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小时侯的外国动画片,主角是个小女孩!只记得叫什么克娜梦蒂娜!!!80年代的,请大家帮忙!!!!万分感谢!!!
《克莱芒蒂娜》,讲一个坐轮椅的小女孩每天晚上和一只猫去冒险的故事。
《克莱芒蒂娜》(原名:Clémentine,英文剧名:Clementine’s enchanted journey),是1985年出品的39集法国动画电视连续剧。其主要制作方IDDH,是一家专门代理电视节目播放权的公司,很多日本动画与特摄,如《UFO机器人古伦戴尔萨》、《宇宙海盗哈洛克船长》、《凡尔赛的玫瑰》、《从宇宙来的信息•银河大战》等等,都是由IDDH引进法国。从20世纪80年代起,IDDH开始进行电视动画的制作,而《克莱芒蒂娜》,是他们第一部获得较大影响的作品。
动画的故事主线是根据原作者、IDDH公司老板Bruno-René Huchez本人幼年时期的亲生经历而创作的:在8岁的那年,Huchez得了一场大病,久卧不起。在这段时间里,他的母亲就会给他讲很多童话和历史故事,期望能够早日康复——所以,在剧中可以看到,克莱芒蒂娜有着当时的无数同龄人的经历,像遭遇疾病、失去自己心爱的人或物、受到命运的煎熬,以及有着愤怒、失望、伤心等种种人之常情,无论是在现实世界还是梦境中的旅行,能够战胜种种困难的只有她自己的勇气和智慧(当然关键时刻会得到赫美拉的相助)——这一构思,可以说是全剧最为出色的地方,远远好过那种主角具有某种超常能力的设定。另外一方面,故事的时间放在了一战后处于恢复阶段的欧洲,这是世界航空事业大发展的时期,一个富于激情和活力、迎接挑战的时代(可以从《红猪》中感受一下)。加上上面提到的核心,使整个故事的格调也充满了阳光与希望、和一种少女的热情(这点感觉有些《花仙子》的味道),而由数位编剧精心设计的在不同历史时期和文学作品中的冒险剧情(他们甚至要注意不犯历史原则性的错误!),也极大地增加了整部动画的可看性。种种独到之处,使得《克莱芒蒂娜》成为了一部在法国和欧洲其他国家观众心目中相当经典的动画作品(以他们的角度而言,也可以算得上“怀旧经典”)。
值得一提的一点是,除了原作、音乐、设定、剧本等之外,《克莱芒蒂娜》的整个动画制作部分是外包给日本动画公司来完成的,所以也可以说也是半部日本动画(遗憾的是我没有查到有关这家日本公司的线索)。所以当初观看时,总感觉人物有种日式风格。考虑到从20世纪70年代日本动画进入欧洲,以及1982年日法合作了动画《太阳之子艾斯塔班》获得的成功,和IDDH长期代理日本动画业务,这在某种程度上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而日欧结合,也使得画面既有艺术色彩又不失细腻,可以用“优雅”来评价。
除了欧洲国家外,《克莱芒蒂娜》还在亚洲、北美洲、拉丁美洲等地播放过(包括欧洲在内总计87个国家)。其中,在土尔其的播放获得了非常广泛、超过法国本土的好评,以至于目前一位土尔其导演Stare Yildirim打算拍摄一部真人版的电影。在美国,《克莱芒蒂娜》并没有在电视台播出,而是被剪辑成了两部电视电影后以录像带的形式发售,但由于美国对儿童影片的审查尺度,原片中的一些情节被删掉(比如,在图坦卡蒙法老的那集中,克莱芒蒂娜喝下一杯毒药以使自己进入冥界)。
在中国大陆,我最初看到《克莱芒蒂娜》是在1997年上半年的《小神龙俱乐部》栏目中,不知道有没有比这一时间更早的。
‘贰’ 《卖火柴的小女孩》创作背景
当时是十分黑暗的社会,有钱人可以毫无顾虑欺负穷人,经常有穷人饿死街头,作者透过童话的手段,辛辣的讽刺了当时社会制度的不公平。
1805年,安徒生诞生在丹麦奥登塞镇的一座破旧阁楼上。他的父亲是个鞋匠,很早就去世了,全家靠母亲给人洗衣服维持生活。
安徒生虽然过着十分贫穷的生活,但他却有自己远大的理想。开始,他决心当一名演员,十四岁时便离别了故乡和亲人,独自来到首都哥本哈根。他克服了生活上的重重困难,以坚强的毅力学习文化。
起初,他想学习舞蹈和演戏,却遭到了拒绝,后来被一位音乐学校的教授收留,学习唱歌。可是第二年冬天,因为他没有钱买衣服和鞋子,不断地感冒、咳嗽,嗓音嘶哑了,只好离开了音乐学校。但是,他从事艺术事业的顽强意志毫不动摇,又下决心进行文学创作,用自己的笔写出人间的不平。
他住在一间旧房子的顶楼上,没日没夜地练习写作。经过十几年的奋斗,终于踏进了文坛。从三十岁开始,专心从事儿童文学创作,一生中共写了168篇童话故事。选编在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十二册中的《卖火柴的小女孩》,就是其中的一篇。
安徒生写过三部自传:1832年写的《小传》(1926)、1847年在德国出版的《正传》和后来写的一部《传记》(1855),他的小说和童话故事也大多带有自传的性质,如《即兴诗人》、《奥·特》(1836)、《不过是个提琴手》(1837)、《两位男爵夫人》(1848)、《活还是不活》(1857)、《幸运的贝儿》(1870)等。他在《柳树下的梦》(1853)、《依卜和小克丽斯玎》(1855)、《她是一个废物》(1853)等作品中,还写了鞋匠、洗衣妇等劳动者的生活,反映了他自己不幸的身世和遭遇,同时也表现了丹麦的社会矛盾,具有深刻的现实性和人民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