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为什么古人要说女人的手是芊芊玉指,有什么含义吗
很多诗词歌赋在描写漂亮女子时,都先从手开始描述,而不是从其他部位。可以看出从古至今,手就是女人的第二张脸。所以芊芊玉指,芊芊是形容藤蔓的枝又细又长,玉指就是指女人的手指像白玉一般,综合起来就是形容女人的手不仅白还细长,暗喻美女。出自古诗中纤纤出素手。
美手身份的象征
综上所述,在我国古代,芊芊玉指是美女的象征。进而手的保养跟调理也成为身份地位的象征。拥有一双又白又软又细长的美手,不仅能吸人眼球还能彰显自己高贵的身份。所以不管是古代还是现代,女人都会在手上下功夫。
B. 手在古代诗词里有哪些称呼
荑【 tí 】,初生的茅草(芽)。旧时多用来比喻女子柔嫩洁白的手,固借指女子的手
出自《诗经·硕人》:“手如柔荑,肤如凝脂”。
中国在4000多年前就有了学校。那时学校的名字叫“痒”。高一级的大学叫“上痒”,低一级的小学叫“下痒”。到了夏朝(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16世纪)把学校又分成了四个等级,按级别叫做:“学”、“东序”、“西序”、“校”。
到商朝(公元前16世纪——公元前1066年)时,又把这四种学校的名字给为:“学”、“右学”、“左学”、“序”。
后来的朝代还有在王府里设立的学校,叫“辟雍”、“成均”等。
到汉代(公元206年——公元23年),最高一级的学校称做“太学”,下面分别称做“东学”“西学”“南学”“北学”。再后来把“太学”改为“国子学”,“国子寺”,“国子监”。汉代,是中国古代教育史上一个比较昌盛的时期。汉代的学校分为官学与消简私学两种。其中私学的书馆,亦称蒙学,系私塾性质,相当于小学程度。
到离现在最近的明朝(公元1368年——公元1644年)、清朝(公元1644年——公元1911年),“国子监”已经不是学校的性质了,成为国家专门管拿早裤理教育的机构。而这时候一般的学校称为“书院”、“书堂”、“私塾”等。
光绪二十九年,清 *** 颁布《奏定学堂章程》,不但明确了整个学校教育制度,还规定了各级学校的课程。《奏定学堂章程》里公布的小学课程是我国第一套正式的小学课程。
杨柳枝,芳菲节,可恨年年赠离别。 一叶随风忽报秋,纵使君来岂堪折。
杨柳含烟灞岸春,年年攀折为行人。 好风倘借低枝便,莫遣青丝扫路尘。
伤见路旁杨柳春,一重折尽一重新。 今年还折去年处,不送去年离别人。
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
王之涣 【送别】
杨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
近来攀折苦,应为别离多。
柳氏 【答韩翃】
杨柳枝,芳菲节。可恨年年赠离别。
一叶随风忽报秋,纵使君来岂堪折。
杨巨源 【赋得灞岸柳留辞郑员外】
杨柳含烟灞岸春,年年攀折为行人。
好风倘借低枝便,莫遣青丝扫路尘。
施肩吾《折杨柳睁誉》
杨柳乱成丝, 攀折上春时。
叶密鸟飞碍, 风轻花落迟。
城高短箫发, 林空画角悲。
曲中无别意, 并是为相思。
*** 《蝶恋花·答李淑一》
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
问讯吴刚何所有,吴刚捧出桂花酒.
寂寞嫦娥舒广袖,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
忽报人间曾伏虎,泪飞顿作倾盆雨.
1. 王之涣 【送别】
杨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 近来攀折苦,应为别离多。
2. 裴说 【柳】
高拂危楼低拂尘,灞桥攀折一何频。 思量却是无情树,不解迎人只送人。
3. 柳氏 【答韩翃】
杨柳枝,芳菲节,可恨年年赠离别。 一叶随风忽报秋,纵使君来岂堪折。
4. 岑参 【送怀州吴别驾】
灞上柳枝黄,垆头酒正香。 春流饮去马,暮雨湿行装。
驿路通函谷,州城接太行。 覃怀人总喜,别驾得王祥。
5. 戴叔伦 【堤上柳】
垂柳万条丝,春来织别离。 行人攀折处,闺妾断肠时。
6. 刘禹锡 【别苏州二首】
流水阊门外,秋风吹柳条。 从来送客处,今日自魂销。
7. 戎昱 【征人归乡】
三月江城柳絮飞,五年游客送人归。 故将别泪和乡泪,今日阑干湿汝衣。
8. 杨巨源 【赋得灞岸柳留辞郑员外】
杨柳含烟灞岸春,年年攀折为行人。 好风倘借低枝便,莫遣青丝扫路尘。
9. 刘禹锡 【杨柳枝】
春江一曲柳千条,二十年前旧板桥。 曾与美人桥上别,恨无消息到今朝。
10. 张籍 【忆远】
行人犹未有归期,万里初程日暮时。 唯爱门前双柳树,枝枝叶叶不相离。
11. 白居易 【杨柳枝词八首】
人言柳叶似愁眉,更有愁肠似柳丝。 柳丝挽断肠牵断,彼此应无续得期。
12. 李白 【金陵酒肆留别】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 金陵子弟来相送,
欲行不行各尽觞。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13. 杜牧 【柳长句】
日落水流西复东,春光不尽柳何穷。 巫娥庙里低含雨,宋玉宅前斜带风。
不嫌榆荚共争翠,深与桃花相映红。 灞上汉南千万树,几人游宦别离中。
14. 白居易 【三月二十八日赠周判官】
一春惆怅残三日,醉问周郎忆得无。 柳絮送人莺劝酒,去年今日别东都。
15. 孟郊 【南浦篇】
南浦桃花亚水红,水边柳絮由春风。 鸟鸣喈喈烟蒙蒙,
自从远送对悲翁。 此翁已与少年别,唯忆深山深谷中。
16. 李白 【春夜洛城闻笛】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17. 雍陶 【题情尽桥】
从来只有情难尽,何事名为情尽桥。自此改名为折柳,任他离恨一条条。
18. 许浑 【重别(时诸妓同饯)】
泪沿红粉湿罗巾,重系兰舟劝酒频。留却一枝河畔柳,明朝犹有远行人。
19. 李商隐 【关门柳】
永定河边一行柳,依依长发故年春。东来西去人情薄,不为清阴减路尘。
20. 沈彬 【都门送别】
岸柳萧疏野荻秋,都门行客莫回头。一条灞水清如剑,不为离人割断愁。
21. 李白《忆秦娥》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霸陵伤别。
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22. 杨巨源《赋得灞岸柳留别郑员外》
杨柳含烟灞岸春,年年攀折为行人。好风傥借低枝便,莫遣青丝扫路尘。
23. 戴叔伦《赋得长亭柳》
濯濯长亭柳,阴连灞水流。雨搓金缕细,烟袅翠丝柔。送客添新恨,听莺忆旧游。
赠行多折取,那得到深秋?
24. 刘禹锡《杨柳枝》
城外春风吹酒旗,行人挥袂日落时。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杨管别离。
25. 周德华《杨柳枝》
清江一曲柳千条,二十年前旧板桥。曾与情人桥上别,更无消息到今朝。
26. 李白 《劳劳亭 》
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
27. 罗隐《柳》
灞岸晴来送别频,相偎相倚不胜春。自家飞絮犹无定,争解垂丝绊路人。
28. 周邦彦《兰陵王·柳》
柳阴直,烟里丝丝弄碧。 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
登临望故国。谁识京华倦客? 长亭路,年去岁来,应折柔条过千尺。
闲寻旧踪迹,又酒趁哀弦,灯照离席。 梨花榆火催寒食。
愁一箭风快,半篙波暖,回头迢递便数驿,望人在天北。
凄恻,恨堆积。 渐别浦萦回,津堠岑寂。
斜阳冉冉春无极。 念月榭携手,露桥闻笛,沉思前事,似梦里,泪暗滴。
29. 柳永 《雨霖铃》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方留恋处,兰舟摧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沈沈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30. 欧阳修 《踏莎行》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栏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31. 白居易《杨柳枝》
依依袅袅复青春, 勾引春风无限情。 白雪花繁空扑地, 绿丝条弱不胜莺。
32. 韩愈《池上絮》
池上无风有落晖, 杨花晴后自飞飞。 为将纤质凌清镜, 湿却无穹不得归。
33. 吴融《杨花》
不斗浓华不占红, 自飞晴野雪朦朦。 百花长恨风吹落, 唯有杨花独爱风。
34. 周志蕙《柳》
岁岁逢春春可怜, 争禁三起又三眠。 丝丝愁绪随风乱, 濯濯丰姿着雨妍。
古渡欲牵游子棹, 离亭留赠旅人鞭。 一声长笛河槁晚, 回首苍茫几树烟。
35. 韩愈《早春》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
36. 李商隐《赠柳》:
章台从掩映,埕路更参差。 见说风流极,来当婀娜时。
桥回行欲断,堤远意相随。 忍放花如雪,青楼扑酒旗。
37. 施肩吾《折杨柳》:
伤见路旁杨柳春,一重折尽一重新。 今年还折去年处,不送去年离别人。
38. 雍裕之《江边柳》
袅袅古堤边,青青一树烟。 若为丝不断,留取系郎船。
39. 白居易《勤政楼西老柳》
半朽临风树,多情立马人。 开元一支柳,长庆二年春。
40. 唐彦谦《垂柳》:
绊惹春风别有情,世间谁敢斗轻盈。 楚王江畔无端种,饿损纤腰学不成。
41. 贺知章《咏柳》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但见新人笑,那闻旧人哭。
典型的喜新厌旧不顾旧情贪得无厌
知道不多。 伊人: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蒹葭》 佳人:绝代有佳人,幽居在深谷。——《佳人》 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呃,这个出处我不太清楚。) 美人: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离骚》 红袖:绿衣捧砚催题卷,红袖添香伴读书。(出处不知道..) 国色:颜夫人者,妪盈女也,国色也。——《公羊传.昭公三十一年》 尤物:找不到,但是有这么一说。 红颜: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圆圆曲》 红粉:忽发狂言惊满座,两行红粉一时廻。——《唐诗纪事·杜牧》 裙钗:古时指妇女。 娇娥:娇娥曼脸成草蔓,罗帷珠帘空竹根。——《梁园歌送南王说判官》 玉人:隔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莺莺传》 不多,但是希望有帮助。
汉乐府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
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咏鹅
骆宾王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咏柳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登鹳雀楼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凉州词
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敕勒歌
北朝民歌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风
李峤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凉州词
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春晓
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出塞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鹿柴
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静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古郎月行
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碧云端。
望庐山瀑布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赠汪伦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早发白帝城
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望天门山
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北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别董大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绝句
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春夜喜雨
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绝句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江畔独步寻花
杜甫
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
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枫桥夜泊
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游子吟
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渔歌子
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塞下曲
卢纶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望洞庭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浪淘沙
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赋得古原草送别
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池上
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忆江南
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似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小儿垂钓
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台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悯农
李绅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寻隐者不遇
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山行
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清明
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江南春
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乐游原
李商隐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蜂
罗隐
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江上渔者
范仲淹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元日
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泊船瓜洲
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书湖阴先生壁
王安石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裁。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饮湖上初晴后雨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惠崇春江晓景
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芦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题西林壁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夏日绝句
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示儿
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四时田园杂兴
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小池
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春日
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题临安邸
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卞州。
游园不值
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乡村四月
翁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墨梅
王冕
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干坤。
石灰吟
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间。
竹石
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所见
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村居
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扬柳醉青烟。
儿童放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妇
姬(香畹楼忆语)
古代称呼女性也可以用“子”
誓不相隔[卿],且暂还家去。(孔雀东南飞)
年老的,叫“媪”
叫 君 也行
取次花从懒回故
半缘修道半缘君
伊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晏几道的词都是思念女人的
田园诗人一般写景多点:
像陶渊明、王维、孟浩然、范成大等田园诗人。
当然还有诗仙李白,白居易等大部分诗人都写过景,大都是寓情于景来暗喻自己的境遇多点。
梅艳芳——《床前明月光》
与非门乐队——《声声慢》
邓丽君——《在水一方》 这个不完全是诗经原诗~
王菲——《明月几时有》
轮回乐队——《满江红》
拜金小姐——《碟恋花》《点绛唇》《玉楼春》
C. 手在古代诗词里有哪些称呼
1、素手
读音:sù shǒu
意思:为洁白的手,诗词作品中多指女性的手。如灶
出自:两汉:佚名《迢迢牵牛星》:“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意思是织女正摆动柔长洁白的双手,织布机札札地响个不停。
2、皓腕
读音:hào wàn
意思:渣胡扮洁白的手腕。多用于女子。
出自:两汉:曹植《美女篇》:“攘袖见素手,皓腕约金环。”意思是挽起的衣袖可见她的手,洁白的手腕上戴着金色的手镯。
3、柔荑
读音:róu tí。
意思:指植物初生的叶芽,旧时多用来比喻女子柔嫩洁白的手,也借指女子的手。
出自:《诗经·硕人》:“手如柔荑,肤如凝脂。”意思是手像春荑好柔嫩,肤如凝脂多白润。
“手”的意思:
1、人体上肢前端能拿东西的部分。
2、小巧而便于拿的做枯:~册;~枪。
3、拿着:人~一册。
4、做某种工作或有某种技能的人:炮~;拖拉机~;能~;选~。
5、亲手:~植;~书。
6、指本领、手段等:妙~回春;眼高~低;心狠~辣。
D. 古代或者古文中形容女子手的词语
嗯。。。狮子王朋友说的对。《诗经·卫风·硕人》,形容美女的诗句有“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
柔荑的意思就是说柔软鲜嫩的青草。全句意思是:双手就像柔软的茅草,肌肤就像冬凝的白脂,脖子就像蝤蛴(长脖子虫)一样细长,牙齿就像匏瓜的种子一样洁白,蝉平(广而平)一样的额头,蛾睫(眉毛细长)一样的眉毛,笑起来优雅动人。
建议把分数给狮子王,洒家是来围观的。。呵呵~~~
一表人才、
姹紫嫣红、
亭亭玉立、
含苞欲放、
眉清目秀、
花枝招展、
衣冠楚楚、
珠光宝气、
尽善尽美、
温文尔雅、
文过饰非、
钟灵毓秀、
秀外慧中、
沉鱼落雁、
天生丽质、
小鸟依人、
花容月貌、
窈窕淑女、
婀娜多姿、
才子佳人、
秀色可餐、
闭月羞花、
绝代佳人、
冰雪聪明、
金枝玉叶、
国色天香、
冰清玉洁、
楚楚动人、
倾国倾城、
绰约多姿
如下词语都与“乖”关联——
乖顺 乖巧 可人 尤物 温顺 悦人 恭顺
笑容可掬 姿态可掬 温文尔雅 孺子可教
玲珑乖巧 亦步亦趋 马首是瞻 俯首贴耳
【霓裳羽衣】:
霓裳羽衣指下着霓裳,上着羽衣,形容女子装束美丽,姿态悠飏。古代裳指下裙,霓为青赤色彩虹,霓裳则是指下着青赤若虹之裙。传说杨贵妃常以霓裳羽衣舞娱玄宗,舞姿曼妙。
【花枝招展】:
比喻女孩子穿着艳丽,或事物姿态优美、艳丽,像花枝那样迎型败戚风招展的样子。
【布裙荆钗】:
粗布做的裙,荆条做的钗。形容旧时贫家女子服饰俭朴。
【锦衣绣袄】:
锦:有彩色枯帆花纹的丝织品。指华丽的衣服。
【衣香鬓影】:
形容妇女的衣着穿戴十分华丽(多指人多的场合)。借指妇女。
人面桃花
回眸一笑百媚生
倾国倾城沉鱼落雁
闭月羞花 天生丽质 沉鱼落雁 倾国倾城 温婉娴淑 千娇百媚 仪态万千 肌肤胜雪 眉目如画
花容月貌 貌美如花 如花似玉 玉洁冰清 冰雪聪明 明艳动人 人见人爱 倾国倾城 沉鱼落雁
闭月羞花 人间尤物 出尘脱俗 吹弹即破 白璧无瑕 美艳绝伦 美伦美奂 楚楚可人 人淡如菊
娇艳如花 至真至纯 尽善尽美 美若天仙 温文尔雅 品貌端庄 丽质天成 窈窕淑女 天姿绝色
国色天香 风姿绰约 风华绝代 语笑嫣然 含苞待放 娇艳欲滴 玲珑剔透 人间极品
1.巾帼不让须眉[jīn guó bù ràng xū méi]:封建传统歧视女性,所以当一个女人很有作为时,就叫巾帼不让须眉,意思是说女人不比男人差。
2.女中豪杰[ nǚ zhōng háo jié ]:女性中的杰出人物。
3.巾帼英雄[ jīn guó yīng xióng ] :指女子中的英雄。
绰约多姿 娉婷嫋娜 娉婷婀娜 风姿绰约 婀娜多姿
貌若天仙亭亭玉立千娇百媚窈窕淑女秀丽端庄
国色天资艳若桃李温柔可卜陵人活泼可爱花枝招展
楚楚动人秀色可餐婀娜多姿清新单纯面若桃花
天生丽质天生尤物水灵秀气美丽动人樱桃小口
仙女下凡仪态万千倾国倾城国色天香沉鱼落雁
闭月羞花端庄优雅大家闺秀优雅大方秀外慧中
慧质兰心如琬似花宛如天仙气质非凡秀而不媚
完美无暇娇羞可爱温文尔雅明艳动人人面桃花
柳眉杏眼绝代佳人一代佳人一代容华绝色美人
蛮子
绰约多姿 娉婷嫋娜 娉婷婀娜 风姿绰约 婀娜多姿 嫋嫋婷婷
貌若天仙亭亭玉立千娇百媚窈窕淑女秀丽端庄
国色天资艳若桃李温柔可人活泼可爱花枝招展
楚楚动人秀色可餐婀娜多姿清新单纯面若桃花
天生丽质天生尤物水灵秀气美丽动人樱桃小口
仙女下凡仪态万千倾国倾城国色天香沉鱼落雁
闭月羞花端庄优雅大家闺秀优雅大方秀外慧中
慧质兰心如琬似花宛如天仙气质非凡秀而不媚
完美无暇娇羞可爱温文尔雅明艳动人人面桃花
柳眉杏眼绝代佳人一代佳人一代容华绝色美人
月里嫦娥华如桃李桃羞杏让如花似月芙蓉如面
娇艳惊人冠压群芳风华绝代粉妆玉琢桃腮杏脸
温婉娴淑明目皓齿淡扫峨眉清艳脱俗香肌玉肤
仪态万端婉风流转美撼凡尘聘婷秀雅娥娜翩跹
俏丽多姿风姿卓越顾盼流转举步轻摇艳冠群芳
剪水双瞳美艳绝伦神仙玉骨姑射神人花容月貌
绝世独立郎才女貌面如傅粉面如冠玉嫋嫋娉娉
嫋嫋婷婷柔枝嫩条柔枝嫩叶色衰爱弛香消玉损
夭桃秾李夭桃秾李一顾倾城倚姣作媚玉碎香残
月貌花容阿娇金屋彩云易散姹紫嫣红逞娇呈美
令尊、令堂:对别人父母的尊称
令兄、令妹:对别人兄妹的敬称
令郎、令爱:对别人儿女的敬称
令阃:尊称别人的妻子
令亲:尊称别人的亲人
“家”字一族。用于对别人称自己的辈分高或年纪大的亲戚。
如家父、家尊、家严、家君:称父亲;家母、家慈:称母亲;家兄:称兄长;家姐:称姐姐;家叔:称叔叔。
“舍”字一族。用于对别人称自己的辈分低或年纪小的亲戚。
如舍弟:称弟弟;舍妹:称妹妹;舍侄:称侄子;舍亲:称亲戚。 “
E. 古语怎么称呼女人的手
柔荑。
茅草的嫩芽,用来比喻女性的手(指)。
指若柔荑。
诗经中有语曰:手如柔荑,肤如凝脂。可见手的美化在整体美中占有了很重要的位置。
读《诗经 卫风 硕人》,描述庄姜之美的时候,不惜笔墨的写道:“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短短二十八个字便勾勒出那个处处吟唱民歌的时代,一个自然清新、摄人心魄的窈窕美人。而卫夫人庄姜以她的绝美仙姿,走进了诗经,亭亭玉立在千年的历史中。合上书本,心中还在感叹这样的美丽。尤其最先出场的手,如细草般的柔软,似乎排在人们审美的第一步了。
F. 古代对女子身体各部位称呼是什么
古代对女子身体统称为“玉体”。
1、女子的手称为“青葱玉指”;
2、女子的腰称为“细柳蛮腰”;
3、女子的脖子称为“粉颈”;
4、女子的头发称为“乌鬓(bìn)”;
5、女子的胸称为“胸上雪,从君咬”;
6、女子的牙齿称为“朱唇”;
7、女子的嘴唇称为“皓齿”;
8、女子的眼睛称为“杏目”;
9、女子的眉毛称为“柳眉”。
(6)古代美女的手怎么称呼扩展阅读:
古代对女子各个年龄的称谓:
1、2~3岁—孩提;
2、7岁—髫年;
3、幼年—泛称总角;
4、10岁以下—黄口;
5、12岁—金钗之年;
6、13岁—豆蔻年华,
7、15岁—及笄之年;
8、16岁—碧玉年华;
9、20岁—桃李年华;
10、24岁—花信年华;
11、出嫁—梅之年;
12、30岁—半老徐娘。
G. 古人对女子手的美称,最好是全称!
纤纤玉手,青葱玉指,指若削葱根,手如柔荑,手如玉笋,葇夷,十指如葱,,,,,,,
H. 古代为什么称女人的手为“葇夷”
出自《诗经·卫风·硕人》。荑:白茅之芽。柔荑指代女子美丽白嫩的手或指代美丽的女子。
原诗是:
硕人其颀,衣锦褧衣。①
齐侯之子,卫侯之妻,东宫之妹,邢侯之姨,谭公维私。②
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③
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④
硕人敖敖,说于农郊。⑤
四牡有骄,朱幩镳镳,翟茀以朝。⑥
大夫夙退,无使君劳。⑦
河水洋洋,北流活活。⑧
施罛濊濊,鳣鲔发发,葭菼揭揭。⑨
庶姜孽孽,庶士有朅。⑩
【注释】关于此诗的主题,历来主要有三说:一是“怜悯”说。据《左传�6�1隐公三年》记载,卫庄公娶齐庄公之女庄姜为妻,美而无子,受到谗嫉,卫人为之赋《硕人》。《毛诗序》及朱熹《诗集传》等古代多数注本采此说,称为“闵庄姜也”。二是“劝谕”说。据《烈女传�6�1齐女傅母》记载,庄姜初嫁,重衣貌而轻德行,其傅母加以规劝,使其“感而自修”,卫人为作此诗。汉代以后今文经学系统,多采此说。三是“赞美”说。清人方玉润《诗经原始》认为此诗纯为赞美庄姜,并无“悯”、“谕”之意。今人多采此说。
①硕人:高大白胖的人,美人。当时以身材高大为美。此指卫庄公夫人庄姜。 颀(音其):修长貌。 衣锦:穿着锦衣,翟衣。“衣”为动词。 褧(音窘):妇女出嫁时御风尘用的麻布罩衣,即披风。
②齐侯:指齐庄公。 子:这里指女儿。 卫侯:指卫庄公。 东宫:太子居处,这里指齐太子得臣。 邢:春秋国名,在今山东邢台。 姨:这里指妻子的姐妹。 谭公维私:意谓谭公是庄姜的姐夫。谭,春秋国名,在今山东历城。维,其。私,女子称其姊妹之夫。
③荑(音题):白茅之芽。 领:颈。 蝤蛴(音求其):天牛的幼虫,色白身长。 瓠犀(音户西):瓠瓜子儿,色白,排列整齐。
④螓(音秦):似蝉而小,头宽广方正。螓首,形容前额丰满开阔。 蛾眉:蚕蛾触角,细长而曲。这里形容眉毛细长弯曲。 倩:嘴角间好看的样子。 盼:眼珠转动,一说眼儿黑白分明。
⑤敖敖:修长高大貌。 说(音税):通“税”,停车。 农郊:近郊。一说东郊。
⑥四牡:驾车的四匹雄马。 有骄:骄骄,强壮的样子。“有”是虚字,无义。 朱幩(音坟):用红绸布缠饰的马嚼子。 镳镳(音标):盛美的样子。 翟茀(音敌扶):以雉羽为饰的车围子。翟,山鸡。茀,车篷。
⑦夙退:早早退朝。
⑧河水:特指黄河。 洋洋:水流浩荡的样子。 北流:指黄河在齐、卫间北流入海。 活活(音郭):水流声。
⑨施:张,设。 罛(音古):大的鱼网。 濊濊(音或):撒网入水声。 鳣(音沾):鳇鱼。一说赤鲤。 鲔(音委):鲟鱼。一说鲤属。 发发(音拨):鱼尾击水之声。一说盛貌。 葭(音家):初生的芦苇。 菼(音坦):初生的荻。 揭揭:长貌。
⑩庶姜:指随嫁的姜姓众女。 孽孽:高大的样子,或曰盛饰貌。 士:从嫁的媵臣。 有朅(音怯):朅朅,勇武貌。
I. 古代美女的手手昵称是什么
古代女子的手叫做葇夷,“柔荑”一词出自《诗经·硕人》中的“手如柔荑,肤如凝脂”,意思是美人的素手像初生的茅茎一样柔嫩纤小,肌肤像羊脂般光洁平滑。
J. 古代的女子手部纤长优美,古人都是怎么称呼女子的手的
古代的人其实思想都很传统,所以在描述各种事物的时候都是很内敛的,那他们称呼女子的手也都会用上很多形容词,这样才能让人感觉到女人手的美感。
如果有人注意过古代画家的书画,应该不难发现,在那些画里面,所有女子的手都是细长白嫩的,另外还有一种形容就是“柔若无骨”,毕竟女人和男人比起来,手部保养的肯定是很到位的,自己的爱人拿着自己的手把玩,肯定感觉手部是软绵绵的,由此才会出现这个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