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港片《寒战2》是一部怎样的作品
《寒战2》:港式警匪片的突围之战
本月8号上映的几部新片当中,国产2D动画长片《大鱼海棠》可谓是呼声最高的一部,但是在首日开画之后,随着风评的一路走低,让这部打着“等了十二年”旗帜的情怀片面临异常尴尬的窘境,相反,能够与其一争高下的港片——《寒战2》随着口碑的一路飘红,影院上座率自然水涨船高,而至于《寒战2》为什么能够在口碑和票房上双向压制《大鱼海棠》,除了一贯优质的港式警匪片制作,同样和它不随意卖弄“情怀”,不依仗“微时代”自来水宣传分不开。
港式警匪片的变革
香港本土电影在经过97回归之后,很多原本的类型片开始青黄不接,走向式微被视为不能逃避的命运,但是很多电影人还是在原本的类型片基础上做出了相应地调整,从吴宇森浪漫主义风格的《英雄本色》到杜琪峰冷暴力开山之作《枪火》,以及新世纪一开始的《无间道》三部曲,饱含97回归和98金融风暴大事件的香港电影开始了一种自我的探索。
毫无疑问的是,在09年的《窃听风云》爆出之后,很多人对于港式警匪片并没有完全失望,而杜琪峰带领的“银河印象”也不是唯一的港式警匪片道路,所以当12年《寒战》上映之后,我们心中早有定论,这部电影并不会昙花一现,从结尾郭富城饰演的警务处处长被人威胁就知道,第二部早就排上了拍摄的日程,只是没想到等了四年才再次上映。
《寒战》系列对于港式警匪片的变革与其说是一场风格和叙事策略的转变,倒不如说是对香港政府机关的一种商业性思考。原本的浪漫式枪战和单纯的警匪叙事被搁浅,从整个香港法制和执法机关的权谋斗争引发出的法治精神的思考,才是整部电影的思想内核,可以说,这是一部装点着“纸牌屋”风味的“普法电影”。
模式化的嵌套叙事
不管是第一部还是第二部,《寒战》系列的两部都是用一种嵌套式的叙事方法来讲述故事。第一部一开头便是劫匪挟持了警车和五名警务人员,接下来便是郭富城和梁家辉为了“寒战”行动的种种产生矛盾,随即行动失败,第一层叙事也宣告完结。但是之后开始的第二个故事则是建立在第一个故事之上,第二个故事抛却了第一个故事里传统港式警匪片的警匪对立、跟踪、反跟踪、追车和枪战等,但是第二个故事则引入了保安局、廉政公署等一些香港执法机关的内部权谋斗争,而这个才是叙事重点。
同样的,在《寒战2》中,依然是这种叙事策略,一开头的第一个故事便是用郭富城的妻子来威胁警局,从而换取彭于晏饰演的囚徒,这次行动依然失败。第二个故事依然是建立在第一个故事之上,只是这次拖拉出更加庞大的执法机关和高层领导,诸如立法委员会、律政司、财政司等高层政治人物,而这些人都被刻画为企图为了团体利益而换掉郭富城饰演的警务处处长。
这种政治立场上的设定和片中某处低调打光的权谋房间会议,让这部电影有着极高的“政治危险”,不知道是不是制片方公关做的好,把广电的那群人说服了,总之《寒战2》的上映本身也算是一种进步。而如上面的这种嵌套叙事不仅限于电影内部,而且还存在第一部和第二部之间,第二部的故事之所以能够更宏大,很大程度是因为第一部铺垫的好,而且目测第三部的政治格局只能更大,不能缩小,这种“赶鸭子上架”式的故事发展总能不断提高观众的期待门槛,所以某种程度上说,未来的第三部只能高于第二部和第一部的水准,就算是等同也会失去观众的良好风评。
细节处的考虑欠妥
《寒战2》相比于第一部,胜在后期的叙事节奏上更加凌厉、剪辑上也更快、跟碎,但是与第一部相比,它的细节处或者说关键的情节点还是很有问题的,这种让观众不能信服故事的后果,编剧应该负全责。
第一次大的情节点失误则是出现在文咏珊饰演的律师能够跟踪到梁家辉和彭于晏以及前警务处长的碰头,并且还拍到了对于后期故事走向起到关键作用的照片,可以说如果没有这张照片,郭富城和周润发将会受到极大的牵制,甚至对于梁家辉那一派将会无从下手。之所以说文咏珊不可能拍到,原因在于电影对于前警务处长的人物设定——退休后履任美国、以色列等国的高级安全顾问,而且目前香港警队的第三代通讯系统其实就是属于他自己的公司,这样一个情报和安全措施方面的万能人物竟然被一个初出茅庐的小律师拍到自己的幕后照片,这件事无论如何也说不过去,如果非要找到一个理由,那就是这里必须得有人提供他的真面目,不然故事无法发展,所以只能让本片最漂亮的角色拿到。
当然另一个情节点则是警务处的莫sir被郭富城下套,下套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这个莫sir被知道下套之后还面不改色心不跳地继续做事,并没有通知上司梁家辉,这也是最终梁家辉一派彻底垮台的原因之一。
单凭这两个大的情节失误,就足以使本片在观影者心中的地位大打折扣,不过好在电影影像水准延续第一部,光是那个一分多钟的惊艳开头就足以和《龙纹身的女孩》片头相媲美。
热点社会问题的集锦
其实《寒战》系列的成功不仅仅是在于扎实稳定的影片质量,还在于它对于时下热点政治问题的反映。如果稍微对香港社会有些了解,便会知道香港在特首选举问题、香港行政制度改革问题上有较大争议,《寒战》从第一部警务处内部争斗到第二部一票执法机关互斗,不难想象,第三部的格局甚至可能会延伸到香港特首——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层面的敏感政治讨论,所以如何把握这个政治方面的度,相信对于制片方来说,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稍有差池,就会有不能在内地上映的风险,这可是商业片绝不允许的事情。如果对于前段时间香港金像奖略有关注,你也应该知道《ten years》这部电影所受到的“政治待遇”,当然,也正是这种“政治擦边球”才让一票观众愿意走进电影院。
当然除了香港本土的政治问题,还有在全球都一直热火的“恐怖袭击”问题,要知道“寒战”系列电影故事发生的导火索就是“恐怖袭击”(虽然本质是为了警局内部领导层更替,但是形式上则是恐怖袭击),不仅如此,伴随恐怖袭击而连带发生的市民知情权问题、警方和执法机关的权利限制、舆论管制等都是当下的热点时事。
不过《寒战》系列是否能如《无间道》一般,能在三部曲中水平一致,这种本来就难以回答的问题,估计还是得再过四年之后才能知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