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教育理念是什么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陶行知的这句教育名言表达的是一种无私奉献的高尚精神。
陶行知毕生致力于教育事业,对我国教育的现代化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他不仅创立了完整的教育理论体系,而且进行了大量教育实践。他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赤子之忱,为中国教育探寻新路。
最可贵的是,他不仅在理论上进行探索,又以“甘当骆驼”的精神努力践行平民教育,30年如一日矢志不移,其精神为人所同钦,世所共仰。
陶行知先生一生以德立教“爱满天下”,是“万世师表”的楷模。如今,“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被醒目镌刻在南京晓庄学院方山校园南门花坛墙上,每当我们经过此处时,都情不自禁一次次地抬头凝望陶校长的这份嘱托,时刻提醒自己要铭记着陶先生行知大爱、无私奉献的教育精神。
陶行知先生毕生致力于教育事业,对我国教育的现代化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他不仅创立了完整的教育理论体系,而且进行了大量教育实践。细考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创新犹如一根金钱,贯串于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各个部分。
创新在这里指革除不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旧”,创立与社会、历史进步相符的“新”。创新还具有打破偶像,破除迷信,挣脱教条的束缚,从僵化习惯性思维中走出来的含义。
⑵ 教师要具备哪几心才可以将教育做好
师德培训材料:
教师要拥有“四颗心”
教育家陶行知说: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即是说,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要具有渊博的
知识,更要有高尚的道德品质。
“学高为师”中的“学”,是指知识、学识。有了渊博的知
识,
才能在课堂上旁征博引,
纵横开合,
将胸中所有俱为我所用;
“德高为范”
中的“德”
,
是指品德、行为。自古以来,对教师最好的解释就是教书育人,“以身作则,以德服人”。
因为,教师的学识、品德如何,直接影响到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一名成功
的教师要做到这些,笔者认为,应拥有“四颗心”:
爱岗敬业、关爱学生的善良之心。既然我们选择了教育事业,就要对自己的选择负责,
就要热爱自己的事业,要做到“干一行,爱一行”,要力求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尽职尽责
地完成每一项教学任务。
有了爱岗敬业之心,我们才会自觉地工作,备好课、改好作业;才会乐于与学生交流,
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才会不断地挑战自己,
超越自已,
争取最大的进步。
而拥有了关爱学生
之心,
我们才会做到对学生耐心、
细心,
从而无论在学习上还是生活上,
都时时刻刻去关爱
每一位学生,
让他们感受到母亲般的慈爱,
父亲般的威严;
也才能做到对每一位学生一视同
仁,从而让他们的心灵都撒满爱的阳光,引领他们成为满怀爱心的人,有理想的人。
胸怀宽广、
一视同仁的豁达之心。
教师的心中要装着每一位学生,
切不可以学生的成绩、
表现、
家境等来区别对待,
从而伤害学生纯洁幼小的心灵,
给他们今后的人生带来阴影。
对
成绩好、表现好的学生,我们固然欢喜,随时赞赏他们、激励他们;对成绩不好、表现不好
的学生,
我们更应该投入更多的精力,
去和他们沟通,
随时关注他们的点滴进步,
并且及时
给予表扬和鼓励。
还有什么比看到一位学生改邪归正更让人高兴呢?无论是哪一位学生,
在
班规、
校规面前一律平等,
绝不凭个人的感觉来处理事情。
只有这样胸怀宽大的老师,
这样
一视同仁的老师,才能让班上的每一位学生感觉到家的温暖,感受到学校学习生活的快乐,
才能让全班真正成为一个和谐上进的乐园,
也才能影响学生今后也成为一个心胸宽阔、
公平
公正的人。
勇于担当、敢于负责的纯粹之心。责任让人坚强,让人勇敢,也让人知道关怀和理解。
敢于承担责任的人是光明磊落的人。
高境界的人不会推卸责任,
而是敢于承担责任。
教师的
责任就是教书育人。
如果学生成绩不好、
表现不好,
我们首先要做的不是推卸责任,
不是责
怪学生不可教、
家长不配合等,
而是应该先反省自己是否尽到老师的职责,
是否付出了足够
的努力。如果是,那么我们问心无愧;如果不是,我们就应该及时弥补,迎头赶上。班上出
了点问题,我们要做的不是把责任推到学生头上,把学生大骂一顿
⑶ 什么是热爱教育事业
热爱教育事业是忠于教育事业,愿意为此付出、奉献
一个真正具备师德的教师至少要做如下四方面的努力:
第一要热爱教育事业
教师的师德是教师的灵魂,师德是教师职业理想的翅膀,教师的工作是神圣的,也是艰苦的,教书育人需要感情、时间、精力乃至全部心血的付出,这种付出是要以强烈的使命感为基础的。一个热爱教育事业的人,是要甘于寂寞,甘于辛苦的,必须受得住挫折,将自己的所有精力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实践中去,正如着名教育家陶行知所说的“捧得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第二要热爱学生
教师必须关爱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他们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都得到发展,教师应多与学生进行情感方面的交流,做学生的知心朋友,爱需要教师对学生倾注相当的热情,对其各方面给予关注。“爱”要一视同仁,持之以恒;“爱”要面向全体学生。“金凤凰”固然可爱,而“丑小鸭”更需要阳光,多给他们一份爱心,一声赞美,一个微笑,少一些说教,要更多和他们交心谈心,帮助他们查找“后进”的原因,真正做到对症下药,在学习和生活细节上关心他们。老师对学生不要体罚,不要训斥,不要高高在上,而应该像李叔同先生那样,做一个和气的人,一个严谨的人,一个值得尊敬的人,一个堪为师范的人。学生也有自尊心,而且是很强烈的。老师对学生的批评,恰当的,就是一种激励;不恰当的,就会成为一种伤害,甚至还会导致逆反心理产生。绝大部分学生不喜欢老师批评时挖苦、损伤学生,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因此在日常生活的教育工作中,
教师应把握批评的“度”,变“忠言逆耳”为“忠言悦耳”。
正如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所说的,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第三要为人师表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首先要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按照一个好老师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严守师德,身正为范,时时处处作学生的表率,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要重视孩子的行为习惯。教授做人的道理,教师在学生心目中,是智慧的代表,是高尚人格之化身,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对他们精神世界起着无声无息的作用。
第四教师要博学多才。
教师要不断更新充实自己的学识。博学多才对一位教师来说当然很重要。因作我们是直接面对学生的教育者,学生什么问题都会提出来,而且往往“打破沙锅问到底”。没有广博的知识,就不能很好地解学生之“惑”,传为人之“道”。但知识绝不是处于静止的状态,它在不断地丰富和发展,每时每刻都在日新月异地发生着量和质的变化,特别是被称作“知识爆炸时代”、“数字时代”、“互联网时代”的今天。因此,我们这些为师者让自己的知识处于不断更新的状态,跟上时代发展趋势,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显得更为重要。否则,不去更新,不去充实,那点知识就是一桶死水,终会走向腐化。总之,艺无止境,只有不断学习,不断进取,才能不辜负老师这一伟大而神圣的职业;才能无愧于广大莘莘学子;才能无悔于人生!
⑷ 用心做教育的句子有哪些
1、一个爱岗敬业的教师,不会满足于仅仅依靠经验教育人,他会着力教育,发现并按教育规律的要求科学施教。教师不应拘泥于前人,无论是备课上课,还是批改作业,管理班级,都应将自我的教育行为置于科学认识的洞察之中,在教育规律限定的范围内科学地规划组织实施,因材施教。
2、教育需要关注,教育需要陪伴,教育追求宁静致远的境界,让教育拥有宁静的天空纯净的沃土。
3、用包容的心态对待孩子们的每一个过失;用期盼的目光去等待孩子们的每一点进步;用欣赏的眼光去关注孩子们的每一个闪光点;用喜悦的情绪去赞许孩子们的每一个成功,用不老的童心去参与孩子们的每一次嬉戏。
4、平平凡凡,注定了我不会是人流中最亮丽的风景;普普通通,决定了我不会拥有太多的精彩;太多的轰轰烈烈,但我有一个响亮的名字,我是光荣的小学教师。
5、让咱们以平静安逸的心态研究教育,让咱们的一言一行都为孩子示范,每时每刻都让孩子有收获,才不枉太阳底下最神圣的职业这一盛誉,让咱们与家长共同陪伴孩子走过他们不成熟的性命历程。
6、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都是有价值的人,咱们的职责就是确保每一个孩子都能够在其固有的基础上获得充分的发展,使他们成为既具有公民一般素养,又具有鲜明独立个性和才能的人,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7、人的性命中会遇到不顺心的事,会碰到不顺眼的人,如果你不领悟并领悟原谅,就会活得痛苦,活得累。原谅是一种风度,是一种情怀,原谅是一种溶剂,一种相互明白的润滑油。原谅像一把伞,它会帮忙你在雨季里行路。
8、原苏联教育家赞科夫认为:当教师必不可少的,甚至几乎是最主要的品质就是钟爱学生。钟爱学生,务必了解学生,尊重学生,时刻把学生放在心上,体察学生的内心世界,关注他们在领悟生活等方面的健康发展,同情学生的痛苦与不幸,与学生建立起和谐友爱的师生关联。
9、对于一个优秀的教师而言,教育不是牺牲,而是享受;教育不是重复,而是创造;教育不仅仅仅仅是谋生的手段,而是丰富精彩的生活本身!教师的性命也许终不成什么惊天动地的伟业,但他应像山间的小溪,以乐观的心态一路欢歌,奔向海洋。
10、为孩子的这天负责,为孩子的性命负责已不再是对教师的高要求,而是咱们应守的职责和规则。
11、教育是伟大而艰巨的,它关联着国家与民族,甚至全人类的发展。教育又是平凡而细小的,它无处不在,生活中的点滴,行为上的微细,思想里的瞬间,都是教育资源。因此说,做教育就是要从大处着眼,从小处做起。
12、家长是一支蕴藏着巨大教育潜力的队伍,他们中间很多人的素质并不低于教师,教师只有放下架子,经常虚心地听取家长的批评和推荐,才能调动家长参与学校教育教学的用心性,不断改善自我的工作。
13、教育是关乎人的灵魂的教育。它不应是对理想分数的过分追求,对学业成功的过度奢望,而应是对教师自身和学生的性命给予的无限关注。教育本身是有灵魂的,教育的灵魂应是引领,一种精神上的引领。
14、从教三十载,我不断地感受着教育事业的酸甜苦辣,体悟着这份事业的神圣与崇高!“备课上课批作业……领班子带队伍研究办学特色……”看似简单而乏味的工作,让我充实,让我愉悦,使我心灵清澈……领悟并领悟有选取的放下,追求深刻的简单,这就是我,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的深刻感悟!
20、要让语文课堂给人以启迪,给人以智慧,给人以引领,给人以陶冶,给人以享受……这一切都源于真心诚心爱心,更源于良心。
⑸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教育理念是怎么样的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陶行知的这句教育名言表达的是一种无私奉献的高尚精神。
陶行知毕生致力于教育事业,对我国教育的现代化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他不仅创立了完整的教育理论体系,而且进行了大量教育实践。他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赤子之忱,为中国教育探寻新路。
最可贵的是,他不仅在理论上进行探索,又以“甘当骆驼”的精神努力践行平民教育,30年如一日矢志不移,其精神为人所同钦,世所共仰。
扩展内容
人物评价:
陶行知以赤子之忱表达的思想和实践,代表了近代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近代中国的危机多难,又使“教育救国”成为许多知识分子的梦想,陶行知正是其中最为杰出的人物之一。
他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赤子之忱,为中国教育探寻新路。最可贵的是,他不仅在理论上进行探索,又以“甘当骆驼”的精神努力践行平民教育,30年如一日矢志不移,其精神为人所同钦,世所共仰。(人民网评)
陶行知不仅是一个很有创造力的教育家,也是一个勇敢的出色的反法西斯斗士。
⑹ 要把师德师风建设摆在首要位置以什么投身教育事业
要把师德师风建设摆在首要位置,以全身心投身教育事业。
天津市第二十八中学副校长董爱华作为“援藏援疆万名教师支教计划”的第二批教师,从天津来到新疆和田地区民丰县寄宿制初级中学,任教思政课。
新学期开学,她再次启程远赴和田。“教师师德和教师责任是分不开的,师德的核心便是师爱。教师面对的是一群天真可爱、有自己想法的孩子,我们不仅要做‘经师’,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培养学生能力,更要做‘人师’,引领学生精神成长。”
董爱华表示,自己要关爱每一名学生,尊重每一位家长。希望通过自己和支教队伍的共同努力,把全部的爱融入教育扶贫事业。
以上内容参考:中国教育新闻网--时刻把师德师风建设摆在首要位置
⑺ 以什么投身教育事业
以甘于奉献投身教育事业,以赤诚之心投身教育事业,以博爱之心投身教育事业等等都是ok的,教育事业是需要很多投入的。
投身教育就需要全身心,有觉悟的投入,毕竟是培养下一代的人,需要做到言传身教,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奉献。
教育者按照法律法规和行业规范,根据学校条件和职称,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心智发展进行教化培育,以现有的经验、学识授人,为其解释各种现象、问题或行为,以提高实践能力,其根本是以人的一种相对成熟或理性的思维来认知对待事物。
人在其中,慢慢对一种事物由感官触摸到认知理解的状态,并形成一种相对完善或理性的自我意识思维。但同时人有着自我意识思维,又有着其自我的感官维度,所以任何教育性的意识思维都未必能够绝对正确,而应该感性式的理解其思维的方向,只要他不偏差事物的内在。
⑻ 老一辈教育工作者的什么精神+以哪三星投身教育事业
摘要 您好,根据您提供的信息,要把师德师风建设摆在首要位置,引导广大教师继承发扬老一辈教育工作者“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精神,以()投身教育事业。
⑼ 如何做一名优秀的小学教师
一、树立良好的师德和职业操守
作为一名小学老师应该知道自己身上承担着教书育人的重任,充分认识到自己所从事工作的重要性,要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和职业信念,爱岗敬业、关爱学生,以真情、真心、真诚来教育和影响学生。
二、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和教学水平
作为即将走上讲台的未来的老师,我们要充分利用现在宝贵的学习机会,努力充实自己,为今后的工作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以后走上工作岗位,要在较短的时间内克服自身教学经验少、教学技能不高的缺点,尽快能驾驭课堂、提高教学效率。
三、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因人施教
教育的基本准则是以“渊博的知识培养人,科学的方法引导人”。小学生是祖国的花朵,国家未来建设的栋梁。他们是刚从幼儿园走进校园的儿童,不仅心智上还不太成熟,而且从心理上有一个适应的过程。因此,与中学及高等教育不同,小学教育要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去安排教学。
四、真诚耐心,努力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在教学过程中,要从“授人以鱼”变为“授人以渔”,要告诉学生们做人的道理、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一切不能都以成绩说话。在课堂及课余,都要努力成为他们的朋友,做他们的知心人,成为他们所敬重、爱戴和效仿的对象。
五、人格示范
学生是教师的镜子,教师的人格时时处处影响着学生。教师要做到诚实守信,求真求直。要按照我校的教师行为准则的要求。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必须做到;凡是学生能做到的,教师必须做到。凡是答应学生的事情一定保证做到、做好,决不失言。
⑽ 幼儿教师为什么需要全身心的投入教育
这是一个关乎子子孙孙的长远发展规划,也是作为一个教师必须具备的业务职责,俗话说,一岁看三岁,三岁看一生,幼儿教师是孩子的启蒙教师,也是导师,有了他们的付出,才会有未来的辉煌,感谢广大幼儿教师们,你们的付出是起点,是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