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是什么
1999年11月20日6时30分7秒,我国第一艘试验飞船“神舟”一号首发成功,中国成为继美、俄之后世界上第三个拥有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在完成了21个小时的空间科学试验后,于21日3时41分成功着陆。
“神舟”号试验飞船的成功发射和回收,成为我国航天史上的又一里程碑。成功的日期1999年11月21日,离这一年结束的日子只有一个月零9天。在7年时间里每天数着日历倒计时过日子的航天人中,许多人只想好好地睡上一觉。但就是这样简单的愿望对很多人来讲,也是一个难以实现的奢望。在新的战鼓声中,“神舟二号”又开始起步了。正在驾驶隆隆天车挺进太空的中国航天人,必须为一个民族的理想去争分夺秒!
不久,第二艘飞船“神舟二号”被制造出来,它的性能比“神舟一号”更加先进,保证安全与维持生命系统的设备安装的也更加充分。
2001年1月10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飞行7天后成功返回地面。这是我国第一艘正样无人飞船。飞船上进行了微重力环境下的空间生命科学、空间材料、空间天文和物理等领域的实验,各种仪器设备性能稳定,工作正常,取得了大量数据。
与“神舟”一号飞船相比,“神舟”二号飞船的系统结构有了新的扩展,技术性能有了新的提高,飞船技术状态与载人飞船基本一致。
紧接着神舟三号飞船于2002年3月25日发射。飞船搭载了人体代谢模拟装置、拟人生理信号设备以及形体假人,能够定量模拟航天员呼吸和血液循环的重要生理活动参数。“神舟”三号轨道舱在太空留轨运行180多天,成功进行了一系列空间科学实验。
2002年12月30日,“神舟”四号飞船的升空,是中国载人航天的最后一次预演,是载人航天工程实施以来技术要求最高、参试系统最全、难度最大的一次飞行试验,还面临载人航天发射以来最为严峻的考验:
发射场有史以来罕见的严寒,最低气温接近-30℃,超过低温发射条件近10℃,且飞船发射已进入不可逆状态。“神舟”四号飞船最后的成功发射,标志着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经受住了无人状态下最全面的飞行试验考验,创造了中国航天史上低温发射的新纪录,也创造了世界航天史上火箭低温发射的奇迹。
我国航天专家梁思礼院士表示,虽然“神舟”飞船的研制、发射比美、俄晚一些,但我国研制飞船的起点更高。“神舟”飞船的轨道舱既能进行留轨对地观测,又能作为未来空间交会对接的一个飞行器,是今后天地往返运输的优良工具。
10月6日,美联社向全世界发布消息:在即将发射载人飞船前,中国宣布最快在3年内把探月卫星送入月球轨道。代号为“嫦娥工程”的中国探月计划今年3月开始启动,目前进展顺利。另悉,若一切顺利,10年后,月球上将可能出现中国人的身影。
公元2003年10月15日是一个不寻常的日子,9时整,杨利伟乘坐的“神舟”五号飞船在震天撼地的轰鸣中腾空而起。全世界的人们在这一天都看到中国人杨利伟在太空中飞翔。从这一天起,在浩渺的宇宙间飘动的旗帜中开始有了中国的五星红旗。那艘承载全民族希望的“神奇之舟”划开了中国一个崭新的航天时代。
公元2003年10月16日清晨6时23分,中国的“神舟五号”飞船在起飞21小时后,顺利降落在内蒙古空旷的草原上。太空中没有中国人足迹的历史到此结束 2005年10月12日,中国再次成功发射载人飞船神舟六号,并首次进行多人多天太空飞行试验。
2008年9月25日21时10分,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载着神舟七号载人飞船,载着中华民族冲击太空新高度的梦想,飞上太空。 这是神舟飞船第七次飞入太空,也是中国人第三次登上太空。
继杨利伟实现中华民族飞天梦想,费俊龙和聂海胜进入轨道舱开展空间科学实验之后,今天,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三位中国航天员的金秋之行,肩负着全新的历史性使命——按照计划,他们将在此次太空飞行中,实现出舱行走。
‘贰’ 中国航空航天的发展史简要的说明就可以了.
1958年4月开始兴建中国第一个运载火箭发射场。1958年5月17日毛泽东主席在中共八大二次会议上指出:“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
1960年2月19日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试验型液体燃料探空火箭首次发射成功。九月,探空火箭发射成功。1960年11月5日中国仿制的苏联“P—2”导弹首次发射试验获得成功。
1970年4月24日21时31分,中国“东方红”一号飞向太空。这是中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卫星。
1987年8月,中国返回式卫星为法国搭载试验装置。这是中国打入世界航天市场的首次尝试。
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升空;2005年10月12日,神舟六号搭载费俊龙,聂海胜两名航天员升空。2008年9月25日21点10分04秒988毫秒神舟七号搭载翟志刚,景海鹏,刘伯明三名航天员升空。
2010年10月1日18时59分57秒,嫦娥一号卫星的姐妹星嫦娥二号,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并获得了圆满成功。此次发射目的主要是实现下一步的月球软着陆进行部分关键技术试验,并对嫦娥三号着陆区进行了高精度成像。
神舟八号 2011年11月01日 由改进型“长征二号”F遥八火箭顺利发射升空。2011年11月3日凌晨,与组合天宫一号成功实施首次交会对接任务,成为中国空间实验室的一部分。
2012年6月16日神舟九号首次载人交会对接任务3名航天员进入太空,景海鹏、刘旺和刘洋(中国首位女航天员)。6月18日下午,神舟九号成功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实现自动交会对接。6月24日,完成于天宫一号的手控交会对接,标志着中国完全掌握了载人交会对接技术。
2013年6月11日17时38分搭载三位航天员飞向太空, 将在轨飞行15天,并首次开展我国航天员太空授课活动。
嫦娥二号使命
一、配合运载火箭验证地月转移轨道直接发射技术;
二、验证距月面1 0 0千米近月制动的月球轨道捕获技术;
三、验证1 0 0千米×15千米轨道机动与飞行技术;
四、对二期工程的备选着陆区进行高分辨率成像试验;
五、搭载轻小型化X频段深空应答机,配合中国新建的X频段地面测控站,试验X频段测控技术;
六、试验遥测信道低密度奇偶校验码(LDPC)编码技术,月地高速数据传输技术及降落相机技术;
(探测使命)
七、获取更高精度月球表面三维影像,分辨率由嫦娥一号卫星的120米提高至优于10米;
八、探测月球物质成分;
九、探测月壤特性;
十、探测地月与近月空间环境。
‘叁’ 我国航天事业有哪些新的发展
中国航天事业起步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1970年4月24日,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在酒泉发射成功。1975年11月26日,中国首颗返回式卫星发射成功。1992年,中国载人飞船正式列入国家计划进行研制被定名为"神舟‘’号飞船载人工程。1999年11月20日,中国第一艘无人试验飞船‘’神舟"一号在内蒙古中部成功着陆。2001年1月10日"神舟‘’二号无人飞船在酒泉卫星中心发射升空。2002年12月30日‘’神舟"四号无人飞船在酒泉卫星中心发射升空。从1999年到2005年,六年期间,六艘飞船,我国载人航天的速度和效率,令世界称奇。
‘肆’ 我国航天事业又有哪些发展
中国的航天事业起步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1970年4月24日,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在酒泉发射成功,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发射卫星的国家。
1975年11月26日,中国首颗返回式卫星发射成功,3天后顺利返回,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卫星返回技术的国家。
1992年,中国载人飞船正式列入国家计划进行研制,这项工程后来被定名为“神舟”号飞船载人航天工程。“神舟”号飞船载人航天工程是中国在20世纪末期至21世纪初期规模最庞大、技术最复杂的航天工程。
1999年11月20日,中国第一艘无人试验飞船“神舟”一号试验飞船在酒泉起飞,21小时后在内蒙古中部回收场成功着陆。
2001年1月10日1时0分,中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二号无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
2003年1月5日晚上7时许,“神舟”四号飞船在内蒙古中部预定区域着陆,顺利回收。2002年12月30日零时40分,“神舟”四号无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
2002年3月25日,“神舟”三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升入太空。4月1日,成功降落于内蒙古中部地区的“神舟”三号飞船舱盖被打开,阳光照在“模拟宇航员”的脸上,拟人载荷试验取得良好效果,“模拟宇航员”安然无恙。
2002年12月30日至2003年1月5日,神舟四号无人飞船在零下20多摄氏度的严寒中成功发射,并在飞行7天后平安返回。
2003年10月15日,中国第一位航天员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飞船进入太空,实现了中华民族千年飞天梦想。
2005年10月12日,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乘坐神舟六号飞船再次飞上太空,并在遨游太空5天、完成一系列太空实验后安全返回地面。
从1999年到2005年,六年时间,六艘飞船,六次飞跃,我国载人航天的速度和效率,令世界称奇,令亿万中国人民备受鼓舞、倍感自豪。
六年时间,六艘飞船,六次突破,中国航天人以他们的智慧与努力,弥补了物质技术基础的不足,创造了中国载人航天的一次次快速跃升。
‘伍’ 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史
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史如下:
1956年10月8日,钱学森受命组建的中国第一个火箭与导弹研究机构成立。1956年也被认为是中国导弹梦、航天梦的元年。
1970年,中国用第一枚运载火箭“长征一号”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送入太空,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用自制火箭发射国产卫星的国家。
1975年,中国发射了一颗返回式人造卫星,第一次实现人造卫星“收放自如”。
1981年,中国用一枚运载火箭发射了三颗科学实验卫星,成为第四个独立掌握“一箭多星”发射技术的国家。
1999年,中国第一艘无人试验飞船“神舟一号”成功发射,随后“神州二号”“神州三号”“神州四号”陆续顺利发射升空。
2003年,航天员杨利伟穿越大气层,不远万里为浩瀚星空增添了一抹中国红,标志着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将人类送上太空的国家。
2007年,嫦娥奔月再也不是幻想,“嫦娥一号”用相机掀开了月球表面神秘的面纱。
2008年,“神州七号”搭载三名航天员,完成中国航天员首次空间出舱活动。
2010年,“嫦娥二号”获得更高精度的月球表面三维影像,探测月球物质成分、月壤特性、地月与近月空间环境,刷新中国航天新高度。
2012年,“神州九号”与“天宫一号”实现载人“太空之吻”。
2013年,“嫦娥三号”成为中国第一个月球软着陆的无人登月探测器。
2016年,经中央批准、国务院批复,自2016年起,将每年4月24日设立为“中国航天日”。
2018年,“嫦娥四号”带着“玉兔二号”来到了月球背面,开启月球探测新旅程,为人类首次揭开月球背面的神秘面纱。
2019年,新一代固体运载火箭“长征十一号”首次完成海上发射,填补了中国运载火箭海上发射的空白,标志着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海射技术的国家。
2020年7月,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发射升空,迈出了中国自主开展行星探测的第一步。
2020年11月,“长征五号”成功将“嫦娥五号”送入地月转移轨道,开启中国首次地外天体采样返回之旅。
2021年6月17日9时22分,长征二号F遥十二运载火箭托举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拖曳着红色尾焰升空。“最强双十二”联手,将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3名航天员送入太空。
神舟十二号3名航天员顺利进驻天和核心舱
在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与天和核心舱成功实现自主快速交会对接后,航天员乘组从返回舱进入轨道舱。按程序完成各项准备后,先后开启节点舱舱门、核心舱舱门。
北京时间2021年6月17日18时48分,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先后进入天和核心舱,标志着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后续,航天员乘组将按计划开展相关工作。
以上内容参考光明网-新闻背景:中国航天事业发展历程回顾
‘陆’ 中国航天的发展历程
要中国航天事业自1956年创建以来,经历了艰苦创业、配套发展、改革振兴和走向世界等几个重要时期,迄今已达到了相当规模和水平:形成了完整配套的研究、设计、生产和试验体系;建立了能发射各类卫星和载人飞船的航天器发射中心和由国内各地面站、远程测量船组成的测控网;建立了多种卫星应用系统,取得了显着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建立了具有一定水平的空间科学研究系统,取得了多项创新成果;培育了一支素质好、技术水平高的航天科技队伍。
空间技术
1. 人造地球卫星。中国于1970年4月24日成功地并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自主和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截至2000年10月,中国共并发射了47颗不同类型的人造地球卫星,飞行成功率达90%以上。目前,中国已初步形成了四个卫星系列——返回式遥感卫星系列、“东方红”通信广播卫星系列、“风云”气象卫星系列和“实践”科学探测与技术试验卫星系列,“”地球卫星系列也即将形成。中国是世界上第三个掌握卫星回收技术的,卫星回收成功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中国是世界上第五个和发射地球静止轨道通信卫星的。中国的气象卫星、地球卫星主要技术指标已达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期的国际水平。近几年来,中国并发射的6颗通信、地球和气象卫星投入使用后,工作稳定,性能良好,产生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运载 。
中国自主地了12种不同型号的“长征”系列运载,适用于发射近地轨道、地球静止轨道和太阳同步轨道卫星。“长征”系列运载近地轨道最大运载能力达到9200千克,地球同步转移轨道最大运载能力达到5100千克,基本能够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自1985年中国正式宣布将“长征”系列运载投入国际商业发射市场以来,已将27颗外国的卫星成功地送入太空,在国际商业卫星发射服务市场中占有了一席之地。迄今,“长征”系列运载共实施了63次发射;1996年10月至2000年10月,“长征”系列运载已连续21次发射成功。
3.航天器发射场。
中国已建成酒泉、西昌、太原三个航天器发射场,并完成了各种运载的飞行试验和各类人造卫星、试验飞船的发射任务。中国航天器发射场既可完成国内发射任务,又具有完成为国际商业发射服务和开展其他国际航天合作的能力。
4. 航天测控。
中国已建成完整的航天测控网,包括陆地测控站和海上测控船,完成了从近地轨道卫星到地球静止轨道卫星、从卫星到试验飞船的航天测控任务。中国航天测控网已具备国际联网共享测控的能力,测控技术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载人航天
中国于1992年开始实施载人飞船航天工程,了载人飞船和高可靠运载,开展了航天医学和空间生命科学的工程研究,选拔了预备航天员,了一批空间遥感和空间科学试验装置。1999年11月20日至21日,中国成功地发射并回收了第一艘“神舟”号无人试验飞船,标志着中国已突破了载人飞船的基本技术,在载人航天领域迈出了重要步伐。
参考:
1.人造地球卫星。中国于1970年4月24日成功地并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自主和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截至2000年10月,中国共并发射了47颗不同类型的人造地球卫星,飞行成功率达90%以上。目前,中国已初步形成了四个卫星系列——返回式遥感卫星系列、“东方红”通信广播卫星系列、“风云”气象卫星系列和“实践”科学探测与技术试验卫星系列,“”地球卫星系列也即将形成。中国是世界上第三个掌握卫星回收技术的,卫星回收成功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中国是世界上第五个和发射地球静止轨道通信卫星的。中国的气象卫星、地球卫星主要技术指标已达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期的国际水平。近几年来,中国并发射的6颗通信、地球和气象卫星投入使用后,工作稳定,性能良好,产生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柒’ 中国航天工程发展时间与背景
中国于一九九二年开始实施载人飞船航天工程,研制了载人飞船和高可靠运载火箭,开展了航天医学和空间生命科学的工程研究,选拔了预备航天员,研制了一批空间遥感和空间科学试验装置。
一九九九年年十一月二十日至二十一日,中国成功地发射并回收了第一艘“神舟”号无人试验飞船,标志着中国已突破了载人飞船的基本技术,在载人航天领域迈出了重要步伐。
二00一年一月十日至十六日,中国成功发射并回收“神舟”二号无人试验飞船。飞船按照预定轨道在太空飞行近七天,环绕地球一百零八圈,并顺利完成预定空间科学和技术试验任务。标志着中国载人航天事业取得了新进展,向实现载人航天飞行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二000年十一月发布《中国的航天》白皮书,白皮书确定了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发展的近远期目标。
近期(今后十年或稍后的一个时期)发展目标:实现载人航天飞行,建立初步配套的载人航天工程研制试验体系。远期(今后二十年或稍后的一个时期)发展目标:建立中国的载人航天体系,开展一定规模的载人空间科学研究和技术试验。
‘捌’ 我国航天事业又有哪些新的发展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和进步进入了崭新的阶段,航天大家都知道是科技的力量带来的不可思议的事情,是人类探索世界奥秘的必经路程,也是我们对于航天事业的发展和进步带来最为重要的源泉,所以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关注航天事业的发展,航天事业的兴起作为中国人是整个世界的骄傲,也是我们作为中国人民的骄傲,所以航天不仅是科技的象征更是人民美好生活的代表,那么航天事业取得了哪些伟大的成就呢,首先,火星探测器已经在开始工作,我国是第二个进入火星进行探测的国家。其次,中国在航天事业的科研上取得了重大的成就。最后,人类对火星的探测进入了崭新的阶段。
第三,人类对火星的探测进入了新的阶段。其他国家均报道称中国在航天事业的发展上取得了重大的突破,也是为提升我国的科研成果和探索未知的奥秘进行了重大的突破,所以中国航天是已经进入了心得阶段,具有历史性的意义。
‘玖’ 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是什么
我国发展航天事业的重要意义:
1、载人航天是人类历史上最复杂的系统工程之一,其发展取决于整个科技水平的发展。同时,也影响了整个现代科技的发展,对现代科技的各个领域提出了新的发展要求,从而促进和推动了整个科技的发展。
2、载人航天的发展是当今各国综合国力的直接体现,所有发达国家都把提高综合国力作为发展战略的首要目标,而发展高技术是其核心,载人航天技术是其主要内容之一。
3、在地球资源逐渐枯竭的未来,空间资源的开发利用将变得越来越重要,而载人航天技术显然在其中占有重要地位众所周知,浩瀚的太空是一座资源丰富的巨大宝库,而载人航天则是通向这座宝库的桥梁。
中国发展航天事业的宗旨是:
探索外太空,扩展对地球和宇宙的认识;和平利用外太空,促进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造福全人类;满足经济建设、科技发展、国家安全和社会进步等方面的需求,提高全民科学素质,维护国家权益,增强综合国力。中国发展航天事业贯彻国家科技事业发展的指导方针,即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