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有关墨西哥女画家佛里达的介绍
弗瑞达1907年生于墨西哥城,是家里的第三个女儿。她父亲是一位有匈牙利犹太血统的摄影师,生于德国;母亲则是西班牙与美国印第安人的后裔。她的一生长时间受到身体损伤的侵害。6岁时就得小儿麻痹,从此成敏旅了拐子。然而,少年时期的弗瑞达是一个天不怕、地不怕的假小子,这也使得她父亲特别钟爱于她。父亲对于她的教育有着开明的理念,1922年时将她送进Preparatoria就读,这是一所墨西哥最好的预备学校,当时才刚刚开始招收女生,弗瑞达就是2000男生中35位女生其中之一。也就是在这所学校里弗瑞达认识了她将来的丈夫迭戈.里维拉(Diego Rivera),他是墨西哥壁画运动三杰之一,当时刚从法国回来,受托在此做壁画。弗瑞达深深被他吸引了,由于不知道如何面对突然降临于她的感情,她就戏弄他,和他开玩笑,并试图激起画家妻子的嫉妒。1925年,弗瑞达经历了一生最大的一次事故,这件事改变了她的命运。9月17日,弗瑞达乘坐的巴士与一辆电车相撞,她的脊椎被折成三段,颈椎碎裂,右腿严重骨折,一只脚也被压碎。一根金属扶手穿进她的腹部,这次事故使她丧失了生育努力,并且一生都要与铭心的痛苦为伴,尽管她花了很长时间才能正视这一切。她后来以典型的黑色幽默方式描绘这次使她失去了生育能力的事故:“让我失去了童贞”。多年以后,她当年的男朋友回忆起来仍是不寒而栗:“剧烈的冲撞撕开了她的衣服。车上有人带着一包金粉……那金粉撒满了她血淋淋的身体。”整整一个月,她浑身打满了石膏,躺在一个棺材一样的盒子里,没有人会相信她会活下来。1926年,在病愈过程中她画了第一张自画像,从此她开始以绘画记录自己和生活与情感。1928年弗瑞达再次遇到婚姻刚刚破裂的里维拉。他们发现除了相同的政治观点外(此时他们共产主义的积极支持者),两个人还有如此多的共同之处,于是在1929年8月正式结婚。弗瑞达后来说:“我一生经历了两次意外的致命打击,一次是撞倒我的街车,一次就是遇到里维拉。”由于墨西哥的政治气候对于左翼同情者来说逐渐恶化,许多壁画项目被迫停止,1930年,里维拉夫妇来到美国,先到San Francisco,然后又到纽约举办由当代艺术博物馆组织的Rivera回顾展。在这一时期,弗瑞达仅被看作一位伟大画家的迷人陪衬,然而情况很快发生了变化。1932年,里维拉受托为底特律博物馆创作壁画,而在此期间弗瑞达流产了。休养中弗瑞达画了《底特律的流产》,首张真实而敏锐的自画像。她从此发展出来的风格完全不同于她的丈夫,主要从墨西哥民间艺术以及小型祭坛画中汲取营养,而里维拉对此表示理解和尊敬。自此弗瑞达着手于一系列历史上从未有过的艺术形式的创作,它们庄严地表现着女性真实、现实、残忍、苦楚的品质。以前还从来没有人像弗瑞达一样将如此痛楚的诗歌写在油画的画布上。她至少经历了32次大小手术。她有整整一年躺在床上一动不能动。在此期间,她就穿着由皮革、石膏和钢丝做成的支撑脊椎的胸衣这对夫妇于1935年返回墨西哥,之后里维拉与弗瑞达的妹妹开始偷情。虽然最终他们停止了争吵,但此事成为二人关系的转折点。里维拉从未忠情于任何女子,弗瑞达也从此与众多男女开始了纷繁复杂的恋情关系。其中有一位是超现实主义者布雷东。他1938年到墨西哥,他惊讶于这个国度,称之为“自然的超现实主义国家”,并且惊讶于弗瑞达的绘画。部分由于他的原因,弗瑞达于1938年末在纽约举办展览,布雷东亲自写前言。展览获得巨大成功,半数作品售出。1939,布雷东又建议在巴黎再举行一次展览。这次展览在商业上不是很成功,但评论非常好。卢佛宫收藏了一张,而且获得了来自康定斯基和毕加索的赞扬。然而弗瑞达非常不喜欢她称之为“一帮母狼的疯狂儿子”的超现实主义者,她说:“他们认为我是个超现实主义者,但我不是。我从来不画梦境,我话的是自己的现实。”40年代早期,弗瑞达与里维拉离婚,原因至今是个迷,尽管他们还成双入对出入与公众场合。不到两个月,他们又在美国复婚。其中一个原因可能是里维拉认识到弗瑞达的健康将无情地恶化,一定需要有个人来照顾她。这位墨西哥女画家,“折翼的天使”在生命中最后一年才举办了首次个展。那时她已一身伤残,躺在一张五彩斑斓的大床上被抬进画廊。她粲然一笑:“请注意,这具尸体还活着。陆历”她的周围簇拥着无数的崇拜者——当然,这是2002年威尼斯开幕片《弗里达》里的情景,远不能概括真实的早拿搜弗里达一生的风光与苦痛。
然而,这个特立独行的女人是注定要引人注目的。她那绚丽的墨西哥头饰下两道几乎连成一线的浓眉,已成为她独特的标志。众多有名的男女情人和仰慕者、数不清的风流故事,也使她声名远播。在社交场上,弗里达总是最出风头的。她喜欢喝龙舌兰酒,举办狂欢的宴会,不停地说脏话,和女人拥吻跳舞。她到巴黎时,毕加索宴请她,还登上了《Vogue》的封面。然而,痛苦还是不依不饶地吞噬着她的生命。在她开完第一次画展后,由于软组织坏死,弗里达不得不截去膝盖以下的右腿。她情绪也变得极端忧郁,好几次试图自杀。她的日记里最后的话是:“我希望离世是快乐的,我不愿意再来”。
弗瑞达受到组织坏死的威胁,对右腿膝关节以下进行了截肢,这对于一个精心营造自我形象的人来说无疑是个致命打击。她尝试着用假腿走路,甚至还在朋友的庆典上跳舞。但是终点临近了。1954年7月,她最后一次在抗议打倒危地马拉左翼总统Jacobo Arbenz的共产主义游行中公开露面,之后不久便在睡梦中死去,似乎是窒息而死。很多与她亲近的朋友都怀疑她是自杀。她在最后的日记上写着:“我希望死是令人愉快的,而且我希望永不再来。——Frida.”
❷ 国外画植物的女画家。
法国朴素派的女画家萨贺芬。。。
1864年,萨贺芬(Séraphine)出生在瓦兹河畔的奥维尔,父亲是名钟表匠,母亲是牧羊女,她的童年基本上都是在牧场和学校里度过。
1882年后,萨贺芬便长住在桑利斯(Senlis)小镇,成为专门帮人做清洁的钟点工,同时身兼数份帮佣。
花开花落,孤独依旧升悉,生命不能承受之轻。
1912年,德裔艺术收藏家威廉伍德先生(Wilhelm Uhde),出现在萨贺芬的生命中。这个男人,是最早一批收藏Pablo Picasso和George Braque作品的鉴赏家之一,他对Henri Rousseau的早期艺术事业也有极大影响。住在Senlis的那段时间,一直推行“朴素艺术”(Naive Art)。那天,他发现了萨贺芬的画作,惊为天人,开始大力鼓励萨贺芬创作,并买下了她的全部画作,决定要为她举办一次画展。
但,生不逢时,这样的好景在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中止了。伍德敏感的身份使他不得不临时逃难,离开法滑笑睁国。走之前他嘱咐萨贺芬:“你要一直画下去。”
在战乱中,伍德遗失了萨贺芬所有的收藏。而萨贺芬,则失去了工作,靠着积蓄和别人的救济度日。
一贫如洗的萨贺芬,却仍然躲在自己的世界里疯狂地绘画,用创作渡过混乱的战局。
花开花落,一年又一年。
转眼到了1927年,伍德再度故地重游桑利斯,惊讶地在当地小画展上看到了萨贺芬的大幅作品,技巧比以前更纯熟了。他以为她死了,但是她却不屈不挠地活了下来,并且继续作画。
当伍德找到了萨贺芬的住所,大门紧闭,门把手上挂着“萨贺芬小姐在忙,请勿打扰”的字条。伍德轻扣门扉,萨贺芬出来只说信岁了一句:“你回来了。”语调平淡,却隐含深情,萨贺芬眼神清澈,回报伍德一个天真的笑。。。。
❸ 世界上有哪些着名女画家
1.方君璧——(1898—1986年),女,福建闽侯人。中国二十世纪初为数不多的女性画家之一。出生于名门望族,曾经留学法国,在巴黎期间其作品《吹笛女》作为第一位中国女性画家的作品入选“巴黎美术展览会”。1984年巴黎博物馆为她举办了“方君璧从艺六十年回顾展”,给予这位在巴黎起步的东方女画家的业绩以充分的肯定。被誉为“东方杰出的女画家”。代表作品《吹笛女》、《拈花凝思》等。
2.伊丽莎白·路易丝·维热·勒布伦(ElisabethLouiseVigee-LeBrun)——1755年出生于法国,学肖像画成名后,被选为法兰西皇家绘画雕塑学院院士,1842年在巴黎逝世。在国外,许多着名的艺术院校都聘请她为“荣誉教师”她是法国最杰出的女画家。代表作品《画家和她的女儿》。
3.乔治亚·欧姬芙——出生于1887年的11月15日,被称为美国毕加索,20世纪艺术大师之一,她的作品大多以花朵、海螺、岩石纹理为主,在同色调中富有细微的变化,产生出来富有韵律感的画面。代表作品《曼陀罗/白花1号》。
4.琼安·米契儿——美国第二代抽象画代表画家,曾和德库宁与克莱因学习过绘画。米契儿被称为被严重低估的女画家,她的作品一直被德库宁和波洛克所掩盖。不过近几年,人们又重新认识到了这位富有才华的艺术家,她被认为是所有女画家中拍卖总价格最高的画家。代表作品《无题》。
5.贝尔特·莫里——索先后从师着名的风景诗人柯罗和印象派代表画家马奈,后与莫奈、塞尚结识,在1847年组成了印象派,莫里索成为印象派创始人之一,也是其中最出色的女画家。
她曾经在成名时感叹:“毕竟,女人在生活中的职业还是生儿育女。”我们都可以想象的到,在社会各个时期,女性想成为一名出色的画家,要遭遇的偏见和反对太多太多了。代表作品《午餐后的闲谈》。
方君璧(1898—1986年),女,福建闽侯人。中国二十世纪初为数不多的女性画家之一。出生于名门望族,曾经留学法国,在巴黎期间其作品《吹笛女》作为第一位中国女性画家的作品入选“巴黎美术展览会”。1984年巴黎博物馆为她举办了“方君璧从艺六十年回顾展”,给予这位在巴黎起步的东方女画家的业绩以充分的肯定。被誉为“东方杰出的女画家”。代表作品《吹笛女》、《拈花凝思》等。
方君璧,福建闽侯人。出生于名门望族,方家启蒙得先,家长送君璧的六兄声涛、七兄声洞、七姐君瑛、四嫂曾醒四人留学日本。
君璧诞生那年,戊戌变法失败,两年后,八国联军攻陷北京,古老的中国在风暴中进入二十世纪。在这生死存亡之际,方家姐弟毅然投身革命,加入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方君瑛25岁,为人正直,深受孙中山器重,被选任同盟会暗杀部部长。辛亥年(1911年)三月,方声洞结合革命党人潜入广州起义,事败,声洞率队冲锋,中弹身亡,葬于黄花岗,为七十二烈士之一。
过半年,武昌起义,各省纷纷响应,清帝被迫退位,民国成立。革命成功之后,方君瑛、曾醒无意当官,申请官费前往法国留学。曾醒遂带其十弟仲鸣、君瑛带其十一妹君璧同行。时1912年,曾仲鸣16岁,方君璧14岁,到法国留学。
二十年代的中国,在社会上崭露头角的女性画家真是微乎其微,方君璧是当时极少数(仅有关紫兰、蔡威廉、潘玉良等几位)之一。
方君璧《吹笛女》
1924年 布面油画73x1475px签名:Fantchunpi 君璧 1924
此作品是至今中国艺术市场中出现的、方君璧创作年代最早、同时也是方君璧艺术生涯中最重要的一件作品,是中国艺术史上里程碑式的作品。
《吹笛女》作为方君璧最富盛名和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在众多的艺术史书籍中被收录,同时也多次在博物馆主题展和其回顾展中亮相。1978年,香港大学为庆祝艺术系的成立而举办“方君璧作品精选展”,《吹笛女》在其中,并在展览名单中排列第一的位置。
此画亦在1984年法国赛努奇博物馆举办的“方君璧从画六十年回顾展”中展出,并收录在展览画册中。2011年9月,参加由巴黎博物馆协会和赛努奇博物馆主办的、全面展示在法国活跃的中国艺术家的大展“巴黎的华人艺术家”中,《吹笛女》再次与大众见面。
❹ 世界上有哪些着名女画家
1.方君璧——(1898—1986年),女,福建闽侯人。
中国二十世纪初为数不多的女性画家之一。
出生于名门望族,曾经留学法国,在巴黎期间其作品《吹笛女》作为第一位中国女性画家的作品入选“巴黎美术展览会”。
1984年巴黎博物馆为她举办了“方君璧从艺六十年回顾展”,给予这位在巴黎起步的东方女画家的业绩以充分的肯定。
被誉为“东方杰出的女画家”。
代表作品《吹笛女》、《拈花凝思》等。
2.伊丽莎白·路易丝·维热·勒布伦(ElisabethLouiseVigee-LeBrun)——1755年出生于法国,学肖像画成名后,被选为法兰西皇家绘画雕塑学院院士,1842年在巴黎逝世。
在国外,许多着名的艺术院校都聘请她为“荣誉教师”她是法国最杰出的女画家。
代表作品《画家和她的女儿》。
3.乔治亚·欧姬芙——出生于1887年的11月15日,被称为美国毕加索,20世纪艺术大师之一,她的作品大多以花朵、海螺、岩石纹理为主,在同色调中富有细微的变化,产生出来富有韵律感的画面。
代表作品《曼陀罗/白花1号》。
4.琼安·米契儿——美国第二代抽象画代表画家,曾和德库宁与克莱因学习过绘画。
米契儿被称为被严重低估的女画家,她的作品一直被德库宁和波洛克所掩盖。
不过近几年,人们又重新认识到了这位富有才华的艺术家,她被认为是所有女画家中拍卖总价格最高的画家。败喊
代表作品《无题》。
5.贝尔特·莫里——索先后从师着名的风景诗人柯罗和印象派代表画家马奈,后与莫奈、塞尚结识,在1847年组成了印象派,莫里索成为印象派创始人之一,也是其中最出色的女画家。
她曾经在成名时感叹:“毕竟,女人在生活中的职业还是生儿育女。”我们都可以想象的到,在社会各个时期,女性想成为一名出色的画家,要遭遇的偏见和反对太多太多了。
代表作品《午餐后的闲谈》。
方君璧(1898—1986年),女,福建闽侯人。
中国二十世纪初为数不多的女性画家之一。
出生于名门望族,曾经留学法国,在巴黎期间其作品《吹笛女》作为第一位中国女性画家的作品入选“巴黎美术展览会”。
1984年巴黎博物馆为她举办了“方君璧从艺六十年回顾展”,给予这位在巴黎起步的东方女画家的业绩以充分的肯定。
被誉为“东方杰出的女画家”。
代表作品《吹笛女》、《拈花凝思》等。
方君璧,福建闽侯人。
出生于名门望族,方家启蒙得先,家举腔长送君璧的六兄声涛、七兄声洞、七姐君瑛、四嫂曾醒四人留学日本。
君璧诞生那年,戊戌变法失败,两年后,八国联军攻陷北京,古老的中国在风暴中进入二十世纪。
在这生死存亡之际,方家姐弟毅然投身革命,加入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
方君瑛25岁,为人正直,深受孙中山器重,被选任同盟会暗杀部部长。
辛亥年(1911年)三月,方声洞结合革命党人潜入广州起义,事败,声洞率队察答野冲锋,中弹身亡,葬于黄花岗,为七十二烈士之一。
过半年,武昌起义,各省纷纷响应,清帝被迫退位,民国成立。
革命成功之后,方君瑛、曾醒无意当官,申请官费前往法国留学。
曾醒遂带其十弟仲鸣、君瑛带其十一妹君璧同行。
时1912年,曾仲鸣16岁,方君璧14岁,到法国留学。
二十年代的中国,在社会上崭露头角的女性画家真是微乎其微,方君璧是当时极少数(仅有关紫兰、蔡威廉、潘玉良等几位)之一。
方君璧《吹笛女》
1924年 布面油画73x1475px签名:Fantchunpi 君璧 1924
此作品是至今中国艺术市场中出现的、方君璧创作年代最早、同时也是方君璧艺术生涯中最重要的一件作品,是中国艺术史上里程碑式的作品。
《吹笛女》作为方君璧最富盛名和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在众多的艺术史书籍中被收录,同时也多次在博物馆主题展和其回顾展中亮相。
1978年,香港大学为庆祝艺术系的成立而举办“方君璧作品精选展”,《吹笛女》在其中,并在展览名单中排列第一的位置。
此画亦在1984年法国赛努奇博物馆举办的“方君璧从画六十年回顾展”中展出,并收录在展览画册中。
2011年9月,参加由巴黎博物馆协会和赛努奇博物馆主办的、全面展示在法国活跃的中国艺术家的大展“巴黎的华人艺术家”中,《吹笛女》再次与大众见面。
❺ 纵观整个艺术史,第一位杰出的女性画家是谁
纵观整个艺术史,第一位杰出的女性画家应该是意大利女画家阿特米西亚·真蒂莱斯基(Artemisia Gentileschi,1593-)。
总之,意大利女画家阿特米西亚·真蒂莱斯基是艺术史上第一位伟大的女画家,她的一生是用画笔与性别歧视抗争一生。
❻ 20世纪女性油画家有哪些
着重介绍五位女性艺术家,她们丝毫不亚于同代男性艺术家的才华及其历史贡献。
一. 举办画展次数最多的女画家——方君壁
方君壁(1898—1986),出生于福州。幼年随家人赴法,先入朱里安美术学院,后入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院,成为该院第一位中国女学生。1924年她的作品入选巴黎沙龙展,被誉为“东方杰出的女画家”,并从此开始了她漫长而又丰富多彩的艺术生涯。
由于家境优越,方君壁留洋求学较早,因此她的艺术生涯与中国当时的新文化运动并未发生多少关联。1925年她曾回国执教,但一年后又重返法国,再进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校,在勃纳尔画室继续学习了两年。1936年方君壁再次回国,除专门从事油画创作外,还潜心研修国画,在艺术实践中,与徐悲鸿、林风眠一样较早地探索着中西方艺术融合的道路,尝试着将西画的解剖学、透视学等原理融合到国画中来,以改正中国画种种不合科学定律之处,可见其对艺术追求的执着。
在历史上同期画家中,方君壁的画展次数是最多的。她在北京、上海、南京、广州、香港、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英国、法国、巴西、阿根廷和日本均举办过画展。1974年,为了表达对这位将自己一身都奉献给艺术事业的名门后裔的尊敬,巴黎东方艺术馆专为她举行了“方君壁从艺六十年回顾展”,可见其巨大的艺术成就。
1949年在其丈夫被国民党误杀后,方君壁再次离开了祖国,远走海外,最后定居美国,一身作画,直至终老。
二. 天妒英才——蔡威廉
蔡威廉(1904—1940)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蔡元培之女,1915年(其时九岁)第一次随父母赴欧,后又二次赴欧,毕业于法国国立里昂美术学院,1928年回国后被杭州国立艺术院院长林风眠聘为西画系教授。她的肖像画在1929年第一界全国美术展览中就“一鸣惊人”。在她的执教的时间内,经常亲自给同学们做示范,很受同学们尊敬和爱戴,为我国西画家的培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她的学生中就有后来出名的赵无极、朱德群、吴冠中等。
蔡威廉与杭州国立艺术院理论教授林文铮的结合是当年中国文化界的一段佳话。可惜在云南分娩时因感染褥热,不幸早逝。她的一位朋友在她一九三九年去世的时候说过这样的话:“真正在那里为艺术而致力,用勤苦与自己斗争,改正弱点,发现新天地,如蔡威廉女士那么为人,实在不多,末了却被穷病打倒,终于死去,想起来未免令人痛苦寒心”。由于离世较早,蔡威廉留下的作品很少,其中巨幅肖像《秋瑾就义图》是我国画史上第一幅描绘女性英雄秋瑾的画作,也表现了一个女性画家对作为民族英雄的“女人”价值的张扬。除此之外,还有着名的肖像画《孙中山肖像》、《建筑师刘既漂》、《林文铮肖像》等。
蔡威廉的画风简练概括、有欧洲现代主义早期的风格,同时受后印象主义,尤其是塞尚画风的影响较大,用笔大胆,造型简练概括,具有雕塑感。蔡威廉对反映和表现女性题材有强烈的自觉意识,这在当时是绝无仅有的。
三. 大家闺秀——关紫兰
关紫兰(1903—1986),广东南海人,1927年毕业于上海中华艺术大学西洋画科,老师是上海早期油画家陈抱一。关紫兰是中国较早接受野兽派影响的职业油画家,是近代的浪漫派。毕业后随即留学日本,对野兽派绘画理解颇深。她的作品秀美华丽、用笔豪放,时时透露出坚强与宏伟,极具现代主义倾向,深受日本油画界器重,被海外油画界称为“中国闺秀女油画家”。
1929年她的作品《少女》显示出她在艺术上的大胆追求。画面构图稳中有动,线条和色彩组合活泼,人物形象简练,用笔老到,色块明亮、果断、鲜艳,确实与当时中国大部分油画家的“写意性写实油画”有很大差别。这种油画常常色彩灰暗或一片暗褐色,被称作“酱油调子”,尤其是在油画的绘画性、色彩和表层肌理及用笔上与先进技法有一定差距。后来成为美术评论家的金冶当时就评论道:“富有色彩而不辨轮廓,完全用自觉去表现图像,所以在关女士的画风中只有一种很简单的形式,就是幽秀华丽、大方新鲜,她的用笔奇特的很,是近代的浪漫派,实在的内容,离我们目下所要求的相差甚远,可她是远处的一盏明灯”。她的另一幅作品《 执扇少女》与之也有异曲同工之处。画面少女端庄淑慧、从容恬静,目如秋水,唇似樱桃,手中素洁的折扇映衬着纯净与典雅;画面构图饱满大气,线条圆润简约、洒脱飘逸,丰富强烈的色彩对比在微妙的纯度调和里趋于协调,浓郁中不失沉稳;背景富有时代气息的装饰布纹图案,点缀着少女如画如梦的流金岁月。20世纪40年代陈瑞林在《当代中国油画》中也曾评论道:“她确有像宝石一样晶莹玉润的色彩,有像天鹅绒一样温馨的画面,有小鸟一样活泼的笔触,可是男性特有的紧张与宏伟的构成,在她的画面中已经老早就有了,看她最近的作品,风景和几张花,显然的,她已经放弃了变形、夸张而转入写实的手法中去,有这种写实绝不是庸俗的、皮相的,而是表现的、单纯的、洗练的写实”。
可惜,她的画也留存不多, 但从她有限的画作中我们还是可以看出,相比于中国早期其他的油画家,其人物作品用笔格外简约肯定,把握人物神情极具敏锐。三十年代人物作品尚以清幽华丽的气质见胜,到四十年代,人物画中更见秋水伊人的高华沉静。
关紫兰不仅是上世纪女性画家的代表人物,在近百年新绘画运动中,也具有无可替代的重要地位。
前卫女性——丘堤
丘堤(1906—1958)原名丘碧珍,生于商人家庭。她在少女时代就凸显出不一般的个性和见识,年少在福州女子师范读书时就已显出新女性特点,带头剪短发,并利用暑期挨家挨户动员家庭主妇学习文化,组织补习班。1928年上海美术专门学校的西洋画系学习毕业后随哥哥去了日本继续进修美术,受印象主义影响较深。
她的丈夫庞薰琴也是中国早期的油画家,与另一位画家、雕塑家王济远于1932年成立画室 “决澜社”。1933年10月,当“决澜社”举办第二次画展时,丘堤的作品《花》获得“决澜社奖”,这是决澜社四次画展中惟一的一次颁奖活动,并请了当时文教界的名人颁奖。此次获奖使丘堤名声大振,但也有一些争议,这要从这副画的画面说起:平涂的背景前,一块浅色的方块,象征桌面,上搁一块蜡染绣布,也是完全的平面化。画上的一盆植物,叶子是红的,花是绿的。于是便引来了一些人的不满,认为红叶绿花违反了自然界的规律。其实,丘堤这件作品,无论是画面的构成、用意、色彩,都非常成熟和老练。她的构图在对称性中求得微妙的不均衡,背景的平涂和主要物体的有笔触的肌理化处理,显然是吸收了西方现代绘画的处理手法和蜡染花布的民间趣味,再加上植物和背景的关系,这一切便不落痕迹地、简洁又富有意味地勾画出这幅画的时代气息。此外,这幅画也显出了画家创作的天赋,这种天赋就在于能将各种不相同的事物,无论是技法还是观念,都有分寸地融为一体,各部分的比例,无论是点、线、面,色彩,还是各种意象趣味,都能如此浑为一体,不多不少地组成一幅简洁的好画。丘堤的油画对物体与空间、空气的暧昧关系,为中国女性油画家所仅见。
可惜的是她的作品也留存较少,大量作品在抗战和文革时期遭浩劫被毁,仅剩二十多件,但对于一个真正的天才画家而言,数十件作品已完全可以让我们看出她艺术的光芒。
五. 传奇女性——潘玉良
在中国早期的女油画家中,潘玉良(1895-1977)的画留存最多,主要作品有2000多件,如加上各种速写和草稿,其作品可达4000多件。潘玉良原名张玉良,自幼父母双亡,一度被迫堕入青楼,18岁从良。后在陈独秀、刘海粟的鼓励下,开始学画,并在1918年以较高的分数被上海美专录取。1921年,她考取了法国里昂中法大学,毕业后又考入巴黎国立美术学校,与徐悲鸿共同受教于法国学院派画家西蒙、达仰教授。1925年完成学业后又在罗马国立艺术学院学了一年绘画和两年雕塑。在她求学的这段时间里,国内军阀混战,留学生的公费资助常常得不到,而她又是个好强的人,不愿开口借钱,以至于营养不良,差点双目失明,由此可见她性格的坚强和对人生价值的追求。
国内外艺术界对潘玉良的艺术均有很高的评价,在1929年回国后一段时期里,她的油画充溢着活力,色彩浓艳厚重,用笔大胆泼辣,被人誉为“中国印象派第一人”。 她的早期作品《春之歌》就吸取了印象派的光色变化,以自然抒情的笔调表达出生活中蕴含的美的境界。《仰卧女人体》则造型简洁,意境甜美沉静。1940年的《自画像》,画面色彩明亮,黄绿的背景和从左边伸入画中的盛开的红色大花形成对比,画中人穿着中国旗袍,微斜着头,眼神优雅却略带忧郁。作此画时她正是带着一种悲痛绝望的心情离开祖国不久,可以看出画中寄寓了她对亲人的淡淡思念和一种无奈的孤单。除了自画像她还喜好静物,并将静物创作与回忆相结合。从《白菊花与线装书》中一再出现的菊花、丁香、月季,还有扑克、线装书和烟斗等,可以看出这都是她对旧生活的回忆。从她留下的文章中我们知道,她将菊花,尤其是白菊赋予特殊的人格意义,常将其比喻自己的清白和不与浊世同流合污的志向。对生活细节的回味和随之起伏变化着的心情思绪,表达出潘玉良作为一名特殊的女性,对其人生况味的表达。
后来,她又将中国画的线条融入油画,赋予作品以东方神韵。当时专门研究中国现代艺术的英国牛津大学教授迈克•苏立文认为:“潘玉良是当代能使中西艺术融合的少数中国画家的一位杰出的代表”。除此以外,更值得注意的是她作为一名女性画家对女性身体和心境的表现,而她所掌握的印象派技法和传统中国画线描画法,都为她的女性情怀和女性感受服务。潘玉良画的大量女人体,其中大部分都是她自己充当模特。最有特点的是用线描构成的人体画,在《观猫女人体》,《披花巾女人体》和《女人体》中,潘玉良先用细腻流畅的线条勾勒出典雅素静的女裸体,然后用淡彩点染出人体的结构和质感,背景部分运用点彩和交错的短线来制造层次,呈现出秀美灵逸、坚实饱满的极富独创性和个性化的审美情趣。潘玉良不仅仅在技法上为中西艺术融合做出了贡献,还在于她画的这批人体的出现是早期女画家用自己身体表达自己感情和人生的范本。潘玉良晚年仍热衷于创作。五十年代中后期她创作了一批以中国民间妇女活动为题材的油画作品,如《双人袖舞》,《双人扇舞》等,这些画乍看起来有马蒂斯的大块纯色运用的特点,然而在纷繁的西画色彩中又融入了国画的线条勾勒,蕴藏着中国艺术的意境、韵律、诗情。构图大胆而夸张,画面奔放而深沉,色彩绚烂而宁静,有着强烈的律动感,给人以美的享受。
纵观潘玉良的艺术生涯,可以明显看出她的绘画艺术是在中西方文化不断碰撞、融合中萌生发展的。这正切合了她“中西合于一治”,及“同古人中求我,非一从古人而忘我之”的艺术主张。对此,法国东方美术研究家叶赛夫先生作了很准确的评价:“她的作品融中西画之长,又赋予自己的个性色彩。她的素描具有中国书法的笔致,以生动的线条来形容实体的柔和与自在,这是潘夫人的风格。她的油画含有中国水墨画技法,用清雅的色凋点染画面,色彩的深浅疏密与线条相互依存,很自然地显露出远近、明暗、虚实,色韵生动,她用中国的书法和笔法来描绘万物,对现代艺术做出了丰富的贡献” 。
以上这些生活于二十世纪初的女画家们的才情可谓遗世独立,已成绝响。她们为我国的油画发展进程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中国绘画史会记住她们,世界绘画史同样会记住她们。她们留存不多的作品,是值得我们珍惜的艺术瑰宝。
❼ 世界有哪些着名的女画家
1、松井冬子
松井冬子,是日本知名艺术家。松井于1974年出生于静冈县,目前正在东京艺术大学大学院攻读日本风格绘画博士学位。她利用传统技艺方法描画灵魂与魔鬼的世界,世羡这就是从日本传统的题材自然之美遥遥脱离的题材。她的绘画风格色彩暗淡而朦胧。
她的代表作包括《被切断的长期实验》, 主题是一只正四处觅食的大狗,和《保持净相》,展示了一个面色惨白的女子的内脏器官。《夜盲症》是关于一个美丽却令人毛骨悚然的女鬼,《突然安顿下来然后睡着了》描绘的是一头濒临死亡的大象。
2、草间弥生
草间弥生,出生于日本长野县松本市,毕业于日本长野县松本女子学校。在1956年移居美国纽约市,并开始展露她占有领导地位的前卫艺术创作,现居住在日本东京。
草间唯肢在相当早的创作时期就发展出了自己的特色,她善用高彩度对比的圆点花纹加上镜子,大量包覆各种物体的表面,如墙壁、地板、画布、家里会出现的物品。她自己的打扮往往也与作品有很高的同质性,并以短上衣和非常强烈的眼影妆闻名。
3、齐慧娟
白石老人最小的孙女,父亲齐良末是白石老人最小的儿子。齐慧娟天资聪颖,年幼时即显露出良好的艺术禀赋。她三岁时即在父亲的指点下习画练字,诵读诗文。
白石老人最小的孙女,父亲齐良末是白石老人最小的儿子。齐慧娟天资聪颖,年幼时即显露出良好的艺术禀赋·她三岁时即在父亲的指点下习画练字,诵读诗文。
4、潘素
潘素,女,着名收藏家张伯驹先生的夫人,字慧素,江苏苏州人。当代女画家。早年习花鸟,中年转攻山水,晚年善金碧青绿山水及雪景山水。
民国时期曾指返世任北平美术分会理事,建国后任北京中国画研究会理事,吉林艺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北京中山书画社副社长,北京工笔重彩画会艺术顾问,第六、七届全国政协委员,民革中央委员,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理事等职。
5、弗里达·卡罗
弗里达·卡罗是一位知名的墨西哥女画家。她出生在墨西哥城南部的科瑶坎街区。父亲是德裔犹太画家与摄影师,家族来自罗马尼亚的欧拉地。
在卡萝的作品中,从未出现崩溃或失控的表情,其实画中的身体上有无数伤口,它仍然是一幅冷静坚毅的表情。它直视无畏的眼光,却隐藏了画家内心不愿承认的脆弱。如《两个卡萝》一作中,眼泪与漠然的神情,这不单是观者感到冲突之处,也是卡萝作品里充满张力的地方。
❽ 请问拉丁美洲艺术史上最负盛名的女艺术家是谁
弗里达·卡洛(FridaKahlo,1907年7月6日-1954年7月13日),是墨西哥着名女画家,也是拉丁美洲最负盛名的女艺术家。
《简·怀特夫人的肖像》
弗里达是一位令毕加索都赞叹不已的女画家!她到法国时,毕加索热情地宴请过她。她的画作是法国卢浮宫博物馆收藏的第一幅墨西哥画家作品,使她成为了首位被卢浮宫收藏其作品的美洲女画家。当然,她也是全世界作品卖得最贵的女画家。
❾ 求国内外知名的女画家的名字
近代女画家:潘玉良、郭谦、康金梅、方君璧
元代女画家:管道升
明代女画家:仇珠、李翠兰、傅道坤、马守真、方维仪、薛素素、文俶、李因、
柳如是、顾眉生、周淑禧、黄媛介
清朝女画家:王端淑、陈书、马荃、蒋季锡、恽冰、骆绮兰、廖云锦
❿ 当代外国女画家
玛丽·史帝文森·卡萨特 (Mary Stevenson Cassatt 1844—1926)是十九世纪未至二十世纪初期的一位杰出美国女画家。出生于美国宾西法尼亚州匹兹堡市的工业区,她的家族是当地的名门望族镇芦,父亲既是个富有的资本家,也曾是当地的市长。但玛丽好模·卡萨特这位上流社会的小姐的志向,却是成为一名艺术家。她虽是美国画家和版画家友旅缓,但她一生中大部分时间是居住在法国,并成为印象派画家。卡萨特善于描绘女人,尤其是母子关系的作品。