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医拔罐穴位图
中医拔罐【人体背部穴位图】人体穴位图
【中医疗法主病症和选穴 】
症状 穴位
感冒、头痛、发烧 太阳106、印堂1、内关31、足三里23、翳风44、合谷102、风池92、大椎89、风门86、曲池52、外关56
气管炎、哮喘、肺气肿 天突4、中府40、膻中5、神阙30、足三里23、太溪19、大椎89、定喘88、风门86、肺俞85、肾俞75
慢性胃肠炎 中腕10、天枢36、气海29、梁丘14、足三里23、胃俞76、大肠俞74
慢性胃炎 中脘10、气海29、太乙16、内关31、足三里23、脾俞77、胃俞76
胃与十二指肠溃疡病 中脘10、气海29、内关31、足三里23、梁丘14、肝俞79、脾俞77、胃俞76、
消化不良 中脘10、气海29、天枢36、足三里23、脾俞77、胃俞76
胃痛、呕吐、胃下垂 中脘10、内关31、梁丘14、足三里23、胃俞76、肾俞75、脾俞77
腹泻、腹痛 中脘10、天枢36、关元28、内关31、梁丘14、足三里23、胃俞76、肾俞75、大肠俞74
慢性结肠炎(五更泻) 中脘10、神阙30、天枢36、气海29、内关31、足三里23、脾俞77、胃俞76、命门57、大肠俞74
慢性肝炎 膻中5、中脘10、阳陵泉97、大椎89、身柱47、肺俞85、肝俞79、胆俞78、脾俞77、胃俞76
高血压 肩井45、血压点90、足三里23、三阴交21、风池92、大椎89、身柱47、肝俞79、胆俞78、曲池52、涌泉108
低血压 天突4、膻中5、神阙30、足三里23、太溪19、大椎89、定喘88、风门86、肺俞85、身柱47、肝俞79、胆俞78、百会94、太阳106、风池92、 膈俞81、印堂1、三阴交21、涌泉108
冠心病(心绞痛) 膻中5、内关31、足三里23、三阴交21、大椎89、心俞83、肝俞79、阙阴俞82
风湿性心脏病 膻中5、郄门33、关元28、内关31、足三里23、厥阴俞82、心俞83、肾俞75、关元俞73
肺心病 膻中5、曲泽35、气海29、关元28、内关31、足三里23、三阴交
21、大椎89、定喘88、风门86、肺俞85、厥阴俞82、心俞83、肾俞75
糖尿病 中脘10、气海29、关元28、中极12、足三里23、三阴交21、太溪19、肺俞85、胰俞51、肾俞75、命门57、痛泉108
神经衰弱(失眼、多梦) 内关31、足三里23、三阴交21、心俞83、肾俞75、谷合102、涌泉108、失眠107
中风后遗症 曲泽35、内关31、百会94、大椎89、肩髃39、曲池52、外关56、合谷102、膀胱经
落枕 风池92、肩井45、大椎89、外关56、合谷102
颈椎病 印堂1、曲泽35、内关31、风池92、肩井45、肩髃39、大椎89、肺俞85、外关56、曲池52、合谷102
肩周炎 缺盆3、足三里23、风池92、大椎89、天宗84、曲池52、外关56、合谷102、大杼91
急性腰扭伤、慢性腰痛、腰肌劳损 承山64、昆仑63、肾俞75、腰眼59、 腰阳关60、关元俞73、委中66
腰椎间盘突出(增生)症 承山64、昆仑63、委中66、殷门67、承扶67、关元俞73、腰眼59、肾俞75
坐骨神经痛 肾俞75、腰眼59、关元俞73、承扶69、殷门67、委中66、承山64、昆仑63、涌泉108
类风湿性关节炎 曲泽35、内关31、膝关节、督脉、膀胱经、肘关节、外关56、合谷102、承山64
膝关节痛 梁丘14、膝眼24、阴陵泉18、足三里23、委中66、阳陵泉97、承山64
强直性脊椎炎 肩井45、大椎89、膀胱、委中66
静脉曲张 足三里23、三阴交21、涌泉108、承山64
股骨头坏死 阿是穴、肾俞75、承扶69、殷门67、委中66、承山64
痛经、月经不调 天枢36、气海29、关元28、中极12、足三里23、次髎31、三阴交21、大椎89、肾俞75、关元俞73
更年期综合症 中脘10、气海29、内关31、关元28、足三里23、三阴交21、太溪19、大椎89、膀胱经、合谷102
目赤肿痛眩晕 大椎89、身柱47、肝俞79、胆俞78、百会94、太阳106、风池92、印堂1、三阴交21、能泉108
慢性鼻炎 印堂1、迎香43、百会94、风池92、大椎89、风门86、肺俞85、曲池52、合谷102
扁桃体炎 人迎2、天突4、曲泽35、孔最32、太溪19、大椎89、曲池52、肾俞75、合谷102
慢性咽炎 人迎2、天突4、曲泽35、缺盆3、大椎89、风门86、曲池52、合谷102
湿疹 血海15、神阙30、足三里23、三阴交21、大椎89、肝俞85、曲池52
荨麻疹 血海15、足三里23、三阴21、大椎89、风门86、肝俞79、曲池52
慢性肾炎 中脘10、水分38、气海29、关元28、中极12、足三里23、三阴交21、太溪19、肝俞79、脾俞77、肾俞75、命门57
2. 减肥拔罐的位置图图解哪些穴位
1、背部穴位减肥。以下穴位,用闪火法在穴位上拔罐,留罐10~1 5分钟,每周2~3次。脾俞穴(图示中最上面的一个)功效:发散脾胃之热。三焦俞穴(图示中下面的一个)功效:将全身水湿气通调至膀胱经,再排出体外。
(2)小美女月经不调拔罐哪个穴位扩展阅读
拔罐减肥是通过刺激腧穴、调整经络达到加强脾肾的功能,扶正祛邪来达到减肥这一目的的。拔罐减肥是一种安全,有效、不反弹的减肥方法。不仅能够辩证施治、调节整体,疏通经络,促进人体新陈代谢,取得整体减肥的效果。而且能够根据肥胖的位置选择的是穴,局部取穴循经疏导,促进局部代谢,消除局部脂肪达到局部减肥的目的,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想减哪里就减哪里”的效果。
拔罐可刺激肥胖者迟钝的自律神经,使功能活跃,增加能量消耗。在拔罐的同时配合燃脂精油或减肥精油可加速新陈代谢所产生的毒素和多余脂肪,更加有效的排出体外,使减肥效果达到极至。
3. 月经期按哪个穴道好
问题分析:三阴交是调节月经的常用穴位,可以治疗痛经,月经不调,崩漏等. 可以按摩三阴交,建议你同时配合其他检查,复查B超及激素水平测定,对症治疗. 康复指导:建议在按揉的时候注意力度和准确位置,同时保持心情舒畅,减轻心理负担,积极配合治疗,增强免疫力.
4. 谁知道拔火罐有哪些常用的穴位
拔罐法是造成郁血现象的一种疗法,虽然拨火罐会给人们的皮肤造成一定的影响,但是拨火罐是有利于人们的身体健康
涌泉穴是足少阴经第一个穴位,位于人体最下部足掌心处,体内湿毒之邪容易蕴集于此,不易排出,日积月累,阻塞经气,或随经气传至体内其它部位,造成许多疾病
。涌泉穴拔罐可以排出体内的湿毒浊气,疏通足少阴肾经之经气。肾气旺盛,人体精力充沛,则齿固发黑,耳聪目明,延缓衰老。
二。三阴交
三阴交为肝、肾、脾三条阴经交会之穴。肝藏血,脾统血,肾藏精,精血同源。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先天之精有赖于后天的滋养,后天之精有赖于先天的促动。经常进行三阴交拔罐可调理肝、脾、肾三阴经之穴气,使先天之精旺盛,后天之精充足,从而达到健康长寿。这是拔火罐的穴位之一。
三。神阙
神阙即是人体肚脐,它是人体保健及治疗的重要的拔火罐的穴位之一。胎儿通过脐带从母体中获取营养,所以被称之为生命之根蒂。它是人体神气出入之门户,归属于任脉,为经气之海,五脏六腑之本。经常在神阙穴拔罐可起到健脾强肾,和胃理气,行气利水,散结通滞,活血调经的作用。
四。足三里
足三里是人体保健穴位之一,古人称之为长寿穴。有关足三里的经络理论已被大量现代研究所证实,足三里对大脑皮层功能有调节作用,对心血管功能、胃肠蠕动功能和内分明功能以及免疫系统均有良好的促进作用。中医经络学认为,足三里所在的足阳明胃经是多气多血之脉,循行从头到足,纵贯全身,这个拔火罐的穴位主要分布于头面、胸腹及下肢外侧的前缘。所以足三里不仅可以调节消化系统的功能,还可以治疗胃经循行所经过部位的病变,以及多种全身性疾病,如高血压、心脏病、胃肠病、糖尿病等。经常在足三里穴拔罐,就可起到保健作用。
5. 图解拔病排毒一身轻:经络穴位家用拔罐大全集(超值白金版)的目录
拔罐刺激经穴,恢复人体健康
编者序:盛行民间的古老医术
拔罐治病选穴速查表
本书内容导航
十二经脉穴位示意图
常用穴位取穴图
第1章小罐大用:藏在罐里的疗病秘法
1. 拔罐疗法:《黄帝内经》培育的奇葩
2. 拔罐的前世今生:绵延千年的自然疗法
3. 拔罐疗法的原理:小罐如何发挥大疗效
4. 类拔罐:罐罐有绝招
5. 准备拔罐:砍柴先磨刀
6. 古今罐具:从兽角到多功能拔罐器
7. 辅助材料:一个都不能少
8. 操作步骤:步步为营治大病
9. 罐具排气:“吸引力”哪里来?
10.“拔”法:针灸留走闪摇提转指
11. 拔罐诊什么?治病保健都能行
12. 拔罐也有“禁区”:这些病不能拔
13. 临床意义:罐斑暗示着什么?
14. 异常反应:亡羊补牢尤不晚
第2章拔罐与经穴:拔出健康的通道
1. 人体经络系统:气血运行的通道
2. 十二经脉:滋养身体的河流
3. 奇经八脉:调节河流的水库
4. 十二经别:扩大滋养的支流
5. 十二皮部:抵御外邪的森林
6. 十二经筋:河流滋养的土地
7. 十五络脉:遍全身的地下水
8. 腧穴:河坝上的水闸
9. 拔罐常用穴位:开闸门通水流
第3章 内科疾病:再深的病灶也能拔出来
1. 感冒:沿着脊背走罐
2. 头痛:针刺后拔罐
3. 支气管炎:五大经脉上走罐
4. 肺炎:梅花针刺后留罐
5. 心绞痛:小罐吸心口
6. 胃炎:火罐拔肚皮
7. 肠炎:脊柱走罐再留罐
8. 便秘:针刺腰骶再走罐
9. 高血压:膀胱经上走罐
10. 坐骨神经痛:对症选穴针罐法
11. 三叉神经痛:疼痛处太阳穴针罐
12. 更年期综合征:走罐针罐刺络罐全用
第4章 外科疾病:拔罐手术不用刀
1. 落枕:沿着颈肌推罐
2. 肩周炎:肩关节上推罐
3. 颈椎病:针刺穴位后闪罐
4. 腰扭伤:哪痛拔哪
5. 肾绞痛:后腰拔罐加汤药
6. 痔疮:臀上拔罐一次就见效
7. 脱肛:臀上拔罐后温灸
8. 胆绞痛: 留罐后再按摩效果更好
9. 软组织损伤:三棱针散刺后拔罐
第5章 皮肤疾病:罐子里的光滑术
1. 湿疹和皮肤瘙痒:后背和膝盖窝里刺络罐
2. 神经性皮炎:梅花针扎病灶
3. 银屑病:一消毒二针刺三拔罐
4. 荨麻疹:肚脐闪罐再拔大椎穴
5. 带状疱疹:用大号罐使劲拔
6. 酒渣鼻:拔罐后涂中药末
7. 腋臭:针刺腋窝胳膊肘后闪罐
8. 白癜风:针刺成梅花状再拔罐
第6章 五官疾病:耳不聋眼不花
1. 青光眼:背上拔刺络罐平肝火
2. 白内障:刮出痧块后拔罐
3. 牙痛:下巴拔罐能救命
4. 口腔溃疡:穴位闪罐后挑痧
5. 鼻炎:不同症状选不同穴
6. 流鼻血:双肋走罐再温艾灸
7.慢性咽炎:针刺脖子根再闪罐
8. 急性扁桃体炎:穴位上放橘皮或西红柿
9. 耳鸣耳聋:再难治拔罐也见效
第7章 妇科疾病:拔罐帮您做女人
1. 乳腺增生:心口拔罐
2. 月经不调:血热血寒型都可拔罐
3. 痛经:拔罐止痛防痛
4. 盆腔炎:体寒用针罐配艾灸
5. 带下症:湿热型针刺寒湿型艾灸
6. 产后缺乳:乳根穴拔罐通经脉
7. 子宫脱垂:多种拔罐法加保养
8. 妊娠呕吐:轻轻拔罐后进食
第8章 儿科疾病:简单又不疼
1. 小儿消化不良:后背闪罐安全有效
2. 小儿厌食:拔罐显着胜过健胃药
3. 小儿百日咳:拔罐不留后遗症
4. 小儿遗尿:腰上走罐定时排便
5. 小儿腹泻:先拔后背再拔腹部
6. 小儿高热:脖后根上拔小号罐
7. 小儿肺炎:后背上拔罐保室温
第9章 自然美容术:拔罐还您美丽
1. 肥胖症:针强刺激穴位后拔罐
2. 皮肤粗糙:后背膀胱经上来回推拉
3. 皮肤老化:拔罐滋养脾肝肾
4. 妊娠纹:一罐抹平皱纹
5. 痤疮:刺络罐拔热排毒
6. 黄褐斑:针刺出血后闪罐
7. 将军肚:肚子拔罐向上提拉
8. 身材瘦小:拔罐健脾胃
9. 眼袋:先后背留罐再印堂闪罐
10. 手部皴裂:四肢拔罐补气血
6. 月经不调如何按摩 这几个部位需要捏捏
神阙穴
本穴位于脐中部,即为肚脐处。具有培元固本、益阴敛阳、回阳固脱、和胃理肠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疗胃炎、肠炎、妇女血冷不受胎、月经不调等症。
在每天晚上睡觉前,将双手搓热,左掌心在下右在上,叠放贴于肚脐处,小幅度的打圈按摩,每次按摩20-30次至局部发热发胀为宜。
月经不调的保健
运动保健
平时要注意增加运动量,应遵循循序渐进,持之以恒的原则,不宜进行高强度,大量的运动;运动时若感到心慌,头晕等不适,要马上停止,不宜勉强;运动过后要注意保暖,避免大量出汗而受风。
经期不宜剧烈运动,同时,要避免引起腹内压增加,以及使腹部震动剧烈的运动,如仰卧起坐、平板支撑、跳高等。
心情保健
很多时候月经不调都与心情有关,长时间心情抑郁、压力大等一定会影响月经正常来潮,必须调整好自己的心态,身体机能才能正常运行。
不妨培养一些健康的习惯,如书法、舞蹈、瑜伽等来帮助自己改善情绪,既能转移注意力,又可以充分的放松,释放内心中的不快。
生活保健
熬夜、过度劳累、生活不规律都会导致月经不调,在调理身体期间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会非常有帮助;同时,要注意给身体保暖,勿冒雨涉水,过分贪凉,尽量避免身体受寒。
饮食保健
健康的饮食虽然不能治疗月经不调,但是对改善全身的健康状况功效奇特,合理膳食,不挑食不节食不特吃,避免过甜或过咸的垃圾食物,多吃新鲜的食物,可少吃多餐。
适量吃些滋补性的食物,补充足够的铁质,可多吃动物肝血、淡菜、黑豆、红枣、牛肉等;咖啡、茶、可乐、巧克力等含咖啡因的食物,以及烟酒、生冷之品等,均可造成月经不顺,要忌吃。
7. 大姨妈不能准时到访,可按一按哪几个穴位,调理效果值得夸
大姨妈就是月经的通俗说法,就是说月经来临的时候非常的麻烦,所以称为大姨妈。大姨妈是女性的好朋友,大姨妈的周期是否稳定,量是否合适,在来大姨妈的时候有没有什么不舒服的情况等等,这些都关系到女性的身体情况。如果大姨妈不能准时到来,或者是出现月经不调的情况,可以按以下的这些穴位,可以很好的调理月经。
按摩和艾灸穴位都可以调节月经,可以让女性的身体更好,但是如果自己找不到穴位,或者是不会艾灸的话,最好是到正规的医院来按摩。自己在家里艾灸一定要注意安全,避免烫伤,艾灸之后需要喝水,补充水分。
8. 对三阴交穴拔罐有什么好处
三阴交属于保健穴位。。女人经常按揉三阴交很好的。
(1)此穴是妇科疾病的克星,是妇科主穴,对妇科疾病很有疗效,如:子宫功能性出血、月经不调、经痛、带下、不孕,崩漏、闭经、子宫脱垂、难产、产后血晕、恶露不行等;
(2)此穴还能治疗男女生殖器官的疾病,如:遗精、遗尿、阳痿等;
(3)此穴还能使腹胀、消化不良、食欲不振、肠绞痛、腹泄、失眠、神经衰弱、全身无力、更年期综合症等得到缓解。
9. 哪些穴位通过拔罐可以治疗妇科疾病
月经不调是指月经的期、量、色、质的异常,并伴有其他症状。包括月经周期提前、退后和无规律,月经经量过多、过少,月经淋漓不净以及月经色质的改变。主要表现为经期不定、经量时多时少、经水淋漓不净、心烦易怒、食欲不振、夜寐不安、小腹胀满、头晕眼花、大便时秘时溏。
【拔罐部位】
1背部:肝俞、脾俞、胃俞、三焦俞、肾俞。
2腹部:中极、关元、气海、子宫穴(为经外奇穴,位于耻骨联合上缘旁开9厘米,再向上3厘米处)。
3下肢部:血海、三阴交、照海。
痛经
痛经是指妇女在行经期间或经期前后数日内,出现以小腹及腰部为主的疼痛,甚至剧痛难忍,常可伴有面色苍白、冷汗淋漓、手足厥冷、恶心呕吐等症状,并随着月经周期发作,亦称“经行腹痛”,为青年妇女常见病之一。
【拔罐部位】
1背部:肝俞、脾俞、胃俞、肾俞、八髎。
2腹部:气海、关元。
3下肢部:足三里、血海、曲泉、三阴交。
闭经
闭经指凡女子年龄超过18岁,仍无月经来潮(除暗经外);或已形成月经周期而又中断达3个月以上者(妊娠或哺乳期除外)。临床兼见形体瘦弱、面色苍白、头昏目眩、精神疲倦、腹部硬满胀痛、大便干燥、忧郁恼怒等症状。
【拔罐部位】
1背部:肝俞、脾俞、命门、腰阳关、肾俞、八髎。
2腹部:上脘、中脘、下脘、关元、归来。
3下肢部:血海、三阴交。
功能性子宫出血
功能性子宫出血指妇女卵巢功能失调而引起的子宫异常出血,简称“功血”,中医称为“崩漏”。主要表现为月经周期紊乱、出血时间延长、经量增多,甚至大量出血或淋漓不止。兼见面红口干、心中烦躁、精神疲倦、头晕目眩等症状。
【拔罐部位】
1背部:肝俞、脾俞、肾俞。
2腹部:气海、关元。
3下肢部:血海、曲泉、足三里、三阴交、太冲。
经前紧张综合征
经前紧张综合征是指妇女在行经前数日或经期出现的一系列全身性症状,如出现头痛、头晕、心情烦躁、失眠、乳房或胸胁胀痛、四肢浮肿、泄泻、身痛等症状。
【拔罐部位】
1颈部:风池。
2背部:心俞、肝俞、脾俞、肾俞。
3腹部:中脘、气海。
4下肢部:三阴交、太冲。
倒经
倒经是指月经来潮前1~2天或行经期间,出现周期性的有规律的吐血、鼻中出血,而又能自止。同时伴有经量减少,好像月经倒行逆上,故称“倒经”。
【拔罐部位】
1颈部:风池。
2背部:肺俞、心俞、膈俞。
3腹部:天枢、水道、归来。
4下肢部:三阴交、太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