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孔子与美女政治家南子交往为何被后世喋喋不休原因是什么
孔子与美女政治家南子一次普通的见面,被后世喋喋不休的原因是:孔子与南子的形象差别太大,感觉不是同一类人,世人们觉得文质彬彬的孔子不应该去见放荡不羁的南子,不论何种原因都不可以。因为孔子是一个圣人的形象,世人对圣人的要求颇为严格,不允许有一星半点的污迹,也就是说孔子所有言行都应该闷庆是后人所学习的榜样。如此高尚的圣人形象怎能和一个充满诟病,私生活不检点的女人联系在一起,是后人们不能接受的悉烂。还有一个原因是人们对南子和睁罩漏孔子见面的过多解读,造成很多误会。
这一件事情,让孔子十分高兴,找到知音。从南子的寝宫出来,孔子的步伐变得轻盈欢快,孔子的弟子子路看到从未如此高兴的师父,再加上子路对南子的印象十分差,便没有好脸色地问孔子,你们做了什么?孔子和子路讲了事情的来龙去脉,子路还是不信,孔子发誓说:“予所不者,天厌之!天厌之!”意思是说:“如果我做了什么苟且之事,就让上天来惩罚我吧。”由此后人解读孔子和南子因为儿女情长变得快乐。其实我不这样认为。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孔子的快乐仅仅是因为南子对他政治才能的认可。
Ⅱ 这个女人究竟是什么来头,能够成为孔子的“绯闻女友”
特别之处,就是美而淫。
如果爱慕孔子,想和孔子发生不可描述关系的是个普通的女人或者权贵女子,那么可能不会被人们所在意。可是,南子小姐不一样,美丽而又“多情”,喜欢征服各种男人,这样的人和大圣贤之间总是让人津津乐道。这也是南子能够成为孔子绯闻女友的最重要原因。
人们总是想扒下圣贤的外表,看圣贤的内在,这也算是屁民们有些龌龊的小心思吧。
Ⅲ 孔子喜欢的美女:必须有酒窝才入法眼
《诗经段空乱》是孔子一生最重要的学问之一。它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而整理编辑者就是孔子。孔子将西周至春秋中叶的三千多首诗歌删减整理成311首,因此也被称为“诗三百”。其中6首只有题目,没有内容。而那些没有入选的诗歌就失传了,蛮可惜的。
《诗经》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其中“风”是地方民歌,有15国风,160首;“雅”主要是朝廷乐歌握档,分大雅和小雅,共105篇;“颂”主要是宗庙乐歌,有40首。表现手法主要是赋、比、兴。“赋”是铺陈,“比”是比喻,“兴”是启发。
孔子很重视《诗经》,他对儿子说:你怎么不学学诗呢?这学问可以激发感情,培养观察视野,可以组织朋友群,也可以用来发发牢骚表达意见,即“兴、观、群、怨”。
孔子也很重视《诗经》的传承。有一回学生子夏用诗句问他:“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带着酒窝的笑脸多么美丽,黑白分明的眼睛转呀转,在素的底子上描花,是啥意思?孔子只回答一句:“绘事后素。”在白色的底子上画花。子亏戚夏马上明白了,说:“老师您的意思就是说,我们儒家推行的礼,就是白色底子上画的花,要有基础才行。”
孔子觉得子夏对《诗经》的领悟高于他人,因此指定他为《诗经》这门学问的传承人。
其实也可从中看出孔子心目中的美女就是“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带酒窝,那是必须的。
Ⅳ 南子和孔子是仕么关系
南子,春秋时卫国卫灵公夫人,原为宋国公主;比卫灵公小三十多岁,美貌动于天下;与卫灵公男宠公子朝相恋,后随公子朝出走晋国。
【生平简介】
南子,史学界对她这个人的评价比较干脆,“美而淫”。虽美但作风不大好,不仅红杏出墙,还喜欢弄权。
《论语·雍也》里有段有趣的记载:
子见南子,子路不说(音yuè,同“悦”)。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
后人有两种完全不同的解释:一种是,孔子与南子会面,子路知道后很不高兴。孔子以为子路怀疑自己和南子有不可见人的勾当,立即予以澄清,发誓如果与南子发生过什么,天打五雷轰!另外一种是,孔子觉得子路对南子的认识是错误的,如果南子真是外面传的那种人,天也会讨厌她。
子见南子图:
【相关资料】
史料上能找到的关于南子的记载并不多,仅有《论语•雍也》、《左传•定公十四年》、《史记•孔子世家》和《盐铁论•论儒》等文献都记载有“子见南子”一事。
《走私的后妃•南子的绯闻》(作者:周游):
南子何许人也?孔子为什么要见南子?“子见南子”是为谈礼论道吗?南子来自宋国宗室的美人,是卫灵公夫人。待字闺中,南子就已和公子朝私通。公子朝是一个非常俊美的男子。两美相爱,胜过夫妻。可惜,弱小的宋国迫于卫国强大的的压力,竟把南子嫁给老态龙钟的卫灵公。尽管卫灵公无精打采南子,但对一个名叫弥子瑕美男子竟然兴高采烈。有一次吃桃子,弥子瑕竟然把剩下的一半送进卫灵公的嘴里,卫灵公居然笑而纳之,而且赞不绝口:“子瑕爱我爱得太厉李局害了!一个甜美的桃子都舍不得一个人吃,还分一半给我。”文武大臣无不掩嘴偷笑。由此,“食桃”一词成为男子同性恋的代名词。据《盐铁论•论儒》记载:“子瑕,佞臣也,夫子因之,非正也。” 何谓“因”也?孙辈和祖辈妻妾性交为因。仗着卫灵公和南子的宠爱,弥子瑕胡作非为。尽管已有卫灵公和弥子瑕祖孙两代来嬲,南子仍不满足,经常红杏出墙,甚至借故回宋国和公子朝幽会。卫灵公非常怜香惜玉而且大公无私,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特为南子另建宫殿,大开方便之门,甚至经常邀请公子朝来作国事访问。不久,南子生产一个儿子,名叫蒯瞆。至于蒯瞆是不是卫灵公的儿子,恐怕只有南子知道。不过,蒯瞆成年后就被立为世子。据《左传•定公十四年》记载:“卫侯为夫人南子召宋朝,会于洮。大(太)子蒯聩献盂于齐,过宋野。野人歌之曰:‘既定尔娄猪,盍归吾艾豭。’歌词大意是:已经满足了你们的母猪,为什么还不归还我们漂亮的种猪?蒯瞆痛恨此事,就派家臣戏阳速趁着朝见的机会刺杀母亲南子,企图平消丑闻。南子觉察了这事,就告诉了卫灵公。卫灵公竟把蒯瞆驱逐出境。
“孔子适卫,因嬖臣弥子瑕以见卫夫人。”(《盐铁论•论儒》)检阅《史记•孔子世家》,我们发觉南子之所以要会见孔子可能因其形象高大——“孔子长九尺有六寸,人皆谓之‘长人’而异之。”对于南子的盛情邀请,孔子曾经畏葸不前。会见南子,等于置身瓜田李下。他怕南子下套,他怕自丛让己禁不住诱惑,更怕卫灵公龙颜大怒,总而言之,生怕丢了饭碗和性命。于是,“孔子辞谢”。南子自然很不甘心:我是美女我怕谁?!哪个男人不想欣赏我这漂亮的脸蛋?!哪个男人不想入侵我这美妙的身子?!我要哪个男人,哪个不是趋之若骛?!你老二是不给我面子,还是怕我老公吃醋?!你不是想当官吗?!你不想走后门吗?!只要你老二好好地给我干,我就给你一官半职。于是,南子派人转告孔子:“四方之君子不辱欲与寡君为兄弟者,必见寡小君。寡小君原(愿)见。”作为一国之母,南子以其美丽和权势在卫国没有她想做而做不到的事,没有她想得到而得不到的东西。孔子审时度势,权衡利弊,“不得已而见之”。
南子是个敢爱敢恨的贵妇,完全可以开门见山,但是会见孔子却很讲究情调。据《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夫人在𫄨帷中。孔子入门,北面稽首。夫人自帷中再拜,环佩玉声璆然。”南子若隐若现地坐在𫄨帷中。孔子不见庐山真面目,屈膝跪下行礼,但闻玉环璧佩璆然声响,像是南子正在里面欠身还礼,俯仰之间,弄得叮叮当当……遗憾的是,史太公司马迁走笔至此戛然而止。下面的发展,自然是少儿不宜观看的场景。考虑到精神文明建设,考虑到“为尊者讳”,司马迁就此打住了。如此一来,“子见南子”就该成为弘扬孔子坐怀不乱的经典,可是史学家的天职让司马迁欲罢不能,虽然略去“子见南子”的高潮,又哪郑让以春秋笔法披露了两个意味深长的细节。尽管“子见南子”的谈话内容及其行为不得而知,但孔子却是垂头丧气从南子的房间出来的。然而,孔子在事后几番表态却让这段绯闻多少有点拨云见雾。
“男女不交,孔子见南子,非礼也。礼义由孔氏出,且贬道以求容,恶在其释事而退也!”(《盐铁论•论儒》)听到“子见南子”的绯闻,孔子门生无不大惊失色,其中一贯耿直的子路指责孔子:“老师常给弟子讲礼仪廉耻,自己为什么偷偷地去会南子?”听到弟子的质问,面对众多弟子,孔子不顾师道尊严,慌不择言:“如果我和南子那样,天厌之,天厌之!”(参见《论语•雍也》值得注意的,孔子连说两个“天厌之”,这就泄露春光了。倘若孔子问心无愧,就应该说:“如果我和南子那个,天打五雷轰!”然而,司马迁暗示我们孔子不敢用生命来赌咒发誓,只用那不疼不痒的“天厌之”敷衍了事。由此,我们终可窥破一点密密铁幕下的历史真相:孔子做了,孔子心虚了。
好色之心,人皆有之。人生在世就这么回事,何不不潇洒走一回?做就做了,爱就爱了,你要辩解什么?如此虚伪,你还是男人吗!当然,孔子不是男人,而是圣人。我很赞同柏杨的观点:“我们毫不反对圣人谈恋爱,不过照有些人看法,圣人都是一块木头,没有爱,亦没有欲焉。幸亏孔丘先生有后代,否则准有人一口咬定他因过度地正人君子,连性都付阙如。”(《君子和小人》)
其实,“子见南子”的时候,孔子已经年近花甲,不比卫灵公坚强到哪里去,也没多少精力抖擞了,根本满足不了正值狼虎之年的南子。明明是自己心有余而力不足,孔子却说:“君子好色而不淫。” 本来,南子是想只要孔子“好好干”,就给他一顶乌纱帽,再给卫灵公戴上一顶绿帽子。不料,面对玉体横陈的南子,孔子刚刚进入角色,很快就崩溃得一塌糊涂。面对孔子老二抬不起头的尴尬,南子自然气得跺脚:“老二,你没有用!”孔子恼羞成怒:“惟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论语•阳货》)南子定然反唇相讥:“老二你妈是不是女人?!”于是,南子一甩袖子,就把外强中干的孔子扫地出门了。
据《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居卫月余,灵公与夫人同车,宦者雍渠参乘,出,使孔子为次乘,招摇市过之。孔子曰:‘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于是丑之,去卫,过曹。”《孔子家语•七十二弟子解》也有记载:“颜刻,字子骄,少孔子五十岁。孔子适卫,子骄为仆。卫灵公与夫人南子同车出,而令宦者雍梁参乘,使孔子为次,游过市。孔子耻之。颜刻曰:‘夫子何耻之?’孔子曰:‘《诗》云:觏尔新婚,以慰我心。’乃叹曰:‘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于是,我们不禁要问孔子:人家夫妇亲亲热热地同乘一车就是好色?你老二凭什么吃醋?你老二不是最讲礼吗?国王和夫人乘第一辆车子,臣子乘第二辆车,这有什么过错?莫非让你老二和卫灵公同乘第一辆车才叫明君?莫非让你老二和南子同乘第二辆车才是“礼贤下士”?
我看孔子之所以离开卫国,大抵有两个可能:一个可能是,孔子陪同卫灵公夫妇出行,南子嘲笑孔子无能。于是,孔子酸溜溜地丢下一句“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走开了。另个可能是,卫灵公和南子同乘一辆车子出门,孔子乘另一辆车子作陪。走过街市的时候,听到有人唱起歌来:“同车者色耶?从车者德耶?”(参见《东周列国志》)于是,孔子灰溜溜地丢下一句“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走开了。人言可畏,孔子无地自容,只好逃之夭夭。
Ⅳ 孔子见南子谁能解释一下
孔子见美女南子 " 子见南子,子路不悦.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 这段很妙.南子是古代颂键的一个美女,卫国人. 孔子当时到了卫国,南子曾经找人告诉孔子,想见见孔子. 尤其是这个人名声并不好,她要见孔子,孔子并没有答应. 南子虽然在社会上的名誉并不太好,孔子也瞧不起她,她硬要见见,也理所当然.孔子特别讲理. 但是孔子有一天的确见了孔子.孔子见南子,南子对野嫌巧他恭敬万分. 孔子见了南子出来.子路这个学生就摆脸色给他看. "予所否者",孔子就告诉子路,你们的看法不对的. "万事谁能知究竟?人生最怕流言",又"谁人背后无人说?哪个人前不说人"?人情世故要通达,凡事问心无愧,旁人背后怎么说不要管他.只问自己. 南子是不是"天厌之"的人呢? 所以孔子说:你们不要听到人家胡说八道就相信了,"谣言止于智者",有聪明有智慧的人,一听到就知道真的或是假的.如果真有罪大极恶的人,天意都会厌弃他者历,何况人呢?你们对于南子,用不着这样不高兴.
Ⅵ 孔子东游列国时与哪位夫人有所羁绊
众所周知,孔子是中国的至圣先师、儒家思想的创始人。鲜为人知的是,孔子的一生也是颇具传奇,甚至曾经与卫国国君卫灵公的夫人南子传出了“绯闻”,被称为千古第一“花边新闻”。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鲁定公十四年(前496年),孔子率领弟子离开鲁国,踏上周游列国的旅程。由于距离较近和卫灵公当时有“爱贤”之名,孔子离开鲁国后到达的第一站是卫国,卫灵公则按照鲁国的规格给了孔子6万俸粟。
卫灵公虽然表面上礼遇孔子,但一直没有真正用孔子,这让孔子非常奇怪和郁闷。后来一打听才知道,卫灵公非常宠爱他的夫人南子,让南子直接干预朝政,外来人只有跟南子搞好关系才能在卫国出头。
秉持君子之礼的孔子自然没有去讨好南子,结果是长时间得不到卫灵公的任用。孔子想离开卫国,结果又被叛乱赶了回来。无奈之下,孔子只得跟南子见一面,司马迁的《史记·孔子世家》记载这次见面。
但不知道是史料缺失还是司马迁的八卦心理作祟,《史记·孔子世家》对“子见南子”的记载是:“孔子入门,北面稽首。夫人自帷中再拜,环佩玉声璆然。”没有记载“子见南子”的具体过程和对话就戛然而止。
孔子跟一个以媚色知名的大美女见了面,结果却没有具体的对话内容留下来,自然引得很多人开始“八卦”此事。孔子的学生子路当面批评孔子去见南子的事,搞得孔子说:“予所不者,天厌之!天厌之!”。
但孔子这句“予所不者,天厌之!天厌之!”又可以做出多种解释,有些好事者便将其解释为孔子做了亏心事后的自我辩解。于是“子见南子”在有些文章书籍里就成了“桃色花边”,至今仍在网络上传播。
Ⅶ 圣人孔子为何会见艳名在外的美女南子
文章摘自《读史做女人》 作者:君子心 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 本书简介: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按照女权主义的理论,所有的历史都是用男性话语来阐释和表达的。本书从真正的女性角度,穿越时空界限,再现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真实风貌,对历史上着名的女性进行评述和剖析,探索她们的生……[连载内容] [人物小传]:南子,春秋时卫国国君夫人,行为淫乱,曾经慕名召见过圣人孔子,为历史上着名的“子见南子”。 [君子心语]:一个在堕落中的女人,一个道德模范的圣人。她需要他光明的救赎(秩序、道德),可惜他只是个世俗的男人而已,在世俗的冷眼下,他逃之夭夭,剩下她,无奈堕落于黑暗之中。 1。荡妇的执着 她是一名真正的荡妇。 作为宋国美丽的公主,未出阁前便艳名远播,与着名的美男子公子朝——自己同族的弟弟乱伦私通,后来嫁给卫灵公,又跟灵公内宠大臣弥子瑕通奸。灵公为了取悦她,竟把公子朝从宋国接了过来玩四人游戏。她安之若素游离于丈夫与各个帅哥情人之间。 你很难想象灵公作为一个男人的心态,也很难想象灵公与南子之间的夫妻关系。某种程度上也许要龌龊地揣测两个人某些方面的“不和谐”,使得灵公作为一个男人的本性越发衰落下去,最后连同男人的尊严都不要了,头顶着几只绿油油的大帽子把自己的情敌接到家里来。 但也有可能灵公属于心胸过度开阔的异类,这个世搜碧界上什么人都有。举个例子,如果在大宴群臣的时候,你的内宠大臣弥子瑕把桃子吃了一半,然后当着所有大臣的面把另一半塞到你嘴里,你会怎么做? 如果是秦始皇可能拖出去砍了,齐桓公可能面露不悦,但是我们家的灵公却非常高兴对大家炫耀:“你看子瑕多爱我啊,吃桃子都分给我一半。”——某种程度上,“很傻很天真”真的是需要境界的。 连渐渐懂事的儿子蒯瞆也无法忍受亲人给予的羞辱,派自己的家臣去刺杀淫荡的母亲。失败以后,灵公把自己的儿子逐出卫国,让其流亡天涯。 遇到这样一位想得开的老公,放荡的南子是很自由的。她正当盛年,美貌如花,有帅哥情人相伴,有天真的老公纵容,除了外面的流言蜚语稍微有点心烦以外,她应该是很快乐的。 如果没有孔子,如果没有着名的“子见南子”之谜,南子在历史上仅仅是一名水性杨花、乱伦私通的荡妇而已,可是她见到了孔子。 圣人自然不会主动去见一名艳名在外的荡妇和迅,虽然她当时贵为卫国夫人。是她一而再,再而三地想见孔子。 她自然知道孔子是什么人,最讲礼教道德的圣人。 一个生性放荡、视礼法为无物的荡妇(乱伦、通奸),为什么要见一个道德声名远播的圣人呢? 南子私通的可都是大帅哥,证明这位美女挑眼得很,而孔子那个时候已经是50多岁的老头子,并且圣人长得像阳虎。阳虎是谁呢?是欺负宋国匡人的恶人,也就是说,圣人可不是面如冠玉,长须飘飘,而是像“恶人”。 南子不仅要见,更要在自己的内堂见,不仅在自己的内堂见,而且要他跟自己一起乘车出游。 一个是道德败坏的荡妇,一个是礼教楷模的圣人,一个是喜欢帅哥美貌如花的少妇,一个是五六十岁的糟老头,历史告诉我们,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女人。 2。圣人的暧昧 想要分析南子见孔子的原因,我们不妨看看《天龙八部》里,马夫人对萧峰说的话:“你难道没生眼珠子么?恁他是多出名的英雄好汉,都要从头至脚向我细细打量。有些德高望重之人,就算不敢向我正视,乘旁人不觉,总还是向我偷偷地瞧上几眼。只有你,只有你……哼,百花会中一千多个男人,就只你自始至终没瞧我。你是丐帮的大头脑,天下闻名的英雄好汉。洛阳百花会中,男子汉以你居首,女子自然以我为第一。你竟不向我好好瞧上几眼,我再自负美貌,又有什么用?那一千多人便再为我神魂颠倒,唤漏此我心里又怎能舒服?” 既然南子自负天下美貌,倾倒众生。孔子人称“圣者”,那么基于女人的好胜心和征服欲,倒想看看他是否能拜倒在自己的石榴裙下——这是一种姑且称为爱情的东西。 美貌的女人总有这份征服欲。 也就因此,历史上着名的“子见南子”充满了暧昧的挑逗意味。太史公这样记载:“灵公夫人有南子者,使人谓孔子曰:‘四方之君子不辱欲与寡君为兄弟者,必见寡小君。寡小君愿见’。(天下的人都愿意跟我丈夫卫灵公做兄弟,他们见了我丈夫,也会见我南子夫人的——由此可见南子身份地位之高)孔子辞谢,不得已而见之。夫人在帷中。孔子入门,北面稽首。夫人自帷中再拜,环佩玉声璆然。” 春秋战国时期大量技术工匠的掳掠占有和铁工具的推广应用,促进了各种手工业交流提高。贵族们皆足饰珠玑,腰金佩玉,且古人佩玉,尊卑有度,并赋以人格象征,所以“君子无故玉不去身”。 南子见孔子,“环佩玉声璆然”,自是盛装以待。出于尊者讳,太史公没有提及两个人的对话,只是说夫人在帷帐里,孔子一进门就向北行礼,然后夫人再在帷帐里回拜,然后就回来了。 事实上这是不可能的。南子费了那么大精力见到了圣人,不可能只看一个老头子朝她行礼,他们必有所交谈。 那么谈的是什么呢?没人说过,只是在孔子对子路的赌咒里,略微看到一些影子—— 孔子见完南子回去,弟子子路不愿意了:“师傅,你是圣人,怎能见一个名声败坏的女人,然后……”下面的话,子路估计说了,但是没有记录。子路性格粗暴,着急的时候自是口不择言,但孔子是天下第一圣人——谁也不敢写。 老实人孔子气急败坏地发誓:“如果我真像你说的那样做,连老天爷都会厌弃我的!” 从这里我们反向推论,他们之间虽然没有严重到像子路意淫的“然后”,但是交谈肯定是交谈过了,而且是很亲密而深入的交谈。 既然出于征服欲,南子必让孔子看到她的脸,交谈的过程中,她一定揭开了帷帐,一张芙蓉秀脸,风情万种。 可以想象,孔子坐在南子的内阁里,面对着美丽多情的南子夫人,听着帷帐里“叮叮当当”的环佩声响,闻着对面散发出来的女人的幽香,圣人会说什么呢? 4。有毒的曼陀罗 历史上有些有趣的东西需要我们倒着推论。史书再没有记载这次荡妇与圣人之间的交谈内容,却记录了这次交谈的结果——孔子答应跟南子和她的丈夫一起乘车出游。 这本身就是一个很奇妙的信息。大家都知道,从前南子见孔子,多次拜托而孔子固辞,谁知道见了面交谈以后,圣人居然答应跟他们一起出游。老头子是个圣人,读了那么多书,知道那么多礼仪,不是卫灵公那种“很傻很天真”的傻瓜,自然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可是——他去了。 他去了,跟着声名狼藉的南子夫妇一起,但却没有架住世人们的讥讽(市人歌曰:同车者色耶?从车者德耶?孔子叹曰:“君之好德不如好色!”乃去卫适宋。《东周列国志·七十九回》),叹息了一声“君子好德不如好色”,逃之夭夭。 然后,逃离了卫国,同时,逃离了南子。 史书的结论是,圣人是厌恶了这些淫人——可是他入卫国之前就应该知道,早干吗去了? 所以最后的结点,还是在那次交谈。 我们不否认,一开始南子固执地要见孔子,是好胜心与征服欲,她倒要看看这位圣人能不能架住她的无穷魅力。但是事情并不像想象的那么简单,如果南子是单纯引诱,孔子最后是不会答应跟南子一起乘车的(我们要对圣人的道德水平有些信心)——南子一定还说了别的。 那么会是什么呢? 南子应该是个聪明的女人,她有引诱圣人的俏皮,同时还会具有一种常识,那就是引诱的结果是很难成功的,别忘记那是个口口声声道德礼教的圣人,而且是个五六十岁的老头子。那么,她还想什么呢? 我们可以推测,南子的心态——一个堕落中需要救赎的女人,一个希望看到太阳的女人。 所以在极端的不道德里要见极端的道德,在圣人的交流甚至是呵斥里,得到一些心灵的慰藉——在声名狼藉的压力下,南子更想晒一下太阳。 因此,才会有这次着名的“子见南子”之谜,才能解释通为什么圣人还会跟南子乘车,是怜悯,是拯救,是理解……或者,什么都是,什么也不是。 但是这次圣人让她失望了,他在半途中逃之夭夭了,他根本无法跟她一起承担起世人的讥笑与指责,她只能永久沉寂于黑夜了。 ——曾经见过黑夜里盛开的花,在黑夜映衬下却很像一朵百合,花香清淡幽雅,但是剧毒在身,人们叫它致命的曼陀罗。(编辑:王芳)文章摘自 《读史做女人》 作者:君子心 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更多文章进入书摘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