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上海苏州河附近有哪些适合citywalk的路线
1.其实沿着苏州河一路散步就挺好哒。当然也可以有规律滴走走,就是顺路多打卡几个地点吧。
路线推荐:外白渡桥—上海邮政博物馆—上海总商会旧址—上海苏河湾万象天地—上海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UCCA Edge
总路程:全长约3公里
有不同船型:
“时空之梭”系列中型游船:载客量20客位,装配全景式玻璃视窗、多媒体柔性透明屏和卫生间。
“上海印象”系列小型游船:载客量11客位,复刻上海牌轿车造型,搭配开放式敞篷设计,具备更好的通透性和亲水性。
‘贰’ 《苏州河》丨一部被禁影片的背后,依旧是谎言
这段话来自《苏州河》里“我”的独白。
爱情是什么?
根本就没有答案。
浪漫。抽象。
模糊。顿悟。
迷幻却令人着迷,明知道会痛,依旧有人愿意飞蛾扑火。
痛了之后,爱情故事还是会继续下去。
念念不忘,闭着眼睛等待下一次爱情。
前段时间朋友让我去看娄烨,说实话我并没有特别大的兴趣。
第一次接触娄烨的电影是2014年的《推拿》,对于当时的我来说,这部影片对我而言其实乏善可陈,不算差,但我也一点都喜欢不上来。
自打《推拿》之后,这还是首次接触娄烨的电影。
我知道他的镜头喜欢晃,但没想到这么晃。开头三分钟关于苏州河的空镜头就让我产生了排斥。
直到电影结束,我才发现原来这三分钟的空镜头实乃全片的点睛之笔。
何为点睛之笔?
一来,三分钟的空镜头诠释了整部影片的基调,灰暗颓败的色调,粗糙的颗粒感画面,以及摇晃的镜头感;
二来,漂浮不定的画面也奠定了这是一部梦呓般的影片,它像是一部“我”的自叙,却游离于“我”之外的话题。
娄烨自始至终没有脱离寻常百姓的爱情故事,他在讲述大家都不愿意面对和承认的爱情,那些海枯石烂海誓山盟的爱情观根本不存在。
所以我们看到美美最后看到死去的牡丹和马达,她痛苦地说:我原来一直以为他是在骗我的。
关于爱情这个操蛋的名词,是电影里经久不衰的话题。但能把故事正儿八经地能说好的,只是少数罢了。
然后她离开了这座城市,离开了苏州河,离开了摄像师“我”。
在她的世界里,根本不存在可以为对方去死的爱情,更别提如牡丹和马达那样的痴恋。
当“我”在闹分手说出“我们是现在分手?还是做爱以后?”的时候,美美就已经对这段爱情产生了彻底的怀疑。
而不单单美美知道“我”在撒谎,其实《苏州河》全片都仿佛像是一个谎言。
影片是主观镜头,旁白也是主观言辞。我甚至感觉的到摄像师口气里那种对世俗的厌恶,对人性的嫉恨。
其实我们可以站在影片摄像师的角度去看待这部电影,假如拿着摄像师的那个人是我们自己,那马达是谁?
马达,其实就是摄像师本人自己,只不过他用自己的镜头去还原了自己的故事罢了。
所以我们看到,在很多摄像师“我”的镜头里,都缥缈而摇晃,像梦呓中的一样:第一次接活,世纪开心馆的酒吧老板所说的话没有一句是完整清晰的;苏州河上的船夫看到坐在河边的美人鱼。
而美美、牡丹,更像是摄像师臆想中的人物。也许美美是真实,也许牡丹是真实的,也许她们是同一个人,只不过摄像师舍不得单纯的牡丹死去,宁愿与其一起去死;他也舍不得美美伤心,所以让她离开消失。
爱情里,总有那么段时间像牡丹那样爱的单纯而偏执;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变得像美美一样接受现实,理智而决绝。
马达和牡丹,摄像师“我”和美美。
一段是理想中的爱情;一段是现实中的爱情。
理想中的爱情,可以为对方赴汤蹈火,忠贞不渝,甚至可以一起殉葬;而现实中的爱情,却是质疑,猜忌和谎言。
其实不太想去谈论影片的爱情观,因为总觉得娄烨镜头下的爱情像毒药一样让人释然不了,最直接的反应是对爱情产生心理的排斥。
法国诗人兰波说过:我是我,但我是另一个我。
恋人之间亦如是。一个是灵魂,一个是现实,彼此缺少了对方,在这世界上都是最孤独的人。
马达,最终选择了死去,和牡丹相遇。
你一定在嘈杂的社会舆论中,总能看到爱情里的伤害,家庭里的纠葛。
听多了,看多了,你还相信爱情吗?
我在网上看到了这样一句话。
作为第六代导演代表人物之一,他始终固执地立足在小众视野内的情节故事。当许多导演已经开始往赚钱的商业片转型时,他依旧还在拍摄《浮城谜事》《推拿》之类的文艺影片,惨淡的票房不言而喻。
娄烨是一个让人又爱又恨的导演,他的电影主题永远是情和欲。痴迷于他的人,为之疯狂;厌恶的人也对其文艺腔调嗤之以鼻。
而这样的导演注定是悲情的,在国情体制下戴着脚镣跳舞。
所以他的作品大多数面临无法过审的命运,他只能选择铤而走险,带着不被许可的作品走向国际舞台,接着国内被禁。
娄烨出品,必属禁片。
这是褒奖,还是无奈?
这就是苏州河。
娄烨镜头下的整个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