把其职能划归至行政机构或将其转变为行政机构;对于经营性的事业单位,将其转变为企业,推向市场。
现在,这项改革正稳步推进,已经取得了一些效果。比如,一大批经营性科研院所已经在几年前完成转制,变身为企业,部分科研院所还成为上市公司;去年,中央各部门各单位出版社全部完成转企改制。
招聘改革明年公开招聘全覆盖
近几年,事业单位招聘中信息不公开、程序不透明、暗箱操作的事件时有发生,原因就在于没有很好地实施公开招聘制度。为此,中组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近期专门下发文件,明确各级组织人事部门要按照规定权限严格履行招聘方案核准备案职责。
人社部副部长王晓初表示,今后事业单位新进人员,除确需使用其他方法选拔任用人员外,都要实行公开招聘,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制度将于2012年在全国各级各类事业单位实现全覆盖。
用人制度今年全部实现聘用制
人社部近日发布的《2010年度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表明,2010年,全国事业单位签订聘用合同人员的比例达到90%。
人社部部长尹蔚民表示,今年我国将推进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建设,积极推动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处分规定出台,研究制定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考核、奖励、申诉、竞聘上岗等单项规定。今年,我国将全面完成事业单位聘用制推行工作。
职称改革按类别逐步实施
我国现有专业技术人才4500多万人,职称制度改革的目的是构建以品德、能力和业绩为导向,社会和业内认可的专业技术人才评价机制。2009年,吉林、山东、陕西的部分地市开展了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试点工作。这项改革与事业单位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相衔接,符合教师职业特点,统一了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充分调动了广大中小学教师的积极性。
改革后,这些地方建立起统一的中小学教师职务制度,分为初级职务、中级职务和高级职务,其中初级设员级和助理级,高级设副高级和正高级,职称分为三级教师、二级教师、一级教师、高级教师和正高级教师。
今年,我国将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启动工程系列职称制度改革试点,同时研究提出会计、技校、中专等其他职称系列的改革意见。
工资改革绩效工资全面推开
我国的事业单位收入分配改革始于2006年,事业单位随即实行了岗位绩效工作制度,工作人员的收入由岗位工资、薪级工资、绩效工资和津贴补贴构成。
人社部负责人表示,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2009年基本兑现到位,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抓紧实施,部分省份基本兑现,其他事业单位正按照分类指导、分步实施、因地制宜、稳慎推进的原则,实施绩效工资。同时,规范公务员津贴补贴工作稳步推进。
事业单位社会保险制度改革也在同步推进。2009年,我国出台事业单位养老制度改革方案,目前正在山西、上海、浙江、广东、重庆等省市开展试点。

② 2022年事业单位还改革吗

说起改革。虽然已经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改革的道路还很漫长。包括事业单位的改革在2022年以后还将继续深入。

事业单位改革,首先就是编制的变化。事业编改革的目的是为了精简机构和职能精简和弱化可以由市场代替的服务职能。分类改革中自收自支单位确定取消编制。有32类事业编取消了,编制这些人的编制将被合同替代。

第二就是医务人员涨工资,公立医院逐步取消编制与其他群体取消编制就相当于打破饭碗不同,医生群体取消编制是打破壁垒的第一步,针对公立医院进行了工资制度改革的试点允许医院突破现行事业单位工资调控,院务以科室为单位将利润主要是用于人员的奖励,建立动态的调整机制,合理看待人才流动,良性竞争,提高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第三就是教师薪资的变化,教师工资不得高于或者低于当地公务员的平均薪资水平乡村教师班主任一线教师优先享受补贴福利。

第四就是改变了管理模式,事业单位从以前的身份管理转变为岗位管理改革之后更加促进了公平性。总之改革的趋势就是事业单位新进人员应当公开招聘。严肃查处内部招聘人情招聘舞弊招聘等各类违法违规的案件。

第五点就是职称制度的改革。坚持把品德放在专业技术人才评价的首位淡化唯论文唯学历的职称评价标准。

第六就是鼓励事业单位员工创新创业。事业单位的态度是鼓励事业单位选派。专业技术人员到企业挂职或者参与项目合作也能以个人为单位兼职,还能再创办企业如果离职创业能够保留三年的人事关系。 最后,建立了定期涨薪的制度,在现有的两年一调的调薪基础上再做规划在下一个五年计划中逐渐提高基本工资占比的同时推进绩效工资制医院或成为此项制度第一个全面推行的群体。

③ 事业单位的编制全部都会取消了吗

不会的。国家在很早之前就对事业单位进行了改革,在2015年年底,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基本结束,事业单位被分为公益一类、公益二类、公益三类,公益一类是直接承担科教文卫服务的基础工作,公益二类是高等教育、非营利性组织机构,公益三类属于自收自支单位。其他不在这个范围之内的都进行转制。对事业单位人员也进行了编制分类,全额事业编、差额事业编、自收自支事业编等,分别对应一类到三类。
其实,对于事业单位改革人们最关注的无非就是工资薪酬待遇及是否取消编制问题,编制是直接和工资待遇相挂钩的,所以取消编制是对原来事业编制人员的巨大冲击。

④ 2022年事业单位改革截止日期

2022年末。
事业单位改革2022年有的地方才开始,但有的地方都已经结束了,按照国家对事业单位进行改革的方案,改革完成的时间是2022年末,但由于新冠疫情的影响,事业单位改革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
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和具有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转为公务员,教师和医生签订聘任合同,都在进行,事业单位改革也是更好的发挥事业单位的作用。

⑤ 福建事业单位改革什么时候结束2022

受疫情应该无限期推迟
事业单位改革2022年有的地方才开始,但有的地方都已经结束了。按照国家对事业单位进行改革的方案,改革完成的时间是2022年末,但由于新冠疫情的影响,事业单位改革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目前,绝大多数省份已经完成了事业单位改革,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和具有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转为公务员,教师和医生签订聘任合同,都在进行,事业单位改革也是更好的发挥事业单位的作用。

⑥ 事业单位改革截止时间

【法律分析】
事业单位改革最后期限是2020年年底。据中央发布的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时间表,到2020年,中国将形成新的事业单位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事业单位改革是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关键要从体制机制入手,转变政府职能和管理方式,调整和规范政事关系。事业单位改革是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关键要从体制机制入手,转变政府职能和管理方式,调整和规范政事关系。事业单位主要分布在科、教、文、卫等领域,是保障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生活正常进行的社会系统。如教育事业单位,主要功能是为社会培养合格的劳动者和各方面所需要的人才;卫生事业单位,主要功能是保障公民的身体健康,使其享受良好的医疗服务,等等。缺乏这些服务支持,或服务支持系统不健全,生产力发展就会受到制约,并影响社会稳定。经济愈发展,社会愈进步,对服务功能的要求标准也愈高,范围也愈大。服务性,是事业单位最简明的特征。
【法律依据】
《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东省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意见>的通知》 一 指导思想和原则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政事分开、事企分开、管办分离的原则,以社会功能为依据,合理划分事业单位的类别,坚持统筹协调,突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创新,逐步建立公益目标明确、布局结构合理、投入机制完善、治理结构规范、微观运行高效、监管制度健全的现代事业单位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促进社会事业更好更快发展。

⑦ 2022年哪些事业单位改企业

【法律分析】:高校和县级以上公立医院目前在试点保留事业单位属性,取消事业编制。在2022年前,事业单位分类改革要求全部到位,因行业改革,目前部分事业单位已经改革完成。1.生产经营类事业单位:是指由国家设立的从事生产经营性活动的事业单位,这类单位的改革去向是全面改制为企业,推向市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这类事业单位的人员,在改革过程中,除部分管理人员因身份问题,会调整到其它事业单位任职外,其他人员会随单位改革全面推向市场。生产经营类事业单位改革基本结束,只剩下一部分长期由地方财政供养的行政辅助、后勤管理类单位。生产经营类事业单位多使用自收自支类事业编制,对于自收自支类编制,有两种理解:一种是正规的事业编制分类,由同级地方政府确定,报上级机构编制部门备案,这类从2014年开始要求全部核减,用其它事业编制置换,一些省份已经完全取消。另一种理解是因为由地方政府确定,因而随意扩大规模,不备案,属于自我消化类型,不被上级机构编制部门承认,人员也多以临时人员或者比较复杂不正规的来源为主。《机构编制法》即将出台,今后不再设立事业编制新类型,事业编制也由省统筹,自收自支类事业编制全面取消,不再被承认。要么置换,要么核减人员,没有第三条出路。2.行政类事业单位:是指行政监管类和行政辅助类,以及部分行政委托类事业单位,按照政策规定,其职能划归机关,今后不再设立行政类事业单位,但从目前实际情况来看,由于基层行政机关单位数额限制较死,行政编制只减不增,本来行政编制就少,这几年还因为机构改革和控编减编取消了不少。因而这类事业单位改革的最终去向,是基本保持不变,只是今后不再增批该类事业单位。3.公益一类事业单位:是指由国家设立的医疗卫生、教育、科研等承担基础性公共服务职能、没有收费职权的事业单位,这类事业单位改革的去向是基本保持不变,是事业单位改革过程中影响最小的类型。公益一类事业单位,也是参公事业单位集中分布的类型,除过党群团机关之外,所有的参公事业单位,基本上都属于公益一类事业单位,但并非所有的公益一类事业单位都能够参公。除乡镇卫生院外,公益一类事业单位基本上都是全额供给的地方财政拨款单位。当然全额、差额是事业单位分类的另一种方式,和是否公益一类还是公益二类联系不大,也没有什么可比较的地方。4.公益二类事业单位:是指有收费职能的公益类事业单位,其改革方向是:其职能如果能被社会或者市场所代替,将会被推向市场,参与公平竞争,如果职能不能被社会或者市场代替,将保留职能及单位,或者剥离后部分推向市场,不能或者不宜由市场配置资源的,其职能部分转由其它公益类事业单位或者行政机关承担。这部分事业单位主要是差额或者自收自支类事业单位集中的类型,改革力度较大,改革方式多样,要区别具体情况具体对待。其人员编制,该取消的取消,该改制的改制,但对于正式职工来讲,不会简单推向社会,一般都会按照“编随事走、人随编走”的原则,随职能调整到新的单位,年龄或者工龄符合条件的,可提前由社保部门接管。公益二类是事业单位分类改革过程中影响最大,也最难确定最终归属的单位,有保留的,有合并的,有整合的,有剥离的,有直接改企的。
【法律依据】:《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机构设置和编制管理条例》
第一条 为了规范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机构设置,加强编制管理,提高行政效能,根据宪法、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机构的设置、职责配置、编制核定以及对机构编制工作的监督管理,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机构设置和编制管理工作,应当按照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适应全面履行职能的需要,遵循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
第四条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机构编制工作,实行中央统一领导、地方分级管理的体制。
第五条 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机构编制管理机关应当按照管理权限履行管理职责,并对下级机构编制工作进行业务指导和监督。
第六条 依照国家规定的程序设置的机构和核定的编制,是录用、聘用、调配工作人员、配备领导成员和核拨经费的依据。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建立机构编制、人员工资与财政预算相互制约的机制,在设置机构、核定编制时,应当充分考虑财政的供养能力。机构实有人员不得突破规定的编制。禁止擅自设置机构和增加编制。对擅自设置机构和增加编制的,不得核拨财政资金或者挪用其他资金安排其经费。

⑧ 事业单位改革,到底什么时候改革结束

应该是到2020年结束的,好像以后就没有参公这一说了,只有行政编制,事业编制,还有就是企业了,卫生局属于执法性质应该是行政编制才对,至于是不是这样改,得看地方政府的办事效率如何,现在的地方政府领导就好像包工头一样,没有好处他是不会往前赶的,除非是任务性的,

⑨ 事业单位改革何时正式开始何时必须结束

事业单位,一般指以增进社会福利,满足社会文化、教育、科学、卫生等方面需要,提供各种社会服务为直接目的的社会组织。事业单位不以盈利为直接目的,其工作成果与价值不直接表现或主要不表现为可以估量的物质形态或货币形态。 事业单位是相对于企业单位而言的,它承担了国家大部分公益类服务,可享受财政"全额的"、或“部分的财政补贴,也可根据国家政策采取自收自支,还有相当一部分履行了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是参照公务员管理的。
事业单位改革其实这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事业单位改革如同政治体制改革一样,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你说没改嘛,每过2-3年,长则3-5年都有所变化。这种变化与经济社会发展是相关联的,因此莫天真地认为它会结束。
中国以往的事业单位改革没有从全方位推进分类开始,而是首先从人事制度改革起步。在人事制度改革的同时,有些该走向市场的开始走向市场,比如新闻出版事业,部分实行了企业化、市场化和集团化;但有些本该走向公益化的却举步维艰,比如医疗事业的过度市场化问题,在医疗体制改革过程中,一直没有迈出像样的步子。

阅读全文

与差额事业单位改革什么时候结束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求婚姻的愿望是什么 浏览:151
两只美女妖怪选哪个好看 浏览:550
马年配什么生肖婚姻 浏览:912
温州滨海经济开发区有多少平方 浏览:91
93年属鸡单身男什么时候婚姻可成 浏览:13
张紫妍如何让大佬弄的故事 浏览:511
一二年级适合什么故事 浏览:935
海拉尔事业编成绩大概多少 浏览:8
美好风景的爱情电影有哪些 浏览:301
什么叫编制内事业单位聘用制 浏览:858
赤峰与海拉尔哪个经济发达 浏览:227
考事业编制看什么出版社的书 浏览:93
美册抖音视频故事如何制作 浏览:513
输了爱情如何翻身 浏览:708
中国的爱情电视剧有哪些 浏览:954
爱情里洁癖怎么办 浏览:36
怎样知道身体健康缺少什么 浏览:560
舒城地区的经济怎么样 浏览:107
摩登爱情歌曲什么意思 浏览:495
经济思想史考研怎么样 浏览: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