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事业编制工勤岗位和工勤编制的区别,待遇如何
事业编制工勤岗位和工勤编制,没有区别,基本是一个概念。
工勤岗位在机关单位也就是所谓的事业编制工勤岗位。工勤岗位,又称工勤技能岗位,是指在岗位设置中的从事简单体力工作或一般技术工种的岗位。比如技术工人、水电工、司机、通讯员、打字员等。
工勤事业编制指的是干部而不是工人,就算是在名称上带个事业编制你依然只是个工勤而不是干部,待遇区别很大的。
拓展资料:
事业编制
事业编制是指为国家创造或改善生产条件、增进社会福利,满足人民文化、教育、卫生等需要,其经费一般由国家事业费开支的单位所使用的人员编制。
管理岗位的最高等级和结构比例根据事业单位的规格、规模、隶属关系,按照干部人事管理有关规定和权限确定。
事业单位现行的部级正职、部级副职、厅级正职、厅级副职、处级正职、处级副职、科级正职、科级副职、科员、办事员依次分别对应管理岗位一到十级职员岗位。
根据事业单位的规格、规模和隶属关系,按照干部人事管理权限设置事业单位各等级管理岗位的职员数量。
专业技术岗位的最高等级和结构比例按照事业单位的功能、规格、隶属关系和专业技术水平等因素,根据现行专业技术职务管理有关规定和行业指导意见确定。
Ⅱ 事业单位工勤编制到底是什么编制和事业编制差多少
事业单位拥有事业编制,按照单位的业务性质分为:行政,技工和工勤三种,就像一个教室的课桌椅分为前排,中间和后排一样。
一间教室不可能所有的桌椅都叫前排,就像岗位设置不能都是行政和技工,也得有像司机,会计这样的技工人员,在待遇上,三种性质事业编制的待遇是一视同仁的,请楼主不用杞人忧天,作为在编的工勤人员也可以评定职称来提升岗位待遇。
Ⅲ 事业单位在编工勤人员算什么
没有从法律和政策上研究过这个问题,仅说说个人理解。
工勤编制人员,字面理解就是政府机关里的工人或者从事后勤等保障性工作的勤务人员(比如司机,厨师,打字员,电工等等),和企业工人最大的不同是其属于机关事业单位的在编人员(不是临时工),和公务员,事业编人员一样由国家财政支付工资,通俗点说就是吃皇粮的工人。
工勤编制要在所在机关事业单位公务员或者事业编人员的基础上按照一定比例来配备,比如单位每有5名公务员可以配备一个工勤编制,因为工勤人员名义上是辅助人家工作的。
工勤人员和公务员,正式事业编人员的主要区别是:这是三种不同的编制,后两者是一般意义上的国家干部(尤其是公务员,是“根正苗红”的干部),而工勤人员的身份是工人,考核晋升方面按照工人职称序列来走(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技师等,事业编人员一般来说虽然也走职称,但是另一个层次更高的序列了),你虽然可能和公务员干着差不多的工作,但永远没机会提拔当官,因为你的身份是工人(干活的被管理者),不是干部(管理者)。而且工勤人员工资和福利待遇方面一般比公务员和事业编要低一些。
工勤人员永远没有机会转成公务员了,因为现在公务员和正式的事业编,逢进必考,这是公务员法规定的,也就是说必须要有文凭,还要通过国家统一组织的(不是单位自己组织的)考试才能获得干部身份(转业军官除外),而工勤人员不需要国家统一考试,只是单位内部考试,走个形式就可以了,单位领导可以自行安排。你在部队应该是士官吧,不是干部身份(军官才是),所以说你复原后没有办法直接获得干部身份。单位只有把你安排成工勤编制了。
今后的趋势,工勤编应该是逐步减少直至取消,其本来就是由于行政和事业编制相对稀缺,为了解决一些历史遗留问题而产生的,政府完全可以以低得多的成本雇佣社会人员(也就是临时工)来完成工勤人员的工作,他们的工资福利待遇低得多,还可以随时解聘。
现在士兵退伍能安排成机关工勤人员也已经算不错了,毕竟算吃皇粮的,比一般的(注意是一般的)企业工人还是强,起码稳定有保障,又在机关单位上班,有机会接触一些相对高层次的人,总体算比较边缘的体制内人员吧。
Ⅳ 事业编制中的工勤编制什么意思
所谓工勤编制是指为工勤人员所设置的编制。工勤编制不同于行政编制(包括公务员)或事业编制,前者主要是为后者提供后勤保障,包括交通服务(司机)、餐饮服务(食堂工作人员)等。
工勤岗位,又称工勤技能岗位。是指在岗位设置中的从事简单体力工作或一般技术工种的岗位。在这种岗位上的工作人员为工人编制。比如技术工人、水电工、司机、通讯员、打字员等。
1.工勤技能一级。除从事电子、设备维修工种可设工勤技能一级外,其余工种不设置工勤技能一级岗位。
2.工勤技能二级。除从事简单体力工作外的各工种均可设工勤技能二级岗位。
3.工勤技能三级。除从事简单体力工作外的各工种均可设工勤技能三级岗位。
4.工勤技能四级。除从事简单体力工作外的各工种均可设工勤技能四级岗位。
5.工勤技能五级。各工种均可设工勤技能五级岗位。
6.普通工。普通工仅限现有职工,以后不得新增岗位,应通过自然减员达到取消普通工岗位的目的。
任职条件
1.从事电子、设备维修工种并取得高级技师证书的可受聘为工勤技能一级岗位。
2.取得技师证书的可受聘为工勤技能二级岗位。
3. 取得高级工证书的可受聘为工勤技能三级岗位。
4. 取得中级工证书的可受聘为工勤技能四级岗位。
5. 取得初级工证书的可受聘为工勤技能五级岗位。
6. 未取得证书的工人只能受聘为普通工。
Ⅳ 事业单位工勤人员是什么意思
免费领取事业单位考试备考资料
1、事业单位工勤人员是技术工或者是辅助工,属于工人身份,大部分地区的事业单位工勤人员也占用事业单位编制,是可以通过竞争上岗转向管理岗位或专业技术岗位的,但是有些的工勤人员是不进编制的,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临时工,所以在报考的时候要了解清楚。
2、需要注意的是,工勤人员虽然能够通过竞聘转管理岗位,但是无法参公,也不可以提拔成副科级以上的干部,今后也不能再取得行政执法资格,但是薪酬待遇享受的一般是事业单位编制人员待遇。
事业单位工勤人员是什么意思
Ⅵ 什么是事业单位的工勤人员
工勤人员就是在政府部门工作,但不是国家在编人员,属于政府内部任职,国家不负责管理,不拨付工资的人员。通俗的说也就是打杂的。
传统的工勤人员占用编制,为工人身份,但现在各地执行政策好像有所不同,有些地方招收的是临时工勤人员,所以待遇会有很大差别.而我这里指的是有正式编制的工勤人员,一般分为行政机关工勤人员和事业单位工勤人员,前者服务于公务员系统,但不能转任为公务员,后者服务于事业单位,可以通过竞争上岗获取干部身份。
拓展内容
工勤人员的相关改革:
一些地区对于新招收的工勤人员实行劳务派遣,不再具有事业单位工勤人员编制。未来事业单位有编制的人员只会是通过公开考试的专业技术人员和通过公开遴选的管理人员。
如福建省漳州市出台的政策:对现有在编工勤人员,实行“老人老办法”。要求现有在编在岗工勤人员只减不增,其人事管理和经费渠道维持不变,原按10%核定的工勤编制单位,实行动态管理,对存有空编不再给予使用,人员只出不进,机构编制部门给予及时收编,调整转换为财政补助人员非在编聘用人员指标。
新补充的工勤人员,实行“新人新办法”,即采用“三个统一”:
一是统一实行劳务派遣。用人单位必须在核定的行政附属编制限额内向机构编制部门申报,经核准后,统一实行购买服务的管理方式,由用人机关与劳动派遣机构签订人员派遣协议,由派遣机构向用人机关派遣所需聘用人员,并明确派遣关系、合同期限、工资报酬、权利、义务等内容。每两年签订一次合同,并由用人机关、派遣机构对聘用工勤人员进行考核。
二是统一工资待遇。实行派遣机关统一为聘用工勤人员发放工资、办理“五险一金”,执行机关同类人员工资福利待遇。
三是统一财政定额补助。财政部门根据机构编制部门核定非在编聘用工勤人员指标,参照漳州市上年度城镇在岗职工人均收入标准及市直同类人员工资金水平和社会保障水平等因素,科学合理制定经费补助标准,每年年初由财政局经费一次性核拨到用人机关,并定期对补助标准进行适当标准。补助经费实行“超支不补,结余留用”的办法,由用人单位自主支配使用。各机关单位须在核定指标限额内聘用人员,否则机构编制部门可削减或取消该单位的工勤人员指标,财政部门不予核拨经费。
Ⅶ 事业单位工勤岗是什么身份
工勤人员占用编制为工人身份,但各地执行政策有所不同,有些地方招收的是临时工勤人员,所以待遇会有很大差别。而大多是有正式编制的工勤人员,分为行政机关工勤人员和事业单位工勤人员,前者服务于公务员系统,但不能转任为公务员。后者服务于事业单位,可以通过竞争上岗获取干部身份。
像是司机,打字员,维修工等,在严格意义上都是属于技术岗位,事业单位当中的贡献岗的工作人员,在本质上肯定是属于技术人员,在事业单位当中的工勤人员的工资待遇直接与技术等级相挂钩,技术等级从一级到五级,从高级到低级,分别是高级技师、技师、高级工、高级工、初级工五个等级。
(7)事业单位的公勤编制是什么扩展阅读
事业单位的岗位类别分为: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工勤人员。管理人员一般是指行政管理人员(干部),专业技术人员一般是指从事某种专业技术的人员(属于技术干部),工勤人员一般指工人。工人分为:技术工人和普通工人两种。“专技”指的是专业技术人员,而不是技术工人。
工勤技能岗位承担技能操作和维护、后勤保障、服务等职责的工作岗位这一岗位的设置要适应提高操作维护技能,提升服务水平的要求,满足单位业务工作的实际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